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标准]-HJT 26.5-1999 轻型汽车排放污染物测试方法 试验用基准燃油的规格.pdf

上传人:李主任 文档编号:3686317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07.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保护标准]-HJT 26.5-1999 轻型汽车排放污染物测试方法 试验用基准燃油的规格.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环境保护标准]-HJT 26.5-1999 轻型汽车排放污染物测试方法 试验用基准燃油的规格.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环境保护标准]-HJT 26.5-1999 轻型汽车排放污染物测试方法 试验用基准燃油的规格.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环境保护标准]-HJT 26.5-1999 轻型汽车排放污染物测试方法 试验用基准燃油的规格.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保护标准]-HJT 26.5-1999 轻型汽车排放污染物测试方法 试验用基准燃油的规格.pdf(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国 家 环 境 保 护 总 局 标 准 轻型汽车排放污染物测试方法 试验用基准燃油的规格 HJ / T 2 6 . 5 一 1 9 9 9 Me a s u r i n g me t h o d f o r p o l l u t a n t s f r o m l i g h t - d u t y v e h i c l e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o f r e f e r e n c e f u e l s f o r e mi s s i o n s t e s t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HJ / T 2 6 . 1 -1 9 9 9 及 HJ / T 2

2、 6 . 3 -1 9 9 9 试验用的基准燃料。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 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 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 使用本标准的各方面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H J / T 2 6 . 1 -1 9 9 9 轻型汽车排放污染物测试方法排气污染物的测试 H J / T 2 6 . 3 -1 9 9 9 轻型汽车排放污染物测试方法燃油蒸发排放的测试密闭室法 3 用于装点燃式发动机车辆试验的基准燃料的技术要求 等同采用C E C ( 欧洲润滑油和发动机燃料试验性能研究协调理事会) 基准燃料: C E C R F -

3、 0 8 - A - 8 5 标准。 类型: 优质无铅汽油“ , 项目 限值及单位川 A S T M方法(3) G B / T方法 最小最大 研究法辛烷值 9 5 . 0 D 2 6 9 95 4 87 马达法辛烷值 8 5 . 0 D 2 7 0 0 密度( 1 5 C) 0 . 7 4 8 k g / L0 . 7 6 2 k g / L D 1 2 9 81 8 8 4 燕气压 5 6 k P a6 4 k P a D 3 2 38 0 1 7 馏程 呜 , 初馏点 1 0 %馏出温度 5 0 %馏出温度 9 0 %馏出温度 终馏点 残 留量 2 4C 4 2 C 9 0 C 1 5 5

4、 C 1 9 0 - C , 4 0 C 5 8 C I 1 0C 1 8 9 C 2 1 5 C 2 %( V / V) D 8 66 5 3 6 烃组分 烯烃 芳香烃 饱 和烃 碳氢比 ( 包括最大 5 %容积的苯) “ 比例 2 0 %( V / V) 4 5 %( V/ V) 其余 比例 D 1 3 1 91 1 1 3 2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1 9 9 9 - 0 8 一 1 8 批准 2 0 0 0 一 0 1 一 0 1实施 26 2 x J / r 2 6 . 5 一1 9 9 9 表 ( 完) 项目 限值及单位 幻 AS T M 方法川GB / T方法 最小最大 诱导期 1 1

5、4 8 0 mi n D 5 2 58 0 1 8 实际胶质 5 m g / 1 0 0 m l D 3 8 18 0 1 9 硫含量 0 . 0 4 % ( m/ m)D 1 2 6 6 / D 2 6 2 2 / D 2 7 8 5 1 1 1 4 0 铜片腐蚀( 5 0 C, 3 h ) 1级 D 1 3 05 0 9 6 铅含量0 . 0 0 5 g / I D 3 2 3 76 5 3 5 磷含量0 . 0 0 1 3 g / L D 3 2 3 1 #)禁止加人供氧剂 注释: ( 1 )这种姗料的配方中只使用常规的欧洲炼油厂的成分。 ( 2 ) 技术要求中引用的值为“ 真实值” 。

6、在确定其限值时采用了A S T M D 3 2 4 4 中关于解决石油产品质量争议 的基础的条款。在固定最大值时 已考虑取零以上的二次重复试验的最小差值, 在固定最大和最小值时, 考虑了四次重复试验的最小差值。 尽管由于统计学的原理, 需要这样侧定。不过嫩料制造厂当规定的最大值是二次重复试验时还应以零值 为目标, 如引用最大值和最小值应以平均值为目标。 当有必要橙清某种姑料是否达到规定要求的问题时, 应引用A S T M D 3 2 4 4 的条软. ( 3 )当发布上面列出的全部性能时, 可采用等效的 I S O方法。 ( 4 ) 引用的数据表示燕发量( 回收肠+损失%) e ( 5 ) 粥

7、料中可以含有抗氧化荆和抗金属活化剂, 以用于稳定地提炼汽油熬气。 但不应添加清净剂和溶剂油等。 4 用于装压燃式发动机车辆试验的基准燃料的技术要求 等同采用C E C基准燃料K F - 0 3 - A - 8 4 “ , 标准。 类型 : 柴油 项目 限值及单位“ I A S T M 方法山G B / T方法 最小最大 十六烷值川 4 95 3 D 6 1 33 8 6 密度( 1 5 C)0 . 8 3 5 k g / 1 -Q . 8 4 5 k g / L D 1 2 9 81 8 8 4 馏程 , 5 。 %馏出温度 9 。 %馏出温度 终馏点 2 4 5 C3 2 0 C 3 4 0

8、 C3 7 0 C D 8 66 5 3 6 闪点 5 5 C D 9 32 6 1 冷滤点 一 5 E N 1 1 6 ( C E N)S H/ T 0 2 4 8 运动枯度( 4 0 C) 2 . 5 m / s 3 . 5 m / s D 4 4 5 2 6 5 硫含量川 要报告0 . 3 % ( m/ m) D 1 2 6 6 / D 2 6 2 2 / D 2 7 8 5 1 1 1 4 0 铜片腐蚀( 5 0 C. 3h ) 1级 D 1 3 0 5 0 9 6 1 0 %蒸余物残碳 0 . 2 叮( m / m ) D 1 8 9 灰分 0 . 0 l % ( m/ m) D 4

9、 8 25 0 8 水分 0 . 0 5 % ( ./ .) D 9 5 / D 1 7 4 4 2 6 0 2 6 3 Hd / T 2 6 . 5 一 1 9 9 9 表 ( 完 ) 项目 限值及单位川 AS T M 方法 韵G B / T方法 最小最大 酸度 0 . 2 0 m g / K O H / g 2 5 8 氧化安定性 7 2 . 5 m g / 1 0 0 m l D 2 2 7 4 S H/ T 0 1 7 5 添加剂 8) 注释: ( 1 ) 如果需要计算车辆或发动机的热效率, 嫩料的热值可由下式得出: 比能( 热值) ( 净) M j / k g = ( 4 6 . 4

10、 2 3 一8 . 7 9 2 d 十3 . 1 7 0 d ) ( 1 一( J 干y +, ) ) 千9 . 4 2 0 s -2 . 4 9 9 a 式中: d -2 8 8 K( 1 5 “C) 的密度; 工 - 一 水质量的比例( 线X1 0 0 ) ; Y 一一 灰质量的比例( %X1 0 0 ) ; s -硫质量的比 例( %X1 0 0 ) ( 2 ) 技术要求中引用的值为“ 真实值” 在确定其限值时采用了A S T M D 3 2 4 4 中“ 关于解决石油产品质量争议 的基础” 的条款在固定最小值时, 已考虑取零以 上的二次重复试验的最小差值, 在固定最大和最小值 时, 考

11、虑了四次重复试验的最小差值。 尽管由于统计学的原理需要这样测定, 不过姗料制造厂当规定的最大值是二次重复试验时还应以零值 为目标, 如引用最大值和最小值应以平均值为目标。 当有必要橙清某一种燃料是否达到规定要求的问题时, 应引用A S T M D 3 2 4 4 的条款. ( 3 )当发布上面列出的全部性能时. 可采用等效的I S O方法 ( 4 )十六烷值的范围并不按照四次重复试验的最小范围的要求. 但是, 在韶料供应商和用户发生争议时, 可以 使用A S T M D 3 2 4 4 的条款解决争议。 只要再做一次测盘之前, 作足够次数的重复测蚤, 以达到需要的精 度。 ( 5 ) 所引用的

12、数据表示燕发量( 回收%十损失%) . ( 6 ) 如果制造厂提出申请, 可以使用代表未来市场招料品质具有 。 . 0 5 %的最大含硫A的柴油, 这种A料即可 以用于型式认证试验又可用于生产一致性试验。 ( 7 ) 虽然对氧化稳定性进行了控制, 但其贮存时间仍然有限。对贮存条件和贮存期建议征求供应商的愈见。 ( 8 )燃料只能以直馏式和裂化的碳氢化合物蒸馏成分为基础油的。允许脱硫, 但不允许包含有任何的金属添 加剂或十六烷改进添加剂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 长春汽车研究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 北京市汽车研究所,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尹德奎、 何炜、 肖亚平、 袁盈、 傅立新、 顾荣欣。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解释。 26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