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煤炭标准-MT668-1997.pdf

上传人:李主任 文档编号:3673514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31.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MT煤炭标准-MT668-1997.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MT煤炭标准-MT668-1997.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MT煤炭标准-MT668-1997.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MT煤炭标准-MT668-1997.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MT煤炭标准-MT668-1997.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MT煤炭标准-MT668-1997.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T煤炭标准-MT668-1997.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MT 6 6 8 一 1 9 9 7 前 言 本标准是在MT 4 4 9 -1 9 9 5 标准的基础上, 参照G B 9 7 7 0 -8 8 , B C 7 3 0 -8 9 和D I N 2 2 1 2 9 -1 9 8 8 以及国内外与钢丝绳芯输送带相关的标准, 结合我国的国情制定的。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 煤炭工业部科技教育司提出。 本标准由 煤炭工业部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上海分院、 中国煤炭机械工业协会、 沈阳长桥胶带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曹兴华、 陶沽、 郑琪、 李国伟、 张丽云、 高洪、 王利平、 顾亚民

2、、 傅晓刚。 本标准委托煤炭工业部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防静电及阻燃材料分会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标准 MT 6 6 8 一 1 9 9 7 煤矿用阻燃钢丝绳芯输送带技术条件 ,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矿用阻燃钢丝绳芯输送带的产品型号、 规格、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志、 包装、 运输、 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煤矿用阻燃抗静电 钢丝绳芯输送带( 以下简称“ 阻燃钢绳芯带,)。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 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本标准出版时, 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 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 B

3、 / T 5 2 8 -9 2 硫化橡胶和热塑性橡胶拉伸性能的测定 G B / T 5 3 1 -9 2 硫化橡胶邵尔A硬度试验方法 G B / T 3 5 1 2 -8 3 橡胶热空气老化试验方法 G B / T 4 4 9 0 -9 4 输送带尺寸 G B / T 5 7 5 3 -9 4 钢丝绳芯输送带覆盖层厚度的测定 G B / T 5 7 5 4 -8 6 钢丝绳芯输送带纵向 拉伸强度的测定 G B / T 5 7 5 5 -8 6 钢丝绳芯输送带钢丝绳粘合强度的测定 G B / T 6 7 5 7 -8 6 输送带贮存和搬运通则 G B / T 8 3 5 8 -8 7 钢丝绳破断

4、拉伸试验方法 G B / T 9 7 7 0 -8 8 钢丝绳芯输送带 G B / T 9 8 6 7 -8 8 硫化橡胶耐磨性能的测定 旋转辊简式磨耗机法 G B / T , 1 2 7 5 3 -9 1 输送带用钢丝绳 M T 4 5 0 -1 9 9 5 煤矿用钢丝 绳芯输送带阻燃抗静电 性试验方法和判定规则 3 产品型号和规格 3 . 1 产品型号 产品型号按纵向拉伸强度来划分, 为S T / S 6 3 0 , S T / S 8 0 0 , S T / S 1 0 0 0 , S T / S 1 2 5 0 , S T / S 1 6 0 0 , S T/ S 2 0 0 0 ,

5、S T / S 2 5 0 0 , S T/ S 3 1 5 0 和 S T/ S 4 0 0 0 . 型号示例: S T/ S 2 5 0 0 1 0 0 0 X 7 . 5 - 8 . 0 - 8 . 0 下覆盖层的厚度 上覆盖层的厚度 一 钢丝绳直径 一 带宽 一 纵向拉伸强度 一 阻燃性抗静电 性代号 一 表示钢绳芯带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1 9 9 7 一 1 1 一 1 0 批准 1 9 9 8 一 0 4 一 0 1 实施 MT 6 6 8 一1 9 9 7 3 . 2 规格 3 . 2 . 1 宽度 阻燃钢绳芯带的宽度见表 1 , 表 1 序号 12 3456 78 宽度

6、8 0 0 1 0 001 2 0 01 40 0 1 6 0 01 8 0 02 0 0 02 2 0 0 3 . 2 . 2 长度 阻燃钢绳芯带的出厂长度, 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4 技术要求 4 . 1 外观质f 4 . 1 . 1 不得有边部波浪。 4 . 1 . 2 明疤深度大于1 m m时, 应一次修理完善( 深度不大于1 m m的不修理) 。 4 . 1 . 3 每 1 0 0 m 1 覆盖层上气泡、 脱层总面积不得超过 1 6 0 0 c m, , 并应一次修理完善。 4 . 1 . 4 带两侧的边胶海绵或扯掉边胶的累计长度不得超过带长的8 %, 并应一次修理完善。 4 . 1

7、 . 5 每1 0 0 m长阻燃钢绳芯带上, 深度大于1 m m的压上熟边胶不得超过5 处, 并应一次修理完善 ( 深度不大于1 m m的不修理) 。 4 . 1 . 6 不得有钢丝绳外露。 4 . 2 尺寸 4 . 2 . 1 宽度 阻燃钢绳芯带的宽度应符合表2 的规定。 表 2 mm 序号 12 34 56 78 公称宽度 8 0 0 1 0 0 01 2 0 01 4 0 0 1 6 0 01 8 0 02 0 0 02 2 0 0 极限偏差 士8 士 1 0士1 0士1 2 士 1 2士1 4士1 4 士 1 5 4 . 2 . 2 覆盖层厚度 阻燃钢绳芯带的覆盖层厚度应符合表3 的规

8、定。 表 3 型号S T/ S 6 3 0 S T/ S 8 0 0S T/ S 1 0 0 0S T/ S 1 2 5 0S T/ S 1 6 0 0 ST/ S 2 0 0 0S T/ S 2 5 0 0S T / S 3 1 5 0S T/ S 4 0 0 0 上覆盖层 厚度) 5 . 0 5 . 06 . 06 . 0 6 . 08 . 08 . 0 8 . 08 . 0 下夜盖层 厚度妻 5 . 05 . 0 6 . 06 . 0 6 . 06 . 06 . 0 8 . 08 . 0 4 . 3 纵向拉伸强度 阻燃钢绳芯带的纵向 拉伸强度应符合表4 的规定。 轰 4 NJ ff l号

9、 4 S T / S 6 3 0 1 S T / S 8 0 0 1S T / S 1 0 0 0 1S T / S 1 2 5 0 1S T / S 1 6 0 0 1S T / S 2 0 0 0 1S T / S 2 5 0 0 1S T / S 3 1 5 0 1S T / S 4 0 0 0 纵向拉伸 强度) 8 0 0 l 1 0 0 0 1 1 2 5 0 1 6 0 0 1 2 0 0 0 1 2 5 0 0 1 3 1 5 0 1 4 0 0 0 MT 6 6 8 一 1 9 9 7 4 . 4 粘合强度 4 . 4 . 1 钢丝绳粘合强度 4 . 4,1 老化前的钢丝绳粘合

10、强度 老化前的 钢丝绳粘合强度钢丝绳粘合强度不得小于表5 的规定。 表 5 钢丝绳直径 m m 粘合强度 N / m 钢 kk ft A 0m m 粘合强度 N/ c m 钢 m m 粘合强度 N/ - 2 . 6 -2 . 85 0 9 . 9 6 8 6 . 5 1 0 29 , 7 2 . 9 - - 3 . 05 3 9 . 4 8 . 1 -851 0 7 8 . 7 3 . 1 - 3 . 25 5 9 . 0 一 7 8 4 . 5 11 2 7 . 8 3 , 3 - 3 . 45 了 86 8 3 3 , 6 ” 卜, , 5 11 7 6 . 8 3 . 5 - 3 . 6

11、5 9 8 . 2 1 6 . 1 - 6 . 5 8 8 2 . 6 1 2 2 5 . 8 3 . 7 - 3 . 86 1 7 . 8 6 . 卜 , 。 9 3 1 . 6 一 9 8 0 . 7 3 . 9 4 . 06 3 7 . 4 4 . 4 . , , 2 老化后的钢丝绳粘合强度 老化试验后, 平均粘合强度不得小于上述值的8 5 %o 4 . 4 . 2 覆盖层的粘合强度 橙盖层与粘合层之间的平均粘合强度不得小于1 0 k N / ma 44 . 3 内粘合强度 对含织物层的阻燃钢绳芯带, 筱盖层与织物层之间 平均内粘合强度不得小于8 k N / m n 4 . 5 班盖层性

12、能 覆盖层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4 . 5 . 1 拉伸强度)1 5 MP a 4 . 5 . 2 拉断伸长率-3 5 0 yo 4 . 5 . 3 老化试验( 7 0 0C X1 6 8 h ) 后 拉伸强度变化率为一 2 5 j - - - 2 5 % a 拉断伸长率变化率为一2 5 %-+2 5 10 4 . 5 . 4 磨耗量不得大于2 0 0 m m . 4 . 5 . 5 硬度为7 。 士5 S H 0 A 4 . 6 阻姗钢绳芯带中钢丝绳性能 4 . 6 . 1 钢丝绳单根拉伸强度 钢丝绳单根拉伸强度不得小于表6 的规定。 表 6N m m S T/ S 6 3 0S TN S

13、8 0 0S T/ S 1 0 0 0S T / S 1 2 5 0S T/ S 1 6 0 0S T/ S 2 0 0 0S T/ S 2 5 0 0S TN S 3 1 5 0S T/ S 4 0 0 0 8 0 o6 7 2 0B5 3 31 2 6 9 81 5 8 7 32 0 3 1 82 53 9 ?4 0 00 0 5 0 4 0 0 一 1 0 0 06 6 3 28 4 2 11 2 6 5 81 5 8 2 3 2 0 2 5 32 5 3 1 73 9 0 6 34 9 2 1 97 1 4 2 9 1 2 0 06 6 9 08 4 9 61 2 7 6 61 5 9

14、 5 82 0 4 2 6 2 5 5 3 23 9 4 7 44 9 7 3 77 0 5 8 8 1 4 0 06 6 3 28 4 2 11 2 6 1 31 5 7 6 62 0 1 8 02 5 2 2 53 93 2 64 9 5 5 1 7 0 8 8 6 1 6 0 06 6 7 68 4 7 71 2 6 9 82 0 3 1 82 5 3 9 7 3 9 6 0 44 9 9 0 17 0 3 3 0 6 4 4 MT 6 6 8 一 1 9 9 7 表 6( 完) m m S T/ S 6 3 0 S T/ S 8 0 0 S T/ S 1 0 0 0S T/ S 1 2

15、 5 0S T/ S 1 6 0 0S T/ S 2 0 0 0S T/ S 2 5 0 0S T/ S 3 1 5 0S T/ S 4 0 0 0 1 8 0 06 6 3 28 4 2 11 2 5 8 71 5 7 3 42 0 1 4 02 5 1 7 53 9 4 7 44 9 7 3 76 9 9 0 3 2 0 0 06 6 9 78 37 71 2 57 91 5 7 2 32 0 1 2 62 5 1 5 73 9 06 34 9 2 1 97 0 1 7 5 2 2 0 0 2 5 0 0 03 9 0 0 749 1 4 97 0 4 0 0 4 . 6 . 2 钢丝绳直

16、径 钢丝绳直径应符合表 7 的规定。 表 7 型号 S T/ S 6 3 0S T/ S 8 0 0S T/ S 1 0 0 0S T/ S 1 2 5 0S T/ S 1 6 0 0S T/ S 2 0 0 0S T/ S 2 5 0 0S T/ S 3 1 5 0S T/ S 4 0 0 0 钢丝绳最大 公称直径 3 . 03 . 54 . 04 . 5 5 . 06 . 07 . 58 . 19 . 1 4 . 6 . 3 钢丝绳间距 平均绳距的极限偏差为士1 . 5 m m。 偏心值大于1 . 0 m m但不大于1 . 5 m m的钢丝绳根数不超过钢 丝绳总根数的 5 0 o e 4

17、. 6 . 4 钢丝绳根数 钢丝绳根数应符合表8 的规定。 表 8 钢丝绳根数 漱 S T/ S 6 3 0 S T/ S 8 0 0S T/ S 1 0 0 0S 7 丫S 1 2 5 0S T/ S 1 6 0 0S T/ S 2 0 0 0S T/ S 2 5 0 0S T/ S 3 1 5 0S T/ S 4 0 0 0 8 0 0757 56 3 6 36 36 35 05 0 1 0 0 0959 5 7 97 97 97 96 46 4 5 6 1 2 0 01 1 3 1 1 39 49 49 49 4 7 67 66 8 1 4 0 01 3 3 1 3 311 11 1 1

18、1 111 1 1 8 98 97 9 1 6 0 01 5 1 1 5 11 2 61 2 61 261 2 6 1 0 11 0 19 1 1 8 0 01 7 11 4 3 1 431 4 31 4 31 1 41 1 4 1 0 3 2 0 0 0 1 5 91 5 91 591 5 91 2 81 2 8 1 1 4 2 2 0 0 1 7 61 4 11 4 1 1 2 5 4 . 6 . 5 钢丝绳接头 每条阻燃钢绳芯带中钢丝绳的接头应符合下列规定: 4 . 6 . 5 . 1 阻燃钢绳芯带两边部的各一根钢丝绳不得有接头; 4 . 6 - 5 . 2 距带端1 0 m以内, 钢丝

19、绳不得有接头; 4 . 6 . 5 . 3 任何一根钢丝绳的接头数不得大于 1 ; 4 . 6 - 5 . 4 每l o m阻燃钢绳芯带中, 接头数不得大于1 ; 4 . 6 - 5 . 5 有接头钢丝绳数目不得大于钢丝绳总数的5 %. 4 . 6 . 6 钢丝绳偏心值 钢丝绳芯在厚度方向的偏心值不得大于1 . 5 m m。 偏心值大于1 . 0 m m但不大于1 . 5 m m的钢丝绳 根数不得超过钢丝绳总根数的5 0 a , 4 . 7 阻燃抗醉电性 4 . 7 . 1 滚筒摩擦试验 MT 6 6 8 一 1 9 9 7 每块试件经滚筒摩擦试验时, 其任何部位不得发生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现象

20、, 滚筒表面 温度不得大 于 3 2 5 o 4 . 7 . 2 酒精喷灯燃烧试验 试件经酒精喷灯燃烧试验, 应符合下列规定: a 1 对6 块具有完整覆盖层试件, 在移去喷灯后, 所有试件的有焰然烧时间的算术平均值和无焰燃 烧时间的算术平均值均不得大于3 5 。 其中每块试件的有焰燃烧时间和无焰燃烧时间单值均不得大于 1 0 8 , b ) 对6 块剥去覆盖层试件, 在移去喷灯后, 所有试件的有焰熬烧时间的算术平均值和无焰燃烧时 间的算术平均值均不得大于5 s 。 其中每块试件的有焰燃烧时间和无焰燃烧时间单值均不得大于1 5 。 。 4 . 7 . 3 巷道丙烷燃烧试验 试件经巷道丙烷燃烧试

21、验时, 应满足下列规定之一: a ) 试件全宽度上保留的 未损坏长 度应大于2 2 5 0 m m . b 平均温升最大值不得大于8 0 “C, 试件的消耗长度不得大于2 2 5 0 m m, 试件全宽度上的保留的未 损坏长度应大于2 5 0 m mo c ) 平均温升最大值不得大于9 0 0C , 试件的消耗长度不得大于2 0 0 0 m m, 试件全宽度上的保留的未 损坏长度应大于2 5 0 m mo 4 . 7 . 4 表面电阻值 试件上、 下两个表面的表面电阻算术平均值均不得大于3 X 1 0 f 2 , 5 试验方法 51 样品采取 在产品制成2 4 h 后, 采取样品。 5 . 2

22、 外观质f 采用目 测及鱼具进行检验。 5 . 3 尺寸测t 5 . 3 . 1 宽度测量 按G B / T 4 4 9 0 规定进行检验。 5 . 3 . 2 覆盖层厚度测量 按G B / T 5 7 5 3 规定进行检验。 5 . 4 拉伸强度测定 按G B / T 5 7 5 4 规定进行测定。 5 . 5 钻合强度测定 5 . 5 . 1 钢丝绳粘合强度按G B / T 5 7 5 5 规定进行测定。 5 . 5 . 2 覆盖层的粘合强度的测定见附录Ae 5 . 5 . 3 内粘合强度的测定见附录Ao 5 . 6 阻燃钢绳芯带中钢丝绳性能测定 5 . 6 . 1 钢丝绳单根拉断强度按G

23、 B / T 5 3 5 8 规定进行测定。 5 . 6 . 2 钢丝绳直径按G B / T 1 2 7 5 3 0 9 9 1 ) 的6 . 2 进行测定。 5 . 6 . 3 钢丝绳间距按G B / T 9 7 7 0 09 8 8 ) 的附录B 进行测定。 5 . 64 钢丝绳根数采用目 测。 5 . 6 . 5 钢丝绳偏心值按G B / T 9 7 7 0 ( 1 9 8 8 ) 的附录C进行测定。 5了 扭益层性能测定 5 . 7 . 1 覆盖层的拉伸性能按G B / T 5 2 8 规定进行检验, 试样尺寸采用2 型( 狭小平行部分宽4。 士 MT 6 6 8 一 1 9 9 7

24、。 1 m m ) 哑铃状裁刀裁切试样。 5 . 7 . 2 覆盖层耐老化性能按G B / T 3 5 1 2 规定进行测定。 5 . 7 . 3 覆盖层耐磨耗性能按G B / T 9 8 6 7 规定进行测定。 5 . 7 . 4 覆盖层硬度按G B / T 5 3 1 规定进行测定。 58 阻燃抗静电性检验 按MT 4 5 0 规定进行检验。 6 检验报告 应包括下列内容: a ) 阻燃钢绳芯带制造厂名称; b ) 阻燃钢绳芯带的型号、 规格和生产日 期; c ) 检验日 期; d 试验室温度; e ) 试验室相对湿度; f 检验结果; 8 ) 检验结论, h ) 检验者。 了 检验规则

25、7 . 1 出厂检验 7 . 1 . 1 产品应由制造厂的质量检验部门负责检验, 以2 0 0 0 m为一批进行检验( 其中覆盖层老化后试 验每季度进行一次) , 检验合格并签发合格证后, 方可出厂。 7 . 1 . 2 出厂检验项目见表 9 . 表 9 序号 技术要求 出厂检验 型式检验备注 条款全检抽检 14 . 1丫 丫一般项 目 24 . 2了 侧一般项 目 34 . 3丫 丫重要项 目 44. 4侧 喇重要项 目 54 . 5侧 丫重要项目 64 . 6了 侧重要项 目 74 . 7 . 1 侧丫重要项 目 84 . 7 . 2 侧了重要项目 94 . 7 . 3 丫重要项目 1 0

26、4 . 7 . 4侧 了重要项 目 1 14 . 8 丫丫重要项目 1 24 . 9 丫丫重要项目 了 . 2 型式检验 7 . 2 . 1 型式检验由国家采煤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以下简称“ 中心” ) 负责。 MT 6 6 8 一 1 9 9 7 7 . 2 . 2 型式检验项目如表9 所示。 7 . 3 判定规则 重要项目, 有一件项不合格时, 应另取双倍试样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复检, 如仍不合格, 则判定该产品 不合格。一般项目, 如有两件项不合格, 可另取双倍试样进行复检, 如仍不合格, 则判定该产品不合格。 7 . 4 送、 抽检要求 7 . 4 . , 有下列情况之一, 应进行型式

27、检验。 a ) 新产品或老产品转产生产时的试制定型鉴定; b ) 正式生产后, 如结构、 材料、 工艺有较大改变, 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 ) 正常生产时, 应每2 年进行一次检验; d ) 产品停产 2 年后, 恢复生产时; e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不符合时; f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 7 . 4 . 2 定型产品检验合格后, 发给“ 产品检验合格证” ; 新产品经检验合格后, 发给“ 井下工业性试验许 可证” 。 通过工业性试验鉴定后, 由 “ 中心” 抽检, 检验合格后发给“ 产品检验合格证” , “ 产品检验合格证” 有效期为2 年。 抽样基数为1

28、0 0 0 m, 样品数量为1 6 m. 7 . 4 . 3 “ 产品检验合格证” 有效期满后, 由 “ 中 心” 进行抽检, 检验合格后换发新证。 7 . 4 . 4 针对产品质量存在的问题, 受上级主管部门授权, “ 中心” 有权对已发“ 产品检验合格证” 的产品 进行抽样复检, 发现产品质量存在问题时, 应提出整改建议, 吊销原发的“ 产品检验合格证。 ” 8 .T 一 标志、 包装、 运输和贮存 每条阻燃钢绳芯带沿纵向每隔l o m内应有一个字体高度不小于2 0 m m的永久标志。 标记示例如 M A ST /S 1600TT T T带 1996 23TT “ 中心” 发放“ 产品检验

29、合格证” 编号 制造年份 制造厂名称 一 纵向拉断强度 阻燃抗静电的代号 表示钢绳芯带 煤炭部颁发“ 安全标志” 代号 8 . 2 阻燃钢绳芯带用木芯或铁芯卷取, 捆取要牢固整齐, 每件应有包装覆盖物, 包装上应拴用技术检验 部门签发的合格证。 8 . 3 阻燃钢绳芯带的运输和贮存按G B / T 6 7 5 7 执行。 MT 6 6 B 一1 9 9 7 附录A ( 标准的附录) 粘合强度测定方法 A 1 斑盖层与粘合层间粘合强度的测定 A l . , 试件制备 A l . 1 . 1 试件矩形条状, 厚度为带的全厚度, 宽至少2 . 5 m m, 应包含两根钢丝绳( 钢丝绳对称排列) ,

30、长 至少5 0 0 mm( 沿钢丝绳方向) ; A l . 1 . 2 试件数量为3 块, 按下列方法从样品带上切割和制备试件: 沿与带的轴线平行的方向, 在离带边至少5 0 m m的部位切割试样。在试件一端的将覆盖层之一面 按全宽度紧贴着钢丝绳边缘剥开5 0 m m的长度( 应能确保试件牢固夹在试验机夹持器中) , 以同样的方 法在试件另一端剥开另一面覆盖层。 A 1 . 2 仪器、 设备 A l . 2 . 1 拉力试验机: 准确度为1 1%, 具有自 动记录剥离力的装置。 A l . 2 . 2 夹持器: 应能保证试件固定良 好, 试验时不打滑, 移动速度能控制在 1 0 0 士1 0

31、m / m i n e A 1 . 3 测定步骤 A l . 11 切割好的试件应立即放在温度 2 3 士2 和相对湿度4 5 0/ a -7 5 %的环境中至少2 h , 同时试验 也应在此环境中下进行。 A l . 12 将试件固定在拉力试验机的夹持器中, 指定一个夹头夹住被剥开的覆盖层, 另个夹头夹住钢 丝绳及周围的覆盖层, 自 动图形仪记录当夹持器以1 0 0 士1 0 m / m i n 恒速分开, 将覆盖层再剥开1 0 0 m m 所需的剥离力, 试件未剥离部分不予固定。 平均剥离力和粘合强度分别按A l . 4 . 1 和A l . 4 . 2 确定。 如果发生试件断裂, 记录由

32、自动图形由确定的这两块试件的最大受力值。 A l . 4 平均剥离力和粘合强度的确定 A l . 4 . 1 平均剥离力的确定: 自动记录的初始力可不计, 取覆盖层有效剥离长度不小于7 5 m m的自 动 记录曲线, 确定剥离力。 A l . 4 . 2 粘合强度为剥离力F 、 与试件宽度的比 值, 单位为N / m m e A l . 5 结果表述 应分别记录和计算下列试验结果: 每块试件的上、 下覆盖层与粘结层之间的平均粘合强度。 A 2 含有织物层的斑盖层内枯合强度 A 2 . 1 试件制备 A 2 . 1 . 1 试件矩形条状, 厚度为带的全厚度, 宽至少2 . 5 m m, 应包含两

33、根钢丝绳( 钢丝绳对称排列) , 长 至少5 0 0 m m( 沿钢丝绳方向) ; A 2 . 1 . 2 试件数量为3 块, 按下列方法从样品带上切割和制备试件: 沿与带的轴线平行的方向, 在离带边至少5 0 m m的部位切割试样。 在试件一端的将覆盖层之一面 按全宽度紧贴着织物层切开5 0 m m的长度( 应能确保试件牢固夹在试验机夹持器中) , 以同样的方法在 试件另一端剥开另一面覆盖层。 A 2 . 2 测定步骤 按A l . 3 进行。 MT 6 6 8 一 1 9 9 7 A 2 . 3 平均剥离力和内粘合强度的确定 按A l . 4 进行。 A 2 . 4 结果表述 应分别记录和计算下列试验结果: 每块试件的上、 下覆盖层与织物层之间平均内粘合强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