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T 1606-2003 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pdf.pdf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672766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86.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LY-T 1606-2003 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pdf.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LY-T 1606-2003 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pdf.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LY-T 1606-2003 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pdf.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LY-T 1606-2003 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pdf.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LY-T 1606-2003 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pdf.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LY-T 1606-2003 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pdf.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LY-T 1606-2003 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pdf.pdf(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L Y / T 1 6 0 6 -2 0 0 3 月 U舀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王兵、 郭泉水、 杨锋伟、 蒋有绪、 刘世荣、 崔向慧。 本标准首次发布。 L Y / T 1 6 0 6 -2 0 0 3 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 系 范 围 本标准规定了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 , 即气象常规指标 、 森林土壤 的理化指标 、 森林生态系统 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指标、 森林水文指标和森林的群落学特征指标 。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

2、准。 2 . 1 森林生态系 统 f o r e s t e c o s y s t e m 以乔木树种为主体的生物群落( 包括动物、 植物、 微生物等) , 具有随时间和空间不断进行能量交换、 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的有生命及再生能力的功能单位。 2 . 2 地表温度s u r f a c e t e m p e r a t u r e 直接与土壤表面接触的温度表所示的温度, 包括地表定时温度, 地表最低温度, 地表最高温度。 2 . 3 土壤温度 s o i l t e m p e r a t u r e 直接与地表以下土壤接触的温度表所示的温度, 包括 1 0 c m, 2 0 c m, 3

3、 0 c m, 4 0 c m等不同深度的土 壤温度。 2 . 4 降水量p re c i p i t a t i o n 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 经融化后) 降水, 未经蒸发、 渗透、 流失而在地面上积聚的水层 深度。 2 . 5 降水强度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 i n t e n s i t y 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 2 . 6 蒸发量 e v a p o r a t i o n 由于蒸发而损失的水量。 2 . 7 总辐射量 s o l a r r a d i a t i o n 距地面一定高度水平面上的短波辐射总量。 2 . 8 净辐射量 n e t

4、 r a d i a t i o n 距地面一定高度的水平面上, 太阳与大气向下发射的全辐射和地面向上发射的全辐射之差。 2 . 9 分光辐射s p e c t r o r a d i o m e t r y r a d i a t i o n 人为的将太阳发出的短波辐射波长范围分成若干波段, 其中的7 个波段或几个波段的辐射分量称 为分光辐射。 1 L Y / T 1 6 0 6 -2 0 0 3 2 . 1 0 UVA, UVB u l t r a v i o l e t A, u l t r a v i o l e t B 紫外光谱的 两种波段。 其中U V A : 4 0 0 n m

5、- 3 2 0 n m , U V B : 3 2 0 n m -2 9 0 n m 2 . 1 1 日照时数d u r a t i o n o f s u n s h i n e 太阳在一地实际照射地面的时数 2 . 1 2 冻土 p e r m a f r o s t 含有水分的土壤, 因温度下降到。 或。 以下时而呈冻结的状态。 2 . 1 3 土壤容重 s o i l b u l k d e n s i t y 单位容积烘干土的质量 2 . 1 4 土壤孔隙度 s o i l p o r o s i t y 单位容积土壤中空隙所占的百分率。孔径小于。 . 1 m m的称为毛管孔隙, 孔

6、径大于。 . 1 m m的称 为非毛管孔隙 2 . 1 5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c a t i o n e x c h a n g e c a p a c i t y o f s o i l 土壤胶体所能吸附的各种阳离子的总量。 2 . 1 6 土壤交换性盐基总 量i o n e x c h a n g e c a p a c i t y o f s o i l 土壤吸收复合体吸附的碱金属和碱金属离子( K , N a , C a , Mg ) 的总和。 2 . 1 7 穿透水t h r o u g h f a l l 林外雨量( 又称林地总降水量) 扣除树冠截留量和树干径流量两者之后的雨量。

7、2 . 1 8 树千径流量a m o u n t o f s t e m f l o w 降落到森林中的雨滴, 其中一部分从叶转移到枝, 从枝转移到树干而流到林地地面, 这部分雨量称 为树干径流量。 2 . 1 9 地表径流量s u r f a c e r u n o f f 降落于地面的雨水或融雪水, 经填洼、 下渗、 蒸发等损失后, 在坡面上和河槽中流动的水量 2 . 2 0 森林蒸散量 e v a p o t r a n s p i r a t i o n o f f o r e s t 森林植被蒸腾和林冠下土壤蒸发之和 2 . 2 1 群落的夭然更新 n a t u r a l r e

8、 g e n e r a t i o n o f c o m m u n i t y 通过天然下种或伐根萌芽、 根系萌孽、 地下茎萌芽( 如竹林) 等形成新林的过程。 2 . 2 2 森林枯枝落叶层f o r e s t f l o o r 森林植被下矿质土壤表面形成的有机物质层, 又称死地被物层。 2 . 2 3 森林生物量f o r e s t b i o m a s s 森林单位面积上长期积累的全部活有机体的总量。 L Y / T 1 6 0 6 -2 0 0 3 2 . 2 4 叶面积指数l e a f a r e a i n d e x ( L A I ) 一定土地面积上植物叶面积总

9、和与土地面积之比。 3 指标体系 3 . 1 气象常规指标 各类观测指标见表t o 表 1 气象常规指标 指 标 类 别观 测 指 标单位 观 测 频 度 天气现象 云量、 风、 雨、 雪、 雷电、 沙尘每 日 1 次 气压Pa 每 日 1 次 风应 作用在森林表面的风速m/ s 连续观测或每日3 次 作用在森林表面的风向( E , S , W, N, S E, NE, S W, NW) 连续观测或每日3 次 空气温度“ 最低温度 每日1 次 最高温度 每 日I 次 定时温度 每 日1 次 地表面和不同 深度土壤的温度 地表定时温度 连续观测或每日3 次 地表最低温度 连续观测或每日3 次 地

10、表最高温度 连续观测或每日3 次 1 0 c m深度地温 连续观测或每日3 次 2 0 c m深度地温 连续观侧或每日3 次 3 0 c m深度地温 连续观侧或每日3 次 4 0 c m深度地温 连续观测或每日3 次 空气湿度“相对湿度% 连续观测或每日3 次 辐射“ 总辐射量J / m 每小时1 次 净辐射量J / m 每小时1 次 分光辐射J / ma 每小时 1 次 日照时数 h 连续观测或每日1 次 U V A / U V B 辐射量J / ma每小时 1 次 冻土深度 cm 每 日1次 大气降水 降水总量 m m 连续观测或每日3 次 降水强度mm/ h 连续观测或每日3 次 水面燕

11、发蒸发量 m m 每 日1 次 风速和风向测定, 应在冠层上方 3 m处进行。 b 湿 度、 温 度、 辐 射 等测 定, 应 在冠 层 上 方3 m 处、 冠 层中 部、 冠层 下 方1 . 5 m 处、 地被 物 层等4 个空间 层次 上 进 行 雨量器和蒸发器器口应距离地面高度 7 0 c m. 3 . 2 森林土坡的理化指标 各类观测指标见表 2 0 L Y / T 1 6 0 6 -2 0 0 3 表 2 森林土坡的理化指标 指 标 类 别观 测 指 标单位 观 测 频 度 森林枯落物厚度 n T n每年 1 次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颗粒组成 %每 5年 1 次 土壤容重g / c m

12、 每 5年 1 次 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及 非毛管孔隙 %每 5年 1 次 土壤化学性质 土壤 p H值 每年 1 次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c mo l / k g每 5 年 1 次 土坡交换性钙和镁( 盐碱土) c m o l / k g每 5年 1次 土壤交换性钾和钠- 1 / k g 每 5年 1 次 土壤交换性酸量( 酸性土) c mo l / k g每 5 年 1次 土壤交换性盐基总量 c mo l / k g每 5年 1 次 土壤碳酸盐量( 盐碱土) c mo l / k g每 5年 1 次 土壤有机质 %每 5 年 1 次 土壤水溶性盐分( 盐碱土中 的全盐量, 碳酸根和重碳酸 根

13、, 硫酸根, 抓根, 钙离子, 镁离子, 钾离子, 钠离子) 肠, m g / k g 每 5年 1 次 土壤全氮 水解氮 亚硝态氮 % m g / k g m g / k g 每 5 年 1 次 土壤全磷 有效磷 m g/kg 每 5 年 1 次 土壤全钾 速效钾 缓效钾 % m g / k g mg / k g 每 5 年 1 次 土壤全镁 有效态镁 % mg / k g 每 5年 1 次 土壤全钙 有效钙 m g/kg 每 5年 1 次 土壤全硫 有效硫 m g/kg 每 5年 1 次 土壤全硼 有效硼 m g/kg 每 5年 1 次 土壤全锌 有效锌 m g/kg 每 5年 1 次 土

14、壤全锰 有效锰 m g/kg 每 5年 1 次 土壤全钥 有效铝 m g/kg 每 5年 I 次 土壤全铜 有效铜。 00/am g/kg 每 5年 1 次 3 . 3 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指标 L Y / T 1 6 0 6 -2 0 0 3 各类观测指标见表 3 表 3 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指标 指 标 类 别 观 测 指 标单位 观 测 频 度 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 有害昆虫与天敌的种类 每年 1 次 受到有害昆虫危害的植株 占总植株的百分率 %每年 1 次 有害昆虫的植株虫口密度 和森林受害面积 个/ h . , h . 每年 I 次 植物受感染的菌类种类 每年 1

15、次 受到菌类感染的植株占总 植株的百分率 %每年 1 次 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受到菌类感染的森林面积 h m2每年 1 次 水土资源的保持 林地土壤的侵蚀强度 级每年 1次 林地土集侵蚀模数t / ( k m a ) 每年 1次 污染对森林的影响 对森林造成危害的干、 湿沉 降组成成分 每年 1 次 大气降水的酸度, 即p H值 每年 1 次 林木受污染物危害的程度 每年 1 次 与森林有关的灾害的 发生情况 森林流域每年发生洪水、 泥 石流的次数和危害程度以 及森林发生其他灾害的时 间和程度, 包括冻害、 风害、 干旱、 火灾等 每年 1 次 生物多样性 国家或地方保护动植物的 种类、 数量

16、每 5年 1 次 地方特有物种的种类、 数量 每 5年 1次 动植物编目、 数量 每 5年 1次 多样性指数 每 5年 1 次 3 . 4 森林水文指标 各类观测指标见表 4 e 表 4 森林水文指标 指 标 类 别 观 测 指 标单位 观 测 频 度 水量 林内降水量 m m 连续观测 林内降水强度 mm/ h连续观测 穿透水 r nl l 】 每次降水时观测 树干径流量 l r T n 每次降水时观测 地表径流量 nl l n 连续观测 地下水位 m 每月 1 次 枯枝落叶层含水量 m m 每月 1 次 森林蒸散量。 m m每月 1 次或每个生长季 1 次 L Y / T 1 6 0 6

17、-2 0 0 3 表 4( 续) 指 标 类 别观 测 指 标 单位观 测 频 度 水质b p H值, 钙离子, 镁离子, 钾 离子, 钠离子, 碳酸根, 碳酸 氢根, 抓根, 硫酸根, 总磷, 硝酸根, 总氮 除 p H 值 以外, 其他均为 - g / d m , 或 Y g / d m 每月 1 次 微量元素( B , M n , M o , Z n , F e , C u ) , 重金属元素( C d , P b , Ni , C r , S e , As , Ti) m g / m a 或m g / d m 有本底值以后, 每 5 年 1 次, 特殊情况需增加观测频度。 测定森林蒸散

18、量, 应采用水量平衡法和能量平衡一 波文比法。 L 水质样品应从大气降水、 穿透水、 树干 径流、 土壤渗透水、 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中 获取。 3 . 5 森林的群落学特征指标 各类观测指标见表 5 。 表 5 森林的群落学特征指标 指 标 类 别观 测 指 标 单位观 测 频 度 森林群落结构 森林群落的年龄 a 每 5年 1 次 森林群落的起源每 5年 1次 森林群落的平均树高 m 每 5年 1 次 森林群落的平均胸径 cm 每 5 年 1 次 森林群落的密度株/ h . 每 5 年 1 次 森林群落的树种组成每 5 年 1 次 森 林 群 落 的 动植 物 种 类 数量 每 5 年 1 次

19、 森林群落的郁闭度每 5年 I 次 森林群落主林层 的叶面积 指数 每 5年 1次 林下植被( 亚乔木、 灌木、 草 本) 平均高 r l 】 每 5年 1 次 林下植被总盖度% 每 5 年 1 次 森林群落乔木层生物量 和林木生长量 树高年生长量 n】 每 5 年 1 次 胸径年生长量cm 每 5年 1 次 乔木层各器官( 干、 枝、 叶、 果、 花、 根) 的生物量 k g / h m 每 5年 1次 灌木层、 草本层地上和地下 部分生物量 k g / h m 2每 5年 1 次 森林凋落物量林地当年凋落物量k g / h m 每 5 年 1 次 森林群落的养分 C, N, P, K, F e , Mn , C u . C a , Mg , C d , P b k g / h m 每 5 年 1 次 群落的天然更新 包括树种、 密度、 数量和苗 高等 株/Am , 株, c m每 5 年 1 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