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标准]-SJT10449-19931.pdf

上传人:哈尼dd 文档编号:3692703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24.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标准]-SJT10449-19931.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电子标准]-SJT10449-19931.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电子标准]-SJT10449-19931.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电子标准]-SJT10449-19931.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电子标准]-SJT10449-19931.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子标准]-SJT10449-1993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标准]-SJT10449-19931.pdf(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 2 3 5J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电 子 行 业 标 准 S J / T 1 0 4 4 9 一9 3 2 1 m m精密硬同轴线及其无极性 精密同轴连接器 2 1 mm r i g i d p r e c i s i o n c o a x i a l l i n e a n d a s s o c i a t e d h e r m a p h r o d i t i c p r e c i s i o n c o a x i a l c o n n e c t o r 1 9 9 3 - 1 2 - 1 7 发布 1 9 9 4 - 0 6 - 0 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2、电子工业部批准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电 子 行 业 标 准 2 1 m m精密硬同轴线及其无极性精密同轴连接器 S J / T 1 0 4 4 9 - 9 3 2 1 m m r i g i d p r e c i s i o n c o a x i a l l i n e a n d a s s o c i a t e d h e r ma p h r o d i t i c p r e c is i o n c o a x i a l c o n n e c t o r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2 1 m m精密硬同轴线及其无极性精密同轴连接器的一般要求和测量方法。 本标准

3、与 G B 1 4 3 1 3 ( 精密硬同轴线及其精密连接器总规范 一起使用。 本标准适用于特性阻抗为5 0 1 2 和 7 5 1 1 的2 1 m m精密硬同轴线及其无极性精密同轴连接 器 型号命 名( 略 ) 试验 的标 准大气条件 所有试验应在 G B 2 4 2 1 (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总则) 中4 . 3 条规定的正常的 试验大气条件下进行。连接器组件的性能在此范围内应符合规定的电气要求。 4 技术要求 4 . 1 最高频率 测量反射系数和插入损耗的最高频率是: 5 0 1 2时, 6 GHz ; 7 5 1 2 时, 4 . 5 G H z o 4 . 2 电长度

4、连接器对的电长度( 以毫米表示) 应由制造厂规定。 测量的精确度应优于0 . 0 5 m me 4 . 3 高温 把组件暴露到 G B 1 4 3 1 3中规定的环境条件后,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试验时, 连接器组件的 性能应保持在电气和机械要求的范围内。 严酷度: 试验B a , + 7 0 1 r o 4 . 4 低温 把组件暴露到 G B 1 4 3 1 3中规定的环境条件后,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试验时, 连接器组件的 性能应保持在电气和机械要求的范围内。 严酷度: 试验 A a , 一 5 5 C a 4. 5 尺寸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 1 9 9 3 - 1 2 - 1 7批准 1

5、9 9 4 - 0 6 - 0 1 实施 一1一 S J / T 1 0 4 4 9 一9 3 外导体的标称内径是 2 1 mm o 内径和外径的最大偏差应使特性阻抗的误差限制到下列范围: 5 0 5 3 : 不大于0 . 0 5 %; 7 5 1 3 : 不大于0 . 1 5 %e 此时, 外导体内径的最大偏差为: 5 0 1 3 时, 1 0 . 0 0 4 m m; 7 5 1 3 时, 士0 . 0 0 8 m mo 中心导体的标称外径应为: 5 0 1 3 时, 9 . 1 1 9 m m; 7 5 1 3时, 6 . 0 0 9 mmo 当按照G B 1 4 3 1 3中6 . 3

6、 条的规定检验尺寸时, 对于配接面, 连接机构或连接装置的主要 尺寸, 见图 t o 4 . 6 在内导体上的力 4 . 6 . 1 配接成对的无极性连接器的中心接触力 当把两个连接器配好时, 接触机构作用在连接器内导体上的轴向力最小为 1 5 N, 最大为 2 5Na 当在 5 0 1 3 连接器上加4 5 N的力, 在 7 5 1 3 连接器上加 3 3 N的力, 加力时间至少为 1 2 h时, 一个连接器的内导体在轴向的位移应小于: 5 0 1 3 时, 0 . 0 3 m m; 7 5 1 3 时, 0 . 0 6 m mo 4 . 7 在外导体上的弯矩 应 施加6 _ 贾 N m的弯

7、矩。 在施加为了测量弯矩所规定的、 并在有关图表中给出的最大或最小转矩把连接螺母拧紧 之后, 应在各配接好的连接器对上进行全部测量。 4 . 8 中心接触件偏移 把5 N的垂直力至少施加 1 2 h之后, 在连接器前端产生的角度偏移应小于0 . 5 0 , 这个力应 该加到中 心导体的前 端, 加力的方式应避免 接触机构遭受损坏。 4 . 9 机械耐久性 当连接器经受 5 0 0 次完整的结合和分离动作时, 其电气性能应保持在规范要求的范围内。 允许在每 1 0 0 次动作后, 进行非刷擦性清洗, 但是清洗的次数不能比这个规定更频繁, 连接螺 母应该用有关图表中规定的最大连接转矩拧紧。 4 .

8、 1 0 插入损耗 在 I O MH z 以上配接成对的连接器的插入损耗值应小于: 6 x 1 0 - 丫 刀丽 z d B 所施加的最小连接转矩应符合有关图表中的规定。 4 . 1 1 反射系数 7 连接器对最大的反射系数 Y 应为: 5 0 。时, 小于0 . 0 0 0 5 + 0 . 0 0 0 3 x f / G H ? 0 f - - 5 G H z 小于0 . 0 0 2 + 0 . 0 0 3 x( f一5 ) / G H z 5 f =6 G H z 7 5 n时, 小于0 . 0 0 0 5 + 0 . 0 0 0 5 X f / G H z 0 簇 f = 4 . 5 G

9、 H z S .1 / T 1 0 4 4 9一9 3 单个连接器反射系数的参考值是一对连接器反射系数值的一半。 测量设备的剩余误差( 包括已知的误差) 应小于上述值的5 0 %0 在把弯矩按照第 4 . 7 条的规定加到外导体的同时, Y的变化应小于上述值的3 0 %a 所施加的最小连接转矩应符合有关图表中的规定。 4 . 1 2 接触电阻 当按有关图表中的规定施加最小连接转矩时, 中心导体接触件和外导体接触件的直流接 触 电阻应 小于 : 内导体接触件 外导体接触件 1 3 连接器的屏蔽效率 5 0n 0. 5m5 1 0. 0 5mf t 75 n 0. 5m1 2 0. 07 ma 当

10、按 4 . 7 条的规定施加最大弯矩和最小连接转矩时, 对于配接成对的连接器, 表示屏蔽效 率的转移阻抗应小于下式计算值: 一A Z , . =Z , 1 0 2 0 式中:5 0 5 2 7 5 5 2 A-1 2 0 一f / G H z ( d B ) A-1 3 0 一 f / G H z ( d B ) Z a -5 0 5 2 Z , -7 5 a 4 . 1 4 外观 应符合 G B 1 4 3 1 3中6 . 1 条的规定。 4 . 1 5 标志 应符合G B 1 4 3 1 3中6 . 2条的规定。 c一D 未配接的连接器详图 S J / T 1 0 4 4 9 一9 3 6

11、 # b 内导体定心孔详图 代号 】n m直径与“ 二” 同轴范围 注 1 1 mi n比 laX盯 In l a2 0. 9 9 221 . 0 0 8、 b : : : .; ; : 标称值a0. 0 7 5、 f2 8. 9 8 02 8. 9 9 3 召 0. 0 2 5 d 2 9. 0 22 9. 0 4 e 1 5 f 2. 3 02. 3 6 8 4 一 h2. 7 52. 8 0 k7. 1 12 2. 52 3. 5 ”盆6. 06. 3 粉4. 75 . 3 P 2 3. 72 3 . 9 5 s2. 0 1 42. 0 28b0 . 05 r3. 03 . 5s0 .

12、0 5 “2 32 3 . 5a 0 . 1 0 所 需的最小连接转矩: 9 N m 最大连接转矩: 1 2 N m 分离转矩约为 2 倍的连接转矩。 注: 表示中心导体接触件在配接共面的位置( 在不配接状态时最少凸出0 . 3 m m) o 标称值为2 1 - m. 根据4 . 5 条确定。 直径 基准面。 介质( 结构任选) 。 4一 S i / T 1 0 4 4 9 -9 3 双头螺纹. 螺距 1 . 5 -. 图 1 2 1 mm无极性连接器 5 检验规则 应符合 G B 1 4 3 1 3 的规定。 6 标志、 包装、 运输和贮存 应符合 G B 1 4 3 1 3的规定。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标准化研究所、 上海无线电十六厂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徐俐弟、 稽启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