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T 9782-1999; 植保机械 通用试验方法.pdf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663516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PDF 页数:39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JBT 9782-1999; 植保机械 通用试验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JBT 9782-1999; 植保机械 通用试验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JBT 9782-1999; 植保机械 通用试验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JBT 9782-1999; 植保机械 通用试验方法.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JBT 9782-1999; 植保机械 通用试验方法.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JBT 9782-1999; 植保机械 通用试验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JBT 9782-1999; 植保机械 通用试验方法.pdf(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I CS iB9 1 65 . 0 40. 40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机 械 行 业 标 准 J B/ T 9 7 8 2 - 1 9 9 9 植保机械通用试验方法 E q u i p me n t f o r c rop p rot e c t i o n -G e n e r a l t e s t m e t h o d s 1 9 9 9 - 0 8 - 0 6发布 2 0 0 0 - O 1 - 0 1实施 国 家 机 械 工 业 局发 布 JB/ T 97 82一 1 9 99 目次 前言 1 范围 , 、 , 1 2 引用标准 。 , 、 1 3 试验条件 、 , , 1

2、 4 试验方法 , , 1 5 田间生产试验 。 ? 8 6 试验报告 。 , , 2 1 3B/ T 978 2- 1 99 9 前言 本标准是对 N J 2 0 4 -8 0 喷雾喷粉机试验方法 的修订。 修订时, 标准名称改为 植保机械通 用试验方法乳 本标准与N J 2 0 4 -8 0 相比,主要技术内容改变如下: 1 . 增加了 激光粒谱仪、 计算机图像分析仪作为雾滴测量仪器, 同时按国际惯例, 以雾滴体积直径 代替雾滴算术平均直径。 2 . 增加分光光度计作为测量雾滴分布的仪器。 3 . 考虑到农药的 不断发展, 删去了 用普通化学试剂进行材料耐腐蚀性能试验的方法。 本标准自 实

3、施之日 起代替N J 2 0 4 -8 0 0 本标准由全国农业机 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建康、 傅锡敏、 严荷荣。 本标准于1 9 8 0 年首次发布, 本次修订为第一次修订。 中华人 民共 和国机械行业标 准 JB/ T 9 78 2- 1 99 9 植保机械通用试验方法 代替NJ 2 0 4 -8 0 E q u i p me n t f o r c r o p p r o t e c t i o n -Ge n e r a l t e s t me t h o d s 1 范围 本标准

4、规定了 植物保护机械的性能试验和生产试验的通用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喷雾、 喷粉机具及其部件的试验。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 条文, 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 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 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 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 B / T 1 2 3 6 -1 9 8 5通 风 机 空气 动 力 性 能 试 验 方 法 - G B / T 3 2 1 6 -1 9 8 9离心泵、 混流泵、 轴流泵和旋涡泵 试验方法 J B / T 6 6 6 4 .3 -1 9 9 3自 吸泵自 吸性能试验方法 3 试验条件 3 . 1

5、 凡喷雾、 喷粉机具 “ 试验大纲”或 “ 技术条件中 规定的试验项目 , 应参照本标准的方法进行 3 . 2 试验用设备、 仪器、 仪表应定期进行检定、 标定或校正。试验时、 所有测量仪器、 仪表应在计量 部门或有关部门检定 或校正) 合格的 有效 期限内。 3 . 3 除另有规定外, 性能试验是在产品技术条件或使用说明书 所规定的额定工况下进行。 3 . 4 田间生产试验用介质, 必须是按农业生产防治要求稀释后的农药液剂 或粉剂。 发动机试验时用燃 油、润滑油应符合其使用说明书要求。 3 . 5 当 用陶 土粉作喷粉试验时, 陶土粉含水率应小于4 %, 应能通过2 0 0 目 标准筛, 无

6、杂物、 无结块 3 . 6 性能试验用常温清水, 常温指。 C - 4 0 C 范围, 清水的 单位体积质量可视为 1 k g / L . 4试验方法 4 . 1 水平射程、 喷幅、 垂直射程的测 定 4 . 1 . 1 测定风送喷雾时, 在室内进行。 喷射部件按实际使用高度和能达到最大射程或喷幅的角度配置, 用风速仪测其喷气状态下,气流达到 2 m / s流速的最远边界到喷口的水平距离即为水平射程,与射程 相垂直方向的最大距离即为喷幅。重复三次。测定结果记人表 t o 4 . 1 . 2 测定液力喷雾的水平射程或喷幅时, 在室内 或室外零级风的环境中 进行。喷射部件按实际使 用 高度和 能达

7、到最大射程或喷幅的 角度配置, 将方型杯式雾滴承接器 ( 上口 面积为 1 0 c m . 1 0 c m ) 置于 射程或 喷幅的 估计区间, 喷雾 2 - 3 m i n , 计算每 分钟每平方厘米面积上的 喷雾量。 凡喷雾量等于0 .0 4 m / ( m in C M ) 的最远边界到喷嘴的 水平距离即为水平射程, 与射程相垂直方向的最大距离即为喷幅 重复只次。测定结果记人表 t o 国家机械工业局 1 9 9 9 - 0 8 - 0 6批准2 0 0 0 - 0 1 - 0 1实施 J Bl f 97 82- 1 9 99 4 . 1 . 3 测定薄膜管喷 粉时, 在室外进行。水平射

8、程以薄 膜管两端孔均匀出粉的下 作长 度确定。 4 . 1 . 4 垂直射程在室内或室外零级风情况下进行测试, 但不应在易于产生强上升气流的高建筑群内进 行。测定连续稳定的流束顶端距喷口高 度, 重复只次, 侧定结果记人表 1 , 4 . 1 . 5 喷杆喷雾机喷 幅测定 试验时, 喷雾机上的喷头离地高度 5 0 0 m m ,在额定工作压力时, 进行喷雾,测量喷头喷洒到地 面上的 药液实际幅宽, 如图1 所示。 测定结果记人表2 0 图 1 喷杆喷雾机喷幅测定示意图 4 . 2 雾滴直径测定 4 . 2 . 1 雾滴直径的 激光粒谱仪测定 a ) 定期 校正激光束对探测靶的同心度, 使得靶心

9、的信号达到最大值,每次测量前都应测量光背景 值。 b ) 测量雾流粒径时, 应确保激光束通过雾流的被测部位。 如雾流宽度较大则应采 取束流措施, 使 通过激光束的 雾流宽度在1 0 0 - 3 0 0 m m之间。 4 . 2 . 2 水剂雾滴的油盘法测定 a ) 测定远程 ( 或宽幅) 雾流的雾滴直径, 在空气相对湿度不小于8 0 % 的环 境中进行。 在直径为5 0 m m的 取样皿底部均匀涂布一层凡士林, 加温化匀, 再加人 1 0 号车 用机油, 厚度2 - 3 m m , 置于高1 5 c m 的撑架上。 取样皿沿雾流轴向, 在射程 ( 或喷幅) 范围内放十 处,均匀分布。 取样后,

10、 用测量显微镜 观察或接人计算机图 像分析仪统计, 每个取样皿测量雾 滴数不少于】 00个.总 数不少于1 0 0 0 个雾滴, 测量 误差不大于士 5 p m , 测定结果 记人表3 0 b ) 测定单喷头雾滴直径时, 向下 喷雾. 在离喷头6 0 0 m m的平面上均匀分布3 - 5 个取样II IL , 快速 取样, 喷头的 最大移动速度为3 m / s , 统计观测方 法同上。 4 . 2 . 3 油剂雾滴的载玻片法测定 在室内 1 0 - 3 0 情况下进行测定。以 二线油 ( 2 4 0 - 2 9 0 9 0 ) 馏份的催化裂化轻柴油 二线芳烃) 作为 室内超低量喷雾试验用油剂。

11、 测定前, 制备阿拉伯树胶采样垫, 采样垫制作方法如下: 将甘油、 蒸馏水、 阿拉伯树胶粉按 1 : 6: 3 ( 重量比) 依次混合, 并加人少量苯酚红粉末搅匀, 静置一天后,去 掉上部泡沫与下部沉渣, 用玻璃胶溶液均匀地涂在载玻片上, 置于 专用的盒子内阴干 测定时, 将采样垫置于沉降筒中央( 沉降筒直径3 0 c m - 高4 5 c m) , 将其沿雾流轴向,在 射程( 或 喷幅) 范围内放十处, 均匀分布, 喷雾 1 0 - 2 0 s , 停喷后沉降筒加盖, 静置2 0 m i n 后将采 样垫逐一 取 出, 立即用测量显微镜观测, 每片测定 1 0 0个雾滴, 测量误差不大于士

12、5 g m 。以校正系 数校正为球 体 直径,按式 ( 1 )计算: JB/ T 978 2- 1 99 9 D= k 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式中: 刀 一 一 一 校正后的雾滴直径,p m ; d - 显微镜下的 读数,1 m ; k 校正系数,k = 0 .4 2( 指二线油 ) 。 将不同 大小雾滴分级统计, 测定结果记人表3 0 4 . 2 . 4 计算 a ) 体积中值直径 按下列公式计算各级雾滴体积平均直径.结果记人表 3 0 (1) d i = 三

13、d 3U 一 , ( 2) 式中: d 行第i 的 雾滴体积平均直径, k m ; 叽 一 第i 的 各 雾 滴 直 径, W m ; n , 第i 的 雾滴个数。 汀。 飞 犷=- a; n , . 二 . ”“ “ “ “” ”、J) 6 式中: V , 第i 的雾滴体积。 k V= 2 : K二二 E d , n ; ( 4 ) 6 式中: J 一雾滴总体积; k 分级数。 将所得的各级雾滴的 体积从小 ( 或大) 到大 ( 或小) 累积起来, 用插人法或作图 法计算累积量为 总 体积的5 0 %时的雾滴直径,即为 试验样机雾滴体积中 值直径。 b ) 雾滴分布 在高斯对数曲线坐标纸上画

14、出雾滴分布曲 线图 ( 图2 ) 。注明累 积体积为 1 0 %, 5 0 %( 体积中 值直 径) 和9 0 % 处相应的直 径数值。 图 2为每一累 积体积给出了 相应的 雾滴直径, 图上的累积体积以它占 雾滴样品总体积的百分数表 示 Y轴是对数分度,表 示雾滴直径; x轴是高 斯分度, 表示累 积体积 值。 雾滴t i 径 ( 对数分度) 林m 109 7 2 5 0 9 0 雾滴分布曲线 9 9 9” ”W i4v % JB/ T 9 79 2- 1 99 9 4 . 3 喷雾 ( 粉) 量测定 4 . 3 . 1 液力喷雾的喷头、 喷枪的 喷雾量测 定, 在额定压力下以容器承接雾液,

15、 每次测量时间I - 3 m i n . 重复只次,计算每分钟平均喷雾量。 4 . 3 . 2 测量小型机具的整机喷雾量时,可用以下方法测定: 药箱装人适量清水并称出其重量 W ,测 定喷雾1 - 3 m in 后机具重量 叱,计算出每分钟喷雾量, 重复三次, 求出每分钟平均喷 雾量。若有调节 喷量的开关, 应分别测定在开关不同大小时每分钟平均喷雾量。 4 . 3 . 3 喷粉量测定 喷粉量测定时, 粉箱内装人适量陶土粉。测定全开粉门 状态下喷完粉剂所需时间, 重复三次, 求 出每分钟平均最大喷粉量。若有不同 粉门开度要求时, 应测定其各开度时每分钟平均喷粉量。测定结 果记人表4 0 4 .

16、4 喷雾角 测定 4 . 4 . 1 间接测量法:将喷射部件安装在支架上,喷头向下,在额定的工作压力下喷雾,用摄影法拍下 喷雾角的正投影,然后在照片上确定喷雾直线部分,如图3 .在直线部分用量角器测量其角度。 喷嘴 / 浮 w%f g e(013Ia 图3 喷雾角测 量方法示意图 4 . 4 . 2 直接 测量法: 在喷雾器喷头正 前方的水平面上铺一张毫米格纸 ( 喷头高出纸面5 - 1 0 m m) ,喷 射方向与地面平行,当正常喷雾时,连续喷射两次,用量角器直接测量喷雾角。 4 . 4 . 3 计算法: 将喷射部件安装在适当高 度的支架上, 喷头向下, 在额定的工作压力下喷雾, 用喷雾 器

17、喷头的高度和在地面上喷出的雾迹的宽度通过式 ( 5 ) 求得: a = 2 t a n - l b / 2 h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 式中: h 喷雾器喷头的高度, c m; b 地面上喷出的雾迹的宽度 ,c m . 4 . 5 药箱内残留液 ( 粉 ) 量测定 残留液 ( 粉) 量测定可与喷雾 ( 粉) 量测定相结合进行,即在测量喷雾 ( 粉) 量之前, 将空的 机 具置于台秤上测出机具的重量 W , , 在喷雾 ( 粉) 结束后再称出机具的重量 W,

18、 两者相减就是机具的 残留 液 ( 粉) 量, 如机具附有油箱则应在计算时去掉油耗。 结果记人表4 . 4 . 6 喷雾量分布均匀性测定 4 . 6 . 1 测定方法 a ) 测定液力远程或长喷杆喷雾时, 在雾流范围, 沿射程方向 和喷幅方向, 间隔 ( 不大于 0 . 5 m) 或连续放置方型杯式雾滴承接器( 上口面 积为1 0 c m - 1 0 c m ) , 或 放置相应长度的 集雾槽, 喷 雾时间3 - 5 min ,停喷后称量。 J日厅9 78 2- 19 9 9 b ) 测定风送喷雾时, 采用纸卡 法 ( 3 x 5 c m 的毫米格纸) ,喷 雾液用清水加 1 %( 重量比)

19、黑色染 料配成。 试验时将纸卡水平夹持在。 . 1 5 - 1 m高的支架上, 在雾流范围内沿射程方向和喷幅方向, 将其 间隔 ( 不大于。 .5 m) 或连续排列, 喷雾时间2 - 3 s . 喷后用放大镜在纸卡上观察计 数, 全数或随机在 其3 个平方厘米面积上统计雾滴总数, 或用分光光度计侧最其上的 染料含量。 c ) 测定液力单喷头喷雾时, 用V型喷雾槽取样, 如图 4 ,喷 头离 槽面按规定高 度配置, 在额定的 下作压力下. 喷雾若干秒钟, 量取每个槽内 承接的 雾最, 测定结果记人表5 , 图4 喷雾槽示意图 d ) 喷杆喷雾机喷雾量分布均匀性测定 将喷雾机喷杆上喷头装在离集雾槽

20、的高度为5 0 0 m m处。必要时, 也可 在 3 0 0 , 7 0 0 , 8 0 0 m m下 进行。在额定工 作压力时, 进行喷雾,测定时间为 1 - 5 m in ,收 集每条槽内流出的液体.应避免接液 筒内 药液溅出或外流, 用量筒测出药液量, 测定值记人 表 5 . 4 . 6 . 2 统计方法 a ) 喷雾量分布均匀性 求其在雾流范围内 各测点处, 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的喷雾量. 以 m L / ( m in c m , ) 表示。 用变 异 系数表示喷雾量分布均匀性。必要时绘制喷雾量分布图。 b ) 沿雾流 轴向喷雾量均匀性 求其沿雾流轴向不同距离各横截面处单位时间沉积的雾量

21、,并除以承接器宽度 ( 1 0 c m ) ,以 m L / ( m i n c m ) 表示。 用变异系数表示沿雾流轴向喷 雾量均匀性, 绘制喷雾量沿雾流轴向 分布图。 4 . 6 . 3 计算平均数4 , 标准差S , 变异系 数 V o 4 一 9 i + 9 z + + 9 n . 一 E 9 , , ( 6 ) 、 二 漂 ;)2(q - q7n _I-I 二 q - (Z q)nn- 1一 . ( 7 ) JB/ T 97 82- 1 9 99 ( 8) % 0 0 口.几 X 5-一q 二 犷 式中: q i , q , . . . . . . q 一各测定点的 喷雾量或沿雾流

22、轴向各截面内雾量总和; 片测定点数沿雾流轴向的截面数。 4 . , 出粉均匀性测定 对于小V机具,可将机具置于台秤上。 分别对粉门全开和粉门三分之一开度两种工 作状态下, 在 喷撒完N k g ( N取整数 ) 陶土粉的过程中, 测定每喷出1 k g 所需时间T( s ) , 每种T 作状态 重复 测定3 箱, 统计 3 箱的全部测定数值。对于大型 机具, 可用4 . 3 . 3 给出 的细则进行测定。按4 . 6 . 3 给出的公式 进行计算。结果记人表 6 0 4 . 8 搅拌器搅拌均匀性测定 4 . 8 . 1 搅拌均匀性的 重复性测定: 在额定工作条件下, 用可湿性粉剂与水混合, 加人

23、药液箱内 至额定 液 面 高 度, 浓 度 为2 % , 先 经3 m i n 搅 拌, 在开 始 喷 雾半 分 钟 后 到 药 箱中 药 液 排净 前 的 等 时 间 间 隔内 于药箱排液口 均匀取样五次, 测出 样品 浓度,重复测定 3 箱, 统计 3 箱的全部测定数值。测定结果记 人表 7 0 4 . 8 . 2 喷头处的 药液搅拌均匀性测定: 测定时, 先将药液箱加 1 / 3 的 水, 然后边加水边加陶土粉至药 液箱额定液面高度, 药液箱内 试验液体浓度为 2 %,开 机进 行搅拌。5 m in 后, 在三个不同的液位 液 面下5 0 m m ,液面一半的位置, 及药箱底部上 1 5

24、 0 m m) 处,由喷 杆的喷头口 处取样, 在每个液位L . , 根据喷杆的长度, 1 0 m或l o m以 上在5 个喷头上取样, l o m以下在3 个喷头上取样, 取样时间1 m in . 将取样的药液倒人量筒中, 取出 其中的3 0 0 m L , 放人铝盒或陶瓷器皿内。 将铝盒或陶瓷器皿 放人烘千 箱内。 在 1 0 5 - 1 1 0 1 C 温度下干燥, 取出干物质, 用天平称出 物质重量, 测定结果记人表7 , 屯 A 吸药量, k g / m i n ; B 一 一 喷枪喷雾量. k g / m i n ; e 试验母液的混合比。 将1 5 - 2 0 k g 试验母液均

25、分 三次连续测定, 求其某一开度时的平均浓度。测定结果记人表9 4 . ”自 动吸水时间和自吸高度的测定 a )自 吸式离心泵的自 吸高 度和自 吸时间, 按J B / T 6 6 6 4 . 3 的规定。 JB门9 78 2- 1 99 9 b ) 除另有规定外,容积式泵的自 吸高 度、自 吸时间的 测定按 1 B / T 6 6 6 4 .3的规定, 但不允许加注 引水起动。 4 . 1 2 噪声试验 4 . 1 2 . 1 测量仪器: 声级计、 转速表、皮尺 等。 4 . 1 2 . 2 测试条件 a ) 测量场地应平坦、 空旷. 在 距测试中心2 5 m半径范围内, 不得有大的反射物。

26、 b ) 测量时, 本底噪声 ( 包括风噪声) 应比 被测机具噪声低 1 0 d B ( A) , 并保证测量不被偶然的其 它声源峰值干扰。 注:本底噪声系指被测机具噪声不存在时.周围环境的噪声。 c ) 为 避免风噪声干扰, 可采用防风罩。 d ) 被测机具应保持额定工作状态。 e ) 测试时, 声级计附近不应有其他人员。其传声器应对准机具表面, 排气噪声测点应在排气口 轴 线4 5 。 方向上, 进气噪声测点取进气口 轴向。 0用简图表示机具与测点位置。 B ) 背负机在实际背负操作状态下, 测定与 操作者的正面成 4 5 0 , 与人耳等高, 距人耳前方 1 0 c m 处 ( 见图 7

27、 )噪声的A计权声压级。 药 箱 图7 耳旁噪声测量点示意图 4 . 1 2 . 3 测试方法 a ) 声级计频率计权用 “ A “计权网 络。 b ) 耳旁噪声的测试。背负式和担架式喷雾喷粉机应模仿丁 作状态时的机具高度, 在操作者 ( 被测 者) 耳边测量;对拖拉机配套喷雾喷 粉机组, 机具应在额定工 作状态下, 拖拉机在平坦路面上以常用 工作档行驶 ( 发动机在额定转速下运转 ) ,备有驾驶室的拖拉机,其通风口均应关闭,于驾驶员和操作 者 耳边测量。测试结果记人表1 0 、 表1 1 . 机具的耳感噪声特性, 以两耳处最大值表示。 c ) 机具噪声的 测定, 背负式和担架式喷雾喷 粉机应

28、置于高 1 m重量较大的台子上, 机具与台 面间 垫以减震材料。以减少机其的振动。沿机具主体表面 1 m远。在机具半高度处均布选取 4个测点;拖 J B/ T 97 82- 1 9 99 拉 机配套喷雾喷粉机组, 机组不动, 机具保持工作状态位置, 测点高度应在机具的半高度处, 但最少 要 求距地面0 .5 m, 并沿其表面l m远, 均布 选取4 个测点。测试结果记人表 1 2 0 机具噪声特性以测点中噪声最大值表示。 d ) 测量风机噪声时, 声级计应放在试验风管中心的 水平面内, 与风机轴线成 4 5 . 夹角. 距风机进 口 1 . 5 m处。 4 . 1 3 振动试验 4 . 1 3

29、 . 1 测量仪器: 测振仪、 加速度计、 转速表等。 4 . 1 3 . 2 测试条件:被测的背负式或担架式喷雾 ( 喷粉 机应在额定工况下进行。如 机其有药液 箱则 应测定药液在满箱、 半箱和空箱三种状态时的 振动加 速度值 ( m / s ) o 4 . 1 3 . 3 测试方法 a ) 背负式机具振动测试: 整机呈喷雾 ( 喷粉) 状态。 试验时将手油门固 定在额定转速位置, 用振 动 仪测定半箱时背垫上均布 6 - 9处的振动加速度值。 在海绵减振垫上测量时, 加速度传感头对测点的 压紧力 不小于5 0 N 。 试验重复三次, 计算其算术平均值, 结果记人表 1 3 0 b ) 担架

30、式机具振动测试: 分别 测定在前后手把共四 处的 振动加速度值, 记人表 1 3 4 . 1 4 拖拉机配套机组的 稳定性测定 测定拖拉机悬挂喷雾喷粉机时, 机组应保持在额定状态, 按机具技术条件或使用说明书 要求的规 定, 在拖拉机前 ( 后) 轮加上相应的配 重;驾 驶座上加 6 0 k g重块, 分别测定机具药箱装满额定量药 剂和空载时的稳定性。 机组重心可用测得各轮胎支承面重量, 列出 力矩方程式算得。 重心位置用坐标 a , 。 、 h表示 a 为重心到通过后轮 ( 手扶拖拉机为驱动轮) 轴线垂直平面的距离;。为重心对左右轮胎 ( 履带) 对称 平面的 偏移量, 注明偏于拖 拉机前进

31、方向的左侧或右侧; h 为重心到硬地面的 距离。 四轮拖拉机配套悬挂机组纵向及横向 稳定性是以 拖拉机停住而不致翻 倾的上坡、 下坡、 横向 极限 角表示,如图8和图 9 ,按下列公式计算: _ ial, 。、 “ 1-. = t a n 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下=t a n一 : 三 二 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们 1 ) 一 - , 0 . 5 B士e a o 一 t o ”

32、 一 下- 一 注:当重心偏移量e 为翻倾方向相反时为正; 当重心偏移量 e 为翻倾方向相同时为负。 式中: a r - 一 上坡极限角, ( “ ) ; “ 厂 一 坡极限角, ( 。 ); a m - - 横向 极限角, ( “ ) ; L 轴距,m; B - - 一轮距 ,m0 对于履带、 手扶及各种三轮变型拖拉机组可采用相应的拖拉机试验方法中 稳定性计算公式求得。 测定 结果记人表1 4 . JB/ F 978 2- 1 99 9 图名 机组上坡极限角示意图图, 机组横向极限角示意图 4 . 巧 容积式泵 ( 柱塞泵、 活塞泵、 活塞隔膜泵) 性能试验 4 . 1 5 . 1 试验条件

33、 a ) 采用开放式或封闭 式试验系统. 如图 1 0 、 图l l o b ) 室内 试验指在 额定转速和吸人条件下测出流量 Q 、 功率 N 、 总效率 ,随压力P的变化关系。 并 绘制 出Q - P , N - P , Y ,- p , 7 o P 等 工 作 性 能 曲 线; 测 定 泵的 吸 人 性能, 并 绘 制 Q - P S ( A , 为 吸 上 真 空 度 ) 性能曲线。 c ) 泵试验前应试运转。 d ) 泵在额定转速下进行试验。在用交流电机或因 设备等原因不能在额定转速下试验时、 允 许试验 转速在额定转速的士 3 % 之内, 试验结果应换算为额定转速。 流量测里装里

34、出水管 图 1 0 JB/ T 9 78 2- 19 9 9 流 A N S 装 军出 水 管 接真空泵 e ) 测量用仪器、 仪表的系统误差应 保证测定量的测量误差不大于下表的规定。 io 明 定量 允 许 误 差 范 围 % 型式和抽查试验出厂试验 转速r / m i n 劲 . 51I . 0 压力MP a t1 . 0 土2 . 5 流量Umi n 士2 . 0 泵输人功率k W士 2. 5 4 . 1 5 . 2 试验力 祛 a ) 根据仪器设备条件分别按图1 0 或图1 1 连接各仪表、 装置。 b ) 试前先记录所试验的泵、 管路、 工作液体及环境条件等 原始资料、 记人表 巧

35、各栏中( 干湿泡 温度计误差士 。 .5 C , 气压计误差士 2 6 . 7 P a ) o c ) 泵试验时. 在最大压力区间调节出水压力, 测量点不得少于7点。也可以将测量点分得更细, 但测点应均布在性能曲线上。 d ) 试验时, 对于每一排出 压力下的流量、 转速、 功率、 吸人压力、 排出 压力等参数, 应同时测量 和记录;如用计算机采样时各参数的采样应同步进行。 e ) 流量的测定可以 采用流量计法、 质量法或容积法。采用质量法和容积法用手动操作时,向容器 内注人和注完液体的动作要快,两次操作时间不超过。 .5 s ,向容器内注人液体的时间 应在1 m i n 以上, 秒表的读数要

36、精确到 。 . 1 : 。 也可以 在计时装置或 计数装置与流量计、 容 器液位测定装置、 液流换向 装 置之间用电器或机械联锁,以 保证两者同步。测量的时间t 与水量9 分别记人表 1 5 的3 栏和4 栏内。 用质量法测定时, 衡器的 感量应小于被测质量的。 .5 % 0 用容积法测定时, 容器标定的相对极限误差不大于0 .5 % a 采用流量计法$N il时, 应保证 进人节流 装置的液流是稳定流。 用容积法、 质量法和数字流量计测量流 量时, 时间间隔至少2 0 s . 1 l JB/ T 978 2-1 999 0出水口 压力 采用压力传感器或压力表测定。 压力指针的示度应在压力表刻

37、度的 1 / 3 - 2 / 3 范围内。 压力表和泵的测 压孔的连接管连接时, 应 完全排除空气, 再读 仪表示值。 压力表的指针摆动 剧烈时, 连接管间可 装阻 尼阀, 压力波动值小于5 % 时, 读其摆动范围2 / 3 处的 指示作为 测量值P w , 记人表1 5 a g ) 吸人口的真空度用真空表或液柱 ( 其刻度不大于 1 m m) 测定。连接管内 允许充气, 但不得存 水,测得P 9 . 记人表 1 5 0 h ) 测压孔应靠近泵的 进口和出口 处, 测压孔直径为 3 - 5 m m ,孔与管的内壁面垂直, 孔周围应平 坦, 边缘无毛刺。 i) 转速测量用测速仪, 测功机转速n

38、, 和泵的转速n ; , 记人表1 5 的1 、 2 栏内。 I ) 功率用天平式测功机或转矩转速传感器及转矩转速显示仪测定: 用转矩转速传感器及转矩转速显示仪时,必须注意传感器的量程、 安装精度、 零点调整及相 应系数的 设置; 用天平式测功机时, 其使用范围 不小于测功机额定功率的1 / 3 ; 当 天平的力臂L 为0 . 7 1 6 m时, 灵 敏 度 荷 重 d , 当 电 机 功 率 小于1 0 k W时, 不 大 于l o g ; 当 电 机 功 率1 0 - 2 0 k W时, 不大 于2 0 g 力 臂 长度公差每1 0 0 0 m m不超过 l m m , 将测定值P( 即P

39、 - P O ) 值记人表 1 5 0 k ) 泵的吸人性能试验, 在额定的出 水压力和转速下, 测定流量和 吸上真空高度的关系。 试验时应 逐渐提高真空度,而不得逐渐减少真空度,且 不能中断。 对每一吸上真空度 ( P s ) 测出流量、出 水压力, 试验点不少于 7个, 并在接近最大吸上真空高度 时各点间隔应密一些, 测定结果记人表1 6 0 当 流量比 正常吸上减少 3 % 时 ( 柱活塞泵) , 是泵的最大临界吸 上真空度 ( P s C . ) , 再由 此确定泵的 允 许 吸 上 真 空 度( P s ft ) , 并 换 算 为 允 许吸 上 高 度H a 改变真空度可用降低水位

40、法、 调节进口 阀门和密闭水箱抽真空等三种方法, 如图 1 2 - 图 1 4 。改变 其进水状况, 从而改变吸上真空 度。在用调节进口 阀门 时必须在阀门与 泵之间设置稳流装置。 流量测量装置 出水管 压力表 图1 2 降低水位法 JB/ T 9 78 2- 1 99 9 流t测量装里 出水管 图1 3 调节进口阀门法 流量测量装置 接真空泵 图1 4 密 闭水箱抽真空 法 4 . 1 5 . 3 参数计算 a )仄力 P - P m + P s -. . . . . . . . . . . . . . . - 1 3 ) 当 进口 压 力 小于 大 气 压 时( 真 空 情 况) P a

41、( 即P s ) 取正 值; 当 进口 压 力 大 于大 气 压时( 灌 注 情 况) P 。 取负值。 式 中: P 全 压 力, M P a ; P m 出水压力, MP a ; P a 吸水压力, MP a . b )流量 JB/ T 9 78 2- 1 99 9 _m t 2 _ 一 , _ _ _ , _、 侧T =-J Kn x 1 u 一” ” “ l 1 4) 一4 式中: G 泵的理论流量, L / m in ; d- 一 柱塞直径、 活塞直径, m m; S 一行程, m m ; K 一 一 缸数; 二泵的 额定转速, r / m in e c ) 容积效率 (I5) 。

42、。 = 粤、 1 0 0 % . . 封 式 中: ?/ o 泵 的 容 积 效 率, % ; Q q 换算 为 额 定 转 速 下 泵的 实 际 流 量, L / m in ; 0 一 一实测流量, L / m i n a d ) 有效功率和总功率 N = Q g p yN =, , . (1 6) 式中:N 泵的有效功率,k W Y . 一 液体单位 体积重量, k g / L ; 常温清水)-I N=NIr (M - M 迎 l nN =, 3 0 0 0 n ; (1 7) 式中:N泵的总功率,k W; 人 卜 一 一 电机转矩, N Mp 电机空载转矩 ,N m ; n , 电机 转

43、速, r / m i n ; n - 泵的 额定转速, r / m i n ; n ;泵的实测转速, r / m i n a e )总效率 一 N 刀二二 二x I U U % ” ” “ ” “” “ 刀 式中:夕 一一泵的总效率, %。 0允许吸上高度 (l9) 式中: P s 允 泵的允许吸上真空度, P s d , 按4 . 1 5 .2 k ) 规定,由 试验时测得。 4 . 1 5 . 4 绘制性能曲线图 工 作 性能 曲 线 图 应 包 括: Q P . N - p 卿 、 ? ) o P; Q - P , 关 系 曲 线, 如 图1 5 , 图1 6 , JB厅9 78 2-1

44、9 99 妞一缪能 滩邃。 In 一 , 4 1 0, 效率 x1 0 0 眨190180170 功率 k W 7 0 ,6 0 Y tl )IA u一一 一 丁 -: o v 4 3 -. MP. 图1 5 往复泵工作性能曲 线 L 了QL/. 全 厂 一广白 不、 HM ! /口 口 1 H s 1 !叮- l 咋|哪蔽 八Pa C s P a 0 1 2 3 4 图1 6 吸上真空度曲线图示例 4 . 巧. 5 踏板式喷 雾器 ( 人力往复式) 液泵容 积效率测定 试验前, 先测量出 柱塞直径 ( 缸筒内径) 及柱 ( 活) 塞行程。 将喷雾器安装在性能试验台上, 拆 下喷射部件,调整截流阀使喷雾器在额定工作压力时进 行试验。 启动试验装置,使泵按额定往复次数 正常工作, 测出 n个往复过程的液泵排液量, 按式 ( 2 0 ) 计算液 泵的容积效率。 试验重复 三次, 取平 均值。结果记人表 1 7 0 V f/ V =-x I O 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