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LCESLD法分离测定大豆磷脂酰胆碱.pdf

上传人:来看看 文档编号:3658027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37.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HPLCESLD法分离测定大豆磷脂酰胆碱.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HPLCESLD法分离测定大豆磷脂酰胆碱.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HPLCESLD法分离测定大豆磷脂酰胆碱.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HPLCESLD法分离测定大豆磷脂酰胆碱.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HPLCESLD法分离测定大豆磷脂酰胆碱.pdf(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 0 0 5 年第3 0 卷第 1 2 期中国油脂 文章编号: 1 0 0 3 一 7 9 6 9 ( 2 0 0 5 ) 1 2 - 0 0 4 3 一 0 3中图 分类号二 T Q 6 4 5 . 9 + 6 文献标识码: A H P L C 一 E S L D法分离测定大豆磷脂酞胆碱 曹 栋 (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 2 1 4 0 3 6 江苏省无锡市惠河路1 7 0 号) 摘要: 通过H P L C 一 E L S D对大豆磷脂中的大豆磷脂醚胆碱进行了 分离和检刚。使用硅胶柱, 以 三氯甲烷一 甲醇( 8 8 / 1 2 , V / 咐为流动相, 大豆磷脂统胆碱在 1 0 m i n

2、内出 峰。该法具有比H P L C - U V 有 更 少 的 干 扰 更 高 的 检 测 灵 敏 度 和 更 节 省 时 间 , 同 时 该 法 具 有 良 好 的 缈 关 系 、 分 析 准 确 度 和 分析精密度。该法可以方便地检刚大豆磷脂中大豆磷脂酞胆碱的含量。 关键词: 大豆磷脂; 磷脂酸胆碱; H P L C 一E S L D 从大豆中分离得到的磷脂主要含有磷脂酞胆碱 ( P C ) , 磷脂酞乙醇胺( P E ) , 磷脂酞丝氨酸( P S ) , 磷脂 酸肌醇( P I ) , 磷脂酸( P A ) , 溶血磷脂酞胆碱( L P C ) , 溶血磷脂酞丝氨酸( L P s )

3、, 溶血磷脂酞乙醇胺 ( L P E ) , 胞昔二磷酸( C D P ) , 酸化磷脂酞乙醇胺 ( A P E ) , 磷脂酞丙氨酸( P A W , 磷脂酞甘油醋( P G ) , 二磷脂酞甘油醋( D P G ) , 神经鞘磷脂( S P H ) , 甘油基 磷脂甘油醋, 甘油酸磷脂甘油酷, 甘油磷脂, 神经鞘 氨 磷脂等 1 ,2 1 。不同的磷脂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 能, 因而目 前世界上对磷脂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磷 脂单体的分离上, 其中以大豆磷脂酞胆碱最为重要。 在对大豆磷脂酞胆碱的分离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就 是对大豆磷脂酞胆碱的分析。 对大豆磷脂酸胆碱的分析方法许多学者做了大 量工

4、作。 有学者研究了 核磁共振( N M R ) 法 3 ,4 1 、 红 外光谱和高效液相色谱( H P L C ) 法。其中, H P L C 法 是目 前使用最广泛的方法, 其所使用的检测器大多 为紫外检测器, 由于该检测器对磷脂的检测波长短, 一般在2 0 5 nn 左右, 造成检测灵敏度不高, 干扰严 重, 同时由于检测波长短, 限制了部分在此短波长有 吸收的溶剂作为流动相, 从而影响了通过改变流动 相来提高对磷脂分离的手段。近来也有学者使用 H P L C 一 E S L D 1 5 法, 但大多 使用 梯度 洗脱。 本研究 使 用H P L C 一 E S L D , 通过流动相的

5、选择, 在不使用梯度 洗脱的情况下, 很好地分离了大豆磷脂酞胆碱, 具有 速度快, 分离稳定等特点。 1 材料与穷法 收稿日 期二 2 0 0 5 一 0 5 一 3 0 作者简介: 曹栋( 1 9 6 1 一) , 男, 副教授/ 博士; 主要从事 磷脂的研究开发工作。 1 . 1 仪器、 试剂 P 2 0 0 0高效液相色谱仪 ( 美国热电公司) , S E D E X 5 5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法国 迪马 公司) 。 三氯甲烷( A R , 重蒸) ; 甲醇( 色谱试剂) ; 大豆粉 末磷脂; P C 标准样品, S i g m a 公司。 1 . 2 色 谱条件 H y p e rs

6、 il S i 一 5 u 色谱柱: 2 0 0 c m x 4 . 6 m m i . d , 柱 温: 2 4 0 C , 流动相: 三氯甲烷一甲醇( 8 8 / 1 2 , V / V ) , 流 速: 1 r n Um i n 。检测器雾化温度: 7 0 c C , 氮气压力: 2 . 2 x 1 0 5 P a , 进 样 量: 1 0 汕。 1 . 3 样品处理 V 取 P C 标准样品配成0 . 5 州 L 的标准溶液。 称取大豆粉末磷脂样品配成5 g / L 的 样品 溶液。 标 准样品和样品经微孔过滤后进行 H P L C 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 . 1 流动相的选择 在

7、用紫外检测器时, 一般选用的流动相为正己 烷一 异丙醇一 醋酸。该流动相在分离大豆磷脂酞胆 碱时大豆磷脂酞胆碱的出峰时间为4 0 一 6 0 m in , 峰 形扩散严重, 定量不稳定。如果想用三氯甲烷来使 大豆磷脂酞胆碱的出峰时间提前, 由于三氯甲烷在 2 0 5 m n 的本底吸收很高, 使该法不可行。本文采用 硅胶柱, 以E L S D为检测器, 试验了三氯甲烷一甲醇 系统对大豆磷脂酞胆碱的分离情况。经过大量三氯 甲烷/ 甲醇不同比例的试验, 发现流动相中三氯甲烷 的 增加有利于大豆磷脂酞胆碱峰的提前出现, 但会 造成大豆磷脂酞胆碱出双峰。分析原因是因为流动 相中三氯甲烷的增加, 使不同

8、分子组成的大豆磷脂 酚胆碱发生了部分分离, 这不利于总大豆磷脂酚 胆碱的定量, 而在三氯甲烷/ 甲醇比例为8 8 1 2 时 中国油脂2 0 0 5 年第3 0 卷第1 2 期 A日甚 5 1 0 1 5 2 0 2 5 时f ad( m i n ) PC标准品的色谱图 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试验发现这与紫外检测器有较 大差别。经试验紫外检测器的P C 标准曲线见图4 , 比 较看出, E L S D比U V具有更高的检测灵敏度。 2 . 3 回收率与精密度试验 H P L C 一 E L S D 方法回收率的测定数据见 表1 , 精 密度试验数据见表2 0 表 1 方法的回收试验 样品号 已知量

9、 ( Mg) 添加量 ( 哗) 测定值 ( 嘿) 回收率 ( %) 1 0 0 . 9 平均回收 率( %) 0000000| 00000C曰 ,乙0OC64,1 9 9 . 6 1esg伟j 9898000198 0声7,了OUO八 282728293334 1 7. 6 1 7. 6 1 7 . 6 1 7 . 6 1 7. 6 1 7. 6 1 1 . 2 1 0. 3 1 0 . 8 1 2. 1 1 5. 9 1 7. 5 000000000000 86420C丹 A三田钾 0 2 . 5 5 . 0 7 . 5 1 0 . 0 1 2 . 5 1 5 . 0 时间 ( m i n

10、表2 方法的精密度试验 图2 大豆粉末磷脂的色谱图 样品峰面积( x 1 护)X1SR S D ( %) 1 0. 8 1 士0. 1 1 0. 9 8 5567718372 00000 y = 0 . 4 6 3 X - 0 . 0 3 8 5 R 任 0q q q 7 粉末磷月 旨 64 *l寻欲二 刨 袋 0 2 4 6 8 1 0 1 2 峰面积( x l o ) 图3 H P L C 一 E L S I ) 的P C 标准曲线 大豆磷脂酞胆碱出单峰, 从而完成了流动相的选择 和大豆磷脂酸胆碱的分离。其结果见图1 、 图2 。图 1 是大豆磷脂酞胆碱标准品的色谱图, 由图1 中可 见P

11、 C的保留时间为9 . 5 m i n 左右。图2 为大豆粉 末磷脂的色谱图, 由图2 可见该条件很好地分离了 大豆粉末磷脂中的大豆磷脂酞胆碱。相对于以前用 紫外检测器大豆磷脂酸胆碱的出峰时间由4 0 m i n 左右缩短为1 0 m in 左右, 大大提高了分析效率。 2 . 2 线性关系 以不同浓度P C 进H P U: 分析, 测得数据见图3 0 由图3 可见, 该法在P C 浓度为1 一 5 fig今L 具 由表 1 、 表2 可见, 这一方法能很好地满足对P C 绝对含量测定的要求, 方法可靠准确。 3 结论 ( 1 ) H P L C 一 E I S D可以在恒定流动相下对大豆 磷

12、脂酞胆碱进行分离, 这是由于E L S D的使用使得 三氯甲烷可以用来作为 H P L C的流动相。 ( 2 ) H P L C 一 E L S D分离大豆磷脂酞胆碱比H P L C 一 U V具有更少的干扰和更高的检测灵敏度。 ( 3 ) H P L C 一 E L S D分离大豆磷脂酞胆碱比H P L C 一 U V 更节省时间, 在H P L C 一 E L S D时, 大豆磷脂酞 胆碱在1 0 m i n 左右就完成分析。 ( 4 ) 在本文的研究范围内, H P L C 一 E L S D具有良 好的线性关系、 分析准确度和分析精密度。该法可 以方便地检测大豆磷脂中大豆磷脂酞胆碱的含

13、量。 参考文献: 1 曹栋, 裘爱泳, 王兴国. 分散剂对醇溶性磷脂浸出的 动力学研究【 J . 中国油脂, 2 0 0 4 , 2 9 00: 3 4 一 3 7 . 2 曹栋, 裘爱泳, 王兴国, 等 . 低碳醇对大豆磷脂中磷 脂酞胆碱和磷脂酞乙醇胺的选择性研究【 i 中国油 脂, 2 0 0 2 , 2 7 ( 2 ) : 8 1 一 8 2 . 3 1 7 o m a s G l o n e k . 3 1 P n u c l e a r m a g n e t i c r e s o n a n c e p h o s p h o G p i d a n a ly s is o f

14、a n io n i c 一 e n r i c h e d l e i t h i n s J I . J . A m . O il C h e m . S a 二1 9 9 8 , 7 5 ( 5 ) : 5 6 9 一 5 7 3 . 七-x彩旧誉 图 4 5 0 1 0 0 1 5 0 2 0 0 2 5 0 3 0 0 3 5 0 P C 浓度 ( W g l t d) 紫外检测器的 P C 标准曲线 2 0 0 5 年第3 0 卷第 1 2 期中国油脂 施色屏. 3 1 P 核磁共振光谱及薄层色谱分析针剂大豆卵 磷脂 J 分析化学, 1 9 9 1 , 1 9 ( 7 ) : 7

15、3 3 一 7 3 6 . M o u n t s T L. H P L C a n a l y s i s o f p h o s p h o l i p i d s 场e v a p o r a t i v e l a s e r l i g h t- s c a t t e r i n g d e t e c t i o n J I . J . A m . 侃 C h e m . S o c . , 1 9 9 2 , 6 9 ( 5 ) : 4 3 8 一 4 4 2 . ,J飞esl 4亡1 rweL厂.L S e p a r a t i o n a n d d e t e r m

16、i n a t i o n o f s o y b e a n p h o s p h a t i d y l c h o l i n e i n s o y b e a n p h o s p h o l i p i d b y H P L C一 E S L D C A O D o n g ( S c h o o l o f F o o d , J i a n g n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 2 1 4 0 3 6 J i a n g s u W u x i ,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S o y b e a n p h o s

17、 p h a t i d y l c h o l i n e i n s o y b e a n p h o s p h o l ip i d w as s e p a r a t e d a n d t h e c o n t e n t o f s o y b e a n p h o s - p h a t i d y l c h o li n e i n s o y b e a n p h o s p h o l ip i d w as d e t e r m in e d场 H P L C一E S L D . T h e s i l i c o n c o l u m n w a s

18、u s e d a n d C H C 13 / M c O H ( 8 8 / 1 2 ) w as u s e d a s fl o w i n g p h as e . O n t h i s c o n d i t io n t h e p o s i t io n o f s o y b e a n p h o s p h a t i d y l c h o l in e i s i n s i d e 1 0 m i n . T h e m e t h o d s p e n t s h o rt e r t i m e t h a n t h a t o f H P L C 一

19、U V 。 A t t h e s a m e t i m e t h e s e n s i t i v i t y , li n e a ri ty , v e r a c i ty o f t h e m e t h o d w e r e v e ry g o o d . T h e c o n t e n t o f s o y b e a n p h o s p h a t id y l c h o l i n e i n s o y b e a n p h o s p h o l ip i d c a n b e e a s y d e t e r m i n e d场 t h

20、e m e t h 闭 . K e y w o r d s : s o y b e a n p h o s p h o l i p i d ; p h o s p h a t i d y l c h o l i n e ; H P L C 一 E S L D 文章编号: 1 0 0 3 一 7 9 6 9 ( 2 0 0 5 ) 1 2 一 0 0 4 5 一 0 5中图分类号 T Q 6 4 5 . 6文献标识码: A n一 3 多不饱和脂肪酸富集纯化的研究进展 吴彩娥1 , 2 , 许克勇 2 , 李元瑞2 ( 1 . 山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仍0 8 0 1 山西省太谷; 2西

21、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7 1 2 1 0 0陕西省杨凌) 摘要: n - 3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一类独特的生物活性物质, 在生物体内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 随着对其生理功能的认识和研究的不断深入, 对 n 一 3多不饱和脂肪酸富集纯化的研究也成为热 点。主要介绍 n - 3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富集纯化方法, 并对植物种子中a 一 亚麻酸的富集以及鱼油 中D H A 和E P A富集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n - 3多不饱和脂肪酸; a 一亚麻酸; D H A ; E P A ; 富集 功能性多不饱和脂肪酸根据结构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 n - 3 系多不饱和脂肪酸, 主要包括a 一

22、亚麻 酸( a 一 L N A ) 、 二十碳五烯酸( E P A ) 和二十二碳六烯 酸( D H A ) ; 另一类是 n 一 6 系多不饱和脂肪酸, 主要 包括亚油酸( L A ) . 7 一 亚麻酸( y - L N A ) 和花生四烯 酸( 从) 。其中亚油酸和 a 一 亚麻酸只能从外界摄 取在体内不能合成, 因此称为人体的必需脂肪 酸 1 ,2 1 o n 一 6 脂肪酸的重要性, 早在2 0 世纪5 0 年 代就开始研究, 而 n 一 3 脂肪酸的生理调节功能和 收稿日 期二 2 0 0 5 - 0 1 - 2 0 ; 修回日 期: 2 0 0 5 - 1 0 - 0 9 作者简

23、介: 吴彩娥( 1 9 6 2 一 ) , 女, 教授/ 博士, 主要从事果 蔬加工及天然活性物质分离提取新技术的研究工作。 保健作用, 是在近2 0 年才被人们逐渐认识并做了大 量的研究工作。 药理实验证明, a 一 亚麻酸、 E P A 和D H A 等n - 3 多不饱和脂肪酸都具有降血脂、 降血压、 促进脂肪 代谢、 抑制血小板凝集、 减少血栓的形成、 提高自 身 免疫力、 抗肿瘤等作用, 因此主要用于治疗和防治心 血管系 统疾病 3 ,4 1 。目 前, 许多国 家都在开发以a - 亚麻酸、 E P A和D H A 为主要成分的保健食品和医疗 药品, 但许多动植物组织及其油脂中这些物质的含 量较少、 纯度较低, 因而a 一 亚麻酸、 E P A和D H A 等 n - 3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富集纯化引起了国内外学 者的高度重视。 1 月一 3 多不饱和脂肪酸富集纯化方法的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