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LA分型方法的研究进展.pdf

上传人:来看看 文档编号:3657219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462.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HLA分型方法的研究进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HLA分型方法的研究进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HLA分型方法的研究进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HLA分型方法的研究进展.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HLA分型方法的研究进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HLA分型方法的研究进展.pdf(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59 0免 疫 学 杂 志第22卷第3 期2 ( X 巧年6 月I M M U N O L ( ) G I C Z 、 LJ O U R N A LV o l .2 2N o .3J u ne Z X 拓 文章编号 1 ( X X 卜 8 8 6 1 ( 2 以 拓 ) 0 3 5 ) 刁英 幻 . 04 H L A分型方法的研究进展 何丽 综述, 魏茂提, 王世鑫 审校 ( 武 警医 学 院 科 研部, 天津3 001 6 2 ) 摘 要通 过 对 人 类白 细 胞 抗 原 ( h 山 1 坦 Il le uc oc yt e antrge n , H L A ) 结 构 和 功 能 的 研

2、 究, 有 助 于 认 识其 在 免 疫 学、 人 类 学等 领 域中的作用, 揭示其在疾病发生、 发展中的 作用机理, 而 对H LA分型研究却是认识其作用的关键一步。随着PcR 技术的广泛 应用, H 以基因分型方法得到了 迅速的发展。本文对扭户基因分型技术的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 PCR; 基因分型 【 中图分类号 邢92. 4 文献标识码I A P r o gr巴 粥ofH L A勺 rP i n gme t h 仪 如 HE U( 刀 印 口 九 刀 记 ntof反 ic 二 Chi na) Col legf ofChineso Pe叩 le S A n 刀 e

3、 dPoZ ice Force,愉nji o3 001 62 L A 加 t n 玫 t rf h e o l e ofH L Ai n i mmu nolo 群a n d anthID间。 群has bee n 二 c ,邵 l l z e di n ,e nty ” ars. A c c o n li n g tot ha s t ud i e s o nthe s truc ture a ll ( ! the fl lll c t i onofH L A , the m l e ofH LA i n t heo nset a ll ( l d e ve l o p ll le ntofr

4、na叮di se ases l l a s be e n di s c o v e re d 二 1 1 1 1 s th e c l as s 讯 c atio n ofH 以 isth e fi rsts teP forfUIthe rstu di es . Withth e de v el 0 Pme ntofPCRt ec ll ll o l o gy, greatp ro g sshas be enn la d e inthe tyPi ngof H LA. 伽5 p a pe r re vi ews the p r o g ssinde v eI 0 p ll l e ntofH

5、L Al y l ngmet h 浏. 旋y ” 叼 n ls H tu lla ll l eu c oc yte antige n ; PCR; Gell o 切 卫 ng H IA 基因是迄今所知最复杂的人体基因复合 体, 具有高度的遗传多态性。H LA 检测已用于组织 配型、 器官移植、 疾病相关性研究、 人类学及法医学 等领域。在H LA 检测中, H LA 分型是其重点工作之 一。H LA分型过去主要采用血清学和细胞学方法, 但随着PCR 技术、 基因芯片技术及分子生物学技术 的 发展, 已建立从基因水平上进行的H LA 分型技 术。 本文对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各种 H LA 分型方法

6、的原理及各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加以比较, 综 述如下。 I H L A血清学分型现状 H LA血清学分型是一种传统分型方法。该方法 于19 56年由Goo r 提出, 1 9 64年由Te璐ak i 等人进行 改良。其原理是当 淋巴细胞表面具有H LA 抗原时, 特异性抗体( 1 醛或I g M ) 与淋巴细胞膜上相应的 H LA抗原结合, 激活补体, 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造 成细胞死亡, 染色剂容易进人细胞。如果淋巴细胞 膜上无相应的H LA 抗原, 则不会改变细胞膜的通透 收稿日 期 2 仪 拓一 01一 20; 【 修回日 期 2 (X 拓 一 以一 18 基金项目 天津市 科技攻关

7、重点项目 资助( 05Y I;5 路f U Z 久 刃 ) 作者简介 何 丽( 1 叨 一 ) , 女, 甘肃兰州 市 人, 医 师, 硕士, 主 要从事分 子 流 行病学 研究 。( Tel) “ 犯 , “ b 优 场 刃; ( D 二1) 呵1祝1 6. , * 通讯作者 性, 细胞存活, 染色剂不进人细胞。因此, 可根据染 色结果反映淋巴细胞上的H LA 抗原情况。 研 任 1 0- H l 产系统命名委员会发布的资料显示: 用该方法检 测特异性的H LA 抗原有1 61种。血清学分型法主要 用于H LA一 工 类抗原分型, 具有便捷、 经济、 有效等优 点, 目 前仍是许多实验室常用

8、的分型技术。 该技术 创建50多年来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1994年美国加 州大学组织配型中 心建立了 单克隆 抗体技术用于标 准抗血清的筛选, 大大提高了标准抗体的特异性, 简 化了 抗 血清 筛选的 程序 。 最近ro年来, 流 式细胞 术( n owc yt ome try, FcM ) 的出 现是建立在血清 学分型 基础之上。其原理是利用标记有荧光素的 抗体在通 过流式细胞仪时, 各个角度的光散射可以区 分分子 的大小和抗原特异性, 从而确定细胞表面或细胞浆 中 的 抗原z 。 F c M 技术可 定 性也 可 定量, 而 且 特异、 敏感、 快速、 无假阴性和假阳性出现, 已成为临床

9、实 验室中的重要工具之一。 虽然H LA 血清学分型在建立“ 骨髓库” 方面发 挥了巨大作用, 但H LA 血清学分型 存在着标准抗血 清的制备难度大、 分型的准确性低等局限。 如H LA- A 基因血清学分型误差率8 . 95%, H l-A一 B 基因血清 学分型总误差率 13. 14%, H LA一 D R 基因血清 学分型 误 差 率为30. 2 % 川 。 而且, 许多被 血清学确 定为空 白的H LA 型别事实上均有特异性等位基因存在。 第 3 期何丽 . H LA 分型方法的研究进展5 9 1 可见, H LA血清学分型存在诸多不足。因此, 各具特 点的H LA 分型方法不断出现

10、。 2 常用的H L A . D N A分型技术 2 . 1 单链构象多态性( P C R . SSCP ) 该方法是由 PCR 扩增特定的靶序列, 经变性成为两条单链, 然后 在不含变性剂的中 性聚丙烯酞胺凝胶中电泳。D NA 单 链的 迁移 率除与 其长短有关外, 还取决于D N A 单 链所形成的构象。不同的单链构象不同, 如果存在 碱基差异, 甚至是一个碱基的改变, 也会表现为电泳 的迁移率不同, 据此可将不同型的H LA 区分开, 达 到分型的目的。Ai ns worth 等人1 9 91年就报道过用 SSC P 法分析可以有效地对H LA 点差异进行检测, P ar k 曾用p C

11、 R 一 S S C p 法对DQS 、 D Q6、 D QZ、 D Q 3 、 1 ) 仍 进行区分川。目 前该方法已成功地用于H LA一 A 、 H LA一 D R B I 、 H LA一 D Q B I 、 H LA一 D PAI 、 H LA一 D p B I 的基 因分型。 PCR 一 S S C P法适合样本量小的标本与用 PCR - 5 50、 PCR 一 S S p 、 PcR 一 R 凡 尹很难区分的型别的鉴定川, 或可作为检测是纯合子还是基因缺失的补充实验。 该法用于 分析小于4 00b p 的D N A 片断十分有效, 而 高于4 仪 b p 的D NA 片断, 该方法却

12、不能满足。同 时, 此法仅能探知基因变异的存在, 检出未知的基因 型, 而无法确定变异的确切位置及突变类型。并且, 当PcR 产物小于200 饰时, 检出 率会降低。 这主要 因为产物过小, 引起的构象变化很小, 不足以用凝胶 电泳检出。 2.2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 P C R . 刊 盯 JP ) 20世纪 80年 代 末, Bi dwellls 就 报道了 利用伽1 对H LA一 D R , 卿 基因 水 平上 进 行分型。 20世 纪90年 代 初与PCR 方法结合, 该方法得到普遍推广。其原理是: H LA 特 异等位基因内部存在多个核酸内切酶位点, 由于不 同的H LA 特异等位基

13、因之间存在着核昔酸的差异, 当用相同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去消化这些特异性等 位基因的差异位点时, 会得到不同长度、 不同数目的 D NA 片段, 经电泳、 澳乙锭染色、 紫外照射成像后借 助H L A 分型程序或手工查表即可确定 H LA 基因型 别。 几 改 6 曾用2 个限制性核酸内 切酶M sP a n 和 H ae lll 成功 对H LA一 D Q BI进行分型, 可将其分为7 个 组。 D at e 等图 建立了 半嵌套式P c R 一 R F LP技术, 通过 第一次30个、 第二次20个循环的两次扩增, 而得到 所需产物。随后采用 R F L P方法进行更加精确分 型, 这 种方

14、法仅 需要用roPg的D N A , 便可 对H LA- D RBI 分型。 PCR 一 R H 尹法准确性好, 但选择怎样的核酸内切 酶来消化和区分所有等位基因是该技术的关键问 题。虽然可通过计算机软件辅助解决该问题, 但是 如果等位基因P C R 扩增片段中只有 1 一 2 个核昔酸 差别时, 可能找不到能对它们加以区分的特异的限 制性核酸内切酶, 需做PCR 一 SSC P 补充实验。同时由 于实验条件等原因, 存在扩增产物不被内切酶消化 切割的可能。PCR 一 R F 廿 由于其技术复杂与H LA 本 身高度多态性, 其限制性片段格局表现异常复杂, 使 其在H L A 研究领域内的应用

15、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2 . 3 序列特异性寡核甘酸探针PCR 一 SS O(P)是常 用的H LA 基因分型法。 其原理是用特异性引物对 D N A 进行扩增, 再用PCR 扩增产物与已知序列特异 J胜探针进行特异性杂交, 通过分析杂交结果得出样 本H LA基因型别。该方法灵敏度非常高, 单个碱基 的 差异也可被检测出来。c ox等sj曾用26个针对 H LA一 A的探针, 35个针对H LA一 B 的探针, 对H LA一 A 、 B 进行了成功分型。根据等位基因特异性序列设计 一系列 55 0探针, 可在探针 5 末端标上标记物如 P32 。 但同位素标记探针存在许多缺点, 如: 半衰期

16、短、 污染、 对人体有害以及需要自 显影设备等。随着 社会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非放射性标记物标记的探 针受到人们青睐, 主要有酶类标记、 地高辛标记、 生 物素标记、 荧光素或化学发光剂标记等, 这些标记在 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放射性标记的 缺点, 但灵敏度有 所降 低。 1 )rasad等0j人曾 用地高 辛Z d 。 。 刃任记的 550 对患者与无关供体的7 72 个单倍体 H IA一 A 、 B 、 C 、 D R B I 作了成功分型。 P C R 一 5 5 0 ( P ) 技术具有灵敏 度高、 特异性强、 需样本量少等优点。 如果要区别大量位点, 用反向斑点杂交则是一 种很好的方法。

17、该方法将未标记的550探针分别打 点固定在硝酸纤维膜或尼龙膜上, 在 P C R 扩增时将 其特异性引物5 端标记上生物素或其它标记物, 使 P C R 产物带上标记, 然后将这种带有标记物的 PCR 产物与膜上的探针进行杂交, 用抗生物素标记的碱 性磷酸酶显色, 显色后按杂交信号判断标本的基因 型 。 Kn ip pe r 等 。 曾 用 反 向 斑 点 杂 交 法成 功 对H LA - D RBI * 07、 D R B I 关09、 D R B I 关1 0 进行基因 型分析。 P C R 一 550 ( P ) 与PCR 一 R F L p 方法相比, 它的 高效性与 特异性使 H L

18、A 分型更加精细和准确, 方法更加简 单, 是目 前应用最多的基因分型方法之一, 也是 I l f 刃 G 推荐的方法f 川。但是, 该方法需要实 验条件较 高, 而且操作繁琐, 应用受到了限 制。 2 . 4 基因芯片基因芯片是指将许多特定的寡核 昔酸片段或基因片段作为探针, 有规律的 排列固定 于支持物上, 然后与待测的标记过的样本基因进行 特异性杂交, 通过激光共聚焦荧光检测系统对芯片 进行扫描, 并配以计算机系统对每一个探针上的荧 5 9 2免 疫 学 杂 志第2 2 卷 光 信 号 进 行 检 测, 从而 得出 大 量 信 息。 Gu 。 等 : ” 口 人 用针对H LA一 B 位

19、点第2 、 3 外显子所有多态性的寡核 昔酸探针制成芯片, 对60例样本的H LA一 B 位点进行 分型, 结果显示芯片分型与测序所得结果完全一致。 基因芯片在几平方毫米的面积上可以固定几百 个分型探针, 与P C R 一 55 0 ( P ) 方法所用的膜和酶联 板比 较起来具有缩微化的优势。同时, 它还具有其 它优点: 首先, 它只需要一张芯片、 一次P C R 、 一次杂 交, 就可以 对一个或多个样本进行H LA一 A 、 B 、 D R 、 D Q 等位点的基因分型, 即具有高通量和平行化的特点; 其次, 杂交、 洗脱过程非常简单, 杂交结果用扫描仪 直接扫描, 非常直观; 另外,

20、由于固定在芯片上的探 针量和P C R 所用的样本量很小, 并且芯片可以实现 单片多人份, 所以成本较低; 最后, 基因芯片的许多 操作均为机器化流水作业, 自动化程度较高。这些 会促使 H LA 基因芯片分型技术在临床上得到广泛 应 用 13: 。 但是, 目 前基因芯片还存在着仪器设备昂贵, 方 法有待标准化以及信号检测低等不足, 相信这些问 题很快就会得到解决, 一旦这种高效的分型方法用 于临床必然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 . 5 序列特异性引物( P C R . S sP) 该方法是根据 H LA各型别核昔酸碱基序列的差异性, 设计出一系 列特异性引物。因Ta q D NA

21、 聚 合酶没有3 5 核酸 内 切酶活性, 引物3 端最后一个碱基是否与模板配 对决定着能否扩增出产物。若引物的3 端最后一个 碱基设计在各特异性之间正好有差异的那个碱基序 列上, 则扩增产物仅需常规琼脂糖电泳, 根据特异产 物是否存在即可直接对 H LA 基因进行分型。该方 法关键是特异性引物的设计与P C R体系的准确无 误。可通过提高退火温度, 加人内源性阳性对照等 措施确保产物的 特异性和反应体系的特异性。1 9 92 年ol e m 沪 4 根 据H LA基因 序 列 设 计、 合 成 一 套 针 对 H LA一 D R B I 、 D R B 3 、 D R B4 的特异性引物,

22、能检出D R I - D R 18间所有纯合子和杂合子。对30个纯合子细胞 系和1 21份个体标本进行19个P C R 扩增反应, 分别 检出D R I 、 D RS么D H53 , 重复率为1 00%, 无假阳性和 表 1 四种常用的H LA一 D NA 分型方法主要指标比较 T a l IM aj o r i n d e x c o ll l l a r lso n offo urH LA一 D N AtyPi ngmet h ods 假阴性, 与R F LP复合率为1 00%。 这种方法的优点 是简便、 迅速、 分辨度高、 结果容易判断。不足之处 是需要设计大量的引物, 需大量模板, 对

23、引物的设计 和P C R条件要求很严, 实验成本相对较高, 而且 P C R 一 SSP 仅能检测已知多态性序列, 不能检测出新 的等位基因。 p C R 一 5 5 0 、 PCR 一 S S P 、 p C R 一 R F 廿三者各有优缺点, 实验中它们与P C R 一 SSC P 要经常相互补充来提高分 型 的 准 确 性。 H u rl e y 等 红 ” 从1 9 9 7 一 0 7 一1 9 9 8 一 0 6 - 30对6418 0 个冰冻组织的H LA 分型进行了 准确的 回 顾性分析, 参与的16个实验室结果显示, H LA一 A 错配率为 1 . 1 %, H LA一 B的

24、错配率为 1 . 9 %, 提示 PCR 一 SS P 与PCR 一 55 0 ( P ) 分型法具 有准确度 高、 特异 性强、 可靠性好等优点。 2 . 6PCR- sBT Pe ra等 :6 冬 提出 一 种简单 快 速的基 于 序 列 分型 法( S e 明 e n c e 一 b as e d t 即 in g , S B T ) , 其 原理是 首先用P C R 扩增获得D N A 片段, 然后采用测序反应 获得扩增片段的碱基序列。由于获得了扩增片断的 全部碱基序列, 故该方法是最可靠也最彻底的基因 分型方法, 它不仅能进行序列识别和分型, 更有助于 发现新的 基因型, 目 前只有

25、通过测序才可准确证实 新发现的H LA 等位基因 7 , 5 。 Di naue r 等 洲曾对 H LA一 D Q AI 的 第2 、 第3 外显子进行双向循环 测序得 出精确的分型结果。已有报道, 血清学结果为空白 或P C R 一 SS P 和P c R 一 SS o P 未能检出 或几种分 型结果 不一致时, 均可通过PCR 一 SBT 分型法获得准 确、 可靠 的高分辨率分型结果, 因此在发现新的等位基因方 面, P C R 一 SB T 具有独特的 优势吻 ,川 。 本课题 组用该 方法对H LA一 A和H LA一 B 进行分型, 获得非常 精确的 分型结果。P C R 一 SBT

26、 之所以优于其他分型方法, 主 要在于它能分析整个基因 组序列圈。s B T 不 但可以 对D N A 测序, 也可对c D N A 测序来分析基因 的表达。 随D N A 测序技术的普及, 该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 目 前 I H w G已将P C R 一 S BT作为重点推广方法仁 “ 二 。 P C R 一 5 5 0 ( P ) ( d i re c t d o t 一 b l ota n d re v e rs e d o t 一 b l o t ) 、 P C R - S S P 、 PCR 一 R F LP 和P C R 一 S B T 进行比 较见表 1 。 从以上比较可见, P

27、CR 一 S B T 法无论在分型精确 Me t h o d P C R-SSO ( P ) Di rec t d ot一 b l o t Re v e rsed o 卜 blot PC R- S SP PC R- R F L P PC R一 5 盯 Re s o l uti o nAl l t o mat i o nl e v e l 俪砂10wlower 卿卿lowlow lowlowlowowe 俪俪lowhish 一e ss l e55 塑 资 1 l l Ut 二 1 1 l o n g e r l o n g s h O 1 l o n ge r s ho rt m o rec o

28、n甲 l e s c o mPl e x c o mPl e s m o l o c ()m )l e x 度、 工作效率还是自 动化程度都明显优于其他几种分型方法, 目 前已有专门的H LA 分型软件与自动上 第 3 期何丽 . H 以 分型方法的研究进展5 9 3 样的固相测序试剂盒, 而且测序费用大大降低。因 此, PCR 一 SBT 法是科研工作中最理想的H LA 分型方 法, 随着自 动核酸测序成本的降低, 这一分型技术将 被广泛应用。 3 结语 总之, 目 前各种H LA 基因分型方法各有优势, 不能相互替代, 这也是由H LA 系统的高度多态性和 复杂性所决定的。根据不同的用途可

29、选择相应的方 法。就临床组织器官移植而言, 采用中分辨度 D N A 分型技术是最佳选择, 一方面有利于快速筛选, 另一 方面能够降低匹配难度, 因为过细的分型结果不但 增加了分型所需的时间和经费, 也加大了寻找匹配 者的难度; 就科研工作而言, 一般采用高分辨率分型 方法。但是, 随着各学科之间的渗透与交叉, 加强 H LA基因分型方法的标准化, 使分型向最快最准确 的方向发展, 将有助于推动 H LA 的相关研究和各领 域研究成果的相互借鉴。 参考文献 3 ! 4 5 f 6 7 1 8 1 9 谭建明, 周永昌, 唐孝达. 组织配型技术与临床应 用 M . 北京: 人民 卫生出版社, 2

30、 00 2 : 3 63一 3 66. B rownM, Wi杖 、 v e r C . Fl ow c 尹 o m e 抑: 如n c i Pl e s a n d c l i ni c al 叩 p l ic at ion s i n h e m at o l o 群 J . C l i n c h e m , 2 仪 刃 , 46 ( S Pt 2 ) : 1 2 2 1 一1 2 2 9 . A i n * rt h PJ, 5 1 r l L C , M a c ki e C ,et以. D i a g ll O st i cs i ngle s trand C o nformat

31、io n alpol卿o rplli s m , ( S S C p ) : a s in Pl ifi e d non 一 r adio i s o t o p i cm e t h o das a p p 1 1 e dt oaT a 一 S ac h sB I v 二ant J . N u c l e i C A c i dsR e S , 1 9 9 1 , 1 9( 2 ) : 4 0 5 一 4 (拓. Y oung Nrr, D arke C . Allelic 勺 1 ” n g ofth e H L A 一 D B 4 gr l l lp 场 pol ylne ra s e

32、c h ai n re ac t i o n 一 s i ngle 一 s tran d c o nformat i o n 卯b l l lO r - p hi s ma n al y s i s J . H u ml rnmu no l , 1 9 9 3 , 3 7 ( 2 ) : 6 9 一 7 4 . B i 卜 、 ll J L , B l d 认 re llE A , S a v a 罗D A , e t al. AD N A 刁 谧 日 尹 t 叩 in g 叮 s t e mth at砂 s i t iv e lyid e n t ifi e s s e o l o g i

33、c all y welL d e - fi n e da n di ll 一 de fi n e dH LA一 D Ran dD Qall e l e s ,i n c l u d i n g D Rwl O J Tran s p lan t at io n , 1 9 8 8 , 4 5 ( 3 ) : 溯 一 麟 6 . 1、 r M H , 矶an g D H , K a llg SJ ,e t a l H ighre s o l u ti o n 印A 一 D Q B l ty p i嗯byc 仅 1 11 i natio n ofp C R-B F I J , a n d代R - S

34、 S C P 仁 J . H um l mrnu no l , 1 9 9 9 , 6() ( 9 ) : 9 0 1 一 9() 7 . D at e Y , K i m u raA , K a o H , eta l . D N 八t -Pi n g o f t h e H LA一 A 即 vulat ions 妇 ld 、 and i de n ti五 c ati onoflh 山 一 new al lel esinj ap a - n e s e J . Ti s s u e A n ti 罗 n s , 1 9 9 5 , 45( 3 ) : 1 5 3 一 1 6 8 . C o

35、x 盯, M arsh S G , Sc ot t l , etal. H LA一 A , 一 B , 一 C 即l y l n o r - 户i smi n a tJ KA s h k e n az i J e wi s h p o t e n ti alho n e m a o d o nor p 叩 己 at i o n J . Ti s s u e A nt i g e n s , 1 99 9 , 5 3 ( 1 ) : 4 1 一 5 0 . P ra s a d V K , H e l l e r G , 旋m a n N A , et成. rIhe p ro b a h i l

36、 it y o f H LA一 Cmat c h i 雌h e t wee n那t i e n t a n l u nrel at e ddonor atth e mol e c ul arl e v e l : e s t i rnat i o n s b as e do nt h e l i nk昭e di s e 明i l i h- 石 um拢 twee n D N A tyPe d H 认一 B a n d H LA一 C a l le l e s J T r a n s p l ant a t i o n , 1 9 9 9 , 6 8 ( 7 ) : 1 一川 4 一1 0 5 0

37、 . 1 0 凡 五 p pe r 习, H a k e nb e rgp , E n c z m a n nJ , 。 t 。 1. H 以- D R B I , 3 , 4 , s a n d 一 D Q B l al l e l e freqU e n c i e s an d H LA一 D BjD Q l i n k ag e d i s e 卿l i b ri um Of2 3 l Germa n c a u c a s o i d p a t i e n t s a n d th e ir c o rres p o n d i n g 8 2 l p o t e n t ialu

38、 n r e l a t e d s te rnc e ll t ra n s p la - n t s J . H um l nun u n o l , 2 以 X), 6 1 ( 6 ) : 印5 一 6 1 4 . 墅 1 1 I H V 工 二 . I H W GT e c h 币 c alM a n u al C L .( 2 以 为一 0 1 一 20) 2 田 5 一 04一 2 6 h t t p : / / 、i h 雌. o r 留 trn a n u a l / TM c o n - t e n t s . h t m 亡 1 2 G u o Z , H o odL ,

39、p e t e rs d o rf E W, e t a l . O l i g o n u c l e o t i d e ar - ra y s fo r hi g h re s o l u t io n H L At y p in g J . R e v l 、u n o g e n e , 1 999, 1 ( 2 ): 2 20一 2 3 0 . 仁 13 李成涛, 杨 颖, 李莉, 等. H 认一 D R位点的 基因芯片 分型与临床应用 J . 中国免疫学杂志, 2 田 2 , 18( 1 1): 7 7 6一7 7 9 . 仁 1 4 O l e 哪 0 , Z e t te 哪

40、i s t H H 认一 n R帅1 呢byp C Ra ll lp l ili c a - t io n wi t h s e 甲e n c e 一 5 详 c ifi c Prim e 飞( P C R 一 S S P ) in Z hotir s : an al t e mat iv e t o s e ro lo gi c alD RtyPi n g in c l i ni c alp ra c t i o e i nc lud- 1 雌do n or-re c i p ie n t m at c h i嗯i n c a da v e ri c t rans p l a- nt at

41、i o n J . T i s s u e A nt i 罗 n s , 1 992 , 3 9 ( 5 ) : 2 25一 2 3 5 . 1 5 3 H ul l即C K , M 缸 ers M , N g J , 。 t 。 1 . The rel ati o n s hiP b e - 帆e n H LA一 砚s an d B 矢 5 加Z i n t h e fi v e ll laj o r U . 5 . 汹 p 沮 a - ti o n 卿叩 5 J Ti s s ueA nt i 罗 n s , 2 以 1 , 5 5( 4 ) : 3 5 2 一 3 5 8 . 1 6 P

42、e raC , D effinsL , M a r a b it o A , et a l . H LA一 A t即 in g : C o m - P ariso n b e twee n s e ro l o gy, th e a J l l l l i fi c a t i o n re fr 日 c t 呷 mut at i o n s y st e mwi t h 卯 1”e ra s e c h a i n re a c ti o n a lll se 甲 e n 一 c i n g 【 J . Ti s s u e A nt i g e n s , 1 9 97, 5 0 ( 4

43、) : 3 7 2 一 3 7 9 . 仁 1 7 C urci o M , L lp i S , I tal i a S , et以. I d e n t ifi c at io n ofa no v e l H LA一 D PBlall e l e ,D p B I 关0 2 0 1 4 , b ys e 甲 e n c e 一 b a s e dty - p i 嗯 J . T is s u e A n t i 罗 n s , 2 00 2 , 5 9 ( 1 ) : 5 5 一 5 9 . 1 8 石 11 。 R , B al a S A , V i c an。 J L , eta

44、l . T w( ne wH 认 c l as s 工 alle 拢 s reeo 娜* d场 P C Rse q ” e nce- s p e c 谊 cPrimera n d、 - 甲e n c i n g h a s e d tyPi n g : B 3 8 o s and c w、 0 绷 )8 J . 毛 s su e Ti g e n s , 2 2 , 5 9( 1 ) : 4 7 一 4 8 . 1 9 D in au e r D M , L 日 Il n l 甩, J z g i ri S AJ, e t 成 . se 明 e n o e 一 b a s e d ty p i

45、 n g ofH I-A c l as sllD Q B I J . Ti s s u e A nt ig e n s , 2 姗, 5 5 ( 4 ) : 3 64一 3 6 8 . 2 0 D t :n nPP, C arte r V , D n nn A ,。 t a l .I d e nt ifi c a t i ( )n。 f a n H LA一 B 7s e ro l o 邵 。 a lv 丽a nt a nd i t sc h a ra c t e ri za t i o n场 s e - 甲 e nc in g b as e d t 叩 i n g 仁 J . Ti s s u

46、 e A n ti g e n s , 2 姗, 5 5( 1 ) : 7 1 一7 3 . 2 1 Roz e n n 目 二E H , v a nd e : Z wanA W ,V o orte : C E ,。 t 成 . D P B I 关 8 5 0 1 , a nov e l D PBl v anant i n t he U S B l a c kp o p 山- t io n J . Ti s s u e A nt i 罗 n 、 , 2 以 x , 5 6 ( 3 ) : 2 8 2 一 2 5 4 . 2 2 B 滋 a s A , sant o s s , A v i lo

47、 s MJ, 。 l al . I d e nti fi c at i o nb y s e - qUe n c i 雌b as e d t 叩1 雌a n d c omPl e t e c o 击 嗯 re g o n a n a y s i s of t hree n e wH LA C l as snal l e l e S : D R B 3 关 021 0 , D R B 3 关 021 1 a n d D Q B I 0 3 1 0 J . 卫 s s u eA n ti罗 n s ,2 侧 1 , 5 6( 4 ) : 3 8 0一3 8 4. ( 编辑肖红) .Jseeseses 心且, 厂J厂1.J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