嗅功能检查的研究现状.pdf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703634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476.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嗅功能检查的研究现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嗅功能检查的研究现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嗅功能检查的研究现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嗅功能检查的研究现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嗅功能检查的研究现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嗅功能检查的研究现状.pdf(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6 6 6J C l i n O t o r h i n o l a r y n g o l ( C h i n a ) , J u l 2 0 0 6 , V o l 2 0 , N o 1 4 IL 宗 灸上一 月 臭 X - 力育旨书立一望 窦白 勺-T V 干岁王 见 段 犬 卫旭东 金国威2 关键词 嗅觉 中图分类号 嗅功能检查 R 3 3 8 . 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1 - 1 7 8 1 ( 2 0 0 6 ) 1 4 - 0 6 6 6 - 0 4 嗅觉是人体原始的感觉功能之一, 人体的嗅区 a膜分布在鼻腔顶中部, 向下至鼻中隔上部及鼻腔 外侧壁等嗅裂区

2、域。嗅觉具有辨别气味、 增进食 欲、 识别环境及报警等作用, 还可通过中枢神经系 统影响人的情绪、 调节生命周期。嗅觉的形成较为 复杂, 除嗅神经外, 还有三叉神经、 舌咽神经、 迷走 神经的参与, 并受社会、 生理、 心理诸多因素的影 响。据 Ho l b r o o k 等 ) 1 9 9 7 年的调查, 美国每年至 少有2 0 0 0 0 0 0 人因嗅觉问题或与嗅觉相关的问题 就诊, 可见嗅觉障碍的发病率很高。正确的嗅觉功 能测试对诊断这些疾病意义重大, 笔者就嗅觉功能 检查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1 主观检查方法 1 . 1 异丙醇吸入试验 这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于 2 0世纪 9 0

3、年代 新采用的测嗅方法。测试前, 先用蘸有 7 0 %异丙 醇的试纸令受试者嗅 2次, 以熟悉其气味; 然后移 走, 让受试者闭目、 闭口、 平静呼吸, 测试开始, 试纸 置于受试者鼻下 3 0 c m处, 受试者每呼吸 1 次, 试 纸向其鼻侧移动 1 c m, 直至受试者嗅到异丙醇为 止, 测鼻尖至试纸的距离( c m) 并记录。连续测试 4 次, 取其平均值做为评价依据。1 5 c m为嗅觉正 常, 1 5 .1 0 c m为嗅觉减退, 1 . 0 一2 . 5为嗅觉减退, 2 . 5 - 4 . 0 为中度嗅觉减退, 4 . 0 -5 . 5为重度 嗅觉减退, 5 . 5 为嗅觉丧失

4、4 ) 1 . 4 静脉嗅觉检查法 采用无毒有味的物质, 经静脉注射而嗅到其气 味。常用的为新维生素 B : ( 吠喃硫胺) 注射液, 注 射后此药随肺的排泄物经气流从后鼻孔到达嗅区, 刺激嗅感受器而产生嗅觉, 以此可判断嗅觉的有 无。方法是取肘正中静脉, 在 1 0 s内以均匀速度 注人吠喃硫胺 2 m 1 ( 5 m g / m ll, 患者平静呼吸, 从 静脉注射到出现嗅味为潜伏期, 正常为 8 -9 s ; 此 后到嗅味消失为持续期, 正常为 1 -2 s o嗅觉障碍 者, 潜伏期延长, 持续期缩短。但潜伏期易受呼吸 时间的影响, 产生 2 -3 s 的误差。静脉检查的嗅 刺激高于正常

5、嗅觉rim 值的 1 万倍, 故阴性结果可以 认为是完全性失嗅。本检查法与 T和 T标准嗅觉 检查法对比使用, 可大致判断嗅觉障碍的部位, 若 T和 T嗅觉检查法感知阂与识别阂值有很大分 离, 静脉检查法持续期极度缩短时, 可认为是中枢 性嗅觉障碍; 若 T和 T嗅觉检查法显示高度的嗅 能力丧失, 静脉嗅觉检查潜伏期延长, 持续时间短 或无反应, 则可能为嗅上皮源性嗅觉障碍。呼吸性 嗅觉障碍程度大多较轻, 尽管 T和 T嗅觉检查法 有高度的嗅觉障碍, 而静脉嗅觉检查结果仍可近似 正常。静脉嗅觉检查法还有助于判断预后, 静脉嗅 觉检查阳性者, 约有 8 0 %一9 0 %嗅觉功能障碍者 临床耳鼻

6、咽喉科杂志 2 0 0 6 年 7 月第 2 0 卷第 1 4 期 6 6 7 能治愈或有明显改善; 而阴性者, 只有 4 0 %的患者 能有改善, 几乎无治愈者 5 。 1 . 5 标准微胶囊嗅觉检查法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嗅觉研究中心将此法于 1 9 8 4 年应用于临床和实验室。取 4 0 种嗅素, 分装 于微胶囊内, 按不同气味将它们编排在 4 本小册子 内, 每册含 1 0 种嗅素, 每页有 1 种嗅物。在每页上 印有 4 项备选答案, 受试者可用指甲或铅笔划破胶 囊, 嗅后从 4 个答案中选 1 个, 无法辨别时允许猜 测, 但不能不选, 每答对 1 种气味记 1 分。根据积 分评价

7、嗅觉功能, 3 5 -4 0分为嗅觉正常, 1 5 - 3 5 分为嗅觉减退, 完全失嗅者也有选对 2 5 %左右 的可能; 得分太低, 则认为是伪嗅。 1 . 6 C CCRC 系美 国康涅狄格化学感觉 临床研究 中心 ( C o n n e c t i c u t C h e m o s e n s o r y C l i n i c a l R e s e a r c h C e n t e r , C C C R C ) 根据临床实践所设计的方法。该 实验包括: O O A值试验: 用丁醇( n - b u t y l a l c o h o l ) 为嗅素, 去离子水为溶剂, 将不同

8、浓度的丁醇分为 0 - 1 1 档次, 即( 4 0 0 - - 1 2 . 3 0 o ) X1 0 - 5 , 相当于气相 浓度范围从( 3 0 5 5 X 1 0 - -4 6 X 1 0 - 9 ( v o l / v o l ) , 检 查时将每一浓度档次的丁醇液 6 0 m l 置于高微密 度的聚乙烯瓶内, 每次给受检者 2只瓶, 其中 1只 盛丁醇液, 另 1 只盛去离子水作为对照。测试时 2 只瓶交替随意使用, 即将该瓶的喷嘴塞人被检者的 前鼻孔, 并挤压瓶体, 同时让受检者作吸鼻状, 测试 从低浓度( 一般从第 9 档) 开始, 每一档次的稀释液 需作4 次测试。如受检者 4

9、 次连续辨认正确, 即停 止试验, 记分。要求左右鼻腔分别测试, 2 0 m i n内 测试完毕。识别阑测定: 取 7 种 日常用品( 婴儿 爽身粉、 巧克力、 肉桂、 咖啡、 卫生球、 花生酱、 白肥 皂) 和 1 种烈性吸人剂, 后者系测试三叉神经功能。 测试时将嗅物分别置人不透明的塑料瓶中, 并用布 盖好, 以免受试者看见。嘱受试者将所闻各种嗅物 的名称写在相应的表格内, 其中有 1 6 种嗅物可供 选择, 被检者允许有一次改正的机会, 全部测试在 1 5 m i n 内完成, 计算其正确数, 且记分。根据以上 2 种试验的平均值判断嗅觉是否正常及障碍程度。 6 . 0 0 -7 . 0

10、 0 分为嗅觉正常, 5 . 0 0 -5 . 7 5 分为轻度 嗅觉下降, 4 . 0 0 -4 . 7 5 分为中度嗅觉下降, 2 . 0 0 -3 . 7 5 分为严重嗅觉下降,。 一1 . 7 5分为无嗅 觉 6 。 1 . 7 E h l s b e r g - l e v y嗅觉检查法 该法采用 5 0 0 ml 的锥形烧瓶, 配有 2 个洞的 橡皮塞, 分别将进及出玻管通道插人容器内, 出管 连接前鼻孔, 进管连接一只三通活塞与3 0 m l 注射 器, 烧瓶内装人3 0 m l 苯乙醇( p h e n y l e t h y a c o h o l ) o 测试时将三通活塞转

11、到允许空气进人侧, 使注射器 内装满 3 0 ml 空气, 然后将三通活塞转到防止空气 逸出侧, 让受检者保持平静呼吸, 并堵住另一侧前 鼻孔, 检查者推注 2 ml 空气, 问被检者是否嗅到气 味, 若未嗅到, 再增注 2 ml 空气, 直至被检者嗅到 气味为止。测试须重复3 - v 6 次, 算出平均值( m l ) 即为该侧鼻腔的最小感知阑; 以同样的方法测试另 一侧鼻腔, 正常人的感知阑为1 1 m l 。 采用 A m o o r 的7 种“ 原嗅素” 分别测试后, 可描绘出嗅谱图( o 1 - f a c t o r y s p e c t r o g r a m ) c 1 。

12、1 . 8 S n i f f i r i S t i c k s 法 该测试法由1 1 2 支笔形测试瓶组成, 每瓶内有 4 m l 嗅素的乙二烯丙醇溶液。测试时, 将笔帽去 掉, 笔尖置于受检者的前鼻孔下 2 c m处, 嘱其嗅1 - 2 次。测试由3 部分组成: 阂试验: 由4 8 枝笔 形瓶组成, 每 3 瓶为 1 组, 共 1 6 组。每组含 2 瓶空 白对照, 1 瓶为正丁醇溶液。正丁醇溶液最高浓度 为4 0 0 , 按 1 : 2 的浓度差配成 1 6 瓶。被检者只要 说出3 瓶中有气味者即为正确, 连续 3 次正确者记 分。最高分为 1 6 分( 最低浓度也能辨别) , 最低分

13、 为 。 分( 最高浓度也不能辨别) 。分辨试验: 由 4 8 支笔形瓶组成, 每 3 瓶为 1 组, 共 1 6 组。其中2 瓶含相同的嗅素溶液, 1 瓶含其他嗅素, 受检者只 要说出与其他 2瓶气味不同者即为正确。结果按 0 -1 6 分记分, 一组也不能辨别为 。 分, 所有组均 能辨别为 1 6分。识别试验: 由 1 6支笔形瓶组 成, 受检者嗅完每只瓶后, 需从提供的4 种答案中 选择一项正确的, 根据选择结果记分: 没有一项选 择正确为0分, 全部选择正确为 1 6 分。3 项试验 结束后, 用 3 项得分的总和来评估嗅觉功能: )3 1 分为正常, 1 6 -3 0分为嗅觉下降,

14、 1 6分为失 嗅 8 - 1 1 ) 。 1 . 9 气味混淆模式表 这是美国纽约临床嗅觉研究中心采用的测嗅 方法, 该方法的优点是利用精神物理学原理, 可更 好地描述患者嗅觉丧失的特征。取 1 0 瓶( 每瓶含 1 种嗅素) 装有可代表 日常用品气味的化学嗅素 ( 氨气、 香精、 桔子等) 和1 瓶无任何嗅素的对照瓶, 其中有 3 种物质( 氨、 醋酸、 氯苯) 对三叉神经有刺 激作用。1 1 瓶物品随机摆放 1 0次, 每摆放 1 次, 让受试者从提供的备选物品中按顺序选择 1 次, 将 结果填人设计好的模式图, 通过计算得出受试者对 每一物品及全部物品正确回答的百分数, 藉此来分 析嗅

15、觉障碍的程度, 以及试验期间嗅觉提高与减退 的倾向。因为 1 1 种嗅素中有 3 种物质可刺激三叉 神经, 还可对三叉神经的功能进行测试。 1 . 1 0 后鼻孔嗅觉测试法 人的嗅觉与味觉有密切的关系, 人们在进餐的 时候, 由后鼻孔呼出的气体刺激嗅上皮产生的嗅觉 与口腔内产生的味觉一起构成佳肴的美味。基于 这一原理, We s t e r ma n 设计了后鼻孔嗅觉功能测试 6 6 8 J C l i n O t o r h i n o l a r y n g o l ( C h i n a ) , J u l 2 0 0 6 , V o 1 2 0 , N o 1 4 法。让受检者张口,

16、口腔舌背正中放人 0 . 0 5 g 食 用嗅素, 然后让受检者从提供的4 种选项中选择该 嗅素的风味, 根据正确选择的次数计分, 评估其嗅 觉功能。这一试验对伪嗅有鉴别意义, 因为很少有 人知道味觉的部分是由嗅觉构成的。例如, 将咖啡 放人受试者的口腔, 若为失嗅, 回答是苦味; 若为伪 嗅, 回答则为咖啡 。 。 2 客观检查方法 2 . 1 呼吸阻力测定 这是嗅觉客观的定量检查方法, 把鼻腔空气流 量对嗅刺激引起的呼吸反应作为试验参数, 采用鼻 通气计测定嗅物对呼吸阻力的影响。据报道, 1 9 8 7 年日本学者星野忠岩等采用 T u c - 5 6 0 0 M型鼻描绘 计测定鼻及口呼吸

17、阻力, 并用 T和 T嗅觉测量法 的C S 嗅素刺激嗅觉, 对 2 1 例无鼻疾患嗅觉正常的 成人及 6 例喉切除者进行呼吸阻力测定, 结果发现 全部受试者经嗅素刺激后均引起呼吸阻力增加, 证 明测定呼吸阻力可作为嗅觉的客观检查方法, 而且 该法简便易行, 值得推广川 。 2 . 2 嗅电图 将电极直接置于嗅区赫膜, 当其接受嗅素刺激 时记录到的一种慢相负性电位变化。这种电位变 化已在许多动物和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 普遍认为 它是单个嗅细胞电位变化的总和川 。尽管人类嗅 区解剖深在, 操作有一些技术 困难, 但包括 F u r u k a w a 在内的许多学者, 已成功记录到嗅觉减 退患者的

18、低电压变化。嗅电图的缺点是只对由嗅 私膜病变引起的嗅觉障碍有鉴别诊断意义, 对中枢 性嗅觉障碍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 1 2 ) 2 . 3 嗅性诱发电位 早在 1 9 5 9 年, O t t o s o n电刺激动物嗅赫膜, 在 头皮特定部位记录到稳定的特异性脑电位变化, 称 之为嗅性诱发电位( o l f a c t o r y e v o k e d p o t e n t ia l s , O E P s ) 0 1 9 6 6 年 F i n k e n z e l l e r 等用气味剂刺激人 类嗅豁膜, 同样在头皮特定部位记录到 O E P s , 这 种由气味剂刺激诱发的电位变化

19、也称嗅性相关电 位( o l f a c t o r y e v e n t - r e l a t e d p o t e n t i a l s , O E R P ) 。在 当时的实验条件下还不能排除三叉神经受刺激诱 发的电位的影响。后来, 人们发现仅能兴奋嗅觉系 统而不兴奋三叉神经系统的化学物质, 如香草醛 ( 3 一 甲氧基一 4 - 经基甲醛) 、 硫化氢等, 从此, O E P s 的 研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与电刺激相比, 应用化学 刺激更接近嗅觉生理。近年来的研究也主要集中 于应用化学刺激。测试时, 受试者镇静、 放松、 经口 呼吸, 一定浓度和湿度的气味剂以恒定的温度和流 量

20、平稳地流向嗅区, 按国际标准 1 0 / 2 。法在头皮 F 2 , C 2 , P 2 , C 3 及C 4 等处分别记录到脑电位后, 依 次经放大、 滤波后, 得到稳定的波形。刺激持续 4 0 - 2 0 0 ms , 间隔3 0 -1 5 0 s , 分析时间为 2 -4 s 。整 个操作在屏蔽室内进行, 用5 0 6 5 d B S P L的白噪 声掩盖操作所发生的异响, O E R P各波根据其正负 极性和出现顺序分别命名为 P 1 , N 1 , P 2 , N 2 , 有时 可记录到第 3 个正向波 P 3 . O E R P结合其伴发负 电变化, 已在临床用于嗅觉障碍的诊断、

21、嗅觉水平 的检测和评估, 以及某些临床疾病的辅助诊断。特 别对伪嗅, 是目前最为理想的检测方法。但 O E P s 各波的具体来源以及与疾病间的相互关系还不清 楚, 目前还不能用于嗅性疾病 的定位、 定性诊 断 1 3 ) 。 2 . 4 嗅觉诱发脑电图和脑电地形图 H i r a n o 等 1 4 3 用狗做成失嗅动物模型, 发现它 在嗅物时, 脑电图也会发生变化, 经过进一步研究, 他发现其脑电图的慢波下降而快波升高, 提示快波 对嗅觉功能的意义较大, 对临床失嗅有诊断作用。 蒋以亭等 1 s 用 3 一 甲基叫噪作为刺激物, 对 1 2 例无 嗅觉者、 4 2 例有嗅觉者进行嗅觉诱发脑

22、电图( E E - G O ) 和脑电地形图( B E A M)测试, 结果表明嗅觉 正常成人脑电图为a 型时给予刺激, 3 8 例中2 9 例 可见脑电图有 a 的抑制, 2 5 例 B E A M表现为 a 波 功率值降低; R 型脑电图则无明显改变。嗅觉障碍 者脑电图无改变, 二者 B E A M亦无改变, 其机制可 能是嗅觉通过扰乱丘脑起步结构的同步性而使 a 振幅和指数下降。笔者认为, 尽管有一定的局限, 但 E E G O和 B E A M 的a 波改变仍可作为嗅觉客 观检查的一种参考依据。 2 . 5 磁共振的观察 1 9 9 4 年K o i z u k a 等 1 6 对5

23、例无鼻疾患嗅觉正 常的健康青年人进行嗅皮层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发 现进行嗅觉刺激时, 在两侧大脑半球的颖叶和下额 叶交接处, 相当于梨状皮层、 两侧眶额皮层和下中 额叶的脑血流量明显增多; 他称在不久的将来, 利 用加嗅刺激的功能性磁共振对嗅觉障碍可作出正 确的诊断。因为磁共振主要反映组织结构的变化, 而O E P s 主要用于反映感觉径路功能和大脑高级 中枢的认知水平, 有学者预言, 两者若相互结合, 必 将大大提高临床诊断及病情预估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H o l b r o o k E H, L e o p o l d D A . A n o s m i a : d i a g n o

24、 s i s a n d m a n a g e me n t . C u r t O p i n O t o l a r y n g o l He a d N e c k S o r g , 2 0 0 3 , 1 1 : 5 4 一6 0 . 2 D a v i d s o n T M, Mu r p h y C . R a p i d c l i n i c a l e v a l u a t i o n o f a n o s m i a : T h e a l c o h o l s n i f f t e s t . A r c h O t o l a r y n g o l He

25、 a d N e c k S u r g , 1 9 9 7 , 1 2 3 : 5 9 1 一5 9 4 . 3 魏永祥, 韩德民. 嗅觉功能检查的研究进展. 国外医学 耳鼻咽喉科学分册, 1 9 9 8 , 2 2 ( 2 ) : 6 6 -6 8 . 4 I s h i ma r u T, S h i ma d a T , Mi ma T, e t a l . E l e c t r i c a l l y s t i m u l a t e d o l f a c t o r y e v o k e d p o t e n t i a l i n o l f a c t o r y d

26、 i s - t u r b a n c e . A n n O t o l R h i n o l L a r y n g o l , 2 0 0 2 , 1 1 1 : 5 1 8 一 5 2 2 . 5 F u r u k a w a M , K a mi d e M, Mi w a T, e t a l .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o f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2 0 0 6 年 7 月第 2 0 卷第 1 4 期 6 6 9 1 1 6 1 2 1 3 7 1 4 8 i n t r a v e n o u s o l f a c t i o n t e s t

27、 u s i n g t h i a m i n e p r o p y l d i s u l f i d e ( Al i n a mi n ) i n o l f a c t o me t r y . Au r i s N a s u s L a r y n x , 1 9 8 8 , 1 5 : 2 5 一2 9 . C a i n W S , G e n t J F , G o o d s p e e d R B , e t a l . E v a l u a t i o n o f o l f a c t o r y d y s f u n c t i o n i n t h e

28、C o n n e c t i c u t c h e m o s e n s o - r y c l i n i c a l r e s e a r c h c e n t e r .L a r y n g o s c o p e , 1 9 8 8 , 9 8 : 8 3 一 8 6 . R y d z e u s k i B , P r u s z e w i c z A , S u l k o w s k i W J . A s s e s s - me n t o f s me l l a n d t a s t e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a l l

29、 e r g i c r h i n i - t i s . A c t a O t o l a r y n g o l , 2 0 0 0 , 1 2 0 : 3 2 3 一3 2 6 . Wo l f e n s b e r M, S c h n i e p e r 1 , We l g e - L u s s e n A . S n i f f n S t i c k s : a n e w o l f a c t o r y t e s t b a t t e r y . A c t a O t o l a r y n g o l , 2 0 0 0, 1 2 0: 3 0 3 一3

30、0 6 . We l g e - L u e s s e n A, K o b a l G , Wo l f e n s b e r g e r M, e t a l . A s s e s s i n g o l f a c t o r y f u n c t i o n i n l a r y n g e c t o m e e s u s i n g t h e S n i f f n i S t i c k s t e s t b a t t e r y a n d c h e m o s e n s o r y e v o k e d p o t e n t i a l s . L

31、a r y n g o s c o p e , 2 0 0 0 , 1 1 0 ( 2 P t 1 ) : 3 0 3 一3 0 7 . He i l ma n n S , S t r e h l e G , R o s e n h e i n K, e t a l . C l i n i c a l a s - s e s s me n t o f r e t r o n a s a l o l f a c t o r y f u n c t i o n . A r c h O t o l a r - y n g o l He a d N e c k S u r g , 2 0 0 2 ,

32、1 2 8 : 4 1 4 一4 1 8 . 1 5 9 1 6 1 0 L e o p o l d D A , S c h w o b J E , Y o u n g e n t o b S L . S u c c e s s f u l t r e a t m e n t o f p h a n t o s m i a w i t h p r e s e r v a t i o n o f o l f a c t i o n . A r c h O t o l a r y n g o l H e a d N e c k S u r g , 1 9 9 1 , 1 1 7 : 1 4 0 2

33、 一 1 4 0 6 . F u r u k a w a m a M. E l e c t r o - o l f a c t o g r a m ( E O G) i n o l f a c - t o m e t r y . A u r i s N a s u s L a r y n x , 1 9 8 8 , 1 5 : 1 1 3 一1 1 6 . 陈兴明, 徐春晓, 倪道凤. 人嗅性诱发电位. 中华耳鼻咽 喉科杂志, 2 0 0 2 , 3 5 ( 1 ) : 7 0 一7 2 . Hi r a n o Y, O o s a w a T, T o n o s a k i K , e

34、t a l . E l e c t r o e n c e p h - a l i g r a p h i c o l f a c t o me t r y( E E G O) a n a l y s i s o f o d o u r r e - s p o n s e s i n d o g s . R e s V e t S c i , 2 0 0 0 , 6 9 : 2 6 3 一2 6 5 . 蒋以亭, 王春贵, 解栩, 等. 脑电图、 脑电地形图测试嗅 觉的临床应用探讨, 耳鼻咽喉一 头颈外科, 2 0 0 2 , 9 ( 2 ) : 7 9 一 8 1 . K o i z u k

35、 a 1 , Y a n o H, N a g a h a r a M, e t a l . F u n c t i o n i ma - g i n g o f t h e h u m a n o l f a c t o r y c o r t e x b y m a g n e t i c r e s o - n a n c e i m a g i n g . O R L J O t o r h i n o l a r y n g o l R e l a t S p e c , 1 9 9 4 , 5 6 : 2 7 3 一2 7 5 . ( 收稿 日期 : 2 0 0 5 - 0 4 -

36、 1 4 ) !为 金 竟 :尊 瓢董 胃. 手. 二 对 之!主万 习 导刁食类 身 J 厂熟爷 到 石 湘奢 Ev - M白 勺 1 立于 干 J 熊浩 褚汉启 关键词 内镜术; 鼻窦; 围手术期; 糖皮质激素 【 中图分类号 R 7 3 0 . 4 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1 - 1 7 8 1 ( 2 0 0 6 ) 1 4 - 0 6 6 9 - 0 4 近年来, 内镜鼻窦手术( E S S ) 的广泛开展和技 术的成熟, 逐渐取代了传统手术方式而成为外科治 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首选方式, 并收到了良好的 治疗效果。在 E S S围手术期包括抗生素、 糖皮质 激素在

37、内的药物配合治疗对提高治愈率是必不可 少的, 其中鼻腔局部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占重要组成 部分。术前激素应用能减轻鼻窦炎鼻息肉的炎症 反应, 缩小鼻息肉的体积, 从而为手术进行创造有 利条件; 术后应用能减轻手术造成的水肿, 更能预 防或延缓鼻息肉的复发。现将近年来有关 E S S围 手术期, 尤其是术后局部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及相关 问题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制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与嗜酸粒细胞( E O S ) 浸润 增多有关的鼻息肉、 变应性鼻炎及哮喘等呼吸疾患 最有效的抗炎药物。虽然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 明, 但是目前普遍认为糖皮质激素可能在以下几个 方面发挥作用。 , 华中

38、 科技大学同济医院耳鼻咽喉科( 武汉, 4 3 0 0 3 0 ) 审校者 通讯作者: 褚汉启( E m a i l : g i 7 c h u 1 6 3 . c o m ) 1 . 1 对炎性细胞作用 糖皮质激素可减少鼻息肉中炎性细胞的浸润 程度。H a m i l o s 等 ” 采用丙酸氟替卡松治疗鼻息 肉( 2 4 0 C g / d , 4 周) , 发现组织中E O S和C D 4 + 细 胞明显减少。同样剂量的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慢性 鼻窦炎, 亦可观察到 E O S , C D 3 + 细胞和肥大细胞 明显减少的现象 2 , 。 1 . 2 对细胞因子的作用 糖皮质激素发挥抗炎作

39、用的另一途径可能是 通过下调细胞因子, 而以 I L - 5 , G M- C S F为代表的 细胞因子在E O S 聚集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体 外研究已证实激素可抑制正常鼻豁膜和鼻息肉上 皮细胞释放 I L - 1 p , I L - 6 , I L - 8 , G M - C S F和 T N F a 等多种细胞因子 , 。 1 . 3 对鼻部血管的影响 上呼吸道的血管分为调节鼻腔通畅程度的容 量血管, 调节鼻勃膜血流的阻力血管和主要由毛细 血管组成的交换血管。糖皮质激素并不能诱导阻 力和容量血管张力的改变, 却能有效地抑制血管活 性递质的释放, 从而降低鼻赫膜血管的通透性, 减 轻组织水肿, 降低鼻分泌物中蛋白的浓度。因此, 糖皮质激素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鼻赫膜的通透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