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3010-2000+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隔热技术规范.pdf

上传人:李主任 文档编号:3678668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PDF 页数:61 大小:2.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SH+3010-2000+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隔热技术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SH+3010-2000+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隔热技术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SH+3010-2000+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隔热技术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SH+3010-2000+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隔热技术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SH+3010-2000+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隔热技术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SH+3010-2000+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隔热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H+3010-2000+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隔热技术规范.pdf(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U DC 中 华 人民 共 和 国 行 卫标 准 PS H 3 0 1 0 - 2 0 0 0 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隔热 技 术 规 范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f o r t h e i n s u l a t i o n o f e q u i p me n t a n d p i p e f o r p e t r o c h e mi c a l i n d u s t r y 2 0 0 0 - 0 6 - 3 0发布2 0 0 0 - 1 0 - 0 1实施 国 家 石 油 和 化 学 Z A k 局发 布 目次 总则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术语、 符号 “ ” ” “ ” “ “ ” “ ” “ “ : 2 . 1 术语” ” ” ” ”“ “ “ “ , , ” ” , ” 2 . 2 符号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基本规 定 ” “ ” ” “ ” ” , “ ” “ “ “ ” ” “ “ ” 一 5 隔热结构的 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 . . . . . . . . . . . . 6 4 . 1 隔 热材料的 选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4 . 2 隔热层厚度 , , ” ” ” 。 , ” ” ” ” , , ” , “ , ” 一7 4

5、 . 3 隔 热层厚度计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4 . 4 隔热结构 , , “ , ” “ ” ”一 1 6 隔热结构的施工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8 5 . 1 施工准备 ” “ ” ” ” “ ” “ 一 1 8 5 . 2 隔热层施工 , , “ , “ , “ ” , , “ “ , 1 8 5 . 3 防潮层施工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1 5 . 4 保护层施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1 5 .

8、 5 安全保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9 检查和验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1 6 . 1 质金检查 “ , , ” , , , , , , , ” , , , “ 一4 1 6 . 2 交工技术文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 . . . . . . . . . . . . . . 4 2 附 录 A D o ln 鱼与 联系 表 ” , , ” ” ” . . . . . . 4 4 D f 用词说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 . . . . . . . . . 4 5 附条文说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7 S H 3 0 1 0 - 2 0 0 0 总则 1 . 0 . 1 本规范适用于石油 化工设

12、备 ( 塔、换热器、容器、 机泵等)和 管道隔热工程的设计和 施工。 本规范不适用于设备和管道的内隔热衬里设计和有特殊要求的 管道、长抽管道及临时 设施隔 热工 程的设计 和施工。 1 . 0 . 2 隔热工程应根据工艺、 节能、防结露和经济性等 要求进行设计 和施工。 1 . 0 . 3 隔热工程的 设计和施工,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 符合现行 有关 标准、 规范的规定。 S H 3 0 1 0 - 2 0 0 0 2 术语、符号 2 . 1术语 2 . 1、 隔热 t h e r ma l i n s u l a t i o n 为 减少 设备和管 道内介 质热量或冷量损失, 或为防 止人体

13、烫伤、稳定操作等, 在其外壁或内壁设 置隔 热层,以 减少热传导的 措施。 2 . 1 . 2 保温 h o t i n s u la t io n 为 减少设 备和管道内介质 热量损失而采取的 隔热措施。 2 . 1 . 3 保冷 c o ld in s u l a t i o n 为 减少设 备和管道内 介质 冷量损失而采 取的隔热措 施。 2 . 1 . 4 防 烫 伤 隔 热p e r s o n a l p r o t e c t i o n in s u l a t i o n 为防止 热管 道烫伤人体而 采取的局部隔 热措施 2 . 1 . 5 裸管 b a r e p i p

14、e 无外隔热层的管道。 2 . 1 . 6 经济保 温厚 度 e c o n o m ic in s u l a t i o n t h i c k n e s s 保温后的管道年热损失费用与保温工程投资的年分摊费用之和为最小值时的保温层计算厚度、 2 . 1 . 7 表 面 温 度 保 温 厚 度 i n s u l a t i o n t h ic k n e s s f o r s u r f a c e t e m p e r a t u r e 根据规定 的保 温层外表温度, 计算确定的保温层厚度。 2 . 1 . 8 隔 热材料i n s u la t io n m a t e r

15、 i a l 为 保温、 保冷、 防烫伤或稳定操 作等目 的而采用的 具有良 好隔热性能及其他物理性能的材料 2 . 1 . 9 隔热结构 in s u l a t i o n s t r u e tu r e 一 般由 隔 热层、防 潮层和防护层组成的结构。 2 . 1 . 1 0 隔 热 层i n s u la t i o n l a g g in g ( in s u l a t i o n ) 为 减少 热传导。 在管 道或设 备外壁或内 壁设置的隔 热体, 2 . 1 . 1 1 保 温层 h o t i n s u l a t i o n la g g i n g ( h o t

16、i n s u l a t i o n ) 为保温目 的 设 置的隔热层。 2 . 1 . 1 2 保冷 层 c o l d i n s u l a t i o n la g g i n g ( c o l d i n s u la t io n ) 为保冷目 的 设置的 隔热层。 2 . 1 . 1 3 防 潮层 m o i s t u r e r e s is ta n t l a g g in g 为 防止 水成 潮气进入隔热层, 在其 外部设 置的一 层防潮结构。 2 . 1 . 1 4保护 层 j a c k e t i n g 为防 止隔 热层或防潮层受外界损 伤在其外部设置的 一

17、层保 护结构。 2 . 1 . 1 5 支承圈 s u r p o r t r i n g 固 定在直立 金属管 道或设备外 壁上,用以 支承其上部隔热结构的金属圈。 2 . 1 . 1 6 金属网 m e t a l li c w i r e m e s h 包 裹隔热层用的金属丝编织网。 2 . 1 . 1 7 自 攻 螺 钉s e l f - t a p p in g s c r e w 用于固 定隔热层外金属保护层的具 有自 攻能力的螺 钉。 2 . 1 . 1 8 扎带 b a n d 2 S H 3 0 1 0 - 2 0 0 0 固定隔热层或金属保护层用的金属带. 2 . 2 符

18、号 c介质的比热; C P 管 材 的 比 热 ; D o 隔热层的外直径: D . . 复合隔热外层的 外直径; D ; 设备或管道外直径; I热能价格; G介质质量流量; G ( c - ) ) -, c - C - 1 与 c 两点 间 管 道 内 介 质 质 量 流 量 : G ( i- ) ) - i 任意结点i 与前一结点 i - 1 两点间 管道内 介质质量流量: H r , 介质融解热: n计息年数; i 年利率 ( 复利): K , 管道通过支吊 架处的热 ( 冷)损失的附 加系数; L 管道实际长度; L c 管道计算长度: L ( c - ,) - .c 计 算 分 支

19、结点 C 与 前 一 结点 C - 1 之 间 的 管 段 长 度: L ( i- , ) - i 任意分支结点 i 与前一结点i- 1 之间的 管段长度: 尸 , 隔热结构的 单位造价; Q以 每平方米隔 热层外表面表示的 热( 冷) 损失量; 9 以 每米长度隔 热层外表面表示的 热( 冷) 损失量; R , 隔热层热阻: R : 隔热层表面热阻: S按复利计算的隔热工程投资偿还年分摊率; t 设备和管道的外表面温度: t , 环境 温度; t, 露点 温度; t f , 介质 在 管 内 冻 结 温 度 ; t c , l c - , 分别为分支结点C 与前一结点C - 1 处的温度;

20、t 。 管 道 内 介 质 的 终 点 温 度; t. 算术平均温度; t , 隔热层外表面温度; t o 复合隔热结构中 的内 隔热层外表面温度; t , 管 道 1 点 处 或管 道 起 点 处 的 介 质 温 度; t 2 管道2 点处的介质温度; V每米管长介质体积; V P 每 米 管 壁 介 质 体 积: V W风速: S H 3 0 1 0 - 2 0 0 0 a隔热层外表面向 大气的 放热系数: S隔热层厚度: 药内 层隔热层厚度; 8 2 外层隔热层厚 度: 之隔热 材料及其制品的导 热系数: 几 : 复 合 隔 热结 构内 层 隔 热 材 料 及 其 制 品的 导 热 系

21、数: 棍复 合 隔 热 结 构 外 层 隔 热 材 料 及 其 制品 的 导 热系 数 ; P介质 密度; P r 管 材 密 度: r年运行时间; z r , 防 冻 结 管道 允 许 液 体 停 留 时 间 ; Q 以 每 平 方米 隔 热 层 外 表 面 表 示的 最 大 允许 热 ( 冷 ) 损 失 量: q 以 每 米长 度隔 热 层 外 表 面 表 示 的 最 大 允许 热 ( 冷 ) 损失 量; P F 燃 料 到 厂 价 ; Q f 燃 料 收 到 基 低 位 发 热 量 ; 、 锅炉热效率. S H 3 0 1 0- 2 0 0 0 3 基 本 规 定 3 . 0 . 1 下

22、 列设备和 管道, 应进行隔热: 1 工艺生产过 程要求隔热的设备和管 道( 含管件、 阀门等) : 2 为减少设备和管道的热量或冷量损失: 3 为防止外壁结露; 4 为防止高 温设备和管道散 热对周围 环境的影响. 3 . 0 . 2 一 F 列设备和管道. 不应进行隔热: 1 一 艺过程要求必须裸露的 设备和管道: 2 要求散热的 设备和管道; 3 对于直接通向大气的排凝、放空管道。 3 . 0 . 3 需要经常维护而又无法采取其他防烫措 施的不保 温设备和管道,当表面温度超过6 0 时, 应在 卜 列范围内设置防烫伤隔热层: 1 高于地面或工作平台2 . l m以内者; 2 离开操作平台

23、 0 . 7 5 m 以内者。 3 . 0 . 4 常压立式圆 筒形钢制储罐 ( 以下简 称储 罐)具 有下列 要求之一者,应进行隔热: t 介质储存温度等于或大于 5 0 C : 2 介质储存温度小于5 0 C , 储罐隔 热后有利于 满足生产 工艺要求,并有明显的经济 效益时: 3 储存于 浮顶 罐、内 浮顶罐的 液体因降 温在罐内 壁产生 凝结 物而影响浮盘正常运行时; 4 储罐罐壁外 侧设 有加热盘管时。 3 . 0 . 5 储罐的隔 热设计应与储存液体的 加热方案统一考虑, 并同时进行设计。 3 . 0 . 6 储罐的隔热 设计应按罐壁、 罐顶分别 进行,并 符合下 列要求: 1 罐

24、 壁隔热厚 度应按液体储存温度计算: 2 罐顶隔热厚 度应按液面以上气体空间的 平均温度计算; 3 液体储存温 度等于 或高于1 2 0 时, 应对储罐罐顶、 罐壁全部隔热。 液体 储存温度低于9 5 时, 应仅对储罐罐壁隔热。 3 . 0 . 7 储罐罐壁的隔 热层高 度,应高于储存液 体的设计最高 液位5 0 m m . S H 3 01 0 - 2 0 00 4 隔热结构的设计 4 . 1 隔热材料的选择 4 . 1 . 1 隔热材料及 其制品的 性能, 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隔 热性能良 好, 有明 确的导热系数方程 或导热系数图 表。当平均 温度等于或低于3 5 0 时, 用 于保温

25、层的隔热材料及其制品的导热系数不得大于0 . 1 2 W“ m “ 一 , ;当平均温度低于2 7 时,用于保 冷层的隔热材料及其制品的导热系数不得大于0 . 0 6 4 W“ m . 一 , : 2 硬质保温材 料及其制品的 密度不应大于3 0 0 k g / m 、半硬质和软质保温材料及其制品 的密度不应 大 于2 0 0 k g / m 、保冷材料及其 制品的 密度不应大于2 0 0 k g / m ; 3 硬质保温制品的抗压强度不应小于0 . 4 MP a 、硬质保冷制品的抗压强度不应小于0 . 1 5 MP a ; 4 隔热 材料及其制品的 p H 值不应小于8 ; 5 用于奥氏 体

26、不锈钢设备和管道 上的 隔热材料及其制品中的 氯离 子含量, 应符合 工业设备及管 道绝热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 J 1 2 6 - 8 9 中的有关规定; 6 隔热 材料及其制品应具有安全 使用温度和耐燃烧性能 ( 不燃性、 难燃性、 可燃性) 数据。 必要 时,尚应提 供防潮性能 ( 吸水 性、 吸湿性、 防水性)、线膨胀率或收缩率、抗压强度、腐蚀或抗腐蚀 性、化 学稳定性、热稳定性、 渣球含量、纤 维直径等的测 试报告; 7 阻燃型保冷材料及其制品的氧指数不应小于3 0 . 4 . 1 . 2 隔 热材料及其制品, 应按下 列规定选择: 1 设备和管道的保温结构应用非燃烧材料组成,保冷结构

27、可由阻燃材料组成。设备和管道的隔热 层除必须采用填充式结构外,宜选用隔热制品: 2 保 温材料及其制品的允许 使用温度应高于设备和管道的 设计温度; 3 保冷材料及其制品的允许使 用温度应低于设备和管道的 设计温度; 4 有多 种可供选择的隔热材料时, 应首先选用导热系数小、 密度小、强 度相对高、 无腐蚀性、 损 耗少、价格低、运输距离短、施工条件好的材料或制品。当不能同时满足时,应选用单位综合经济效 益高的材料或制品; 5 设 备和管道表面温度高于或 等于4 5 0 时,宜 采用复合隔热结构或选用耐高温的隔热材 料; 6 保冷应选用闭孔型材料 及其制品, 不宜选用纤维材料或其制品; 7 选

28、用纤维材料制成的毡席 类制品时可用玻璃布缝制; 8 不宜选用石棉材料及其制品。 4 . 1 . 3 所选择材料及 其制品的各 项技术性能,应由指定的检测机构按国 家有关标准的 规定测定合格。 4 . 1 . 4 隔热材料及其制品的主要性能应符合表4 . 1 . 4 的规定。 4 . 1 . 5 保温材料的含水率不得大于7 . 5 %( 质量比)、防水率不得小于9 5 % ,软 质保温材料的回弹率 不得小于9 0 % 。保冷材 料的含水率 不得大于1 % . 4 . 1 . 6 防潮层材料应具 有抗蒸 汽渗透、防水、防潮、无毒、 耐腐蚀的 性能, 且化学性能 稳定, 不得对 隔热层和保护层产生腐

29、蚀或溶解作用,吸水率不应大于1 % 。 4 . 1 . 7 防潮层应选择夏 季不软 化、 不流淌、不起泡,低温时不脆裂、 不脱落的 材料. 用于涂抹型防潮 层的材料, 其软化温度不应低于6 5 C , 粘结 强度不应小于 0 . 1 5 MP a ,挥发物不得大于3 0 % . 4 . 1 . 8 保护层应选择强 度高, 在使用条件下不软化、不脆裂且抗老化的 材料. 其使用寿命不得小于设 计使用年限. S H 3 0 1 0 - 2 0 0 0 表4 . 1 . 4 隔热材料及其制品主要性能 材料名称 使用密度 ( k g / m ) 推 荐 使 用 温度 ( ) 常 退 导 热 系 数礼 (

30、 W“ m, “ C- I ) 导热系数z 的参考 计算方程 ( W“ m “ C* ) 抗压强度 ( MP a ) 超细玻璃棉制品 板 4 8 ( 3 0 0 - 4 5 4 . 5 时, ( Q = 4 . 5 a ( 4 . 14 - 1 ) ( 4 . 3 . 4 - 2 ) 以 上式中 1 . 环境温度 ( ); t d 露点温度 ( ): I Q 以每平方米隔热层外表面表示的最大允许冷 损失量( W/ m 2 ) ; a隔热层外表面向 大气的放热系数( W. ,ri 2 . 一 , ) ,可取8 . 1 4 1 0 S H 3 0 1 0- 2 0 0 0 4 . 3 . 5 最大

31、允许热损失量,可按表4 . 3 . 5 查得. 表4 . 3 . 5 最大允许热损失最 设备管道外表面温度t ( C) m热层表面最大允许热损失量f Q 7 ( w / m ) 常年运行季节运行 5 0 5 81 1 6 1 0 0 9 31 6 3 1 5 0 1 1 62 0 3 2 0 01 4 02 4 4 2 5 01 6 32 7 9 3 0 01 8 63 0 8 3 5 02 0 9 4 0 02 2 7 4 5 02 4 4 5 0 02 6 2 5 5 0 2 7 9 6 0 0 2 9 6 6 5 03 1 4 7 0 03 3 0 7 5 03 4 5 8 0 03 6

32、 0 8 5 03 7 5 一一一一一 人Q 4 . 3 . 6 1 式中 保温层外表面温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平面保温层 i s = Q R . + t o = 隔热层外表 面温度 ( ); ( 4 . 3 . 6 - 1 ) 以 每平方米隔 热层外 表面表示的散热损失量 ( W / m z ) 隔热层表面 热阻,平 面 ( m - C / W); 环境温度 ( ) : 隔热层外表面向大气的 放热系数( W 2 , 一 1 ; 凡taa 2 圆筒保温层 i s = 4 凡+ t , = 隔热层外表面温度 ( ); -9 ; r Do a+t . ( 4 . 3 . 6 - 2 ) 以 每米

33、长度隔热层外 表面表示的散热损失量 ( W / m 隔热层表面热阻,圆筒 ( m “ C I W ); 环境温度 ( ) : 隔热层外表面向大 气的 放热系数( W- m - - 一 , ) ; tsq尺召 D . 隔热层的外直径 m ) . 保冷层外表面温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钟4310 S H 3 0 1 0 - 2 0 0 0 平面保冷层 t, = t。 一 旦 口 ( 4 . 3 . 7 - 1 ) 圆筒保冷层 t , = t 。 一 里 一 n Do a ( 4 . 3 . 7 - 2 ) 以 上式中 t , 隔热层外表面温度 ( ); t o 环境温度 ( ): Q以每平方米隔热

34、层外表面表示的散 热损失量 ( W/ m 2 ) a隔热层外表面向 大气的 放热系数( W. m2 . 一 , ) : 9以每米长度隔热层外表面表示的散 热 损失量 ( W/ m ); D a 隔热层的外直径( m ) 。 4 . 3 . 8 在允许温降或指定温降条件下输送流体管道的保 温层厚 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1 无分支管道 。 当 t立 3 2 时 : 1 2 一! : In 鱼 = D ; S = L , C - I n 丘 二 玉 1 2 一t , ( 4 . 3 . 8 - 1 ) ( 4 . 3 . 8 - 2 ) ,十.1esesesJ 一a 1-动 -已Di |州esL今

35、b 当 生 -I . 1 0 0 镀锌薄钢板0 . 3 - 0 . 3 50 . 3 5 - 0 . 5 0 . 5 - 0 . ?0 . 5 - 0 . 6 需增加刚度的保护层可采 用瓦楞板形式 铝合金薄板 0 . 4 -0 . 50 . 5 -0 . 60 . 8 - 1 . 00 . 6 - 0 . 8 4 . 4 . 1 9 金 属保护层接缝,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搭接、 插接或咬 接型式,并符 合下列规定: 1 硬质隔热制品金属保护层施工时, 不应损坏里 面制品 及防潮层: 2 垂直安装的保护层应有防坠落措施。 在水平管 道上搭接或插接的保护层环缝. 不宜使用自 攻螺 钉或抽芯铆钉固定;

36、 3 保冷结构的 金属保护 层接缝宜用咬 合或 钢带捆扎 结构, 不得使用钢制螺钉或铆钉连接; 4 金属 保护层应有整体防 ( 雨)水功能。对水易渗 透进隔 热层的 部位, 应用玛 蹄脂或胶泥严缝。 4 . 4 . 2 0 用金属做保护层时, 保温层的表面应平整、 干燥. 4 . 4 . 2 1 在己 安装的金属护壳上, 严禁踩踏或堆放物品。 4 . 4 . 2 2 当 采用普通薄钢板做保护层时, 在全部 施工完毕后, 外表面应按设计规定再涂一遍 面漆。 4 . 4 . 2 3 露天设备不宜采用抹面保护层。当必须 采用时, 应在保护层外表面上采取防水措施。 4 . 4 . 2 4 用抹面做保护

37、层时, 保温层外必须抹平、 压光, 厚度应均匀。 4 . 4 . 2 5 裙座式立式设备的 底封头, 应用抹面做 保护层。 1 7 S H 3 0 1 0- 2 0 0 0 5 隔热结构的施工 5 . 1 施 工 准 备 5 . 1 . 1 施工前,应作好以 下准备 工作: 1 备齐施工所需的设计文件, 并进行会审: 2 根据设计文件及有关标准的 要求,编写施 工方案 ( 或措施) ; 3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和安 全培训: 4 隔热材料及 其制品应按以 下要求进行到货 检验: a 有有效的合 格证及批 量试验报告单, 性能应符合本规范第4 . 1 . 1 条的规定: b 品种、规 格应符合设

38、计要求: 。表面应平整、光滑,尺寸误差应符合产品标准; d 同 规格每 1 0 箱应抽查2 箱。 如不合格再 抽检2 箱,又有4 0 % 不合格则该批材料不合格。 5 隔热材料及 其制品对保管 期限、 保管环 境和温度有特殊要求时,应按材质分类存放.在保管中 应根据材料品种不同,分别采取防潮、防水、防冻、防挤压变形 ( 成型制品) 等措施,其堆 放高 度不 宜超过2 m .露天堆放时.应选择 地势较高处,且 下设大于2 0 0 m m的 垫层,上盖防雨蓬布。 5 . 1 . 2 隔热结构施 工前, 应具备以 下条件: 1 施工方案( 措施) 已 经编制、 审批完 毕, 并己向 施工班组进行 技

39、术交底; 2 隔热材料及 其制品已 按 施工总进度的先后 入库 6 0 % 以上.辅助材料准备充足, 能够满足施工的 需要; 3 施工现场已 有完备的安 全设施、消防 用具及劳保用品; 4 设备及管道的支吊架、固 定件及伴热、 仪表接管已安装完毕,压力试验、管道吹扫及外表面除 锈、防腐等工作己全部完成并经检查合格. 5 . 1 . 3 在有防腐、 衬里的工 业设 备和管道上焊 接隔热层的固定件时,焊接及焊后热处理必须在防腐 和 衬里 施工 及试压之前进行. 5 . 1 . 4 隔热材料及 其制品出 库时,应核对其品 种、 规格、 有效期,并 经外观 检查合格. 5 . 1 . 5 隔热施工前,

40、 应与设备、 管道、电气、仪 表等主要安装工种联合检查确认, 并办理工序交接手 续。 5 . 2 隔热层施工 5 . 2 . 1 立式设备、储罐及垂直管 道, 应设置隔热 支托或支承圈,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 相邻隔热支托或支承圈的间 距: a 当为平壁保 温时,应为1 . 5 -2 m ;当为圆 筒设备保温时,应为2 . 5 -3 . 5 m :当为管道保温时, 应为4 -6 m; b 平壁或圆筒保冷时, 均不得大于5 m : 。 当垂直管道采用软质 材料隔热时,支 托的间 距宜为 0 . 5 -1 m . 2 储罐的隔 热支承圈, 应断 续焊于罐壁上 ( 图5 . 2 . 1 - 1 )。

41、并在圆 周均布焊接一定数量的 支架( 图 5 . 2 . 1 - 2 、图5 . 2 . 1 - 3 ) 3 公 称直径小于或等于 l 0 0 m m 的垂直管道, 也可 采用直径4 m m 的镀锌铁丝在管外壁 上拧成扭瓣 箍环,利用扭瓣索挂隔热层。 1 8 S H 3 0 1 0 - 2 0 0 0 扁钢O6 0 X 3 3 0 0 1 -1 图5 . 2 . 1 一 1 罐壁支承圈布置 注:当支架与雄壁接管嘴的标高相同时,可在接合管两侧各增设一个支架 支架里侧必须有预制板充满; 每周布显2 0 个支架沿圆周均布. 图5 . 2 . 1 - 2 支架沿罐壁布置 S H 3 0 1 0 - 2

42、 0 0 0 图 5 . 2 . 卜 3 储 罐罐 壁部分隔 热结 构示意 5 . 2 . 2 2 的距离: 3 留设。 5 . 2 . 3 2 0 设备和管道的阀门、法兰隔热层断开处,应按以下要求留出螺栓拆卸距离: 设备法兰两侧应留出3 倍螺母厚度的距离; 管请阀门、法兰的螺母一侧,应留出3 倍螺母厚度的距离:螺栓一侧,应留出螺栓长加2 5 m m 管道阀门、 法兰用双头 螺栓连接时, 其一 侧距离 应按3 倍螺母厚度留 设, 另一侧按螺栓长加2 5 m m 立式设备或垂直管道上的阀门、法兰上方必须设隔热支托或支承圈。支托或支承圈的宽度应小 S H 3 01 0 - 2 0 0 0 丁 :

43、隔热层厚度l O m m ,且不得小于2 0 m m ,其厚度宜为 2 - 6 m m o 5 . 2 . 4 直接焊于不锈钢设 备或管道上的隔热支托或支承圈, 应采用不锈钢制作。 当其采用 碳钢制作时, 应加焊不锈钢垫板。 5 . 2 . 5 隔热支托或支承圈不允许在设备或管道上焊接时,应采用抱箍方法安装。当其设置在机泵、压 缩机等有振动的管道上时,应用点固焊将螺母固定。 5 . 2 . 6 隔热支托或支承圈环面应水平,各托架筋板之间 距离允许偏差应为士l O m m, 且其安装位置应 避开设备或管道上的附件。 5 . 2 . 7 抱箍式隔热支托或支承圈与设 备及管道之间,具有下列 情况之一

44、时, 应采取相应的 方法进行隔 执 . 1 介质温度等于或大于2 0 0 时,应垫非金属隔热垫: 2 设备或管道系非铁素体钢时,应垫非金属隔热垫; 3 保冷时,应垫经浸溃沥青的硬木块 ( 图5 . 2 . 7 )。 图5 . 2 . 7 保冷管道隔热支托的隔热木块 5 . 2 . 8 隔热钩钊、销钉和活动环的安装,应符合 下 列规定: 1 ) 于 于保温层的钩钉或销钉,可采用直径3 - 6 m m的镀锌铁丝或低碳圆钢制作,并直接焊在碳钢 没各或管遒上,其间距不应大于3 5 0 mm; 2 卧 式设备应在筒体上沿轴向 焊接数排保温钩钉。 保温钩钉布置排数应符合下 列规定: 。 设备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2 8 0 0 m m时,设3 排; b 设备公称直径大于2 8 0 0 mm时,设4 排; 3 卧式设备两 端的封头、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8 0 0 m m 的管道封头、 立式设备的所有上封头及支 腿式、 裙座式立式设备的底封头, 均应按下列要求焊接 “ 。 ”形、“ L ”形保温钩钉或设置 活动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