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煤炭标准-MT447-1995.pdf

上传人:李主任 文档编号:3673478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72.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MT煤炭标准-MT447-1995.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MT煤炭标准-MT447-1995.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MT煤炭标准-MT447-1995.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MT煤炭标准-MT447-1995.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MT煤炭标准-MT447-1995.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MT煤炭标准-MT447-1995.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T煤炭标准-MT447-1995.pdf(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标准 煤矿用电化学式氧气传感器 技术条件 MT 4 4 7 一 1 9 9 5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矿用电化学式氧气传感器的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志、 包装、 运输和贮 存。 本标准适用于煤矿井下环境监测中使用的电化学式氧气传感器( 以下简称传感器) 。 2 引用标准 G B 1 9 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 B 2 4 2 3 . 1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A: 低温试验方法 G B 2 4 2 3 . 2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B : 高温试验方法 G B 2 4 2 3 . 4 电工电 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2、试验D b : 交变湿热试验方法 G B 2 4 2 3 . 5 电工电 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E a : 冲击试验方法 G B 2 4 2 3 . 8 电 工电 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E d : 自由 跌落试验方法 G B 2 4 2 3 . 1 0 电工电 子产品 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F c : 振动( 正弦) 试验方法 G B 3 8 3 6 . 1 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 气设备 通用要求 G B 3 8 3 6 . 3 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 气设备 增安型电 气设备“ e ; G B 3 8 3 6 . 4 爆炸性环境用防 爆电 气设备 本质安全型电路和电 气设备“ i ;

3、G B / T 4 9 4 2 . 2 低压电 器外壳防护等级 G B 1 0 1 1 1 利用随机数般子进行随机抽样的方法 G B 1 2 3 5 8 作业环境气体检测报警仪通用技术要求 J J G 3 6 5 电 化学电 极气体氧分析器 MT / T 4 0 8 煤矿用直流稳压电源 3 技术要求 3 . 1 产品应符合本标准要求, 并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 3 . 2 工作条件: 温度: 0 -4 0 C ; 相对湿 度: (9 8 %; 大气压力: 8 0 - 1 1 0 k P a ; 风速: 0 - 8 m / s , 3 . 3 贮存温度为一 4 0 6 0 0c

4、 , 3 . 4 传感器必须采用本质安全型的防 爆结构且满足G B 3 8 3 6 . 1 , G B 3 8 3 6 . 3 , G B 3 8 3 6 . 4 中的 有关规 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1 9 9 6 一 0 3 一 0 8 批准1 9 9 6 一 0 8 一 0 1 实施 MT 4 4 7 一 1 9 9 5 3 . 5 电源: 应符合MT / T 4 0 8 的要求。 3 . 6 输出信号制式: 电流: D C 1 -5 m A( 负载电阻。 5 0 0 f l ) ; 频率: 5 -1 5 H z , 2 0 0 -1 0 0 0 H z ( 脉冲宽度大于0 . 3

5、 m s ) ; 3 . 7 传感器应有适于井下安装的悬挂或支撑结构. 3 . 8 传感器外壳防护性能应符合G B 4 9 4 2 . 2 中I P 5 4 防护等级规定。 3 . 9 传感器用电 缆的截面积应不大于1 . 5 m m , ; 传感器的传输距离应不小于1 k m, 3 . 1 0 传感器外壳、 接插件和零件应采取防腐措施, 涂、 镀层应均匀、 牢固、 颜色一致, 印制电路板应至少 涂覆两次三防( 防 腐、 防霉、 防潮) 绝缘漆。 3 . 1 1 传感器采用分体结构时其探头外接电 缆长度应不小于5 m, 3 . 1 2 传感器应以百分体积浓度表示测量值, 采用数字式指示器指示测

6、量数值时, 其分辨率应为0 . l o o O , 3 . 1 3 基本误差, 传感器的基本误差应符合表1 的规定: 表 1% 。 : 测量范围基本误差 0 . 0 - 2 5 . 0士3 %( 满量程) 3 . 1 4 负载能力: 输出信号制式为电流量的传感器的负载电阻在。 -5 0 0 0范围内变化时, 其输出 值的变化应不超过 3 . 1 3 的规定。 3 . 1 5 稳定性: 传感器连续工作7 d 的基本误差应不超过3 . 1 3 的规定。 3 . 1 6 响应时间: 传感器的响应时间应不大于6 0 s , 3 . 1 7 警报功能: 3 . 1 7 . 1 具有瞥报功能的传感器应能在

7、测量范围内任意设置警报点, 替报值与设定值的差值应不大于 0 . 5 写0 - 3 . 1 7 . 2 警报声级强度在距其I m远处的声响信号的声压级应不小于8 0 d B ( A ) , 光信号应能在黑暗环 境中2 0 m处清晰可见。 3 . 1 8 传感器在8 m / s 风速条件下其显示值的漂移量应不大于士0 . 5 o o O z , 3 . 1 9 传感器在工作温度试验时, 应符合3 . 1 3 的规定。 3 . 2 0 传感器经贮存温度试验后, 应符合3 . 1 3 的规定。 3 . 2 1 传感器经湿热试验后, 应符合3 . 1 3 的规定。 3 . 2 2 传感器经振动试验后,

8、 接插件和零部件应无松动和脱落; 并符合3 . 1 3 的规定。 3 . 2 3 传感器经冲击试验后, 应无损坏痕迹, 接擂件和零部件无松动脱落; 并符合3 . 1 3 的规定。 3 . 2 4 传感器经跌落试验后, 接插件、 零部件应无松动脱落; 并符合3 . 1 3 的规定。 4 试验方法 4 . 1 环境条件 除环境试验或有关标准中另有规定外试验应在下列环境条件中进行: 温度: 1 5 -3 5 C; MT 4 4 7 一 1 9 9 5 相对湿度: 4 5 %一7 5 %; 大气 压力: 8 6 - 1 0 6 k P a , 4 . 2 试验用气样和仪表 4 . 2 . , 试验用气

9、体 4 . 2 . 1 . 1 氮中 氧标准气体: 其不确定度为士I %t 以下简称标准气体) 。 42 . 1 . 2 无氧气体( 以下简称氮气) : ”, 9 %的工业纯氮。 4 . 2 . 1 . 3 与标准气体钢瓶配套使用的气体减压阀和压力表。 4 . 2 . 2 试验用仪表 4 . 2 . 2 门气体流量计: 测量范围: 3 0 - 3 0 0 m L / m i n ; 准确度: 2 . 5 级。 4 . 2 - 2 . 2 秒表: 分度值为o . 0 1 s , 4 . 2 . 2 . 3 电位差计: 输人阻抗大于l o o M n ; 0 . 5 级。 4 . 2 - 2 .

10、4 直流毫安表: 0 - 1 0 0 m A, 0 . 2 级。 4 . 2 - 2 . 5 频率计: o -i o o o k H z , 准确度: cl xl o - B . 4 . 2 . 2 . 6 直流稳压电源: 输出电压: 0 3 0 V; 输出电流, 2 A, 4 . 3 基本误差测定 基本误差测定装置如图I 所示。 图I 基本误差测定示意图 I 一试验箱; 2 一传感器+ 3 -注气装置, a -预热盘管。 5 一流量计; s -清洁空气瓶; 7 一试脸气样瓶, 8 -调节阔 MT 4 4 7 一 1 9 9 5 用制造厂 提供的注气装置, 按标定时的流量向传感器依次通入氮气、

11、 1 5 % 0 2 和2 5 % q3 种气样。 每一种浓度的气样通人3 m i n 后再读取显示值和输出信号值( 换算为氧气浓度值) 。 重复测定4 次, 取其后3 次的算术平均值, 均不应超过3 . 1 2 的规定。 按式( 1 ) 计算误差 A ( %) : A; 一 A._ _ 0 = x I O U 日 ,口 (1) 式中: A ; 显示值或输出信号值的 平均值; A . -标准气体的含氧量; A m -测量范围。 4 . 4 负载特性试验 传感器稳定显示空气含量时外接负载电 阻5 0 0 0 , 测出 其输出信号值S a ; 然后测出 输出电 路短路时 的信号值S b , 按式(

12、 2 ) 计算a ( %) : 口 一 S b只S , x 1 0 0 4n1 I 飞 (2) 式中: S b 负载电阻为5 0 0 d l 时输出的信号值, m A , S , 负载电阻为0 0时输出的信号值, m A , 4 . 5 稳定性测定 把调整好的传感器放入图1 所示的装置中, 连续运行 7 d , 每隔1 2 h 测量空气中的含氧量, 记录指 示值和输出信号值。 试验期间不得调整传感器。 按式( 3 ) 计算稳定性 W( 0 o ) : w二 A m , . A m m X 1 0 0 月 翻 (3) 式中: A m . , 读数最大值; A m ;. 读数最小值, A m -

13、测量范围。 4 . 6 响应时间测定 测定装置如图2 所示。扩散取样头上应采用制造厂提供的注气装置。 4 . 6 . 1 用空气校正传感器 4 . 6 . 2 测定 通入氮气, 待显示值稳定后样停止通入氮气, 立即以标定流量通入空气, 3 m i n 后记录传感器的显 示值达到空气含氧量9 0 %的时间。 重复测量3 次, 取其算术平均值。 MT 4 4 7 一 1 9 9 5 图2 响应时间测定示意图 I -清洁空气软管口 一清洁空气注气装SO 一扩散取样头, 4 一传感器; 5 一排气口, 6 一通气罩支座t 7 一试验气样注气装置沼一试验气样软管 4 . 7 警报功能试验 4 . 7 .

14、 1 誓报值与设定值差值的测定 将传感器普报点设置在出厂时规定的数值上, 待传感器显示值稳定后, 缓慢通人略小于设定替报点 氧气浓度值的气样, 记录出现声、 光信号瞬间传感器的显示值并计算设定警报点氧气浓度值与显示值的 差值。 4 . 7 . 2 警报声级强度测量 誓报声响强度用声级计测量, 环境噪声应小于5 0 d B ( A ) 。将声级计置于传感器的警报声响器轴心 正前方1 m处, 测量3 次, 取其算术平均值。 4 . 7 . 3 誓报光信号 试验在黑暗环境中距传感器2 0 m处进行观察. 4 . 8 风速影响试验 将传感器悬挂于测试风洞中, 在风速为零时传感器的显示值作为基准点。然后

15、将风速调整为 8 + o s m / s , 人为使传感器绕悬挂轴线方向转动, 寻找其受风速影响的位置。 固 定在此位置, 每3 0 s 记录1 次指示值, 共记录3 次, 取其算术平均值和基准点的差值作为漂移量。 4 . 9 工作温度试验 试验中需向传感器通入气样的温度应与试验要求温度一致。 4 . 9 . 1 低温工作试验 按G B 2 4 2 3 . 1 中 试验A b 方法进行。 在温度为。 士3 条件下, 传感器通电, 稳定2 h 后, 测定基本误 差。以 后每隔1 h 测定基本误差1 次, 共3 次。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4 . 9 . 2 高温工作试验 按G B 2 4 2

16、 3 . 2 中试验B b 方法进行。在温度为4 0 士2 条件下, 传感器通电, 稳定2 h 后, 测定基本 误差。以后每隔1 h 测定基本误差1 次, 共3 次。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4 . 1 0 贮存温度试验 4 . 1 0 . 1 低温贮存试验 按G B 2 4 2 3 . 1 中 试验A b 方法进行。 在温度为一1 0 士3 条件下持续时间为1 6 h 。 传感器非包装, 不通电, 不进行中间检测。试验后, 在试验箱中恢复到 4 . 1 规定的条件下保持 4 h , 再测定基本误差。 MT 4 4 7 一 1 9 9 5 4 . 1 0 . 2 高温贮存试验 按G B 2

17、4 2 3 . 2 中试验B b 方法进行。 在温度为+ 4 5 士2 条件下持续时间为1 6 h 。 传感器非包装, 不 通电, 不进行中间检测。试验后在试验箱中恢复到4 . 1 规定的条件下保持4 h , 再测定基本误差。 4 . 1 1 湿热试验 按G B 2 4 2 3 . 4 中试验D b 方法进行。 温度为4 0 士2 0C, 相对湿度9 3 %士3 %条件下, 持续时间为1 2 d e 传感器非包装, 不通电, 不进行中间检测。 试验后, 在4 . 1 条规定的条件下恢复2 h , 再测定基本误差。 4 . 1 2 振动试验 按G B 2 4 2 3 . 1 0 中试验F c 方

18、法进行。 严酷等级: 扫频频率范围1 。 一1 5 0 H z , 加速度幅值为5 0 m j s 0 , 振动次数为5 次。传感器不包装, 不通电, 不进行中间检测。 试验后进行外观检查, 再测定基本误差。 4 . 1 3 冲击试验 按G B 2 4 2 3 . 5 中 试验E a 方法进行。 严酷等级: 峰值加速度为5 0 0 m/s, 脉冲持续时间为1 1 士1 m s , 3 个轴线每个方向 连续冲击3 次( 共1 8 次) , 传感器不包装, 不通电, 不进行中间 检测。 试验后进行外观 检查, 再测定基本误差。 4 . 1 4 跌落试验 按G B 2 4 2 3 , 8 中试验E

19、d 方法进行。 严酷等级: 跌落高度为。 . 5 m, 以正常使用方向自由 落向 平滑、 坚硬的混凝土面上共2 次。 传感器非包装, 不通电, 不进行中间检测。 试验后进行外观检查, 再测定基本 误差。 4 . 1 5 4 . 1 0 - 4 . 1 4 每项试验后, 检查功能前, 允许重新校准传感器。 4 . 1 6 传感器的防爆性能试验方法按G B 3 8 3 6 . 1 , G B 3 8 3 6 . 3 和G B 3 8 3 6 . 4 的规定, 由授权的防爆检验 机构进行。 5 检验规则 51 出厂检验 5 . 1 . , 应由 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逐台进行, 检验合格并发给合格证后方

20、可出厂。 5 . 1 . 2 出厂检验项目 见表2 , 表 2 序号技术要求条款 出厂枪验型式检验 13 . 4O 23 . 1 0Oa 33 . 1 3OO 43 . 1 4aO 53 . S Saa 63 . 1 6O 73 . 1 7 . 1aa 83 . 1 7 . 2O 93 . 1 8O 1 03 . 1 90 MT 4 4 7 一1 9 9 5 续表 2 序号技术要求条歌出厂检验 型式检验 1 13 . 2 0 O 1 23 . 2 1 O 1 33 2 2 O 7 . 43 . 2 3 O 1 53 . 2 4 a 注: 0表示必须进行的项目。 5 . 2 型式检验 5 . 2

21、 . 1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 应进行型式检验: a 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试制定型鉴定时, b正式生产后如结构、 材料、 工艺有较大改变, 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 . 正常生产的传感器每2 年1 次。 d . 停产2 年以上再次恢复生产时; e .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f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机构提出 要求时。 5 . 2 . 2 型式检验项目 见表2 , 5 . 2 . 3 型式检验应由 煤炭工业部授权的质量监督检验机构负责进行. 5 . 2 . 4 抽样: 从出厂检验合格的传感器中 按G B 1 0 1 1 1 规定的方法进行。 抽样墓数不少于1 0 台, 抽样数量不少

22、于 3台 5 25 判定规则: 受检传感器为3 台。 如3 , 1 0 , 3 . 1 3 -3 . 2 3 中 有1 台项不合格, 或不包括3 . 1 3 , 3 . 1 5 和3 . 1 7 . 1 的其 他项目 中有2 台 项不合格, 则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 如不包括3 . 1 3 , 3 . 1 5 和3 . 1 7 . 1 的其他项目 中有1 台项不合格则对全项目 加倍复检, 如仍有不合格, 则判该批传感器为不合格。 6 标志、 包装、 运翰、 贮存 6 . 1 标志 6 . 1 . 1 传感器的外壳明显处应设有“ E x “ , “ MA “ 和计量器具标志。 612 传感器的名牌

23、上应有下列内容: a . 产品型号和名称, b . 右上角有“ E x “ 标志; c . 防 爆标志, a 防爆检验合格证编号; e 煤矿安全标志编号; f . 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编号, S . 关联设备型号; 卜 . 主要技术参数; i . 防护等级; j 制造厂名称; MT 4 4 7 一 1 9 9 5 k . 出厂编号或日 期。 6 . 1 . 3 包装标志: a . 发货标志应符合有关运输规定; b . 作业标志应符合G B 1 9 1 的规定。 6 . 2 包装 6 . 2 . 1 包装应采用复合防护包装类型, 具有防雨、 防潮、 防尘、 防振能力。 6 . 2 . 2 包装箱内应有下列文件: 二产品合格证; b . 产品使用说明书; c .装 箱 单。 63 运输 包装好的产品应适于公路、 铁路、 水路、 航空运输。 6 . 4 贮存 应存放在通风良 好无腐蚀性气体的库房内。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 煤炭工业部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 煤炭工业部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气体检测救护设备分会归口。 本标准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 要起草人郭增生、 邹集源、 郭鹏、 陈阳。 本标准委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负责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