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沿海某部皮肤真菌病流行病学调查及药敏试验.pdf

上传人:李主任 文档编号:3701003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318.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南沿海某部皮肤真菌病流行病学调查及药敏试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东南沿海某部皮肤真菌病流行病学调查及药敏试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东南沿海某部皮肤真菌病流行病学调查及药敏试验.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东南沿海某部皮肤真菌病流行病学调查及药敏试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南沿海某部皮肤真菌病流行病学调查及药敏试验.pdf(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7 2 军 Ac a d i 进 FL八 修 学 院 学 报 P o s t sa d Me d S c h 2 0 0 6 J u n , 2 7 ( 3 ) 东南沿海某部皮肤真菌病流行病学调查及药敏试验 樊 建 峰 , 李恒 进 , 周 ( 1 . 解放军总医院皮肤科, 北京1 0 0 8 5 3 ; 勇 , 索 继江 , 万 拮 2 2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 北京1 0 0 0 3 4 ) 摘要 目 的: 摸清该地区部队皮肤真菌病发病情况及菌种分布, 筛选出高效、 经济、 实用的外用抗真菌药 物。方法: 对选定部队 进行皮肤真菌病流行病学调查, 采集标本, 用改良K A N

2、E / F I S C H E R皮肤癣菌鉴定系统对采 集的标本进行菌种分离和鉴定, 并依据N C C L S 2 0 0 3 年版M 3 8 - A方案对所分离菌种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该部队皮 肤真菌病发病率为2 9 . 8 0 %, 其中足癣占7 5 . 3 1 %, 菌种主要为红色毛癣菌( 7 3 . 3 0 %) 和须癣毛癣菌( 2 1 . 2 1 %) 。所 选8 种药物对受试真菌均有较好的敏感性。结论: 该部队皮肤真菌病发病率高, 红色毛癣菌为主要致病菌, 8 种药 物的M I C 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 特比 奈芬、 布替奈芬为较适宜的药物。 关键词 皮肤真菌病; 微生物敏感性试

3、验; 流行病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R 7 5 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1 0 0 5 - 1 1 3 9 ( 2 0 0 6 ) 0 3 - 0 1 7 2 - 0 3 E p i d e m i o l o g y o f d e r m a t o m y c o s e s a n d s u s c e p t i b i li t y t e s t i n a t r o o p s o f t h e s o u t h - e a s t C h i n a F A N J ia n f e n g , L I H e n y i n , Z H O U Y o n g

4、, S U O J i y ia n g , W A N Z h e 2 ( 1 . D ep a r t m e n t of D e r m a to lo g y , P I A G e n e r a l H o s p it a l , B e ij i n g 1 0 0 8 5 3 , C h i n a ; 2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D e r m a t o l o g y , F i r s t H o sp i t a l o f P e k i n g U n iv e r s i ty , B e 访 n g 1 0 0 0 3 4 ,

5、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 T o i d e n t i f y t h e e t i o l o g i c a l a n d e p i d e m i o l o g i c a l f a c t o r s o f d e r m a t o p h y t e i n f e c t i o n s i n t h e S o u t h - E a s t C h i n a , to f il t r a te s u i t a b l e d ru g s in t h e t ro o p s .

6、Me t h o d s : U s e i m p ro v e d K A N E / F I S C H E R s y s t e m t o i d e n t if y t h e d e r m a to p h y t e . T o d e t e r m i n e t h e M i n i m u m I n h i b i t o ry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 M I C ) w i t h t h e N a t i o n a l C o m m itt e e f o r C li n i c a l L a b o r a t

7、o ry S t a n d a r d s ( N C C I S ) a p p r o v e d s ta n d a r d b ro t h m i c r o d i l u t i o n m e t h o d ( M 3 8 - A ) . R e s u l t s ; T h e p r e v a l e n c e o f d e r m a t o m y c o s e s w a s 2 9 . 8 0 %. t i n e s p e d i s w a s t h e m o s t ( 7 5 . 3 1 %) . T r i c h o p h y t

8、 o n r u b r u m w a s t h e m o s t f r e q u e n t d e r m a t o p h y t e . A ll t h e 8 k i n d s o f d r u g s w e re s e n s i t i v e t o t h e i s o l a te s . C o n c l u s i o n s ; T r i c h o p h y to n ru b ru m w a s t h e m o s t f r e q u e n t d e n n a t o p h y te . T h e r e w e

9、r e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f e r e n c e s a m o n g t h e s e 8 k i n d s o f d r u g s . T e r b i n a f i n e a n d B u t e n a f i n e w a s t h e s u i t a b l e d r u g s K E Y WO R D S I d e r m a t o m y c o s e s ; m i c ro b i a l s e n s i t i v i ty ; e p i d e m i d o g i c s t u d

10、i e s 2 0 0 1 年7 月和2 0 0 2 年7 月我们分别对驻福建 和浙江某部队在海训时的皮肤真菌病进行流行病学 调查, 利用改良K A N E / F I S C H E R皮肤癣菌鉴定系统 对采集的标本进行菌种分离和鉴定, 并依据美国国 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 N C C L S ) 2 0 0 3 年版产抱 丰富丝状真菌的液基稀释抗真菌药敏试验参考方案 ( M 3 8 - A ) 对所分离菌种进行了药物敏感性试验。 1 对象和方法 1 . 1 对象福建和浙江某部队官兵 2 4 9 0人, 年 龄1 9 一 2 7 岁, 均为男性。 1 . 2 内容皮肤浅部真菌病的发病时间、

11、 病种、 可 收稿日 期1 2 0 0 5 -0 6 - 2 7 修回日 期1 2 0 0 5 -0 8 .0 2 【 羞 金项目 “ 十五” 军队 科 研基金资助项目 ( 0 1 M A 1 2 1 ) 作者简介l 樊建峰( 1 9 6 8 - ) , 男飞 山西省夏县人, 1 9 9 2 年第四军医大 学毕业, 2 0 0 3 年军医进修学院硕士毕业, 主治医师, 发表论文1 0 篇。电 话: ( 0 1 0 ) 6 6 9 3 9 3 1 4 疑病因、 自 觉症状、 皮损情况、 服役期、 籍贯、 既往诊 治经过、 既往史、 家族遗传史。 1 . 3 方法采取随机抽样调查法。按预制调查内

12、容, 由皮肤专科医师进行检查, 详细记录有关资料并 将检查结果统一填表、 登记。对发病患者均作真菌 直接镜检及真菌培养。调查资料归纳整理后, 对有 关项目进行归类分析。 1 . 4 分离菌种的鉴定 改良K A N E / F I S C H E R皮 肤癣菌鉴定系统及药敏试验主要包括以下培养基: 沙氏培养基、 澳 甲酚紫 固体 葡 萄糖 琼脂 ( B C P - M S G ) , R P M I - 1 6 4 0液体培养基、 酪蛋白氨基 酸赤醉醇白蛋白 琼脂( 简称C E A ) 、 皮肤癣菌培养基 ( D T M ) 、 尿素琼脂、 脑心浸汁( B H I ) 。 1 . 5 抗真菌药物

13、八种药物均由厂家提供, 纯度 为 1 0 0 %。药物浓度: 咪康哇 ( M C Z ) 、 益康哇 ( E C Z ) 、 克霉哇( C M Z ) , 酮康哇( K T Z ) 、 联苯节哇 ( B F Z ) 、 环毗酮胺( C P R ) 为0 . 0 3 1 3 一 1 6 w g / m l , 特比 奈芬( T B F ) 、 布替奈芬( B T F ) 为0 . 0 0 0 3 1 3一 0 . 0 8 撬氛 报, 0 0 6 Ju n , 2 7 ( 3 ) 1 7 3 军 医 进 修 学 A c a d J P L A P o s t g r a d Ji g / m l

14、“ 2 结果 2 . 1 发病情况预查 2 4 8 1 人, 实查2 1 3 4 人, 普 查率8 6 . 0 1 %。其中福建1 1 9 2 人, 浙江9 4 2 人, 皮肤 真 菌病发病数和发病率为: 福建3 5 9 人( 3 0 . 1 8 %) , 浙 江2 7 7 人( 2 9 . 4 1 %) 。足癣均占 大多数。 2 . 2 菌种分布在确诊的6 3 6 例真菌病患者中, 对5 7 8 例做了真菌直接镜检, 镜检率9 0 . 8 8 %, 阳 性5 3 7 例, 阳性率9 2 . 9 1 %。对镜检阴性和部分镜 检阳性病例做真菌培养。共培养3 2 6例, 培养率 5 7 . 1 9

15、 %, 阳性1 6 5 例, 阳性率5 0 . 1 6 %。主要病原 菌为红色毛癣菌1 1 6 例( 7 0 . 3 0 %) , 其次为须癣毛 癣菌3 5 例( 2 1 . 2 1 %) , 其它病原菌包括犬小抱子菌 3 例, 石膏样小抱子菌2 例, 絮癣毛癣菌3 例, 猴毛 癣菌1 例, 白念珠菌6 例。 Ta b 1 表1 东南沿海某部皮肤真菌病发病情况表 D e r m a t o m y c o s e s i n a t r o o p s o f t h e s o u t h - e a s t C h i n a Ca s e sM a n u u m C o r p o r

16、 i s C r u r i sU n g u i u m P . v e r s i c o l o r T w o T h r e e F u j i a n n T o t a l 1 1 9 2 P e d i s 2 6 45 0 4 6 2 8 3 6 8 9 1 6 r a t e s ( %) 3 0 . 1 87 3 . 5 4 1 3 . 9 31 0 . 0 11 8 . 3 8 1 0 . 0 32 4 . 7 9 Z h e j i a n g n 9 4 2 3 113 .9 7 r a t e s ( %) 2 9 . 4 1 2 1 5 7 7 . 6 2 4

17、5 1 6 . 2 5 9 _ 3. 2 5 1 0 . 4 7 表2 不同籍贯和服役年限发病情况表 T a b 2 D e r m a t o m y c o s e s o f d i ff e r e n t d o m i c il e a n d s e r v i ce t i m e S o u t hN o r t h 1 y e a r2 一 3 y e a r _ - 4 y e a r F u j i a n Z h e j i a n g 药敏情况 2 7 4 2 0 2 ( 7 6 . 3 2 %)8 5 ( 2 3 . 6 8 %) ( 7 2 . 9 2 %)7

18、5 ( 2 7 . 0 8 %) 9 1 ( 2 5 . 3 5 %) 8 3 ( 2 9 . 9 6 %) 1 1 6 ( 3 2 . 3 1 %) 8 8 ( 3 1 . 7 7 %) 1 5 2 ( 4 2 . 3 4 %) 1 0 6 ( 3 8 . 2 7 %) 2 . 38 种抗真菌药物对皮肤癣菌药敏 试验的结果: 其中特比奈芬、 布替奈芬M I C值较低, 咪康哇、 酮康哇M I C 值较高。未发现耐药菌株。抗 真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的M I C值范围依次为: 咪康哇 0 . 0 6 2 5 一 4 L g / m l 、 益 康 哇0 . 0 3 1 3 一 2 1L g / m

19、l 、 克 霉 哇 0 . 0 3 1 3 一 1 p g / m l , N康IVVJ 0 . 1 2 5 一 2 W m l 、 联苯节 哇0 . 0 6 2 5 一 2 w g / m l 、 环毗酮胺0 . 2 5 一 1 R g / m l 、 特 比 奈芬0 . 0 0 2 5一 0 . 0 4 p g / m l 、 布替奈芬 0 . 0 0 5- 0 . 0 4 w g / m l 。 红色毛 癣菌和 须 癣毛 癣 菌之间 对抗真 菌药物的药敏结果经K r u s k a l - W a ll i s 秩和检验药物 之间无明显差异( P 0 . 0 5 ) 。不同抗真菌药物对8

20、 种皮肤癣菌的药敏结果经K r u s k a l - W a l l i s 秩和检验 有明 显统计学差 异( P 0 . 0 5 ) 。而不同抗真菌药物对皮肤癣菌药敏 试验的结果有明 显差异( P 0 . 0 5 ; t h e r e i s a s t a t i s t i c a l d iff e re n c e b e t w e e n g ro u p s a ft e r t r e a t m e n t , P 0 . 0 5 结果治疗前5 4 例K D患儿测定结果: c T n I 阳性3 5 例( 6 5 . 6 %) , 而 C K - M B阳性 1 8 例

21、( 3 4 . 2 %) , 其中 ( 2 3 %) 为共同阳性, 两者相比 有显著差异( P 0 . 0 5 ) 0 1 2例 两种 收稿日 期 2 0 0 5 -0 5 - 3 1 作者简介 李小彩( 1 9 6 5 - ) , 女 学儿科系毕业, 副主任医师, 修回日 期 2 0 0 5 -0 7 - 1 2 , 询南僵师 县人, 1 9 8 9 年河南医 科大 副教授。电话: ( 0 3 7 9 ) 6 4 8 3 0 5 0 1 方法治疗前后c T n l 及C K - M B 测定结果的比 较见表t o 2 讨论研究表明 c T n l 分子量比C K - M B小, 当心肌受损 时, 更易从心肌细胞中弥散释放, 测出时间早于C K - M B , 并且 C K - M B 也存在于非心肌细胞, 因此, c T n l 在诊断心肌损伤时 的特异性、 灵敏度均比 C K - M B好。本组 K D患儿急性 期血清c T n l 升高有3 5 例( 6 5 . 6 %) , 而C K - M B 升高只有1 8 例 ( 下转2 0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