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变化及其意义的初步探讨.pdf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701693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93.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变化及其意义的初步探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人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变化及其意义的初步探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变化及其意义的初步探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变化及其意义的初步探讨.pdf(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 地方病学杂志2 0 0 6 年3 月2 0日 第2 5 卷第2 期 C h i n J E n d e m io l , M a r 2 0 , 2 0 0 6 , V o l 2 5 , N o . 2 实 验 研 究 人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变化及其意义的初步探讨 崔晓波 傅松滨 【 摘要 目 的 通过测定7 8 例糖尿病患者及3 6 例正常人血清铜蓝蛋白( c e r u l o p l a s m i n , C P ) 水平, 探讨C P 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意义。 方法将受试对象分为4 组, 分别采用免疫终点法测定血清C P 。 结果 糖尿病组 血清C P 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2、 P 0 .0 5 ) ; 2 型单纯糖尿病组与合并慢性并发症组血清C P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 1 0 ) 。结论血清C P 水平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效果的判断具有一定参 考意义。 【 关键词】 铜蓝蛋白; 糖尿病; 血糖 D i s c u s s i o n o n c h a n g e s a n d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o f s e r u m c e r u l o p l a s m i n l e v e l C U I X i a o - b o , F U S o n g - b i n . D e p a r t m e

3、 n t o f G e n e t i c s , H a r b i n M 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H a r b i n 1 5 0 0 8 1 ,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I O b j e c t i v e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r o l e o f c e r u l o p l a s m i n , a n a n t i - o x i d a n t , i n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d i a b e t e s m e l

4、l i t u s ( D M) . Me t h o d s S e r u m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o f c e r u l o p l a s m i n ( C P ) , a p r o t e i n w i t h a n t i - o x i d a n t a c t i v i t y , w a s a s s e s s e d i n 7 8 D M p a t i e n t s a s w e l l a s 3 6 c o n t r o l s . T h e p a rt i c i p a n t s w e r e d

5、 i v id e d i n t o 4 g r o u p s : c o n t r o l s , T y p e 1 D M p a t i e n t s , T y p e 2 D M p a t i e n t s a n d T y p e 2 D M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c h r o n i c 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 . T h e m e a s u r e m e n t o f c e ru l o p l a s m i n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w a s c a r r i

6、 e d o u t w i t h B e c k m a n - c x 5 a u t o m a t i c b i o c h e m i c a l a n a l y t i c a l m a c h i n e u s i n g i m m u n o - e n d - p o i n t m e t h o d . R e s u l t s I n c o m p a r i s o n t o t h a t o f t h e c o n t r o l s , C P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o f t h e D M p a t i

7、 e n t s w e r e r e m a r k a b l y d e c r e a s e d . F u r t h e r m o r e , i n T y p e 2 D M p a t i e n t s , C P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a f t e r i n s u l i n t r e a t m e n t w a s a l s o s i g n i f ic a n t l y r e d u c e d . C o n c l u s i o n s C P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i n

8、t h e s e ru m m a y b e c o n s i d e r e d a s a n i m p o rt a n t m o l e c u l a r m a r k e r i n t h e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t r e a t m e n t o f D i a b e t e s M e l l i t u s . ( K e y w o r d s C e ru l o p l a s m i n ; D i a b e t e s m e l l it u s ; B l o o d g l u c o s e 铜蓝蛋白( 以下

9、简称C P ) , 是一种含铜的蓝色 蛋白 。 正 常 成 人血 清 含 铜约1 1 5 0 R g / L , 其中9 5 % 存 在于C P 中。 H o l m b e r g 1 9 4 4 年首先将它分离出 来 , 1 9 4 8 年命名为C P ( 意指天蓝色的血清蛋白) , 现写 成c e r u l o p l a s m i n, 并译为铜蓝蛋白。 近年来有关C P 在抗氧化应激方面的作用及其与糖尿病发生发展 相关性的研究正日益受到重视。 1 对象与方法 1 . 1 研究对象: 糖尿病( D M) 组患者共7 8 例, 均为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 0 0 2 年2 一

10、4月新 住院患者。 男3 1 例, 女4 7 例。 其中1 型糖尿病组1 5 例, 2 型单纯糖尿病组 I 1 例, 2 型合并慢性并发症 组5 2 例。年龄为2 2 一7 5 ( 5 6 . 5 2 士9 .2 2 ) 岁, 病程为 基金项目 : 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教学资助计划( 1 9 8 7 - 2 0 0 2 ) ; 高 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2 0 0 4 0 2 2 6 0 0 1 ) 作者单位: 1 5 0 0 8 1 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遗传学教研室 作者简介: 崔晓波( 1 9 7 6 - ) , 女,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 硕士, 助 教, 主要从事人类遗传

11、学研究 通信作者: 傅松滨( E m a i l : f u s b e m s .h r b m u .e d u .c n ) 0 .5一2 0 ( 8 .6 2士2 . 5 4 ) 年, 经人院常规检查排除感 染、 肝脏疾病及肿瘤疾病。 诊断依据 1 9 9 7 年美国糖 尿病协会( A D A ) 提出的糖尿病诊断与分类标准。 正 常对照组共3 6 例, 选自哈尔滨红十字中心血站健 康献血者。 1 . 2 方法 1 . 2 . 1 采集血样: 新住院患者于人院第 2日清晨空 腹静脉取血, 分离血清置一 2 0 储存待检。 并同步测 空腹血糖、 血浆白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 L D L )

12、 水平。 1 . 2 . 2 C P测定方法: 采用免疫终点法。试剂盒由伊 利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按说明书专人操作, 严格定标( 批内C V 0 .0 5 ) , 2 型单纯D M与合并慢性病发症 D M组 间C P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沪 0 . 1 0 ) , 结果见表t o 血清C P水平与血浆 L D L及白蛋白水平间无相关 性。血清C P 水平与血糖之间无相关性。 表 1 对照组与 D M 组及其病人亚组间C P水平的比较 T a b l e 1 C o m p a r i s o n o f s e r u m C P l e v e l b e t w e e n D M

13、p a t i e n t s a n d c o n t r o l s 组别例数 x土 s ( m g / L) 2 7 4 . 6 2 1 7 2 . 5 7 2 6 9 . 9 4 1 9 0 . 8 8 2 7 5 . 6 3 1 7 7 . 9 9 2 5 7 . 7 6士4 5 . 1 3 2 8 2 . 0 3士9 9 .6 6 3 3 6 . 6 1 1 8 5 . 3 3 Rll飞,1勺一妇 闷了1厂olllJ内、 D M 组 1型 D M组 2型 D M组 单纯 D M组 伴慢性并发症组 对照组 注: D M组与正常组相比尹 0 .0 5 ; 单纯D M组与伴慢性并发症组

14、相比尹 0 . 1 0 表2 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 C P水平变化 T a b l e 2 C h a n g e s o f s e r u m C P l e v e l o f D M p a t i e n t s b e f o r e a n d a f t e r t r e a t me n t 病历号治疗前 1 9 9 . 8 2 1 0 . 1 6 5 2 . 0 3 0 6 . 0 2 0 6 . 6 治疗后 3 5 1 . 7 3 8 8 . 0 4 6 2 . 2 差值( d ) 一 1 5 1 . 9 一 1 7 7 . 9 一 1 8 9 . 8 直接原因5 o

15、 C P作为 D M患者血清中的一种抗氧化 剂, 参与清除氧化自 由 基的 反应6 .7 1 0 C P 在D M患者 血清中的浓度的降低提示体内存在氧化防御系统 的缺陷, 随着血糖的升高、 病程的延长, C P不足以 代偿自由基的增加,而导致活性下降和浓度的降 低。这均提示体内氧化防御系统存在着缺陷。 作者对 1 4例血糖控制不良( 空腹值均 8 m m o l / L )的2 型D M病人胰岛素治疗前后的血清 C P 值进行了测定, 并比较不同血糖控制状态下血 清 C P的浓度及血糖与C P的相关性,发现治疗后 C P 值显著升高。 C P 值与血糖无显著相关性。 有学者 认为高血糖时内皮

16、细胞 N O合成酶活性增加, N O 合成增加, 但超氧阴离子产生也同时增加18 1 0 D M的 特点是隐匿发病, 未有临床症状之前已有血糖异常, 而这种血糖异常可能持续很长时间而不被发现” 。 这种长期的高血糖导致的氧化负荷的增加可能会 给C P 带来一定的消耗。同时, 高血糖对C P 是否产 生直接的影响, 还有待探讨。 通过胰岛素治疗, 使血 糖得到良好控制, 同时伴有C P回升, 可以说明胰岛 素还对正常血清C P浓度具有恢复和维系作用, 即 可以直接或间接纠正体内氧化应激和抗氧化过程 的失衡。在D M病人血糖控制状况方面, C P 可以作 为一种间接参考指标。 参考文献 3 2 4

17、 . 9 3 9 3 . 4 1 8 . 9 1 3 2 . 8 1 1 5 . 13 0 7 刀 1 9 2 . 6 1 L o n t i e R . C o p p e r p r o t e i n a n d c o p p e r e n z y m e s M . B o c a R a to n : C R C p r e s s , 1 9 8 4 . 3 8 - 9 0 . 2 赵劲秋. 铜蓝蛋白及其临床意义 J l .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1 6 9 . 0 2 6 0 . 6 2 8 6 . 51 1 7 . 5 1 9 9 1 , 1 1 ( 1 ) : 31 7

18、 . 85 7 . 2 3 A s a y a m a K, 6 6 - 6 9 . U c h i d a N, N a k a n e T , e t a l . A n t i o x i d a n t s i n t h e s e r u m 2 4 9 . 6 2 3 5 . 6 2 9 9 . 65 2 . 7 m 酬L d 2 2 3 0 7 6 . 6 1 3 1 6 4 8 .4 1 3 6 0 2 4 . 0 4 3 5 7 . 2 1 1 7 6 3 5 . 8 4 3 7 0 9 4 . 7 6 1 3 8 0 6 . 2 5 3 2 7 1 . 8 4 27 7

19、7 . 2 9 2 2 2 . 4 1 7 4 . 2 4 2 8 6 . 1 3 3 8 4 2 6 3 . 6 1 3 2 2 2 . 5 31 2 . 72 5 . 7 5 0 6 . 2 5 6 6 0 . 4 9 2 8 4 . 8 2 9 0 . 9 3 0 2 . 6 3 2 4 . 5 一 1 7 . 8 一3 3 . 6 3 1 6 . 8 4 1 1 2 8 . 9 6 H巧23272830咒35384344466971 注: 治疗前后比 较尹 0 .0 1 3 讨论 C P主要在肝脏合成, 正常血清水平( 本实验室 标准) 为2 3 0 一 4 4 0 m 留L , 各年

20、龄组间、 性别间无明 显差异2 1 o C P 水平在D M患者的改变国外报道不一, 且浓度变化尚有争议。本研究7 8 例D M患者血清 C P 较正常组显著降低, 这与A s a y a m a 等3 服道一 致。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证实, 糖尿病时体内活性 氧的产生增多, 机体处于氧化应激状态4 , 而这种氧 化应激可能是导致血糖控制不良及并发症发生的 o f c h i l d r e n w i t h i n s u l i n - d e p e n d e n t d i a b e t e s m e l l i t u s 仁 J . F r e e R a d i c B i

21、 o l M e d , 1 9 9 3 , 1 5 ( 6 ) : 5 9 7 - 6 0 2 . 4 B a y n e s J W . R o l e o f o x i d a t i v e s t r e s s i n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 i n d i a b e t e s J . D i a b e t e s , 1 9 9 1 , 4 0 ( 4 ) : 4 0 5 - 4 1 2 . 5 C o l l i e r A , Wi l s o n R , B r a d l e y H,

22、 e t a l . F r e e r a d i c a l a c t i v i t y i n T y p e 2 D i a b e t e s J . D i a b e t M e d , 1 9 9 0 , 7 ( 1 ) : 2 7 - 3 0 . 6 A l - T i m i m i D J , D o r m a n d y T L . T h e i n h i b i t i o n o f l i p i d a u t o x i d a t i o n b y h u m a n c e r u l o p l a s m i n J . B i o c h

23、 e m J , 1 9 7 7 , 1 6 8 ( 2 ) : 2 8 3 - 2 8 8 . 7 F o x P L , M u k h o p a d h y a y C , E h r e n w a l d E . S t r u c t u r e , o x i d a n t a c t i v i t y , a n d 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m e c h a n i s m s o f h u m a n c e ru l o p l a s m i n J . L if e S c i , 1 9 9 5 , 5 6 ( 2 1 ) : 1 7 4 9 - 1 7 5 8 . 8 刘雨青, 张伟栋, 吴红娟, 等. 高糖血症、 高胰岛素血症糖对血管 内皮细胞的影响 J . 中国糖尿病杂志, 2 0 0 0 , 8 ( 6 ) : 3 5 1 - 3 5 3 . 9 向红丁. 血糖测定的临床应用及再评价 J .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 0 0 0 , 2 0 ( 4 ) : 2 0 6 - 2 0 7 ( 收稿日 期: 2 0 0 5 - 0 6 - 2 4 ) ( 本文编辑: 罗志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