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T 775-2004 预浸料树脂流动度试验方法.pdf.pdf

上传人:爱问知识人 文档编号:3666797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34.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JC-T 775-2004 预浸料树脂流动度试验方法.pdf.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JC-T 775-2004 预浸料树脂流动度试验方法.pdf.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JC-T 775-2004 预浸料树脂流动度试验方法.pdf.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JC-T 775-2004 预浸料树脂流动度试验方法.pdf.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JC-T 775-2004 预浸料树脂流动度试验方法.pdf.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JC-T 775-2004 预浸料树脂流动度试验方法.pdf.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JC-T 775-2004 预浸料树脂流动度试验方法.pdf.pdf(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I CS 8 3 . 1 2 0 Q2 3 备案号: 1 4 3 3 8 -2 0 0 4 ic 中 华 少 味民 共 和 国 建 材 行 仓 标 准 J C / T 7 7 5 -2 0 0 4 代替J C / T 7 7 5 -1 9 8 5 ( 1 9 9 6 ) 预浸料树脂流动度试验方法 T e s t m e t h o d f o r r e s i n fl o w o f p r e p r e g 2 0 0 4 - 0 7 - 0 3 发布2 0 0 4 - 1 1 - 0 1 实施 中华 人 民多 毛 和 国国 复 灵 发展不 W! 交 消 声 刁 导 员会发布 J C门

2、 , 7 7 5 - 2 0 0 4 H IJ吕 本标准修改采用A S T M D 3 5 3 1 - 1 9 9 9 碳纤维/ 环氧树脂预浸料树脂流动度试验方法,与A S T M D 3 5 3 1 - 1 9 9 9 相比主要差异如下: 扩大了 适用范围, A S T M D 3 5 3 1 - 1 9 9 9 适用于 碳纤维/ 环氧树脂预浸料流动度的测定, 本 标准适用 于玻璃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与热固性 基体预浸料流动度的测定: 按照汉语习惯对一些编排格式进行了修改; 将一些适用于A S T M 标准的表述改为适用于我国标准的表述。 本标准与A S T M D 3 5 3 1 - 1

3、 9 9 9 的结构差异见附录A . 本标准代替J C / T 7 7 5 -1 9 8 5 ( 1 9 9 6 ) 预浸 料树脂流动 度试验方法。 本标准与J C / T 7 7 5 -1 9 8 5 ( 1 9 9 6 ) 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完善、 补充范围一章的内容( 见第1 章) ; 增加规范性引用文件( 见第2 章) : 增加环境条件( 见第6 章) : 试验压力改为( 7 0 0 士 7 0 ) k P a ( 1 9 8 5 版的4 . 5 ,本版的7 . 5 . 1 ) ; 修 改公式的格式和符号 1 9 8 5 年版的5 . 1 和 5 . 2 , 本版的 8 . 1 和8

4、 . 2 ) ; 增加与A S T M D 3 5 3 1 - 1 9 9 9 的结构差异对照表( 见附录A ) 本标准的附录A 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提出d 本标准由全国纤维增强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淑萍、田晶、魏喜龙、章奕定、 张风翻、李 佩兰。 本标准于1 9 8 5 年首次发布为 G B 5 2 6 0 -8 5 , 1 9 9 6 年重新认可为 J C / T 7 7 5 -1 9 8 5 ( 1 9 9 6 ) , 本次为 第一次 修订。 J C/ T 7 7 5 - 2 0

5、0 4 预浸料树脂流动度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 预浸料树脂流动度的试验设备 和材料、 试样、 环境条件、 试验步骤、 计算、 试验结 果 及试验报告等。 本标准适用于在一定 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带 状或片状热固性基体预浸料树脂流动度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 条款 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 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 注日 期的引 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内容) 或修订版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 以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B / T 1 4 4 6 纤维增强塑料性能试

6、验方法总则 7 C / T 7 7 4 预浸料凝胶时间试验方法 方法原理 本方法系将两片一定大小的预浸布或由预浸纱带拼成与上述大小相当的 两片试片,按 0 0 / 9 0 0 叠 合。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保持至树脂完全凝胶, 除去流出的树脂。根据试验前后试样的质量变化,计 算预浸料的树脂流动度。 4 试验设备和材料 4 . 1 平板压机,加热温度( 2 0 0 士2 ) ,载荷为1 8 0 0 N 。 对成型压力较高的 材料,则 可根据成型压力 选 择合适吨位的压机。 4 . 2 分析天平,感量0 . 0 0 1 g . 4 . 3 金属切割样板,5 0 m m X 5 0 m m . 1 0

7、 0 m m X 1 0 0 m m各一块。 4 . 4 干燥器。 4 . 5 吸胶材料,0 . 2 m m 厚平纹玻璃纤维布 或滤纸。 4 . 6 防粘膜,热塑性聚酷薄膜。 4 . 7 吸胶隔离布, 透气型聚四氟乙烯玻璃纤维 布。 5 试样 5 . 1 每批材料的抽样方式及数量按材料的技术 条件规定。 5 . 2 从冷藏箱中 取出预浸料, 置于 试验室环境温 度下, 待其温度升至环境温度后方可开 封( 时间视包 装 容量而定) 。弃去最外层后进行取样。 5 . 3 试验前,预浸料不得长时间暴露在环境条 件下。 5 . 4 生产控制测定应在预浸设备稳定运行后取 样。 5 . 5 预浸布按样板尺

8、寸顺纤维方向 切取5 0 m m X 5 0 二 的 试片,沿布幅宽 度按 左、中、 右三个部位 各取 两片( 距边缘至少 2 0 m m ) 。 5 . 6 试样不应含有断股、起毛、干纱或颜色不 均等缺陷 。 5 . 7 试样数量不少于三个。 6 环境条件 J C / T 7 7 5 - 2 0 0 4 实验室环境条件按G B / T 1 4 4 6 的 规定。 7 试验步骤 7 . 1 按1 0 0 m m X 1 0 0 m m 的样板切取玻璃纤维 布四 块、聚四氟乙 烯玻璃纤维布两块、聚酷薄膜两块。 7 . 2 称量试样, 精确至0 . 0 0 1 g , 记作m o o 7 . 3

9、按下述程序叠 合试样组合件。 7 . 3 . 1 将一块聚酷薄膜 放在干净的 工作台面 上,并将两块玻 璃纤 维布放在聚醋薄膜上, 然后将一块聚 四氟乙烯玻璃纤维布放在玻璃纤维布上,所有边缘对齐。 7 . 3 . 2 将己 称量的试样放在聚四 氟乙 烯玻璃纤维布的中央,并 使其边缘保持平行。 7 . 3 . 3 在试样上面依次铺放一块聚四氟乙烯玻璃纤维布、两 块玻 璃纤维布、一块聚酷薄膜, 并使边缘 对齐。 7 . 4 称量试样组合件, 精确至0 . 0 0 1 g ,记作m 7 . 5 将试样组合件放入己预热到试验温度的热 压板之间,待 温度达到试验温度,加压至试验压力。保 压保温时间应大于

10、树脂基体的凝胶时间。 a ) 试验压力, 宜 采用( 7 0 0 土 7 0 ) k P a ,也可按预浸料技术条 件的 规定。 b ) 试验温度,应按预浸料技术条件的规定,温度控制精度为士2 0C e C ) 凝胶时间, 按J C / T 7 7 4 的 规定测定凝胶时间,也可按照预浸料 供应者提供的凝胶时间。 7 . 6 卸压,迅速将试样组合件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7 . 7 迅速称量, 精确至0 . 0 0 1 g , 记作m , . 7 . 8 从聚四氟乙烯玻璃纤维布上分离试样,除去试样边缘的树脂, 勿使纤维受到损失。 7 . 9 称量试样, 精确至0 . 0 0 1 g ,记作

11、Mao 8 计算 8 . 1 预浸料的树脂流动度( 含挥发物) 按公式( 1 ) 计算: R F ,m 止卫 生 x 1 0 0 m,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 式中: R FC 树脂流动度 ( 含挥发物) ,单位为质量百分数( %): m试验前试样质量,单位为克( 9 ) ; m 4试 验后试样质量,单位为克( 9 ) 。 8 . 2 预浸料的树脂流动度( 不含挥发物) 按公式( 2 ) 计算: R F 2 m , - ( m 2 - m 3 上n? 0 x 1 0 0 m , 一 (

12、m 2 一 m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式中: R F , 树脂流动度( 不含挥发物) , 单位为质量百分数( %): m z 试验前 试样组合件质量,单位为克( 9 ) : m 。 试验后试样组合件质量,单位为克( 9 ) 。 试验 结果 试验结果按G B / T 1 4 4 6 的规定。 试验报告 J C f r 7 7 5 - 2 0 0 4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全部或部分内容: a ) 试验项目及本标准号; b ) 预浸料的牌号、 批号、 生产日期、纤维和树脂体系、 纤维表

13、面的处理、树脂含量、 挥发物含量、 生产厂家、贮存条件; c ) 试验温度、压力; d ) 树脂流动度的单值、 平均值和离散系数: e ) 试验环境的温度和相对湿度: f ) 试验人员、日期。 J OT 7 7 5 - 2 0 0 4 附录 人 ( 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与A S T M D 3 5 3 1 - 9 9 结构对照 表A . 1 给出了本标准章条编号与A S T M D 3 5 3 1 - 9 9 章条编号对照一览表 表A . 1 本标准与A S T M D 3 5 3 1 - 9 9 结构对照表 本标准章条编号A S T M D 3 5 3 1 - 9 9 章条编号 11 2 32 3 44 5 56 6 7 78 89 9 1 01 0 1 1 1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