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合能量距预防中国居民超重与肥胖的发生.pdf

上传人:爱问知识人 文档编号:3706300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74.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弥合能量距预防中国居民超重与肥胖的发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弥合能量距预防中国居民超重与肥胖的发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弥合能量距预防中国居民超重与肥胖的发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弥合能量距预防中国居民超重与肥胖的发生.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弥合能量距预防中国居民超重与肥胖的发生.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弥合能量距预防中国居民超重与肥胖的发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弥合能量距预防中国居民超重与肥胖的发生.pdf(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第 3 5 卷 7 2 2 0 0 6 年 第1 期 1月 卫生研究 J O U R N A L O F H Y G I E N E R E S E A R C H V.1.35 J a nN o . 12 0 0 6 文章编号: 1 0 0 0 - 8 0 2 0 ( 2 0 0 6 ) 0 1 -0 0 7 2 -0 5 论 著 弥合能量距 : 预防中国居民超重与肥胖的发生 翟凤英王惠君王志宏陈春明 中 国疾病控制 顶防中 心营养 与食品 安 全 所 北京1 0 0 0 5 0 摘要: 目的依据追踪人群的体重变化程度推断其长期的能量蓄积量, 并据此确定“ 能量距” , 提出量化 的弥合“

2、 能量距” 的措施。方法利用“ 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 的资料, 选取 1 9 8 9年加入追琼队列的2 0- 4 5岁的健康成年居民, 并且在 2 0 0 1 年提供 了完整的体格检查的追踪结果的调查对象作为研究对象, 用 S T A T A 9 软件时数据库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通过该人群的体重变化推断其“ 能童距. 。结果及结论该追踪人 群平均体重从 1 9 8 9年的5 5 . 4 k g 提高到2 0 0 ( , 年的5 9 . 1 k g , I I 年中平均休重增加了3 . 7 雌。体重变化速度的中 位数为。3 3 k g / 年, 在该体重增长速度下经过1 1 年的体重积取导致

3、该人群的超重率提高了1 . 5 8 倍。按照体 重每增加 l k g 需要在体内蓄积约3 2 2 8 4 . 6 k J 的能量推断, 该人群平均每天能童蓄积的中位数为2 9 . 3 k 1 / d其9 0 位百分位数为9 4 .2 k J / d 。同时考虑到食物中能量的利用率, 推断该追A t 人群的“ 能量距” 为1 8 8 .3 k j / d o坚持 每天减少2 %一 3 %的能量摄入或者每天增加步行约1 0分钟就可以达到控制9 0 %的居民体重增长的0的 关锹词: 成人控制超重能量距 中 圈 分 类 号 : R 1 5 1 . 4文献 标 识 码 : A C o n t r o l

4、 t h e i n c r e a s i n g o f t h e p r e v a l e n c e o f o v e r w e i g h t a n d o b e s i t y b y c o v e r i n g t h e e n e r g y g a p o f C h i n e s e p o p u l a t i o n Z h a i F e n g - y i n g , Wa n g Hu i j ti n , Wa n g Z h i - h o n g , C h e n C h u n - mi n g I n s t it u te o

5、f N u t r iti o n a n d F o o d S a f e t y , C h i n e s e C e n t e r f o r D is e a s e C o n t ro l a n d P re v e n t io n , B e i j in g 1 0 0 0 5 0 , C h in a A 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e s t im a te th e q u a n ti t y o f th e e x c e s s e n e rg y a c c u m u l a t io n a c c

6、o r d ing t o t h e w e ig h t c h a n g ei n a fo ll o w u p p o p u la ti o n . C o n fi r m t h e e n e r g y g a p a n d g iv e th e q u a n ti ta tiv e g o a l fo r h o w m u c h c h a n g e in e n e r g y b a la n c e is n e e d e d . Me t h o d s T h is p a p e r w a s b a s e d o n d a ta c

7、o ll e c t e d in th e C h in a H e a lt h a n d N u tr it i o n S u r v e y . W e s e le c t e d th e a d u lt s , 2 0 - 4 5 y e a r s o ld h e a l th y m e n a n d w o m e n , w h o to o k p a n in th e s u r v e y in 1 9 8 9 a n d w e r e f o l lo w e d u p in 2 0 0 0 R e s u lts a n d c o n c l

8、u s io n F ro m 1 9 8 9 to 2 0 0 0 , th e w e i g h t a v e ra g e o f t h is p o p u la tio n in c r e a s e d f ro m 5 5 .4 k g to 5 9 . 1 k g . f h e m e d i u m o f t h e in c r e a s i n g ra te w a s 0 . 3 3 k g / y 一T h e p re v a l e n c e o f o v e r w e i g h t h a s in c r e a s e d d r a

9、 m a ti c a l ly fr o m 9 .0 % t o 2 3 . 2 % fr o m 1 9 8 9 to 2 0 0 0 . A s s u m i n g th a t e a c h k ilo g ra m o f b o d y w e i g h t g a i n e d r e p r e s e n t s 3 2 2 8 4 . 6 k j . We e s t im a t e d t h a t t h e m e d iu m o f th e e x c e s s e n e r g y a c c u m u la ti o n w a s 2

10、 9 . 3 k i / d a n d t h e 9 0 t h p e r c e n t ile w a s 9 4 . 2 k 1 /d . M o r e o v e r e n e rg y d e r i v e d f r o m m ir e d c o m p o s it i o n d ie ts i s st o re d w it h a n e ffic i e n c y o f a t l e a s t 5 0 % fo r n e a r ly e v e ryo n e . S o w e c a n e s t im a te d t h e e n

11、 e rg y g a p s h o u l d b e 1 8 8 .3 k 1 / d . T h is e s ti m a t e s u g g e s ts t h a t th e b e h a v io r c h a n g e nee d e d to c lo s e t h e e n e r g y g a p m a y b e sm a ll a n d a c h i e v a b le w i th o u t d r a s t ic a ll y a lt e r i n g c u r re n t l if e - s t y l e s . F

12、 o r e x a m p l e , in ta k i n g 2 %- 3 % l e s s o f th e e n e rg y e v e ry d a y o r w a lk 1 0 m i n u t e s c o u ld o ff s e t w e ig h t g a in i n a b o u t 9 0 % o f t h e p o p u la t io n . K e y w o r d s ; e n e rg y g a p , a d u lt s , c o n tr o l w e i沙t 过去的2 0 年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 国民生

13、产总值 ( G D P 保持着平均每年8 %的快速增长川。国家统计局的资 料显示经济的发展带来城乡居民的收人水平提高, 食物的供 应丰富, 居民食物支出在总支出中所占比例 下 降, 城市化水平 提高, 贫困人口减少等一系列相关的变化e t 。经济发展对居 民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的影响引起广泛关注, 相关的研究结 基 金项 目: 中 国 疾 病 预防控制 中心营养 与食 品安全所 与美国北 卡 罗来纳 大学人 口中心合 作开展 的“ 中国居 民健康 与营养调查 ., 作 者简介 : 翟凤英 , 女, 研究员 1国际生命科 学会驻 中国办 事处 果显示经济快速发展带来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的改变。

14、居民传统的膳食结构正在向着高脂肪、 高能量和低膳食纤维 的膳食消费模式转变。 一 们 。我国正面临着营养不良和营养相 对过剩的双重挑战。一方面营养不良得到控制IC, 另一方面 超重和肥胖率的快速增长导致和超重肥胖相关的慢性疾病患 病率提高 91 们 。因此控制居民超重和肥胖率的 快速增长已 经成为应当引起高度关注的公共卫生间题 从基本的能量平衡观点出发. 体重增加并最终导致超重 和肥胖的原因是能量的摄人大于能量的消耗. 从而造成能量 相对过剩, 体内脂肪量增加。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提出的控 制超重和肥胖的措施, 一方面是建立合理的膳食结构, 适量食 第 1 期翟风英, 等 弥合能量跄: 预防中国

15、居民超重与肥胖的发生 物摄人, 另一方面强调提高体力活动水平。但是这种缺乏量 化的控制措施, 居民很难掌握食物摄人减少或体力活动水平 提高的程度 而且容易把这种控制原则绝对化。要达到控制 体重预防超重和肥胖的目的就需要一种完全不同的食物消费 和活动习惯。体重的增加是一个长期的能量蓄积过程, 同样 预防超重和肥胖的发生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样一个长 期的过程中, 明确提出量化的预防措施以指导居民膳食消费 和体力活动的改变程度, 对于预防和控制超重和肥胖率的增 高是非常重要的 H il l 等关于“ 能量距 ( e u e a g y g a p ) 的 研究提供了 根据居民 体重增加程度推断能

16、量蓄积水平, 从而进一步提出量化的体 重增加控制措施的理论叫 。把该理论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 提出控制中国居民超重和肥胖率增加的量化的控制措施是本 研 究 的 主 要 目 的 2 0 0 () 年该人群中已经有接近1 /4的人处于超重状态。 附表样本 基本 构成 Ta b l e C o mp o s i ti o n o f s u b i e c t s P o p u la im , g m a p S e x A R e M a l e 凡 - - 司 - 2 0-3 0 3 0-4 0 4 0 - 4 5 U r b a n R o r al 1 0 1 6 1 2 7 2 8 0

17、8 135些487 Tn w l1 80 12 29 8 4 4 . 4 5 5 . 6 3 5 . 3 4 9 . 6 1 5 . 1 2 1 . 3 7 9 . 7 1 0 0_ 0 垦 1 内容与方法 1 . 1 资料来源 1 9 8 9一 2 0 0 0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与美国北 K 罗莱纳大学人口中心合作开展“ 中国居民健康与 营养调查” 的五次调查资料。1 9 8 9 , 1 9 9 1 和 1 9 9 3 年在辽宁、 山 东、 江苏、 河南、 湖南、 湖北、 广西、 贵州 8省进行调查, 1 9 9 7年 以黑龙江省替代辽宁省。2 0 0 1 年该调查在黑龙

18、江、 辽宁、 山 东、 江苏、 河南、 湖南、 湖北、 广西、 贵州等9省进行。该调查采 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 是国内唯一的 同一人群追踪调查。调查内容包括: 住户调查、 体格测量、 膳 食调查和社区调查等几个部分 1 . 2研 究 对 象 本研究选择1 9 8 9年加人迫踪队列时年龄为2 0 -4 5 岁, 而 Fi 在2 0 0 0年得到了完整的体格检查追踪资料 剔除在1 9 8 9 或 2 0 0 ( 年资料中B M I 过小( 6 0 ) 或 B M I 变化 过大( 士 2 0 ) 的 1 8例词查对象。共得到 2 2 8 8例调查对象作为 研 究 对 象 L3

19、分析方法 应用S T A T A 9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清理、 分析。通过该追 踪人群 ”年间体重的变化推断该人群能量蓄积的程度, 并提 出控制体重增加, 从而进一步控制超重和肥胖的量化措施。 010 目01七odo 兰 之 乏益 刀刀“ 二 二 二 二 二二 3 5 25绷 1 9 8 9 一 一2 0 0 0 1 98, 年 il l; 一 4 5 岁成 年人 的 1 1 年 纵向追踪 的 n h n 分 布 曲 线 的 变 化 1 1 y e a r s “由 a r t 耐a dalc ha ng et a ged I n BMI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c a

20、rve s f o r a 2 0 - 4 5 y - In 1 9 8 9 ( .二 2 2 ! 目 ) 斗。叩 2 . 3 追踪人群体重的变化及其能,蓄积t的推断 追踪人群体重的增加造成了其B M I 分布的变化, 该人群 的平均体重从1 9 8 9 年的5 5 . 4 k g 提高到2 0 0 0 年的5 9 . l k g , I I 年中平均体重增加了3 .7 k g 。图2显示出追踪人群平均每年 体重变化的分布曲线, 体重变化速度的中位数为每年 。 . 3 k g , 其体重变化速度的9 0位百分位数为每年 l . l k g o在该追踪入 群中正是这样的体重增长速度经过1 1 年

21、的体重积累导致该 人群的超重率提高了1 . 5 8 倍。 艺 于几 M e d ia n 0 .3 k g ty a ,0卜0 目它亡乙。匕 2 结 果 2 . 1 样本基本构成 附表显示出该追踪人群的基本构成, 该迫踪人群女性多 于男性; 有, 8 . 7 %的居住在农村地区; 1 9 8 9年加入队列时2 0 - 3 。岁年龄人群占3 5 . 3 % , 3 0 - 4 0岁年龄人群占4 9 .6 %, 4 0 -4 5岁人群占1 5 . 1 % 2 . 2 追踪人群 B MI 分布的变化 图 1 显示出该追踪人群B M I 分布的变化, 在 1 9 8 9到2 0 0 0 的1 1 年中

22、B M I 的均数从2 1 . 6提高到2 3 . 0 . B M I 的中位数为从 2 1 . 3 升高到 2 2 . 6 , B M 1 分布曲线向右侧移动。同时 fB M I 分布 的离散性增大, 其变异系数从 1 1 . 3上升到 1 3 .6 。随着离散性 的增大 B M I 峰值下降。B M I 分布土的变化导致在该追踪人群 中超重率升高, 如果按照WH O确定的B A H _ 2 5作为判断超重 的标准, 从 1 9 8 9年的9 . 0 %提高到2 0 0 0 年的 2 3 . 2 %. 1 1 年中 该迫踪人群的超重率增加了1 4 . 2 %, 平均每年增长 1 . 3 %,

23、 到 9 0 p e r c e n t il e 1 .1 k g tya . . 5支 , 一二弓尸一 一I- 洲一一一 2 一一,犷 , e ig h t g a in ( k g t y ) 图 2 平 均每年体 皿增加 的分布 F5 g . 2 T h e d is t r ib u ti o n f o r w e i g h t g a i n p e r y e a r 体重的增加是体内能量蓄积的结果, 蓄积的能量转变为 脂肪贮存在体内导致超重和肥胖的产生。研究表明体内每蓄 积 3 5 0 0 k c a l 的能量就可以引起体重增加 1 磅u n 。也就是说体 重每增加 l

24、k g 需要在体内蓄积约 3 2 2 8 4 .6 k J 的能量。在这一 7 4卫生研究第 3 5 卷 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根据追踪人群体重的变化推断其 能量蓄积的程度。图3显示的是从追踪人群的休重变化推断 出的平均每天能量蓄积量的分布曲线。平均每天能量蓄积量 的中位数为 2 9 . 3 k J / d , 其9 0位百分位数为9 4 . 2 k j / d a也就是 说从 1 9 8 9 一2 0 ( 10年间追踪人群体重增加量来推算, 在该人群 中如果平均每天减少9 4 . 2 k 1 的能量蓄积就可以阻止该人群 中9 0 %的人的体重增加, 从而改变该人群体重增加的长期趋 势和超重

25、率的不断提高 数为 每年1 . 0 k g , 其9 0 位百分位数为每年1 . 8 k g 。这一体重变 化水平对应的能量蓄积量的9 0 位百分位数 1 6 CUJ / d , 可以推 断弥合 3 2 9 .7 k j / d的“ 能量距, 即可以阻止B M I 正常水平人群 中的绝大部分发展成为超重状态。保持超重状态组仍然具有 较高的体重增长水平, 该组平均每年体重增加的中位数为每 年。 .4 k g , 9 0 位百分位数为每年I I I 魄 该体重变化水平对应的 能量蓄积量的9 0位百分位数为 1 1 1 . 7 k/ d , 因此在超重人群中 要阻止其体重水平的进一步提 高要弥合的“

26、 能量距” 为 2 2 3. 4 k 1 / d , 叁 M ed ian 2 9.3 k J/d 1不咨J)尸汀 90,0 。0七。日 W pa-file 9 4 .2 k l / d 900d名只0目。己 吕佗。已d 2 00- 1 5 0 - 1 00- 50 0 5 0 1 00 1 50 20 0 N s t o ne目/ d ) I,少 一一卜卜 一 : 圈 3 平均每 日能,蓄 积的分布 F 娘.3 T h e d is l n b u t ia u o f 比 d a i ly we r gy -1. 6 - 2 . 4 能.距( e n e r g y g a p ) 的估计

27、 食 物 的 摄 取 是 每 天 蓄 积 9 4 2W 能 量 的 物 质 基 础 , 但 是 摄 取的能量不是能1 0 0 %的贮存在休内。已有的研究认为混合 性食物中有约5 0 %的能量可以被人体利用或蓄积b x . i按 照 这个 利 用 比 例 该追 踪 人 群 平 均 每 天 能 量 蓄 积 量 的 9 0位 百 分位数对应的混合性食物提供的能量应该为 1 8 8 .3 k 1 / d 。也 就是说如果在追踪人群中如果每天减少1 8 8 . 3 k J的食物能量 摄 取 就 可 以阻 止 9 0 % 的 人 的体 重 增 加 , 从 而 阻 止 了该 人 群 超 重率的增加。从这个角

28、度看, 1 8 8 3k j 实际上是根据体重变化 推 断 的 该 追 踪 人 群 的 能 量 摄 取 和 能 量 消 耗 之 间 的 差 距 , 称 这 个差距为“ 能量距“ ( e n e rg y g a l ) 。从理论上讲如果采取措施弥 合 了这 一 “ 能 量 距 ” 应 该 可 以 阻 止 人 群 ,卜 9 0 % 的 居 民 体 重 的 增加, 从而有效地控制超重率的增长。全此本文已经建立起 一 个 量 化 的 控 制 超 重 率 增 加 的 目标 2 . 5 B MI 变化程度不同的人群“ 能.距” 的推算 B MI 变化程度不同的人实际上面临着不同的“ 能量距” , 在这个

29、追踪队列中有 1 4 6 0个研究对象其 B M I 在 I l 年中保持 在正常的水平; 有3 7 9 个研究对象 B M I 由正常发展成为超重; 另外还有 1 4 8 个研究对象 B M I 保持在超重的水平。分别推算 B M I 变 化 不 同 的 三 类 人 群 的 “ 能 量 距 ” 可 以更 为 确 切 地 提 出在 正常人群或者超重人群要控制其体重增长需要弥合的能量差 距, 以及要阻止 B M I 正常的人群发展为超重人群要控制的能 量蓄积。图4 显示的是B M I 保持正常组和B M I 由正常发展为 超 重 组 平 均 每 年 体 重 变 化 的 分 布 曲线 , 图 5显

30、 示 出从 体 重 变 化水平推断出的这两个组平均每天能量蓄积量的分布曲线。 保持正常 B MI 水平组是体重的增长最少, 相应能量蓄积最 少, 平均每年体重增长的中位数为每0 . 2 k 其9 0位百分位数 为每年0 .9 k g 。该体重增长水平对应的能量蓄积量的9 0位百 分位为7 9 . 1 k l d , 由此可以推断要在正常 B M I人群中阻止体 重增长的“ 能量距” 为 1 5 8 . 2 k j / d 。由正常发展为超重组的体 重 增 长 最 快 . 相 应 能 量 蓄 积 最 多 的 . 平 均 每 年 体 重 增 长的 中 位 we i g ht g a i n ( k

31、 0幻 n m m a t to -a n a l一 一 一 一 . . ru n t to -e ig h t 图 4 保持 正常体 且人群 和由正 常变为 超皿人群 的平均每 年体 且增加的 分布 曲线 n g .4 T h e 曰 r i b 川 如 璐 加 r w e i gbt 9 . . p e r y e a r 加 , o u p r e m a i n in g n o r m a l a n d g r o u p f c o r m 目to o v e r w e 沙 吐 一 _ 0100 们Ood 09七odojd - 8 0 - 3 0 2 0 7 0 1 2 0 1

32、 7 0 2 2 0 2 7 0 e n e rg y s t o r a g e 目 / d ) 一- 一 。 r ma l t o n o r m a l 一m r ma l t o o v e r w e i g ht 图 5 保 持正常体 重人 群和 由正常变为 超直 人群的 平均辱 日能t贮 存分 布曲线 F lig . 5 T h e d i s tr i b u ti o n s f o r e n e r g y s t o r a g e p e r d a y i n gro u p 忱 田 日 川 此 n o r m a l a n d gr o u p 众 。 . n

33、o r m a l t o o v e r w e 触 六 t 2 .6 弥合. 能.距” 的措施 木文讨论的“ 能量距” 是能量摄人和能量消耗之间的差 距, 要弥合这一差距也需要从能量摄人和消耗两个方面采取 长期的措施。首先从控制能量摄人的角度而言, 可以在保持 现有的膳食结构的前提下相应减少食物的摄人量。2 0 0 2年 全国营养调查的结果显示中等程度体力活动的成年居民每天 的 能量摄入为9 4 1 4 k f t0 l , 根据该迫踪队列得到的“ 能量距” , 每天减少2 %一 3 %的能量摄入就可以达到使 9 0 %的居民控 制体重增长的目的, 每天减少 4 % -5 %的能量摄入就可

34、以达 到阻止9 0 %的居民由正常 B M I 水平发展为肥胖的目的。如 果以具体的 食物为例, 每天少吃4 0 g 米饭, 2 5 g 的水饺 约2 一 3 第 . 期翟风英, 等. 弥合能量距: 预防中国居民超重与肥胖的发生 个水饺 或 者5 g 豆油就可以达到 减少约1 8 8 . 3 k 1 的 能量摄人, 从而达到使9 0 %的居民控制体重增加的目的。每天少吃7 0 g 米饭, 4 0 g 水饺 约为4-5 个水饺) 或者9 g豆油就可以达到减 少约 3 2 9 . 7 k 1 的能量摄人, 从而达到阻止 9 0 %的正常 B MI 人 发展成超重的目的。可见每天注意减少很小的食物摄

35、入量就 可以达到长期控制体重的目的。除减少食物的摄人量来弥合 该“ 能量距” 以外, 我们也可以通过增加活动 从而使能量消耗 增加来弥合“ 能量距” 。需要增加的活动量是多少呢?以步行 为例, 每天增加步行约 1 0一1 5分钟, 走 8 0 0 一1 0 01 米, 约为 1 0 0 0 一1 2 0 0 步就可以消耗 1 8 8 . 3 k 1 的能量, 控制了9 0 %人的体 重的增加。如果每天增加步行 2 0一3 。分钟, 约为2 0 1 10米 ( 2 0 0 0 一2 2 0 (! 步) 就可以消耗约3 2 9 . 7 k J 的能量. 起到阻止9 0 % 的人由正常 B M I

36、发展到超重的目的。每天增加 1 0-3 0分钟 的步行活动对于绝大多数的成年人是容易做到的。当然如果 把控制食物摄人量和增加活动量相结合, 凭借每夭食物摄人 量的减少和活动量的增加就可以达到控制体重增长的目的 由此看来耍弥合该“ 能量距” , 达到控制体重, 阻止超重率增加 的目的, 只需要每天食物摄入量和1 或活动水平的很小的改变 就 可 以达 到但 是 这 需 要 长 期 坚 持 3 讨论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正面临着营养不良和营养相对过剩 的双重挑战。和很多发展中国家一样, 在过去的2 0 年里营养 不良得到控制的同时居民超重和肥胖率以及由此产生的糖尿 病、 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迅速提高m

37、- s t 。全国营养调查的结 果显示, 从1 9 9 2 年到2 0 0 2年成年居民的超重和肥胖率呈现明 显的上升趋势, 到2 0 0 2年有2 1.8 %的成年人处于超重和肥胖 状态r go t 超重和肥胖及其相关的慢性疾病越来越成为中国 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WH O的报告显示在世界范围内超重 已经成为危害居民健康的前 1 0位的危险因紊之一, 而在发达 国家中超重和肥胖是前5 位的健康危险因素之一。 己有的研究结果显示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均会对居民超 重和肥胖的发生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在我国过去 1 0年中 超重率如此迅速的增加是用生物遗传因素的改变没法解释 的。这说明环境因素的改变在

38、促进居民超重率提高上起到了 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外很多的研究把关注的焦点集 于环 境因素对于居民超重和肥胖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食物消 费方面脂肪消费量增加, 食物能量密度增高导致了能量摄人 的增加及能量来源的改变; 另方面机械化程度提高导致成 人劳动强度下降, 同时看电视、 卜网等活动的增加使静坐时间 延l 也带来工作以外的能量消耗的减少。此外精神压力等环 境因素均会对超重和肥胖率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ri l .i - W 我国目前正处于膳食结构和居民生活方式改变的时期. 食物 供应丰富, 膳食中动物性食物摄人量提高, 脂肪消费量增大; 同时劳动强度下降 电视的普及和电视节 目的丰富使其成为

39、居民主要的娱乐方式从而导致静坐时间延长仁 “ 一 , 正是在这 样的环境因素作用下导致了我国居民超重率在过去的1 0年 中显著提高 以基本的能量平衡的角度看, 这些导致居民超重率提供 的环境因素是通过增加能量摄入或减少能量的消耗从而产生 能量蓄积, 对个体而言最终引起超重和肥胖的发生, 对群休来 说导致居民超重率的增加, 这种变化是一个长期能量积累的 过程。控制超重的措施是从控制能量摄人和提高活动程度即 提高能量消耗两个方面以求达到能量的平衡, 而且这个控制 超重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这样一个非量化的控 制措施使干预过程尤其是居民自发的体重控制过程模糊不 清, 缺乏量化的控制能量摄人的

40、程度和提高活动程度的原则 性措施, 使很多人认为要达到控制体重增长。或者降低体重 的目的, 就需要在食物结构和活动水平方面进行彻底的改变, 而这种行为上的大幅度的改变往往只维持很短的时间, 在没 有看到行为改变所带来的体重控制结果的情况下又回到原来 的膳食摄人和活动程度上。所以在控制超重率的提高上, 需 要量化的措施来指导居民长期的膳食行为和活动水平的变 化。“ 能量距, 的研究为有效的、 量化的控制措施的提出奠定 了必要的理论基础。从长期的追踪资料的分析结果看, 根据 体重变化推断能量摄取和能量消耗之间的差距为 1 8 8 . 3 k J / d , 这一“ 能最距” 显著低于美国提出的美国

41、人4 1 8 . 4 k J / d的“ 能量 距” 水平n j 。可见中国目前在这样一个较低的 能量距” 下提 出合理的、 量化的干预措施对于指导居民食物消费和体力活 动的改变、 控制超重率的提高都兵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弥 合 能量距 作为控制目标, 坚持舟天减少2 % -3 %的能量摄 人, 或者增加 1 0- 1 5分钟的步行活动时间就可以达到控制 9 0 %居民体重增长的目的 坚持每天减少4 %一5 %的能量摄入, 或者增加步行活动 2 0 - 3 0分钟就可以控制9 0 %的 6 M 1 正常的人群发展为超重 状况。要达到预防肥胖的目的, 必须坚持每人中等以上体力 活动强度半小时以上

42、。可见食物摄人或/ 和活动水平很小的 改变就可以达到控制人群中绝大多数居民体重增长的目的 应该注意的是能量蓄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因而控制体 重增长、 阻止超重率的提高也是个长期的过程。依据“ 能量 距” 提出的量化的控制措施正是建立在长期作用基础上的量 化 措 施 。 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 一方面以体重的变化为基础来推 断体内能量蓄积程度时, 由于我国目前没有相关的研究结果, 因此借用了美国关于能量蓄积和体重增加的关系资料。由于 膳食结构、 人种的差异等原因。, 1 i 国居民能量蓄积和体重增 加的关系可能和美国人是不同的; 另一方而这一研究结果 目 前仅仅是从理论上推测其“ 能量距” 的大

43、小, 需要进行干预来 进步证实这 一 量化的控制措施的实际效果 4参考文献 1 E w k W. W o d d D e v e lo p m e n t h t d i , , to m 2 0 0 1 . W e eh in g to n D C : Wo rld B u c k , 2 0 01 . 2 4 2 统计年 鉴2 0 0 4 北 京 : 中国统计 出版社 , 2 0 0 5 . 3 6 9 - 3 8 4 3 翟凤英 王惠 君中国八省成 人膳食 结构 变化 趋势分 析营 养学 报 ,2 0 0 2 , 2 4 ; 3 4 2 - 3 4 6 4 王惠君 , 翟凤 英中国八省成

44、 人腾食 脂肪摄 入状况 及变 化趋 势分 析 营养学报 , 2 0 0 3 ,2 5 : 2 3 0 -2 3 4 5 葛可佑中国 人群膳食 结构的 变化卫生 研究 , 19 9 6 , 2 5 ( 增 刊 ) : 28 - 3 2 6 D u S , L u B , Z h u i F , e t a l A n e w s ta g e o f t h e n u t d tin n it lo u it C h i n a . P - A , i + , h e a l t h N u t , . 2 0 0 2 . 5 : 1 6 9 - 1 7 4 第3 5 卷第 1 期 7 6

45、2 0 0 6年1 月 卫生研究 J O U R N A L O F H Y G I E N E R E S E A R C HV o l. 3 5Ja n .N o .2 00 6 文童编号: 1 0 0 0 - 8 0 2 0 ( 2 0 0 6 ) 0 1 - 0 0 7 6 . 0 3 论 著 微囊藻毒素( M C - L R )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纯化及鉴定 赵晓联孙蔚榕 刘媛“ 江南 大学食 品学 院 无 锡 刘贤金, 21 4 03 6 摘要: 目的制备针对藻毒素( M C - I .R ) 的多克隆杭体, 并鉴定其特性。方法利用合成的免疫杭原 M G K L H结合物, 按常

46、规方法免疚新西兰大白免2 0周, 经离心、 硫酸按沉淀法制得纯化的扰体, 计算其亲和常数, 用间接竟争法测定效价、 抑制率I C , 。 及特异性。结果纯化的M C - T .R杭血清效价大于2 5 6 0 0 , 最低检出限为 0 . 0 1 喇m 1 , I C , 。 在0 . 1 一l u g / m l 之间, 与M C - L W和 M C - L F的交3L反应率为。1 %一2 0 %. 关健词: 藻毒素- L R多克隆杭体制备鉴定 中 图 分 类 号 : 11 1 5 5 . 5文 献 标 识 码 : B P r o d u c t i o n p u r i f i c a

47、t i o n a n d 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 o f p o l y a n t i b o d i e s a g a i n s t m i c r o c y s t i n - L R Zh a o Xi a o - H a n , S u n We i - r u n g, L i u Yu a n , L i u X i a n - j i n S c h o o l o f F o o d S c ie n c e o f S o u t h e r n Y a n g u e U n iv e rs it y , Wu x i 2

48、1 4 0 3 6 ,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二 。 讨e c ti v e P r o d u c ti o n a n d c h a ra c t e r i z a t io n t h e p a l y a n t ib n d i e s a g a i n s t M C Y S T - L R. Me t h o d s m m r o c y s t in - L R ( M C - L R ) w a s c o n j u g a te d to K L H, th e n im m u n e t h e r a b b i t b y

49、th e ro u ti n e m e t h o d . P u ri fy th e a n ti s e r u m b y c e n tri f u g a l a n d s a t u ra te d s u l fu ri c a m m o n iu m p re c i p i ta te d m e th o d s . C o u n t t h e a f fi n i ty c o n s t a n t a n d m e a s u re t h e t it e r s , I C , , V a l u e a n d th e s em a it b ity . R e s u l t s T h e ti te rs o f th e a n t is e r u m is o v e r 2 5 6 0 0 . , I C ,o v a l u e i s a b o u t from 0 , l n g h a l to l u g / m l . T h e a c ro s s - r e a c t iv it y r a t io to MC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