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方集解.pdf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700322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PDF 页数:178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方集解.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8页
医方集解.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8页
医方集解.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8页
医方集解.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78页
医方集解.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78页
亲,该文档总共17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医方集解.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方集解.pdf(1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医方集解 书名:医方集解 作者:汪昂 朝代:清 年份:公元 1682 年 自序 属性:孔子曰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夫仁为心性之学,尚不可以无方,况于百家 众艺,可以无方而能善此乎。诸艺之中,医为尤重,以其为人之司命,而圣人之所以必慎者 也。窃尝思之,凡病必有症,症者,证也,有斯病必形斯候者也。证必有脉,脉者,脏腑经 络、寒热虚实所由分也。有与证相符者,有与证不相符者,必参验之,而后可施治者也,察 脉辨证,而方立焉。方者,一定不可易之名。有是病者,必主是药,非可移游彼此,用之为 尝试者也。 方之祖始于仲景,后人触类扩而充之,不可计殚,然皆不能越仲景之范围。盖前人作法 后人因焉,创始者

2、难为力,后起者易为功,取古人已验之成规而斟酌用之,为效不既易乎。 然 于 方之有解,始于成无己,无己慨仲景之书后人罕识,爰取伤寒论而训诂之,诠证 方, 析微 不度 考 家之 所见 不 或曰善师者不陈,得鱼者忘筌,运用之妙,在于一心,何以方为。余曰般 不弃规 矩, 而神 取是 x 康熙壬戍岁阳月休宁 庵汪昂题于延禧堂x 凡例 属性:一古今方书,至为繁多。然于方前第注治某病某病,而未尝发明受病之因,及病在某经 某络 病之 希矣 惠后 良法 历年 及后 兹仿 言, 一医方考因病分门,病分二十门,方凡七百首。然每证不过数方,嫌于方少,一方 而二 三百 不穷 一本集所载,皆中正和平、诸书所共取、人世所常

3、用之方,即间有一二厉剂,亦攻坚泻 热所 又 一古人立方,分两多而药味寡,譬如劲兵,专走一路,则足以破垒擒王矣。后世无前人 之朗 无宜 一仲景伤寒论 ,前人印定眼目,自成无己而外,鲜所发明。陶节庵虽着伤寒六书 , 不 也 间 一仲景伤寒诸方,为古今方书之祖,故注释尤加详悉,观者幸勿以其繁而厌之。 一正方之后,系以附方,一则篇章省约,一则便于披寻,且以示前人用药加减之法也。 一时丁衰晚,洞垣窥脏之技,世不再睹,而村间市井,稍能诵药性 、读回春者 ,辄 备要 原因 手, 高 一医书浩瀚,泛览为难,岐黄之家,尚艰博涉;文墨之士,奚暇旁通。若非篇章简要, 词理 会 见闻不多,集中采用,不满数十家;又恐注

4、释大繁,观者易倦,其中篇章漫衍,不能尽录者 ,不得不稍为删节,非敢轻肆,以限于尺幅也。然出自某人某书,必仍存其名集,至于古今 相沿之语,相袭之方,不知始自何人,而不可废者,皆采录之;或文法未畅者,亦僭为删润 ;间有窃附鄙见者,必加“昂按”二字。至每方之正解,有全用昔人者,有出自心裁者,然 作述相半,未敢师心自用也。 一古人治疗,识见高明,而用意深远,其处方用药,多有非后人所易测识者(有上病下 取,下病上取者,有阴病治阳、阳病治阴者,又有隔二、隔三之治者) 。况余不业岐黄,又 学无 晓者 一纲目 、 准绳二书,有采用前人而不着其名氏、不能推原所自,则以“ 纲目曰” 、 “ 准绳曰”三字概之。 一

5、集中所分门类,盖以治病之道,当治于未病,故先补养;及既受病,则有汗、吐、下 三法,故次发表、涌吐、攻里;若表证未除,里证复急者,当表里交治,故次发表攻里;又 有病 气血 云百病皆由痰起,故次除痰;若饮食不节,能致积滞,故次消导;又滑则气脱,故次收涩; 虫能 方,以备采择。末附“救急良方” ,以应仓猝。再附“勿药无诠”于卷终,使知谨疾摄生之 要, 一本集虽名“方解” ,然而病源脉候、脏腑经络、药性治法,罔不毕备,诚医学之全书 ,岐 之苦 一服药节度,有食前、食后之分,古今相传,罔敢或异。愚谓不然。凡人饮食入腹,皆 受纳 分金 药入 肺药 方 耳 必 附记于此,以质明者。 一十二经络手太阴肺,手少

6、阴心,手厥阴心包,手太阳小肠,手少阳三焦,手阳明大 肠,足太阴脾,足少阴肾,足厥阴肝,足太阳膀胱,足少阳胆,足阳明胃,附此以备查考。 补养之剂第一 属性:补者,补其所不足也;养者,栽培之、将护之,使得生遂条达,而不受戕贼之患也。人 之气禀,罕得其平,有偏于阳而阴不足者,有偏于阴而阳不足者,故必假药以滋助之。而又 须优 已病 铸兵 补养之剂第一 六味地黄丸 属性: (钱氏仲阳因仲景八味丸减去桂附,以治小儿,以小儿纯阳,故减附桂,今用通治大小 证 治肝肾不足,真阴亏损,精血枯竭,憔悴羸弱,腰痛足酸,自汗盗汗,水泛为痰。 (仲 景曰气虚有痰,宜肾气丸补而逐之。丹溪曰久病阴火上升,津液生痰不生血,宜补

7、血以 制相火,其痰自除, )发热咳嗽(肾虚则移热于肺而咳嗽。按之至骨,其热烙手,骨困不任, 为肾热, )头晕目眩( 直指方云淫欲过度,肾气不能归元,此气虚头晕也;吐衄崩漏, 脾不摄血,致血妄行,此血虚头晕也, )耳鸣耳聋,遗精便血,消渴淋沥,失血失音,舌燥 喉痛,虚火牙痛,足跟作痛,下部疮疡等(证诸证皆由肾水不足、虚火上炎所致。详注分见 各门) 。 地黄(砂仁酒拌,九蒸九晒。八两) 山茱肉(酒润) 山药(四两) 茯苓(乳 拌) 丹皮 为君;精滑头 心虚火盛及有瘀血,丹皮为君 地黄只用臣分两。 此足少阴、厥阴药也。熟地滋阴补肾,生血生精;山茱温肝逐风,涩精秘气;牡丹泻君 相之 不知 蒸) ;山药

8、清虚热于肺脾,补脾固肾能涩精;茯苓渗脾中湿热,而通肾交心;泽泻泻膀胱水 邪,而聪耳明目(解见后注) 。六经备治,而功专肾肝;寒燥不偏,而补兼气血。苟能常服, 其功未易殚述也(或谓肾气丸为补水之剂,以熟地大补精血故也,不知精血足则真阳自生, 况山药,茱萸,皆能涩精固气。气者,火也,水中之火,乃为真阳。此剂水火兼补,不寒不 燥,至平淡,至神奇也。或曰肾气丸实补肝药也,肾为肝母,子虚则补母之义,古云,肝肾 之病,同一治也。昂按 “肾气丸” ,熟地温而丹皮凉,山药涩而茯苓渗,山茱收而泽泻泻, 补肾而兼补脾,有补而必有泻,相和相济,以成平补之功,乃平淡之精奇,所以为古今不易 之良方也。即有加减,不过一二

9、味,极三四味而止,今人多拣本草补药,任意加入,有补无 泻,且客倍于主,责成不专,而六味之功反退处于虚位,失制方之本旨矣,此后世庸师之误 也。李士材曰用此方者,有四失地黄非怀庆则力薄,蒸晒非九次则不熟,或疑地黄之滞 而减之,则君主弱,或恶泽泻之泻而减之,则使力薄,顾归咎于药之无功,毋乃愚乎。按 泽泻, 本经云聪耳明目,为其能渗下焦之湿热也,湿热既除,则清气上行,故能养五脏、 起阴气、补虚损、止头旋,有聪耳明目之功,是以古方用之。今人多以昏目疑之,盖服之太 多。则肾 本方煎服,名六味地黄汤。治同(赵养葵作医贯 ,专用此汤大剂治病,且云即以 伤寒口渴言之,邪热入于胃府,消耗津液,故渴,恐胃汁干,急下

10、之以存津液。其次者,但 云欲饮水者,不可不与,不可多与,别无治法,纵有治者,徒知以芩、连、栀、柏、麦冬、 五味、花粉,甚则石膏、知母,此皆有形之水,以沃无形之火,安能滋肾中之真阴乎。若以 六味地 亦赵 王冰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也,尺脉弱者宜之(李士材曰肾有两枚,皆属于水,初无水 火之别。 仙经曰两肾一般无二样,中间一点是阳精。两肾中间,穴名命门,相火所居 也。一阳生于二阴之间,所以成乎坎而位于北也。李时珍曰命门为藏精系胞之物,其体非 脂非肉,白膜裹之,在脊骨第七节两肾中央,系着于脊,下通二肾,上通心肺,贯脑,为生 命之原,相火之主,精气之府。人物皆有之,生人生物,皆由此出, 内经所谓七节之旁

11、 中有小心是也。以相火能代心君行事,故曰小心。昂按男女媾精,皆禀此命火以结胎,人 之穷通寿夭,皆根于此,乃先天无形之火,所以主云为而应万事,蒸糟粕而化精微者也。无 此真阳之火,则神机灭息,生气消亡矣。惟附子、肉桂,能入肾命之间而补之,故加入六味 丸中,为补火之剂。有肾虚火不归经,大热烦渴,目赤唇裂,舌上生刺,喉如烟火,足心如 烙,脉洪大无伦,按之微弱者,宜十全大补汤吞八味丸。或问燥热如此,复投附桂,不以火 济火乎。曰心包相火附于命门,男以藏精,女以系胞,因嗜欲竭之,火无所附,故厥而上 炎;且火从肾出,是水中之火也。火,可以水折;水中之火,不可以水折。桂附与火同气而 味辛,能开腠里、致津液、通气

12、道,据其窟宅而招之,同气相求,火必下降矣,然则桂附者, 固治相火之正药欤。八味丸用泽泻,寇宗 谓其接引桂附,归就肾经,李时珍曰非接引也, 茯苓、泽泻,皆取其泻膀胱之邪气也。古人用补药必兼泻邪,邪去则补药得力,一阖一辟, 此乃玄妙,后世不知此理,专一于补,必致偏胜之害矣。张仲景用此丸治汉武帝消渴,喻嘉 言曰下消之证,饮水一斗,小便亦一斗,故用此以折其水,使不顺趋。夫肾水下趋则消, 肾水不上腾则渴,舍此安从治哉。 金匮又用此方治香港脚上入少腹不仁;又治妇人转胞小 便不通;更其名为肾气丸,盖取收摄肾气归元之义) 。本方加黄柏、知母各二两,名知柏八 味丸治阴虚火动,骨痿髓枯,王冰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13、也,尺脉旺者宜之(此以补天 一所生之水也。朱丹溪曰君火者,心火也,人火也,可以水灭,可以直折,黄连之属可以 制之;相火者,天火也,龙雷之火也,阴火也,不可以水湿折之,当从其类而伏之,惟黄柏 之属可以降之。按知柏八味丸与桂附八味丸寒热相反,而服之者皆能有功,缘人之气禀不 同,故补阴补阳,各有攸当,药者,原为补偏救弊而设也。 医贯曰左尺脉虚细数者, 是肾之真阴不足,宜六味丸以补阴;右尺脉沉细数者,是命之相火不足,宜八味丸以补阳; 至于两尺微弱,是阴阳俱虚,宜十补丸,此皆滋先天化源。自世之补阴者,率用知柏反戕脾 胃,多致不起,不能无憾,故特表而出之。又曰王节斋云,凡酒色过度,损伤肺肾真阴者, 不可过

14、服参 ,服多者死,盖恐阳旺而阴消也。自此说行而世之治阴虚咳嗽者,视参 如砒 鸩,以知柏为灵丹,使患此证者,百无一生,良可悲也。盖病起房劳,真阴亏损,阴虚火上 故咳,当先以六味丸之类补其真阴,使水升火降,随以参 救肺之品,补肾之母,使金水相 生,则病易愈矣。世之用寒凉者,固不足齿,间有知用参 者,不知先壮水以制火,而遽投 参以补阳,反使阳火旺而金益受伤,此不知后先之着者也) 。本方加桂一两,名七味地黄 丸,引无根之火降而归元。本方加五味三两,名都气丸治劳嗽(益肺之源以生肾水。再加 桂,亦治消渴) 。本方加五味二两、麦冬三两,名八仙长寿丸。再加紫河车一具,并治虚损 劳热(河车名混沌皮,本人之血气所

15、生,故能大补气血) 。本方加杜(仲姜炒) 、牛膝(酒洗) 各二两,治肾虚腰膝酸痛。本方去泽泻,加益智仁三(两盐、酒炒) ,治小便频数(益智辛 热,涩精固气) 。本方用熟地二两、山药、山茱、丹皮、归尾、五味、柴胡各五钱、茯神、 泽泻各二钱半,蜜丸,朱砂为衣,名益阴肾气丸(即明目地黄丸,东垣) 治肾虚目昏(加 柴胡者,所以升阳于上也) 。附桂八味丸加车前、牛膝,名肾气丸( 济生 ) 治蛊胀(别见 湿门) 。 补养之剂第一 七宝美髯丹 属性: (邵应节) 治气血不足,羸弱周痹,肾虚无子,消渴,淋沥,遗精,崩带,痈疮,痔肿等证(周痹, 周身 交。 何首乌(大者,赤、白各一斤去皮,切片,黑豆拌,九蒸九晒

16、) 白茯苓(乳拌) 牛 膝( 半斤) 此足少阴、厥阴药也。何首乌涩精固气,补肝坚肾,为君;茯苓交心肾而渗脾湿;牛膝 强筋骨而益下焦;当归辛温以养血;枸杞甘寒而补水;菟丝子益三阴而强卫气;补骨脂助命 火而暖丹田;此皆固本之药,使荣卫调适,水火相交,则气血太和,而诸疾自已也(何首乌 流传虽久,服者尚寡,明嘉靖间,方士邵应节进此方,世宗服之,连生皇子,遂盛行于世。 昂按地黄、何首乌皆君药也,故六味丸以地黄为君,七宝丹以何首乌为君,各有配合,未 可同类而共施也。即有加减,当各根据本方,随病而施损益。今人多以何首乌加入地黄丸中, 合两方 补养之剂第一 还少丹 属性: (杨氏) 治脾肾虚寒,血气羸乏,不思

17、饮食,发热盗汗,遗精白浊,肌体瘦弱,牙齿浮痛等证(肾 为先天之根本,脾为后天之根本,二本有伤,则见上项诸证,故未老而先衰,二本既固,则 自康 熟地黄(二两) 山药 牛膝(酒浸) 枸杞(酒浸,两半) 山茱肉 茯苓(乳拌) 杜 仲( (酒浸) 肉苁 一方茯苓换茯神,加川续断,名打老儿丸(妇人年过百岁,打其老儿子不肯服此丸) 。 此手足少阴、足太阴药也。两肾中间有命火,乃先天之真阳,人之曰用云为,皆此火也 。此 能入 水足 茱、五味生肺液而固精;远志、菖蒲通心气以交肾(遗精白浊,由于心肾不交) ;大枣补气 益血,润 丹溪去楮实,更名滋阴大补丸(此阴阳平补之剂,而曰滋阴者,肾为阴脏也) 。 补养之剂第

18、一 黑地黄丸 属性:治脾肾不足,房室虚损,形瘦无力,面色青黄(此脾肾两伤之证) ;亦治血虚久痔(气 不摄血 苍术(油浸) 熟地黄(一斤) 五味子(半斤) 干姜(春冬一两,秋七钱,夏五钱) , 枣肉 此足太阴、少阴药也。喻嘉言曰此方以苍术为君,地黄为臣、五味为佐,干姜为使; 治脾肾两脏之虚,而去脾湿、除肾燥,两擅其长,超超元箸,视后人之脾肾双补,药味庞杂 者, 补养之剂第一 虎潜丸 属性:治精血不足,筋骨痿弱,足不任地,及骨蒸劳热(肝主筋,血不足则筋痿;肾主骨,精 不 黄柏(盐、酒炒) 知母(盐、酒炒) 熟地黄(三两) 虎胫骨(酥炙,一两) 龟 板(酥炙 皮(盐水润,二两 茯苓、甘草、五味 此足

19、少阴药也,黄柏、知母、熟地,所以壮肾水而滋阴;当归、芍药、牛膝,所以补肝 虚而养血;牛膝又能引诸药下行,以壮筋骨,盖肝肾同一治也;龟得阴气最浓,故以补阴而 为君;虎得阴气最强,故以健骨而为佐。用胫骨者,虎虽死犹立不仆,其气力皆在前胫,故 用以入足,从其类也;琐阳益精壮阳,养筋润燥;然数者皆血药,故又加陈皮以利气,加干 姜以通阳;羊肉甘热,属火而大补,亦以味补精、以形补形之义,使气血交通、阴阳相济也 。名虎潜者,虎,阴类,潜藏也。一名补阴丸,盖补阴所以称阳也凡阳胜者不必泻阳,只补 其阴以配阳,使水火均平,自无偏胜之患也。 补养之剂第一 天真丸 属性:治一切亡血过多,形槁肢羸,饮食不进,肠胃滑泄,

20、津液枯竭。久服生血益气,暖胃驻 颜。 精羊内(七斤。 )去筋膜脂皮,批开入下药末 肉苁蓉 山药湿者。 (十两) 当归(十 二 二 温酒下。如难 此手足太阴药也。喻嘉言曰此方可谓长于用补矣。人参、羊肉同功十剂曰补可去弱 ,人 黄 补养之剂第一 三才封髓丹 属性: ( 拔萃 ) 降心火,益肾水,滋阴养血,润而不燥。 天门冬 熟地黄(二两) 人参(一两) 黄柏(酒炒,三两) 砂仁(两半) 甘草 (炙,七 此手足太阴、足少阴药也。天冬以补肺生水,人参以补脾益气,熟地以补肾滋阴,以药 有天地人之名,而补亦在上中下之分,使天地位育,参赞居中,故曰三才也。喻嘉言曰加 黄柏 参两 本方除后三味,等分煎,名三才

21、汤,治脾肺虚劳咳嗽。本方除前三味,名凤髓丹治要 治心火旺盛,肾精不固,易于施泄。 补养之剂第一 大造丸 属性: (吴球) 治虚损劳伤,咳嗽潮热虚损一损肺,皮槁毛落;二损心,血液衰少;三损脾,饮食不 为肌肤;四损肝,筋缓不自收持;五损肾,骨痿不起于床。五劳者,志劳、思劳、心劳、忧 劳、 愁思 逆于 云 其精 紫河车(一具) 败龟板(二两。童便浸三日,酥炙黄) 黄柏(盐、酒炒 杜仲酥炙。 两 砂仁六钱同 当归,乳煮 此手太阴、足少阴药也。河车本血气所生,大补气血,为君;败龟得阴气最全,黄柏禀 阴气最浓,滋阴补水,为臣;杜仲润肾补腰(腰者,肾之府) ;牛膝强筋壮骨;地黄养阴退 热,制以茯苓、砂仁,入

22、少阴而益肾精;二冬降火清金,合之人参、五味,能生脉而补肺气。 大要以 补养之剂第一 补天丸 属性: (丹溪) 治气血衰弱,六脉细数,虚劳之证。 紫河车(一具) 黄柏(酒炒) 龟板(酥炙。三两) 杜仲(姜汁炒) 牛膝(酒浸。 二两) 陈皮(一两。 )冬加干姜五钱,夏加炒五味子一两。酒糊丸(此即前方加陈皮而除 肺家药) 。 此足少阴药也。黄柏、龟板滋肾之药,杜仲、牛膝腰膝之药,皆以补肾而强阴也;河车 名曰混沌皮,用气血以补气血,假后天以济先天,故曰补天;加陈皮者,于补血之中而兼调 其气 补养之剂第一 人参固本丸 属性:治肺劳虚热肺主气,气者,人身之根本也。肺气既虚,火又克之,则成肺劳而发热,有 咳

23、嗽、咯血、肺痿诸证也。 人参(二两) 天冬(炒) 麦冬(炒) 生地黄 熟地黄(四两。 )蜜丸。 此手太阴、足少阴药也。肺主气,而气根于丹田肾部,故肺肾为子母之脏,必水能制火 而后火 无所 补养之剂第一 参乳丸 属性:大补气血。 人参末 人乳粉,等分。蜜丸。炖乳取粉法,取无病年少妇人乳,用银瓢或锡瓢,倾乳 少许 燥降 粉, 此手足太阴、足厥阴药也。人参大补元气,人乳本血液化成,用之以交补气血,实平淡 之神奇也。 补养之剂第一 天王补心丹 属性:终南宣律师课诵劳心,梦天王授以此方,故名 治思虑过度,心血不足,怔忡健忘,心口多汗,大便或秘或溏,口舌生疮等证心也者, 君主 之液 心之 与痰 藏, 固有

24、 生地(四两。酒洗) 人参 玄参(炒) 丹参(炒) 茯苓(一用茯神) 桔梗 远 志(炒。 (酒洗) 五味子(一 一方有石菖蒲四钱(菖 一方有甘草。 此手少阴药也。生地、玄参北方之药,补水所以制火,取既济之义也;丹参、当归所以 生心 肺为心之华盖而朝百脉(百脉皆朝于肺,补肺生脉脉即血也) ,所以使天气下降也(天气下 降,地气上腾,万物乃生) ;天冬苦入心而寒泻火,与麦冬同为滋水润燥之剂;远志、枣仁、 柏仁所以养心神,而枣仁、五味酸以收之,又以敛心气之耗散也;桔梗清肺利膈,取其载药 上浮而归于 补养之剂第一 孔圣枕中丹 属性: ( 千金 ) 治读书善忘,久服令人聪明读书易忘者,心血不足,而痰与火乱

25、其神明也。 败龟板(酥炙) 龙骨(研末,入鸡腹煮一宿) 远志 九节菖蒲,等分,为末。每服 酒调 此手足少阴药也。龟者,介虫之长,阴物之至灵者也;龙者,鳞虫之长,阳物之至灵者 也; 藏于 气上达于心,强志益智;菖蒲辛散肝而香舒脾,能开心孔而利九窍,去湿除痰(菖蒲为水草 之精英,神仙之灵药) ;又龟能补肾(玄武龟蛇属肾,肾藏志) ,龙能镇肝(青龙属肝,肝藏 魂, )使痰火散 补养之剂第一 大补阴丸 属性: (丹溪) 治水亏火炎,耳鸣耳聋,咳逆虚热耳为肾窍,耳鸣耳聋,皆属肾虚,水不制火,木挟火 势冲逆而上,则为咳逆,即今之呃忒也。肾脉洪大,不能受峻补者。 黄柏(盐、酒炒) 知母(盐水炒。四两) 熟地

26、黄(酒蒸) 败龟板(酥炙,六两。 ) 猪脊髓 此足少阴药也。四者皆滋阴补肾之药,补水即所以降火,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是也。 加脊髓者,取其能通肾命,以骨入骨,以髓补髓也人身肾命、系于脊骨。 补养之剂第一 滋肾丸 属性: (又名通关丸。东垣。 ) 治肾虚蒸热,脚膝无力,阴痿阴汗,冲脉上冲而喘,及下焦邪热,口不渴而小便秘肾中 有水有火,水不足则火独治,故虚热;肝肾虚而湿热壅于下焦,故脚膝无力、阴痿阴汗;冲 脉起于 黄柏(酒炒。二两) 知母(酒炒。一两) 桂(一钱) 。蜜丸。 此足少阴药也。水不胜火,法当壮水以制阳光,黄柏苦寒微辛,泻膀胱相火,补肾水不 足, 每相须而行,为补水之良剂。肉桂辛热,假之

27、反佐,为少阴引经,寒因热用也(李东垣曰 经曰 关者甚 生于肺 用清燥 流而溺 石,腿 则阴无 此病 之证 阴如 之殊 又当 分气 本方去桂,名疗肾滋本丸治肾虚目昏。本方去桂、加黄连,名黄柏滋肾丸治上热下 冷、水衰心烦(上热下冷,阳极似阴也) 。单黄柏一味,名大补丸治肾、膀胱虚热(气虚 者用四君子汤下,血虚者四物汤下, )腰股痛而足心热;为末,姜汁、酒调服,名潜行散; 治痛风,腰以 补养之剂第一 斑龙丸 属性:治虚损,理百病,驻颜益寿。 鹿角胶 鹿角霜 菟丝子 柏子仁 熟地黄,等分。为末,酒化胶为丸。一方加补骨脂 ;一方加鹿茸肉苁蓉 阳起石 附子 黄 当归 枣仁(炒) 辰砂,亦名斑龙丸(此 峻补

28、气血 此手足少阴药也。鹿角胶霜、菟丝、熟地,皆肾经血分药也,大补精髓;柏子仁入心而 养心 不亦宜乎。 (鹿,一名斑龙,睡时以首向尾,善通督脉,是以多寿。头为六阳之会,茸角钟 于鹿首,岂寻常含血之属所可拟哉。成都道士常货斑龙丸,歌曰尾闾不禁沧海竭,九转灵 丹都漫说 补养之剂第一 龟鹿二仙膏 属性:治瘦弱少气,梦遗泄精,目视不明,精极之证(五劳之外,又有六极,谓气极、血极、 精极、筋极、骨极、肌极也。精生气,气生神,精极则无以生气,故瘦弱少气;气弱则不能 生神,故目 不明;精气不固,水不能济火,故遗泄而精愈耗也。 ) 鹿角(十斤) 龟板(五斤) 枸杞(二斤) 人参(一斤。 )先将鹿角、龟板锯截刮

29、净,水浸 此足少阴药也。龟为介虫之长,得阴气最全(介虫阴类; )鹿角遇夏至即解,禀纯阳之 性(阴生即解, )且不两月长至一二十斤,骨之速生无过于此者(人身惟骨难长, )故能峻补 气血;两者皆用气血以补气血,所谓补之以其类也。人参大补元气,枸杞滋阴助阳,此血气 阴阳交补之剂,气足则精固不遗,血足则视听明了,久服可以益寿,岂第已疾而已哉(李时 珍曰龟鹿皆灵而寿,龟首常藏向腹,能通任脉,故取其甲以补心、补肾、补血以养阴也; 鹿首常返向尾,能 补养之剂第一 补火丸 属性:治冷劳气血枯竭,肉瘠齿落,肢倦言微吴鹤皋曰凡人之身有真火焉,寄于右肾,行于 三焦,出入于甲胆,听命于天君,所以温百骸、养脏腑、充九窍

30、者,皆此火也,为万物之父 ,故曰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此火一息,犹万物无父,故其肉衰而瘠,血 衰而枯,骨衰而齿落,筋衰而肢倦,气衰而言微矣。 石硫黄(一斤) 猪大肠(二尺。 )将硫黄为末,实猪肠中,烂煮三时,取出去肠,蒸 饼为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日渐加之(凡服硫黄者,忌食诸禽兽血。 ) 此足少阴命门药也。硫黄,火之精也,亦号将军(大黄至寒,亦号将军, )故用之以补 火;以其大热有毒,故用猪肠烂煮以解之;庸俗之人,忌而罕用,盖不知有破邪归正、返滞 还清、消阴回阳、化魄生魂之力也(吴鹤皋曰戴元礼有言曰,诸凉药皆滞,诸热药皆燥, 惟硫黄热而不燥。昔仁和吏早衰,服之年至九十。他如范文

31、正公之金液丹, 得效之玉真 丸, 和剂之来复丹、半硫丸、灵砂丹, 百选之二气丹, 活人之返阴丹,杨氏之紫 霞丹皆用之,但所主各有攸当耳。昂按人有真阳虚衰,附桂所不能补者,非硫黄不能补之; 今人以为燥毒,弃而不用,不知硫黄性虽燥而疏利,与燥涩者不同,本草称为救危妙药,道 家以之服食,尊之为金液丹,固人所可常服者;且硝与磺,一阴一阳,然皆同类之物,今人 惟知用芒 附金液丹硫黄(十两) 。研末,瓷盆盛。水和赤石脂封口,盐泥固济,日干;地内 埋一小罐,盛水令满,安盆在内,用泥固济。慢火养七日七夜,加顶火一斤 ,取出,研末, 蒸饼丸 玉真丸生硫黄(二两) 生硝石 石膏 半夏(一两) 。姜汁糊丸。姜汤或米

32、饮下, 每四十丸 来复丹太阴元精石 舶上硫黄 硝石(一两,硝黄同微炒,不可火大,柳条搅结成砂 子) 五灵脂(去砂石) 青皮 陈皮(一两。 )醋糊丸。米饮下。治伏暑泄泻,身热脉弱 ( 玉机微义曰硝石性寒,佐以陈皮,其性疏快,硫黄能利人,若作暖药止泻,误矣。 此由啖食生冷,或冒暑热,中脘闭结,挥霍变乱,此药通利三焦,分理阴阳,服之甚验。若 因暑火湿热者勿用。 半硫丸半夏 硫黄,等分。生姜糊丸。治老人虚秘、冷秘。 灵砂丹水银三两 硫黄(一两。 )炼成研末,糯米糊丸。治诸虚痼冷。 二气丹硝石 硫黄,等分。为末。石器炒成砂,再研,糯米糊丸,梧子大。每服四十 丸,井水下。治伏暑伤冷,二气交错,中脘痞结,或

33、呕或泄,霍乱厥逆。 返阴丹治阴毒伤寒,心神烦躁,四肢逆冷。硫黄五两 硝石 太阴元精石一两 附子 (炮) 干姜(炮) 桂心(五钱) 。用铁铫先铺元精末一半,次铺硝石末一半,中间下硫 黄末,又着硝石一半盖硫黄,再以元精末盖上。用小盏合著炭三斤,烧令得所,勿令烟出。 研末,和前药末饭 本事方破阴丹治阴中伏阳,烦躁,六脉沉伏。硫黄、水银各一两,陈皮、青皮各 五钱 冷 伤寒百问方硫黄五钱。艾汤调下。治身冷脉微,厥而烦躁。令卧,汗出愈。 黑锡丹黑铅 硫黄各二两。将锡熔化,渐入硫黄,候结成片,倾地上出火毒,研至无 声为度。治阴阳不升降,上盛下虚,头目眩运。 补养之剂第一 唐郑相国方 属性:治虚寒喘嗽,腰脚酸

34、痛(肺虚气乏而痰多则喘嗽,肾虚则脚酸痛。 ) 破故纸(十两。酒蒸为末) 胡桃肉(二十两。去皮烂捣。 )蜜调如饴。每晨酒服一大 匙,不能饮者熟水调。忌芸苔、羊肉(芸苔,菜也。 ) 此手太阴、足少阴药也。破故纸属火,入心包、命门,能补相火以通君火,暖丹田、壮 元阳;胡桃属木,能通命门,利三焦,温肺润肠,补养气血,有木火相生之妙。气足则肺不 虚寒,血足则肾不枯燥,久服利益甚多,不独上疗喘嗽,下强腰脚而已也(古云黄柏无知 母、破故纸无胡桃,犹水母之无虾也。李时珍曰命门在两肾中央,为生命之原,相火之主, 肾命相通,藏精而恶燥。胡桃状颇相类,皮汁青黑,故入北方,佐破故纸润燥而调血,使精 气内 本方加杜仲一

35、斤、生姜炒蒜四两,名青娥丸治肾虚腰痛(经曰腰者肾之府,转移不 能 本方加杜仲、胡芦巴、小茴香、萆 ,名喝起丸治小肠气痛引腰。 补养之剂第一 二至丸 属性:补腰膝,壮筋骨,强阴肾,乌髭发。价廉而功大。 冬青子(即女贞实。冬至日采。不拘多少,阴干,蜜酒拌蒸,过一夜,粗袋擦去皮,晒 干为末,瓦瓶收贮。或先熬干,旱莲膏旋配用) 旱莲草(夏至日采,不拘多少,捣汁熬膏, 和前药为 此足少阴药也。女贞甘平,少阴之精,隆冬不凋,其色青黑,益肝补肾;旱莲甘寒,汁 黑 补养之剂第一 扶桑丸 属性: (胡僧) 除风湿,起羸 ,驻容颜,乌髭发,却病延年。 嫩桑叶(去蒂洗净,暴干。一斤。为末) 巨胜子(即黑脂麻,淘净。

36、四两) 白蜜(一 斤。 )将脂麻擂碎熬浓汁,和蜜炼至滴水成珠,入桑叶末为丸。一方桑叶为末,脂麻蒸捣, 等 此足少阴、手足阳明药也。桑乃箕星之精,其木利关节,养津液(故凡熬药,俱用桑柴; 其叶 弘景 歌曰 如漆 可 补养之剂第一 参苓白术散 属性:治脾胃虚弱,饮食不消,或吐或(泻土为万物之母,脾土受伤,则失其健运之职,故饮 食不消;兼寒则呕吐,兼湿则濡泄也。饮食既少,众脏无以禀气,则虚羸日甚,诸疾丛生矣。 ) 人参 白术(土炒) 茯苓 甘草(炙) 山药(炒) 扁豆(炒) 薏仁(炒) 莲 肉(去心, 此足太阴、阳明药也。治脾胃者,补其虚、除其湿、行其滞、调其气而已。人参、白术 、茯 湿;砂仁、陈皮

37、调气行滞之品也,然合参、术、苓、草,暖胃而又能补中(陈皮、砂仁,入 补药则补; )桔梗苦甘入肺,能载诸药上浮,又能通天气于地道(肺和则天气下降, )使气得 升降而益和 补养之剂第一 炒香散 属性: (王荆公) 治梦遗失精,惊悸郁结(肾主藏精,心主藏神,邪火妄行,心肾不交,上实下虚,则梦 中 山药(二两。姜汁炒) 人参 黄 远志(炒) 茯苓 茯神(一两) 桔梗(三钱) 甘草(二钱) 木香(二钱五分) 麝香(一钱) 辰砂(二钱,另研为末。 )每服二钱, 酒下。 此手足少阴药也。心,君火也,君火一动,相火随之,相火寄于肝胆,肾之阴虚则精不 藏,肝之阳强,则气不固(阳即邪火也, )故精脱而成梦矣( 准

38、绳曰病之初起,亦有不 在肝肾而在心肺脾胃之不足者,然必传于肝肾而精乃走也。又曰心肾乃水火之脏,法天地, 施生化成之道,故藏精神,为五脏之宗主,若由他脏而致肾之泄者,必察四属以求其治。大 抵精自心而泄者,则血脉空虚,本纵不收;自肺而泄者,则皮槁毛焦,喘急不利;自脾而泄 者,色黄肉消,四肢懈怠;自肝而泄者,筋痿色青;自肾而泄者,色黑髓空而骨坠。即脉亦 可辨也。朱丹溪曰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二脏皆有相火,而其系上属于心。心, 君火也,为物所感,则易于动,心动则相火翕然随之,虽不交会,精亦暗流而渗漏矣。所以 圣贤只是教人收心养性,其旨深矣。 )山药益阴清热,兼能涩精,故以为君;人参、黄 所 以固

39、其气,远志、二茯所以宁其神,神宁气固,则精自守其位矣;且二茯下行利水,又以泄 肾中之邪火也;桔梗清肺散滞,木香疏肝和脾(行气故疏肝,肝疏则木不克土而脾和, )丹 砂镇心安神麝香通窍解郁,二药又能辟邪,亦所以治其邪感也。加甘草者,用以交和乎中, 犹黄婆之媒婴 也黄婆脾也;婴儿 女,心肾也。 )是方不用固涩之剂,但安神正气,使精 与神气相根据而自固矣。以其安神利气,故亦治惊悸郁结(楼全善曰详古治梦遗方,属郁滞 者居大半,庸医 补养之剂第一 玉屏风散 属性:治自汗不止,气虚表弱,易感风寒(阳也者,卫外而为固也,阳虚不能卫外,故津液不 固 黄 (炙,四两) 防风(一两) 白术(炒,二两。 )为末。每服

40、三钱。 此足太阳、手足太阴药也。黄 补气,专固肌表,故以为君;白术益脾,脾主肌肉,故 以为臣;防风去风,为风药卒徒,而黄 畏之,故以为使,以其益卫固表,故曰玉屏风(李 东垣曰黄 得防风,其功益大,取其相畏而相使也。 准绳曰卒中偏枯之证,未有不 因真气不周而病者,故黄 为必用之君药,防风为必用之臣药。黄 助真气者也,防风载黄 助真气,以周于身者也,亦有治风之功焉。许胤宗治王太后中风口噤,煎二药熏之而愈, 况服之乎。 ) 前药等分煎,名黄 汤洁古用代桂枝汤,治春夏发热有汗,脉微弱,恶风寒者。恶风 甚,加桂枝。又用川芎、苍术、羌活等分,名川芎汤;以代麻黄汤,治秋冬发热无汗,恶风 寒者 补养之剂第一

41、四君子汤 属性:治一切阳虚气弱,脾衰肺损,饮食少思,体瘦面黄,皮聚毛落,脉来细软(脾者,万物 之母也,肺者,气之母也,脾胃一虚,肺气先绝。脾不健运,故饮食少思;饮食减少,则营 卫无所 人参 白术(土炒) 茯苓(二钱) 甘草(一钱。 ) 姜三片 枣二枚,煎。 此手足太阴、足阳明药也。人参甘温,大补元气,为君;白术苦温,燥脾补气,为臣; 茯苓 受荫 故 本方加陈皮,名异功散(钱氏) 调理脾胃。再加半夏,名六君子汤治气虚有痰,脾 虚鼓 虚寒胃痛,或腹痛泄泻。六君子加麦冬、竹沥治四肢不举(脾主四肢) 。六君子加柴胡、 葛根、黄芩、白 枣煎,名四兽 气相搏,发为 之剂。本方加 不遂,在右者属气虚 治脾虚

42、肌热,泄泻,虚热作 治消渴不能食。本方除人参,加 方。本方除茯苓,加干姜,名四 阴阳未辨,姑与服之,若阳厥便 六神散(陈无择 )治小儿表热去后又发热者(世医到此,尽不能晓,或再用凉药,或再解 表,或谓不治。此表里俱虚,气不归元, 煎,和其胃气,则收阳归内,而身凉矣。 名八珍汤治心肺虚损,气血两虚(心主血, 为肌肤(血气充,然后肌肉长。 )若伤之重者,真阴 四物之中,又加黄 以助阳固表,加肉桂以引火归元 补勿一泻之,此汤是也) 。十全大补去川芎,加陈皮,名 悸,筋惕肉 ,或汗出不止,及下后下利不止,身体疼痛。 眩悸 惕之证;阳明宜下,下多亡阴,故有下利身痛之证。 )十 活、附子、杜仲、牛膝,名大

43、防风汤治鹤膝风。 补养之剂第一 四物汤 属性: (见血门) 补养之剂第一 补中益气汤 属性: (见气门) 补养之剂第一 升阳益胃汤 属性: (东垣) 治脾胃虚弱,怠惰嗜卧,时值秋燥令行,湿热方退,体重节痛,口苦舌干,心不思食, 食不 于胸中 重节痛 调,湿 黄 (二两) 人参 甘草(炙) 半夏(一两。脉涩者用) 白芍(炒) 羌活 独 活防风 (小便利、不渴 枣煎。又补中益气汤加炒曲、黄芩,亦名益胃升阳汤(东垣) 治妇人经候凝结,血块暴下, 脾虚水泻。 此足太阴、阳明药也。六君子助阳益胃,补脾胃之上药也(参、术、苓、草、陈皮、半 夏) ,加黄 以补肺而固卫,芍药以敛阴而调荣,羌活、独活、防风、柴

44、胡以除湿痛(羌活 除百节之痛)而升清阳,茯苓、泽泻以泻湿热而降浊阴,少佐黄连以退阴火,补中有散,发 中有收,使气足阳升,自正旺而邪服矣(东垣曰此治肺之脾胃虚也。何故秋旺用参术芍药 之类反补脾,为脾胃虚则肺俱受病,故因时而补易为力也。又曰余病脾胃久衰,一日体重, 肢节疼痛,大便泄下,小便闭塞,默思内经云在下者,因而竭之,是先利小便也,又 治诸泻小便不利者,先分利之,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当用淡渗以利之,病虽即已,是 降之又降,复益其阴,而重竭其阳也,治以升阳风药,是为宜耳;羌活、独活、升麻、柴胡 各一钱,防风、炙甘草各五分,一剂而愈。大法寒湿之胜,风以平之,又曰下者举之,圣 人之法,举一可知百

45、矣。东垣又曰药中但犯泽泻、猪苓、茯苓、木通、灯草淡味渗泄之类, 皆从时令之旺气,以泄脾胃之外邪,而补金水之不足也。或小便已数,肝肾不受邪者而误用 之,必大泻真阴,竭绝肾水,先损其两目也。又曰 灵枢云头有疾,取之足,谓阳病 取阴也;足有疾、取之上,是阴病取阳也;中有疾、旁取之,中者,脾胃也,旁者少阳甲胆 克之,又是升阳助清气上行之法也) 。 补养之剂第一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属性: (东垣) 治饮食伤胃,劳倦伤脾,火邪乘之,而生大热,右关脉缓弱,或弦、或浮数(右关缓弱, 脾虚 下 矣 黄 苍术(泔浸,炒) 甘草(炙) 羌活(一两) 升麻(八钱) 柴胡(两半) 黄 连(酒 服三钱或五钱 此足太阴、

46、阳明、少阳药也。柴胡、升麻、羌活,助阳益胃以升清气;人参、苍术、黄 、甘草,益气除湿以补脾胃;黄芩、黄连、石膏,凉心清胃以泻阴火(李东垣曰胃乃脾 之刚,脾乃胃之柔。饮食不节,则胃先病,脾无所禀而后病;劳倦则脾先病,不能为胃行气 而后病;胃为十二经之海,脾胃既虚,十二经之邪不一而出;假令不能食而肌肉削,此本病 也;右关脉缓而弱,本脉也;或本脉中兼见弦脉,证中或见四肢满闷、淋溲、便难、转筋一 二证,此肝之脾胃病也,当加风药以泻之。脉中兼见洪大,证中或见肌热、烦热、面赤、肉 消一二证,此心之脾胃病也,当加泻心火之药。脉中兼见浮涩,证中或见短气,气上喘嗽、 痰盛、皮涩一二证,此肺之脾胃病也,当加泻肺及

47、补气之药。脉中兼见沉细,证中或见善欠、 善恐一二证,此肾之脾胃病也,当加泻肾水之浮,及泻阴火之药。所以言此者,欲人知百病 皆从脾胃生 补养之剂第一 补肺汤 属性:治肺虚咳嗽(有声无痰曰咳,盖伤于肺气;有痰无声曰嗽,盖动于脾湿也;有声有痰曰 咳嗽。有因风、因火、因痰、因湿、因食、因虚之异。此为肺虚不能生肾水,水不制火,虚 火上炎 久嗽 人参 黄 (蜜炙) 五味子(炒) 紫菀(一钱) 桑白皮(蜜炙) 熟地黄(二钱。 ) 入蜜少 此手太阴、足少阴药也。肺虚而用参 者,脾为肺母,气为水母也(虚则补其母) ;用 熟地者,肾为肺子,子虚必盗母气以自养,故用肾药先滋其水,且熟地亦化痰之妙品也(丹 溪曰补水以

48、制相火,其痰自除) ;咳则气伤,五味酸温,能敛肺气;咳由火盛,桑皮甘寒, 能泻肺火;紫菀辛能润肺,温能补虚。合之而名曰补肺,盖金旺水生,咳嗽自止矣(此治肺 虚咳嗽,若实火咳者禁用。刘宗浓曰因劳而嗽,则非嗽为本也,故此汤与金匮肾气丸 为少阴例药。 仁斋直指曰肺出气也,肾纳气也,肺为气主,肾为气本。凡咳嗽暴重, 自觉气从脐下逆上者,此肾虚不能收气归元,当用地黄丸、安肾丸,毋徒从事于肺,此虚则 补子之义也。 医贯曰五行惟肺肾二脏,母病而子受邪。何则,肺主气,肺有热,气得 热而上蒸,不能下生于肾,而肾受伤矣;肾伤则肺益病;盖母藏子宫,子隐母胎,凡人肺金 之气,夜卧则归藏于肾水之中,因肺受心火之邪,欲下

49、避水中,而肾水干枯,火无可容之地, 因是复上而 补养之剂第一 补肺阿胶散 属性: (钱乙) 治肺虚有火,嗽无津液而气哽者(火盛则津枯,津枯则气哽。 ) 阿胶(蛤粉炒。两半) 马兜铃(焙) 甘草(炙) 牛蒡子(炒香。一两) 杏仁(去 皮尖。 此手太阴药也。马兜铃清热降火(兜铃象肺,故入肺) ,牛蒡子利膈滑痰(润肺解热, 故治火嗽) ,杏仁润燥散风,降气止咳,阿胶清肺滋肾,益血补阴。气顺则不哽,液补则津 生(阿胶补血液) ,火退而嗽宁矣。土为金母,故加甘草、粳米以益脾胃(李时珍曰补肺 阿胶散用马兜铃,非取其补肺,取其清热降气,而肺自安也。其中阿胶、糯米乃补肺之正药。 昂按清热降气 补养之剂第一 生脉散 属性: (见暑门) 补养之剂第一 百合固金汤 属性: (赵蕺庵) 治肺伤咽痛,喘嗽痰血(肺金受伤,则肾水之源绝;肾脉挟咽,虚火上炎,故咽痛;火 上 生地黄(二钱) 熟地黄(三钱) 麦冬(钱半) 百合 芍药(炒) 当归 贝母 生 甘草( 此手太阴、足少阴药也(肺肾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