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线设计细则(JTG-T D20-2009)(总校稿).pdf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699583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PDF 页数:356 大小:7.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路线设计细则(JTG-T D20-2009)(总校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56页
公路路线设计细则(JTG-T D20-2009)(总校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56页
公路路线设计细则(JTG-T D20-2009)(总校稿).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56页
公路路线设计细则(JTG-T D20-2009)(总校稿).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56页
公路路线设计细则(JTG-T D20-2009)(总校稿).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56页
亲,该文档总共3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公路路线设计细则(JTG-T D20-2009)(总校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路线设计细则(JTG-T D20-2009)(总校稿).pdf(3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推荐性标准 JTG/T D20-200X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推荐性标准 JTG/T D20-200X 公路路线设计细则 公路路线设计细则 (总校稿) (总校稿) 200X 发布 200X 实施200X 发布 200X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发布 1 目 录 1 总则 .1 2 术语、符号 2 2.1 术语2 2.2 符号 .3 3 公路功能与分级 4 3.1 公路功能 .4 3.2 公路技术分级 .5 3.3 公路等级选用 .5 4 设计控制因素 7 4.1 设计车辆 .7 4.2 交通量换算7 4.3 设计速度 .7 4.4 交通流特

2、性参数8 4.5 服务水平10 4.6 公路接入12 5 总体设计 .14 5.1 一般规定 .14 5.2 总体设计的基础工作 .14 5.3 总体设计的主要内容 .15 6 公路路线方案研究 18 6.1 一般规定18 6.2 预可行性研究阶段路线走向方案研究18 6.3 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的路线走廊方案研究22 7 选线 .25 7.1 一般规定 .25 7.2 选线、定线原则26 7.3 选线、定线要点27 8 平面设计 .40 2 8.1 一般规定 .40 8.2 平面线形要素 .40 8.3 平曲线超高 .41 8.4 平曲线加宽 .46 8.5 平曲线长度 .47 8.6 视距

3、.48 8.7 回头曲线 .53 8.8 线形设计54 9 纵断面设计 .60 9.1 一般规定 .60 9.2 纵坡 .60 9.3 坡长 .62 9.4 合成坡度 .63 9.5 竖曲线 .63 9.6 爬坡车道64 9.7 避险车道 .66 9.8 线形设计69 10 横断面设计 .72 10.1 一般规定 .72 10.2 车道 .74 10.3 硬路肩 .77 10.4 土路肩 .79 10.5 路拱横坡 .79 10.6 中间带 .80 10.7 缘石 .82 10.8 边坡 .82 10.9 护坡道与碎落台 .82 10.10 排水构造物83 10.11 辅道与外分隔带84 3

4、10.12 公路建筑界线84 10.13 公路用地范围87 10.14 横断面设计87 10.15 路基、桥梁与隧道的横断面过渡88 11 平、纵、横综合设计 .89 11.1 一般规定 .89 11.2 平、纵、横综合设计的原则89 11.3 平、纵、横综合设计的工作步骤92 11.4 平、纵、横综合设计检验93 12 公路与公路平面交叉 94 12.1 一般规定 .94 12.2 平面交叉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95 12.3 平面交叉设计应收集的基本设计资料95 12.4 设计交通量与通行能力96 12.5 平面交叉类型及其适用条件103 12.6 平面交叉口设计113 12.7 其它设计要

5、点132 13 公路与铁路、乡村道路、管线等交叉 141 13.1 一般规定 .141 13.2 公路与铁路交叉141 13.3 公路与乡村道路交叉144 13.4 公路与管线等交叉146 14 立体交叉 149 14.1 分离式立体交叉149 14.2 互通式立体交叉151 14.3 互通式立交运行影响因素159 14.4 设计交通量与交通容量165 14.5 匝道设计166 14.6 匝道端部设计179 4 14.7 收费广场几何设计215 18.8 其它设计要点201 15 环境保护设计 204 15.1 一般规定 .204 15.2 路线设计与环境保护204 15.3 取弃土及临时占地

6、的环境保护206 16 公路景观设计 209 16.1 一般规定 .209 16.2 公路景观设计要点209 17 公路改扩建设计 213 17.1 一般规定 .213 17.2 公路改扩建总体设计214 17.3 改扩建方案的比选和论证214 17.4 公路横断面215 17.5 公路平面215 17.6 公路纵断面217 17.7 线形设计218 17.8 公路与公路立体交叉218 17.9 公路改扩建的施工方案及交通组织219 17.10 相关设计要点220 18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 222 18.1 一般规定 .222 18.2 交通安全设施几何设计要点222 18.3 服务设施设

7、计226 18.4 管理、养护设施设计230 19 路线设计安全性检验 241 19.1 一般规定 .241 19.2 安全性检验内容241 附录一 本细则用词说明 .254 5 附录二 平面交叉口立面设计 .255 附录三 公路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与应用 .264 附录四 公路路线运行速度设计方法 .272 附录五 条文说明 .291 公路路线设计细则公路路线设计细则(总校稿总校稿) - 1 - 1 总则 1 总则 1.0.1 为准确理解和执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提 高设计水平,保证设计质量,制定本细则。 1.0.2 本细则适用于新建或改(扩)建的各级公路。 1.0.3 公路

8、路线设计应贯彻“以人为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设计原则,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 1.0.4 公路路线设计应倡导全寿命周期设计思想,处理好公路路线设计与建 设、运营管理、养护维修的关系。 1.0.5 公路路线设计应根据公路的功能、交通量、及其在路网中的地位和作 用,并考虑综合运输体系以及项目影响区的产业布局,正确选择技术标准,确定 公路等级、 路线走向、 走廊和主要控制点, 提出建设规模, 为项目立项提供依据。 1.0.6 在深入调查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象,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建筑 材料等资料的基础上,选择路线方案,确定路线线位,合理运用技术指标进行公 路路线设计,为项目建设提供依据。

9、 1.0.7 深入调查了解项目沿线城镇、土地利用、铁路、航道、水利、管道、 矿产、电力电讯、文物、自然景点等基础资料和发展与保护规划,并协调处理好 相互关系;综合协调路线与路基路面、桥涵、隧道、交叉、交通工程和环境景观 等相互关系,提出总体设计方案,保证设计的完整性、系统性、先进性。 1.0.8 协调工程项目与周围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关系,构建和 谐的路域环境。 1.0.9 建立工程项目数据库,为工程项目的建设养护运营管理提供基础信息 和基本平台。 1.0.10 路线设计应在遵守标准、规范的前提下,积极应用被实践证明已经成 熟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不断提高设计水平。 1.0.11

10、 公路路线设计主要技术指标,除应符合本指南外,尚应符合国家和交 通运输部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和规程的规定。 公路路线设计细则公路路线设计细则(总校稿总校稿) - 2 - 2 术语、符号 2 术语、符号 2.1 术语 2.1 术语 2.1.1 公路功能 highway functinal 公路在公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 2.1.2 运行速度(V85) operating speed 在天气良好、路面干净而潮湿、自有流状态下,路段上第 85%位的车辆行 驶速度。 2.1.3 期望车速 expecting speed 对于给定的公路条件,在自有流状态下,85%的驾驶员所期望达到的行车速 度。 2.1.

11、4 V/C 在理想条件下,最大服务交通量与基本通行能力之比,基本通行能力是四级 服务水平上半部的最大交通量。 2.1.5 平面交叉 intersection at grade 公路与公路(或其他线形工程)在同一平面上相互交叉。 2.1.6 信号控制交叉口 intersection of signal control 采用交通信号控制灯方式,对平面交叉路口的交通流实施动态控制和调节。 2.1.7 主路优先权 priority of chiefly road 在主、次公路相交的交叉口,主路车辆可优先通行,次路车辆必须减速或停 车让行。 2.1.8 U 形转弯 U-turning 为了分散交叉口的冲

12、突点,利用壶柄式、环形等匝道,间接实现车辆左转弯 或折返运行的方式。 2.1.9 岔数 number of byroad 以交叉口为参考点,公路分岔的条数。 2.1.10 道口 railroad crossing 公路与铁路平面相交处的总称,也称铁路交叉口。 2.1.11 瞭望视距 sight distance of outlook 汽车驾驶员 (或列车司机) 在距道口规定距离处, 能看到两侧铁路上列车 (或 公路上汽车)的通视范围。 公路路线设计细则公路路线设计细则(总校稿总校稿) - 3 - 2.2 符号2.2 符号 2.2.1 交通量 PHF高峰小时系数; Q小时交通量(veh /h);

13、 Q15在高峰小时内高峰 15 分钟期间的交通量(veh /15 分钟); DDHV 定向设计小时交通量(veh/h); AADT 预测年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veh/d); D 方向不均匀系数; K 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 2.2.2 速度 V设计速度(km/h) ; V85运行速度(km/h) 。 2.2.3 曲线参数 R曲线半径(m) ; L曲线长度(m) ; T曲线切线长度(m) ; E曲线外距(m) ; A回旋线的参数; r回旋线上任意点的曲率半径(m)。 2.2.4 曲线超高 ih超高横坡度(%); 横向力系数; Lc最小超高过渡段长度(m); B旋转轴至行车道(设路缘带时为路缘

14、带)外侧边缘的宽度(m); i超高坡度与路拱坡度代数差(); P超高渐变率。 2.2.5 避险车道 Z S 避险车道长度(m) ; v进入避险车道的速度(m/s) ; V 进入避险车道的速度(km/h) ; Z i 避险车道坡度; Z f 坡床材料滚动阻力系数。 2.2.6 出、入口处的车道数平衡 Nc分流前或汇流后的主线车道数; NF分流后或汇流前的主线车道数; NE匝道车道数 公路路线设计细则公路路线设计细则(总校稿总校稿) - 4 - 3 公路功能与分级 3 公路功能与分级 3.1 公路功能 3.1 公路功能 3.1.1 在规划与设计阶段,应根据公路的功能指导公路等级、设计速度等路 线设

15、计技术标准的选用。 3.1.2 公路功能可根据公路在公路网中的不同地位与作用,结合人们出行特 点和需求特征,分为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和农村公路三种功能。 1 干线公路又可分为主干线公路和次干线公路,主干线公路可再细分为国家 高速公路网和主干线公路;次干线公路可分为省际公路和省内干线公路。 2 集散公路可分为主集散公路和次集散公路。 3 农村公路不宜再分层次。 3.1.3 主干线公路应为用路者提供高效的机动性,尽量减少出入口、支路汇 入和平面交叉的数量,实行与其功能相匹配的“接入控制” 。 3.1.4 集散公路应以汇集地方交通,疏散主干交通为主,承担衔接与过渡性 道路的作用,宜在机动性与通达性之间

16、寻求平衡,既要构建一定的出入口、支路 汇入和平面交叉口,又要对出入口、支路汇入和平面交叉口的数量进行一定的限 制。 3.1.5 农村公路应直接与用路者的出行源点相衔接,以提供通达性为主,应 开放出入口、支路汇入和平面交叉。 3.1.6 不同功能公路的设计速度应根据公路的功能,在保障行车安全的前提 下,综合考虑地形、地质、工程经济、预期运行车速和沿线的土地利用等科学确 定。一般宜按表 3.1.6 选择。 表 3.1.6 不同功能公路对应的设计速度范围 功能分类功能分类 20 km/h30km/h 40 km/h 60 km/h 80 km/h 100 km/h 120 km/h 主干线 次干线

17、集散道 农村公路 3.1.7 公路按照其行政管理的层次可划分为国道、省道、县乡道三个行政等 级。公路功能分类与公路行政等级的对应关系规定如表 3.1.7 所示。 公路路线设计细则公路路线设计细则(总校稿总校稿) - 5 - 表 3.1.7 公路功能分类与公路行政等级的对应关系 公路功能公路功能 公路层次公路层次 层次细分层次细分 行政区域行政区域 行政等级行政等级 国家高速公路网 国家 主干线 主干线公路 国家 国道 省际公路 国家与省 干线 次干线 省内干线公路 省、直辖市 省道 主集散路 省、直辖市 省道 集散 次集散路 省、直辖市 县道 农村公路 县、乡、村 乡村道 3.2 公路技术分级

18、 3.2 公路技术分级 3.2.1 公路技术分级应遵守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规定。根据公路功 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公路可分为以下五个等级: 1 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应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四车道高速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 2500055000 辆 ; 六车道高速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 4500080000 辆; 八车道高速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 60000100000 辆。 2 一级公路为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可根据需要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 路。 四车道一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

19、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 1500030000 辆; 六车道一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 2500055000 辆。 3 二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 双车道二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 500015000 辆。 4 三级公路为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 双车道三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 20006000 辆。 5 四级公路为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或单车道公路。 双车道四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 2000 辆以下; 单车道四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 400

20、辆以下。 3.3 公路等级的选用 3.3 公路等级的选用 3.3.1 公路的功能分级应根据公路项目影响范围内城市节点连缀网络的连通 性、区域出行特点和项目的交通特征,通过分析项目在公路网络运输活动中所承 公路路线设计细则公路路线设计细则(总校稿总校稿) - 6 - 担的主干、集散或局部等职能综合确定。 3.3.2 各级公路设计交通量的预测年限应参照现行的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确定。 3.3.3 公路等级的选用应根据公路功能、交通量,结合公路工程项目所在地 区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路网布局、远景发展规划等参照现行公路路线设计规 范确定。 3.3.4 公路功能与各级公路对应的设计速度参照表 3.3.4

21、的规定选择。 表表 3.3.4 公路功能与各级公路对应的设计速度(公路功能与各级公路对应的设计速度(km/h) 公路功能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 三级公路 四级 公路 主要干线 120 100 80 次要干线 100 80 100 80 80 60 主要集散 80 60 60 次要集散 60 40 30 农村公路 40 30 20 3.3.5 公路等级的确定还应根据公路项目的设计小时交通量以及交通构成、 公路设计方案等,定量测算公路各类设施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以通行能力和 服务水平作为选取公路行车道宽度和车道数的重要指标。 公路路线设计细则公路路线设计细则(总校稿总校稿) - 7 -

22、4 设计控制要素 4 设计控制要素 4.1 设计车辆 4.1 设计车辆 4.1.1 公路路线与交叉几何设计所采用的设计车辆应符合现行公路路线设 计规范的规定,其外廓尺寸规定如表 4.1.1 所示。 表 4.1.1 设计车辆外廓尺寸 车辆类型 总 长 (m) 总 宽 (m) 总 高 (m) 前 悬 (m) 轴 距 (m) 后 悬 (m) 小 客 车 6 1.8 2 0.8 3.8 1.4 载重汽车 12 2.5 4 1.5 6.5 4 鞍式列车 16 2.5 4 1.2 4+8.8 2 4.1.2 公路路线设计应考虑公路车辆组成的特点,当有特殊车辆通行时,应 考虑特殊车辆外廓尺寸的影响。 4.2

23、 交通量换算 4.2 交通量换算 4.2.1 设计交通量换算应采用小客车作为标准车型。各汽车代表车型的车辆 折算系数规定如表 4.2.1 所示。 表 4.2.1 各汽车代表车型与车辆折算系数 汽车代表车型汽车代表车型 车辆折算系数车辆折算系数 说说 明明 小客车 1.0 9 座的客车 载质量1t 的货车 轻型车 1.2 919 座的客车 1t载质量2.5t 的货车 中型车 1.5 19 座的客车 2.5t载质量7t 的货车 大型车 2.0 7t载质量14t 的货车 拖挂车 3.0 载质量14t 的货车、多轴车辆 注:畜力车、人力车、自行车等非机动车,在设计交通量换算中按路侧干扰因素计; 一、二

24、级公路上行驶的拖拉机按路侧干扰因素计; 三、四级公路上行驶的拖拉机每辆折算为 4 辆小客车。 4.3 设计速度 4.3 设计速度 4.3.1 设计速度应根据公路功能,在保障行车安全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地形、 工程经济、期望车速和沿线土地利用性质等参照表 3.3.4 论证确定。 1、期望车速受公路功能、等级、路侧环境、车辆状况、驾驶员性格和承运 任务等因素影响,有条件时可通过调查类似公路确定期望车速,设计速度宜与驾 驶员期望车速一致,符合用路者的期望与习惯。 2 一条公路可分段选用不同的公路等级; 同一公路等级可分段选用不同的设 计速度;不同公路等级、不同设计速度的路段相衔接应顺适过渡。 公路路线

25、设计细则公路路线设计细则(总校稿总校稿) - 8 - 3 不同设计速度路段相互衔接的地点,宜选择在交通量发生明显变化处,或 用路者能够明显判断前方需要改变行车速度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宜设在互通 式立体交叉或平面交叉处;二、三、四级公路宜设在交叉口、桥梁、隧道、村镇 附近或地形明显变化处。 4 不同设计速度的路段相互衔接时,主要技术指标不应出现突变,可在其前 后一定范围内,结合地形变化,采用均衡的路线平、纵技术指标,使线形顺适、 逐渐过渡。 5 高速公路平纵线形设计应尽可能使设计速度与运行速度 V85 协调一致, 运 行速度可通过类似公路实地调查的运行速度累计分布曲线或速度预测模型计算。 设计

26、速度与运行速度 V85 之差应小于 20km/h,满足速度协调性、一致性原则。 6 高速公路限速标准应充分反映道路使用者的驾驶期望,宜选取运行速度 V85 作为其限速取值依据,同时考虑路段的安全纪录,路侧环境等。限速值不宜 骤然上升或下降,不得采用驾驶员可能实现的最高车速,限速区应设置过渡段, 其长度应满足安全性检验的要求。 4.3.2 公路路线设计应采用运行速度进行设计检验。 4.4 交通流特性参数4.4 交通流特性参数 4.4.1 高峰小时系数 高峰小时系数应采用整个小时交通量与该小时内最大 15 分钟的流率之比, 其计算公式如(式 4.4.1)所示。该值介于 01 之间,越接近 1,表示

27、该时段内的 交通量变化越平稳;该值越小,说明该时段内的交通量变化越剧烈。 15 4Q Q PHF = (式 4.4.1) 式中:PHF高峰小时系数; Q 小时的交通量,辆/h; 15 Q 在高峰小时内高峰 15 分钟期间的交通量,辆/15 分钟。 4.4.2 设计小时交通量 公路设计小时交通量宜采用年第 30 位小时交通量,也可根据当地公路小时 交通量的变化特征,采用第 2040 位小时之间最为经济合理时位的交通量。在 年平均日交通量 AADT 已经确定的条件下,设计小时交通量可按公式(4.4.2) 计算: DDHV=AADTDK (式 4.4.2) 式中:DDHV 定向设计小时交通量(veh

28、/h); 高速公路运行速度设计方法与标准专题研究 公路路线设计细则公路路线设计细则(总校稿总校稿) - 9 - AADT 预测年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veh/d); D 方向不均匀系数。 方向不均匀系数应根据当地交通量观测 资料确定。当资料缺乏时,可根据经验在 0.50.6 范围内选取。 K 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新建公路的设计小时交通量系 数,可按照公路功能、交通量、气候、地形等条件相似的公路调查分析确定,如 无调查数据时,可参照表 4.4.2 选取。 表 4.4.2 地区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 华 北 东 北 华 东 中 南 西 南 西 北 公路环境及分类 京、 津、 冀、 晋、蒙 辽、吉、

29、黑 沪、 苏、 浙、 皖、 闽、 赣、 鲁 豫、 湘、 鄂、 粤、桂、琼 川、 滇、 黔、 藏 陕、 甘、 青、 宁、新 高速公路(%) 8.0 9.5 8.5 8.5 9.0 9.5 一级公路(%) 9.5 11.0 10.0 10.0 10.5 11.0 近 郊 双车道公路(%)11.5 13.5 12.0 12.5 13.0 13.5 高速公路(%) 12.0 13.5 12.5 12.5 13.0 13.5 一级公路(%) 13.5 15.0 14.0 14.0 14.5 15.0 城 间 双车道公路(%)15.5 17.5 16.0 16.5 17.0 17.5 4.4.3 交通组成

30、 交通组成对交通运行质量的影响应通过车辆折算系数进行计算。 公路设计与运营阶段,应针对不同的公路设施类型、地形条件和交通需求, 分别采用表 4.4.3-1 和表 4.4.3-2 规定的车辆折算系数进行交通影响分析。 表 4.4.3-1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通行能力分析车辆折算系数 设 计 速 度 (km/h) 车型 流量 (辆 / h / 车道) 120 100 80 60 500 1.5 2 3 3 500 1000 2 3 4 5 10001500 3.0 4 5 6 中型车 1500 1.5 2 3 4 500 2 2 3 3 500 1000 4 5 6 7 10001500 5 6 7

31、 8 大型车 1500 2 3 4 5 500 3 4 6 7 500 1000 5 6 8 10 10001500 6 7 10 12 拖挂车 (含集装箱车) 1500 3 4 5 6 公路路线设计细则公路路线设计细则(总校稿总校稿) - 10 - 表 4.4.3-2 二级、三级公路通行能力分析车辆折算系数 实 际 行 驶 速 度 (km/h) 车 型 交通量 (veh / h) 80 60 40 600 1.5 1.5 2.0 600 1400 2.0 2.0 3.5 14002800 2.5 3.0 5.5 中型车 2800 1.5 2.5 4.0 500 2.0 2.0 3.0 500

32、 1200 2.5 3.0 6.0 12002400 3.5 5.0 8.0 大型车 2400 3.0 4.0 5.0 400 3.0 3.0 5 400 1000 3.5 4.0 7 10002000 4.5 6.0 10 拖拉机 2000 4.0 5.0 8 4.4.4 交通需求预测 高速公路和具有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 20 年预测;具有集 散功能的一级公路及二级、三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 15 年预测; 四级公路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设计交通量预测的起算年应为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计划通车年; 设计交通量的预测应充分考虑走廊带范围内社会、 经济的发展规划与综合交 通运输体

33、系的影响。 4.5 服务水平4.5 服务水平 4.5.1 公路服务水平分为四级, 各级公路设计采用的服务水平规定如表 4.5.1。 表 4.5.1 各级公路设计采用的服务水平 公 路 等 级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 三级公路 四级公路 服 务 水 平 二级 二级 三级 三级 - 注: 一级公路作为集散公路时,可采用三级服务水平设计; 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分合流区段、匝道及交织区段,可采用三级服务水平设计;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改扩建和路面大、中修时,可采用三级服务水平设计; 二级及其以下等级公路改扩建和路面大、中修时,可采用四级服务水平设计。 4.5.2 各级公路的服务水平与服务交通量规定如表

34、 4.5.2-1表 4.5.2-4。 表 4.5.2-1 高速公路服务水平分级 服务 水平 密度 设 计 速 度 120(km/h) 设 计 速 度 100(km/h) 设 计 速 度 80(km/h) 公路路线设计细则公路路线设计细则(总校稿总校稿) - 11 - (pcu/km/ln) 速度 (km/h) V/C 最大服务 交通量 (pcu/h/ln) 速度 (km/h) V/C 最大服务 交通量(pcu/h/ln) 速度 (km/h) V/C 最大服务 交通量 (pcu/h/ln) 一 7 109 0.34 750 92 0.31 650 74 0.25 500 二 18 90 0.74

35、 1600 79 0.67 1400 66 0.60 1200 三 25 78 0.88 1950 71 0.86 1800 60 0.75 1500 四 45 45 48 48 接近1.0 1.0 2200 02200 47 47 接近1.0 1.0 2100 02100 45 45 接近1.0 1.0 2000 02000 表 4.5.2-2 一级公路服务水平分级 密度 设 计 速 度 100(km/h) 设 计 速 度 80(km/h) 设 计 速 度 60(km/h) 服务 水平 等级 (pcu/km/ln) 速度 (km/h) V/C 最大服务 交通量 (pcu/h/ln) 速度 (

36、km/h) V/C 最大服务 交通量(pcu/h/ln) 速度 (km/h) V/C 最大服务 交通量 (pcu/h/ln) 一 7 96 0.35 700 78 0.30 550 60 0.25 400 二 15 87 0.65 1300 70 0.58 1050 57 0.53 850 三 20 80 0.80 1600 65 0.72 1300 52 0.66 1050 四 40 40 50 50 接近1.0 1.0 2000 02000 46 46 接近1.0 1.0 1800 01800 40 40 接近1.0 1.0 1600 01600 表 4.5.2-3 二级、三级公路的服务水

37、平分级 服务交通量与基本通行能力之比 V/C 80km/h 60km/h 40km/h 不准超车区(%)不准超车区(%)不准超车区(%) 服务 水平 等级 延 误 率 (%) 速 度 km/h 30 30-70 70 速 度 km/h 70 速 度 km/h)70 一 30 76 0.15 0.13 0.12650.150.130.11540.14 0.13 0.10 二 60 67 0.40 0.34 0.31560.380.320.28480.37 0.25 0.20 三 80 58 0.64 0.60 0.57480.580.480.43420.54 0.42 0.35 四 100 48

38、 48 1.0 1.0 1.0 40 40 1.01.01.0 37 37 1.0 1.0 1.0 注: 9m 宽双车道公路,设计速度为 80km/h、60km/h、40km/h 时的基本通行能力分别为 2500、2300、 2100 辆/h; 公路路线设计细则公路路线设计细则(总校稿总校稿) - 12 - 延误率为车头时距小于或等于 5s 的车辆占总交通量的百分比。 表 4.5.2-4 平面交叉口服务水平分级 服务水平服务水平 平均延误平均延误 (S) 饱和度饱和度 (V/C比)比) 交交 通通 状状 况况 描描 述述 一 级 15.0 0.60 车流畅行,略有阻力 二 级 1530 0.7

39、5 车流运行正常,有一定延误 三 级 3045 0.85 车流能正常运行,但延误很大 四 级 4560 60 0.851.0 1.0 车流处于拥挤状态,必须进行改造 注:公路交叉口的设计应考虑车辆通过交叉口范围的时间损失(延误) 。影响整个周期损失时间的因素主要 由起动损失时间和清尾损失时间两部分组成,一般总的起动损失时间为 2.54 秒之间,清尾损失时间 为 2 秒左右 4.6 公路接入 4.6 公路接入 4.6.1 公路的接入控制与接入管理应根据公路的功能合理确定。接入方式按 控制程度不同分为完全限制接入、部分限制接入、接入管理、支路进出口管制等 四种形式。 1“完全限制接入”是将优先权全

40、部赋予主线上的通行车辆,公路的接入完 全由立交的匝道来实现,避免被交道路直接连通公路。 2“部分限制接入”是有选择地将优先权赋予主线上的通行车辆,接入形式 根据相交道路的不同功能与等级,选择立体交叉或平面交叉。 3“接入管理”是对相交道路接入点的选位、设计、运营管理以及对不同类 型交通源接入地点进行评估与选择。 4“支路或进出口管制” 是对不限制接入的被交道路实施某种程度的控制与 管理措施,接入点位置、数量以及接入点的几何设计均应保证主路交通的安全与 效率。 4.6.2 接入方式应按以下规定选择: 1、高速公路应采用完全限制接入; 2、一、二级公路应采用部分限制接入,对于两条具有干线功能的公路

41、相交 时应采用立体交叉,具有集散功能的公路宜采用接入管理; 3、三、四级公路宜采用支路或进出口管制,具有集散功能时应采用接入管 理。 4.6.3 接入控制形式应按照以下规定选择: 1、高速公路强调机动性, 要完全限制接入;农村公路强调通达性与服务功 能,应提供充分的接入;集散公路应兼顾机动性与通达性的需求; 2、功能等级较高的公路应避免或严格限制直接的接入;功能等级较低的公 路应提供合理的接入; 3、接入点宜设置信号灯强化直行交通流的优先权,减少交通冲突、保障行 车安全; 一级公路控制出入标准专题研究 公路路线设计细则公路路线设计细则(总校稿总校稿) - 13 - 4、支路进出口应偏离公路交叉

42、口一定的距离,并为转入支路和进出口的车 辆提供足够长的等待区间,降低事故风险,减少交通干扰。 4.6.4 部分限制接入和允许接入的公路,非机动车道的设置规定如下: 1、专用非机动车道 在穿越村镇、邻近村镇等非机动车交通量比较大的公路路段上,公路横断面 设计应考虑设置与机动车行车道有物理性分隔的专用车道, 为非机动车与行人提 供通行空间。 2、机动车行车道内的非机动车道 当穿越村、镇路段路侧非机动车与行人干扰较少时,在机动车车道外侧宜设 置标线分隔的非机动车专用车道。 3、混合车道 当横断面布置不具备基本条件,可适当加宽最外侧机动车道,为部分非机动 车提供行驶空间。 公路路线设计细则公路路线设计

43、细则(总校稿总校稿) - 14 - 5 总体设计 5 总体设计 5.1 一般规定 5.1 一般规定 5.1.1 各级公路应根据公路功能、公路等级及其在路网中的作用进行总体设 计。 5.1.2 总体设计应贯穿于公路勘察设计的各个阶段,根据每个阶段应完成的 工作内容, 从宏观到微观, 从整体到局部, 提出总体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5.1.3 总体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充分落实“安全、环保、节约、耐久、和谐”的设计理念。 5.1.4 总体设计应处理好公路工程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协调好公路路线与路 基路面、桥涵、隧道、交通工程、环境景观等各专业之间的关系,合理

44、确定技术 标准、 建设规模和整体设计方案, 保障用路者的安全, 提高公路交通的服务质量。 5.2 总体设计的基础工作 5.2 总体设计的基础工作 5.2.1 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完成如下基础工作: 1、根据沿线城镇分布、产业布局、路网结构等状况和发展规划,明确公路 功能、性质及其在区域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 2、根据区域内铁路、水运、航空、管道等综合运输现状和规划,确定公路 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及其与各种运输方式的相互关系; 5.2.2 设计阶段应完成如下基础工作: 1 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查和研究项目区域内城镇分布及发展规 划,在符合路线走向的前提下,正确处理项目总体方案与项目区域城镇

45、、产业布 局之间的关系,按照服务区域经济的原则,合理布设路线和工程方案; 2 充分研究项目区域路网现状及规划情况,调查相关道路的功能、等级、使 用状况、远期改扩建的可能性,分析与本项目建设的关系,现状道路应满足后期 改扩建的需求,规划道路设计应考虑预留工程项目的实施; 3 充分调查路线走廊带内地形、工程地质、地震、水文、气象等自然地理条 件, 路线和工程方案的选择应满足防洪、 农田水利和通航及车辆运行安全的要求; 4 采用地质调绘、物探、钻探等综合手段查明路线走廊内不良地质的分布、 区域地质稳定性等状况,并论证确定绕越、避让或整治病害的方案和对策; 5 重视对项目沿线自然生态、水资源、动植物、

46、文物保护区,电力、通信、 学校、医院、军用设施、宗教设施,矿产资源,自然及人文景观及相关环境敏感 区(点)的调查与分析评估,路线布设应采取积极主动的绕避方案,不得已时应采 取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 公路路线设计细则公路路线设计细则(总校稿总校稿) - 15 - 6 进一步调查、分析公路区间交通量分布情况,分析其对交叉设置方式及位 置的影响,确保发挥公路功能和行车安全; 7 充分研究分析拟建公路交通组成的特点,明确功能及运输性质,根据拟建 公路交通组成特点及其功能、性质合理确定路线方案,恰当运用路线平纵面技术 指标,合理选定路面结构、桥梁设计荷载及环境保护方案; 8 充分调查沿线土地资源的分布状况,路线布设应尽量避免占用基本农田和 经济作物林,并应在公路建设中采取措施造地还田; 9 充分调查项目区域内铁路、水路、航空、管道的运输情况,公路工程应与 其形成完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