FQPCR技术在孕妇Ⅱ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中的应用.pdf

上传人:西安人 文档编号:3656465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215.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FQPCR技术在孕妇Ⅱ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中的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FQPCR技术在孕妇Ⅱ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中的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FQPCR技术在孕妇Ⅱ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中的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FQPCR技术在孕妇Ⅱ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中的应用.pdf(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 0 0 8 年第2 2 卷第2 期 1 2 7. 乳腺癌中, 最易出现误诊及漏诊, 9 例此种表现的乳腺癌中有4 例考虑乳腺癌, 其中1 例为右乳根治术后, 对左乳例行检查, 见 左乳外上局限性结构紊乱, 伴有血管增粗, 复习半年前照片发 现同一部位亦有类似改变, 范围较小, 当时未作出诊断。余5 例 中, 4 例诊断为乳腺增生症, 1 例未见肿块。 致密浸润指乳腺某一区域的密度异常增高, 或双侧对比有 不对称的较致密区.本组有1 1 例表现为局部致密浸润, 腺体结 构紊乱, 2 例伴有皮肤增厚及脂肪层混浊, 1 例伴有乳头内陷, 余不伴有其他间接征象, I 1 例均不伴

2、有恶性钙化。其中6 例诊 断为乳腺癌, 3 例诊断为乳腺增生症, 1 例诊断为乳腺炎, 1 例未 见肿块。 腺体密度普遍增高伴皮肤广泛增厚主要见于炎性乳腺癌, 其病理改变是肿瘤浸润造成真皮淋巴管阻塞而导致相关临床 症状。 X线首要征象是乳腺肿大, 普遍密度增高, 皮肤弥漫性增 厚, 近一半患者不出现明显肿块。本组3 例炎性乳腺癌, 均不伴 有肿块, 1 例诊断为乳腺炎。 炎性乳腺癌同急性乳腺炎在X线表 现中较难鉴别, 临床上炎性乳腺癌患者不出现体温升高及白细 胞增加。部分间接征象如皮肤增厚、 乳头内陷、 血管增粗、 腋前 淋巴结肿大等, 单独存在时一般认为不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但作为影像诊断

3、医师, 一旦发现某种间接改变, 就应重新仔细 阅读照片, 询问病史, 结合查体或建议复查, 除外隐性乳腺癌的 可能。 本组3 1 例非肿块型乳腺癌中, 表现为结构紊乱及致密浸润 的乳腺癌误诊及漏诊率较高, 分别为5 5 . 5 %和4 5 . 4 写, 总结可 能有以下原因: ( 1 ) 病变周围腺体丰富, 容易湮没于周围腺体中 不被发现; ( 2 ) 部分年轻医师缺乏经验, 对该类表现的乳腺癌认 识不足, 造成漏诊; ( 3 ) 在基层医院中, 患者为节省开支, 只对1 侧有症状乳房进行拍片检查, 使影像诊断医师失去双侧对比发 现不对称区域的机会; ( 4 ) 部分患者为图简便, 不经临床医

4、师查 体, 直接进行拍片检查, 申请单中未注明们及肿块等重要信息, 对诊断医师产生误导。 针对以上情况, 应采取一些必要的方法, 首先影像诊断医师应对该类乳腺癌表现有足够的认识, 阅片时 细心谨慎; 其次与临床医师及患者多进行沟通. 争取每位患者 均能同时检查双侧乳腺, 避免无法双侧对比及缺乏临床信息造 成的误漏诊。 综上所述, 对于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诊断, 应有足够充分的 认识, 阅片时仔细观察, 对比双侧乳腺结构及密度, 密切结合临 床查体, 由此才能更好防止误诊、 漏诊的发生. 4参考文献 C l ) 鲍润贤.中华影像医学. 乳腺卷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 0 0 2 : 1

5、1 3 , 6 8 - 7 0 . C 2 郁武, 章龙娇, 袁立新. 不典型乳腺癌的X线诊断( 附1 8 例报告) J .实用放射学杂志, 2 0 0 2 , 1 8 ( 3 ) : 2 2 1 - 2 2 2 . ( 3 赵亚平, 周世英, 刘荣波, 等.乳腺X线片中成簇样微小钙化对乳 腺癌的诊断价值 J 3 . 临床放射学杂志, 2 0 0 1 , 2 0 0) : 7 - 1 0 . 以 L a f o n t a n B D, D a u r e s J P , S a l i c r u B , e t a l . I s o l a t e d c l u s t e r e d

6、 m i c r o c a l c i f i c a t io n d i a g n o s t ic v a l u e o f m a m m o g r a p h y - s e r i e s o f 4 0 0 c a s e s w i t h s u r g i c a l v e r i f ic a t i o n j . R a d i o l o g y , 1 9 9 4 , 1 9 0 ( 2 ) : 4 7 9 - 4 8 3 . ( 5 ) 谢坪, 何远智, 付凯, 等.乳腺癌X线表现分析 月. 实用放射学 杂志, 2 0 0 6 , 2 2 ( 3 )

7、: 3 4 6 - 3 4 8 . 收稿日 期: 2 0 0 7 - 0 3 - 1 3 修回日 期: 2 0 0 7 - 0 5 - 2 4 ( 本文编辑 ; 王君秋) F Q - P C R技术在孕妇I I 型单纯疙疹病毒感染中的应用 高应林, 赵友云, 王春香, 乐惠荣 摘典 目的: 探讨孕妇血清中 I I 型单纯疙疹病毒核故( H S V 2 - D N A) 的数责与宫内感染率之间的关系。 方法 桩反应( F Q - P C R ) 方 诀片3 1 例H S V 2 - I g G阳性的晚期妊娘孕妇血清及其新生儿脐血H S V 2 - D N A含圣进行检测。 : 采用笑光定1聚合踌

8、 结果: 3 1 例H S V 2 - I g G 阳性孕妇中有2 7 例血清H S V 2 - D N A阳性, 含量为1 . 0 X 1 0 1 -5 . 4 X 1 0 5 c o p i e s / m L , 新生儿膝血H S V 2 - D N A阳性7 例, 宫内传摇率为 2 5 . 9 % ( 7 / 2 7 ) , 7 例发生新生儿宫内感染的孕妇血清H S V 2 - D N A含t均5 . 3 X 1 0 4 c o p ie s / m L . 结论: 孕妇血清中H S V 2 - D N A含圣升高 是胎儿发生1 1 型H S V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F Q - P C

9、R可以准确检浏血清H S V 2 - D N A的含圣, 提示体内复制和宫内感染情况, 对于临床 诊断与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词笑光定圣菜合阵桩反应; 单纯疙疹病毒; I I 型; 妊银 中圈分类号: R 3 4文献标识码: A文t组号: 1 6 7 2 - 3 4 5 7 ( 2 0 0 8 ) 0 2 - 1 2 7 - 0 2 单纯疙疹病毒( h e r p e s s i m p l e x v ir u s , H S V ) 是人类病毒性 疾病中常见的病原体之一 , H S V分2 个血清型, 即I 型 ( H S V 1 ) 和I I 型( H S V 2 ) , H S

10、V 2 主要通过性接触而感染, 常潜伏 在能神经根区, 可引起生殖器疤疹和新生儿疤疹 z 3 。孕妇感染 H S V 2 后可导致流产、 早产、 胎儿先天异常和新生儿疾病等, 严 重影响人类优生优育 3 1 .为了解孕妇是否有将H S V 2 传播给新 生儿的危险性, 采用荧光定量 P C R( F Q - P C R ) 方法对 3 1 例 H S V 2 - I g G阳性的晚期妊娠孕妇血清及其新生儿脐血清中 作者单位: 湖北省中医院检验科, 武汉市4 3 0 0 6 1 H S V 2 - D N A含量进行了检测。 1 资料与方法 3 1 例H S V 2 - I g G阳性的晚期妊娠

11、孕妇血清及其新生儿脐 血, 取孕妇血清及其新生儿脐血清各5 0 p L , 加人5 0 j .L 细胞裂 解液, 混匀静置1 0 m i n 后, 1 0 0 C 煮沸1 5 m i n , 1 2 0 0 0 r / m i n离心5 mi n ( 离心半径6 c m) 后取上清液F Q - P C R , H S V 2 - D N A的F Q - P C R试剂由广州达安公司生产, 反应液的配制及扩增参数按试 剂盒说明书进行, 结果由F Q - P C R仪配备的计算机专用软件自 动分析获取, 以H S V 2 - D N A的拷贝数1 X1 0 3 判断为阳性。 F Q- P C R仪

12、器为美国A B I 公司生产P E 7 0 0 0 . 万方数据 1 2 8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 0 0 8 年第2 2 卷第2 期 2结果 3 1 例H S V 2 - I g G阳性孕妇中, 2 7 例血清H S V 2 - D N A阳性, 含量为1 . 0 X 1 0 -5 . 4 X I O s c o p i e s / m L ; 新生儿脐血H S V 2 - D N A 阳性7 例, 含量为5 . 0 X 1 0 -7 . 5 X I O s c o p i e s / m L , 宫内传播率为 2 5 . 9 0 0 ( 7 / 2 7 ) , 7 例发生新生儿宫内感染的孕妇

13、血清H S V 2 - D N A含量均5 . 3 X 1 0 c o p i e s / m L , 3讨论 近年来作为性传播病毒的H S V 2 的感染率正逐渐增高 4 由于H S V 2 具有潜伏感染的特点, 当孕妇在内分泌的改变和免 疫力下降时, 容易导致病原体的感染或孕妇体内潜伏的病毒被 激活而产生复发感染, 从而引起绒毛膜炎、 羊膜炎和宫内感染 甚至导致死胎、 流产、 胎膜早破、 新生儿感染等不良 后果 3 。因 此判断孕妇是否感染了H S V 2 , 以及有无将H S V 2 传播给新生儿 的危险性必须依靠实验室诊断。 传统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为形态学、 免疫学和病毒培养实验 诊断u

14、 , 但存在敏感性差、 标本的局限性大、 耗时、 不能准确反映 体内感染量和实验室条件要求高等缺点。 自 1 9 8 5 年P C R技术的 问世, 分子生物学及其技术的飞速发展, 使临床实验室检测感 染性病原体的敏感性显著提高。 F Q - P C R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 来的新技术, 是在传统P C R反应体系中加入1 个特异性的荧光 探针, 该探针为1 寡核昔酸, 两端分别标记1 个报告荧光基团和 1 个淬灭荧光基团。 探针完整时, 报告基团发射的荧光信号被淬 灭基团吸收, P C R扩增时, T a y酶的5 - 3 外切酶活性将探针酶 切降解, 使报告荧光基团和淬灭荧光基团分离, 从而

15、荧光监测 系统可接收到荧光信号, 即每扩增1 条D N A链, 就有1 个荧光分 子形成, 实现了荧光信号的累积与P C R产物形成完全同步, 最 后通过标准曲线对未知模板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实时P C R技 术具有高敏感性、 高特异性、 高精确性等优点, 克服了传统P C R 技术存在的假阳性污染和不能进行准确定量的缺点C s l 应用灵敏、 特异、 快速的 F Q - P C R技术检测出的 3 1 例 H S V 2 - I g G阳性的孕妇血清及其脐血中分别有 2 7 例和7 例 H S V 2 - D N A阳性, 真实反映了孕妇体内的病毒载量和宫内新生 儿的感染情况, 同时证实H

16、 S V可以通过胎盘血流感染胎儿, 但 感染发生在病毒载量较高孕妇中。 本组出现了4 例H S V 2 - I g G 阳性的孕妇血清中H S V 2 - D N A阴性的现象, 原因可能是既往感 染, 或因病毒处在非复制的静止期而量微无法检测, 无法判断 其活动性。 临床医生对孕妇H S V感染的危害性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应 该对孕妇进行围产期的系列知识宣传讲座和必要的常规筛查 措施, 对孕妇进行 H S V 2 - I g G / 坛 M 的普遍筛查的同时开展 H S V 2 - D N A的检测, 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有利于对孕妇感染 状态作出准确的判断, 对妊娠作出及时合理的处置方案

17、。 综上所述, 孕妇血清中H S V 2 - D N A含量升高是胎儿发生 H S V 2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F Q - P C R可以准确检测血清 H S V 2 - D N A的含量, 提示体内复制和宫内感染情况, 对于临床 诊断与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参考文献 C 1 ) G a l a d a r i I , F o w z a n A W. A c o m p a r a t i v e s t u d y b e t w e e n v i r a l i s o la t i o n a n d i n d i r e c t i m m u n o f l u o r e s

18、 c e n c e i n t h e d i a g n o s is o f C 2 ) C 5 ) h e r e p s s i m p le x v i r u s J . A l l e r g I m m u n o l , 2 0 0 6 , 3 8 ( 2 ) : 6 2 - 6 4 . C o r e y L . C h a l l e n g e s i n g e n i t a l h e r p e s s i m p l e x v i r u s m a n a g e m e n t , , In f罕 t D is , 2 0 0 2 , 1 8 0 9

19、) : 2 9 - 3 3 . 邓东锐, 闻良珍, 凌霞珍.母儿间单纯疙疹病毒感染的研究 J . 中国医师杂志, 2 0 0 4 , 6 00 ) : 1 3 3 9 - 1 3 4 0 . A r m s t r o n g G L , S c h i l l i n g e r J , Ma r k o w i t z L , e t a l . I n c i d e n c e o f h e p e r s s i m p le x v i r u s 2 i n f e c t i o n i n t h e U n i t e d S t a t e s J . A m J E

20、p i d e m i o l , 2 0 0 1 , 1 5 3 ( 9 ) : 9 1 2 - 9 2 0 . R a m a s w a m y M, S m it h M, G e r e t t i A M. D e t e c t io n a n d t y p i n g o f h e r p e s s i m p l e x D N A i n g e n i t a l s w a b s b y r e a l - t i m e p o l y m e r a s e c h a i n r e a c t i o n 仁 J . J V i r o l o g i

21、c a l Me t h , 2 0 0 5 , 1 2 6 ( 2 ) : 2 0 3 - 2 0 6 . 收稿日 期: 2 0 0 7 - 0 3 - 1 6 修回日 期: 2 0 0 7 - 0 5 - 2 4 ( 本文编辑: 王君秋) 、J、J 内J月崎 r一.L 胸膜活检结合胸水腺普脱氨酶的测定在诊断结核性胸膜炎中的作用 刘卫, 凌宙贵, 汪春梅, 蒋连强, 蒋荣芳 摘要目的: 现察胸膜活检术及脚水旅普脱氛腾在诊断结核性胸膜炎中的价值。方法: 时3 1 例确诊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行胸膜 活检, 同时浏定脚水中的膝香脱氛峰。 结果: 胸膜活检病理有干璐样坏死1 6 例( 5 1 . 6

22、写) , 为类上皮细胞和期罕氏巨细胞, 伴淋巴细胞漫润 所形成的肉芽钟性炎1 1 例( 3 5 . 5 炜) , 慢性脚膜炎4 例( 1 2 . 9 %) ; 胸水旅普脱氛醉4 5 u / 1_ 1 2 例( 3 8 . 7 0 0 ) , 3 0 - 4 4 u / L 1 0 例( 3 2 . 3 %) , 4 5 u / L , 本组在临床中通过胸膜 作者单位: 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呼吸内科。 广西壮族自治区 5 4 5 0 0 5 活检病理证实及临床治疗证实诊断结核性胸膜炎3 1 例, 观测其 胸水A D A的情况,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 1 一般资料2 0 0 5 年1 月一2 0 0 6 年1 2 月住院患者, 男2 0 例, 女1 1 例; 年龄镇2 5 岁4 例, 2 6 4 0 岁1 2 例, 4 1 - 6 0 岁6 例, 6 0岁9 例。 万方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