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标准]-SJT 10126-1991 12ZD-16型明线电缆12路载波电话终端机 技术条件.pdf

上传人:来看看 文档编号:3688450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630.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标准]-SJT 10126-1991 12ZD-16型明线电缆12路载波电话终端机 技术条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电子标准]-SJT 10126-1991 12ZD-16型明线电缆12路载波电话终端机 技术条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电子标准]-SJT 10126-1991 12ZD-16型明线电缆12路载波电话终端机 技术条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电子标准]-SJT 10126-1991 12ZD-16型明线电缆12路载波电话终端机 技术条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电子标准]-SJT 10126-1991 12ZD-16型明线电缆12路载波电话终端机 技术条件.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子标准]-SJT 10126-1991 12ZD-16型明线电缆12路载波电话终端机 技术条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标准]-SJT 10126-1991 12ZD-16型明线电缆12路载波电话终端机 技术条件.pdf(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C _ S i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行业标准 s J / T 1 0 1 2 6 -9 1 1 2 Z D 一 1 6 型明线电缆 1 2 路载波电话终端机技术条件 1 9 9 1 一 0 4 - 0 2 发布 1 9 9 1 - 0 7 - 0 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电子工业部发布 目次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4 , ,. ( 1 ) 2 引用标准 ” “ “ ” ( 1 ) 3 技术要求 ,. , , , ( 1 ) 4 测试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的 5 检验规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0 ) 6 标志、 包装、 运输、 贮存 一( 2 1 ) 附录 A测试仪表及设备的要求( 补充件) , , , ( 2 3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行业标准 1 2 Z D-1 6型 明线电缆1 2 路载波电话终端机技术条件 S J / T 1 0 1 2 6 -9 1 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 C C I T T) G系列建议中的有关建议( 1 9 8 4年 版) 1 主

3、翅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1 2 Z D -1 6 型 1 2 路明线电缆载波电话终端设备的有关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线径为 2 . 5 4 . 0 mm铜线或传输特性与其相似的其它有色金属线上使用 的明线 1 2路载波电话终端设备; 也适用于HE Q-1 5 6 -4 X 4 X 1 . 2 等对称电缆或 1 . 2 / 4 . 4 mm小同轴综合电缆内0 . 9 mm高颇四芯组上使用的电缆 1 2 路载波电话终端设备. 2 引用标准 G B 1 9 1包装贮运图示标志 G B 3 3 8 4 模拟载波通信系 统网络 接口 参数 S J 2 8 1 0载波通信可靠性试验方法 3技术要求

4、 3 . 1 基本技术英求 3 . 1 . 1 设备工作条件 3 . 1 . 1 . 1 保证指标的工作条件 a . 工作电源 交流: 2 2 0 士2 2 V , 5 0 H z ; 直流;一2 4 士1 . 2 V, 波纹宽带杂音不大于 1 2 0 m V, b . 工作环境 环境温度:+1 0 -+4 0; 相对湿度:不大于8 0 0 0 ; 大气压: 8 6 - 1 0 6 k P a , 3 . 1 . 1 . 2 极限工作条件 a工作电源 交流: 2 2 0 士2 2 V , 5 0 H z ; 直流: 一2 4 士2 . 4 V , b . 工作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电子工业部

5、 1 9 9 1 - 0 4 - 0 2 批准1 9 9 1 - 0 7 - 0 1实施 一 一1 一 S J / T 1 0 1 2 6 - 9 1 环境温度: 。 一+4 5; 相对湿度: ( 9 3 _ ; ) ( 在+3 2时) ; 大气压8 6 1 0 6 k P a e 在极限工作条件下, 能保证振铃通话。 3 . 1 . 2 线路传输频谱 颇谱范围: A -B方向: 9 2 1 4 3 k Hz ; B -A方 向:3 6 8 4 k Hz . 频谱序号: 见图 1 , 1 2 】口 1 2 巨达 1 3 9 . 7 1 2 1口 1 4 2 . 4 1 2 1匕口 1 2 口

6、1 4 0 . 4 1 1 2 巨 飞 2匕 达 1 4 1 . 7 1 2 巨玉 1 2 】匕日 1 3 9 . 4 一2 一 S J / T 1 0 1 2 6 -9 1 1 2 巨玉 1 4 2 . 7 1 2 巨达 1 2 巨飞 14 0. 7 1 2 11 -“创 , l川 H 1 4 1.4 单位: k H. 图 1 3 . 1 . 3 通信容量 电话业务 1 2 路, 其中非电话业务不多于 3 路。 3 . 1 . 4 负荷 3 . 1 . 4 . 1 电话业务:一1 5 . 0 d B mO , 3 . 1 . 4 . 2 非电话业务符合: GB 3 3 8 4中2 . 3 条

7、的规定。 3 . 1 . 4 . 3 1 2 路平均负荷+3 . 3 d B mO , 3 . 1 A. 4 1 2 路峰值负荷:+1 2 . 7 d B mO . 3 . 1 . 5 假设参考电路及线路配置 3 . 1 . 5 . 1 明线假设参考电路见图2 。允许两次音频转接, 三次基群转接。增音段距离为 8 0 - 1 2 0 k m 3 一 s J / T 1 0 1 2 6 -9 1 线路频带音频频带 基群颇带 电缆音频段配置见图3 , 有人增益机 ; 2 2 1 1 6 k .1 2 2 0 1 1 6 0 k . 图 2 无人增益机 W 1/ I 8 8 0 1 6 4 0 k

8、m 图 3 2一 3 3 . 2 设备特性 3 . 2 . 1 通路有效传输频带 0 . 3 -3 . 4 k Hz , 3 . 2 . 2 主要点电平及阻抗 3 . 2 - 2 . 1 音频二线端 3 . 2 . 2 . 1 . 1 标称电平 发信: 0 d B m ; 收信: 一3 . 5 d B r 或一7 . 0 d B r , 3 . 2 . 2 . 1 . 2 标称阻抗 6 0 0 s 1 对地平衡。 3 . 2 . 2 . 1 . 3 回波衰减 3 0 0 6 0 0 H z 不小于 1 7 d B; 6 0 0 3 4 0 0 H z 不小于 2 0 d B . 12 . 2

9、. 2 音频四线端 3 . 2 - 2 - 2 . 1 标称电平 发信 - 1 1 4 d B r ; 收信: +4 d B r , 3 . 2 - 2 - 2 . 2 标称阻抗 6 0 0 d 2 对地平衡。 12 . 2 . 2 . 3回波衰减 s J / T 1 0 1 2 6 -9 1 3 0 0 - 6 0 0 H z 不小于 1 7 d B ; 6 0 0 3 4 0 0 0 H z 不小于 2 0 d B , 3 . 2 - 2 . 3 基群侧 3 . 2 - 2 - 3 . 1 标称电平 发信: 一3 6 d B r ; 收信: 一3 0 d B r , 3 . 2 - 2 -

10、 3 . 2 标称阻抗 1 5 0 S l 对地平衡。 3 . 2 - 2 - 3 . 3 回波衰减 不小于2 0 d B ; 3 . 2 - 2 . 4 外线侧 3 . 2 - 2 - 4 . 1 明线 a . 标称电平 发信: +1 7 d B r ; 收信: 不小于一2 0 d B r ( 1 4 3 k Hz ) , b . 标称阻抗 6 0 0n对地平衡。 c . 回波衰减 不小于2 0 d B ( 方向、 线路滤波器过渡带除外) 。 3 . 2 . 2 . 4 . 2 电缆 a . 标称电平 发信: A -B方向为 0 d B r ( 1 4 3 k H z ) B -A方向为一4

11、 . 3 d B r ( 8 3 . 7 k H z ) ; 收信: 不小于一4 8 d B r , b . 标称阻抗 1 8 0 S D 对地平衡。 c . 回波衰减 不小于 2 0 d B ( 方向、 线路滤波器过渡带除外) 。 3 . 2 . 3 衰减失真 3 - 2 - 3 - 1 一个基群级的 1 2对通路衰减失真平均值的限值见图4 , It44 +1 . 7 + 0 . 9 + 0. 4 0 0 . 4 2 5 0 3 0 0 4 0 06 0 0 9 0 02 4 0 0 3 0 0 0 3 4 0 0 3 6 0 0 Hz 频 率 图 4 一5 一 S J Y T 1 0 1

12、2 6 - 9 1 3 . 2 - 3 . 2 任一对通路的衰减失真的限值见图5 . 4 H4 3 .0 ,.n, 卜众0 十+ 笼棋 2 0 0 3 0 0 4 0 0 6 0 0 8 0 0 颇率 2 4 0 03 4 0 0 1 1 3 6 W Hz 图 5 2 . 13 任一对通路发信支路或收信支路输出端相对功率电平偏差的限值见图 6 . 仁 叼( 厂 一! J 竺巡燮巡嘿沁叫 . _ 阿p % 夕 2 亿 另 亿 ” 必 泌 必 娜 长 巨叼 厂匹 Z 口眯口宁夕 叫 频率 图 s 3 . 2 . 432通路振幅特性 采用限幅器固定接入方式。 32 . 4 . 1 线性特性 输入信号

13、电平从 Od B m。 提高到+3 . 5 d B m。 时, 净增益与直线偏差不大于 。 . 3 d B . 3 . 2 . 4 . 2 限幅特性 输入 信号电平为+2 0 d B m O 时, 发信支路输出电平不大于1 2 d B m O , 即限幅电 平不小于 8 d B, 3 . 2 . 5 通路非线性失真系数 不大于2 %( 用 4 0 0H i 测试) 。 3 . 2 . 6 通路固有杂音 在+4 d B r 电平点, 3 . I k H: 话路带宽内杂音计电压不大于 0 . 5 mV. 32 . 了 群时延频率特性 任何一对通路发送和接收设备的群时延 失真不应超过下列数值( 相对

14、于最小时延) : 4 0 05 0 0 Hz ; 5 . 0 ms ; 5 0 06 0 0 Hz : 3 . 0 ms ; 6 0 01 0 0 0 Hz ; 1 . 5 ms ; 1 0 0 0 2 6 0 0 Hz : 0 . 5 ms ; 2 6 0 0 3 0 0 0 Hz ; 2 . 5 ms , 3 . 2 . 8 收发信防卫度 一 一 S J / T 1 0 1 2 6 - 9 1 不小于 5 3 d B. 3 . 2 . 9 路际可懂串音防卫度 不小于 6 5 d B. 3 . 2 - 1 0 邻路倒置申音防卫度 不小于 6 0 d B. 3 . 2 - 1 1 忙时申杂音

15、在+ 4 d B : 电 平 点, 3 . 1 k H : 话 路 带 宽内 杂 音 计电 压 不 大 于。 . 9 m V . 3 . 2 . 1 2 外线载漏 a . 总载漏:不大于一2 0 d B mO ; b . 每路载漏: 不大于一2 6 d B mO ; c . 与导频重合的载漏: 不大于一5 4 d B m O ; d . 线路传输频带外的载漏: 不大于一5 0 d B m O . 3 . 2 - 1 3 近旁千扰防卫度 在收信和发信支路单独测试时, 。X 5 0 H :近旁千扰各分量的最大允许电平应不大于一 5 8 d B mO ( n二1 , 2, 3 . . . . . .

16、 . . . 8 ) . 3 . 2 - 1 4 外线对地平衡度 不小于 4 3 d B . 3 . 2 门5 通路净衰减持恒度 标准差不大于 1 d B / 1 5 d . 3 . 2 - 1 6 主振器标称颇率 1 0 2 4 k Hz . 3 . 2 门7 主振器频率精确度 优于士2 X1 0 “ / 3 0 d . 注: 频率精确度包括颇率称定度及调整( 同步) 准确度。 3 . 2 - 1 8 载频电平稳定度 不超过士1 d B / 3 0 d , 3 . 2 - 1 9 线路导频频率及电平 3 . 2 - 1 9 . 1 导频频率 B -A方向: 4 0 , 8 0 k H z ;

17、 A -B方向: 9 2 , 1 4 3 k Hz . 3 . 2 . 1 9 . 2 频率精确度 优于士2 X 1 0 - / 3 0 d . 3 . 2 门9 . 3 电平 一2 0 d B mO . 3 . 2 门9 . 4 电平稳定度 不超过f0 . 2 d B / 1 5 d . 3 - 2 - 2 0 导频调节 3 . 2 . 2 0 . 1 明线 3 . 2 . 2 0 . 1 . 1 调节范围 a . 平调: 8 0 , 9 2 k H: 应不小于4 1 d B; 一7 一 S J / T 1 0 1 2 6 - 9 1 b . 斜调: 4 0 k Hz 应不小于 2 7 d

18、B ; 1 4 3 k H : 应不小于2 0 d B , 3 . 2 . 2 0 . 1 . 2 调节偏差 导频点处不超过士0 . 5 d B , 3 . 2 - 2 0 - 1 - 3 过 调量 电平突变士2 d B时, 不大于 l o o %, 3 . 2 . 2 0 . 1 . 4 记 忆误差 4h内记忆误差不超过+1 d B ( 上限) 或一2 d B ( 下限) 。 3 . 2 - 2 0 - 1 . 5 调节速度 0 . 0 1 0 . 0 9 d B/ s o 3 . 2 . 2 0 . 1 . 6 导频告警 a . 告警电 平: 比 正常电 平高或低2 . 5 经言 d B

19、, b . 告警时延: 5 -2 55 , 可调整。 3 - 2 - 2 0 . 2 电缆 3 . 2 - 2 0 - 2 . 1 调节范围 a . 平调: 8 0 , 9 2 k H z 应不小于 1 1 d B ; b . 斜调: 4 0 , 1 4 3 k H z 应不小于 7 d B , 3 . 2 - 2 0 - 2 . 2 调节偏差 导频点处不超过士0 . 3 d B , 3 . 2 - 2 0 - 2 . 3 调节速度 0 . 0 1 0 . 0 9 d B/ s , 3 - 2 - 2 0 - 2 . 4 过调 量 电平突变士1 . 7 d B时, 不大干 1 0 0 %. 3

20、 . 2 - 2 0 - 2 . 5 记忆 误差 4 h内不超过+0 . 5 2 d B ( 上限) 或一。 . 8 7 d B ( 下限) 。 3 . 2 - 2 0 - 2 . 6 导频告警 a 告警电 平: 比 正常电 平高或低2 . 5 - 全 名 d B ; b . 告警时延: 5 -2 5 s , 可调整。 3 . 2 . 2 1 最大均衡斜度 3 . 2 . 2 1 . 1 明线 A-B. 3 0 士2 d B; B-A: 3 5 士2 d B. 3 . 2 . 2 1 . 2 电缆 A-B: 2 2 . 6 士1 . 7 d B; B - A : 2 2 士1 . 7 d B.

21、 3 - 2 - 2 2 振铃系统 3 . 2 - 2 2 . 1 振铃颇率及电平 a . 频率为 2 1 0 0 士5 Hz ; b . 电平为一6 d B m0 士1 d B, 3 . 2 - 2 2 . 2 发铃特性 一8 一 s J / T 1 0 1 2 6 -9 1 音频二线端送人 1 6 2 5 Hz 铃流( 电压为 2 5. 9 0 V时) , 在四线发信点送出2 1 0 0 H: 的信 号 。 3 . 2 . 2 2 . 3 收铃特性 a . 灵敏度:当音频四线收信点处送入一6 d B m0 19 d B , 2 1 0 0 Hz 信号时, 在二线端应送 出1 6 - 2 5

22、 H: 的铃流; b . 选择性: 2 1 0 0 士2 5 H : 内应可靠动作: 2 1 0 。 士1 0 0 H : 外应不动作; c . 动作时延: 0 . 4 0 . 7 s , 3 . 2 . 2 3 外线端子与机壳间绝缘电阻 不小于5 0 M O . 3 . 2 . 2 4 告替性能 2 4 V电 漂、 电 源分配中任一保险丝断, 主振和1 2 k H : 谐波产生器主供工作不正常, 导频 电 平偏差超过告警范围等情况发生时, 发出告警并向总告警送出 地电 位。 3 . 3 外观和结构要求 3 . 3 . 1 设备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凹痕、 划伤、 裂缝、 变形和污染等.表面涂层应均

23、匀, 不应起泡、 龟裂、 脱落。金属部件不应有锈蚀及其它机械损伤。 3 . 3 . 2 产品的零部件应紧固无松动。 3 . 4 可命性指标要求 设备的MT B F应不小于 2 0 0 0 h , 测试方法 在规定的测试仪表和测试条件下, 先对单机指标进行测试, 然后用仿真线将同一 种线路频 谱的A , B 两个终端机连接起来, 对各项通路指标进行测试。 4 . 1 测试条件 4 . 1 . 1 环境条件 环境温度: +1 0 -+4 0; 相对湿度: 不大于8 0 ; 大气压: 8 6 1 0 6 k P a e 4 . 1 . 2 直流电源条件 直流电源电压: -2 4 士1 . 2 V;

24、波纹电压: 波纹宽带杂音不大于1 2 0 m vo 4 . , . 3 铃流源条件 频率:1 6 x 2 5 H z ; 电压: 7 5 士1 5 V 本1 . 4 地线条件 交流电源地线与直流工作地线应分开; 交流电源地线的电阻应小于 1 0 a, 直流工作地线 的电 阻应小于4 S Z , 4 . 2 测试仪表及设备 各项性能测试所用的仪表及设备的具体要求, 见附录 A( 补充件) 。 4 . 3 载颇电平及颇率 4 . 3 . 1 使用仪表 一9 一 s l / T 1 0 1 2 6 -9 1 选频电平表、 颇率计数器各一部。 4 . 3 . 2 测试方法 测试电路见图 7 。电平表接

25、载颇盘测量塞孔, 用高阻抗宽频跨接测量。调整可调部位使电 平在设备规定的范围内, 同时用频率计数器检查频率是否正确。 高阻抗 电平表 频 率计 数器 图 7 4 . 4 导频电平及频率 4 . 4 . 1 使用仪表 选频电平表、 频率计数器各一部。 4 . 4 . 2 测试方法 测试电路见图 8 。选频电平表用6 0 0 f l 档, 接在设备的“ 外线端” 塞孔, 按设备规定的导频 电平及频率进行检测 。 加 0 外线端 图 8 4 . 5 载频、 导频电平稳定度 4 . 5 . , 使用仪表 宽频电平表( 带扩展器) 一部。 4 . 5 . 2测试方法 测试电路见图7 或图8 。 工作电源

26、-2 4 V, 常温 2 0 2 5下连续开机8h后, 测出各载频、 导频电平值, 然后在规定的正常温度上下限各恒温4h时以上, 改变工作电源电压一2 4 V士 1 . 2 V , 用电平扩展器读出电平变化值。 4 . 6 载频、 导频频率月毯定度 4 . 6 . 1 使用仪表 频率计数器、 倍频器、 示波器各一部。 一10 一 S J / T 1 0 1 2 6 -9 1 4 . 6 . 2 测试方法 载颇系统连续工作一个月以后, 先对主振器用比其频率稳定度至少高一个数量级的频标 同步, 调整后记下同步后的频率值 f c, 再连续进行一个月的日测记录, 在测试期间不再作调 整 。 测试电路见

27、图9 , 倍颇器接在主振器和频率计数器之间。 用频率计数器( 稳定度优于 1 0 - , 取样时间用 l o g 档) 直接读出颇率值。 先记录同步后的频率值 f c , 在一个月时间内, 每日测量 一次, 选取日测颇率中的最大值 f m . 二 和最小值 几坛, 按公式( 1 ) 进行计算求得月稳定度 : 值。 ( f . 二 一f c ) , + ( f m ;。 一 f , ) 2 2/ 、 . (1 ) 主振器盘倍频器频率计数器 图 9 产生导频频率 4 0 , 8 0 , 9 2 k H z 普遍采取强追同步方式, 其频率稳定度与主振器相同, 可不 再单独测试。1 4 3 k H:

28、一般采用单独的晶体振荡器, 频率稳定度测试方法同上。 4 . 7 载汤电平 4 . 7 . 1 使用仪表 选频电平表一部。 4 . 7 . 2测试方法 , 0 i$ iA l. CHIu - = 誉 , r CH 12$ L J 终端机发信支路 6 加Q 4F? as 选频电平表 图 1 0 调整好发信各点电平, 停送导频信号。 测试电路见图 1 0 。 各“ 通调人” 塞孔终端 6 0 0 r l 电阻, 用选频电平表 6 0 00档接外线端, 按 4 k Hz 间隔依次选出各通路载漏. 在“ 外线端” 用电平表宽频 6 0 0 0测量总载漏. 测 试中 注 意: 各 通 路载 漏 随 线

29、路 传 输 频 谱 程 式 的 不 同, 反 映 在 外 线 端 的 载 漏 频 率 也 不同 。 4 - 8 各点电平 4 . 8 . 1 使用仪表 振荡器、 宽频电平表各一部。 4 . 8 . 2 测试方法 用振荡器从音终二线端送入8 0 0 Hz , 0 d B m/ 6 0 0 。信号, 用终端法宽频测量设备规定的 各 点电 平。 电 平表 的 阻 抗 等 于 各 被 测 点 特 性 阻 抗。 为 满足 要 求, 可 调 整 相 关 部件 的 可 调 部 江_ 4 . 9 阻抗特性 S J / T 1 0 1 2 6 - 9 1 4 - 9,使用仪 表 振荡器、 宽频电平表各一部, 1

30、 5 0 0 , 6 0 0 f l 阻抗电 桥各一只. 4 - 9 . 2 测试方法 测试电路见图 1 1 , 采用电桥法测量, 测外线端阻抗时, 停送导濒信号, 测音频二线端和四 线收发阻抗时, 通路载频电平要正常。先将被测阻抗不接, 调整振荡器输出, 使电平表读数 尸 、 等于被测点的工作电平, 然后将被测阻抗接人, 电平表的读数为P , , 测回波衰减b 二P ; 一P, , 由( 2 ) 式计算出反射系数P: P=1 0 - 6 / z 0 . . . . . . . . . . ( 2 ) 阻抗电桥 i R “ , 一一.一 S#n R IdB 维憾骤 图 1 1 4 . 1 0

31、衰减失真 4 - 1 0 . 1 使用仪表 振荡器、 宽频电平表、 仿真线各一部。 4 - 1 0 . 2 测试方法 a . 测试电 路见图1 2 ,调测好各路发信频率特性, 从“ 通调入” 送-1 4 d B / 6 0 0 。正弦信 号, 电平表接在“ 外线端” 塞孔, 用宽频 6 0 0 f 2 终端测量出各频率的电平值。用同样的方法可测 收信支路的频率特性。 6 0 0 06 0 0 0 区a%l. 画口 4F tA* B# dB 振荡器 电平表 图 1 2 b . 两个终端机发信频率特性测好以后, 用仿真线连接起来, 如图 1 3 所示。从发信端“ 通 调人, 送一1 4 . 0 d

32、 B / 6 0 0 1 2 正弦信号, 电 平表接收信端“ 音放出” 塞孔, 用宽频6 0 0 n终端测量 各频率的净衰减值。 6 0 0 9 电平表 图 1 3 1 1 通路振幅特性 一1 2 一- s 3 / T 1 0 1 2 6 -9 1 4 . 1 1 . 1 使用仪表 振荡器一部, 6 0 0 1 2 平衡式可变衰减器两部( 两部之间相对偏差不大于 0 . 1 d B ) , 宽频电平 表( 平方律检波) 一部。 4 . 1 1 . 2测试方法 测试电路见图1 4 ( 通路方框表示两终端机之间连接有仿真线) 。 可变衰减器z ; 的衰减值置 于 2 0 . 0 d B , 衰减器

33、 Z : 的衰减值置于0 d B , 振荡器经 Z : 由发送端的“ 音频二线” 塞孔送入 8 0 0 Hz , O d B m/ 6 0 0 C l 正弦信号, 电平表置 6 0 0 S 1 档, 经Z : 接于收信端“ 音颇二线” 塞孔进行测量, 调整净衰减为 3 . 5 d B或 7 . 0 d B , 把Z , 的衰减值减少 3 . 5 d B, 调整 Z : 衰减值使电平表指示如前不变, 则净衰耗偏差为 ! pZ一Z 应不大于 0 . 3 d B. 将Z , 的衰减值减少 3 . 5 d B , 调整Z : 恢复到 0 d B位置; 再把Z , 衰减值减少 2 0 . 0 d B ,

34、 并调 整 Z 衰减值使电平表指示如前不变, 净衰减变化值为 AZ : 一Z a 应不小于 8 . 0 d B , 振荡器衰减器 衰减器电平表 图 1 4 4 . 1 2 通路群时延失真 4 . 1 2 . 1 使用仪表 群时延测量仪、 仿真线各一部。 4 . 1 2 . 2 测试方 法 测试电路见图 1 5 . 按群时延测量仪使用方法测量出4 0 0 3 0 0 0 H z 的相对群时延最大差值。 仿真线 图 1 5 4 . 1 3 路通非线性失真系数 4 . 1 3 . 1 使用仪表 振荡器、 失真度测试仪、 低频选频电平表、 仿真线各一部, 4 0 0 H z 低通滤波器一只。 4 .

35、1 3 . 2 测试方法 测试电路见图1 6 。 在发信端“ 音频二线” 塞孔送4 0 0 H z , 0 d B m/ 6 0 0 f l 正弦信号( 如振荡器 本身失真度大于0 . 5 , 可接入4 0 0 H : 低通滤波器) , 在收信端“ 音频二线” 塞孔( 或“ 音放出” ) 用失真度测试仪测量。 如果使用的失真度测试仪输入端为高阻抗, 应在测试点终端6 0 0 0电阻, 然后跨接测量。 一1 3 一 s ,1 / T 1 0 1 2 6 -9 1 的 9 振荡器低通 仿真线 失真仪 祖9 试 仪 图 1 6 4 . 1 4 通路固有杂音 4 . 1 4 . 1 使用仪表 杂音计(

36、 平方律检波并接有电话加权网络) 一部。 4 . 1 4 . 2 测试方法 首先将通路各点电平调整正常, 然后按图 1 7 连接。 声 C 仿真线 杂音机 图 1 7 在各通路“ 音频二线端” 终端 6 0 0 f l 电阻。 杂音计接人电话加权网络, 在“ 音放出” 用 6 0 0 n 平衡终端测量。 4 . 1 5 收发信防卫度 4 . 1 5 . 1 使用仪表 振荡器、 宽颇电平表各一部, 4 k Hz 低通滤波器一只。 4 . 1 5 . 2 测试方法 首先将各路电平调整正常, 然后按图 1 8 连接, 把音频二/ 四线塞孔全部断开, 被测路对端 的“ 通调入” 和“ 音放出” 终端

37、6 0 0 f 2 电阻。 用振荡器在“ 通调入” 送一1 4 . 0 d B m / 6 0 0 0正弦信号。 在本端本路“ 音放出” 经 4 k H: 低通滤波器用电平表6 0 0 f 2 终端测量。 改变振荡器频率, 在 3 0 0 -3 4 0 0 H : 范围内, 取电 平表读数最 大值设为P, 则收发信防卫度为( 4 . 。 一P ) d B , 4 . 1 6 路际可性串音防卫度 4 . 1 6 . 1 使用仪表 振荡器、 低频选频电平表各一部. 4 . 1 6 . 2 测试方法 首先将各路电平调整正常, 保证“ 音放出” 电 平为+ 4 . 0 d B z , 然后按图1 9

38、连接。 振荡器从 主申路“ 通调入” 送 8 0 0 H : 一1 4 . 0 d B m / 6 0 0 0正弦信号, 其余1 1 个话路的“ 通调入” 和“ 音放 出” 塞孔及主串路的“ 音放出” 塞孔同时终端6 0 0 1 2 电 阻。 依次在其余 1 1 个被串话路的近端和远端的“ 音放出” 用低频选频表6 0 0 f l 终端选频测量 8 0 0 H z 串音电平, 设申音电平值为P, 则防卫度为( 4 . 0 -P ) d B. 各路依次作主串, 其余 n路为被串, 重复上述步骤。 S I / T 1 0 1 2 6 -9 1 的 Q 通调入 加 Q 振荡 6 0 0 Q 图 1

39、8 一 O On 选濒电平表/b o o n 卜卜卜 口吕90宕9月艺启 图 1 9 4 . 1 7 邻路倒1串音防1度 4 . 1 7 门使用仪表 发话特性网络一只, 白噪音发生器、 杂音计各一部。 4 . 1 7 . 2 测试方法 首先将各路电平调整正常, 保证“ 音放出” 电 平为+ 4 . 0 d B r , 然后按图2 0 连接。白嗓音发 生器经发话特性网络, 用杂音计( 置“ 带通” 档, 输人阻抗用 6 0 0 f l ) 测定其输出电平, 使之为 一1 4 . 0 d B ,然后送人主串路“ 通调入” , 并在主串路的“ 音放出” 和相邻两路的“ 通调入” 、 “ 音放 出”

40、塞孔终端 6 0 0 f 1 电阻。 s J / T 1 0 1 2 6 -9 1 图 20 杂音计接人电话加权网络, 分别在上、 下两邻路的“ 音放出” 塞孔测量出远端和近端串杂音 电平。 设串杂音电平为尸 , 杂音电平为尸 : , 串音电平为尸 3 , 则按公式( 3 ) 计算出远端或近端串 音电平 。 P, =l O l g ( 1 0 Y “ 0 一 l O l , i i a ) , . . . . . . . . . . . . . . . . . . ( 3 ) 则邻路倒置串音防卫度为( 4 . 0 -P a ) d B , 各路依次作主串, 相邻上下两路为被串。 重复上述步骤。

41、 4 . 1 8 忙时串杂音 4 , 1 8 . 1 使用仪表 白噪音发生器两套( 每套有相位各不相同的 n个白噪音源) , 杂音计一只, 发话特性网络 2 2只 。 4 . 1 8 . 2测试方法 发话特性 网 络通 调 入 通 调入 琳州侧枷蕃勺 杂 音机 图 2 1 首先将各路电平调整正常, 然后按图 2 1 连接。白噪音发生器经发话特性网络, 用杂音计 ( 置“ 带通” 档, 输入阻抗用6 0 0 f 2 ) 测量其输出电平, 分别从两终端机被串路的邻路“ 音频二线 一I 6 一 s ,l / T 1 0 1 2 6 -9 1 端” 送一 1 5 . 0 d B m/ 6 0 0 f

42、l 白噪音, 非邻路送一6 . 4 d B m/ 6 0 0 0白噪音( 相当于1 2 路忙时负荷 为+3 . 3 d B mO ) 。被申路的发信端停送白噪音而终端 6 0 0 5 1 电阻。 在被串路的“ 音放出” 用杂音计( 接人电话加权网络) 测量出串杂音电压。 两个传输方向的各路依次作被串路. 重复上述步骤. 4 . 1 9 外线端对地平衡度 4 . 1 9 . 1 使用仪表 振荡器、 电平表各一部, 平衡度测试电桥一套。 4 . 1 9 . 2 测试方法 测试电路见图2 2 , 停送导频信号, 中断总载漏。 图中两个 3 0 0 d l 电阻误差不超过士0 . 5 %. 接入测试电

43、 路之前, 先用电 平表高阻抗跨 接在1 ; 1 变压器的输出端2 -2 测量出尸 : , 然后 将电平表一端接地, 另一端接 2只3 0 0 d l 申联电阻的中间点, 3 -3 接线路滤波器并联端, 用高 阻抗测量出P, , 则对地平衡衰减 b 二( P 、 一 6 . 0一P , )d B , 在 0 . 3 -3 1 . 4 k H z , 3 6 . 3 -9 3 . 7 k Hz , 9 2 -1 4 3 k Hz 范围内进行侧量。 T1l:l 接线路滤波器 并联端 电 平 表 吧 B )接 机 架 地 图 2 2 4 . 2 0 自动电平调节准确度及调节范围 4 . 2 0 .

44、1 使用仪表 选频表、 6 0 0 1 1 可变衰减器各一部, 导频信号振荡器一只。 4 . 2 0 . 2 测试方法 首先把导频告警范围及时延调整在规定的范围内, 平调、 斜调分别测试。暂不测试者, 放 “ 人工” 中间步位, 然后按图2 3 连接。 被测调节器先放“ 人工” 中间步位, 衰减器放 2 4 . 0 d B ( 或 5 d B ) , 用选频表高阻抗跨接在 “ 调节系统出” 测量, 导频信号振荡器只送被测导频信号, 调整其输出, 使选频表读数为一2 0 . 0 d B mO ( 或 5 d B ) , 调整导频接收放大器增益使导频指示表头指正中。 将导频控制器置“ 自动” 、

45、( 或“ 测量,)位置, 调节器改放“ 自动” , 调整控制器“ 自动” 电位计 使选频表读数稳定在一2 0 . 0 d B m O , 逐步增加衰减值, 直至选频表读数稳定在一2 0 . 5 0 d B mO ( 或一2 0 . 3 0 d B mO ) 为止, 在此基 础上, 再逐步减少衰减器衰减值, 直至选频表读数稳定在一1 9 . 5 0 d B m O或 1 9 . 7 0 d B m O ) 为 止, 这时衰减器正、 反方向变动的数值之差就是调节范围。 ” 汀 1 0 1 2 6 -9 1 调节 导频 信号 振荡器 寰减器 选频电平表 图 2 3 根据上述方法, 如果调节范围满足要

46、求, 则认为准确度也是满足要求的. 4 . 2 1 振铃信号绷率和发送电平 4 . 2 1 . 1 使用仪表 电平表、 频率计数器各一部。 4 . 2 1 . 2 测试方法 频率计数器跨接在振铃信号振荡器输出塞孔, 调整其振荡绷率, 保证偏差在士5 Hz 范围 内。 用塞绳将通话盘“ 二线” 塞孔同音频终端盘“ 二线” 塞孔连起来, 按下通话盘“ 二线振出” 电 健, 用电 平表6 0 0 n宽频档在外线端测量, 应为+1 1 . 0 d B r , 电 平偏差 不超过士1 . 0 d B , 如不满 足, 调整振铃信号振荡器输出使之达到。 4 . 2 2 收铃器的选择性、 灵教度、 动作时廷 4 . 2 2 . 1 使用仪表 使用机器上的通话装置和收铃检测器进行测试。 4 . 2 2 . 2 测试方法 测试电路见图2 4 , 通调入 黔 剑 图 2 4 a . 收铃检测器放测试位置, “ 差接人” 分别送入电平一6 . 0 d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