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煤炭标准-MT704-1997.pdf

上传人:李主任 文档编号:3673517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90.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MT煤炭标准-MT704-1997.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MT煤炭标准-MT704-1997.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MT煤炭标准-MT704-1997.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MT煤炭标准-MT704-1997.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MT煤炭标准-MT704-1997.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MT煤炭标准-MT704-1997.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T煤炭标准-MT704-1997.pdf(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MT 7 0 4 一 1 9 9 7 前言 本标准参考 J J G 3 6 5 -8 4电化学电极气体氧分析器, MT 2 0 9 煤矿通讯、 检测、 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 通用技术要求, MT 2 1 0 煤矿通讯、 检测、 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基本试验方法和MT 2 1 1 煤矿通讯、 检测、 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质量检验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煤炭工业部科技教育司提出。 本标准由煤炭工业部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郭增生、 郭鹏、 陈阳。 本标准委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负责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标准 煤矿用携带型电化

2、学式氧气 测定器技术条件 T e c h n i c a l c o n d i t i o n o f e l e c t r o - c h e mi c a l t y p e o x y g e n i n s t r u me n t a t i o n f o r c o a l mi n e MT 7 0 4 一 1 9 9 7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矿用携带型电化学式氧气测定器的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志、 包装和贮 存。 本标准适用于煤矿用携带型电化学式氧气测定器( 以下简称“ 仪器,)。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 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

3、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 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均会被修改, 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 B / T 9 9 8 -8 2 低压电器基本试验方法 G B / T 2 4 2 3 . 1 -8 1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 A b : 低温试验方法 G B / T 2 4 2 3 . 2 -8 1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B b : 高温试验方法 G B / T 2 4 2 3 . 4 -9 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D b : 交变湿热试验方法 G B / T 2 4 2 3 . 5 -8 1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E a

4、 : 冲击试验方法 G B / T 2 4 2 3 . 8 -8 1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E d : 自由跌落试验方法 G B / T 2 4 2 3 . 1 0 -8 1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F c : 振动( 正弦) 试验方法 G B 3 8 3 6 . 1 -8 3 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通用要求 G B 3 8 3 6 . 4 -8 3 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本质安全型电路和电气设备. i “ G B / T 1 0 1 1 1 -8 8 利用随机数般子进行随机抽样的方法 3 技术要 求 3 . 1 仪器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

5、件制造。 3 . 2 一般要求: 3 . 2 . , 正常工作环境为: 温度: 。 一4 0 0C; 湿度: 簇9 8 0 0 ; 大气压力: 8 6 一 1 1 0 k P a . 3 . 2 . 2 贮存温度为一4 0 -6 0 C. 3 . 2 . 3 仪器的防爆性能应符合G B 3 8 3 6 . 1 和G B 3 8 3 6 . 4 的要求。 3 . 2 . 4 仪器测量值应采用数字显示方式, 其分辨率应为O 1 0 o 0 z o 3 . 2 . 5 仪器应具有欠压指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 1 9 9 7 - 1 2 - 3 0批准1 9 9 8 - 0 7 - 0 1 实

6、施 MT 7 0 4 一 1 9 9 7 3 . 2 . 6 仪器的标志均应齐全。 3 . 2 . 7 仪器零部件均应完好, 面板和铭牌表面均不得有剥落和伤痕; 紧固件不得松动和损坏。 元件焊接 完毕后, 印刷线路板板面应涂覆两遍绝缘清漆。 3 . 3 性能要求: 3 . 3 . 1 测量范围 0 -2 5 . 0 %0 - 3 . 3 . 2 基本误差 不大于测量范围的士3 . 0 3 . 3 . 3 重复性 经重复性试验后应符合 3 . 2 . 2的要求。 3 . 3 . 4 稳定性 在稳定性试验期间, 应符合 3 . 2 . 2的要求。 3 . 3 . 5 响应时间 应不大于2 0 5

7、0 3 . 3 . 6 报警 仪器应具有报警功能。 a )报警点设在 1 8 . 0 %0 2 , 报警误差应不大于士。 . 1 0 a o z ; b ) 报警声级强度应不小于7 5 d B ( A) ; c )报替光信号应能在黑暗中2 0 m处清晰可见, 颜色为红色。 3 . 3 . 7 位置变动影响 仪器在位置变动试验时, 其测量值和报警点产生的附加误差应不大于士0 . 1 %0 - 3 . 4 环境适应性要求: 3 . 4 . 1 仪器在规定工作环境温度范围内工作时, 由温度变化引起的附加误差应不超过侧量范围的 士。 . 3 0 o / C。 3 . 4 . 2 仪器经贮存环境温度试验

8、后, 应符合 3 . 3 . 2 的要求。 3 . 4 . 3 仪器经湿热试验后其性能应符合 3 . 3 . 2 的要求。 3 . 4 . 4 仪器经冲击、 跌落和振动试验后, 内部的擂接件、 紧固件和零部件应无松动和脱落现象, 其性能 应符合 3 . 3 . 2的要求。 4 试验方法 4 . 1 环境条件: 除环境试验或有关标准中另有规定外试验应在下列条件中进行: 温度: 2 0 士5 C; 相对湿度: 不超过 8 5 Y.; 大气压力: 9 7 1 0 6 k P a ; 应无影响测试的干扰气体; 仪器通电工作稳定后方可进行检验; 一 一 每项试验过程中不允许调整。 4 . 2 试验气样、

9、 仪器和设备: 4 . 2 . 1 试验用气体 a )氮中氧标准气体, 不确定度应不大于 0 . 250a02; b )高纯氮气( 9 9 . 9 9 %) . 4 . 2 . 2 气体流量计 4 5 5 MT 7 0 4 一1 9 9 7 准确度: 25级 测量范围: 3 0 -3 0 0 m L / m i n 4 . 2 . 3 秒表: 分度值应不大于 。 - 5 s . 4 . 3 防爆性能由煤炭工业部指定的防爆检验单位按相应的方法进行口 4 . 4 外观检查: 对于本标准中 3 . 2 . 4 -3 . 2 . 7用感官检查。 4 . 5 基本误差测定: 仪器通电稳定工作后, 调整零

10、点和灵敏度。 使用5 . 0 0 0 , 1 0 . 0 0 0 , 1 5 . 0 写, 2 0 - 0 %和2 5 . 0 %的标准气体。由低到高顺序, 分别以产品标准规定的 流量通人仪器, 稳定 3 mi n , 读取仪器显示值。 每种标准气体重复试验 3次, 取其平均值。 按式( I)计算其基本误差: , n / 、 式-A ,, _ _, , 、 a 气/今 入 1 VV . . . . . . . . . . “ . . “ “ l1) 了巨 m 式中: 浅显示值的平均值; A 标准气体的含氧量; A m测量范围。 4 . 6 重复性试验: 仪器稳定显示空气中含氧量, 记录显示值。

11、 通入高纯氮气, 待仪器示值稳定后, 记录显示值。 间隔5 m i n , 按4 . 4 . 1 和4 . 4 . 2 重复检测6 次。按下式计算仪器的重复性: Um ( %) 二 , 刁 喜 ( A ,- A a) E A n X 1 0 0 . . . . . . . . ( 2 ) 式中: 入仪器第 1 次示值, A o 大气含氧量; A m测量范围; n测量次 数。 4 . 了 稳定性试验: 仪器置于 4 . 1 规定的环境中, 连续工作 7 d , 每间隔 1 2 h记录仪器显示值。 4 . 8 响应时间测定: 记录仪器稳定显示空气中含氧I t . 使用仪器厂提供的注气装置, 通人高

12、纯氮气, 待显示值椒定后, 停止通人高纯氮气, 立即置于空气 中。、 记录仪器显示值达到空气含氧量 9 0 %的时间。重复五次, 取其平均值。 4 . 9 报警试验: a )报替误差测定 缓慢通入无氧气体, 记录仪器报警时所对应的显示值, 测量四次, 取后三次的算术平均值与设定报 警点之差为报警点误差。 b )报替声级强度测定 在背景噪声小于 3 0 d B ( A) 的条件下, 置声级器距仪器讯响器轴心正前方 I m处, 测量 3 次, 取其最 小值为测量值。 c )报警光信号 MT 7 0 4 一 1 9 9 7 在黑暗环境中距仪器 2 0 m远处进行观察。 4 . 1 0 位置变动试验:

13、 仪器处于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正常工作位置并稳定显示空气中含氧量, 记录其显示值。 然后按三个轴 向变动9 0 0 各三次, 记录与正常工作位置显示值的最大差值作为仪器工作位置影响的附加误差。 4 . 1 1 低温试验: 按G B / T 2 4 2 3 . 1 规定的方法进行。 4 . 1 1 . 1 工作环境低温试验 试验方法: 试验A b , 温度渐变; 试验温度: 。 ; 持续时间: Z h ; 试验后按 4 . 5 进行试验。 4 . 1 1 . 2 贮存, 运翰环境低温试验 试验方传: 试验A b , 温度渐 变; 试验温度: 一4 0 “C 氧电极除外) ; 持续时间: 1 6 h

14、; 试验后, 在室温下放置 4 h , 按 4 . 5 进行试验。 4 . 1 2 高温试验: 按G B / T 2 4 2 3 . 2 规定的方法进行。 4 . 1 2 . 1 工作环境高温试验 试验方法: 试验B b ; 沮度渐变; 试验温度: 十4 0 0C; 持续时间: 2 h ; 试验后按 4 . 5进行试验。 4 . 1 2 . 2 贮存、 运输环境高温试验 试验方法: 试验 B b , 温度渐变; 试验温度: 6 0 0C; 持续时间: 1 6 h ( 电化学敏感元件除外) , 试验后, 在室温下放置 4 h , 按 4 . 5 进行试验。 4 . 1 3 湿热试验: 按G B

15、/ T 2 4 Z 3 . 4 规定的方法进行; 试验湿度: 9 3 %士3 肠( 相对湿度) ; 试验温度: 4 0 0C; 试验周期: 2 山 不通电、 不进行中间检测; 试验后, 在室温条件下放置 2 h , 去除表面潮气, 按 4 . 5 进行试验。 4 . 1 4 冲击试验: 按G B / T 2 4 2 3 . 5 规定的方法进行。 a ) 冲击脉冲加速度为5 0 0 . / s ; 持续时间l l m s ; b ) 脉冲波形: 半正弦波; 。 ) 连续冲击次数: 三个轴向每个方向3 次, d ) 试验按非包装进行, 不通电; 试验后, 按 4 . 5进行试验。 4 . 1 5

16、跌落试验: MT 7 0 4 一 1 9 9 7 按G B / T 2 4 2 3 . 8 规定的方法进行。 试验台面为平滑的混凝土台面; 跌落四次; 高度为1 . O m; 配备外套的仪器, 应将仪器装入外套内进行试验; 试验后按4 . 5 进行试验。 4 . 1 6 振动试验: 按G B / T 2 4 2 3 . 1 0中的扫频试验方法进行。 a )严酷程度: 扫频频率范围 1 0 -1 5 0 Hz ; 加速度: 2 0 m/ s 2 ; 每轴线上的扫频循环次数为 1 0次。 b ) 试验按非包装进行, 不通电, 不进行中间检测; 试验后, 按 4 . 5进行试验。 检验规则 检验分出

17、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5 . 1 出厂检验 5 . 1 . 1 由制造厂产品质量检验部门逐台进行检验合格并发给合格证后方能出厂。 5 . 1 . 2 出厂检验项目按表 1规定。 表 1 序号植验项 目技术要求 试脸方法出厂检验型式检验 1防姆3 . 2 . 3 4 .30 2外观等 3 . 2 . 4 - 3 . 2 . 74 . 40 0 3荃本误差3 . 3 . 2 4 . 50 0 4 重复性 3 . 3 .34 . 6 00 5稳定性 3 . 3 . 44 . 7 00 6响应时间 3 . 3 . 54 . 8 0 7报普性能 3 . 3 . 64 . 9 00 8 位f变动影响 3.

18、3 . 74 . 1 0 00 9 高、 低温试验 : .: 一 ; 4 . 1 1 , 4 . 1 2 0 1 0湿热 3 . 4 . 34 . 1 3 0 1 1冲击 、 跌落、 振动 3 . 4 . 4 4 . 1 4 , 4 . 1 5 4 . 1 6 0 注: “ 0“表示必须进行的检验项目。 5 . 2 型式检验 5 . 2 . 1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应进行型式检验: a 新产品或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b )正式生产后, 如结构、 材料、 工艺有较大变化, 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 ) 正常生产时, 每 5 年进行一次检验; d ) 产品停产2 年后, 恢复生产时; e

19、)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效果有较大差异时; MT 7 0 4 一 1 9 9 7 f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型式检验的要求时。 5 . 2 . 2 型式检验项目按表 1 规定。 5 . 3 抽样方法和判定规则 a ) 型式检验按G B / T 1 0 1 1 1 的规定, 从经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随机抽取, 抽取数t不少于3 台, 抽样基数不少于1 0 台。 b )判定规则 若有一项指标检验不合格, 应加倍抽样复检不合格项, 若仍有不合格, 则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 6 标志、 包装、 贮存 6 . 1 标志: 6 . 1 . 1 仪器外壳明显处应设有 E x ” 和“ MA” 标志。 6

20、. 1 . 2 仪器外壳明显处应设置铭牌, 铭牌应有下列内容: a )产品型号, 名称; b )右上角有明显的“ E x ” 标志; c )防姆标志书 “ d )防爆合格证编号; e )安全标志编号; f )电池型号、 规格, 9 ) 最高开路电压和最大短路电流; h )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编号及计量器具标志; i )出厂编号和 日期; j )主要参数; k ) 制造厂名称。 6 . 1 . 3 包装箱外壁应有下列标记: a )产品名称和型号; b )收货单位名称, 地址和邮政编码; 。 )毛重、 净重; d )防雨, 轻放等标记; e ) 发货单位名称、 地址和邮政编码。 包装: 1 应采用复合包装防护类型材质, 具备防雨、 防潮、 防尘及减振能力。 2 包装箱内应有下列文件 626.2.6.2. a )产品合格证; b ) 产品使用说明书; c )装箱单。 6 . 3 产品应存放在室温为5 -3 5 C. 通风良好无腐蚀性气体的库房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