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交通标准-JTT 565-2004 港口缆车起重机安全规程.pdf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672410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19.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JT交通标准-JTT 565-2004 港口缆车起重机安全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JT交通标准-JTT 565-2004 港口缆车起重机安全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JT交通标准-JTT 565-2004 港口缆车起重机安全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JT交通标准-JTT 565-2004 港口缆车起重机安全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JT交通标准-JTT 565-2004 港口缆车起重机安全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JT交通标准-JTT 565-2004 港口缆车起重机安全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JT交通标准-JTT 565-2004 港口缆车起重机安全规程.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J 中 华 少 味民 共 和 国 交 通 行 业 标 准 J T / T 5 6 1反泪- 2 以抖 港 机系 列 标 准 2 0 0 4 - 0 6 - 0 3 发布 2 0 0 4 - 0 9 - 0 1 实施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交 通 部发 布 I CS 1 3. 1 1 0 R 月 备案号 : 浑T 中 华 Ik 民 共 和 国 交 通 行 卫标 准 J T/ T 5 6 5 - 2 0 0 4 港口缆车起重机安全规程 S a f e 勿r u l e s f o r t h e p o r t h a u l a g e c r a n e 2 0 0 4 - 0 6 -

2、0 3 发布2 0 0 4 - 0 9 - 0 1实施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交 通 部发布 JT/ T 5 65 - -200 4 目次 前言 , , , , , , , , , 5 4 1 范围 , 5 5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5 5 3 基本要求 , 。 , , 5 5 4 整机 , , , , 。 , , , , , , 一5 5 5 主要零部件 - , , , , , , , 。 , , , , , 4 , , , , , , 5 6 6 润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 . 5 7 7 液压系统 , , , , , 5 7 8 金属结构 5 7 9 司机室 , 5 7 1 0 电气系统 , , , , 5 8 1 1安全保护装置 , , , , , , , , , , , , , 。 , , 一 5 9 1 2 安装与试验 , , , , , 印 1 3 使用与保养 , , , , , , , 6 0 1 4 维修与检验 , 6 0 JT / 下 5 65- 2 004 月 9言 本标准参照 L S O 4 3 0 9 -1 9 9 0 起重机械用钢丝绳检验和报废实用规范 、 L S O 1 0 2 4 5 -1 9 9 4 起重机 限制器和指示器 和B

4、 S 7 1 2 1 -1 9 9 4 起重机安全使用实用规范 等标准制定。 本标准由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交通部港机标准归口 单位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 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计三有、 蒋国仁、 郑见粹、 邓延洁、 刘刚。 JT/ T 5 65- -200 4 港口缆车起重机安全规程 范 围 本标准规定了港口缆车起重机( 以下简称起重机) 在设计、 制造、 安装与试验、 使用与保养 、 维修与检 验等方面的安全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港口件杂货、 散货等装卸作业用起重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

5、条款。 凡是注日 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 的 修改单( 不包括 勘误的内 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B / T 4 0 5 3 . 1 一 4 0 5 3 . 3 固定式钢直梯、 钢斜梯和工业防护栏杆安全技术条件 G B / T 3 8 1 1起重机设计规范( n e q I S O 4 3 0 1 ) G B / T 5 9 7 2起重机械用钢丝绳 检验和报废实用规范( e q v I S O 4 3 0 9 ) G B / T 6 0 6 7起重机械安

6、全规程 G B / T 8 9 1 8钢丝绳( e q v I S O 2 4 0 8 ) G B / T 1 0 0 5 1 . 1起重吊钩力学性能、 起重量、 应力及材料 G B / T 1 2 4 6 9焊接质量保证钢融化焊接头的要求和缺陷分级 G B / T 1 7 4 9 6港口 门座起重机修理技术规范 G B 5 0 1 5 0电 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G B 5 0 1 6 8电 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打 / T 5 0 2 0港口 装卸机械司机室 刀 / T 7 0 . 2港口门 座起重机电气设备技术条件 集电 器 J T J 2 4 4港口 设备

7、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仃 / T 3 3 7港口固 定起重机、 台 架起重机试验方法 J T / T 5 6 4港口缆车起重机 3. 1 3. 2 3. 3 3. 4 基本要求 起重机工作环境条件应符合 T / T 5 6 4 的规定。 起重机的设计制造应符合G B / T 3 8 1 1 , G B / T 6 0 6 7 和 _ J T / T 5 6 4 的 规定。 起重机应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图 样, 有关技术文件和 T / T 5 6 4 的规定进行制造和安装。 用于制造起重机的材料应符合 T / T 5 6 4 的规定。 4整机 4 . 1 整机的 抗倾覆稳定性( 工作状态与非工作

8、状态下) 应符合G B / T 3 8 1 1 的 规定。 4 . 2 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起重机平衡重不脱落, 平衡重块之间、 平衡重块与其定位固 结件之间无相对 位移。使用散粒物料作平衡重时应采取 有效措施保证散粒物料不洒落, 配重容器内 不积水、 不腐蚀。 4 . 3 起重机的明显位置处应设置产品标牌。 4 . 4 随起重机出厂的技术文件应符合 J T / T 5 6 4的规定。 55 J T/T泉寿一2汉抖 4 . 5 起重机出厂 后, 用户应建立设备档案, 档案内 容包括: 设备运用情况统计( 完好率、 作业时间、 作业工况、 装卸量) ; 设备维修情况统计( 维修类别、 次 数、 时

9、间和检验交接记 录) ; 设备隐患与事故, 人身事故资料和处理记录; 各类设备检查、 检验 、 技术改造及装备变更记录。 5 主要零部件 5, 一般要求 5 . 1 . 1 起重机主要零部件材料应有供 应厂家的出厂检验合格证, 并符合J T / T 5 6 4 的规定。 5 . 1 . 2 对人体可能造成危险的相对运动( 转动或移动) 零部件, 均应采取安全保护措施, 并设置警示牌 与防护装置。 5 . 2 钢丝绳及接头 5 . 2 . , 起重机用钢丝绳应符合设计要求与G B / T 8 9 1 8 的 规定, 并具有产品 检验合格证。 5 . 2 . 2 钢丝绳的检验和报废应符合 G B

10、/ T 5 9 7 2的相关规定, 钢丝绳的更换应符合 G B / T 1 7 4 9 6的相关 规定。 5 . 2 . 3 钢丝绳在卷筒上的固定应符合J T / T 5 6 4 的 相关规定。 5 . 2 . 4 钢丝绳接头固接后应达到: 用铝合金套压制固接时, 固接强度不得小于钢丝绳破断 拉力的00%; 用楔与 楔套固接时, 固 接强度不得小于钢丝绳破断拉力的7 5 %; 用锥形套浇 铸固接时, 固 接强度应达到钢丝绳的破断拉力; 用编结固接时, 固 接强度不得小于钢丝绳破断拉力的7 5 %, 编结长度不得小于钢丝绳直径的 2 0 倍, 并不得小于 3 0 0 r m n o 5 . 2

11、. 5 A 7 级起重机使 用的钢丝绳至少应在三个工班中 进行一次检查( 包括对固接 处、 卷筒上固定处检 查) , 并作出安全性判断。 A 6 级以 下 包括A 6 级) 起重机使用的钢丝绳至少应每 周进行一次检查。 5. 3吊钩 5 . 3 . , 吊钩应 符合G B / T 1 0 0 5 1 . 1 的相关规定, 必要时吊钩应具有防钢丝绳脱落功 能。 5 . 3 . 2 锻造吊 钩的 材料与制造应符合J T / T 5 6 4 的相关规定。禁止使用铸造吊钩, 吊钩磨损后不得焊 补 。 5 . 3 . 3 吊 钩的 检验与报废应符合G B / T 6 0 6 7 和G B / T 1 0

12、 0 5 1 . 1 的相关规定。 5 . 4 滑轮与卷筒 5 . 4 . 1 滑轮、 卷筒的卷绕直径与钢 丝绳直径的比值应符合( ; B / T 3 8 1 1 相关规定。 5 . 4 . 2 多层缠绕钢丝绳的卷筒两侧边缘的高度应超过最外层钢丝绳, 其值应不小于钢丝绳直径的2 . 5 倍。 5 . 4 . 3 卷筒上的钢丝绳在放出最大工作长度后, 除固定钢丝绳的圈数处, 应留 有不少于三圈的钢丝绳 安全圈数。 5 . 4 . 4 对 绕 木 绕 出 滑 轮 与 卷 筒易 脱 槽的 钢 丝 绳 应 设 有 防 止 钢 丝 绳 脱 槽 装置 。 5 . 4 . 5 滑轮与卷筒的更换应符合 G B

13、 / T 1 7 4 % 的相关规定。 5 . 5 车轮 5 . 5 . 1 车轮的设 计与制造应符合G B / T 3 8 1 1 与J T / T 5 ,的 相关规定。 5 . 5 . 2 车轮的 更换应符合G B / T 1 7 4 9 6 的相关规定。 5 . 5 . 3 经目 检有裂纹的车轮不得使用。 5 . 6 传动齿轮 5 . 6 . 1 传动齿轮出 现下列情况之一时, 应报废; 56 J T/ T段洛一21协 裂纹; 断齿; 齿面点蚀或剥落面积达工作面积的3 0 %, 且深度达原齿厚的1 0 %. 5 . 6 . 2 起升、 变幅机构的闭式齿轮 齿厚磨损量 超过设计齿厚的1 5

14、 % 或其他机构的闭式齿轮齿厚磨损 量超过设计齿厚的2 0 %时, 应报废。 5 . 6 . 3 开式齿轮齿厚的磨损量达到设计齿厚的2 5 %时, 应报废。 5 . 7 制动器 5 . 7 . 1 各机构制动器的选择应符合G B / T 3 8 1 1 的相关规定。 5 . 7 . 2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制动器零件, 应报废: 裂纹; 制动 轮摩擦面轮缘厚度磨损大于 设训 得度的3 0 %; 制动 衬垫磨损达设计厚度的5 0 %; 电磁 铁杠杆系统无法调整的 空行程超过其额 定行程的1 0 %; 弹簧出现永久变形。 6润滑 起重机应有润滑系 统图, 润滑点应设有标志。润滑油路应畅通, 油嘴、 油

15、标安装位置应便于安全接 近, 可采用集中润滑和手动润滑相结合方式, 并按设计要求定期润滑。 7 液压系统 7 . 1 液压系统必须设置防止过载的安全装置。溢流阀的调整压力不得大于系统额定工作压力的 1 1 0 %, 系统的额定工作压力不 得大于液压泵的额定压力。 7 . 2 平衡阀 或液压锁及其与液压缸之间用软管 连接时应有效、 可靠并不应出现渗 漏现象。 7 . 3 液压系统的性能试验按设计规定进行。液压系统的耐压试验应符合 G B / T 1 7 4 9 6 的相关规定。液 压系统应按设计要求用油, 并按说明书要求定期定量换油。 7 . 4 液压系统管路及接头更换后, 应在系 统压力试验时

16、无渗漏现象。 7 . 5 液压元件的 更换应符合G B / T 1 7 4 %的相关规定。 8 金属结构 8 . 1 起重机重要金属结构件材料的 选用应符合,1 T / T 5 6 4 的 相关规定, 并有供应厂商的检验合格证。 8 . 2 金属结构件的 焊缝不得有漏焊、 烧穿、 裂纹、 未焊透等缺陷, 重要焊缝质量应符合G B / T 1 2 4 6 9 中规 定的II 级, 并符合 T / T 5 6 4 相关规定。 8 . 3 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时, 其连接表面必须清除干净, 符合J U T 5 6 4 的相关规定, 并按设计规定值 拧紧螺栓。 8 . 4 重要 焊接金属结构件的原材料在

17、焊接前必须 进行表面预处理, 并 应符合J T / T 5 6 4 的相 关规 定。 8 . 5 起重机上设置的梯子、 平台、 栏杆、 走台、 踏步的尺寸等应符合G B / T 6 0 6 7 和G B / T 4 0 5 3 . 1 - 4 0 5 3 . 3 的相关规定。 9 司机室 9 . 1 司机室设计制造应符合 T / T 5 0 2 0的规定。 9 . 2 起重机司 机室与其 支承处的连接应牢固 可靠。司 机室的顶 部应能承受2 . 5 k N / m 2 的 静载 荷。 9 . 3 司 机室的位置应保证司机的视野宽阔。 货物及起重机的 活动部件不得撞击司机室。司机室的窗 玻璃应采

18、用钢化玻璃或夹层玻璃, 并只能在室内安装。 5 7 J T/T 565 - 200 4 9 . 4 司机室内必须配有干式灭火器、 电铃或誓报器, 并保持良 好的防 雨、 防尘、 通风条件。 9 . 5 司机室内 应设有幅度指示器。 9 . 6 起重机性能标 牌与操纵指标牌应安置在司机操作时方便可见的 位置。 1 0 电 气系统 1 0 . 1 一般规定 1 0 . 1 . 1 电气设备必须保证起重机的传动性能和控制性能准确可靠 , 在紧急情况下能切断动力电源安 全停车。在安装 、 调整、 使用和维修中不得任意改变电路, 避免安全装置失效。 1 0 . 1 . 2 起重机电气设备的设计 、 选择

19、和安装应符合 G B / T 3 8 1 1 , G B 5 0 1 6 8 与 TIT 5 6 4 的相关规定。电 气元件的选择应考虑起重机械工作时振动大、 接电频繁、 露天作业、 环境温度等方面的要求。 1 0 . 1 . 3 起重机金属结构及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 金属线管、 安全照明的变压器低压侧等必须可 靠接地。起重机车轮与轨道应有效接触, 轨道接地电阻应小于4 D. 1 0 . 1 . 4 电气 设备安装必须牢固, 电气连接应接触良 好并防止松脱。 导线及线束应用卡子固 定。 1 0 . 1 . 5 电 气设备防护等级: 室内不低于I P 2 3 , 室外不低于I P 5 4 ,

20、 对非防水型的电气设备必须有可靠的 防水措施。 1 0 . 1 . 6 电气设备安装后的交接试验应符合 G B 5 0 1 5 0的规定。 1 0 . 1 . 7 电气 设备的绝缘性能应符合 T / T 5 6 4 的相关规定。 1 0 . 1 . 8 电 气柜内应有竣工的原理图 或布线图并有明显标志的 操作指示和警示牌。 1 0 . 2 电气控制与操纵 1 0 . 2 . 1 联动控制台上的操作手柄应设有零位自 锁。 1 0 . 2 . 2 电 气控制设备和元件应置于柜内, 电阻器应置于人员不易接触且通风散热的地方, 并有防护 措施。 1 0 . 2 . 3 操纵系 统中应设有对超载、 风速

21、增大、 起重机故障、 整机移动提示等可靠的声光信号。 1 0 . 2 . 4 接地线不得用作载流回 路。 1 0 . 2 . 5 起重机控制电路应保证控制性能符合机械与电气系统的要求, 不得有错误回路, 寄生回路和 虚假回路。 1 0 . 2 . 6 控制器应操作灵活, 档位清楚, 零位手感明确, 工作可靠。 操作手柄的动作方向应与机构动作 的方向一致。 1 0 . 3 电气保护 1 0 . 3 . 1 起重机应设置短路、 过流、 欠压、 过压、 失压保护及零位保护, 电源 错相及缺相保护。 1 0 . 3 . 2 起重机司机室必须设有便于司 机操纵的紧急断电开关, 在紧急情况下, 能切断起重

22、机总动力 电源 。 1 0 . 3 . 3 起重机电源进线处应设标记明显的主隔离开 关或采取其他有效隔离措施。 1 0 . 3 . 4 起重机终点行程限 位开 关必须动作灵敏、 可靠, 能在限 定的 位置处安全地停止机构的 运动。 1 0 . 3 . 5 起重机限位保护开 关必须动作灵敏可靠。 1 0 . 3 . 6 起重机安全联锁必须有效、 可靠、 符合设计要求。 1 0 . 3 . 7 起重机的控制总开关应与缆车运行机构实现电 气联锁, 当 起重机作业时, 缆车运行机构应处 于停车位置。 1 0 . 4 照明、 信号 1 0 . 4 . 1 起重机工作范围内的照明应 良好, 照度不得小于4

23、 0 1 x . 1 0 . 4 . 2 起重机司机室、 机器房、 电气室照度不得小于5 0 1 x . 1 0 . 4 . 3 起重机各主要走台、 扶梯、 平台人口处的照度不得小于 2 0 1 x . 1 0 . 4 . 4 固定式照明装置的电源电 压应不 超过2 2 0 V 。严禁用起重机机体或接地线做照明回 路零线。 58 JT /T 565 - 20 04 1 0 . 4 . 5 可携式照明装置( 安全局部照明灯) 的电源电压应不超过 3 6 V 。严禁使用自藕变压器直接供 电。 1 0 . 4 . 6 照明 灯具应为防振型, 室外和潮湿处还应具有可 靠的防水性。 1 0 . 4 .

24、7 安全装置的声光信号应便于司机和有关人员直接视听。 1 0 . 5 电线电缆 1 0 . 5 . 1 起重机电线电缆的选择与敷设应符合J T / T 5 6 4 的相关规定。 1 0 . 5 . 2 用作保护电缆的金属管应经防腐处理。电缆紧固件、 支承、 托架和附件均应采用耐蚀材料制 作或进行有效防腐处理。 1 0 . 5 . 3 电缆管、 电缆管道、 电缆槽的接头处应保证机械和电气上的连续性, 并应可靠接地。布置上应 能有效地防止水在其内积留。 1 0 . 5 . 4 在起重机上使用的电缆两头应有永久性的明 确的标号并与原理图 或布线图要 求一 致。 1 0 . 6 电缆卷筒 1 0 .

25、6 . 1 电缆卷筒的电缆 进出口 密封措施应有效。 滑环箱防水性能应可靠。 1 0 . 6 . 2 电缆卷筒放缆终点开关动作应有效、 可靠, 当开关动作切断运行机构电动机电源后, 电缆卷筒 上应至少保留两圈电缆。 1 0 . 6 . 3 电缆卷筒应装设有效、 可靠的 导缆器, 导缆器安装时应与电缆卷筒位置对准, 保证起重机在运 行过程中不发生电缆被卡住现象。 1 0 . 6 . 4 起重机的供电电缆卷筒应具有张紧装置, 以防电缆被搅乱或落于轨道上, 电缆收放速度应与 起重机运行速度同步。 1 0 . 7 集电器 1 0 . 7 . 1 中 心集电器应符合J T / T 7 0 . 2 的规定

26、。 1 0 . 7 . 2 滑环与滑环间的绝缘电阻值不得小于 1 n l no滑环间最小电气间隙不得小于 1 2 m m, 且爬电距 离不低于2 0 m m , 并经耐压试验无击穿现象。 1 0 . 8 接地与防雷 1 0 . 8 . , 起重机所有电气设备、 正常 不带电的金属外壳、 电 缆金属外皮、 安全照明变压器等均必须可靠 接地。 1 0 . 8 . 2 具备整体金属结构的部分, 其金属构架可用作接地干线, 在金属结构非焊接处较多的场合, 应 设接地干线。 1 0 . 8 . 3 可开启的控制柜门必须以软导线与接地金属构件可靠地连接。 1 1 安全保护装置 1 1 . 1 基本要求 起

27、重机安全保护装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与G B / T 6 0 6 7 和J U T 5 6 4 的规定。 1 1 . 2 起重f限制器 1 1 . 2 . 1 起重机必须装设起重量限制器, 其综合误差应不大于士 5 %, 并在正常工作条件下累 计工作 3 0 0 0 h 无故障。 1 1 . 2 . 2 当起 升载荷达到额定载荷的9 0 % 时, 应能发出提示性报警信号。 1 1 . 2 . 3 当起升载荷超过额定载荷时, 起重量限制器必须自动切断起升动力源, 并发出禁止性报警信 号, 此时起升机构仅能作下降运转。 1 1 . 3 起重力矩限制器 1 1 . 3 . 1 当起重机的额定起重量随工作幅

28、度变化时, 起重机必须装设起重力矩限制器。起重力矩限制 器的综合误差应不大于t 5 %, 并在正常工作条件下累 计工作3 0 0 0 h 无故障。 1 1 . 3 . 2 当 起重力矩达到额定起重力矩的9 0 %时, 应能发出提示性报警信号。 59 JT/ T 5 65 - 200 4 , , 3 . 3 当起重力矩超过额定起重力矩时, 起重力矩限制器必须自动切断起升和幅度增大方向的电 源, 并发出禁止性报警信号, 此时机构可作下降和 减小幅 度方向的运动。 1 1 . 4 行程限位开关 1 1 . 4 . 1 起重机的 运行缆车在轨道上每个运行方向 应装设行程限位开关。行程限位开关与撞块位置

29、 的确定应充分考虑起重机的 制动行程, 保证起重机在行进至轨道末端相距不小于0 . 5 m范围内能制动 停车。 1 1 . 4 . 2 起重机应设置幅度限位装置。 幅度限位装置安装位置应能 保证起重机安全工作需要。 , , . 4 . 3 起重机应安装起升高度与下降极限位置限 位器。 1 1 . 4 . 4 起重机采用齿条传动变幅时, 齿条工作 行程终端处应安装缓冲 装置。缓冲 装置必须保证起重 机变幅至极限位置能停止变幅运动而不产生造成机械损坏的猛烈地冲击。 1 1 . 4 . 5 起重机采用钢丝绳滑轮卷筒变幅时, 应装设臂架防后倾倒装置, 同时在变幅至极限位置时能 停止变幅运动而不产生造成

30、机械损坏的猛烈冲击。 1 2 安装与试验 1 2 . 1 起重机安 装应按相关技术文件规定及注意事项进行, 并符合J T J 2 4 4 的相关规定。 1 2 . 2 起重机安装后, 按照 J UT 3 3 7和 J T / T 5 6 4 规定进行试验。 1 3 使用与保养 1 3 . , 起重机的 使用及起重机操作应符合G B / T 6 0 6 7 的相关规定。 1 3 . 2 起重机保养时, 应切断主电源 并挂上标志牌或加锁。起重机处于 工作状态时不得进行保养。 1 4 维修与检验 1 4 . 1 起重机的维修应按相关技术文件规定进行, 并应符合G B / T 1 7 4 % 的规定。 1 4 . 2 起重机的 检验应符合G B / T 6 0 6 7 和J U T 5 6 4 的相 关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