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T 0457.7-2003 医用电气设备 光电X射线影像增强器特性 第7部分 调制传递函数的测定.PDF.pdf

上传人:椰子壳 文档编号:3682455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488.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YY-T 0457.7-2003 医用电气设备 光电X射线影像增强器特性 第7部分 调制传递函数的测定.PDF.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YY-T 0457.7-2003 医用电气设备 光电X射线影像增强器特性 第7部分 调制传递函数的测定.PDF.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YY-T 0457.7-2003 医用电气设备 光电X射线影像增强器特性 第7部分 调制传递函数的测定.PDF.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YY-T 0457.7-2003 医用电气设备 光电X射线影像增强器特性 第7部分 调制传递函数的测定.PDF.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YY-T 0457.7-2003 医用电气设备 光电X射线影像增强器特性 第7部分 调制传递函数的测定.PDF.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YY-T 0457.7-2003 医用电气设备 光电X射线影像增强器特性 第7部分 调制传递函数的测定.PDF.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YY-T 0457.7-2003 医用电气设备 光电X射线影像增强器特性 第7部分 调制传递函数的测定.PDF.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Y Y / T 0 4 5 7 . 7 -2 0 0 3 / I E C 6 1 2 6 2 - 7 : 1 9 9 5 前 ,备 种 两 Y Y / T 0 4 5 7 医用电 气设备光电X射线影像增强器特性 分为七个部分: 第 1 部分: 人射野的测定; 第 2 部分: 转换系数的 测定; 第 3 部分 : 亮度分布及亮度非均匀性的测定; 第 4 部分: 影像失真的 测定; 第 5 部分: 探测量子效率的测定; 第 6 部分: 对比度及炫光系数的测定; 第 7 部分: 调制传递函数的测定。 本部分是 Y Y / T 0 4 5 7的第 7 部分, 本部分与 工 E C 6 1 2 6 2

2、- 7 ; 1 9 9 5 医用电气设备光电 X射线影 像增强器特性第 7 部分: 调制传递函数的测定 ( 英文版) 的一致性程度为等同, 主要差异如下: 按照汉语习惯对一些编排格式进行了修改; 将一些适用于国际标准的表述改为适用于我国标准的表述 ; 一 删除了国际标准前言; 一I E C 7 8 8 改为 I E C 6 0 7 8 8 ; 原文中将编号 4 . 4 和 4 . 5 误写为 4 . 2 和 4 . 3 故改为 4 . 4 和 4 . 5 , 本部分的附录 A、 附录 B 、 附录 C 、 附录 D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医用 X射线设备

3、及用具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归 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 西安航天恒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辽宁省医疗器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 邹元、 牟莉。 Y Y / T 0 4 5 7 . 7 -2 0 0 3 / I E C 6 1 2 6 2 - 7 : 1 9 9 5 日I侣 全 J 1 R 成像系统经常采用主观的性能测量来进行评估, 例如极限分辨率。在与成像系统预期使用目的相 关的成像任务方面, 这些方法不一定适当地描述系统的性能, 而 且这些方法容易受到不同 观察者间差异 的影响。 线性空不变成像系统可以根据其传递函数方便地加以分析。这种系统的信号传递可以由光学传递 函 数( O

4、T F ) 明 确表示出。) T F 将系统对于正弦波的响应表示为系统空间频率的函数。 调制传递函数 ( MT F ) , 光学传递函数的 模, 足以描述 X射线影像增强器的信号传递。在点扩展函数不随位置改变时 的系统被称为空不变系统。需要注意的是 X射线影像增强器仅仅在一个有限的区域, 即等晕 区之内, 通常才是空不变的。 调制传递函 数可以采用几种方法测定( 见附录D的 例 1 ) 由方波响应; 由线扩展 函数的傅里叶变换; 一 由 点扩展函 数的汉克尔变换; 借助空间滤光片扫描狭缝影像。 如果操作正确, 那么以 上任何一种方法均是可取的。 为了简单起见, 本部分只详述两种方法: 1 线扩

5、展函数的 傅里叶变换法, 即上述提到的L S F 法。 2 . 空问滤光片法。准确地测定调制传递函数需要专业的设备并且一般不适用于在现场安装情况 下进行工作。 本部分仅规定了X射线影像增强器接近人射野中 心的调制传递函 数的测量方法。 Y Y / T 0 4 5 7 . 7 -2 0 0 3 / I E C 6 1 2 6 2 - 7 : 1 9 9 5 医用电气设备 光电X射线影像增强器特性 第 7 部分: 调制传递函数的测定 范 围 Y Y / T 0 4 5 7 的 本部分适用于作为医用诊断X射线设备部件的光电X射线影像增强器。 本部分描述了测定 X射线影像增强器调制传递函数的方法 。

6、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 Y Y / T 0 4 5 7 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 期的引用文 件 ,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 然而, 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 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 版本。凡是不注 日期 的引用文件 ,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部分。 Y Y / T 0 0 6 3 -2 0 0 0 医用诊断 X射线管组件焦点特性( i d t I E C 6 0 3 3 6 : 1 9 9 3 ) Y Y / T 0 4 5 7 . 4 -2 0 0 3 医用电 气设备光电X射线影像增强器特性第4 部

7、分: 影像失真的测定 I E C 6 0 7 8 8 : 1 9 8 4 医用放射学术语 I S O 9 3 3 4 光学及光学仪器光学传递函数定义与数学关系 3 术语 3 . 1 定 义 考虑到本部分的目的, I E C 6 0 7 8 8中确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当定义之间有歧义 时, 优先考虑本定义。 3 . 1 1 XRI I 光电 X射线影像增强器的英文缩写 。 3 . 1 2 入射面e n t r a n c e p l a n e 垂直于 X R I I 的对称轴并且与 X R I I 辐射源方 向上最 突出的部分 ( 包括 X R I I 的防护套壳) 相切的

8、平 面 。 3 . 1 . 3 入射野e n t r a n c e f i e l d 对于X R I I , 在特定条件下人射面中能 够用于X射线图 形透射的区域。 3 . 1 . 4 入射野尺寸e n t r a n c e f i e l d s i z e 对于 X R I I , 在规定的源面距(( S E D ) , 入射面中能够用于 X射线图形透射区域的直径。 对于有不止 一种放大模式的X R I I , 每一种放大模式的人射野尺寸, 对应的输出影像直径应与最大人射野尺寸时 X R I I 的 输出影像的 直径相一致。 3 . 1 5 源面距s o u r c e t o e

9、n t r a n c e p l a n e d i s t a n c e ( S E D) Y Y / T 0 4 5 7 . 7 -2 0 0 3 八E C 6 1 2 6 2 - 7 : 1 9 9 5 X 射线管的焦点与 X R I I 的人射面间的 距离。 3 .1 6 输出影像中心 c e n t r e o f t h e o u t p u t i m a g e 外接输出影像最小圆的中心。 3 .1 7 入射野中心c e n t r e o f t h e e n t r a n c e f i e l d 人射面上成像于输出影像 中心的点。 3 . 1 8 中心轴c e

10、 n t r a l a x i s 穿过人射野中心并垂直于人射面的直线。 3 . 1 , 9 中心放大率c e n t r a l m a g n if ic a t i o n X R I I 的一个特性 , 在人射面上对称于中心轴放置的小物体的输 出影像的长度与实际长度之 比。 3 . 1 1 0 点扩展函数p o i n t s p r e a d f u n c t i o n ( P S F ) 点光源影像辐照度的归一化分布, 见 I S O 9 3 3 4 0 3 . 1 1 1 等晕区is o p l a n a t i c re g io n 在规定的准确度范围内, 点扩展函

11、 数是常数的区域。 3 . 1 1 2 线性l i n e a r i t y 成像系统的特性。在具有这种特性的成像系统中所有物体加权和的影像等于 其各单独物体影像同 样的加权和。 3 . 1 1 3 线性范围l i n e a r r a n g e 输人信号的范围。 在这个范围内成像系统在规定的准确度内呈现线性, 见I S O 9 3 3 4 0 注: 说明成像系统线性范围的输人信号范围应该用最大值和最小值说明。 3 . 1 1 4 光学传递函数o p t i c a l t r a n s f e r f u n c t io n ( O T F ) 成像系统的点扩展函数的二维傅里叶变换

12、, 见 I S O 9 3 3 4 0 注: 为了使光学传递函数有意义, 成像系统工作干线性范围内是基本要求, 而月考虑等晕区。 3 . 1 1 5 一维光学传递A数o n 。 一 d i m e n s io n a l o p t ic a l t r a n s f e r f u n c t i o n ( l - O T F ) 光学传递 函数在给定方向 卜 通过原点的截面。 3 . 1 。 1 6 线扩展函数l in e s p r e a d f u n c ti o n ( L S F ) 非相干线辐射源的 影像辐照度的归一化分布。 线扩展函数仅存在于 等晕区以内, 见I S

13、O 9 3 3 4 , 注: 线扩展函数的傅里叶变换是垂直于线光源方向的维光学传递函数。 3 . 1 . 1 7 调制传递函 数m o d u l a t io n t r a n s f e r f u n c t i o n ( M T F ) 一维光学传递函数的模。 注: 在 I S O 9 3 3 4中凋制函数被定义为光学传递函数的模。考虑到本部分的目的, 3 . 1 . 1 7 的定义更为适合。 Y Y / T 0 4 5 7 . 7 -2 0 0 3 / I E C 6 1 2 6 2 - 7 : 1 9 9 5 1 8 MT F分析仪MT F a n a l y s e r 能够

14、进行调制传递 函数测量的仪器, 包括光学系统和软件。 1 9 最佳聚焦b e s t f o c u s 对给定的狭缝方向, 使得 MT F曲线下积分面积为最大的聚焦电压的设置。 注: 聚焦电压设置值的选择是为了减弱模糊, 可能会轻微地偏离 X R I I 的实际使用中的设置值。 2 0 低频率跌落l o w - f re q u e n c y d r o p ( L F D ) 在 1 ( 单位数) 与接近零空间频率的调制传递函数的值之间的 差值。 注: 现今已知的X R I I , 都显现明显的眩光。这显现为 MT F曲线在稍高于零空间频率处的陡峭跌落。出于本部分 的目的, 选择空间频率

15、为。 1 t n m - 的点测定 L F U , 21 光探测器l i g h t d e t e c t o r 对可见辐射( 光) 敏感的辐射探测器。 要求的程度 本部分 中的助动词 : “ 应” ( s h a l l ) 表示服从某一项要求是必要的。 “ 宜” ( s h o u l d ) 表示服从某一项要求是极力推荐的 但并非强制性的。 “ 可” ( m a y ) 表示为了符合本部分, 服从某一项要求是允许以特殊的方式去完成的。 以下词语具有的意义: “ 特定的” ( s p e c if ic ) 当与参数或条件一同使用时: 指一个特殊的值或标准化布置, 通常是指那 些在 I

16、 E C标准或法律中所要求的; 见 I E C 6 0 7 8 8 , r m- 7 4 - 0 1 , “ 规定的” ( s p e c if ie d ) 当与参数或条件一同使用时: 通常在随机文件中指出的 或所考虑目 的下 而选择的值或布置; 见 I E C 6 0 7 8 8 , r m - 7 4 - 0 2 , “ 设计用于” ( d e s ig n e d f o r ) 当在标准中 用于描述设备、 器件、 零部件或布置特性时: 指明产品预 定的和通常明显的应用 目的或用途。 要 求 本部分中描述的X R I I 的调制传递函 数的测定方法中涉及狭缝影像分析。 在第一种方法中以

17、一片 ( 一维) 空间滤光片扫描影像, 从而直接得到调制传递函 数。第二种方法, 即 L S F 法, 使用一台二维摄像 机来得到线扩展 函数 , 再由线扩展函数的傅里叶变换得出调制传递函数。测定时需要特殊的试验设置, 包括一台 MT F分析仪( 见图 1 ) , Y Y / T 0 4 5 7 . 7 -2 0 0 3 / I E C 6 1 2 6 2 - 7 : 1 9 9 5 郊辑占叭卜芝邢娜琳姻哪攀缺省翔只 拿琳翻吠 图 1 测布局 4 . , 试验设置 a ) S P : D) 叔 为 1 0 0 c m士1 c m; 6 ) X射线管的焦点应位于中心铀 L ; c ) , d )

18、 , c ) 三者的组合对测旦结果的影响应小超过综合测旦精度( 见 5 . 5 ) ; c ) 磁和电的杂散场。在试验设置的构造中官使用能有效屏蔽且非磁性的材料; 。 ) 杂散光; 。 ) 试验 装置的 机械不 稳定 性。 振幅1 0 d im的 振动 便可以 使测试结 果变差。 Y Y / T 0 4 5 7 . 7 -2 0 0 3 / I E C 6 1 2 6 2 - 7 : 1 9 9 5 4 . 2 X射线影像增强器工作条件 a ) 除了 X R I I 的聚焦电压以外, X R I I 应在制造商规定的正常使用条件下工作。聚焦电压应设定于 使 X R I I 中心能最佳聚焦的值上

19、; b ) 不应使用任何防 散射滤线栅或防护罩; 。 ) 对于多视野的X R I I , 应对规定的 最大人射野的情况进行测量, 对于其他人射野的 情况进行测 量则是可选择的; d ) 施加在X R I I 电极上的电压的纹波系数应不超过。 . l %; e ) X R I I 应在其线性范围内 工作。 4 . 3 输入辐射 a ) 应使用 X射线管峰值 电压为 5 0 k V 士 2 k V的, 且半价层为 2 . 0 mm士 0 . 2 m m铝 ( 纯度为 9 9 . 9 ) 的 条件下工作的辐射质量; 这与大约 3 m m铝的总滤过相当。 b ) 焦点标称值 , 依据 Y Y / T

20、0 0 6 3中的规定 , 应不大于 0 . 6 . C ) X射线强度的波动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不宜超过 2 %, 4 . 4 试验器件 a ) 试验器件包括一个 狭缝。 该狭缝的宽度应小于或等于 。 . 5 x f m 1 , 其中f m 是要分析的最大空 间频率值, 单位为 mm - 。 b ) 狭缝宽度在整个狭缝长度上的变化应不超过 5 0 0 , C ) 狭缝长应不超过等晕区的范围。通常实用的长度为 1 0 mm, d ) 在狭缝的投影区域外 X R I I 接收到的 X辐射线的能量应小于 X R I I 接收到的总 X辐射线能量 的 I %; 见附录 B , 4 . 5 测设备 a )

21、 为了能够正确地测定 MT F的低频部分 , 应使用 MT F分析仪分析输出屏上的整个影像; b ) 如果使用了一个以上的透镜或透镜组, 则至少其中一个透镜或透镜组应满足 a ) 的要求; 注: 可以使用多个透镜以增加读数的数量或扩大 M T F的频率范围。 。 ) MT F 分析仪应允许对狭缝影像进行旋转准直; d ) MT F 分析仪的输人器件应有线性响应。对于空间滤光片方法, 输入器件是一个光探测器 , 例 如一个光电倍增器 。对于 L S F方法 , 输人器件是一台二维摄像机, 例如一台 C C D摄像机; e ) L S F法应能够测量覆盖六个数量级跨度的亮度范 围。如果 MT F分

22、析仪的输人器件不能覆盖 上述的动态范围, 则应分步进行测量 。并且予以修正。如果暗电流存在宜分别测量并进行修 正。 如果使用 C C D摄像机, 则强烈建议使用被冷却的传感器, 以降低噪声和得到更宽的动态 范围。 还宜使用每行至少 1 0 0 0 像素的摄像机。 5 调制传递函数的测定 5 . 1 准备 a ) 试验器件应放置于一平面上, 该平面与人射面尽可能接近 , 但其间距离不大于 l O m m, 并且与 人射面平行 ; 注: 现代 X R I I 的旋转对称性是指对所使用试验器件的方位没有要求。 b ) 中 心放大率应以 1 或更高准确度进行测定; 注: 在Y Y / T 0 4 5

23、7 . 4 中 给出了 一种中 心放大率的 测定方法。 c ) 试验器件的中心应在中心轴上 。 5 . 2测 a ) 空间滤光片法 Y Y / T 0 4 5 7 . 7 -2 0 0 3 / I E C 6 1 2 6 2 - 7 : 1 9 9 5 输出 屏上的影像经过透镜或透镜组投影到包含有 MT F 分析仪的空间滤光片的分析器平面 上。 调整该空间滤光片, 以 使其排列方向 平行于狭缝影像的长轴。 以光探测器, 例如一个光电倍增管 , 来测量经空间滤光片传递的光强度。 在分析器平面上沿与狭缝影像长轴垂直的方向移动滤光片至少一周 , 记录下光强度的最大值 和最小值。 假定空间滤光片是正弦

24、的并且在传递中由完全透明变化到完全不透明, 则以滤波频率 f 表示 的被测量MT F 由下式确定 : MT F , ( f , ) I NT ,n 。 二 I NT , , I NT m a 二 十I NT 式中: I N T 光强度。 应对所有要求的频率重复 !几 述测量。 注: 可以 使用 片可调 节空间 频率的 滤光片代替多片不同的空间频率的滤光片来测虽不同 频率下的MT F , b ) L S F法 在输出屏上的影像通过一个透镜或透镜组投影于二维摄像机的靶面上。相对于摄像机 , 狭缝 的方向应是使狭缝成像平行于摄像机的垂直方向。 借助二维摄像机, 通过在垂直方向累加输出影像所投影到的区

25、域内 所有的影像像素的内容, 得到数字化影像, 进而推导出线扩展函 数。 对干圆 形的影像, 这意味着相对于影像中心影像 边缘有较少数量的像素对 L S F 起作用。 如果 M T F 分析仪的输人仪器的动态范围 是受限制的, 见 4 . 5 e ) , 则L S F 应经过一次以上的测 量来确定, 例如用不同的 强度。 测量结果可以 通过换R合成。 注 1 : 对于MT F的低颇部分的测量, 采用比在MT F的高频部分的测量中所使用的狭缝更宽的狭缝将大有益 处 见 4 . 4 a ) J o在记录 MT F的拖尾值时, 一个窄的中性滤光片可以用来阻挡输出影像中心最强的 部 分 注 2 : 当

26、需要进行暗电流修正时 见 4 . 5 e ) 在 L S F结果的拖尾值中可能出现负值。负值应该通过空问平滑子 以消除 。 被测调制传递函数, MT F ,由L S F 经傅里叶变换得到。 用于测量的幸间频率分辨率 , I f由下式给出: L f “ ( N X X ) - m m - f n . ( E F S ) 一 , m m - 1 J m b x !( 4 XX ) tu r n - i 式中: N 每行测量点数( 像素) ; x 采样间隔 以毫米为单位( m m ) , 并且与人射面相关 ; 了 ,111 11一最小的可视空问频率; E h :5 一人射野尺寸 以 毫米为单位( m

27、 m ) ) ; f m 最大有用空间频率( N y q u is t 频率的一半) 。 如果在几j、 处的MT F ,值超过 。 . 0 2 , 则是对狭缝影像的采样不适当, 例如由于摄像机的分辨 率有限所导致, 这种情况应在更高的 光学放大倍率 斤 进行第二次测量。 c ) 空间频率的标定应参照X R i i 的 人射肉。在必要之处, 空间频率的标定应使用中央放大率和透 镜放大率来重新标定。 a ) 在零空间频率处的MT F值定义为 1 . U 0 5 3 修正 测最到的调制传递函数 MT F , , 受到试验器件的调制传递函数 MT F , 、 光学系统和 MT F分析仪的 Y Y /

28、T 0 4 5 7 . 7 -2 0 0 3 八E C 6 1 2 6 2 - 7: 1 9 9 5 调制传递函 数MT F A 的影响。焦点的调制传递函数MT F : 也可能影响测量到的 调制传递函 数。 为了 得到 X R I I 的调制传递函数 MT F , , 应对这些影响进行修正。 a ) M丁 F 、 , 应以 下式 计算: MTF , b ) 试验器件的 MT F由下式给出: M丁 FM MT F, X MT FA X MT F, MTFT ( 了 )s i n ( 7 c X d X f ) aXdX了 式 中: f 一 空间频率; d狭缝的宽度。 这个近似的方法假定狭缝的宽度

29、小于其长度。 c ) MT F分析仪的调制传递 函数 , 包括光学系统, 可以从 MT F分析仪的随机文件的规定得到。 另一方面, M丁 凡 可通过单独的测量来测定( 见附录 C ) , d ) 如果已经在一个以上的频率范围内测量了 MT F, 例如一个低频段和一个高频段, 则应在每一 个频段上对其 MT F A 进行修正之后再进行各频段结果的合成。高频段到低频段的换算 ( 标 定) 应在各个频段的极限之间的某个频率或频率范围内进行 。 e ) 倘若需要对MT F 、 予以修正, 则实际焦点的MT F 应根据 Y Y ,i T 0 0 6 3 来测定, 见 4 . 3 b ) o否 则 MT

30、F , 应为 1 . 0 0 0 f ) 空间频率的标定应基于 X R I I 的入射面( 见 5 . 2 b ) , g ) 用于修正的所有调制传递函 数的 乘积在整个所考虑的 空间 频率范围内应大于0 . 5 , 5 . 4 低频跌落的确定 低频跌落由下式计算: L F D二 1 . 0 0 一MT F ( 0 . 1 m m - ) 5 . 5 测定的综合精度 作为结果的调制传递函 数应在整 个所考虑的频率范围的以0 . 0 2 或更高的准 确度来测定。 注: 请关注关于O T F 测量准确度的 I S O / T C 1 7 2 / 5 C 1文件 2 1 . 6 调制传递函数的表示

31、MT F的表示应包括以下几点: X R I I 的标识 , 例如属类 , 型号或编号 ; -MT F包括 L F D均以双线状图表示在以零点开始的双坐标轴上 。以 m m- 1 ( 或 c m - , ) 为 单位表示空间频率应基于X R I I 人射面上的 值; L F D的 数值。 除非另有规定, 否则所表示的数据要基于最大入射野尺 寸。 7 符合性声明 如果要声明 X射线影像增强器调制传递函数的测定符合本部分, 则应以如下形式表示: 一 调制传递函数 : Y Y / T 0 4 5 7 . 7 -2 0 0 3 或者 -MT F YY/ T 0 4 5 7 . 7 - 2 0 0 3 。

32、 Y Y / T 0 4 5 7 . 7 -2 0 0 3 / I E C 6 1 2 6 2 - 7 : 1 9 9 5 附录A ( 资料性附录) 术语索引 I EC 6 0 7 8 8 国际单位制中单位名称 未定义的派生术语 r n 勺 rm -. r m 未定义术语rm - 早期单位名称r nl 一 缩略语 , Y Y / T 0 4 5 7 . 7中的 3 . 1 rnt 3 随机文件a c c o m p a n y in g d o c u m e n t s 。 r m - 8 2 - O 1 实际焦点。 c t u l f o c a l s p o t 。 。 。 。 。 。

33、 。 。 r m - 2 0 - 1 2 防散射滤线栅a n t i- s c a t t e r g r i d 。 。 。 。 , , r m - 3 2 - 0 6 最佳聚焦h e s t f o c u s , 。 。 。 。 。 。 3 . 1 . 1 9 中心轴c e n t r a l a x i s 。 。 。 , 。 3 . 1 . 8 中心放大率c e n t r a l m a g n i f ic a t io n 。 。 。 。 3 . 1 . 9 人射野中心c e n t r e o f t h e e n t r a n c e f i e l d a x i s

34、 。 , 3 . 1 . 7 输出影像中心c e n t r e o f t h e o u t p u t im a g e 。 。 。 , 。 3 . 1 . 6 光阑d a i p h r a g m , 。 。 ; 。 。 。 。 。 。 , 。 。 。 。 一r m 3 7 - 2 9 光电X射线影像增强器e l e c t r o - o p t i c a l X - r a y i m a g e i n t e n w i f ic r r m - 3 2 - 4 0 人射野e n t r a n c e f i e l d 。 , 。 。 。 。 3 . 1 . 3 入射野

35、尺寸e n t r a n c e f i e l d s i z 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3 . 1 . 4 入射面e n t r a n c e f i e l d p l a n e 。 。 。 3 . 1 . 2 焦点f o c a l s p o t 。 , 。 , r m - 2 0 - 1 3 s 半价层h a lf - v a lu e l a y e r 。 。

36、 , , , 。 。4 。 。 r m-1 3 - 4 2 等晕区i s o p la n a t ie r e g io n 。 。 , 。 。 。 。 。 , , 一3 . 1 1 1 光探测器li g h t d e t e c to r 。 。 。 。 。 3 . 1 . 2 1 线扩展函 数li n e s p r e a d f u n c t io n L S F , 。 3 . 1 . 1 6 线性范围l i n e a r r a n g e 。 。 , 。 。 。 。 。 一 3 . 1 . 1 3 线性度l in e a r i t y 。 , 。 。 。 , , 。 。

37、 , , 。 。 , 。 , 。 一3 . 1 . 1 2 低频跌落lo w f r e q u e n c y d r u p , , 。 , , 。 。 , , 3 . 1 2 0 制造商D I : 川 月 f a c t u r e r , 。 。 , , 。 , 。 , 。 。 。 r m8 5 一 。 3 调制传递函数m o d u l a t i o n t r a n s f e r f u n c t i o n MT F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8、. . . . . . . . . . . . . . . 3 , 土 1 7 调制传递tf 数分析仪 MT F a n a l y s e r , 。 , , 。 , 。 , 。 。 。 3 . 1 . 1 b 焦点标称值n o m in a l f o c a l s p o t v a l u e 。 。 。 。 , , 。 。 。 。 r i g:一 2 0 - 1 4 正常使用n o r m a l 。 , 。 , 。 , , , 。 。 , , 。 。 , 。 一r m - 8 2 - 0 -1 一维光学传递A数o n e - d u n e n s to n a l o p t ic a l t r a n s fe r f u n c t io n 。 , 3 . 1 . 1 5 光学传递函数o p t i c a l t r a n s f e r f u n c t i o 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