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标准]-SJT11124-1997.pdf

上传人:椰子壳 文档编号:3692176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84.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标准]-SJT11124-1997.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电子标准]-SJT11124-1997.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电子标准]-SJT11124-1997.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电子标准]-SJT11124-1997.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电子标准]-SJT11124-1997.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子标准]-SJT11124-1997.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标准]-SJT11124-1997.pdf(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I C S 3 1 一0 3 0 L 90 备 案号 : 6 9 3 一1 9 9 7 Sqj 中华 人 民 共 和 国 电 子 行 业 标 准 S J / T 1 1 1 2 4 一1 9 9 7 电子元器件用环氧系粉末包封材料 E n c a p s u l a t i o n m a t e r i a l s o f e x p o y s e r i e s p o w d e r f o r u s e i n e l e c t r o n i c c o mp o n e n t s 1 9 9 7 - 0 9 - 0 3 发布 1 9 9 8 - 0 1 - 0 1 实施 中

2、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发布 前言 本标准是为适应电子元器件用外包封材料环氧系粉末包封材料的需要而制定的。由 于目前还没有相应的国际标准可循, 因此, 本标准在技术指标和试验方法上, 以国内的主要生 产、 使用 单位多年积累 的数据和经验为基 础, 并 参照了日 本住友、 索玛等公司的主要技术指标, 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实施条件较成熟。 本标准按照G B / T 1 . 1 -1 9 9 3 标准化工 作导则 第1 单元: 标准的起草与 表述规则 第 1 部分: 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 编写。其中所涉及的测试方法尽可能采用已发布的国家行业标 准。 本标准的附录A、 附录 B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

3、由电子工业部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由电 子工业部 标准 化研究所、 国营北京第 三无线电器材厂、 陕西华电材料总公司伟 华电子封装材料厂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王永明、 李晓英、 王玉功、 韩艳芬、 刘念杰。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电 子 行 业 标 准 电子元器件用环氧系粉末包封材料S J / T 1 1 1 2 4 - 1 9 9 7 E n c a p s u la t i o n ma t e r i a l s o f e x p o y s e r i e s p o wd e r f o r u s e i n e l e c t r o n ic c o mp o

4、 n e n ts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子元器件用环氧系粉末包封材料( 以下简称包封料) 的分类、 要求、 试验方 法、 检验规则、 包装、 标志、 运输、 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制造电阻器、 高压陶瓷电容器、 担电容器及电阻网络等电子元器件包封所需 的粉末包封料。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 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 所示 版本均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 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 性 。 G B 1 0 3 4 -8 6 塑料吸水性试验方法 G B 1 0 3 6 -8 9 塑料线膨胀系数测定方法 G B 1 4 0 8 -8 9

5、 固体绝缘材料工频电气强度的试验方法 G B 1 4 0 9 -8 8 固体绝缘材料在 工频、 音频、 高频( 包括米波长在内) 下相对介电常数和介 质损耗因数的试验方法 G B 1 4 1 0 -8 9 固体绝 缘材 料体积电 阻 率和表面电 阻率试验方法 G B 2 4 1 1 -8 0 塑料邵氏硬度试验方法 G B 6 5 5 4 -8 6 电气绝缘涂敷粉末试验方法 S S 3 2 6 2 -8 6 电f 元件用包封材 料通用技术条件 S J / Z 9 1 3 2 -8 7各砷电气装置和设备中零部件用塑料材料可燃性试验 分类与命名 产品型号及表示方法按 匀 3 2 6 2 -8 9中第

6、3章的规定。 4要求 4 . 1粉末性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 1 9 9 7 - 0 9 - 0 3 批准 1 9 9 8 - 0 1 - 0 1 实施 SJ/ T l l l 2 4 一1 9 9 7 粉末性能应符合表1 规定。 表 1 序号项目要求 l 外观 在明亮的但不直接照射的自然光下, 粉末应颜色均 匀、 没有结块、 杂物及其他有可能影响使用效果的杂质。 2粒度% 8 0目筛全过 3 表观密度9 / m l 06一08 4软化点)6 0 5 胶化时间。 5 0一 2 0 0 6 水平流动率% 1 8一 3 0 4 . 2 固化物性能 粉末包封料固化物性能应符合表 2 规定。 表

7、 2 序号项目要求 l 平均线膨胀系数1/ 簇sxl o一 5 2 硬度( 邵氏硬度) )8 0 3 介电常数( I MH z ) 3一 8 4 常态体积电阻率nc m )l xl 0 I 4 5潮湿试验后的体积电阻率nc m)l xl o , 2 6 常态 1 护H : 介质损耗角正切值 镇003 7 潮湿试验后 1 0 a 比 介质损耗角正切值 簇00 8 8 抗电强度k v / mm 妻2 2 9阻燃性U l 一9 4V 一0 l 0 一 耐温度冲击无损伤、 无开裂 l 1吸水率% 落06 l 2耐溶剂性 不溶胀、 不开裂 l 3边角搜盖率% 李2 0 5 试 验方法 除另有规定外, 试

8、验方法中的试样制备按附录A ( 标准的附录) 进行。 粉末 1 外观用 目测检验。 曰曰 粒度按G B6 5 54 中 13检验。 表观密度按GB6 5 5 4中 1 . 1检验。 S J / T 1 1 1 2 4 一1 9 9 7 5 . 1 . 4 软化点按G B 6 5 5 4中1 . 4 或附录 B ( 标准的附录) 检验。 5 . 1 . 5 胶化时间按G B 6 5 5 4中1 . 5 检验, 热板a度为 1 6 0 1 v o 5 . 1 . 6 水平流动性按G B 6 5 5 4中1 . 6 检验, 热板温度为 1 5 0 r- o 5 . 2 固化物 5 . 2 . 1 平

9、均线膨胀系数按G B 1 0 3 6 测试。 5 . 2 . 2 硬度按G B 2 4 1 1 测试a 5 . 2 . 3 介电常数按G B 1 4 0 9测试。 5 . 2 . 4 常态体积电阻率按G B 1 4 1 0 测试。 5 . 2 . 5 潮湿试验后的体积电阻率是将试样放置在温度为4 0 士2 1 r , 相对湿度为9 0 %-9 5 %的 湿热箱中, 5 0 4 h后再按G B 1 4 1 0 测试。 5 . 2 . 6 常态1 护Hz 介质损耗角正切值按G B 1 4 0 9 测试。 5 . 2 . 7 潮湿试验后 1 0 8 H z 介质损耗角正切值按 5 . 2 . 5进行

10、潮湿试验后再按G B 1 4 0 9 测试。 5 . 2 . 8 抗电强度按G B 1 4 0 8测试 5 . 2 . 9 阻燃性按S J / Z 9 1 3 2中U1 . 9 4 V一 0进行。 5 . 2 . 1 0 耐温度冲击用包封好的1 8 支( i$ 2 0 m m x 1 m m) 产品在下列条件进行五次, 温冲后产 品用目测检验。 室温 一 5 5 一 兮 1 r y , X1 2 5 十 言 0. 5 h簇l min 0. 5 h 5 . 2. 1 1 吸水率按GB 1 0 3 4进行。 5 . 2 . 1 2 耐溶剂性用包封好的1 0 支元件在丙酮: 二甲苯二1 : 1的混合

11、溶液中浸泡 l h o 5 . 2 . 1 3 边角覆盖率按G B 6 5 5 4中2 . 1 7检验。 5 . 3包装与标志用目测进行检验, 其结果应符合 7 . 1和 7. 2要求。 检验规则 6 . 1 检验责任 6 . 1 . 1 产品应由供方技术监督部门进行检验, 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本标准规定, 并填写产品合 格证 明书。 6 . 1 . 2 需方可对收到的产品进行检验, 若检验结果与本标准规定不符时, 须自产品收到之日 起一个月内向供方提出。 由供需双方协商解决。 6 . 2组批 每提交批由同一型号, 在相同工艺条件下生产的产品组成( 以桶为单元产品) 。每批不大 于 5 0 0 k

12、 g 6 . 3 抽样 在每一提交批中随机取三桶, 样品总量不得少于 l k g , 所取试样应混合均匀。 6 . 4 检验分类 产品检验分为交收检验和例行检验。 弓 . 4 . 1 交收检验项目按表 3规定进行 S J/ T 11 1 2 4一 1 99 7 表 3 序号检查或测试项目 要求的章条号试验方法章条号 1 外观4. 15 . 1 . 1 2 粒度 4. 1 5. 1 . 2 3 胶化时间 4. 1 5. 1 . 5 4 水平流动率 4. 1 5. 1. 6 5 介电常数 4. 2 5 . 2 . 3 6 常态体积电阻率 4. 2 5 . 2 . 4 7 常态损耗角正切值 4 .

13、25 . 2 . 6 8抗电强度4 . 25. 2. 8 6 . 4 . 2 交收检验有一项不合格时, 则应加倍取样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复验, 若复验结果仍不合 格, 则该批产品为不合格。 6 . 4 . 3 例行检验项目按表a规定进行。 表 a 序号检查或检验项 目要求的章条号试验方法章条号 1 软 化点 边 角覆盖率 4. 1 5. 1 . 4 4. 2 5. 2. 1 3 2 3 平均线膨胀系数 4. 25. 2. 1 4硬度4. 25. 2. 2 5潮 湿 试 验 后 的 体 积 电 阻 率 一 ! l 一4. 2 5 . 2 . 5 6 潮湿试验后介质损耗角正切值 4. 25. 2. 7

14、 7阻燃性4. 25. 2. 9 8耐温度冲击4 . 25 . 2. 1 0 9吸水率4 . 25. 2. 1 1 1 0耐溶剂性4 . 25. 2. 1 2 6 . 4 . 4 例行检验每半年进行一次, 当材料、 工艺、 设备等有重大改变时也应进行例行检验。 6 . 4 . 5 例行检验样本从木年度生产并经交收检验合格的产品中按6 . 3 抽取, 检验如有一项不 合格, 则例行检验为不合格。同时该周期内的产品停止交收并应分析原因, 采取措施, 重新检 验合格后方可生产。 7 包装、 标志、 运输、 贮存 7 . 1 包装 7 . 1 . 1 产品应先装入聚乙烯塑料袋内, 热合封口, 再装入塑

15、料桶或纤维板桶, 外包装件上应注 有“ 防潮” 、 “ 怕热” 字样, 每包装件重量不 超过3 0 k g , 也可按供需双方协议规定, 但每个包 装的 净 重应相同。 7 . 1 . 2 每桶产品内应附有合格证, 其中说明: 4 S .1 / T 1 1 1 2 4 一1 9 9 7 a ) 产品名称及商标; b ) 产品型号; c ) 净重, k g ; d ) 本标准编号; e ) 制造日期及制造单位; f ) 有效期限; 9 ) 生产编 号及检验员印记; h ) 产品的主要参数。 7 . 2 标志 产品的辱个外包装上应贴有标签。 标签上应注明: a ) 产品名称及商标; b ) 产品型

16、号; c ) 净重 k g ; d ) 本标准编号; e ) 制造日期及制造厂名称; f ) 检验员印记。 7 . 3运输 产品应在避免雨、 雪直接侵袭和阳光照射及机械损伤的条件中运输, 特别应避免在高温季 节运输。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在 5 以下的条件下运输。 7 . 4 贮存 产品应密封贮存在干燥的温度为 2 5 以下的库房内, 贮存期为半年。 S .I / T 1 1 1 2 4一1 9 9 7 附录A ( 标准的附录) 电子元器件用环氧粉末包封材料样品制备方法 A1 试样制备所需器具 a ) 小型立式注射机; b ) 传递注射模( 应与注射机配套) ; c ) 压床; d ) 预压柱形环

17、料模具( 其口径不大于注射机料仓口径) ; e ) 烘箱: 温度波动范围不大于11 1 v . A 2 制样步骤 a ) 制样前对注射机进行机械及动力检查; b ) 预热模具, 在模具内表而作脱模处理, 预热温度一般高于包封料软化点1 0 - - 2 0 1 r ; 。 ) 取适量的粉末包封料在室温下 预压或柱形坯料, 其直径应小于料仓的口径; d ) 将预压好的料块放入料仓; e ) 启动注射机 合好模具后将料仓中的料注入模具, 注射压力根据包封材料型号而选 择 ; 注入模具中的包封料在模具中得持一定时间, 一般为不超过2 n i i n ; 将模具和注射料 一 体进行加热固化, 固化温度及

18、时间按产品说明书的规定。 从模具中取出已固化的试样即为试验所需的样品。 r)日川 S J / T 1 1 1 2 4 一1 9 9 7 附录B ( 标准的附录) 电子元器件用环氧系粉末包封材料软化点试验方法 B 1 方法原理 将环氧系粉末包封材料加热, 记录其初熔温度, 这个温度即为软化点。 B 2 试样及要求 试样应按产品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取样, 每个包封料至少取三个试样。 B 3 仪器、 用具及要求 a ) 软化点 测试盘: 精确到士 0 . 5 1 ; ; b ) 调压器: 0 -2 5 0 V; c ) 天平: 准确度为 0 . 0 5 g ; d ) 温度计: 0 一2 0 0 r-

19、 e ) 牛角勺、 药膏刀。 B 4 试验条件 : ) 环境温度为2 5 士 1 r-; b ) 相对温度小于 6 5 %0 B S 升温速度 升温速度在 5 0 1 r 以下5 0 r-/ m i n , 在 5 0 以上为2 r-/ m i n . B 6 试验步骤 a ) 准确称 取l g 试样, 将其 堆放于软化点测 量盘中 心的窑内; b ) 将沿量盘与调压器联接, 接通电源开始升温, 升温速度按 B 5 规定进行; c ) 观查试样由膨胀开始收缩、 颜色变深时记录此温度 丁。 B 7 试样结果的确定 取 三次测量中最低 值为T , C ; 取三次测量中最高 值为 T 2 r ; 该材料的软化点为( 丁 , 一T 2 ) r 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