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Z 322-2005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试行).pdf.pdf

上传人:李主任 文档编号:3678967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PDF 页数:75 大小:1.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SL-Z 322-2005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试行).pdf.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SL-Z 322-2005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试行).pdf.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SL-Z 322-2005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试行).pdf.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SL-Z 322-2005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试行).pdf.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SL-Z 322-2005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试行).pdf.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亲,该文档总共7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SL-Z 322-2005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试行).pdf.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L-Z 322-2005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试行).pdf.pdf(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I CS 27 . 1 4 0 P C Y SL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指导性技术文件 S L/ Z 3 2 2 - 2 0 0 5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 试行) Gu i d e l i n e s f o r a s s e s s me n t o f wa t e r - d r a w a n d u t i l i z a t i o n i n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p r o j e c t s 2 0 0 5 - 0 5 - 1 2发布2 0 0 5 - 0 5 - 1 2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 中华人 民共和国水利部 关于批准发布 建设

2、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 试行) S L / Z 3 2 2 -2 0 0 5的通知 水国科 2 0 0 5 ) 1 7 7 号 部直属各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 ( 水务)厅 ( 局) , 各计划单列市水利 ( 水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 经审查,批准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 ( 试行)为水利 行业指导性技术文件,并予发布。标准编号为S L / Z 3 2 2 -2 0 0 5 .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文件文本 由中国水利水电 出版社 出版发 行。 - 0 0 五 年 五 月 十 二 日 前言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 试行)的主要编制依据为水利 部于 2 0 0

3、3年 1月 1 5日发 布的 水 利技术标 准编写规定 ( S L 1 -2 0 0 2 ), 本标准共 8 章和 2 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水资源论 证内容及工作等级、范围与程序,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状况 及其开发利用分析,建设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建设项目 ( 地 表、地下)取水水源论证,建设项目取水和退水影响论证,特殊 水源论证要求及部分典型行业 ( 项目)论证补充要求。 本标准对建设项 目水资源论证的分析和论证范围、论证分类 分级指标、取用水合理性分析、取水水源论证、取水和退水影响 论证做了详细的技术规定。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水资源管理

4、司 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 本标准主编单位:水利部水资源管理中心 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谭炳卿孙雪涛连煌姜广斌 束龙仓常本春黄永基颜勇 万育生曹希管恩宏于义彬 王任翔郝伏 勤乔西现 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任光照 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窦以松 目 次 1总则 , , 一1 2 水资源论证内容、等级、范围与程序 一2 2 . 1 水资源论证内容与等级 2 2 . 2 水资源论证范围与程序 一3 3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 6 3 . 1 分析范围与水资源状况 一6 3 . 2水 资 源开 发 利 用 分 析 , , , ,

5、, 1 1 1 , 6 4 建设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8 4 . 1 基本要求 , , 8 4 . 2取 水 合理 性 分 析 , , 8 4 . 3用 水 合 理性 分 析 , 9 4 . 4节 水 潜力 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1 0 5 建设项目地表取水水源论证 , n 5 . 1 基本要求 , H 5 . 2 论证范围 4 , , , , , , , , , , 1 2 5 . 3 基本资料 , 1 2 5 . 4 可供水量分析计算 , , 一1 4

6、5 . 5 水资源质量评价 , 1 6 5 . 6 调水水源论证 1 6 5 . 7 取水口位置的合理性分析 , 1 7 5 . 8 取水的可靠性与可行性分析 , 1 7 6 建设项目地下取水水源论证 , 一1 8 6 . 1 基本要求, , , , , , , , 1 8 6 . 2 论证范围 , 1 8 6 . 3 基本资料 , 2 0 6 . 4 地下水资源量分析 , 一 2 0 6 . 5 地热水资源量分析 2 0 6 . 6 天然矿泉水水资源量分析 2 1 6 . 7 矿坑排水水源论证 , 2 1 6 . 8 地下水水质分析 . . . . . . . . . . . . . . 2

7、 2 6 . 9 取水井布设的合理性分析 , 2 3 6 . 1 0 取水可靠性与可行性分析 2 3 7 建设项 目取水和退水影响论证 2 4 7 . 1 基本要求 . . . . , .2 4 7 . 2 论证范围 2 7 7 . 3 基本资料 2 7 7 . 4 地表取水影响分析 . . , 2 7 7 . 5 地下取水影响分析 , . , 2 8 7 . 6 退水影响分析 , . , ,. . . 2 9 7 . 7 入河排污口 ( 退水口)设置和水资源保护措施 3 1 7 . 8 取水和退水影响补偿方案建议 3 2 8 特殊水源论证要求及部分典型行业 ( 项目)论证 补充要求 . .

8、. . . , . . . . . . . 3 3 8 . 1 特殊水源论证要求 , 3 3 8 . 2 部分典型行业 ( 项目)论证补充要求 3 4 附录 A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大纲编制提纲 3 5 附录 B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写提纲 3 7 标准用词说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0 条文说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9、 1 1 总则 1 . 0 . 1 根据 建设项 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 ( 水利部令第 1 5 号) ,为规范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 ( 以下简称水资源论证)工作, 指导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编制,制定本标准。 1 . 0 . 2 本标准适用于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编制和审查。 1 . 0 . 3 水资源论证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合理开发、节约使用和有效保护水资源。 2 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规定。 3 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4 符合流域或区域的综合规划及相关专业规划。 5 遵守经批准的水量分配方案或协议。 1 . 0 . 4 本标准主要引用以下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 B 3 8 3

10、 8 -2 0 0 2 )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 G B 1 1 6 1 5 -8 9 ) ( 企业水平衡与测试通则( G B / T 1 2 4 5 2 -9 0 ) ( 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探规范( G B / T 1 3 7 2 7 -9 2 ) 地下水质量标准( G B / T 1 4 8 4 8 -9 3 )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G B 5 0 0 2 7 -2 0 0 1 ) 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 GB 5 0 3 3 5 -2 0 0 2 ) 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 S L 1 0 4 -9 5 ) 水文调查规范( S L 1 9 6 -9 7 ) ( 水资源评价导则(

11、S L / T 2 3 8 -1 9 9 9 )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 S L 2 5 2 -2 0 0 0 ) 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 S L 2 7 8 -2 0 0 2 ) 1 . 0 . 5 水资源论证除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 关标准的规定 。 2 水资源论证 内容、等级、范围与程序 2 . 1 水资源论证内容与等级 2 . 1 . 1 水资源论证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建设项 目 所在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分析。 2 建设项 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3 建设项目取水水源论证。 4 建设项目取水和退水影响论证。 2 . 1 . 2 水资源论证工作等级由分

12、类等级的最高级别确定,分类 等级由地表取水、地下取水、取水和退水影响分类指标的最高级 别确定。水资源论证分类分级指标见表 2 . 1 . 2 . 表 2 . 1 . 2 水资源论证分类分级指标 分类分 类 指 标 等级 一级二级 三级 地 表 取 水 水资 源状况 紧 缺 一 般丰沛 开 发利 用程度 “( %) - 3 05 - 3 。一 O . 1 0 . 0 5 - 0 . 1 镇 0 . 0 5 a :指 地表水 源供水 量 占 地 表水 资源量 的百 分比 。 b 依据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G B 5 0 0 2 7 一 2 0 0 1 ) . 2 . 2 水资源论证范围与程序

13、2 . 2 . 1 水资源论证范围应按照水资源论证的主要内容分别确定。 即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应确定分析范 围,地表取水和地下取水应确定取水水源论证范围,取水和退水 影响应确定影 响论 证范围 。 2 . 2 . 2水资 源论证 工作程序 应包括 准备 阶段 、工作 大纲 阶段 和 报告书编制阶段。工作程序见图 2 . 2 . 2 。水资源论证工作大纲编 制提纲见附录A,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提纲见附录 B 。对于不 同类型的建设项 目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减工作程序。以下建设 项目的水资源论证应编制工作大纲: 1 水资源论证工作等级为一、二级的。 法律法 规、规 范标准 、

14、 规划及 有关资料 等 现状查 勘、 调研和 资料收集 编制 论证工作 大纲 专家咨 询 修 改工作 大纲和 制定工 作方案 工作 大纲 阶段 业 主提出的 取用 水方案 区城 水资源 状况及 其开发利 用分 析 取 用水合 理性分 析曰取水水 源论证 报告书编制阶段 誉 图 2 . 2 . 2 水资源论证工作程序图 调整取水用途 ( 节水或水权转换)作为水源的。 利用调水水源的。 混合取水水 源论证 。 飞4 3 建设项 目所在区域水资源状况 及其开发利用分析 3 . 1 分析范围与水资源状况 3 . 1 . 1 应以建设项目取用水有直接影响关系的区域为基准,统 筹考虑流域与行政区域确定分析

15、范围,并以行政区为宜。对于影 响全流域的建设项目,分析范围应扩大到整个流域。 3 . 1 . 2 应在水资源调查评价的现有成果基础上,结合调查和收 集的资料,简述分析范围内水资源量及其时空分布特点。 3 . 1 . 3 应在水功能区划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调查和收集的资料, 概述分析范围内的水资源质量状况。对于水污染严重地区或建设 项目对水质有明确要求时,应分析污染源和人河污染物的现状与 近年来的变化情况 3 . 1 . 4 对于确定的分析范围,应附分析范围图,并简要介绍分 析范围内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气候特征、水系、水文及水文地 质条件等 。 3 . 2 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 3 . 2 . 1

16、应在水资源开发利用调查评价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现场 调查和收集的资料,根据分析范围内的实际供水量、各行业的实 际用水量和需水量资料,进行供需平衡和现状开发利用程度 分析 。 3 . 2 . 2 根据建设项 目所在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有关规 划,结合供水工程的供水能力和水资源的状况,简要分析水资源 的开发利用潜力。 3 . 2 . 3 应在现状用水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生活、生产和生态用 水状况以及不同时期的主要用水指标 ,并与国内外先进水平、有 关部门制定的用水和节水指标等进行比较,评价区域用水水平。 区域用水水平分析的主要指标见表 3 . 2 . 3 . 表 3 . 2 . 3 区域用水水平

17、分析的主要指标 类别用水指标 综合 指标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取水量、人均用水量、计划用水率 工 业 用 水 火 电 间接冷却水循环率、燕汽冷凝水回用率、重复利用率、每万千 瓦 时取水 量 、 每 百万 千瓦装 机取水 量和 耗水量 一 般工业 万 元工业 增加 值取 水量 、重 复利 用率 、单 位 产品 取水 量 、单位 产 品耗水 量 、 一 般工业 用水 增长 率 、间接 冷 却水 循 环率 、工业 废 水排 放达标 率 农业 用水不 同作物 灌溉 定额 、渠系水 利用 系数 、灌溉 水利用 系数 自来水 供 水管 网漏失 率 、人 均生 活 用水 量 、居 民 生活 用 水户 装 表率 、

18、 公共 生活用 水重 复利用 率 、城市 污水 集 中处 理率 以及 工业 用 水有 关指 标 其他 水 力发 电 、生 态 、水 土保 持 、林 业 等 用 水指 标 根 据 具 体情 况 确定 3 . 2 . 4 应在3 . 2 . 2 条和 3 . 2 . 3 条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 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 建设项 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4 . 1 基本要求 4 . 1 . 1 应在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和业主 提供的取用水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水资源 管理要求、水资源规划、水资源配置方案等,论证建设项目的取 水合理性;分析建设项目

19、用水流程,计算有关用水指标,论证建 设项目的用水合理性;分析建设项目的节水潜力,提出建议的节 水措施 。 4 . 1 . 2 取用水合理性分析的工作程序见图4 . 1 . 2 e 匡 燮卿 咧 有关 资料收 集、整理 根据 水资源规划 、 水 资源 配置及产业政策分析取 用水 的合理性 根据 水 资 源开 发 利用 现 状分析 取用水 的合理性 用水 过程和 水平衡 分析及 用水指标 计算 节水分 析 取用水 的合理 性分 析评价 图4 . 1 . 2 取用水合理性分析工作程序图 4 . 2 取水合理性分析 4 . 2 . 1应从建设项 目所 属行业 、严 品、规模 、工 艺、技术 和当 地水

20、资源条件等方面分析与国家产业政策的符合性。属于国家鼓 励发展的项目、推广的产品和工艺技术,应符合行业对产品和规 模的限制规定以及缺水地区对高耗水、重污染项 目的限制规定。 对于国家和地方鼓励发展的高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 等建设项目,在水源和水量安排上应优先给予支持;对于国家和 地方明令淘汰的落后的生产技术、工艺、产品及低水平重复的建 设项目,应不予安排供水水源。 4 . 2 . 2 应符合有关水资源规划、配置和管理要求,遵守经批准 的水量分配方案 ( 协议)或国际公约 ( 协议)等,符合地下水超 采区 ( 禁采区、限采区)和水功能区的管理规定等。 4 . 2 . 3 应与项 目所在区

21、域的水资源条件、开发利用程度、区域 的用水水平等相适应,满足河道内最小生态需水量,在通航河道 上满足最小通航水深等。 4 . 3 用水合理性分析 4 . 3 . 1 应根据业主提供的取水方案和用水工艺,阐述和分析建 设项 目取水、用水、耗水及退水情况。 1 用水、耗水情况。包括建设项 目设计方案的主要用水环 节 ( 或系统) 、工艺、设备和技术,主要用水环节的用水量和耗 水 量。 2 退水情况。包括废水、污水产生的环节、退水量,主要 污染物种类、浓度和总量、达标排放情况和排放去向等。 3 废水、污水处理情况。包括废水、污水处理工艺、设备、 技术和设计能力、回用措施等。 4 非正常工况和风险事故

22、的可能性分析及应急措施。 4 . 3 . 2 改建、扩建项目,应按照 “ 以新带旧”的原则,分析项 目改建、扩建前后的用水指标,提出现有工程应采取的改进 措施 。 4 . 3 . 3 绘制水平衡图,分析取水、用水、耗水、退水等过程。 水平衡图应符合 G B / T 1 2 4 5 2 -9 0 的要求。对于用水受季节影响 较大的建设项目,应分析最大水量或绘制不同季节的水平衡图。 9 自来水厂、水利水电工程等,不必绘制水平衡图。 4 . 3 . 4 根据水平衡分析结果,计算相关用水指标。主要用水指 标见表 3 . 2 . 3 ,建设项目的具体用水指标,可根据实际需要 增减 。 4 . 4 节 水

23、 潜 力 分 析 4 . 4 . 1 根据业主提供的用水工艺 ( 设备) 、节水和减污措施,按 照行业先进水平和清洁生产要求,分析其合理性与先进性。 4 . 4 . 2 对建设项目用水指标与区域用水指标、国内外同行业用 水指标、有关部门制定的节水标准和用水定额进行比较,分析其 用水水平 。 4 . 4 . 3 根据水资源管理和节水要求, 结合当地水资源条件, 分 析节水潜力 。 4 . 4 . 4 应在分析节水潜力的基础上,对建设项 目的用水合理性 和节水潜力给出综合性的评价结论,提出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 节水措施,并确定合理的取用水量。 5 建设项 目地表取水水源论证 5 . 1 基本要求

24、5 . 1 . 1 地表取水水源论证应在建设项 目所在区域水资源状况及 其开发利用分析的基础上,分析论证范围内现状与规划水平年来 水量、用水量、可供水量以及水资源供需平衡情况,分析评价取 水水源的水质、取水可靠性和可行性以及取水口的合理性等。 5 . 1 . 2 地表取水水源论证应按照论证等级确定工作深度。地表 取水分级论证技术要求见表5 . 1 . 2 , 表 5 . 1 . 2 地表取水分级论证技术要求 类别 等级 一级二级三级 现 场杳 勘 及 资 料 收 集 应进 行 现 场 查勘 ,水 文 资料系 列 要 求 3 0年 以 上, 并全面 分析 资料 的一致性 、 代表性 和 可 靠

25、性 。用水 量 资料 5 - - 1 0年 应进 行 现场 查 勘 ,水 文 资 料系列 一般要 求 3 。 年 以 上 。最 低不 应 少 干 1 5年 , 分 析 论 证 资 料 的 一 致 性 、 代 表性 和 可靠 性 。用 水 量 资料不应少于3 年 宜 进 行 现 场 查 勘 ,收集 实 侧水 文 资 料 、 已 有 成 果 、 用水 蛋 资料 或 相似 流域( 地 区) 的有 关资 料 骤 依据 实侧资 料分析 计算 , 确 定不 同水平 年来水 量 依 据实 测资料 分析计 算 , 或在 已 有水 资 源评 价 成果 基 础上 ,采 用 简化 方 法 处 理 ,确 定 不 同

26、水 平 年 来 水 量 依 据实 测 资料 或 类 比 法 分 析 计 算 , 或 引 用 已 有 的 成 果。确 定 不 同水 平 年来水 量 可 供水量 计算 应充 分 考 虑现 有 工程 和 规 划工 程 条 件 ,对 不 同的 工 程条 件 和需 水 水平 进 行 多方案 调 节 计算 ,对 于 具 有 多年 调 节功 能 的 蓄水 工 程 ,在 典 型年 调 节计 算 的 基 础上 , 应进 行 多 年调 节 计 算对 于保 证 率 要求 较 高 的建 设 项 目 ,应对 连 续 枯水 年进 行调 节计算 应 充分 考 虑现 有 工 程 和 规划 工 程条 件 ,对 不 同 的 工程

27、 条件 和 豁水 水 平 进行 典 型 年 多 方 案 调 节 计 算 有 条件 时可 进 行 多年 调节 计 算 可供 水 量 的计 算 要 说 明计 算依 据 和 考虑 的 工 程 条 件 , 宜 进行 典 型年 调 节 计 算 11 表 5 . 1 . 2 续) 类别 等级 一级 二级三级 供水可 靠性 分析 应进 行供 水可靠 性分 析 , 要求对 各 种 影 响可 供 水量 的因 素进 行 全 面评 估 ,并 进 行 风险 分 析 ,定 量 给 出 规 划水 平 年不 同保 证率 可 供 水量 的可靠 程度 应进 行供水 可靠性 分 析, 要 求对 各 种影 响 可供 水 量 的因素

28、 进 行 评估 ,适 当考 虑 供水 风 险 ,定 量或 定 性 给 出规 划水 平 年 可供 水 量 的可靠程 度 论 述 供 水 可 靠 性 ,定性 给 出 规划 水平 年 可供 水 量 的 可靠 程度 注 :实测 资料系列 须具 有一 致 性 , 对 于 受人 类活 动 影响 较 大的 ,应 进行 一 致性 修正 5 . 1 . 3 地表取水水源论证的工作程序见图5 . 1 . 3 , 5 . 2 论证范围 5 . 2 . 1 按照便于水量平衡分析,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 结合已有成果及实测资料,综合考虑取水水源地来水情况、现有 工程和供水情况、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水文站网、建设项目

29、取 水和退水可能影响的范围等因素,确定地表取水水源论证范围。 5 . 2 . 2 对于确定的地表取水水源论证范围,应附论证范围图。 图上应标明河流、水利水电工程和水文站的位置,建设项目取水 口和退水口位置,供水范围,主要取水户 ( 现状和规划)的位 置,人河排污口 ( 退水口)位置等。 5 . 2 . 3 对于中小河流,若建设项目非汛期取水量占同期来水量 比 重较大 ( 5 %以上)或整个流域开发利用程度较高时, 其论证 范围应为整个流域。对于水资源丰沛的平原水网区可适当简化。 5 . 3 基本资料 5 . 3 . 1 资料的收集与调查应符合 S L 1 9 6 -9 7 ,并按照论证等级 的

30、深度要求进行。 1 基本资料应包括: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情况、水环境与 生态情况、水文气象资料、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水资源评 1 2 国家标准 、 行 业标 准 和地 方 标 准 业 主提出的取 用水 方 案, 建设项目 取用水 合理性 分析 法律 、法规 及 有关文 件 现场查勘 , 收 集流域 或区 域 有关 地表 水资 源 评价 、 开 发利用 现 状 和规 划等 方面 的已有 成果 确定 论证等 级和 水平年 调 研 和 了解 地 表水 源 现有 的供 水 范围 、 供水 工程和 主要用水 户等基 本情况 确 定论证 范围 论证 范围 内的资料 收集 , 包 括 : 自 然 地理 、

31、 水文气 象、水环境 、 社 会经济 、 现状供水工程与供水量、现状用水量、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和规划供水量等 恻 资料的 审查和分 析补充监侧 或试 验 确定 采用的 资料系 列 水质 评价来水量 分析 与计算 用水量 分析 与计算 奥 可供水 量分析 与计算 建设 项 目 取 水 口 合 理性分 析 A * ;t1f*r94 ui35N“rT - 建 设项 目取水可 靠性与 可行性分 析 地 表 取 水 水 源 论 证 结 论 图 5 . 1 . 3 地表取水水源论证工作程序圈 1 3 价、水功能区划和水资源规划等;建设项目的位置、占地情况; 水源地工程情况;项 目的取水方式和取水 口位置、高

32、程及取水河 段的水流条件;水源地的供水水量、水质和保障情况;退水方式 和人河排污口 ( 退水口)位置;项目取水、退水所在水功能区的 现状等 。 2 附加资料应包括 :现有取水工程和附近较大取用水户的 情况;枯水年和特枯水年的水源状况;已建城市生活用水、重要 工业供水设施的水源地情况;现有取用水户和利益相关者对新建 项 目的意见 。 5 . 3 . 2 采用的资料系列应具有代表性、可靠性和一致性。当流 域内的人类活动明显影响资料的一致性时,应将资料通过换算或 修正到统一的基础上,使其具有一致性,一般要求统一到现状下 垫 面条件 5 . 4 可供水量分析计算 5 . 4 . 1 应根据建设项目提出

33、的实施计划和开始取水的时间,结 合水文条件分析结果和资料的实际情况,明确论证的现状水平年 和规划水平年。 5 . 4 . 2 应根据建设项 目对取水设计保证率要求,选择取样时段 和取样方法。经验频率应按照数学期望公式计算,频率曲线的线 型一般采用皮尔逊m型或极值分布。经分析论证,也可采用其他 线型。枯水径流也可采用流量 ( 或水位)历时曲线,即流量 ( 或 水位)保证率曲线分析。 5 . 4 . 3 对于有设计水位要求的,应以水深进行频率分析。 5 . 4 . 4 现状水平年和规划水平年不同保证率的来水量计算,应 明确来水流域 、水量平衡分析的范围和水量控制断面,应依据具 有一致性的实测水文资

34、料,调查收集的用水资料和已有的水资源 调查评价与规划等成果,计算来水量。 1 缺乏长系列实测流量资料时,应利用水位流量关系、上 下游水文站的实测流量相关、降雨径流关系以及类比法等,插补 1 4 延长资料系列。 2 当取水断面上游、下游均无实测水文站控制时,用流域 水文模型、径流系数、地区综合和等值线图等方法推求来水量。 对无资料地区,可用类比法推求来水量。 3 对水 资源丰沛地区、现状水 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 ( 毛5 %) 或论证的建设项目与已规划的建设项目取水量占取水水 源可供水量的比例较小 ( G5 %)的地区.规划水平年来水量的 计算可适当简化。 4 对水资源紧缺地区,应在现状水平年来

35、水量的基础上, 充分考虑论证范围来水区域规划水平年用水量的情况,计算来 水量 5 . 4 . 5 现状用水量主要通过调查和收集的资料估算。需水预测 应利用已有规划成果,或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和统计分析的用 水指标采用分项预测法等确定。在缺乏资料的地区,可用类比法 估算。需水预测中应包括河道内生态需水量。 5 . 4 . 6 应以需水预测和供水工程规划为基础,结合工程的设计 供水能力、不同水平年和不同保证率的来水与用水过程,通过水 量调节计算确定可供水量。 1 调节计算应明确调节计算方案、调节计算的边界条件和 水量平衡各要素值。 2 具有多年调节或完全年调节功能的供水工程,可采用长 系列资料分析

36、计算,以月为调节计算时段;非完全年调节,季、 月、周或 日调节的工程,宜用典型年分析计算,以旬或日为调节 计算时段。当缺乏长系列资料时可采用典型年资料计算。 3 对无资料地区,可用类比法移用类似流域或地区的资料 估算。 4 梯级开发的水利枢纽或取水水源对上游工程运用有要求 或对下游工程运用有影响的情况,应联合上下游工程进行调节 计算 。 5 水量丰富的河流下游、河 口区以及建设项 目取水量占取 1 5 水水源现状可供水量比例很小的建设项目,可以简化或省略调节 计算 。 6 水网区可根据取水河段的水位、引排水能力和河槽蓄水 量推求可供水量与保证率。 7 区域可供水量应根据各单项工程 ( 蓄水、引

37、水、提水工 程等)的可供水量,综合分析确定。当区域面积相对较小且缺乏 实测或调查资料时,可根据典型河流供水量的分析,建立综合关 系曲线 、经验公式或 可供水系数法估算 凸 5 . 5 水资源质t评价 5 . 5 . 1 水资源质量评价应利用已有的污染源和水质资料,根据 水功能区水质管理要求和现状水质情况,以水功能区作为地表水 质评价的基本单元,按汛期、非汛期及全年对水质状况进行评 价。污染源和水质评价方法可分别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和单因子 评价法 。 5 . 5 . 2 当水功能区因缺少资料不能满足评价要求时,应补充开 展相应的水质和人河污染源监测工作。 5 . 5 . 3 评价水域污染较重、存

38、在重金属或有毒有机物污染时, 应进行底质污染调查;评价水域存在富营养化问题时,应选择 磷、氮等控制参数进行监测分析,并定量说明水体富营养化 程度 。 5 . 5 . 4 当建设项目对取水水质有明确要求时,应进行规划水平 年的水质和污染源 的预测与评价 。 5 . 6调 水 水源 论 证 5 . 6 . 1 利用 已建调水工程 作为取 水水源 的,水源 论证应 收集工 程建成后的实际运行资料,分析调水工程的供水能力,现有取用 水户的用水量和可供建设项目利用的水量及其可靠性、水质评价 等。对于调水水源地的供水保证率,通常是利用原调水工程的规 划成果,不再进行专门分析。 1 6 5 . 6 . 2

39、利用规划调水工程作为取水水源的,水源论证应以批准 的调水工程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设计报告为主要依据。论证 时,应阐述调水工程的规模、供水对象与范围、供水保证率等 5 . 7 取水口位置的合理性分析 5 . 7 . 1 应根据建设项目业主提出的取水方案,在取水合理性分 析的基础上,从取水河段的稳定性,取水 口位置与现有取水口、 排污口的关系以及对第三者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取水 口位置的合 理性 。 1 定性说明取水口河段河床的稳定性,分析取水河段的冲 淤现状与历年冲淤变化情况。 2 分析与现有取水口、排污口的关系以及对第三者的影响。 取水后对取水河段流态影响较大或上游有较大排污口时,应通过 模型计

40、算,分析全年不同时段、不同来水情况下的影响范围与 程度。 3 应满足水功能区划、防洪规划和航运等的要求。 5 . 7 . 2 应明确给出取水口位置合理性分析结论。对以下两种情 况应予以说明: 1 需改变取水口位置或另辟水源地的,应说明原因和提出 建议 。 2 通过采取补救措施能够满足建设项目用水要求的,应说 明补救措施,并给出有条件的结论。 5 . 8 取水的可靠性与可行性分析 5 . 8 . 1 应对来水量和用水量的可能变化及其各种组合情况进行 多方案比较,分析各种组合方案的供水保证率和抗风险能力,结 合水质变化情况,综合分析取水的可靠性。 5 . 8 . 2 应在取水可靠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建设项 目取用水合 理性 ,取水口位置,取水对区域水资源和其他取用水户的影响等 方面分析取水的可行性。 17 6 建设项 目地下取水水源论证 6 . 1 基本要求 6 . 1 . 1 地下取水水源论证内容应包括: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地 下水资源量及可开采量分析与计算;地下水水质分析;地下水开 采后的地下水位预测;取水可靠性和可行性分析。 6 . 1 . 2 地下取水水源论证应按照论证等级确定工作深度地下 取水分级论证技术要求见表 6 . 1 . 2 . 表 6 . 1 . 2 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