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 188-2005 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pdf.pdf

上传人:李主任 文档编号:3678993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PDF 页数:88 大小: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SL 188-2005 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pdf.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SL 188-2005 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pdf.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SL 188-2005 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pdf.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SL 188-2005 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pdf.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SL 188-2005 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pdf.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亲,该文档总共8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SL 188-2005 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pdf.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L 188-2005 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pdf.pdf(8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I C S 2 7 . 1 4 0 P 59 SL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 S L 1 8 8 - 2 0 0 5 替代 S L / T 1 8 8 -9 6 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 C o d e o f g e o l o g i c a l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f o r l e v e e p r o j e c t 2 0 0 5 - 0 4 - 1 8 发布2 0 0 5 - 0 7 - 0 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 中华人 民共和国水利部 关于批准发布 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 S L 1 8 8 -2 0 0 5 的通知 水国科 2 0

2、0 5 ) 1 4 8号 部直属各单位,各省、自治区、 直辖市水利 ( 水务)厅 ( 局) ,各 计划单列市水利 ( 水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 : 经审查。 批准 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 为水利行业标准, 并 予发布。标准编号为S L 1 8 8 -2 0 0 5 ,替代S L / T 1 8 8 -9 6 本标准 自2 0 0 5 年 7 月 1日起实施。 标准文本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00五年四月十八日 前言 依据水利 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管理局下发 的水总局科 C 2 0 0 2 ) 1 号 “ 关于下 达 2 0 0 1 年度水利水电 勘测设计技术标准制 定、 修订项 目

3、计划及主编单位的通知” , 修订 堤防工程地质勘察 规程( S L / T 1 8 8 -9 6 ) , 本标准共9 章2 9 节1 6 5 条和5 个附 录,主要技术内容有: 标准的适用范围; 堤防工程地质勘察阶段的划分; 一一堤防工程地质勘察的任务、内容和方法; 堤身勘察; 特殊土勘察; 一 天然建筑材料勘察; 勘察成果。 本次修订的内容有: 对结构进行了适当调整; 在前引部分增加了前言; 增加了术语、符号和代号; 增加了大、中型涵闸和堤岸工程地质勘察的有关内容; - 一 一增加了防渗、 堤岸和大、中型涵闸施工地质的有关内容; 增加了堤身勘察; 将 “ 不良土堤基勘察”改为 “ 特殊土勘察

4、” ,并增加了黄 土、分散性土、冻土、红粘土等内容,删除不良土堤基处理原则 的条文,增加特殊土工程地质评价的条文; 删除了原标准中的附录,增加了土的分类、分散性土的 判别标准、堤基地质结构分类、土的渗透变形判别、堤基和堤岸 工程地质条件分类等 5个附录。 本标准 5 . 3 . 1 3条和8 . 0 . 2 条第3款为强制性条文, 以黑体字 标识。 本标准所替代标准的历次版本为; - 5 L/ T 1 8 8 - - 9 6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 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本标准主持机构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本标准解释单位: 水利部水利 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本标准主编单位: 长江委长江勘测规划

5、设计研究院 本标准参编单位: 黄河水利委员会 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 珠江水利 委员会 勘测设计研究院 黑龙江省 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本标准出版、 发行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马贵生赵昊冯德顺罗小杰 石伯勋赵 成生范子福方灯明 白 晓民李宁新戴其祥朱红雷 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 李广诚 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入 :,阳 目 次 1 总则 1 2 术语、 符号 和代号 , , , , , , , 2 2 . 1 术语 , , 一2 2 . 2 符号和代号 2 3 勘察任务 4 4 勘察内容 . . . . . . . . . . . . . . . .

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6 4 . 1 规划阶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4 . 2 可行性研究阶 段, , , 。 一6 4 . 3 初步设计阶段 , 8 4 . 4 施工地质 1 0 5 勘察方法 1 2 5 . 1 准备工作 ,

7、, , 1 2 5 . 2 工程地质测绘 , , , , 一1 3 5 . 3 勘探 。 , , , 一1 4 5 . 4 取样与试验 1 6 5 . 5 原位测试 1 8 5 . 6 水文地质试验与长期观测 。 1 9 6 堤身勘察 , , , , , , 二 2 0 7 特殊土勘察 , , , 2 1 7 . 1 软土 2 1 7 . 2 黄土 ,. 2 1 7 . 3 盐溃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8、2 2 7 . 4 膨胀土 . . . . . . . . . . 2 3 7 . 5 人工填土 ,. 一2 4 7 . 6 分散性土 2 4 7 . 7 冻土 2 5 产n门了0口0口0曰 n曰乃0Q勺乙 7 . 8 红粘土 天然建筑材料勘察 勘察成果 9 .1 9 . 2 9 . 3 9 . 4 9 . 5 一 般 规 定 堤防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哎曰了户勺户J件一0 n占八OOd44J4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附录 D 附录 E 大中型涵闸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3 1 施工地质报告 , , 。 , 3 2 原 始资 料 与 勘 察 成 果归 档 . . . . . . . . . .

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3 土的分类 3 4 分散性土的判别标准 , 堤基地质结构分类 土的渗透变形判别 一 堤基和堤岸工程地质条件分类 标准用词说明 条文说明 一 1 总则 1 . 0 . 1 为规范堤防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明确勘察任务、 内 容、 方 法和要求,保证勘察成果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1 . 0 . 2 本标准适用于江、 河、 湖、 海的 1 级、 2级、3 级堤防、穿 堤涵闸、堤岸的工程地质勘察江、河、 湖、 海的4级、5 级堤防 的工程地质勘察可参照执行。 1 . 0 . 3 堤防工程

10、地质勘察阶段应与设计阶段相适应。 新建堤防工 程可分为规划、 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三个阶段;已建堤防 加固 工程可分为可行性研究、 初步设计两个阶段。 对工程规模较大、 地 质条件复杂或有特殊要求的堤防工程应进行施工地质工作。 1 . 0 . 4 本标准的引用标准主要有: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G B 5 0 2 8 7 -9 9 ) 土的分类标准( G B J 1 4 5 -9 0 ) 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S L 5 5 -9 3 )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 S L 7 3 . 1 -5 -9 5 ) ( 土工试验规程( S L 2 3 7 -1 9 9 9 ) 水利水电

11、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 S L 2 5 1 -2 0 0 0 ) 水利水电工程钻探规程( S L 2 9 1 -2 0 0 3 )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测绘规程( S L 2 9 9 -2 0 0 4 ) 1 . 0 . 5 堤防工程地质勘察, 除应符合本标准外, 尚应符合国家现 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符号和代号 2 . 1 术语 2 . 1 . 1 堤防l e v e e 在江、河、湖、海沿岸或水库区、分蓄洪区周边修建的土堤 或防洪墙等。 2 . 1 . 2 堤防工程l e v e e p r o j e c t 堤防、堤岸防护、穿堤涵闸的总称。 2 . 1 . 3 堤内l a

12、n d s i d e 堤防背水侧。 2 . 1 . 4 堤外w a t e r s id e 堤防临水侧。 2 . 1 . 5 堤岸b a n k 自身稳定性对堤防有直接影响的岸坡。 2 . 1 . 防 渗土料i m p e r v i o u s s o il 筑堤使用的不透水或透水性很小的细粒土。 2 . 1, 压渗土料s o i l f o r l a n d s i d e s e e p a g e b e r m 堤内坡脚一定宽度内,为防止渗透变形而修筑平台所用的 土料。 2 . 1 . 8 封孔b o r e h o l e b a c k f i l l i n g 指为防

13、止沿钻孔发生渗透破坏, 对完工后的堤防钻孔用适当 的材料实施的回填与封填。 2 . 2 符 号 和 代 号 C不均匀系数; D 分散度; Di o 在接触冲刷判定时, 较粗一层土的颗粒粒径, 小于该 粒径土的质量占总土质量的1 0 %; D, o 在接触流失判定时, 较粗一层土的颗粒粒径, 小于该 粒径土的质量占总土质量的1 5 0 0 ; D i a 在接触流失判定时, 较粗一层土的颗粒粒径, 小于该 粒径土的质量占总土质量的2 0 %; d r 土的颗粒组成中,粗细粒的区分粒径; d 分散性土针孔试验的最终孔径; d 3 土的颗粒粒径,小于该粒径土的质量占总土质量 的 30 0 ; d ,

14、 土的颗粒粒径,小于该粒径土的质量占总土质量 的 50 0 ; d , o 土的颗粒粒径,小于该粒径土的质量占总土质量 的1 0 0 0 ; d z o 土的颗粒粒径,小于该粒径土的质量占总土质量 的 2 0 0 0 ; d 7 0 土的颗粒粒径,小于该粒径土的质量占总土质量 的 7 0 0 0 ; d a s 土的颗粒粒径,小于该粒径土的质量占总土质量 的 8 5 0 o ; G , 土的比重; J + 土的临界水力比降; k 土的渗透系数; n 土的孔隙率; P S 可交换钠离子百分数; 尸土的细粒颗粒含量; T DS阳离子交换总量。 3 勘察任务 3 .0. 1 2 问题 。 3 3 .

15、 0.2 规划阶段堤防工程地质勘察应完成下列任务: 了解各堤线方案地区的区域地质背景。 了解各堤线方案地区的基本地质条件和主要工程地质 了解天然建筑材料的分布概况。 可行性研究阶段堤防工程地质勘察应完成下列任务: 了解区域地质构造情况,进行区域构造稳定性评价。 基本查明新建堤防各堤线的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条件及存 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并对堤线进行比较,初步预测堤防挡水 后可能出现的环境地质问题。 3 基本查明已建堤防的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条件及存在的主 要工程地质间题,结合历年险情隐患对堤基进行初步分段评价。 4 基本查明涵闸闸址区的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条件, 对存在 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

16、初步评价,对加固、扩建、改建及重建 的已建涵闸还应基本查明闸基险情隐患, 并提出加固处理的建议 5 调查了解堤岸岸坡的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条件, 并对岸坡 稳定性进行初步分段评价。 6 进行天然建筑材料勘察 3 . 0 . 3 初步设计阶 段堤防工程地质勘察应完成下列任务: 1 查明新建堤防沿线的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条件, 并进行分 段评价,预测堤防挡水后可能出现的环境地质问题。 2 查明已 建堤防 拟加固堤段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条件, 分析 险情隐患成因和危害程度,提出加固处理的建议措施。 3 查明涵闸地基的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条件, 对存在的主要 工程地质问题进行评价,对加固、扩建、改建涵

17、闸工程与地质有 关的险情隐患提出处理措施的建议。 4 查明堤岸防护段的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条件, 结合护坡方 案评价堤岸的稳定性。 5 进一步进行天然建筑材料勘察 3 . 0 . 4 施工地质应完成下列任务: 1 验证前期勘察成果。 2 预测、 预报施工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地质现象, 并提出处理 建议,必要时可进行专门工程地质勘察或研究。 3 参加与地质有关的工程项目验收。 4 勘察内容 4 . 1 规划阶段 4 . 1 . 1 规划阶段的勘察仅限于新建堤防。 4 . 1 . 2 规划阶 段的 勘察应包括下列内 容: 1 了解区域构造稳定性和历史地震情况。 2 了解工程区的地形地貌特征。 3 了解

18、工程区内主要地层成因类型、 分布概况、 性质和存在 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4 了解对工程有影响的物理地质现象分布情况。 5 了解区 域水 文地质条件。 6 了解工程区附近天然建筑材料分布情况,并估算储量。 4 . 2 可行性研究阶段 4 . 2 . 1 新建堤防的 勘察应包括下列内 容: 1 评价区域构造稳定性,确定地震动参数。 2 基本查明堤线区的地形地貌单元与微地貌类型、 特征、 分 界线,调查河、湖变迁情况。 3 基本查明各土层成因类型、 地质年代、 结构组成、 分布规 律、埋藏条件及其性状等,特别是堤 ( 墙)基范围内分布的特殊 土层、粗粒土层。 4 基本查明基岩浅埋或出露区基岩的时代

19、及岩性特征、 岩层 产状、 风化程度、喀斯特发育特征、 岩土接触面起伏变化情况等。 5 基本查明物理地质现象的发育情况、形成原因及分布范 围,并分析其对工程的影响。 基本查明透水层和相对隔水层的埋藏条件和渗透特性。 , 基本查明地下水类型、 水位 ( 水头) 变化规律、 补排条件、 与地表水体的关系,地表水、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初 步评价对混凝土的腐蚀性。 提出各土 ( 岩)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 对各堤线工程地质条件进行比较, 对选定线路主要工程地 0口n, 质间题进行初步评价,并对堤线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初步的分段 评价。 1 0 勘察天然建筑材料 4 . 2 . 2 已建堤防加固工程

20、的勘察除应符合本标准4 . 2 . 1 条的规 定外,还应调查拟加固堤段堤基险情隐患类型、分布位置,出险 和抢险情况,临时加固措施及效果,初步分析险情产生的 原因 4. 2. 3 2 界线 3 涵闸工程的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评价工程区的区域构造稳定性,并提供地震动参数。 基本查明闸址区地形地貌单元,微地貌类型、特征及分 基本查明闸址区土层的分布规律、 成因、 物质组成、 厚度, 注意特殊土层、粗粒土层等的分布情况及其性状。 4 基本查明闸址区土岩接触面的埋藏及起伏情况, 基岩的岩 性、产状,风化、卸荷和溶蚀特征,断裂、裂隙及其他缓倾的软 弱结构面、软弱夹层的发育情况,特别是易风化、 易软化、

21、中 等一强渗透性岩层的分布范围及其性状。 5 初步选定各土 ( 岩)层与主要软弱结构面、 软弱夹层的物 理力学性质参数。 6 基本查明对涵闸有影响的滑坡体等物理地质现象的分布、 规模、成因。 7 基本查明闸址区透水层、相对隔水层的分布和渗透特性 , 地下水类型、补排条件、水位及其变化规律,地下水与地表水的 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及其对混凝土的腐蚀性。 8 对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初步分析, 对各闸址区工程地质 条件进行初步评价和比较。 , 勘察天然建筑材料。 i I C 已建涵闸加固工程还应调查涵闸险情隐患分布位置、性 7 质、出险情况、抢险措施及效果等,并初步分析与地质条件有关 的险情隐患产生的原

22、因。 4 . 2 . 4 堤岸的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1 了解河势情况,特别应注意河道冲淤变化和岸坡的形态、 防护及失稳情况。 2 基本查明岸坡的地质结构, 并对岸坡稳定性进行初步的分 段评价。 4 . 3 初 步 设 计 阶 段 4 . 3 . 1 新建堤防的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查明堤基地质结构, 特殊土层、 粗粒土层及腐殖土层、 含 沼气层等的分布、厚度及其性状。 2 查明基岩浅埋或出露区基岩的地层岩性, 易风化、 易软化、 中等一强透水岩层的分布,断层破碎带、裂隙密集带的产状、规 模、充填与胶结情况,岩土接触面的起伏变化情况等 3 查明堤基土洞、 喀斯特洞穴等的分布、 规模、填充情

23、况及 充填物的性状,分析其对堤基渗漏、稳定的影响。 4 查明堤基相对隔水层和透水层的埋深、 厚度、 特性及与江、 河、湖、海的水力连系,调查沿线泉、井分布位置及其水位、流 量变化规律, 查明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水质及其对混凝土的腐蚀性。 5 基本查明堤线附近埋藏的古河 道、 古冲沟、 渊、 潭、 塘等 的性状、位置、分布范围,分析其对堤基渗漏、稳定的影响。 6 确定堤( 墙) 基各土( 岩) 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和渗透性参数。 7 查明工程区滑坡、 崩塌、 沙丘等物理地质现象的分布位置、 规模和稳定性,分析其对堤防的影响。 8 对堤基的渗漏、 渗透稳定、 抗滑稳定、 饱和砂土振动液化、 振陷、沉降变形

24、等问题进行评价,并对堤线进行分段工程地质评 价,提出处理措施的建议。 , 进一步勘察夭然建筑材料。 4 . 3 . 2 已律堤防加固工程的勘察除应满足本标准 4 . 3 . 1 条的规 定外,还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复核堤基险情隐患分布位置、范围、特征, 调查堤外滩地 形、微地貌特征和宽度,堤内决口冲刷坑和决口扇分布位置、范 围等。 2 查明拟加固堤段堤基临时堵体、 决口口门淤积物等的分布 位置、特征等,查明因出险而引起的堤基地质条件变化情况。 3 调查以往加固处理堤段的范围、处理方法及其效果。 4 . 3 . 3 涵闸工程的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查明闸基的地层岩性, 特殊土层、 粗粒土层

25、等的性状、 在 空间上的分布及变化规律 。 2 查明浅埋基岩面的埋藏及起伏情况, 风化带、 卸荷带的厚 度及特征, 喀斯特形态、规模、 分布、 填充情况 , 断层、 裂隙、软 弱夹层及其他软弱结构面的位置、性质、产状、充填和透水情况 等,易风化或软化、中等一强渗透性岩层的分布范围及其性状。 3 查明闸基透水层、相对隔水层的厚度、 埋藏条件、渗透特 性及其与地表水体的水力连系,地下水位及其动态变化,地下水 及地表水质并评价其对混凝土的腐蚀性。 4 查明闸址处埋藏的古河道、古冲沟、 土洞等的特性、 分布 范围,危及涵闸的滑坡、崩塌等物理地质现象的分布位置、规模 和稳定性,评价其对闸基渗漏、稳定的影

26、响。 5 确定闸基土 ( 岩)体、 主要软弱结构面和软弱夹层的物理 力学参数 。 6 对闸基的渗漏、渗透变形、抗滑、抗冲刷、沉降变形、边 坡稳定性等间题进行评价。 进一步勘察天然建筑材料。 已建涵闸加固工程还应进一步查明与地质条件有关的险 月了月 情及其产生的原因。 4 . 3 . 4 堤岸的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调查拟护堤岸段河势情况, 岸坡微地貌形态, 水下岸坡形 态, 护岸工程现状, 岸坡失稳的范围、 类型、 规模和崩岸速率, 发 生险情过程,分析岸坡失稳的原因,调查抛填材料特点、抢险措 施及效果 。 2 基本查明拟护堤岸段岸坡的地质结构、 各地层的岩性、 空 间分布规律,评价其抗冲

27、性能,确定各土 ( 岩)层的物理力学参 数,注意特殊土层、粉细砂层等的分布情况及其性状,不利界面 的形态。 3 基本查明岸坡透水层、 相对隔水层的分布情况、 渗透特性, 地下水类型、补排条件、地下水位及变化规律、地下水与地表水 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 4 分段评 价岸坡稳宁性 _ 4 . 4 . 1 1 行研究。 2 4 . 4 施工 地 质 施工地质工作应包括下列内容: 对初步设计审批中要求补充查明的有关工程地质问题进 了解设计方案、 施工方案、 实施情况及与地质有关的事件, 编写施工地质日志。 3 收集、 编录施工揭露的重要地质现象,检验各土 ( 岩) 层 的物理力学参数,必要时应选择代表

28、性样品进行复核。 4 对施工中揭露的地质缺陷、出现的不良地质现象进行调 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危害,进行有关地质问题的预测,提出 处理和预防措施的建议 ,必要时可补充勘察或进行专门工程地质 勘察。 5 参加与地质有关的工程验收及工程质量检查, 对堤基、 涵 闸、堤岸的险情隐患处理情况提出地质鉴定意见。 6 复核各类料源的质量,必要时可对料场进行补充勘察。 7 提出运行期监测工作的建议。 4 . 4 . 2 垂直防渗工程的施工地质工作还应包括下列内容: 1 鉴定先导孔岩芯,核实堤身、堤基土层结构和物质组成, 核实防渗下限的位置。 1 0 2 核实对施工方法有影响的超径碎块石、 卵石的大小、 岩

29、性 及含量,对施工方法提出建议。 4 . 4 . 3 减压井的施工地质工作还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收集减压井施工揭露的地质结构和水文地质条件, 对井身 结构提出地质建议。 2 收集实施的减压井结构、 井周反滤层和其他回填材料的物 质组成、回填情况,了解排水系统的情况。 3 根据地质结构、 减压井结构及试抽成果, 分析减压井的减 压效果。 4 . 4 . 4 堤岸防护工程的施工地质工作还应调查了解岸坡地下水 出溢点位置,估算流量,同时调查并记录同期地表水位。 4 . 4 . 5 大中型涵闸工程的施工地质工作还应包括下列内容: I 记录地基处理的类型、方法、深度,处理范围内土 ( 岩) 层的性状及

30、地基土 ( 岩) 体的抬动、 隆起等现象的部位、 规模等。 2 记录基坑地下水出溢点的位置、 涌水量和同期基坑内、 外 水位,分析并预测涌水量的变化情况。 5 勘察方法 5 . 1 准备工作 5 . 1 . 1 准备工作宜包括搜集整理与工程有关的资料、 进行现场踏 勘及制定工程地质勘察大纲。 5 . 1 . 2堤防工程地质勘察宜搜集、整理的资料包括下列 内 容: 1 区域地形、地质、遥感与地震资料。 2 堤防工程的前期勘察成果及与堤防有关的其他资料。 3 已建堤防的工程现状、 各类险情隐患和抢险加固及加固效 果资料,原施工地质及水文地质观测资料。 5 . 1 . 3 现场踏勘应重点调查下列内容

31、: 1 工程区基本地质条件。 2 已建堤防工程历史险情隐患的位置、 类型、 规模、 发生与 发展过程及危害情况,处理措施与效果。 3 工程区交通条件、 工作生活条件、 主要勘察点的植被情况 和场地条件等。 5 . 1 . 4 工程地质勘察大纲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工程名称、 地点、 任务来源。 2 勘察阶段、目的与要求。 3 工程概况、规模、等级、规划设计意图、勘察工作重 点。 4 工程区地形地貌、地质概况与已建堤防堤身、堤基险情 隐患。 5 工程地质测绘、 勘探、原位测试、 岩土试验等的计划工作 量和技术要求,应重点勘察、研究的工程地质问题。 6 勘察工期、质量控制及资源配置。 7 成果的项

32、目、名称、数量、技术要求。 1 2 5 . 2 工 程 地 质 测 绘 5 . 2 . 1 各勘察阶段都应进行工程地质测绘。 5 . 2 . 2 堤防与堤岸工程地质测绘宜沿堤 ( 岸)线进行, 测绘宽度 宜符合表 5 . 2 . 2的规定。当堤外滩地较窄时,堤岸与堤防工程地 质测绘可合并进行。 表5 . 2 . 2 堤防与堤岸工程地质测绘宽度单位:m 类别可行 性研 究阶段初步设 计阶段 新 建堤 防 堤 线内 侧 5 0 0 - - 2 0 0 05 00- 1 000 堤 线外 侧, 1 0 0 05 0 0 已建堤 防 堤 内 3 0 0 - 1 0 0 03 0 0 1 0 0 0 堤

33、外. 5 005 0 0 堤岸 岸肩 外至水 边至 水边 岸肩 内 5 0 0 1 0 0 0 3 0 0 - 5 0 0 a :当 堤 州 唯 较宽时 。 测绘宽度 取表中数值 ; 当堤 外滩较窄时.测至河( 江)水边 。 b : 已 建 堤防堤 内工 程地 质测绘 宽度应 大于 最远 的历史 险情距 堤内脚 的距 离 5 . 2 . 3 大中型涵闸工程地质测绘范围应包括建筑物区和对建筑 物有影响的区域 5 . 2 . 4 堤防工程各阶段工程地质测绘比例尺宜按表 5 . 2 . 4 确定。 表 5 . 2 . 4 工程地质测绘比例尺 建 筑 物规 划阶段 可行性 研究 阶段初步设 计阶段 堤

34、防 、堤岸 12 5 0 0 0 - 1 5 0 0 0 0 1,1 0 0 0 0 - 1 , 2 5 0 0 0 1 = 2 0 0 0- 1 , 5 0 0 0 1.1 0 0 0 - 1:2 0 0 015 0 0 - 1;1 0 0 0 涵 闸 大 中型 小 型 结 合堤 防进行 5 . 2 . 5 堤防工程地质测绘宜符合S L 2 9 9 -2 0 0 4 的有关规定,并 对以下内容进行重点研究: 1 古河道、渊、塘、沟、渠、外滩宽度及岸坡形态、坡高、 坡角等微地貌特征。 2 特殊土的分布范围及其工程地质特性 。 3 透水层与相对隔水层的分布特征、 埋藏条件等, 应特别注 意细粒土

35、层中砂土夹层的类型、厚度、性状等。 4 已建堤防工程堤身、堤基、 涵闸和堤岸历年险情位置、发 生时间、规模、性 质、类型、危害程度、险情发生时的外江 ( 河)水位等。 5 已建堤防历史决 口口门及其冲刷坑的分布、 规模, 堵口填 坑材料类型等。 6 堤身现状、 历史加高培厚情况 , 防渗加固处理范围、 方法、 效果,岸坡失稳类型、规模、护岸工程现状等。 5 . 3 勘探 5 . 3 . 1 堤防 工程勘探布置应在充分分析已 有勘测资料的基础上 进行,已建堤防尚应考虑历史险情的分布、类型等。 5 . 3 . 2 规划阶段可不布置勘探工作。 堤防 勘探纵 剖面宜沿堤防中 心线或防渗轴线、减压井轴线

36、布置。可行性研究阶段钻孔间距宜 为5 0 0 -1 0 0 0 m, 初步设计阶段宜为1 0 0 - 5 0 0 m, 险情多发、 地质 条件复杂或防洪墙段应适当加密钻孔。 5 . 3 . 3 堤防勘探横剖面宜垂直纵剖面布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横剖面长度应包括堤内、 堤外影响区, 渗透分析横剖面长 度应能满足渗透分析的需要。 2 横剖面间距宜为堤防中心线纵剖面上钻孔间距的 2 -4 倍,险情多发段、地质条件复杂段应适当加密横剖面,每一工程 地质单元应至少有一条横剖面。 3 横剖面上宜布置3 - - - 6 孔: 堤防中心线1 孔、 堤外1 - 2 孔、 堤内1 一3 孔,孔距宜为 2 0

37、 -2 0 0 m. 4 在下列特殊位置应布置横剖面: 渊、潭、塘、沟、渠等微地貌变化较大的地段; 堤防险情段,包括堤基渗透破坏、历史溃口口门、堤身 险情等; 1 4 物探探明的物性异常位置; 拟扒口分洪段; 一一 小型涵闸闸址处。 5 . 3 . 4 堤外滩较窄时,堤岸勘探布置宜结合堤防勘探布置进行; 堤外滩较宽时,堤岸勘探布置宜符合下列规定: 1 纵剖面宜沿岸肩布置, 可行性研究阶段钻孔间距宜为 5 0 0 一1 0 0 0 m,初步设计阶段宜为 2 0 0 -5 0 0 m. 2 横剖面间距宜为纵剖面上钻孔间距的 2 -4 倍 ,地质条件 复杂或崩岸严重段,可适当加密横剖面。 3 横剖面

38、上的钻孔数宜为 2 - - 3 个,孔距宜为2 0 -1 0 0 m, 4 滑坡地段应沿滑动方向布置一条主勘探剖面, 剖面上宜为 3 -5 个钻孔, 钻孔间距5 0 -1 0 0 m; 当滑坡规模较大时, 可 平行主 勘探剖面增加辅助勘探剖面。 5 . 3 . 5大 中型涵 闸勘探 布置应分别 符合 GB 5 0 2 8 7 -9 9和 S L 5 5 -9 3 的有关规定, 并宜符合下列规定: 1 可行性研究阶段, 宜沿闸轴线布置 1 条纵剖面, 孔距5 0 - l o o m; 横剖面宜顺水流方向布置, 横剖面间距宜为纵剖面上钻孔 间距的 2 - 4倍,并应至少布置 1 条横剖面 2 初步

39、设计阶段, 钻孔宜结合建筑物方案布置成网格状, 孔 距宜为 2 0 -5 0 m,纵、横剖面数量各不宜少于 3 条 5 . 3 . 6 小型涵闸的勘探可结合堤防一并考虑, 地质条件复杂时可 进行专门勘探。 5 . 3 . 7 堤防和堤岸每一工程地质单元,以及大中型涵闸应布置 1 一2 个控制性钻孔。 5 . 3 . 8 勘探剖面应实测,精度不应低于相应工程地质测绘精度。 5 . 3 . 9 钻孔深度宜符合下列规定: 1 堤防钻孔宜为堤身高度的 1 . 5 -2 . 。 倍 ( 不包括已建堤防 堤顶孔的堤身段) , 当相对透水层或软土层较厚时, 孔深应适当加 深并能满足渗流与稳定分析的要求;基岩

40、出露或浅埋段钻孔宜揭 穿强风化层。 15 2 涵闸钻孔进入闸底板 以下的深度宜为闸底板宽度的 1 . 0 - - 1 . 5 倍。 3 堤岸钻孔宜深入河床深乱以下 5 -1 O m a 4 对控制性钻孔, 宜根据具体工程地质条件及设计需要综合 确定 5 水文地质试验和长期 观测钻孔宜根据水文地质条件确定。 5 . 3 . 1 0 钻孔孔径应与钻孔类型及孔内测试项目相适应,有特殊 要求的钻孔应根据需要确定。 5 . 3 . 1 1 钻进方法应符合S L 2 9 1 -2 0 0 3 的有关规定, 并根据土 ( 岩) 类型、钻孔目的和地下水位确定。在细粒土层、粉细砂层中 不应采用螺旋钻进或冲击钻进

41、。 5 . 3 . 1 2 钻进的回次进尺应根据地层性质、钻进方法等确定,且 不应超过2 m 5 . 3 - 1 3 钻孔完成后必须封孔 ( 长期观测孔除外) , 封孔材料和封 孔工艺应根据当地实际经验或试验资料确定 。 5 . 3 . 1 4 堤防工 程物探宜 在可 行性研究阶 段进 行, 可用 于下列目 的: 1 探测基岩埋藏深度、断层破碎带位置及喀斯特发育情况。 2 探测 透水层及相对隔水层分布及厚度、地下水位 3 测定岩、土的电阻率、波速等参数。 4 探测已建堤防的洞穴、 决口口门 及其冲积扇、 古河道、 渗 漏段等隐患部位。 5 . 3 . 1 5 根据地质条件和场地条件可选用坑探、槽探或井 探等, 坑、槽、井施工完毕后应及时编录并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