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D1 和 CD22 基因多态与中国南方汉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研究.pdf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675087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24.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PDCD1 和 CD22 基因多态与中国南方汉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PDCD1 和 CD22 基因多态与中国南方汉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PDCD1 和 CD22 基因多态与中国南方汉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PDCD1 和 CD22 基因多态与中国南方汉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研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PDCD1 和 CD22 基因多态与中国南方汉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DCD1 和 CD22 基因多态与中国南方汉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研究.pdf(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 0 0 8 年5 月第9 卷第5 期C h i nP r 吖M e d ,M a y2 0 0 8 ,V 0 1 9N o 5 3 2 1 【论著】 P D C D l 和C D 2 2 基因多态与中国南方汉族人群 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研究 孔令杰1 ,彭晖2 ,王宝涛3 ,杨晓惠3 ,江峰1 ,齐媛媛1 ,王姣锋1 ,高淑娜1 ,付朝伟1 ,孟炜1 【摘要】目的探讨P I ) c D l ( p D 咿锄m e dc e d e a t h 1 ) 和c D 2 2 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 s N P ) 与中国南方汉族 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 s y 呶肌i ch l p

2、e r y t h e m a t ,s L E ) 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1 6 4 例病例和 1 6 3 例对照,应用P c R R F L P 技术检测P D l 2 G A 和c D 2 2 A T 两个位点的S N P 8 ,进行关联性分析( 基因型、等 位基因分析等) 。结果P D l 2G A 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分布在s L E 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 2 = 9 8 0 6 ,P = O 0 0 7 ,v = 2 ) ,其中A 等位基因的D R 为0 6 6 l ,9 5 a :O 4 6 3 一O 9 4 3 。c D 2 2 A T 位点的基因

3、型在病 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x 2 = 4 1 l l ,P = O 1 2 8 ,v = 2 ) ,而T 等位基因的D 曰为O 6 5 6 ,9 5 c ,: o 4 3 1 o 9 9 9 。P D l 2G A 位点和c D 2 2 A T 位点的基因型未发现交互作用( f = 4 1 7 2 ,P = O 3 8 3 ,t = 4 ) 。结 论在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中,P D c D l 基因P D l 2 G A 位点和c D 2 2 A T 位点多态性与s L E 具有相关性,P D l 2 G A 的G A 突变和C D 2 2 A T 的A T 突变可能都是S

4、L E 的保护因素。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P D c D l ;c D 2 2 ;单核苷酸多态性 A 鹞o d a t i 蛐s t u d yo f 胁C D l 柚dC D P o l y m 唧h i s 吣w i mt h eD e v e I o p m e n t0 fs y s t 哪i cL u p 峭E r y t 蛔n a t 0 伽j n S o u t h e m l I a nP p l e 肋G 丘昭一施,删C 舰i ,戳鹏胁一泐,e t 以珊瑚咖,l t 矿勖砌蝴, s c 知础矽P 曲如胁础 ,几如,l i 聊? 毋,跏甜动面2 0 0 0 3 2 ,c

5、 h i 髓 【A b s t 瞄d JO b j e c 6 他T o 既p I o 陀t h ea 鲳o c i “0 fP I ) c D la n dc D 2 2s i I I g l en u c l e 砸d ep o l y I r p l l i s m s ( S N P s ) w i t l l t h ed e v c l o p m 朗t0 fs y s t e m i cl u p u 8e r y t h e m a t u s ( s L E ) i ns o u t h e mC l l i n e 鸵H 衄p e o p I e M e t h o d s

6、Ac 踟一n t r o ls t u d y w 鹊陴f b 珊缸W eg e n o t y p e dS N P s0 fP D l 2G A 锄dC D 2 2A T h 砌1 6 4c a 蝴舡I d1 6 3o t r o l sb yP c R R F L P ,a I I d 踮s o c i a t i 伽觚a l y s i so f g e n o f y p 髓a n da l l e L 陷五D rt l I et w o1 0 c iw 鹋a l s oo o n d u c t e 也m 轧l t s l nP D L2G A ,d I e 心w 鹪as i 印j

7、 f i c 锄td i 船坨I 妣o f 8 e I l o t y p ed i s t 曲u t i 伽b e t w nc a s 锄dc o n 讹I s ( x 2 = 9 8 0 6 ,P = o 0 0 7 ,1 ,= 2 ) ,w h i l et h ec a r r i e r f 呐唧 c y0 f t l l eAa 1 1 e l ew 脑s i 印i f i c 跚t l yd e c 弛a s e di nc a s 鹤他1 址i v et oh e a l 山yc 讯 k ( O R = O 6 6 1 ,9 5 a :O 4 6 3 一O 。9 4 3 )

8、h C D 2 2 A T ,t h e w 黔8 i g n i 矗c 锄td i 舵啪c eo fg 肌0 t y p ed i s t r i b u t i b e t w e e nc a s 柚dc 彻t r o l B ( x 2 = 4 1 1 l ,P = 0 1 2 8 , 1 ,= 2 ) ,w h i l eTa 1 1 e l eh a d 陀蜥v eh i g h e rp r o p o r t i o ni n 啪呐l s ( 锨= 0 6 5 6 ,9 5 c ,:O 4 3 卜0 9 9 9 ) 1 h e 她w 船i n 钯眦。 妇l 妇w e e nP

9、D l 2G A 彻dc D 2 2A T 咖t h ed e v e l o p 眦n t0 fs L E ( x 2 = 4 1 7 2 ,P = o 3 8 3 ,、,= 4 ) c o n c l l l s i 眦 I I I S o u t h e mc h i n 恍H 卸p o p 山t i 叩,恤p o l y I I I 唧h j s m so fP D l 2 G A 衄dc D 2 2 A T 越鹊僦i a t e dw i t l l 恤d e V e l o p m e n t0 f S L E 1 1 l eG Am u t a t i i nP D l 2 G

10、A 蛐dt l I eA Tm u t a t i o ni nC D 2 2 A Tm 8 yb ep r o t e c t i v ef S L E I K 町啪r d s 】s y s t e m i cl u p u 8e 叫圮m t 0 6 I l s ;P r D g r a 姗e dc e ud e a m 一1 ( P D c D l ) ;C D 2 2 ;s i 埘en u c l e o t i d ep o l y - m o r p l l i s m 程序性细胞凋亡基因( P D C D l ) 属C D 2 8 免疫球 蛋白超家族成员,影响T 细胞和B 细胞的免

11、疫耐 受t 2 】C D 2 2 基因局限表达B 淋巴细胞抗原C D 2 2 , P D C D l 和C D 2 2 都具有一个以酪氨酸为基础的免疫 受体抑制性基序( i 栅u n o r e c e p t o rt y m s i n e b a s e di n h i b i t o r ym o t i f ,m M ) ,该基序在抑制免疫细胞活化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3 0 4 7 1 4 8 5 ) 作者单位:1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上海 2 0 0 0 3 2 ;z 浙江工商大学卫生所;3 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 通讯作者:孟炜 中起到重

12、要作用,。 P D C D l 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强相关基因,已 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在北欧人群中已发现 P D C D l 的一个S N P ( P D l 3G A ) 与S L E 有关, s L E 易感基因型的基因表达降低】。目前尚未见到关 于C D 2 2 基因多态性与S L E 相关性的报道。鉴于动 物实验提示P D c D l 和C D 2 2 参与该病的免疫调 节3 】,我们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应用病例对照的 遗传关联性研究,在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中进一步探讨 这两个基因的S N P s 与S L E 发病的关系。 万方数据 - 3 2 2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 0 0

13、8 年5 月第9 卷第5 期C h i nP r e vM e d ,M a y2 0 0 8 ,V 0 1 9N n5 I 对象和方法 1 1 样本来源 病例组来源于2 0 0 5 年1 0 月一2 0 0 7 年1 月复旦 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和苏州大学 第一附属医院的门诊和住院S L E 患者。诊断按美国 风湿病协会( A R A ) 1 9 8 2 年修订标准“ 并核实诊断。 病例来源于上海、浙江、江苏、安徽、福建等长江以 南地区城市。所收集的病例间无血缘关系,其中男性 9 名,女性1 5 5 名。对照在性别、年龄和籍贯上与病 例匹配,并且与病例无血缘关系;同时排除银屑

14、病、 皮肌炎、硬皮病、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白塞氏 症、干燥综合征等免疫相关疾病患者。共选取1 6 3 例对照,其中男性1 0 名,女性1 5 3 名。 1 2P D l 2 G A 和C D 2 2 A T 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 S N P ) 检测 应用P C R R F L P 技术检测P D l 2 G A 和 C D 2 2 A T 两个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S N P ) ,具 体步骤为: ( 1 ) 酚氯仿法抽提基因组D N A ,P C R 扩增目标 片断。P c R 扩增引物通过P r e m i e r 蹦m e r 一5 软件自 行设计,并通过B L A S T 将所设

15、计引物与全基因组进 行比对分析。P D l 2 G A 位点上游引物序列为:5 一C g g T C C T g g g g T g g g T 9 1 C 一37 ,下游引物序列为:5 一g C T g g g I m g g C l 9 1 髓g C A 一3 ,扩增条件:9 4 预变 性5I l l i n ,变性9 4 4 0s ,退火6 8 3 0s ,延伸 7 2 3 0s ,扩增3 5 个循环,最后7 2 延伸7m i n , 扩增产物为2 6 3b p ;c D 2 2 A T 位点P c R 上游引物 序列为:57 一A A T l T c T g g A T g T C A

16、 T C A A g 一3 ,下游 引物序列5 一,I 唧C T C n T r g T C C 删一3 ;扩增 条件:9 4 预变性5m i n ,变性9 4 4 0s ,退火 6 0 3 0s ,延伸7 2 3 0s ,扩增3 0 个循环,最后 7 2 延伸7m i n ,扩增产物为2 0 5b p 。 ( 2 ) 酶切:当P D l 2 G A 位点基因型为G G 时,扩增片断可被内切酶M s p l 切成儿3b p 和 1 5 0b p 两个片断,为A A 基因型时不可被该内切酶切 开,为A G 基因型时,则有一条链被切开( 图1 ) 。 当C D 2 2 A T 位点为T T 基因型

17、时,可被内切酶 B s P l 4 3 I 完全切开成3 9b p ( 在琼脂糖凝胶电泳条件 下此条带不显示) 和1 6 6b p 两个片断,为A A 基因 型时,不可被切开;为A T 基因型时,则有一条链被 切开( 图2 ) 。 1 3 统计学分析 运用A r l e q u i n ( v 2 0 0 0 ) 软件进行H a r d y W e i n b e r g 平衡检验;运用S P S S1 3 O 进行关联性分析 ( 基因型分布分析、等位基因分布分析) ,关联性分 析方法主要通过k g i s t i c 回归分析计算x 2 和D 尺值及 估计锨值9 5 可信限。 图lP D l

18、 2 G A 的酶切结果 囤2C D 2 2 A T 的酶切结果 1 4质量控制 数据实行双向录入并核查,实验过程严格控制交 叉污染,同时随机抽取l O 样本进行重复实验,两 次实验结果的符合率达1 0 0 。 2 结果 2 1P D l 2 G A 和C D 2 2 A T 位点的P C R 扩增和 酶切结果 图l 为P D l 2 G A 位点的酶切结果电泳条带: l 、2 、3 为A A 基因型,4 、5 、6 为A G 基因型,7 、 8 、9 为G G 基因型,其中l 、2 、5 、8 来自病例,其 余来自对照。图2 为C D 2 2 A T 位点的酶切结果电 泳条带:1 、2 、3

19、 为A A 基因型,5 、6 、7 为A T 基 因型,4 、8 、9 为T T 基因型,其中l 、2 、4 、5 来自 病例,其余来自对照。 2 2 均衡性检验 病例组和对照组在年龄( = 0 2 4 3 ,P = 0 8 0 8 ) 、 性别( x 2 = 0 0 6 3 ,P = O 8 0 2 ) 分布上均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病例和对照均为长江以南地区居民,属南方 遗传群体,两组人群在籍贯分布上是均衡的,说明两 组人群具有可比性。为进一步考察对照样本的代表 性,我们对对照组的基因型频率进行了H a r d y w e i n b e 唱平衡检验,结果显示:P D l 2 G A 与 c

20、 D 2 2 A T 位点均符合H W 平衡( x 2 值分别为 1 3 3 和1 8 6 ,P 值均大于0 0 5 ) ,说明我们选取的 对照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万方数据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 0 0 8 年5 月第9 卷第5 期C h i nP 蛔rM e d ,M a y2 0 0 8 ,V 0 1 9N o 5 3 2 3 2 3 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析 P D l - 2 G A 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分布在S L E 病例 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 2 = 9 8 0 6 ,P = O 0 0 7 ,1 J = 2 ) ,以突变基因型A A 为参 照,A G 基因型

21、的衄为2 0 8 7 ,9 5 c ,:1 3 1 5 3 3 1 2 G G 基因型的0 R 为1 2 0 4 ,9 5 c ,:O 4 6 7 3 1 0 6 ;而以合并野生型纯合基因型与杂合基因型 为参照,则从基因型的锨为O 5 1 6 ,9 5 a : 0 3 3 1 0 8 1 2 。提示P D l 2 G A 位点中突变纯合基 因型可能是S L E 的保护性基因型。C D 2 2 A T 位点的 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x 2 = 4 “l ,P = O 1 2 8 ,1 = 2 ) ,以突变基因型,I I 为参照,A T 基因型的锨为1 6 5 5 ,

22、9 5 c ,: 0 9 9 6 2 7 5 0 ,A A 基因型的O 尺值为1 6 0 7 ,9 5 a :O 4 9 6 5 2 1 2 以合并野生型纯合基因型与杂合 基因型为参照,突变纯合基因型,1 1 I 的伽= O 6 0 7 , 9 5 c ,:0 3 7 4 一O 9 8 4 ( 表1 ) 。基因型交互作用分 析未能发现两位点的交互作用( X 2 = 4 1 7 2 ,尸= O 3 8 3 ,v = 4 ) 。等位基因分析中,P D L2 G A 位点 的A 等位基因的D 尺为O 6 6 l ,9 5 c ,:O 4 6 3 0 9 4 3 ;C D 2 2 A T 位点的T 等

23、位基因的彻为 O 6 5 6 ,9 5 c ,:O 4 3 l 一0 9 9 9 ( 表2 ) ,。说明D 1 2 G A 位点的A 等位基因和C D 2 2 A T 位点的T 等位 基因可能对S L E 具有保护效应。 表lP D l 2 G A 与c D 2 2 A T 位点的病例和对照组基因型分布 注:+ 以合并野生型纯合基因型与杂合基因型为参照得出,基因型分析x 2 检验时v = 2 ,交互作用分析r 检验时v = 2 。 表2P D l 2 G A 与c D 2 2 A T 位点的病例和对照组基因数分布 3 讨论 P D C D l 和是C D 2 2 都被认为是与S L E 关联的

24、强 候选基因8 】。P D C D l 编码的细胞表面受体属于 B 7 C D 2 8 超家族成员,在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在与其配体P D L l 和P D L 2 作用后,P D C D l 将起 到抑制T 细胞活化的作用p 】。P D C D l 缺失的小鼠根 据其不同的遗传背景可产生不同类型的自身免疫性疾 病,例如:C 5 7 B L 6 ( B 6 ) 一P D l 一小鼠发生 “狼疮样”关节炎和肾小球肾炎们,B A L B c P D l 一小鼠可发生致死性的扩张性心肌病,并在心脏内 伴有抗心肌肌钙蛋白一1 型I g G 沉积u 。C D 2 2 通过 抑制B 细胞受体( B c

25、 R ) 信号而负向调节B 细胞免 疫耐受 , 1 2 1 ,动物实验表明,C D 2 2 对B 细胞的发育 和存活起关键作用,C D 2 2 缺失小鼠在骨髓和循环中 的成熟B 细胞数量减少,同时B 细胞生命周期更短, 更容易发生凋亡u 引。目前国内外已关于P D C D l 不同 多态位点与S L E 相关性的报道H J 引,但尚未见关于 C D 2 2 多态性与S L E 相关性的报道。 本次研究中,我们发现了P D l 2 G A 位点与中 国南方汉族人群s L E 的发病具有相关性( X 2 = 9 8 0 6 ,P = O 0 0 7 ,l ,= 2 ) ,在基因型分析时显示杂 合基

26、因型A G 相对于突变纯合基因型的0 旧为2 0 8 7 , 9 5 a :1 3 1 5 3 3 1 2 ,G G 基因型的锨为1 2 0 4 , 9 5 c ,:O 4 6 7 3 1 0 6 ;而以合并野生型纯合基因型 与杂合基因型为参照,则A A 基因型的伽为0 5 1 6 , 万方数据 3 2 4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 0 0 8 年5 月第9 卷第5 期C h i nP m vM e d ,M a y2 0 0 8 ,V 0 1 9N o 5 9 5 c ,:O 3 3 l 一0 8 1 2 。提示P D l 2 G A 位点中突 变纯合基因型可能是S L E 的保护性基因型。在等位

27、 基因分析中同样证明了A 等位基因对S L E 具有保护 效应( O R = 0 6 6 l ,9 5 臼:0 4 6 3 一O 9 4 3 ) ,可见 该位点的突变对S L E 的发病具有保护作用。我们未 发现C D 2 2 A T 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布的 差异( x 2 = 4 1 l l ,P = O 1 2 8 ,1 ,= 2 ) ,而在等位基 因研究中,该位点的T 等位基因的伽为0 6 5 6 , 9 5 臼:O 4 3 1 一O 9 9 9 ,可见C D 2 2 A T 位点的突变 对于s L E 的发病同样具有相对的保护作用。在进行 交互作用研究时。未发现该两个位点的交互

28、效应 ( x 2 = 4 1 7 2 ,P = O 3 8 3 ,1 ,= 4 ) 。 P D l 2 G A 位点位于P D C D l 的第2 内含子区 域,是目前发现的P D C D l 基因常见的9 个多态位点 之一,但关于该位点与s L E 的相关性研究目前并不 多见,LP m k u n i n a 在北欧人群中未发现P D l 2 G A 位点多态性与S L E 的关联性。我们本次在中国南方 汉族人群的研究结果显示,该位点的突变可能对S L E 具有保护作用,可见不同种族人群具有不同的遗传背 景。我们的结果还提示,P D l 。2 G A 位点的突变可 能影响P D C D l

29、基因的表达功能,进而影响了机体的 免疫耐劐,但该位点突变所造成的具体的生物学效应 尚待进一步研究。 在C D 2 2 中,由于目前未能见到关于该基因多态 性的报道,我们选取了邻近第3 外显子区域第3 内 含子的一个频率较高的突变位点( r s 2 2 6 7 5 7 4 ) 进行 探索性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该位点的A T 突变对 S L E 具有保护效应( 鲫= 0 6 5 6 ,9 5 a :0 4 3 l 一 0 9 9 9 ) ,可见本位点的突变可能会影响C D 2 2 对B 细胞的免疫调节。同样,由于目前还没有关于该区域 具体的生物学作用的报道,该位点突变所引起的确切 的生物学效应还需要

30、进一步探讨。 本次研究的P D l 2 G A 位点和C D 2 2 A T 位点 多态性均与s L E 发病存在关联性,由于没有关于基 础研究的资料,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们进一步的 讨论。因此,我们希望得到基础研究工作者的合作, 做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O k a 址iT ,M a e d aA ,N i s I I i 舢m H ,e ta 1 P D li m 舢n 删! c e p t o r i n h i b i t sBc e l l 弛c e p t 叶一m 。d i a t e ds i g n a l i n gb ym 唧i t i n gs r ch o -

31、m o l o g 。r2 一d 鲫a i n c o n t a i n i n g 啤i n ep h 0 8 p h a h I s e2t op h p b t y r o B i n e P r o cN 毗l A c a dS c iU S A ,2 0 0 l ,9 8 :1 3 8 6 6 一1 3 8 7 1 J a m 髓E s ,H 枷e yS ,W o r d g w o n hB P ,e ta LP D C D l :at i 8 s u e 一 舭砺c 鲫印t i b i l i t yl shi n h 耐t e dj n n 啪m t 叼d i 8 叫- d

32、c 鼠G e n 鹤l m m u n ,2 0 0 5 ,6 :4 3 0 一4 3 7 R 胛e t c hJ v ,i e rL L I m m u n ei n h i b i t o r y 地c 印t o 懵S c i 朋c e , 2 0 0 0 。2 9 0 :8 4 一明 P r o l ( 帅i 眦L ,C 抽t i l l e j o k p e zC ,0 b e r gF ,e ta 1 A “ 酣l a t o r y y l n 唧h i 帅i nP D c D l i s 船m i a t e dw i t h s c e p 曲i l 时t o8 y s t

33、e m - i cl u p u s 卿h c m m 删si nh u m & N a tG e n e t ,2 0 0 2 ,3 2 :6 6 6 6 6 9 1 蚰E M ,C o h A S ,F 一J F ,e Ia 1 1 1 l e1 9 8 2 硎s e ( I 耐t d ah t I I ec l a 鹪i f i c 砒i 佣0 fs y s t e m i cl u p u se l y t h 踟m t o g u & A r t h T i 6 sR h e u m , 1 9 8 2 2 5 :1 2 7 1 一1 2 7 7 I j n d q 、r i nA

34、K ,S t c i n s nK ,J o h a n n e 8 佣B ,e ta LA 鲫唧t i b i l j t y l o c u sf hh u m 蚰日y 8 t 啪i cl u p u s 竹”h e m a t o 钳8 ( h S L E l ) o nc h r o r n o m e2 q A u t o i m m u n ,2 0 0 0 ,1 4 :1 6 9 一1 7 8 D 岫盯T C 嗍r D B d so fBC d lA c t i v 毗i 佣i nA u t o i m m u n 姆:m t i 咖一 a l e0 fT l I r g e 【

35、i n gBc e l kJ R h 即m 越o l ,2 0 0 6 ,7 7 ( S u p p l ) :3 1 1 D o m 盱T ,“p s k yP ES i g n a l l i n gp a t h y si nBc e U 8 :i m p l i 伪l i o 蠡瞎a u 喊m 删“辑C u r r1 o pM i c m b “I 咖肿l ,2 0 0 6 ,3 0 5 :2 1 3 2 4 0 h l c h 咖Y ,W dC R ,C h e m o v aT ,e ta LP D L 2i s 鸵c o n d l i 鲫d 蠡叶P D 一1 蛐di n h m

36、 bT 耐la c t i 嘶讯N 丑t I 鹏I m m u n , 2 0 0 1 。2 :2 6 l 一2 6 8 N i 8 I i 舢mH ,N eM ,H i a iH ,e t 矗1 D w e l o p m 朗t0 fl u p u 8 一l i k e 咖“m m u 舱d i 嘲b yd i s m p t i 硼0 f t h cP D l 萨n e c o d i n g 柚 l ,n Mt 埘甜一r r y i l I gi m 咖n 叫啦l m m u n 毋,1 9 9 9 ,l l :1 4 l 1 5 1 0 k 吼k i T 。a l 【l Y ,N i

37、8 h i o R 。c ta L A u t o l 州b o d i 伪8 9 a i n s t 卅 d i 加脚i n I 眦瑚p o 商b l e h d i l a t e dc a r d i y o p a t h y i nP D l d e f i c i tm i c eN I tM e d ,2 0 0 3 ,9 :1 4 7 7 一1 4 8 3 0 l ( e e f e1 1 L ,W i u i 帅G T ,B “s 组F D ,e t8 1 D e f i c i e n c yi nC D 2 2 , 丑Bc e l l s p l e c i f i ci

38、 n I I i b i t o r ) r 眦印t o ri 8B 嘧c i e I I tt op r e d i s p 嘴t o d d “ l 叩m t “h 油a 蕊n i 哆t n t i b o d i JE 印M e d ,1 9 9 9 , 1 8 9 :1 3 0 7 一1 3 1 3 D t 咖e rT ,K 舶血肿nJ 。W e 萨n 盯W A ,e ta Ll n i t i a lc l i n i c a It r i 矗Io f e p 嗽u 列I 瑚l b ( h n i 力e d 粕6 一C D 2 2a “b o d y ) 缅i m 舢n a t h

39、锄I p y 0 fs y s t 啪i cl u p u se r y t h 啪a t o 叫& A n t i 8R 嘲J n l e r ,2 0 0 6 ,8 : R 7 4 叶冬青,尹婧,李向培,等安徽汉族人群P D C D l 基因单核 苷酸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易感性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 志,2 0 0 5 。2 6 :6 9 8 7 0 1 ( 收稿日期:2 0 0 7 一1 1 2 7 ) ,静撰琴琴秘零棼棼秘撰撰礴廖零祭撰鹕祭辑零辑零祭秘秘秘鹕祭零零劫 瞩够 爨 欢迎广大学者、预防医学工作者踊跃投稿 藿 瞻h 酞螽E 世啦啦乏,鬯酞憋岱b 最酞孰矗t 岱t 啦世钢啦掣 “ 们 “ 们 “ 卵 叼 列 “ q 0 0 0 0 0 0 0 n n n n 万方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