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T10437-2004.pdf

上传人:李主任 文档编号:3663486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458.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JBT10437-2004.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JBT10437-2004.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JBT10437-2004.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JBT10437-2004.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JBT10437-2004.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JBT10437-2004.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JBT10437-2004.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I CS 2 9 . 0 3 5 .20 K 15 JB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机 械 行 业 标 准 J B / T 1 0 4 3 7 -2 0 0 4 电线电缆用可交联聚乙烯绝缘料 C r o s s - l i n k a b l e p o l y e t h y l e n e i n s u l a t i n g c o mp o u n d s f o r w i r e s a n d c a b l e s 2 0 0 4 - 0 3 - 1 2发布2 0 0 4 - 0 8 - 0 1实施 中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家 发 展 和 改 革 委 员 会 发布 J

2、B / I 1 0 4 3 7 -2 0 0 4 目次 前言, . . 价 . , . , ,. . . . . . 一 价一. . 一 一 一 一.一. 一一一一m 1 范围二 , -一 价. 一 价. 一一一一一. 一 一, . 一一 ,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3 使用特性. . . . _ .卜 . . . . . . . . . . . , , . , . . , . . 价 . . . . . . 一1 4 代号和产品表示方法 _ .卜 . . - - . .

3、二 卜. . ,. . . 卜 ” . . . . . 1 4 . 1 系列代号. 卜 . _ .卜 . 卜 , . . . . . . 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4 2特征代号 . _ , .价, . . . . . . . - . .价 . . .一一 一一一一一 一. .一 二1 4 . 3 特性代号. - . . . . . . . . . . . . . 价 ., 二 , ., . . . . , . . . . . . . 二 价

4、, . 一一, 一 . . 一一一 , 一】 4 . 4 产品表示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 . t, 一 , , ,. . . ., 价 . . , . . . 一 2 5 技术要求 . “. . , . . . .一 . , . . . - 二, , . . . . . . .- . . . 价二 , . . . . . . . 2 5 . 1 外观 , . . .- 一 , - . - . . . . . . . . _二 卜 . 价.,. 卜 . . , . . . - . . 二 2 5 . 2 机械物理性能和电气性能一,.

5、. , . . . ,. 价 , ”价. ,. . . 卜 , 一 2 5 . 3 杂质含量. - .-. , , . 价 二价一一 _ 一价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价 一, 一. 2 5 . 4 工艺性能要求. . . :. . , 一 价二 价 . . 一一. 一一. 一一一价 一 ,一 , 一 . 2 6 试验方法二t . -. . . 一价 , . , . , , 价 . 一 . 一. 一. 一, 一. 一一价 一价. 一.一一 .一 3 6 . 1 外观检查价 , . . , . - . ” ” ” - . . . . .一 ,一 , - 二3 6 . 2 试样制备. _ . . . .

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6 . 3 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 率试验 , ”. _ , , .” .价.价 一价 价一 . . 一.一一. 一. . . 一 3 6 . 4 冲击脆化温度试验. .- . . . . . . . “. . . . , , 二. . . . . . . . . . . . . . . . . 卜 - . -. . . . . 3 6 . 5 空气热老化试验 .价 一, 一 , 价, ” “ “ “ 二 , 一 , 一” “. , .,

7、 . “ 二 一 ., 一, . , . 3 6 石热延伸试验, . . . . . , . . , ,. . . - . . . . ., 价.-二 价 , . . . 3 6 . 7 凝胶含量试验一,. . , , ,. . 价 二 , ., _ ” . “ . . .- 一 价 一一 3 6 . 8 体积电阻率试验二 . . .二 价 ., , 价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6 . 9 介电强度试验 . 二 卜 . . . , . 二 , , 二 , . . . . “ . . . . . . . . 4 6 . 1 0

8、介质损耗因数和相对介电常数试验 . . . . . -. - . , 卜 一 , . ,. . , . . . . . . . . . . . . . 4 6 . 1 1 杂质含量试验. _ . . . . . , .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 4 7 检验规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 . 一. .一. . . . . 一一. 一一. . . . 4 7 . 1 检验分类一 ,. - . .

9、一 , ., 二, 价 . , , . 价 . ,. 价 . 一. 一. 一. . . 一. 一. 4 7 . 2 组批和抽样规则. . . ,.价 价 . . 价. ,.一 , 一. 一一. . 一. . 一 4 7 . 3 合格判定 . . . . . . “., ,. “. . . . . 价 . . . 一 . . . . . . . . 4 8 包装、 标志、运 输和贮存 . , 卜 . 卜 .价 , . 卜, , .价一 . 一. 一一 . 5 附录A ( 规范性附录 凝胶含量试验方法 . . . . . . 卜 , . , 二 . . . 一 , . 卜 . 二. , .一 “

10、“一 . . . . . . 6 A. 1 适用范围 ., ,. . . . . . . . . , , , ., , -一, . 6 A.2 试样. . . . . - . . 价.价. . 二 . .二价 价 价 价 .价. . . . . . . . . 6 A.3 试验方法一 . . . . . , . . . . . . . . . 二价 ,价二 价. 一一. 一 一. 一一一一 价,. 一 6 A.4 试验方法二. . . . . 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7 附录B ( 规范性附录) 杂质含量检测方法二 . 卜. .

11、 . . . . . . . “ 一 . . . . . . . . . . . . . . . . . . 9 B . ! 适用范围 , . . . 价. , . . 一 . . . . 一, 二 , . . . . . . 卜 二 , 9 B . 2 检测原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I J B / f 1 0 4 3 7 -2 0 0 4 B . 3 杂质颗粒检测仪分辨率 . -. .

12、 . . . . . . . 9 B . 4 打点记号要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B . 5 试样制备. ” . . - . . . . . - . . . . - . . - 一 “ . “ . . . 二9 B . 6 检测步骤 “ 二” . 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图A . 1 萃取装置二“ . . . . . . . . . . . .

13、. . . . . . . . . 一. . 一 一价 一 一一.一一价 . 一一 . . . . 6 图B . 1 杂质含量检测原理示意图. ” ._ ” ” 一” - . . . - . . . . . - .- . . -., 9 J B/ T 1 0 4 3 7 -2 0 0 4 前言 本标准为首次制定。 本标准的附录A、 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电线电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上海电缆研究所、 上海化工厂有限 公司、 河南万博塑料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 华吉 高分子材料厂、 浙江万马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兴跃塑料制品

14、厂、欧宝化工厂、 广东番禺光耀 星瀚塑料有限公司、杭州通达电缆材料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志林、田义龙。 J B I T 1 0 4 3 7 -2 0 0 4 电线电缆用可交联聚乙烯绝缘料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3 5 k V 及以下交联聚乙 烯绝缘电线电缆用可 交联聚乙 烯绝缘料的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低密度聚乙烯为基料、掺有交联剂等助剂经塑化造粒制成的过氧 化物 交联聚乙烯、 硅烷交联聚乙 烯和 辐照交联聚乙烯的绝缘料。其适用范围为: ( 1 一3 5 ) k V过氧化物交联聚乙烯绝缘料: ( 1 一 3 5 ) k V硅烷交联聚乙烯

15、绝缘料: ( 1 一1 0 ) k V辐照交联聚乙 烯绝缘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 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 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 (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 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 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B / T 1 0 4 0 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G B / T 1 4 0 8 . 1 -1 9 9 9 固 体 绝 缘 材 料电 气 强 度 试 验方 法 工频 下 的 试 验 ( e q v I E C 6 0 2 4 3

16、 - 1 : 1 9 8 8 ) G B / T 1 4 0 9 固体绝缘材料在工频、音频、 高频 ( 包括 米波长在内) 下相对介电 常数和介质损耗因 数的试验方法( G B / T 1 4 0 9 -1 9 8 8 , e q v I E C 6 0 2 5 0 : 1 9 6 9 ) G B / T 1 4 1 0 固体绝缘 材料体积 电阻 率和表面电阻 率试 验方法 ( G B / T 1 4 1 0 -1 9 8 9 , e q v I E C 6 0 0 9 3 : 1 9 8 0 ) G B / T 2 9 5 1 . 2 -1 9 9 7 电缆绝缘和 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

17、1 部分: 通用试验方法 第2 节:热 老化试验方法( i d t I E C 6 0 8 1 1 - 1 - 2 : 1 9 8 5 , N o . l ( 1 9 8 9 ) 第 1 次修正) G B / r 2 9 5 1 .5 -1 9 9 7 电 缆 绝 缘 和 护 套材 料 通 用 试 验 方 法 第2 部 分: 弹 性体 混 合 料 专 用 试 验 方法 第1 节 耐臭氧试验一 热延伸试验一浸矿物油试R( i d t I E C 6 0 8 1 1 - 2 - 1 : 1 9 8 6 , N o . 1 ( 1 9 9 2 ) 第 I 次修 正N o . 2( 1 9 9 3 )

18、 第2 次修正) G B / T 5 4 7 0 塑料冲击脆化温度试验方法 3 使用特性 适用的电缆导体长期允许最高工作温度为+ 9 0 C . 4 代号和产品表示方法 4 . 1 系列代号 系列代号Y I 4 .2 特征代号 适用于 3 5 k V及以下电缆-3 5 适用于 l O k V及以下电缆-1 0 适用于 RV及以下电缆-3 4 . 3 特性代号 过氧化物交联 省略 硅烷交联G J B 理 1 0 4 3 7 -2 0 0 4 辐照交联F 4 .4 产品裹示方法 产品用型号表示。 产品型号组成示例如下: 示例l : 3 5 k V及以下交联聚乙烯绝缘电 绳用过权化物交联聚乙娜 绝缘

19、料Y J - 3 5 示例2 : l O k V及以下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幼用过权化物交联聚乙烯绝缘料YJ - 1 0 示例3 : l O k V及以下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用硅烷交联取乙烯绝缘料Y J G - 拍 示例4 : RV及以下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用辐照交联雍乙烯绝缘料YJ F - 3 5 技术要求 5 . 1 外观 绝缘料应呈颗粒状. 其尺寸约为直径4 m m 、高3 m m , 色泽和 颗粒大小应均匀。 颗粒间不应有明显 粉末状物质。 5 . 2 机械物理性能和电气性能 绝缘料的机械物理和电 气性能应符合表 1 的 规定。 裹1 序号项目单 位 要求 yJ - 3 5YJ G- 3 5 Y

20、J - 1 0 YJ F - 1 0 Y C一 ! 0 Y J- 3Y J F -3 Y C- 3 1 2 3 4 5 6 7 8 9 l 0 拉伸强度 断裂伸长率 冲击脆化温度 试验温度 冲击脆化性能 空气热老化 试验条件:热老化温度 持续时间 拉伸强度变化率蕊 断裂伸长率变化率 蕊 热延伸 2 0 0 C, 0 . 2 MF a , 1 5 min 负荷下伸长率 冷却后永久变形 凝胶含量 介质损耗因数 5 0 H z , 2 0 C 相对介电常数5 0 H z , 2 0 C 体积电阻率2 0 C 介电强度 MFa % 失效数 h % % % % % Q m M V/ m 31 3 . 5

21、 3 1 3 5 0 -7 6 蕊 1 5 / 3 0 1 3 5士2 1 6 8 土2 0 士2 0 58 0 1 X 1 0 1 4 ) 2 5 1 3 . 5 3 5 0 一7 6 51 5 / 3 0 1 3 5士2 1 6 8 士2 0 士20 1 0 0 (5 )石 0 续1 只l 0 一I 2. 3 5 31 x l o ll 32 5 31 3 乃 33 5 0 一 宁 6 1 5 / 3 0 1 3 5士2 1 6 8 士2 0 士2 0 8 0 5 38 0 31 x l 0 0 32 5 31 3 . 5 33 5 0 -7 6 1 5 / 3 0 1 3 5士2 1 6

22、 8 士2 0 士2 0 1 0 0 (5 36 0 31 x 1 0 0 32 5 5 .3 杂质含t Y J - 3 5 , Y J G - 3 5 型 可 交 联聚 乙 烯 绝 缘 料 在 I k g 的 样 品 带 上的( 0 . 1 7 5 - - 0 . 2 5 0 ) m m杂 质 颗 粒 数 应 不 超过5 颗, 大于。 .2 5 0 m m的杂质颗粒数应为零。 5 .4 工艺性能要求 若用户有要求, 制造厂应提供绝缘料的挤出温度范围、 流变特性 ( 该工艺参数仅对过氧化物交联聚 J B / c 1 0 4 3 7 -2 0 0 4 乙烯料有要求时提 供) 及交联工艺参数等数据

23、: 对于 过氧化物交联聚乙烯绝缘料, 还应提供其基料的熔 体流动速率。 6 试验方法 6 . 1 外观检查 应在自然光线下用正常目力检查绝缘料外观。 6 .2 试样制备 6 . 2 . , 过权 化物交联聚乙烯绝缘料试样制备 过氧化物交联聚乙烯绝缘料试片采用模压法制备。 将绝缘料颗粒在( 1 1 5 -1 2 0 ) 的炼塑机上塑化、 出片。 再在 ( 1 1 5 - 1 2 0 )的液压机中不加压预热 l O m i n 。 试样的 交联 条件为 ( 1 8 0 士2 )X 1 5 m i n , 液压机的压强应大于 1 5 M P a 。然后加压冷却至室温。 试片 应平整光洁、 厚度均匀、

24、 无气泡。 电 气性能 试验用 过氧化物交联聚乙 烯绝缘 料试片,也可 采用粒 料直接模 压法制备。 将绝缘料 颗粒置于 制片的 模框中, 在 ( 1 1 5 一1 2 0 ) 的 液压机中 不 加压预热l O m i n 。 试样的 交联条 件为( 1 8 0 1 2 ) 0 C X 1 5 n u n 液压 机的 F F QOv 大于1 5 MP a 。然 后加 压冷 却至室 温。 试片 应平整光洁、 厚度 均匀、 无气 泡。 6 .2 .2 硅烷交联聚乙 烯绝缘料试样制备 硅烷交联聚乙 烯绝缘料试片应采用挤压法制备 ( 试样制备的 挤压条件由制造厂提供) ,可在挤出模 口 采用压 辊轧光

25、试片。 试片应平整光滑、 厚度均匀。 然后浸人温度为 ( 9 0 - 9 5 ) 的水浴内 ( 6 - 8 ) h 温水交联后试片仍应保持平整。 电气性能试验用硅烷交联聚乙烯绝缘料试片也可采用模压法制备。 可将挤压的条状片料裁剪为模压 用的 块状片料, 将其在 ( 1 6 0 -1 7 0 ) 的液压机中 不加压预 热6 m i n 。 然后经4 m i n 加压加热成形, 液 压 机的 压强 应大于 1 5 MP a 。加 压冷却至室温。试片应平整光洁、 厚度均匀、 无气泡。 再将试片浸人温度 为 ( 9 0 - 9 5 ) 的水浴内 ( 6 - 8 ) h o 温水交联后试片仍应保持平整。

26、 6 .2 .3 辐照交联聚乙烯绝缘料试样制备 辐照交联聚乙烯绝缘料试片采 用模压法制备。 将绝缘料颗粒在 ( 1 5 0 -1 5 5 ) 的炼塑机上塑化、 出 片。 再在 ( 1 6 0. 1 7 0 ) 的液压机中 不加压预热6 m i n 。然 后经4 m i n 加压加热成形, 液压机的 压强应大 于 1 5 M P a 。 加压冷却至室温。 试片 应平整光洁、 厚度均匀、 无气泡。 再对试片进 行辐照交联处理 ( 辐 照剂量应由 制造厂推荐) 。辐照交联后试片仍应保持平整。 6 .2 .4 试样厚度 试样厚度应符合各试验项目的规定。 6 .3 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试验 拉伸强度和断

27、裂伸长率试验应按G B / 1 1 0 4 0 规定进行。 试 样为1 1 型哑铃片, 厚 度为( 1 .0 1 0 . 1 ) m m . 拉伸速度为 ( 2 5 0 15 0 ) m m l m in o 6 .4 冲击脆化温度试验 脆化温度试验应按G B / f 5 4 7 0 规定进行,试片厚度为 ( 1 .6 士 0 . 1 ) m m ,每 组取不切口 试样3 0 个 试样破裂个数应不大于1 5 个。 6 .5 空气热老化试验 进行空 气热老化试验的有效试片应不少于5 片, 在表I 规 定的老化条件下,按G B / T 2 9 5 1 . 2 -1 9 9 7 中8 . 1 规定进

28、行老化处理,然后按6 . 3 规定进行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试验。 6 .6 热延伸试验 热延伸 试验应按G B / 1 2 9 5 1 . 5 -1 9 9 7 中 第9 章规 定进行, 试样为G B / f 1 0 4 0 规定的1 1 型哑铃片, 厚 度为 6. 7 ( 1 . 0 士0 . 1 )n i m 凝胶含t试验 凝胶含量试验应按附录 A规定进行。若试验结果有争议时,应采用附录 A中A . 3 规定的试验方法 一作为仲裁试验方法。 J B / T 1 0 4 3 7 - 2 0 0 4 6 .8 体积电阻率试验 体积电阻率试验应按G B f r 1 4 1 0 的规定进行, 试片

29、厚 度为 ( 1 . 0 1 0 . 1 ) mm , 试验温度为 ( 2 0 1 2 ) , 试验电 压为1 k V , 6 .9 介电 强度试验 介电强度试验应按G B I I 1 4 0 8 . 1 -1 9 9 9 规定进行, 应采用对称电 极,电极直径为2 5 mm ,电极边缘 的圆弧 半径为2 . 5 mm 。试片厚度为 ( 1 .0 1 0 . 1 ) m m, 试验用绝缘油的相对介电常数应接近2 . 3 , 并有足 够的 介电强度。 起始试验电压为零,从0 到6 k V可用较快的速率升压, 从6 k V起直至击穿, 升压速率 应不大于 RV / s , 6 . 1 0 介质损耗

30、因 数和 相对介电常数试验 介质损耗因 数和相对介电 常数试验应按G B I f 1 4 0 9 规定进行, 试片 厚度为 ( 1 .0 1 0 . 1 ) m m . 6 . 1 1 杂质含.试验 杂质含量试验应按附录 B规定进行。 7 检验规则 7 . 1 检验分类 本标准规定的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7 . 1 . 1每一批量产品交货时必须进行出厂检验,出 厂检验为抽样试验 ( 代号S ) 。每一批量产品应由生 产厂检验部门 进行抽样试验合格方可出厂。 7 . 1 . 2 型式检验对产品质量进行全面考核, 即对本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全部项目 进行型式试验 ( 代号 T). 有下 列情

31、况之一时, 应进行型式试验: a ) 新产品或老产品 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6 ) 正式生产后,如材料、 工艺有较大改变, 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 ) 正常生产时,每隔三个月; d ) 产品长 期停产后, 恢复生产时: e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f )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 进行型 式检 验的要求时。 7 . 1 . 3 试验项目 和试验类别应符合表2 规定。 裹2 序 号试 验 项 目试验类 别序号试 验 项 目试 验类别 l外观检验S T7 凝胶含量 T 2 拉伸强度 ST8介质损耗因数 T 3 断裂伸长率 sT9 相对介电常数 T 4 冲击脆化温度 Tt 0

32、体积电阻率 ST 5 空气热老化 T1 1介电强度 ST 6 热延伸 ST1 2 杂质含量 ST 7 .2 组 批和抽样规则 产品的每一生产批量为一检验单位, 每一生产批量为2 0 t , 不足2 0 t 仍作为一个批量。 一组 试验样品应从同一批量产品的 三个包装单位中随机抽取,经混 合后制备试样。 7 .3 台格判定 J B / f 1 0 4 3 7 -2 0 0 4 表 2中所有试验项目的试验结果均应符合 5 . 1 -5 . 3的规定。 出厂检验有任一项不合格时, 应对不合格试验项目 进行加 倍抽 样试验, 如仍不合格, 则判定该批量 产品为不合格品。 8 包装、标志、运翰和贮存 8

33、 . 1 Y J 型绝缘料应采用防潮包装,内袋用增强型聚乙 烯薄膜袋。里于坚固的箱内, 箱底应带有托盘。 Y J F型绝缘料应采用防潮包装,内 袋用增强型聚乙烯薄膜袋, 外袋用聚 丙烯编 织物2 聚乙烯2 牛皮纸 复合袋。 Y J G型绝缘料应采用不透潮包装, 内 袋用铝彻聚乙烯复合膜袋, 外袋用聚 丙烯编织物/ 聚乙姗牛皮 纸复合袋。 每袋绝缘料净重应为 ( 2 5 1 0 . 2 ) 纯。每吨料不允许有负公差。 也可采用制造方和用户双方同意的 其他包装方式。 8 . 2 包装表面应标明生产厂厂名、 厂址、 产品名称、 型号、 批号、 制造日 期、 有效使用期及防潮标志。 包装袋上应附 有产

34、品合格证:每批产品 应附有出厂检验报告。 8 . 3 绝缘料运输过程中不应受到日 晒雨淋和浸水等不正常条件的 损害。 8 .4 绝缘料应贮存在清洁、 干燥、通风的库房内, 贮存温度应不低于0 0C o 绝缘料自生产之日起贮存期应不超过六个月。 J B / C 1 0 4 3 7 - 2 0 0 4 附录A ( 规范性附录) 凝胶含f试验方法 A. 1 适用范围 本附录规定的试验方法一和试验方法二均适用于 可交联聚乙烯绝缘料的凝胶含量 试验。 试验方法一 为基准试验方法。 A. 2 试样 A21 试样制备 将按6 .2 规定制成的 试片切制成尺寸约0 . 5 m m X 0 .5 m m X 0

35、 .5 m m的顺粒。 A .2 .2 试样条件处理 试验进行之前, 试样应在温度为( 2 3 1 2 ) C , 相对湿度为( 5 0 1 5 ) % 的条件下放置不少于4 0 h 。 如有争 议,温度误差应为士I C, 相对湿度误差应为士 2 % . A. 3 试验方法一 A .3 . 1 试验条件 试 验应在( 2 3 士2 ) 和相对湿度为( 5 0 士 5 ) % 的标准实验室大气环境中 进行。 A .3 . 2 试验设备 试验设备应为图A. 1 所示的通用型。 , 识别标志和系住试样网袋的细金屁丝;2 回流冷凝器: 4 一一 . 冷却水的人口:5磨口玻璃或软木塞接头 3 - 一铁环

36、架的夹子 6 一广口图底烧瓶 7 可控调压 器: 8 -冷却水的出口; 9 - 铁环架: 1 o- 一十氢蔡或二甲苯 1 1 加热浴槽:1 2 含 有试样的0 . 1 2 m m孔宽金属丝网袋。 图A . 1 萃取装里 A3 .2, 回底烧瓶 J B / 1 1 0 4 3 7 -2 0 0 4 圆底烧瓶应具有广口 磨口 玻璃接头或软木塞接头。 5 加n 止 烧瓶适用于 一次测定一个或测定两个 试 样, 2 0 0 0 m I 烧瓶适用于一次测定几个试样, 但不超过6 个。 A.3 .2 .2 加热浴抽 加热浴槽应与烧瓶适配, 并具有足够的 加热容量,以 便煮沸十氢蔡 ( 沸点 1 9 0 一

37、1 9 3 C) 或二甲 苯 ( 沸点1 3 8 C -1 4 1 0C) 。 A.3 .2 .3 回流冷凝器 回流冷凝器应具有与烧瓶适配的磨口 玻璃或软木塞接头。 A .3 . 2 . 4 铁环架 铁环 架应配有适当的夹具, 能可靠地固 定国 底烧瓶和回流冷凝器。 A . 3 . 2 . 5 真空烘箱 带有能建立真空度至少为7 1 0 n u n 汞柱的抽真空装g, 并安装能侧: t 1 5 0 的温度计。 A . 3 . 3 试剂 A . 3 . 3 . 1 十氮莱 应采用实用级十氢蔡,沸点 1 9 0 一1 9 3 C . A . 3 . 3 . 2 二甲苯 应采用A C S 试剂级二甲

38、苯, 沸点 1 3 8 一1 4 1 C . A . 3 .4 试样 应 至 少 对两 个 试 样 进行 试验 。 每 个试 样 含 按 A . 2 . 1 规 定 制 备的 颗 粒 ( 0 . 3 0 0 1 0 . 0 1 5 ) g , 称 重 精 度为 0 .0 0 i g 并经A . 2 . 2 规定的条件处理。 A .3 .5 试验步骤 A .3 .5 . 1 剪取。 . 1 2 m m T I , 宽的不锈钢丝网制成约4 0 m m X 4 0 m m方形口 袋, 并称重( W , ) 。 将约0 . 3 g 试 样 置于已称重的不锈钢丝网口 袋内, 封口 后称重( W 2 )

39、。 再将装有试样的不锈钢丝网袋放人圆 底烧瓶。 用一 根细金属丝系在网袋上。 并穿过回 流冷凝器延伸出 来, 可用此悬挂网 袋, 使网袋的 底边几乎接触 烧瓶的 底部 将足 量 的 试 剂 注 人圆 底 烧瓶 中, 完 全 浸 没 含 有 试 样的 不锈 钢 丝 网 袋。 5 0 0 M L 烧 瓶 需 注 人3 5 0 g 试 剂: 2 0 0 0 m L 烧瓶需注人 1 0 0 0 g 试剂。 A .3 . 5 . 2 激 烈 煮 沸十 氢蔡 或 二甲 苯, 以 保证 溶 液良 好 地 振 动。 当 采 用I O O O g 试 剂 时, 以 冷 凝器 每 分钟 滴落2 0 4 0 滴液

40、体的沸煮速度为宜。 样品在十氢蔡中 应萃取 6 h ,在二甲 苯中 应萃取1 2 h . 注: 因为在小于 规定时间内。 绝大部分萃取已经发生, 因此可根据经验缩短萃取时间。如果缩短萃取时间需在报告 中 说明。 对于仲裁试验, 应按规定时间进行萃取。 A 3 . 5 . 3 萃取以后, 将装有样品的网袋立即 放人预热至1 5 0 的真空烘箱中,在至少7 1 0 m m汞柱的真 空下干 燥试样至恒重, 冷却并称重( W 3 ) 。 如果试样吸潮, 称重以前试样应置于干澡器中 冷却。 A . 3 . 6 试验结果 计算 试样的 凝胶含量按下式计算: 凝 胶 含 量 一 W 3 - W I x 1

41、0 0 % W2 一 W, 式中: W , 不锈钢丝网袋重量,单位为g o W 试样和网袋重量,单位为g o W 3萃取和干燥后试样和网袋重量, 单位为S A. 4 试验方法二 A.4 . 1 试验仪器 J B/ C 1 0 4 3 7 -2 0 0 4 a ) 分析天平。 精度O . I m g : b )空气烘箱,温度精度12 0C; c ) 真空干燥箱: d ) I O O M L 磨口瓶; e ) 孔宽0 . 1 2 m m的不锈钢丝网: f )干澡器。 A.4 . 2 试样 应至 少对两个试样进行试验。每个试样含按 A .2 . 1 规定制备的颗f W- 一 试样和网袋重量, 单位为

42、9 : W 3萃取和千燥后试样和网袋重量, 单位为g 0 J B / T 1 0 4 3 7 - 2 0 0 4 附录B ( 规范性附录) 杂质含t检测方法 B . 1 适用范围 本附录规定的方法适用于 Y J - 3 5 . Y J G - 3 5型可交联聚乙烯绝缘料杂质含量的检测。 B . 2 检测原理 如图B. 1 所示,试样带在光束的照射下, 杂质颗粒具有遮光性,采用一恒定、 连续、可调控的光源, 试样带在此光束下,透光和遮光的光束被电子摄像仪所接收,杂质颗粒检测仪检测出颗粒大小和数量。 , 杂水 丫 I I 质 J 乙 J ! 气K 试样 走 向 磷靡 图B . 1 杂质含f检测原理

43、示意图 B . 3 杂质颗粒检测仪分辨率 杂质颗粒检测仪的分辨率应优于 1 0 0 u m o B . 4 打点记号要求 试样杂质颗粒用打点记号识别, 记号应清晰正确. 指明杂质颗粒位置, 记号不能重叠在杂质颗粒上。 B . 5 试样制备 B . 5 . 1 试样尺寸和重f 试样为带状片料,厚度 ( 0 . 5 0 . 8 ) m m ,宽度 ( 5 0 1 3 ) m m ,重量约1 0 0 0 g . B . 5 . 2 试样制备方法 采用小型挤出机法制备试样,由导轮、 压光轮 使带状片料表面平整、光 洁、无污染 B . 5 . 3 试样制备与检测协同性 试样挤出带状片料与进人杂质含量检测仪检测,应有效协同。 B . 6 检测步骤 B . 6 . 1 从任意包装袋中采集约5 0 0 0 g 的样品, 盛放在经净化的 器皿中。 B . 6 . 2 设定挤出 机塑化温度为: YJ - 3 5( 1 1 5 - 1 2 0) YJ G- 3 5( 1 5 0 - 1 6 0 ) B . 6 . 3 检测前, 开始挤出带状片料,调整挤出 量和收带速率, 使带状片 料经导轮、压光轮移动速 率与 杂质颗粒检测仪的检测有效协同。 在确认检测准确无误时, 截取重量约 I O O O g 的 被测试样核算检测结果, 称量精度为 l g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