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标准]-NYT 610-2002 日光温室技术条件.pdf

上传人:爱问知识人 文档编号:3683110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464.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标准]-NYT 610-2002 日光温室技术条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农业标准]-NYT 610-2002 日光温室技术条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农业标准]-NYT 610-2002 日光温室技术条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农业标准]-NYT 610-2002 日光温室技术条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农业标准]-NYT 610-2002 日光温室技术条件.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业标准]-NYT 610-2002 日光温室技术条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标准]-NYT 610-2002 日光温室技术条件.pdf(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I C S 6 5 . 0 4 0 . 3 0 s 9 0 . 1 1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农 业 行 业 标 准 N Y / T 6 1 0 -2 0 0 2 日光温室技术条件 T e c h n i c a l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f o r s o l a r e n e r g y g r e e n h o u s e 2 0 0 2 门1 一 0 5 发布 2 0 0 2 一 1 2 一 2 0实 施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农 业 部发 布 NY/ T 6 1 0 -2 0 0 2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 附录B 、 附录C、 附录D都

2、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农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农机化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 北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设施农业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张京开、 周长吉、 冯广和、 王荣雪。 N Y / T 6 1 0 -2 0 0 2 日光温室技术条件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日光温室的技术条件、 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砖石结构墙体或砖石结构与保温材料复合墙体、 钢结构或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组合 骨架的单坡面 日光温室。 对于干打垒墙体、 竹木结构骨架的日 光温室或其他结构形式的日光温室可参照 执行 。 引用标准

3、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 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B / T 1 5 4 0 5 -1 9 9 4 被动式太阳房技术条件和热性能测试方法 G B 5 0 1 7 6 -1 9 9 3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程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 1 日光 温室 以太阳光为主要热源, 特殊情况可以补温, 南( 前) 面为采( 透) 光屋面, 东、 西、 北( 后

4、) 三面为保温围 护墙体并有保温后屋面的单坡面型塑料薄膜温室。以下若不特别指明, 日光温室简称为温室。 3 . 2 温 室方位 角 温室基准线或结构特征标志线( 如中轴线、 屋脊线等) 相对温室建设地点经线或纬线走向的夹角。 3 . 3 拱架 构成日光温室屋面骨架的横向( 垂直于屋脊线) 配置的一种曲线或折线形构件。 3 . 4 拉杆 构成日光温室屋面骨架的纵向( 平行于屋脊线) 配置并与各拱架垂直叠合联接的杆件 I5 日光温室作业最低高度 室内距前沿 0 . 5 m处上方骨架最低点至地面的高度。 3 . 6 直射光平均透光率 某一时刻( 时段内) , 室内地面( 地面平行平面) 上直接日射平

5、均辐照度与室外直接日射辐照度之百 分 比。 N Y / T 6 1 0 -2 0 0 2 3 . 7 直射辐照度 日总和 一日内各次设定时刻测得的直射辐照度的总和, 用“ W / m ” 表示。 3 . 8 室内直射辐照度日总均匀度 室内测点中最小的直射辐照度 日总和与室内平均直射辐照度 日总和之百分比。 3 . 9 骨架 阴影面 积率 日 光温室透光前屋面上不透过直射光的骨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与透光前屋面在水平面上的投 影面积之百分比。 3 . 1 0 室内气温均匀度 某一时刻( 时段内) , 室内测点中最低的气温与室内平均气温之百分比。 3 . 1 1 室 内地温 均匀度 某一时刻( 时

6、段内) , 室内某一深层测点中最低的地温与该层平均地温之百分比。 3 . 1 2 室内设计温度 根据日光温室采暖水平而设定的温室内最低空气温度( ) 。本标准为 1 0 C. 3 . 1 3 标准加温负荷 日光温室后墙、 后屋面和前屋面在室内外设计温度下, 室外实际温度低于一1 5 持续时间内的计算 总耗热量 , 用“ k J ” 表示 。 4一般 要求 4 . 1 日光温室结构应符合利用太阳能和节能的要求, 兼顾使用功能、 可靠性和经济性。 冬季月平均日照 时数小于 1 0 0 h , 室外最低温度高于一5 C的地区, 不宜建造日光温室。 4 . 2 日 光温室应按经一定程序批准的设计图纸和

7、技术文件施工与安装, 工程质量应参照国家建筑工程 标准中的相应、 相关要求与规定进行检验评定验收。 4 . 3 日光温室采用的建筑( 承载、 透光、 保温等) 材料、 构件制品及配套机电设备等工业产品质量应符合 相应的产品标准要求。 4 - 4 提供、 营建 日 光温室的厂商企业应向用户提供该 日光温室的 使用维护说明书 。 5技术要 求 5 . 1 日光温室基本尺寸 ( 参见附录A) . 5 . 1 . 1 本标准规定的跨度B和高度H 组合的日 光温室规格列于表 t o 表 1日光温 室标准 规格单位 为米 宽度 高度 2 . 62 . 83 . 03 . 23 . 5 3 . 8 6 .

8、0 爷 6 . 5 N Y / T 6 1 0 -2 0 0 2 表 1 ( 续)单位为米 宽度 高度 2 . 62 . 83 . 03 . 23 . 53 . 8 7 . 0 8 . 0 9 . 0 1 0 .0 赞关 5 . 1 . 2 日光温室后屋面投影宽度与跨度之比( B ,. / B) 应在 0 . 1 3 -0 . 2 5 范围内。 5 . 1 . 3 日光温室后屋面仰角不应小于 2 5 0 , 也不宜大于 4 5 0 , 5 . 1 . 4 日光温室作业最低高度不应小于 0 . 8 m , 5 . 2 日光温室建筑位里 5 . 2 . 1 日光温室采光面向南朝阳, 屋脊线东西走向

9、。以当地正南向为准, 温室方位南向偏角不应超过 士10 * . 5 . 2 . 2 建造日光温室应避开前方固定遮挡物的阴影。冬至日当地真太阳时上午 9 时, 室内前沿处地面 不应有遮挡物的阴影。 5 . 2 . 3 日光温室可以建在当地地平面以下, 但室内地面低于室外地面的高度不宜大于。2m, 室内采 用高架栽培床的除外。 5 . 3 日光温室采光性能 5 . 3 . , 冬季晴天中午前后 2h内, 温室的直射光地面平均透光率不应小于 6 5 %. 5 . 3 . 2 冬季晴天一日内, 室内直射辐照度日总量均匀度应大于 8 0 0 o . 5 . 3 . 3 温室骨架阴影面积率不应大于 8 %

10、. 5 . 4日光温室保温 性能 5 . 4 . 1 围护墙体在满足结构强度的前提下, 其热阻值应大于或等于表 2的低限热阻。墙体中专设保温 层的, 其厚度应均匀, 不得发霉、 变质或释放污染物质。 表 2日光温室围护结构低 限热 阻 室外设计温度/ 热阻值/ ( m, C / W) 后墙 、 山墙后屋面 一 41 . 1 1 . 4 一 1 21 . 4 1 . 4 一 2 11 . 4 2. 1 一 2 62 . 12. 8 一 3 22 . 83. 5 5 . 4 . 2 后墙上开设通风窗的, 窗户应是保温型, 关闭密封时的热阻应与后墙体相同, 窗户下沿距室外地 面高度不应小于1 m.

11、5 . 4 . 3 后屋面三分之二以上面积的保温热阻应达到或高于表2的要求。 5 . 4 . 4 前透光屋面上应设有活动式保温覆盖装置, 保温覆盖物的热阻不应低于围护墙体热阻的三分 之二。 5 . 5日光温 室的气温与地温 5 . 5 . 1 冬季室外最低温度在一1 5 C以上, 晴天无室内加温条件下, 一 日内室内平均气温在 1 5 以上的 持续时间不应少于 4 h , 8 以下的持续时间不应超过 1 h , 不应有 6 C以下的温度出现。 室外最低气温低 3 N Y / T 6 1 0 -2 0 0 2 于一1 5 时, 根据低温持续的时间和实际情况, 允许进行辅助加温, 晴天的情况下测定

12、 , 试验时间至少为 一整 日, 在保持室内最低平均气温不低于 1 0 C I 室内平均气温在 1 5 C以上的持续时间不应少于 4 h的 条件下, 其辅助加热量应满足有关要求。 5 . 5 . 2 冬季晴天, 室内气温均匀度应不低于 7 0 0 0 , 5 . 5 . 3 冬季晴天无室内加温条件下, 一日内地下深 0 . 1 m层的平均地温不应低于 1 0 C, 深 0 . 2 m层的 平均地温不应低于 5 C e 5 - 5 - 4 冬季, 室内各深度层的地温均匀度不应小于 8 0 %. 5 . 6 其他要求 5 . 6 . 1 温室门外应设缓冲门斗( 兼工作间) , 长度 6 0 m 以

13、下的温室设在一侧山墙外 , 长度大于8 0 m的 宜设在温室中部。门斗间开门方向应有利于保温, 使用面积不宜小于 3 mX3 m, 5 . 6 . 2 设有外保温覆盖物机械卷铺装置的, 其工作应灵活、 可靠, 长度 6 0 m 以下温室的卷起单程时间 不应大于1 0 m i n e 5 . 6 . 3 温室的骨架和其他设施的钢质构件表面应进行防锈处理。 6 日光温室性能试验方法 6 门测试条件 6 . 1 . 1 测试的日光温室应是全部工程竣工并经施工质量验收的。 6 . 1 . 2 对相同结构型式和规格尺寸的日光温室群, 在群体中间地带任选一栋进行性能试验。 6 . 1 . 3 光、 热性能

14、联合测试或只进行热工性能测试时, 选择 1 2 月、 1 月份的晴天。室内有种植的作物, 采用滴灌的, 测试当日及前 2 天停灌; 采用漫灌的, 测试前 5日内停灌。 6 . 1 . 4 采光性能单独测试时, 选择冬至日( 1 2月 2 1日) 前后 5 天内进行, 宜选择未种植作物或作物株 高在 0 . 5 0 m以下的温室进行测试。 6 . 1 . 5 所用测量仪器、 仪表和量检具应在检定有效期内。 6 . 2 几何参数I 9 f 6 . 2 . 1 温室结构基本几何参数测f 测量项 目见附录B中表B . 1 。 用钢板尺、 钢卷尺和三角尺等测量。 每个测量尺寸( 温室长度除外) 重 复测

15、量( 同一尺寸, 在不同部位测量) 不应少于 5 次, 一般按温室长度的每五分之一处选为重复测量点, 测后取算术平均值 。测定及计算结果记人附录B中表B . 1 . 6 . 2 . 2 温室建筑方位角的测f 以当地子午线为准, 用罗盘仪测量, 注意仪器磁偏角的修正。测定结果记人附录B中表 B . 1 , 6 . 3 温室采光性能测试 6 . 3 门测点布置 室内光照测点布置 9 个, 平面位置见图 1 。其中 1 , 2 , 3和 7 , 8 , 9两组测点与两侧山墙 的距离为 1 0 m, 4 , 5 , 6三个测点的位置在温室长度的中部, 测点 1 , 4 , 7 和 3 , 6 , 9

16、分别距前沿和后墙 1 m, 南北向 行内各测点间距相等。 测点距地面高度均为 l m。 如果在试测时发现有测点位置长时间处于阴影下, 可 将该点在直径 0 . 5 m的范围内作适当调整。 室外设 1 个光照测点, 布置在距测试温室 l o m以内处, 高度lm, 周围无遮挡物。 进行简要测试时, 只取中部 3 个测点, 但要在测试报告中说明。 N Y / T 6 1 0 -2 0 0 2 北耳日日 图 1 测点布置平面图 6 . 3 . 2 测f仪器 采用D F Y 型短波总辐射表或其他型式的辐射表, 量程在 0 W/ m -5 0 0 W/ m , 仪器误差不超过总 量程的5 %. 6 .

17、3 . 3 测 t时间 选择当地真太阳时( 8 : 3 0 - 9 : 0 0 ) , 从温室前屋面保温覆盖物卷起开始, 直到下午覆盖上为止, 总 观测时间不应少于 7h 。单台仪器移动测量每小时各测点巡检一次。采用成套电子仪器 自动测量每 2 0 m i n 测量一次。室内外测量同时进行。 6 . 3 . 4数据处理 各测点各次测量数据记人附录B中表B . 2 , 并按式( 1 ) 、 式( 2 ) 计算出各测定参数: 测定时刻的直射光温室地面平均透光率( _ , ) : E,_ z , 一瓦x l u o % . . . . . . . . . . . . . . . . . . . (1

18、) 式 中 : 万测定时刻室内测点直射辐照度的平均值, 单位为瓦每平方米( W/ m ) ; E ,测定时刻室 外测点直射辐照度, 单位为瓦每平方米( W/ m ) , 室内直射辐照度日总量分布均匀度( 0) : Ez 中 = x 1 0 0% 色 2 . . . . . . , 。 。 (2) 式 中: E , 室内 测 点中 最小 的 直 射 辐 照 度日 总 量, 单 位 为瓦 每 平 方 米 ( W / m ) ; E l 室内测点直射辐照度日总量平均值, 单位为瓦每平方米( W/ m ) o 6 . 4 温室气温及湿度测试 6 . 4 . 1 测点布置 室内 温度测点平面布置位置按图

19、1 , 在各平面点位0 . 3 0 m范围内的上方。 . 2 0 m , 0 . 5 0 m和1 . 5 0 m 三个高度共布置 2 7 个测点。 温室前沿 l m处点位上方 1 . 5 0 m处高度距离温室顶塑料膜小于。 . 2 0 m或 超出前屋面时, 最南侧高层的 3 个测点可适当降低或取消。 室外设 1 个温度测点, 布置在光照测点近旁, 或温室周围5 m远距地面1 . 2 0 m高处。 其周围不得有 混凝土地面。测点处要通风, 温湿度计要遮光。能利用当地气象台站周期气温观测资料的, 可不设此测 量点 。 NY/ T 6 1 0 -2 0 0 2 进行简要测试时, 只取中部 3 个平面

20、点位上的 8 个或 9 个测点, 但要在测试报告中说明。 6 . 4 . 2测f仪器 采用热电偶温度计、 热敏电阻温度计或水银温度计。 室内的量程 0 C -5 0 C, 室外的一3 0C-5 0 C, 仪器精度为士0 . 5 C , 6 . 4 . 3 测f时间 测量日界为 2 0 : 0 0 时( 当地真太阳时) 。从 2 0 : 0 0时开始, 人工读数每 1h 测一次, 自动测量每隔 0 . 5 h测一次, 测试满 2 4 h 。 全部测点巡测一次所需时段应等分于测试正点时刻的前后。前屋面保温覆 盖物卷起和盖上的时间与测试分点时间相差超过 0 . 5h的, 要增加一次测量。 6 . 4

21、 . 4数据处理 各测点各次测量结果记人附录B中表 B . 3 , 计算出各次测量的室内气温平均值、 均匀度和室内外温 差。按式( 3 ) 计算出室内气温均匀度( 户: , 一 华 X , 。 。 % l A . . 。 . . . . . . . . . . 。 (3) 式 中 : T q . 室内测点中 最低的 气温, 单位为 摄氏度( ) ; T 室内平均气温, 单位为摄氏度( C) . 统计测试的 2 4 h内室内平均温度 1 5 C以上和 8 C以下的持续时间。 6 . 4 . 5 湿度 测f 在测量室内气温的中心测点处布置一个空气湿度测点, 同步进行湿度测量, 结果记人附录B中表

22、B. 3. 6 . 5 温室地温测试 65 门测点布宜 室内地温测点平面布置位置仍按图 1 , 在平面点位 0 . 3 m范围内选点, 测点深度分别为地表以下 0 . 1 m , 0 . 2 m和 。 . 4 m( 设计或使用上有要求时) 。温室地面为垄沟状的, 地表以垄顶表面为准, 测温传 感器设置在垄内; 对高低垄交错排列的, 地表以低垄顶表面为准。地温测试不设室外测点。简要测试只 设中心一处三个深度的3 个测点。 6 . 5 - 2测f仪器 采用专用地温表或热电 偶、 热敏电阻传感器的温度计, 其量程0 C -5 0 C , 仪器精度为士0 . 5 C , 6 . 5 . 3 测试时间

23、与气温测试同时或是滞后 1 0 m i n 进行。 6 . 5 . 4数据处 理 各测点各次测量数据记人附录B中表B . 4 , 计算出各次测量的室内不同深层地温平均值和均匀度。 按式( 4 ) 计算某深层的地温均匀度( Y ) , , 一 华 X 1 0 0 y, 1 凡 二。 。 . 。 . . . . . (4) 式 中 : T s _ 二 室内 某深层测点中最低的 地温, 单位为摄氏 度( ) ; T s 室内某深层同 一测定时刻的平均地温, 单位为摄氏 度( ) 。 统计测试的 2 4 h内室内不同深层平均地温大于标定地温的持续时间。 6 . 6 温室围护结构热阻检测 6 . 6 .

24、 1 墙体、 后屋面、 透光塑料膜、 保温覆盖物、 保温窗等材料或围护结构的总热阻按式( 5 ) 计算: R = 公; = 艺( 成 入) 。 。 (5) N Y / T 6 1 0 -2 0 0 2 式 中: R材料、 围护结构总热阻, 单位为平方米摄氏度每瓦( m, 0C / W) ; r ;组成材料或结构的每层单一材料的热阻, 单位为平方米摄氏度每瓦( m, C / W) ; S ,组成材料或结构的每层单一材料的厚度, 单位为米( m) ; a ; 组成材料或结构的每层单一材料的导热系数, 单位为瓦每米每摄氏度 W/ ( m) 。 6 . 6 . 2 材料或结构的导热系数或热阻、 总热阻

25、由生产、 制作厂家或承建企业提供经权威部门认证的数 据, 也可由正式出版的设计手册和国家现行技术标准中查出。 6 . 63 材料或结构的厚度现场测量或是根据温室建筑施工记录中查定。 6 . 6 . 4 对新材料、 新结构的热阻可按G B 1 5 4 0 5 -1 9 9 4中7 . 1列出的式( 1 ) 计算, 其中结构内外表面温 度按该标准的 6 . 2 . 7中的方法测试, 结构的热流密度按该标准 6 . 3的方法测试。 6 . 6 . 5 围护结构热阻的有关数据及检查、 检测结果列入附录B中表B . 5 中。 6 . 7 辅助加热f的测试和标准加温负荷的计算 6 . 7 . 1 室外设计

26、温度低于一1 5 地区的日光温室进行辅助加温试验的, 试验时间至少为一整日, 在有 太阳能加热的情况下保持室内最低平均气温不低于 1 0 的条件下进行。 6 . 了2 辅助加热量的测试: a ) 用电加热器时, 用电度表测量采暖耗电量, 换算成热量( k J ) . b ) 用加热炉具时, 测量燃料( 煤、 油) 日耗用量, 测量、 查定燃料热值数据及炉具热效率, 按式( 6 ) 计 算 : Q二N 1 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式中 : Q辅助

27、加热量, 单位为千焦( k J ) ; M-燃料日耗用量, 单位为千克( k g ) ; 4 - 燃料发热量, 单位为千焦每千克( k J / k g ) ; I -炉具热效率, %。 6 . 7 . 3 标准加温负荷按式( 7 ) 计算: Q,= T ( q , + 4 z+ 9 a ), (7) 式 中: Q; 日光温室标准加温负荷, 单位为千焦( k J ) ; T室外温度低于一1 5 的持续时间, 单位为小时( h ) ; 9 ; + 4 , 4 2 分别为温室后墙、 后屋面和前屋面在设计温度下单位时间内的散热量, 单位为瓦( W) ; 4 , = A ; K ( t , 一t o )

28、 4 z =A 2 K2 ( t , 一t o ) 4 z =A, K, ( t , - t o ) t ; 室内设计温度, 本标准为 1 0 C; t o 室外设计温度, 参见附录 C ; A A: 和 A , 分别为温室后墙、 后屋面和前屋面的内侧表面积, 单位为平方米( M ) ; K K: 和K, 分别为温室后墙、 后屋面和前屋面的总传热系数, 单位为瓦每平方米每摄氏度 W/ ( m C) ) ; K 二 1 / R; R R , 和 R , 分别为温室后墙、 后屋面和前屋面的总热阻, 单位为平方米摄氏度每瓦( m 2 C / W) ; 按本标准 6 . 6的规定方法取值。 6 . 7

29、 . 4 辅助加热量的测试和标准加温负荷的计算结果记人附录 B中表 B . 6 , NY/ T 6 1 0 -2 0 0 2 6 . 8 其他要求项 目的检侧、 检查按常规方法, 记录表格自行设计。 7 检验规则 7 . 1 日光温室的使用性能检验分为鉴定( 定型) 检验和交收检验两类。 7 . 2 新设计或重大改进设计的日光温室应进行鉴定( 定型) 检验, 按本标准规定的全部内容进行。 7 . 3 供需双方交接的新建或改建竣工的日光温室应进行交收检验。交收检验的项目为本标准 5 . 1 , 5 . 2 , 5 . 3 , 5 . 5 和 5 . 6 所列项目, 其中光照、 气温、 地温的测试

30、按本标准 6 . 3 . 1 , 6 . 4 . 1 , 6 . 5 . 1中规定的简 要测试布点方法。 7 . 4 各类检验的各项目检测结果应符合本标准相应的规定要求。 75 测试单位应提供正式测试报告, 测试报告的格式参见附录 D , N Y / T 6 1 0 -2 0 0 2 附录A ( 资料性附录) 日光温室几何尺寸的定义 A . 1 建筑面积( A ) 外墙外围水平面积( 含门斗) , 单位为平方米( m2 ) , 如图A. 1 , A . 2 使用面积( A U ) 温室内墙水平面积, 单位为平方米( m ) , 如图A. 2 . A. 3 跨度( B ) 温室后墙内侧至前屋面骨

31、架基础内侧之间的净距离, 单位为米( m) , 如图 A . 3 , A. 4 长度( L ) 温室两侧山墙外皮间距离( 不含门斗) , 单位为米( m) , 如图A. 1 . A. 5后屋面宽度 ( B L ) 温室后墙与后屋面在室内交线至温室屋脊的距离, 单位为米( m) , 如图A. 3 , A6 后屋面投影宽度( B p ) 后屋面宽度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单位为米( m) , 如图A. 3 . A了 后墙高度( H -) 温室后墙和后屋面在室内的交线与地面设计标高的距离, 单位为米( m) , 如图A . 3 , A . 8 后墙循高( H -) 温室后墙和后屋面在室外的交线与地面设计

32、标高的距离, 单位为米( m) , 如图A . 3 o A . 9 温室脊高( H) 温室屋脊至地面设计标高的距离, 单位为米( m) , 如图A. 3 . A . 1 0 后屋面仰角( a ) 温室后屋面室内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 。 ) , 如图 A . 3 . N Y/ T 6 1 0 -2 0 0 2 建筑面积 图 A. 1 日光温室建筑面积 使用面积 图 A. 2日光温室使用面积 火 sm 4 士 0 . 0 0 0 图 A. 3日光 温室剖面尺寸 N Y / T 6 1 0 -2 0 0 2 附录B ( 资料性附录) 试验记 录表 型( 牌) 号名称 : 建筑地点 : 表 B .

33、 1 日光温室建筑结构几何参数测定表 承建单位: 测定 日期 : 项目 计量 单位 测量结果 123 45 月 平均数或 一次测定 跨度 ( B) 刀 1 高度( H) m 作业最低高度( HI ) 了n 室内后屋面宽度( B c ) n 1 室内后屋面水平投影宽度( B p ) n 1 后屋面仰角( a) 室内后墙高度( Hw r ) n 】 后窗下沿高度 幻 】 长度 ( L) m 温室建筑面积( A) m 2 温室使用面积( 人 ) m 2 室内后墙面积 m留 室内后屋面面积 m: 室内透光屋面几何投影面积 m2 拱架 数量根/ 栋 拱架 间距 n 1 拱架截面尺寸 】 1 1t1 1

34、拉杆数量根/ 栋 拉杆截面尺寸( 妇 mm 门斗内使用面积 m 温室南 向方位角 骨架阴影面积率/(%) NY / T 6 1 0 -2 0 0 2 型号名称 : 试验地点 : 表 B . 2 采光性能测定表 承建单位 : 试验 日期 :单位为瓦每平方米 时间 测点 平均 室外 最小值 均匀度 平均透 光率/(%)1z34ss7ss 日 总 量 ( 合计) 备注 检测人记录人 : N Y/ T 6 1 0 -2 0 0 2 型号名称 : 试验 日期 : 表 s . 3 气温及湿度侧定表 承建单位: 试验地点 :单位 为摄 氏度 时间测点 1z3456789 平 均 最低 温度 均 匀 度 室

35、外 气 温 内外 温差 湿度 / ( %) 低 中 高 低 中 高 低 中 高 低 中 高 低 中 高 低 中 高 低 中 高 低 中 高 低 中 高 低 中 高 低 中 高 低 中 高 N Y/ T 6 1 0 -2 0 0 2 表 B . 3 ( 续) 单位为摄氏度 时间侧点 1z34ss7ss 平均 最低 温度 均 匀 度 室外 气温 内外 温差 湿度/ ( %) 低 中 高 低 中 高 低 中 高 低 中 高 低 中 高 低 中 高 低 中 高 低 中 高 低 中 高 低 中 高 低 中 高 低 中 高 备注统计一 日内互茎 内标定气温持续时间, 可以附气温变化坐标图 检测人 记 录人

36、: x Y / T 6 1 0 -2 0 0 2 型号名称 : 试 验 日期 : 表 B . 4 地温测定记录表 承建单位: 试 验地点 :单位 为摄 氏度 时 间测点 1234567s9 平均最 低温度均匀度 0 . 1 m 0 . 2 m 0 . 4 m 0 . 1 m 0 . 2 m 0 . 4 m 0 . 1 m 0 . 2 m 0 . 4 m 0 . 1 m 0 . 2 m 0 . 4 m 0 . 1 m 0 . 2 m 0 . 4 m 0 . 1 m 0 . 2 m 0 . 4 m 0 . 1 m 0 . 2 m 0 . 4 m 0 . 1 m 0 . 2 m 0 . 4 m 0

37、. 1 m 0 . 2 m 0 . 4 m 0 . 1 m 0 . 2 m 0 . 4 m 0 . 1 m 0 . 2 m 0 . 4 m 0 . 1 m 0 . 2 m 0 . 4 m 1 5 N Y / T 6 1 0 -2 0 0 2 表 B. 4 ( 续 ) 单位为摄氏度 时 间 测点123456789平均最低温 度均匀度 0 . 1 m 0 . 2 m 0 . 4 m 0 . 1 m 0 . 2 m 0 . 4 m 0 . 1 m 0 . 2 m 0 . 4 m 0 . 1 m 0 . 2 m 0 . 4 m 0 . 1 m 0 . 2 m 0 . 4 m 0 . 1 m 0 . 2

38、 m 0 . 4 m 0 . 1 m 0 . 2 扭 0 . 4 m 0 . 1 m 0 . 2 m 0 . 4 m 0 . 1 m 0 . 2 m 0. 4 m 0 . 1 m 0 . 2 m 0 . 4 m 0 . 1 m 0 . 2 m 0 . 4 m 0 . 1 m 0 . 2 m 0 . 4 m 备注统计一日内不同深层标定地温的持续时间, 可以附地温变化坐标图 检测 人记录人 1 6 N Y / T 6 1 0 -2 0 0 2 型号名称 : 温室地点 : 表 B . 5 围护结构热阻值的检查、 测定汇总表 承建单位: 围护结 构 核算或测定的热阻值/ ( m C / W) 备注 后

39、墙 山墙 后 屋 面 外保温覆盖物 ( 如有按 G B / T 1 5 4 0 5 - 1 9 9 4 方法测定的, 应记录测试条件状况) NY/ T 6 1 0 - 2 0 0 2 型号名称 : 试验地点 : 表 B . 6 温室辅助加热t测定表 承建单位: 试验 日期 : 项目计量单位检侧结果 电加热 电度表读数 耗电量 k W 辅助加热量k J 燃 油( 煤) 加热 燃油( 煤) 量k g 燃油( 煤) 热值 k J / k g 燃油( 煤) 炉热效率 % 辅助加热量 k J 计算的标准加温负荷 备注 ( 室内作物状况、 室内外温度变化范围、 试验期间日照情况) 检测人记录人 : N Y

40、 / T 6 1 0 -2 0 0 2 附录c ( 资料性附录) 我 国主 要地区 日光温室室外设计温度 表 C. 1单位为摄氏度 地尽名称 哈尔滨吉林沈阳锦州乌鲁木齐兰州银川 设计温度一 2 9一 2 9一 2 1一 1 7一 2 6一 1 3一 1 8 地区名称西安呼和浩特太原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 设计温 度 一 8一 2 1一 1 4一 1 2一 1 1一 1 2一 1 0 地区名称 连云港青岛郑州徐州洛阳拉萨西宁 设计温度 一 7一 9一 7一 8一 8 一 8 一 1 6 注:日光温室室外设计温度的取值方法按GB 5 0 1 7 6 -1 9 9 3中 2 . 0 . 1的第 Q型:

41、围护结构冬季室外计算温度 取值 。 NY/ T 6 1 0 - 2 0 0 2 附录D ( 资料性 附录) 日光温室使用性能测试报告 示例 D. 1 D. 1 1 D. 1 . 2 封面 主标题: 日光温室使用性能测试报告, ( 下注报告编号) 。 中栏内容: 温室接收( 使用、 买方) 单位:_ D. 1 . 3底标 : 温室设计或提供( 卖方) 单位: 温 室承建单位 : 温室竣 工 日期 : 测 试单 位 : 报告提交 日期 : 测试报告内容 被测温室的型号( 牌号) 、 具体名称、 识别标记号。 测试地点、 温室所在地的经纬度及海拔高度。 测试条件( 各项试验检测条件、 时间及计算所引

42、用数据来源) 。 测试仪器仪表汇总表( 名称、 型号、 精度、 检定情况) 。 使用性能测试结果( 列人表D . 1 ) . 使用性能验收或评价意见。 结构与性能质量改进建议。 ,L,工J月勺n匕7右 月乙门亡n乙0走0走口乙nZ . DDDDDDD 3附件 DD 结构特征与性能测试项 目各分项测定记录系列表格。 表 D. 1日光温室使用性能验收检 测项目汇总表 序号 项目计量单位标准要求 检测 结果 备注 特 征 参 数 1跨度 n 1 见表 1 2高度 rn 见表 1 3 作业最低高度 m o . 8 4长度 m 5 后屋面仰角 2 5 6 1 3 , / 1 3 0 . 1 3 - 0

43、. 2 5 7 南向方位偏 角 士 1 0 采 光 性 能 8直射光地面平均透光率/(%) 6 5 9直射辐照度日总均匀度/(%) 8 0 1 0骨架阴影面积率/(%) (8 1 1前方遮挡物阴影状况 不出现 N Y / T 6 1 0 -2 0 0 2 表 n . 1 ( 续) 序号 项目计量单位标准要求 检测 结果 备 注 保 温 性 能 1 2 墙体热 阻mz C / W 见表 2 1 3 后屋 面热阻m z C / W三分之二以上面积达表2要求 1 4 保温覆盖物热阻m z C / W达到表 2 墙体值的三分之二 1 5 后 窗热阻 m 2 C / W 达到表 2 墙体值 1 6 辅助

44、加热量k JG三分之一标准加温负荷 自 体 控 温 性 能 1 7 平均气温 1 5 C以上持续时间h / d4 1 8 平均气温 8 C以下持续时间h / dG1 1 9 平均气温 6 以下持续时间h / d 0 2 0 平均气温均匀度/(%) 7 0 2 1 平均地温 1 0C以上持续时间h / d 2 4一 0 . 1 m 2 2平均地温 5 以上持续时间h / d 2 4一 0 . 2 m 2 3平均 地温 一 0 . 4m 2 4 。 . lm深平均地温均匀度/(%) 80 2 5 0 . 2 m深平均地温均匀度/(%) 80 2 6 0 . 4 m深平均地温均匀度/(%) )80 其 他 2 7 工作间位置、 面积 m2)9 2 8 卷铺装置工作最大单程时间 min 镇 1 0 2 9 裸露钢构件防锈蚀措施 有效 耐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