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通用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八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含解.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3664017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538.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通用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八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含解.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新课标通用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八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含解.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新课标通用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八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含解.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新课标通用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八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含解.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标通用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八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含解.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通用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八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含解.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单元测试(八)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单元测试(八)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一、选择题 1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是指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总量。有学者以“生产力假说”来解释生 物多样性的原因,认为是高生产力造成高的物种丰富度。研究者在某山区研究发现,其生产 力随着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且海拔高度与物种丰富度关系如图所示。由此判断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 A生产力最高的地区是物种丰富度最高的地区 B海拔 1000 m 处物种丰富度低而生产力高 C高海拔地区的生产力比低海拔地区的高 D此研究结果支持“生产力假说” 答案 B 解析 据图示可知,生产力最高的地区物种丰富度最低,A 错误;海拔 1000 m 处物种丰 富

2、度低而生产力高,B 正确;高海拔地区的生产力比低海拔地区的低,C 错误;该研究结果不 支持“生产力假说” ,D 错误。 2(2018张家口月考)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群落的初生演替在陆地可发生,在海洋则不可 B群落的初生演替速度通常比次生演替快 C群落的自然演替是一个种群替代另一个种群的过程 D在被毁灭群落基质上所进行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答案 D 解析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 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 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

3、演替,因此 初生演替在陆地和海洋均可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速度通常比次生演替慢,A、B 错误;群落 的自然演替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C 错误;在被毁灭群落基 质上,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得以保留,所进行的演替为次生演替,D 正确。 3(2018河北冲刺模考)下列对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 C生态系统中存在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D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答案 C 解析 捕食者和被捕食者通过信息传递

4、,保持数量的相对稳定,说明信息传递可以调节 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A 正确;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 反复出现,循环流动,B 正确;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依存,不可分割,C 错误;能量流动 是单向的,不能循环利用,因此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维持生态系 统的正常功能,D 正确。 4 (2018甘肃第二次高考诊断)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及稳定性的描述, 正确的是( ) A“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体现了生态系统中行为信息的传递 B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可自我循环,能量需系统外提供 C动物尿液中所含能量不属于该动物的同化量 D建立濒危动物精子库,有利于保护

5、濒危动物的基因多样性 答案 D 解析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传递,A 错误;农业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也是不能自给自足的,必须从系统外补充,B 错误;动物尿液中的能量(如 尿素中所含的能量)是经过动物吸收营养物质并经过细胞转化的,属于其同化的能量,C 错误 ; 建立濒危动物精子库,有利于保护濒危动物的基因(遗传)多样性,D 正确。 5(2018河北衡水中学第十七次模拟)南方地区普遍釆用在荔枝园内养鸡的生产模式, 总收益约是普通荔枝园的 2 倍。 下图为该模式的结构与功能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模式实现了对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B鸡粪中所含的能量流入果树,

6、促进果树的生长 C与普通荔枝园相比,该模式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D荔枝树固定的太阳能是输入该系统的全部能量 答案 C 解析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 后面的各个营养级,不可逆转,A 错误;鸡粪中所含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一部分,另一部分以 热能的形式散失,果树只能利用鸡粪被分解者分解后产生的无机物,B 错误;与普通荔枝园相 比,该模式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C 正确;该荔枝园还需要给鸡投放饲料,因此,输入该系统 的全部能量包括荔枝树固定的太阳能和给鸡投放的饲料中的化学能,D 错误。 6研究人员调查了生态果园及对照果园中某些害虫及害虫天敌的密度,结果如下表。下

7、 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昆虫 种类 害虫害虫天敌 蚜虫 (头/枝)螨 (头/叶)小花蝽 (头/枝)瓢虫 (头/枝)盲蝽 (头/枝) 生态果园,39.3,0.34,0.47,0.29,0.33 对照果园,79.1,2.58,0.15,0.16,0.02 A调查果园中蚜虫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 B生态果园流入害虫及其天敌的总能量比对照果园少 C蚜虫的总能量最多只有瓢虫总能量的 10 倍 D害虫与害虫天敌之间的数量变化是负反馈调节的结果 答案 C 解析 蚜虫活动能力极弱,调查果园中蚜虫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A 正确;表中信 息显示:生态果园中的害虫密度少于对照果园,因此生态果园流入害虫及其天敌的

8、总能量比 对照果园少,B 正确;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 10%20%,但根据表格数据 无法计算出蚜虫与瓢虫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 错误;当果园里蚜虫的数量增多时,瓢虫的数 量也会增多,进而导致蚜虫数量的增长受到抑制,可见,害虫与害虫天敌之间的数量变化是 负反馈调节的结果,D 正确。 7(2018吉林省延边州仿真模拟)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 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 内( ) A如果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甲、丙数量增加 B如果乙大量捕食甲,就会降低甲种群的丰富度 C丁的数量发生变化,不会影响乙的环境容

9、纳量 D甲与乙之间存在反馈调节,以维持其相对稳定 答案 D 解析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由图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所构成的食物链为:丙甲乙丁。如果乙的数量增加, 则甲因天敌(乙)的增加而导致其数量下降,丙因天敌(甲)的减少而导致其数量增加,A 错误; 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如果乙大量捕食甲,则会降低甲种群的个体数量,而不 是降低丰富度,B 错误;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 的种群最大数量,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丁的数量发生变化,说明乙的生存环境发 生了变化,因此会影响乙的环境容纳量,C 错误;

10、甲的数量增加会引起乙的数量增加,而乙的 数量增加会导致甲的数量减少,说明甲与乙之间存在反馈调节,以维持其相对稳定,D 正确。 8(2018北京市大兴区一模)2018 年 3 月 20 日,世界上最后一只雄性北部白犀牛 苏丹,在肯尼亚的奥佩杰塔自然保护区被安乐死。作为地球上第三大陆生动物、食物链的 顶级营养级,北部白犀牛曾经遍布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东部、中部地区。由于传统医学和手工 艺品对犀牛角的需要,多地的北部白犀牛被彻底猎捕,到了 1984 年,野外仅剩 15 只幸存。 苏丹的离世使得世界上只剩下两只雌性北部白犀牛。下列关于北部白犀牛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北部白犀牛濒临灭绝是由于其不适应自然

11、环境的变化 B北部白犀牛的灭绝将导致食物链中断,能量流动受阻 C北部白犀牛现存数量过少,不能体现生物多样性 D可尝试利用克隆技术保护濒危野生动物 答案 D 解析 北部白犀牛濒临灭绝是由于人类的乱捕滥猎, A 错误 ; 北部白犀牛位于顶级营养级, 其灭绝不会导致食物链中断,不会使能量流动受阻,B 错误;北部白犀牛作为一个物种,含有 特有的基因,体现了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C 错误;苏丹的离世使得世界上只剩下两只雌 性北部白犀牛,不能通过有性繁殖增加个体数量,可通过克隆技术繁殖,D 正确。 9(2018天津市河北区总复习质量检测)图甲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 a、b、c 表示流入各营

12、养级生物的能量,d、e、f 分别表示各营养级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图 乙是在调査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得到的曲线。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中若草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 5106 kJ,那么鹰所获得的能量为 5c/a106 kJ B图乙中第 9 年调査鼠的年龄组成,最可能表现为衰退型 C由图乙分析,第 8 年鼠的种群密度最低 D第 1620 年鼠的种群数量将呈“J”型曲线增长 答案 C 解析 据图分析,草到鹰的能量传递效率为其同化能量之比,即 c/a,故鹰所获得的能 量为 c/a5106 kJ5 c/a106 kJ,A 正确 ; 图乙中,04 年

13、,1,种群数量基本不变,410 年,Rs苔Rs裸,说明土壤表层的凋落物覆盖可提高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 速率,C 正确;温度影响细胞呼吸中酶的活性,推测土壤表层的覆盖物提高土壤呼吸速率的原 因可能与提高温度有关,D 正确。 14某地在建设池塘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鲫鱼和鲢鱼生活在不同水层。关于 该池塘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鲫鱼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 B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 C通气可促进水体中生物残骸分解为无机物 D藻类固定的能量小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 答案 D 解析 鲫鱼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A 正确;鳜鱼处于第三营养级,鲢鱼处于 第二、三营养级,

14、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B 正确;通气有利于水体中分解 者的呼吸作用, 促进残骸分解为无机物, C 正确 ; 藻类固定的能量大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 D 错误。 15 (2019甘肃西北师大附中月考)下列有关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 A群落的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B生态恢复的本质是恢复系统必要的功能并使其能够自我维持 C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简单,其恢复力稳定性就一定越强 D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答案 C 解析 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 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提高了群落利用环境资源的能

15、力,A 正确;生态恢复的本质是恢复系 统必要的功能并使其具有系统的自我维持能力,B 正确;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简单,其恢复 力稳定性不一定就越强,例如极地苔原生态系统,因其生物种类单一、营养结构简单,在遭 到过度放牧、火灾等干扰后,恢复的时间十分漫长,其恢复力稳定性就很低,C 错误;负反馈 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D 正确。 16(2019石家庄模拟)生态学家林德曼在研究赛达伯格湖时发现,某种鱼因年龄不同 而食性不同 : 幼年鱼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 成年鱼主要以小鱼为食(包括其幼年鱼)、 小虾为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鱼的成年鱼、幼年鱼和小虾之间不存在

16、竞争关系 B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大于所有消费者的同化量之和 C该鱼的成年鱼和幼年鱼因食物来源不同而分布在不同水层,属于垂直结构 D若大量增加湖中养殖物种的种类和数量,一定可以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答案 B 解析 该鱼的成年鱼、幼年鱼和小虾之间也存在竞争关系,如竞争空间,A 错误;生态 系统中能量是逐级递减的,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故生产者同化量大 于所有消费者同化量之和,B 正确;垂直结构描述的是群落的特征,而该鱼的成年鱼和幼年鱼 属于同种生物,C 错误;一个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结构越复杂,这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 稳定性就越高,但其生物的数量增加,不一定可以

17、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 错误。 17(2018广东茂名五大联盟学校联考)下列关于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一般都会分为两部分流向分解者 B各营养级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都不能被其他生物所同化 C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应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D每种肉食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都来自于不同营养级 答案 D 解析 各营养级获得的同化量中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常常分为两部分,即一部分是形成的 尸体、残骸等,另一部分是被下一营养级摄入后形成的粪便,A 正确;各营养级呼吸作用释放 的能量一部分用于满足自身生命活动,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其中散失的能量不能被其他 生物所同化利用,B 正确

18、;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由于没有被消费者同化,所以应属于上一营养 级同化的能量,C 正确;在特定的生态系统中,部分肉食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可能只来源于同 一个营养级,D 错误。 1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只能来源于同种或异种的生物 B植物生长素对自身生长的调节属于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 C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有利,对牧草不利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捕害虫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应用 答案 D 解析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来源不仅来自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还可以来自无机环境, 例如温度、湿度、光照等,A 错误 ;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

19、递发生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 而植物激素的作用是在个体内,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B 错误;一定限度内,食草动物 吃草也有利于草的更新与分蘖, C 错误 ; 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捕害虫属化学信息的应用, D 正确。 19“赤潮”被喻为“红色幽灵” ,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华” ,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 一种异常现象。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我国海域发生赤潮的次数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下 列关于“赤潮”的表述错误的是( ) A赤潮发生时水体多变为红色,进而会导致鱼、虾、贝类的死亡 B生活中减少含磷洗涤剂的使用可以降低赤潮发生的概率 C赤潮发生时水中的溶解氧降低 D化肥的使用、生活污水的排放不

20、会引起赤潮 答案 D 解析 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的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的 增殖或高度聚集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大量赤潮生物聚集于鱼类的鳃部,使鱼 类因缺氧而窒息死亡。赤潮发生后,藻体在分解过程中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导致鱼类及 其他海洋生物因缺氧而死亡。大量含氮有机物和其他生活污水排入海洋,是引发海水富营养 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引发赤潮的主要因素。 20(2018河北保定一模)某农村有大量人员外出务工,导致很多农田弃耕。如图表示 某弃耕农田中,某种草本植物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其中 A 点农田弃耕,C 点出现灌木。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 ) A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

21、的调查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时要注意随机取样 BD 点之后可能会出现乔木,演替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不断增加 CBC 段该植物种群密度不再增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天敌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加剧等 D地表生满杂草、灌木等植被有利于防风固沙,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答案 B 解析 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可采用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 观因素,A 正确;D 点之后可能会出现乔木,群落自然演替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可能增加、 稳定或减少,B 错误;BC 段该植物种群密度不再增加的制约因子可能有天敌数量增加、生活 资源减少,导致种内斗争加剧,C 正确;植被具有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作用,体现了生物多

22、 样性的间接价值,D 正确。 二、非选择题 21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建立人工湿地公园是解决城市水污 染的一种有效途径。如图是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代表湿地生态 系统的三种成分。据图回答: (1)图中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系统生产 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2)图中甲所代表的成分是_,碳元素从乙丙的传递形式是_。 (3)人工湿地中的植物除绿藻(浮游植物)外, 还有芦苇(挺水植物)和苦草、 黑藻(沉水植物) 等,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的_结构。 (4)若人工湿地的一条食物链 ABC 中,各种群在一年时间内对能量的同化、利用

23、和传 递等的统计情况(单位:百万千焦/年)如下表: 种群输入的 总能量用于生长、 发育和繁 殖的能量呼吸 消耗传递给 分解者传递给下 一营养级未被利用 的能量 A 65.53.015.041.5 B15.05.0 0.5 2.5 C2.00.61.4微量 (不计)无 据上表推测:种群 A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_,种群 B 呼吸消耗 的能量为_,能量从种群 B 到种群 C 的传递效率为_。 (5)人工湿地可以净化城市污水,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能力,实现这一能力 的基础是_。 答案 (1)大于 (2)分解者 有机物 (3)垂直 (4)59.5 百万千焦/年 10 百万千焦/年 13.3

24、% (5)自我调节 负反馈调节(或反馈调 节) 解析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污水中所含有的有机物 中的化学能,所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2)图中甲所代表的成分是分解者,乙代表生产者,丙代表消费者,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 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因此从乙丙的传递形式是有机物。 (3)人工湿地中的植物绿藻为浮游植物,芦苇为挺水植物,黑藻为沉水植物,体现了群落 的垂直结构。 (4)种群 A 用于生长、 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传递给分解者传递给下一营养级未被利用 的能量3.015.041.559.5 百万千焦/年,种群 B 呼吸消耗的能量为 10 百万千焦/年

25、。 相邻两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等于相邻两营养级的同化量之比,所以能量从 B 到 C 的传递效 率为100%13.3%。 2 15 (5)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22 (2018安徽省知名示范高中高三质检)一浅水湖泊由于过度捕捞导致鲈鱼(主要捕食 鱼类)濒临绝迹,此时湖中主要有浮游藻类、沉水植物、螺(捕食藻类)和鲤鱼(主要捕食螺)等 生物。在保留或去除鲤鱼的条件下,分别测定浮游藻类和沉水植物的生物量(干重),见下图。 (1)浮游藻类和沉水植物分别生长在湖泊表层和下层,这体现了群落的_结构。 (2)该生态系统中各种鱼类存在的作用是_。 (3)上图中曲线

26、_(填字母)代表去除鲤鱼后,浮游藻类生物量的变化;保留鲤鱼的 条件下,沉水植物的生物量变化曲线为图中的_(填字母)。 (4)沉水植物对净化水体起重要作用,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考虑,可采取 _的措施来增加沉水植物的种群密度。该措施实施后,湖泊中各生物的种群数量 在较长时期内能保持动态平衡,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 _。 答案 (1)垂直 (2)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C D (4)重建鲈鱼种群 负反馈调 节 解析 (1)浮游藻类和沉水植物分别生长在湖泊表层和下层,呈分层分布,这是群落垂直 结构的体现。 (2)由种间关系知,该生态系统中各种鱼类属于消费者,它们的作用是加

27、快生态系统的物 质循环。 (3)该湖泊中存在的一条食物链为:浮游藻类螺鲤鱼。去除鲤鱼后,因为螺的大量繁 殖, 会使浮游藻类大量减少, 即图中曲线 C 可代表浮游藻类生物量的变化 ; 保留鲤鱼的水域中, 因为螺被捕食减少, 会使浮游藻类数量大量增加, 其遮挡阳光, 使沉水植物的生物量大大减少, 可用图中的 D 曲线表示。 (4)沉水植物对净化水体起重要作用,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考虑,可采取重建鲈鱼种 群,以减少鲤鱼种群数量的措施来增加沉水植物的种群密度。该措施实施后,湖泊中各生物 的种群数量在较长时期内能保持动态平衡,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 是负反馈调节。 23草原是畜牧业

28、的重要生产基地。在我国广阔的草原上,饲养着大量的家畜,由于过 度放牧以及鼠害、虫害等,我国的草原面积正在不断减少,有些牧场正面临着沙漠化的威胁。 回答以下有关草原生态系统的问题。 (1)在适宜的温度和光周期的刺激下,草原上百花争艳,光照对植物来说是一种_ 信息,该实例说明_。 (2)由于过度放牧,草原的生物多样性锐减,草原严重沙漠化,需要根据草场的能量流动 特点,合理确立草场的载畜量。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合理确定草场载畜量的意义是 _。 (3)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_, 草原生态系统的 _稳定性较弱,当外界干扰因素强度超过一定限度,生态系统的_会迅速 丧失,这样生态系统就到了难以恢复的程度。 答案

29、(1)物理 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2)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3)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抵抗力 自我调节能力 解析 (1)光对植物来说是一种物理信息,光影响植物开花,即影响植物的繁殖,说明种 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2)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合理确定草原载畜量的意义在于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 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3)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对于 草原生态系统来说,其营养结构相对简单,因此自我调节能力有限,抵抗力稳定性较弱,如 果外界干扰过度,其自我调节能

30、力会迅速丧失。 24近年来,黄河中下游流域水质富营养化严重,水体发绿发臭时有发生,对渔业和居 民生活用水构成严重威胁。请回答: (1)黄河中下游流域水质恶化主要是由蓝藻、绿藻引起的,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看,蓝 藻属于_。为解决黄河中下游流域水体发绿问题,有人建议在水体发绿时投 放一定量的鱼苗。常见鱼类的食性如下: 类别青鱼鲢鱼鳙鱼鲤鱼 食性螺蛳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杂食 你认为最适宜投放的鱼类是_。 (2)从生物防治的角度看,还应该在黄河中下游流域中放养其他有经济价值的水生生物 (如虾、蟹等),你认为这样做的生态学意义是_。 (3)下表是对黄河中下游流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 表中

31、 A、 B、 C、 D 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 为分解者。Pg 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 表示生物体 贮存的能量(PnPgR),R 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单位:102千焦/m2/年)。则该生态系统 中能量从第二营养级传递到第三营养级的效率是_%(保留一位小数)。 ABCDE Pg15.9870.70.9141.0211.5 Pn2.8369.40.361.920.1 R13.1501.30.679.1191.4 (4)有人认为黄河中下游流域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与水质中富含氮、磷等矿质元素有关。 为了证明水体富营养化是由氮和磷引起,因此设计了下面实验:从泛着绿色的池塘中取水, 并进

32、行如下处理: A静置 4 小时,倒去上清液,留下藻类,加清水。如此重复 3 次; B再加水至 1000 mL,混匀后分装于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 C在甲烧杯中加入 0.3 g 洗衣粉(含磷);在乙烧杯中_;在丙烧杯中加 0.15 g 洗衣粉和 0.15 g 尿素;丁烧杯中_; D将甲、乙、丙、丁四个烧杯置于向阳的窗台上培养 5 天,取得水样。 请完成以上实验过程 C 中的有关内容,并回答以下问题: “A”步骤处理的目的是_。 你 预 计 甲 、 乙 、 丙 、 丁 四 烧 杯 中 藻 类 密 度 最 大 的 是 _, 理 由 是 _。 答案 (1)第一营养级 鲢鱼 (2)提高生态系统抵抗力

33、稳定性(或增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3)11.3 (4)加 0.3 g 尿素 不加任何物质(或加 0.3 g 蒸馏水)(注意乙和丁所加物质可互换) 除去样品中原有的矿质元素 丙 藻类生长所需的矿质元素氮、磷等含量丰富 解析 (1)蓝藻为光能自养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为生产者,处于第一营养级。投放的鱼 苗应以浮游植物为食,所以最适宜投放的鱼类是鲢鱼。 (2)在黄河中下游流域中放养其他有经济价值的水生生物可提高物种丰富度, 使营养结构 更复杂,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3)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可推断 B、D、A、C 分别处于第一、二、三、四营养级, 根据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公式

34、可推知,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 15.9/141.0100%11.3%。 (4)实验的自变量为氮和磷,可设置不含磷也不含氮、含磷又含氮、含氮不含磷、含磷不 含氮四种处理 ; 在进行实验前,应清除水中的氮和磷。氮、磷都是蓝藻生长所必需的矿质元素, 同时含有氮和磷的培养液中藻类生长得最好。 25(2018汉中市高三第一次质检)图 1 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 A、B、C、D 是生态系统的各生物成分,1、2、3、4、5 表示有关的生理过程;图 2 为该生态系统中某一食 物链及部分能量流动情况,请分析回答: (1)在图 1 中,生产者是_(填图中字母),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是以_形式

35、流动的。 (2)图 1 中 的 1 表 示 的 生 理 过 程 主 要 是 _, 其 能 量 转 化 过 程 是 _。 (3)写 出 图 1 中 的 食 物 链 : _, 如 果 A 发 生 瘟 疫 , D 发 生 的 变 化 是 _。 (4)在图 2 所示的能量流动中,_(填“属于”或“不属于”)中的能量,第二 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_(用图中的符号表示)。 答案 (1)C 有机物 (2)光合作用 光能活跃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或光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的化 学能) (3)CDA 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4)不属于 /100% 解析 (1)碳循环示意图中双向箭头的其中一方为生产者

36、,故 C 表示生产者。在生物群落 内碳元素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的,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碳元素主要是以二氧化 碳的形式流动的。 (2)图 1 中的 1 主要表示光合作用,另外还可以表示化能合成作用。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 将光能转化为 ATP 和 NADPH 中活跃的化学能,最终转化为糖类等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3)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图 1 中的食物链为:CDA。A 的数量减少后,D 的 数量增加,C 的数量减少,C 的数量减少又会使 D 数量减少,最终 C、D 的数量维持相对稳定。 (4)是兔同化的能量,兔粪便中的能量属于草同化能量中的一部分,因而不属于兔同化 的能量。第二营养级兔和第三营养级狼同化的能量分别为、,则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 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