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回转窑托轮轴承瓦的探讨.pdf

上传人:哈尼dd 文档编号:3705838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24.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回转窑托轮轴承瓦的探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对回转窑托轮轴承瓦的探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回转窑托轮轴承瓦的探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回转窑托轮轴承瓦的探讨.pdf(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一 =j 【 、嘏 水 对 回转窑托轮轴承瓦的探讨 曾俊 ” O 砸O 1 ) 托 轮是支承 回转 窑运转 的 而托 轮轴承是 支承 回转 窑正常运转的关键 所在 。 回转 窑的托轮轴承 , 一般有两种型式 : 一是 滚 动轴承 , 它的优点 如 : 体积小 、 节 省润滑油 , 密 封 好 、 不易渗漏 , 调窑灵活 、 节 省动力 , 传动系统 的负荷 可以减轻 ; 二是滑 动轴承 , 一般在大 型窑 上采用 大 同水泥厂的 回转窑托轮都是采用滑 动轴承 , 而大 同市新 荣水 泥厂 回转 窑托轮 用的 是滚动轴承 。在运转 中滑动轴承常常会发生轴 瓦烧研 和轴 瓦与轴 抱死 , 造成翻

2、 瓦顶 坏轴 承上 盖 或轴拉 丝 的重大设 备事故 , 大 同水泥厂 的 4 #窑 2 #墩 西托轮就发生过轴 拉丝而将 瓦翻上 来 的严重事故 这种事故 一旦发生 , 就必须停窑 进行处理 , 费时费力, 造成经济损失( 修复一次 包括停车冷窑处理需近 2 4小时) 加上 囡轴拉丝 更换托轮 , 一个托轮就需 6万多元 , 可见损失是 很大 的。 造成 上述 事故 的原 因是多 方面 的 , 比如缺 油 、 油脏 、 油变 质 、 润 滑油 品种选择 欠佳和 轴承 的设计 与刮研 欠佳 , 托轮受力过大 , 受力不均等 都是重要 因素。 润滑油 固然与选型有关 , 但毕竟 是可变 的因素。

3、当时选 用的不 当 , 经过使用后 根据经验 随时改换适宜 的品种 。油脏变质有经 验 的人一 经检查就 会发现 , 然后 决定是 否需要 更换 。缺油 问题 只需 岗位工 人勤检查也是不难 及时发现的, 而轴瓦的设计与刮研等因素就不 是轻而易举能够发现的 , 而这个 问题又与润精 油息 息相 关 这 就是 需要我 们认 真探 讨的问题 所在 。 回转窑托 轮轴承 的球形 瓦 , 一般 均 由两部 6 1 分组 成 : 一部分是 带有 凸球 面 的 由铸铁 制成的 球面体 , 另一部分是用各种青铜 制成的轴瓦 , 托 轮轴承相对 来说 规格 比较小 , 当前 一般 都采用 1 8 0 的半开

4、轴瓦 。大同水泥厂 的该 轴瓦原是德 国制造 的 , 即下 半个是 青铜 瓦 , 上边是 铸铁 瓦 , 目前 已大 部分 改为 华新窑轴瓦 ( 即半开 轴瓦 , 没 有上瓦) 这种形式的瓦与华新窑轴瓦相 比, 结构 较复杂 , 散热 不好 , 不便检查 , 而实 践证 明也没 有多大 用处 。 就轴瓦的材料来看 , 最早均使用磷 青铜 。它的强度和硬度 虽然较高 , 但工艺复杂 , 熔化 时磷 不 易加 入 , 质 量较难 保 证 , 成 品率 不 高 , 后 来国 内改用 了铝 青铜 Z QAI 9 -4 , 虽然强 度和硬度较高, 熔化比较简单, 但是制成质量也 不易保证 。 根据其它厂和

5、 制造厂家的改进 , 也改 用 了铸造锡 青铜 ( Z QS n 6 6 3 ) , 从这 些年 的 使用情况来看 , 其强度和硬度虽不及铝青铜 , 但 通过适当地加厚轴瓦厚度来 弥补效果还是可 以 的 , 使用锡青铜 , 铸造容 易 , 刮研方便 , 对保 护托 轮轴有利 , 成 品率也高 。 从轴瓦 与轴颈接 触 的面 积来看 也 有 了很 大 的变化 。 最早轴瓦都采用 1 2 0 -9 0 。 大接 触角 间 隙小瓦 口, 根 据 实践 , 目前 发展到 7 5 。 左右较 小接 触 大 瓦 口的刮 瓦轴 承 , 采 用 7 5 。 左 右 较 小 接触角大瓦 口的轴瓦 , 经过多年实

6、践好处较多 , 如 润滑带 油好 , 散热 快 , 不 易瓦 抱 轴造 成 轴拉 丝 。 近代又 出现 了不刮瓦轴承 , 在柳州水泥厂 , 珠 江水泥厂 回窑上 已有应用 , 据两 厂的反 映效 果 良好 , 不刮瓦轴承 , 在理论上轴颈与轴瓦是线 接触 , 即接 触角为零 在 不刮瓦的轴承 中 , 瓦 口 24 CHI NA BUI LDI NG M ATERI AL EQUI PME胛 、 : , 维普资讯 http:/ 间隙也 有向大发 展 的趋势 , 这也与 国 内的经 验 相 吻合 , 不刮 瓦轴承 , 不管 轴颈多大 , 一律 采 用 ( 轴颈名义尺寸+1 + o 5 ) 来形成瓦

7、 口间隙 , 不刮 瓦轴 承 , 顾名 思义 , 在 安装 是不需要刮 研的 , 尺 寸和表面粗糙度均靠机械 加工 实现 。但是随着 轴 瓦 的磨损 , 烧瓦事故 总是难 免的 , 一旦发 生 , 只有用 刮研 的方法 解决 最方便 , 就是说不 论刮 瓦轴承或不刮瓦轴承 , 刮 研是 不可避 免的 。 托轮轴承瓦的可靠度与 瓦面的几何形状和 尺寸 密切相 关 , 传 统的轴 瓦设计都 要求保证 一 定的接触 角, 对 1 8 0 。 的瓦最 早要 求接触 角为 1 2 0 。 , 后来逐渐减 小 , 这是从生产实践 中总结 出 来的, 因为减小接触角对同一设备上的同一块 瓦来说 , 可靠 度

8、会提高 。由于接触 角逐渐减小 , 效果亦越来越好 , 从而导致不刮瓦轴承的 出现 。 不刮瓦轴承在理论上接触角等于零 , 实际上, 由 于轴颈上负荷的作用 , 轴瓦会发生变形 , 所 以是 一 个窄条的条带接触, 试验证明, 不刮瓦轴承的 承载能力为刮 瓦轴承的 3倍 。 不刮瓦轴承 , 实际 上是 间隙轴承 , 即从 瓦 口到受 力最大 处瓦面与 轴颈表面之间的间隙逐渐减小, 如无油膜, 则间 隙为零 。这种轴承符合润滑基本方程一雷诺方 程的条 件 , 所 以油膜极 易形成 。 刮 瓦轴承实 际上 是无间隙轴承, 即在接触角内, 瓦面与轴颈表面 之间没有 间隙, 当轴颈受力作用后轴瓦就要发

9、 生 弹性变形 , 运转一段时闻后温度会升高 , 还要 产生 一个 温度变形 , 这 就是我 们通 常说 的夹 帮 现象 在很多烧瓦的瓦面上都存在夹帮痕迹 。 由 上述 可见 , 无论是在理论上 , 也无论在 实践上都 证明, 传统的刮瓦法 , 即带有较大接触角的轴承 是 不好 的 , 如 山西化工 厂与联营煤矿 共 同投资 联办 的 垂2 5 6 0 m 的回转 窑 , 投产后一直不能 正常运转( 不能连续运转 4 8 小时) , 表面上是因 电流大 , 主 电机发热 , 又换 了一台大 电机仍然不 行 , 请我们去检查后 , 发现三个档 , 六对 托轮轴 , 有 l 1个轴颈有拉丝现象 ,

10、 窑头 的托轮轴拉丝更 为严重 , 打开轴 瓦检 查发现 全因轴 瓦瓦 口间隙 小, 润滑油不易带入轴瓦, 在运转中又因轴瓦受 力较大 , 随着运转时 间增加 , 轴瓦温度不断 升 高 , 致使轴 瓦弹性变形造成夹帮 , 这 时润滑油几 乎完全不能被带入 , 轴瓦得不到充分 润滑 , 造成 缺油拉丝 , 我 们把 1 2块 铜瓦 全拉 回厂 , 在镗 床 上把 瓦 口全部镗 大 , 使接触 角在 7 5 。 左右 , 安装 后效果很 好 。 那么瓦 口间隙多大 为最好呢 , 根据 这些 年来的 实践 和有关 资料 , 按轴径乘 以千分 之 二的系数为宜 。 在滑动轴承的瓦 口边都设计有导油槽

11、, 以 便 使润滑油均布 于其 中, 保证供油均匀 , 另外在 导油槽中储存一定量的润滑油, 产生一定的重 力 , 使 油更 易进 入瓦面之 中, 导油槽 不易太 小 , 太小了容易引起轴瓦发热 。导油槽的深度也不 宜过小 , 过小 了润滑油不易畅通地进入瓦面 。 对于球形瓦来说 , 之所 以制作成球 面 , 就是 为了适应多维摆动的要求 , 以保证瓦面与轴颈 的均匀接触 , 所以球形瓦必须摆灵活, 否则就会 失去球面的意义, 比如在大同水泥厂 , 1 3 0 0托 轮轴承上使用的球形瓦 , 就 不能灵活 的摆 动 , 究 其原 因是穿冷 却水 的套管销 轴安装 的不正确 , 以致把球面卡死

12、, 所 以要进行 改进 。 再者托轮轴 承瓦外壳与球形瓦不是一个厂家制造, 很容易 出现配合不 良, 安装时又从不试配 , 能放进去即 可 , 这是球形瓦 不能灵活摆动 的症结所在 , 以致 翻瓦, 拉丝 比较频繁 , 这些问题都有待于今后的 工作中去克服 处理 。 综上所述 , 托轮轴承瓦的合理设计是基础 , 良好的刮研是保证, 在设计不合理时 , 可用刮研 来弥补 , 所 以刮研就显得更为重要一些 。 这一方 法, 在大同水泥厂的窑体改造及 日常的维护中 都已有体现, 在近几年的实践中均取得了良好 的效果 , 对提高回转窑的运转率和经济效益具 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 收稿 日期 1 9 9 6年 1月 2 0日) 中国 建材 备 1 9 9 6 No 3 2 5 维普资讯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