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Z-T 0051-2004 邮政电子化支局系统工程设计规范.pdf.pdf

上传人:椰子壳 文档编号:3682015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661.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YZ-T 0051-2004 邮政电子化支局系统工程设计规范.pdf.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YZ-T 0051-2004 邮政电子化支局系统工程设计规范.pdf.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YZ-T 0051-2004 邮政电子化支局系统工程设计规范.pdf.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YZ-T 0051-2004 邮政电子化支局系统工程设计规范.pdf.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YZ-T 0051-2004 邮政电子化支局系统工程设计规范.pdf.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YZ-T 0051-2004 邮政电子化支局系统工程设计规范.pdf.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YZ-T 0051-2004 邮政电子化支局系统工程设计规范.pdf.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ICS 0 3 . 2 4 0 M 8 4 国家邮政局标 准化指导, YZ 性文件 丫Z / Z 0 0 51 -2 0 0 4 邮政电子化支局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C o d e f o r d e s i g n o f p o s t a l b r a n c h o p e r a t i o n s y s t e m e n g i n e e r i n g 2 0 0 4 - 1 2 - 1 7发布 国 家 邮 政 局发 布 丫Z / Z 0 0 5 1 -2 0 0 4 目次 言 前 范围 , . . . 规范性引用文件 系统建设总体要求 系统建设方案 -.一二李,.,.-.呻

2、二, 系统组成与功能 系统逻辑结构 网络结构 系统安全 11,一内,月咔 . 4444 数据中心局域网设备配置 配置原则 主要设备配置 一 技术要求 515253 nU00U 111.11目es 6汇接点设备设 置 配置原则 主要设备配置 技术要求 11勺八 乙U66 7 网点局域网 设备配置 , , , 1 1 7 . 1 网点局域网设备配置原则 7 . 2 主要设备配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3 技术要求 一1 2 8 场地要求 , 巧 8 . 1 数据中心机房场地要求 , . . . . .

3、. . 巧 8 . 2 其他机房的场地要求 1 6 参考文献 , , , , 1 7 YZ / Z 0 0 51 - 2 0 0 4 前言 本指导性文件由国家邮政局计划财务部提出。 本指导性文件由国家邮政局科学研究规划院归口。 本指导性文件由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起草。 本指导性文件主要起草人:侯卫军李晓彤吴正大吴季真杨红玲 YZ Z 0 0 5 1 - 2 0 0 4 邮政电子化支局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范 围 本规范主要对邮政电子化支局系统的工程设计进行规范,包括邮政电子化支局系统建设总体要求、系 统建设方案、设备配置、机房场地要求等。 本规范适用于邮政电子化支局系统的方案规划、可行性研究及工程设

4、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 改单 (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 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 B 2 3 1 2 - 1 9 8 0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 G B / 1 1 4 7 1 5 - 1 9 9 3信息技术设备用不间断电 源通用 技术条件 G B 1 8 0 3 0 - 2 0 0 0信息技术 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 基本集的扩充 G B / T 2 8 8 7 - 2 0

5、0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 B 4 9 4 3 - 2 0 0 1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 Y D / T 7 5 4 - 1 9 9 5通信机房静电防护通则 Y D / T 8 6 2 - 1 9 %光笔条码阅读器技术要求 Y D 5 0 5 9 - 9 8通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 Y D / T 1 1 3 2 - 2 0 0 1防火墙设备技术要求 Y Z / T 0 0 4 2 - 2 0 0 1邮政综合计算机网 信息中 心机房场地要求 Y Z ./ 7 . 0 0 4 6 - 2 0 0 3邮政电子化支局系统技术要求 3 系统建设总体要求 a )邮政电子化支局系统的建设目标应以先进的计

6、算机技术、网络及数据通信技术为手段,建立以省 或地市为中 心. 具有高效、规范、 安全、 可扩充的生产作业系统, 使邮 政电子 化支局系 统成为邮政窗口 业 务处理的 承载平台, 通过数据的集中 存储和应用的集中 处理, 实现信息资源的 综合利用和共享, 提高系 统 的可维护性、可用性 ,进而提高邮政管理服务水平,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b )邮政电子化支局系统是邮政窗口 业务的 处理平台, 应完成函 件、 包裹、 特快、报刊发行、邮资票 品、电子汇兑、代收代付等业务的窗口处理,以及支局内部生产作业、邮件投递、支局管理和对支局业务 的统计分析。 c )邮政电子化支局系统是邮政业务信息的基础采集点

7、,应能够与其他相关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及资源 共享。 d )邮政电子化支局系统工程建设必须遵循基本建设程序,贯彻执行国家基本建设方针、政策和邮政 行业相关的技术政策、标准、规定。 e )邮政电子化支局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必须贯彻统一性、整体性和标准化的原则,树立邮政统 一的服务品牌形象。 f )邮政电子化支局系统的建设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贯彻节约投资、控制成本、提 高电子化支局投资效益的 原则, 要充分 利用现 有资源。 B )邮政电子化支局系统的 建设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 原则,系统应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以适应未来 YZ / Z 0 0 5 1 - 2 0 0 4 的扩展 。 h

8、)邮政电 子化支局系统的建设规模和设备配置应根据业务的 发展需要,实事求是地进行规划, 坚持 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的原则。作为信息系统,邮政电子化支局系统的设备规模容量按投产后 3 年的生产需 求进行配置。 i )设计应符合工程设计文件质量特性 ( 即功能性、可信性、安全性、可实施性、适应性、经济性及 时间性)的要求,并按照切合实际、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实用的原则,进行多方案比较。 )邮政电 子化支局系统 设备 应选用成 熟定型的 设备, 并注意采用新技术, 吸取国内外先进经验。 k )当本 规范无具体规定时, 应执行国家标准及邮政 行业有 关标准、 暂行规定。 I )在特殊情况下执行本规范

9、中个别规定有困难时,设计应充分论述理由,呈主管部门审批后变更 执 行。 4 系统建设方案 4 . 1 系统组成与功能 4 . 1 . 1 系统组成 邮政电子化支局系统由数据中心局域网、网点局域网和省、市、县各级管理部门局域网通过广域通信 网络互相连接而成。 a )数据中心局域网 由邮政电子化支局系统主机 ( 数据库服务器、应用/ 终端服务器、We b 服务器)及存储系统、系统监 控管理机、局域网网络设备 ( 局域网交换机、防火墙、路由器)等互相连接组成。 b )网点局域网 由终端、票据打印机、电子秤、密码小键盘、管理P C 、条码打印机、资费显示器、条码阅读器、邮 资机等设备和网络设备 ( 路

10、由器、工作组交换机或集线器、多路复用器、调制解调器)等互相连接组成。 c )省、市、县各级管理部门局域网 由P C 、打印机、工作组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互相连接组成。 d )广域通信网络 是邮政电子化支局系统内部各局域网之间互联以及邮政电子化支局系统与其他系统互联的通信网络 , 由网点一 县一 地市一 省的广域通信网络、各级管理部门与通信汇接点之间的通信线路、各级管理部门与数据 中心之间的通信线路、邮政电子化支局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的通信线路组成。 4 . 1 .2 系统功能 a )邮政电子化支局系统的功能应符合、 Z / Z 0 0 4 6 - 2 0 0 3 邮政电子化支局系统技术要求以及

11、邮政 电子化支局系统业务需求的规定。 b )数据中心应完成邮政电子化支局系统生产管理数据的集中处理、存储及应用支撑;监控管理系统 的运行状况。数据中心的数据库服务器运行数据库系统;应用/ 终端服务器运行统一版本的邮政电子化支 局应用系统并提供终端接人服务;We b 服务器利用省内邮政电子化支局系统的基础数据提供 We b服务 , We b服务器采用集中建设方式,省内各个数据中心共用一套 We b服务器,放置在邮政综合计算机网省信 息中心 ( 简称综合网省中心) 。 c )广域通信网络应对网点一 县一 地市一 省各级部门之间、各级部门与网点之间、邮政电子化支局系统 与其他系统之间的业务生产数据、

12、管理数据及其他信息进行及时、安全、可靠的通信传输。 4 . 1 .3 网点内部连接及接入数据中心方式 网点内部连接方式。 a )交换机 ( 或集线器)连接方式:网点配置网络终端和P C ,连接到工作组交换机 ( 或集线器)上, 工作组交换机 ( 或集线器)连接到网点路由器的以太网口。 b )路由器连接方式:网点终端连接到路由器的异步口上,路由器兼作终端服务器。 c )多路复用器连接方式:网点配置哑终端,连接到多路复用器的异步口。 Y Z/ Z 0 0 5 1 - 2 0 0 4 d ) P C 机+ 多 用户卡连接方式: 网点配置哑终端、 带多用户卡的P C 机, 哑终端连接到多 用户卡。 网

13、点接人数据中心方式。 a )路由器方式:网点路由器通过通信线路上连到数据中心。 b ) 局域网方式: 与数据中心同 址的网 点可通过工作组交换机以局 域网方 式接人 数据中心。 c )多路复用器方式:网 点配置多路复用器连接终端, 在上级通信汇接点放置多路复用器和终端服务 器,多路复用器之间通过通信线路连接,网点通过通信汇接后接人数据中心。 d ) P C 机十 通信卡方式:网点配置带通信卡的P C 机, 通过 通信卡和通信 线路上连到数据中心。 4 . 2 系统逻辑结构 邮政电子化支局系统逻辑结构如图 1 所示。 圈 1邮 政 电 子 化 支 局 系 统 逻 辑 结 构 示 意 4 2. 1

14、 系统内部逻辑结构 a )邮政电子化支局系统的网点业务 P C 、业务终端通过终端服务器接人应用服务器,再通过应用服务 器访问数据库服务器; b )邮政电子化支局系统的各级管理 P C配置浏览器,访问省中心 We b服务器; YZ/ Z 0 0 5 1 - 2 0 0 4 c ) 数据库服务器接受应用服务器的访问请求并将处理结果反馈到应用服务器; d )数据库服务器接受省中心W e b 服务器的 访问 请求并提 供W e b 服务器 所需的信息; 4 .2 .2 与其他系统之间的逻辑结构 邮政电 子化支局系 统与 其他 相关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并共享资源。 4 .3 网络结构 邮政电子化支局系统网

15、络结构采用省集中和地市集中两种模式。 网络结构的选择应在考虑以下因素的前提下做到数据更高程度的集中: a )应与邮政电子化支局系统的业务量及主机系统的处理能力相适应; b )应与工程投资规模 ( 包括网点设备、信息中心设备、工程建设等各方面的投资)相适应; c )应与系统维护体制相适应,对技术人员素质要求不高、系统运行维护工作量小、成本低等; d )应考虑系统及网络建设现状及今后的调整规划; e )应与管理体制相适应。 4 . 3 . 1 省集中 邮政电子化支局系统省集中模式的网络结构分为省数据中心、地市汇接点、县汇接点和网点4层 , 省集中结构如图2 所示。 a )数据中心设置在省一级,负责

16、全省邮政电子化支局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 Y Z/ Z 0 0 5 1 - 2 0 0 4 b ) We b服务器应设置在省数据中心,应用/ 终端服务器宜放置在省数据中心 ,也p i 放置在地币接 人点 。 e )地市应设置地市汇接点,承担县到省之间的通信汇接功能以及地市局管理部门局域网的接人;县 可设置县汇接点,承担网点到地市之间的 通信汇 接功能以 及县 局管理部门的 接人。网点宜 通过各级汇接点 进行通信汇接后接人省数据中心,也可直接接人省数据中心。 d )省局管理部门以局域网连接方式或通过市内通信线路接人省数据中心,地市局管理部门经地市汇 接点接人省数据中心,县局管理部门经县汇接点和

17、地市汇接点接人省数据中心。 e )与邮政电子化支局系统相关的省其他系统接人省数据中心时应通过防火墙进行隔离;与邮政电子 化支局系统相关的地市其他系统接人地市汇接点时也应通过防火墙进行隔离。 f )省数据中心应优先通过综合网广域网与地市汇接点进行通信,必要时可申请公用通信网的数字电 路、数字数据网 ( D D N ) , 帧中 继 ( F r a m e R e l a y ) , X .2 5 等线路作备用。 B )网 点一 县一 地市一 省数据中心之间的广域通信网络应与综合网 其他系统共用线路设备等资源, 网点 到地市汇接点之间可采用电话拨号备份或数据专线备份,地市汇接点到省数据中心之间应采

18、用数据专线 备份。 4 .3 .2 地市集中 邮政电子化支局系统地市集中模式的网络结构分为地市数据中心、县汇接点、网点3 层 ,地市集中结 构如图3所示。 综 合网省 中心 图3 邮政电子化支局系统地市集中结构示愈 Y Z/ Z 0 0 5 1 - 2 0 0 4 a )数据中心设置在地市一级,负责所辖地市邮政电子化支局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 b ) We b服务器应设置在综合网省中心,应用/ 终端服务器应放置在地市数据中心。 。 )县可设置县汇接点, 承担网 点到地市之间的 通信汇接功能以及县局管理部门的接人。网 点可通过 县汇接点进行通信汇接后接人地市数据中 心, 也可直接接人地市数据中

19、心。 d )省局管理部门以局域网 连接 方式或通过市内通信线路接人综合网 省中 心,地市局管理部门以局域 网连接方式或通过市内通信线路接人地市数据中心,县局管理部门经县汇接点接人地市数据中心。 e )与邮政电子化支局系统相关的地市其他系统接人地市汇接点时也应通过防火墙进行隔离。 f )地市数据中心应优先通过综合网广域网与综合网省中心、省局管理部门以及相关的省其他系统进 行通信, 必要时可申 请公用通信网的数字电 路、数字数据网 ( D D N ) , 帧中 继 ( F r a m e R e l a y ) , X . 2 5 等线 路作备用 。 8 )网点 一 县一 地市数据中 心之间的广域

20、通信应与综合网 其他系统共用线路设备等资源,网 点到地市数 据中心之间可采用电话拨号备份或数据专线备份。 4 . 3 .3 通信线路带宽的要求 通信线路的设计应考虑到各地通信资源情况、业务开展情况、业务量等因素,应与综合网其他系统复 用通信线路并考虑备份线路或备用路由。地市一 省之间应充分利用综合网省内网资源,网点一 县一 地市之间 应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 a )地市一 省:用于邮政电子化支局系统的线路带宽在地市集中模式下不宜低于6 4 k b i t / s ,在省集中模 式下根据业务量大小及接人终端数量可在 1 2 8 k b i t/ s - 2 M b i t / s

21、之间选择。 b )县一 地市:县内终端少于3 0台,用于邮政电子化支局系统的线路带宽可选 6 4 - 1 2 8 k b i t/ s ;县内终 端多于3 0台,用于邮政电子化支局系统的线路带宽可选 1 2 8 - 2 5 6 k b i t / s o c )网点一 县 :具有管理职能或特别重要的网点,用于邮政电子化支局系统 的线路带宽可选 6 4 - 1 2 8 k b i t/ s ;不具有管理职能的营业网点 ,1 - 3 个终端线路带宽宜选 9 .6 - 1 9 .2 k b i t/ s , 4 - 8 个终端线路带宽 可选 1 9 .2 - 6 4 k b i t / s ; 9

22、个终端以上线路带宽可选 1 2 8 k b it / s 以上。 4 . 4 系统安全 系统安全应考虑设备的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软件安全、应用软件安全、数据安全与保密、防病 毒 等。 4 . 4 . 1 设备物理安全 设备物理安全是以物理的方法和技术保障主机设备、网络设备、通信线路和媒体的安全。物理安全主 要防范各种自然灾害 ( 防火、防水、防雷击) ,防范各种人为人侵及盗窃,防止擅自操作和使用设备,防 止信息的丢失、泄露和破坏等。应从基础设施、网络设备、故障处理、电磁兼容及防电磁泄露发射等方面 为系统提供安全可靠的运行环境和条件。 4 .4 .2 其他安全要求 邮政电子化支局系统的系统安

23、全建设应符合 Y Z / Z 0 0 4 6 - 2 0 0 3 邮政电子化支局系统技术要求中 9 . 1 - 9 . 7 节的规定。 5 数据中心局域网设备配置 5 . 1配里原则 a )统一性:系统的体系结构和操作模式应统一。 b )经济性:系统设备的配置应充分利用综合网的已有资源;新购的设备应选用技术成熟、性能稳定、 性价比高的产品。 。 )可扩展性:硬件的配置应充分考虑未来业务发展的需求,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管理性。 d )安全可靠 :充分考虑系统配置的冗余和抗干扰能力。 e )资源共享:与其他系统共享资源时应充分考虑各个系统对软、硬件设备资源的要求。 YZ/ Z 0 0 51 -

24、2 0 0 4 5 . 2 主要设备配置 5 . 2 . 1 数据库服务器 a )数据库服务器的选型配置应符合Y Z / Z 0 0 4 6 - 2 0 0 3 邮政电子化支局系统技术要求中1 0 . 1 节的 规定 。 b )数据库服务器的配置应综合考虑联机交易复杂程度、联机终端总量、交易峰值等。 。 )数据库服务器处理能力 ( T P M C )可参考下列公式计算 mx nl x n 2 x K J x 6 0 ( 1 ) ( 1 )式中 P -数据库服务器处理能力 T P M C ; m 一预测近期年的日均交易量; n l -忙 日 集中系数,取2 - 4 ; n 2 一忙时集中系数,取

25、。 . 2 - 0 . 2 5 ; K 一平均交易复杂度 ,取 1 2 - 1 8 ; J 一数据库服务器处理能力保留系数,取。 .7 , d )数据库服务器内存容量应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 )操作系统运行开销; 2 )数据库运行所占用的内存; 3 )用户进程占用的内存; 4 )其他如网管和安全审计所占用的内存; 5 )内存容量 ( 单位G B )与C P U个数之比不小于 1 : 1 , 数据库服务器内存容量可参考下列公式计算 M = O + D + ( N x m )+ 口 ( 2 )式中 M一数据库服务器应配置的内存容量; 0 一操作系统占用的内存总量,单位为MB ,取 1 5 0 MB

26、 ; D 一数据库系统占用的内存总量,单位为MB ,取 3 0 0 - 5 0 0 M B ; N 一活动进程数量; m 一每个活动进程平均占用内存数量, 单位为M B , 取3 A M B ; 口 一其他系统占 用的内 存, 单位为M B , 取1 5 0 M B 5 .2 .2 应用/ 终端服务器 a )应用/ 终端服务器采用 P C S e r v e r , b )应用/ 终端服务器的基本配置要求如下: 1 ) C P U大于 I n t e l P i l l 9 3 3 M H z ; 2 )硬盘容量大于4 G B; 3 )内存应大于1 2 9 M B o c )内存容量的计算应参

27、考以下公式 M= B + ( L x m) ( 3 )式中 M 一应用/ 终端服务器应配置的内 存总 量; B 一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占用的内存总量,单位为MB ,取 1 S O MB L 一应用/ 终端服务器的登录应用连接数量; m 一每 个登录应用连接占 用的内 存, 单位为M B , 取4 M B o d )每台应用/ 终端服务器的登录应用连接总量不宜超过 2 0 0 个。 ( 2 ) ( 3 ) Y Z/ Z 0 0 5 1 - 2 0 0 4 e )数据, 扣 心可增配 I 台 P C S e r v e r 用作应用/ 终端服务器的备份系统 5 . 2 .3 We b服务器 a )

28、We b服务器采用 P C S e r v e r . 切 We b 服务器基本配置要求如下: 1 )C P U大于 I n t e l X e o n 1 .7 G H a ; 2 )内存不小于 I G B; 3)不少于 2个硬 盘 ,单个硬盘容量不小于 1 8 G Bo 5 . 2 . 4 存储设备 a )存储设备的配置可按业务量的大小分为S A N存储系统和S C S I 存储系统两个级别 b )存储系统容量应考虑以下因素: 1 )实际业务数据; 2 )预测业务数据增长; 3 )系统软件; 4 )磁盘利用率; 5 )磁盘冗余; 6 )预 留空间。 、 )存储容量估算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I

29、S、 务 敬 据 = 乙 ( l; x b ;x d ,) 含=1 1 0 2 4 x1 0 2 4 ( 4) S , x n w = 0 + ( D + ( S qk * , . x l ) ) + T ( 5) c - S I * n m + S , t ft w , . a u 一 c x n “ 尸 ( 6 ) ( 4 - 6 )式中 i 一业务数据表; b 一对应业务平均每天产生的笔数; 2 一对应业务数据表的字段长度,单位为 k B; d 一对应业务数据的保存天数; 0 -操作系统占用的空间,单位为G B ,取4 G B ; D 一数据库软件占用的空间,单位为G B,取2 G B

30、; l 一索引等系统数据与业务数据的比值,取0 .4 ; T 中间件软件占用的空间,单位为G B,取2 G B ; 。 一磁盘利用率, 取7 0 %; a 一磁盘预留系数, 取8 0 %; p 一磁盘冗余系数, R A I D S取1 .2 , R A I D O + I 取2 ; S 一系统应配置的磁盘容量。 d )如果系统数据和业务数据分开存放,则应从公式中核减 e )如果需要考虑模拟测试系统占用的磁盘空间,则可在以上公式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增加模拟测试系 统所需的业务数据和系统数据的存储容量 5 . 2 .5 交换机 a )数据中心应配置核心交换机,用于局域网设备的连接; b )核心交换机应

31、采用冗余配置; 丫Z / Z 0 0 5 1 - 2 0 0 4 c )数据中心可配置工作组交换机用于管理 P C机的接人; d ) 交换机端口配置数量 应大于需要连接的端口 总和, 并至少留 有2 0 % - 3 0 % 的空余端口。 5 . 2 . 6 路由器 a )数据中心应配置核心路由 器, 用于 连接通信汇接 点或网点; b )核心路由 器应采用冗 余备份工作方式; c ) 路由器应提供主用通讯线路和备 用通讯线路所需 要的连接端口。 5 . 2 .7 防火墙 a )数据中心可配置防 火墙, 用于 数据中 心与外部系 统之间的 通信隔 离。 b )防火墙可采用冗余备份工作方式。 5

32、.2 .8 调制解调设备 a )数据中心可配置调制解调器或调制解调器池,用于数据中心与网点通信的主用或备用线路的连接。 b )调制解调器的个数应考虑冗余备份。 5 .2 .9 系统软件 a )系统软件主要包括服务器操作系统、集群软件、数据库、中间件、终端操作系统、系统管理软件; b ) P C服务器应采用 L i n u x 操作系统,小型机可采用随机的U N I X操作系统; 。 )数据库服务器的操作系统应配置高可用集群软件,应用/ 终端服务器的操作系统可配置高可用集群 软件。 d )数据库系统使用 O r a c l e 数据库。 5 3技术要求 5 .3 .1 服务器系统 ( 含数据库服

33、务器、应用/ 终端服务器) a )数据库服务器处理能力应达到设计年限要求的规模容量; b )服务器系统应配置至少两块内置硬盘; c )具备 U l t r a S C S I 接口; d )至少配置两块不低于 1 0 / 1 0 0 M b i t v s 的自适应网卡; e )支持L i n u x系统; I )应配置内置磁带机; 9 )应配置冗余电源; h )应用/ 终端服务器应支持现有的终端设备。 5 . 3 .2 We b服务器 a )支持多处理器、考虑处理能力和存储空间的适当冗余; b ) C P U 、内存、vO应具备一定的扩充能力; c )内置的存储支持 R A I D I( 磁

34、盘镜像) 。 5 .3 .3 存储设备 a )存储阵列的容量应达到设备满足年的规模容量; b )光纤存储阵列和光纤存储交换机应支持E S C O N, S C S I , F I C O N, F C等多种通道接口类型并兼容主 流厂家的光纤通道卡; C 存储阵列应支持多种 R A I D存储方式 ,包括 R A I D 0 + 1 和 R A I D 5及混合模式 ( 即 R A I D 0 + 1和 R A I D 5同时工作夕 ; d )光纤存储阵列的光纤接口采用多模光纤,带宽不小于 z c b ws ; e )应配置冗余电源; C )应配置备份设备 ( 如磁带机/ 库或光盘机/ 库) ;

35、 g )主要存储设备 ( 磁盘阵 列、 光纤存储交换机、光纤通道卡)均应采用冗余配置。 5 . 3 .4 交换机 a )数据中心核心交换机需支持三层交换和划分子网的功能; 丫Z/ Z 0 0 5 1 - 2 0 0 4 b )支持不低于 1 0 / 1 0 0 M b it / s 的网络接口; 。 ) 应支持S N M P( 简单网络管理 协议); d )应能升级到千兆以太网交换机。 5.3 . 5路 由器 a )数据中心核心路由器应采用多协议路由器; b )具备模块化扩展能力; C 支持同步数字体系 ( S D H ) 、异步传输模式 ( A T M) 、数字数据网 ( D U N ) ,

36、帧中继 ( F r a m e R e l a y ) 、点到点协议 ( P P P ) 等广域网接口 和协议; d )可提供I O O B a s e - T 接口、 E 1 接口、 V .3 5 接口 和异步接口; e )支持端口的信道化; f )具有广播风暴隔离、虚拟网交换、端口过滤等功能。 5 . 3 石防火墙 a )基本技术要求应符合 Y D / T 1 1 3 2 - 2 0 0 1 防火墙设备技术要求 ; b )防火墙工作在冗余备份方式时。每台应具备专门的H A口用于防火墙之间的通信。 5 . 3 . 7 调制解调设备 a )支持A T指令集; b )使用标准串行 R S - 2

37、 3 2接口; c )支持3 0 0 b i t/ s - 5 6 K b i t/ s 的 传输速率; d )支持全双工传输 ,可进行速率选择,具备自动应答功能。 5 . 3 . 8 系统软件 a )系统软件的安全级别应达到C 2级以上; b ) 操作系 统应与主流的 数据库 ( O r a c le , S y b a s e , I n f o r m i x , D B 2 等)和中间件 ( T U X E D O , C I C S 等) 兼容 ; c )支持G B 1 8 0 3 0 中 文标准及其他有关的国 家标准; 6汇接 点设备配置 6 . 1配里原则 a )开放性:设备的选

38、择应遵循开放的原则,支持异构互联; b )互联互通:设备应支持多种协议和接口标准,互相通信无障碍; c )经济性:应利旧原有设备,保护原有投资。 d )资源共享:与其他系统共享资源时应充分考虑各个系统对软、硬件设备资源的要求。 6 .2主要设备配置 6 .2 . 1 局域网交换机 a )汇接点可配置工作组交换机; b )交换机端口配置数量应大于需要连接的端口总和,并至少留有 2 0 %- 3 0 %的空余端口; 6 .2 .2 路由器 a )汇接点应配置路由器; b )路由器汇接网点的通信线路并与数据中心连接。 6 .2 .3 调制解调器设备 参考本规范 5 . 2 .8的配置。 6 .3 技

39、术要求 6 .3 . , 局域网交换机 a )汇接点工作组交换机应支持不低于 1 0 / 1 0 0 M b i r / s 的网络接口; b )应支持S N MP 协议。 丫Z / Z 00 51 - 2 0 0 4 6 .3 .2 路由器 a )汇接点路由器应采用多协议路由器; b )具备模块化扩展能力; c )路由器应能够与现有网络设备互联互通。 6 众3 调制解调器设备 参考本规范 5 . 3 .7的技术要求。 7 网点局域网设备配置 7 . 1 网点局域网设备配置原则 a )应满足邮政电子化支局系统的业务发展需求; b )符合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的原则; C )有利于今后系统

40、扩容; d )应优先考虑利旧原有设备; e )资源共享: 与其他系统共享资源时 应充 分考虑各个系 统对软、硬件 设备资源的要求。 7 . 2主要设备配 置 表 1 网点局域网设备配2表 类型 设计数量备注 一 窗口综合营业 终 端1 台 / 台 席 票 据 打 印 机1 台 / 台 席 小电子秤 ( 4 0 k g ) 1 台/ 台 席 大电子秤 ( 6 0 k g ) 1 台选 配 资费显示器I个/ 台 席 选 配 条 码 阅 读 器1台/ 台席选 配 条 码 打 印 机1台/ 台席选 配 密码小键盘1 个 / 台席 邮 资 机根据实际业务需要配置选配,小型机可按席位配备 内部生产作业 终

41、 端1台/ 台席 台席数为每班需同时使用计算机进行作 业 的 人 数 票 据 打 印 机1 台 / 台 席 条 码 阅读 器 1 台/ 出口台席 条 码 打 印机1 台/ 出口台席 选 配 邮 件 投 递 终 端1 台/ 台 席 票 据 打 印 机1 台/ 台 席 管 理 P C 机工 台 打 印 机1台 可选报表打印机/ 激光打印机/ 票据打 印机 YZ / Z 0 0 51 - 2 0 0 4 表 1 【 续 ) 类型设备数量备注 网点接人数据中心方式: 路 由器 方 式 路 由器1台 D T U / 调制解调器t台 工作组交换机 工台 选配,可山集线器替代 网点接人数据中心方式: 局 域

42、 网方 式 工作组交换机1 台可由集线器替代 网点接人数据中心方式 多路复用器方式 多 路 复用 器1 台 调 制解 调器1 台 网点接人数据中心方式: P C机+ 通信卡方式 调 制调 解 器1 台 多用户卡/ 工作组交换机1块 ( 台) 连接哑终端应配置多用户卡;连接网络 终端可配置工作组交换机 ( 集线器)或 多 用 户 卡 7 .2 . 1 P C机 每个具备管理职能的网点应配置 1 台管理 P C a 7 .2 . 2 终端 每个台席配置 1台终端。 7 . 2 . 3打 印机 每个台席配置 1 台票据打印机;每台管理 P C配置 1 台打印机。 7 . 2 . 4 电子秤 每个营业

43、台席配置 1 台小电子秤,每个网点可配置 1 台大电子秤。 7 . 2 . 5 资费显示器 每个营业台席可选配 1 个资费显示器。 7 . 2 . 6 邮资机 根据实际业务需要配置。 7 .2 .7 条码设备 ( 条码阅读器、条码打印机) 每个营业台席可选配 1 台条码阅读器、1 台条码打印机;每个内部作业出口台席可配置 1台条码阅读 器,选配 1台条码打印机。 7 .2 .8 密码小键盘 每个营业台席配置 1 个密码小键盘。 7 念9 工作组交换机/ 集线器 网点可根据需要配置 1 台工作组交换机或集线器,用于网点终端设备的连接。 7 .2 . 1 0 路由器 网点可根据需要配置 I台路由器

44、,用于网点终端的接人。 7 .2 . 1 1 多路复用器 网点只有哑终端时,可选择配置多路复用器,多台哑终端通过多路复用器共用通信线路。 7 . 2 . 1 2 调制解调器 网点可根据需要配置调制解调器,用于网点与中心的通信。每条通信线路配置 1 台调制解调器。 7 . 3 技术要求 7 . 3 . 1 P C机 1 2 Y Z/ Z 0 0 5 1 - 2 0 0 4 。 )作为终端使用的利旧 P C I )P e n t iu ml 以 _ 处理器 ,C P U工频-2 3 3 MI Iz ; 2 )内存)3 2 MB ; 3 )硬 盘)3 0 0 MB ; 4 )配置WI N D O W

45、S 操作系统 b )作为管理 P C使用的利旧P C I ) P e n li u m l l 以上处理器,C P U主频-2 3 3 MH z ; 2 )内存6 4 M B ; 3 )硬盘) I GB; 4 )配置WI N D O WS 操作系统和浏览器。 )新购P C I )宜采用P e n t i u m I V以上处理器,C P U主频宜I G H z ; 2 )内存宜)1 2 8 MB ; 3 )硬盘宜)I O G B ; 4 )应配备以太网卡; 5 )宜选用彩显 、不低 于 S V GA的视频控制器; 6 )应具有并口、P S / 2 , 2 个以上串口等多个 1 / 0接口; 7 )应配置 WI N D O WS 操作系统和浏览器 7 .3 .2 终端 a )利旧终端 1 )应符合 G B 4 9 4 3 - 2 0 0 1 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的要求 2 )显示属性:支持正常、闪烁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