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因素.pdf

上传人:爱问知识人 文档编号:3706832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75.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延迟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因素.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延迟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因素.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延迟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因素.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延迟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因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延迟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因素.pdf(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综述 延迟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因素 张锦黎陈树林李凌江 基金项目: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 (!“#“$#“!) , 湖南省自然科 学基金项目 (“#%9.6,;-,,?) 。具体表 现为: (4 持续性的重现创伤体验。!4 持续性的回避与整体情感 麻木。#4 持续性的警觉性增高。以上症状持续至少 ( 个月。 本文综合 ? 的流行病学研究加以阐述。 一、 ? 的发生率 经典的导致 ? 发生的事件有军事战争、 强暴、 躯体攻 击、 自然灾害、 见证暴力、 获知爱人 好友意外死亡或遭遇暴力 伤害等。 ()*A 年的研究发现, 越战退伍老兵中, ? 的终生患病率 男性为 #(3, 女性

2、为 !A3!。有研究表明妇女遭受强暴后 ! 周 )!3的受害者符合 ? 诊断的症状学标准, # 个月后仍有 A3的受害者符合 ? 诊断标准 #。?1B9; ? 等报道飓风 袭击后, 受灾地区人群 ? 的患病率超过#“3。C1,D E 等 $ 调查发现 )4 ( 恐怖事件后的几天内, 3 的成年人存在至少 一种有诊断价值的 ? 症状, )“3 的成人至少有一种低水平 的应激障碍症状。#$3 的儿童也存在至少一种 ? 的症状。 +,-.012 等 (的研究发现突然获知爱人、 亲友意外死亡的群体 中约 F“3的个体存在 ? 的症状。 国内对于 ? 的研究起步较晚, 目前尚无全国性的社区 调查, 但近

3、年来自然灾害、 交通事故等引起的 ? 受到了国家 的重视, 这方面的研究也已初见成效。何鸣等 F调查结果显示 翻车事故幸存者有 (3的人患有 ? (根据 ?C/GGG/H) 。赵 丞智 A在地震后(A 个月受灾青少年 ? 的调查中发现, 灾后 ? 发生率为 )4 3, 其中女性 (($4 $3) 明显高于男性 (4 A3) 。汪向东 *在地震后 ? 的发生率调查中发现急性 应激障碍 (E?) 的发生率为 F4 (3, # 个月后 ? 发生率为 (*4 *3, 其中男性为 (#4 $3, 女性为 !4 A3, 现患率为 A4 !3。 各个调查结果不一致并且差异很大, 可能与文化背景、 创伤事 件

4、的性质、 特点、 规模及使用工具、 调查方法、 研究时间有关。 二、 ? 发生的相关因素 (4 创伤性事件: IIC?/# 的诊断标准中首先就要求个体经 历了对每个人来说都异乎寻常的创伤性事件或处境, 因此个体 是否暴露于创伤性事件及其发生率对 ? 的产生有至关重要 的影响。 ? 发生的概率与创伤性事件的类型有关。而暴露于创 伤性事件的发生率因事件类型不同而异 ), 比如战争对个体的 刺激强度很高, 但其发生率少于 !3, 因此由战争引起的 ? 的发生率并非最高。而由被打劫、 车祸引起 ? 的发生率则 高于 !$3, 突然获悉爱人、 亲友死亡导致 ? 的发生率最高 可达 F“3。不管男性、 女

5、性最有可能导致 ? 发生的事件是 强暴。有 F$3的男性和 $4 )3的女性认为强暴是给其打击最 重的创伤。其他类型的创伤导致 ? 的发生率则与性别有很 大相关。对于男性, 战争、 儿童时期被严重忽视、 童年时被虐待 致 ? 的可能性分别为 #*4 *3、 !#4 )3、 !4 #3。对于女性, 性骚扰、 身体攻击、 被人用武器威胁、 童年时被虐待致 ? 的 可能性分别为 !F4 $3、 !(4 #3、 #!4 F3、 *4 $3。 !4 个体易感素质:(() 性别: 男性暴露于创伤性事件的危险 性高于女性, 经历创伤性事件的均数大于女性 (“。其中暴露 于抢劫或被人用武器威胁的男女比率分别为

6、 (#4 (3、 )4 *3, 被 枪击或刺伤的男女比率分别为 *4 !3、 (4 *3, 被打的男女比率 分别为 (#4 (3、 )4 *3(。有一些研究报告强暴或性骚扰方面 的创伤, 女性经历的多于男性, 其他如暴力侵犯、 交通事故、 看 到暴力事件等则都是男性多于女性 (, ), (, (!。但值得注意的 是, 经历创伤事件后女性发生 ? 的比例几乎是男性的 ! 倍。 如 J-0-, )报告女性 ? 的终生患病率是男性的 ! 倍 (分别 为 (“4 3、 $4 “3,! K “4 “$) , 不过在老年群体中男性高于女 性。J-0-, 等认为女性 ? 的发生率高于男性 (!: () 是由

7、于 性别差异使其扮演的社会角色不同造成的。易导致男性产生 ? 的创伤性事件是战争、 看见他人被打、 被杀, 这些事件本 身发生的概率并不高。而易致女性产生 ? 的创伤是被强暴 和性骚扰, 这两类事件在生活中较常见。即使将强暴、 性骚扰 等创伤性事件排除在外, 女性易感性仍高于男性 (、 )、 (!、 (#。 (!) 年龄: 各种类型的创伤性事件尤其是暴力事件的发生高峰均在 (F L!“ 岁, 可能与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喜欢冒险、 追求刺激有 关 (。惟有 “突然获悉爱人或亲友意外死亡” 的发生率始终保 持在高水平, 在 ( L $ 岁间达到高峰。因为该年龄段生老病 死发生率也开始上升。 (#)

8、人口统计学特征: 有报道说男性、 青 壮年、 居住在城内的少数民族比女性、 老人、 居住在城郊的中产 阶级暴露于创伤性事件的危险性高。+,-.012 等 (对一生遭遇 攻击性暴力的发生率做了调查发现: 非白人高于白人 (!: () , 受 教育水平低的高于受教育水平高的, 低收入人群高于高收入人 群, 居住在中心城市的高于居住在其他地区的人群。曾结过婚 (现已分居、 离异、 守寡) 的人群高于现在仍保持良好婚姻状况 的人群, 这一点在女性中尤为明显 (分别为 (*4 )3、 )4 F3) 。 而男性中最为特别的是已婚的个体比未婚的患病率高 (分别为 F4 (3、 (4 )3) 。当限制了种族、

9、 教育、 收入等因素后发现居住 地区和婚姻状况与遭遇暴力事件的发生率就没有相关性了。 () 其他: ?C/GGG/H 中认为神经质、 外向、 早年品行障碍、 有精 神障碍家族史和曾患过精神障碍的人群暴露于创伤性事件的 危险性高, 而 ?C/GM 则认为这些因素是不确定的。有证据 ( 表明过去遭遇过创伤性事件的人群预示着还会暴露于新的创 伤。有研究通过 C-71/分析证明了精神障碍史、 幼年创伤史和 家族精神障碍史是导致个体经历创伤后产生 ? 的危险因 $A!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 年第 ( 卷第 # 期N IO9P-.- %62,P10 6Q +-O1B96,10 C-;9:10 :9-P:- !“$, M604 (, R64 # 万方数据 素 !“。 #$ 个体经历事件的性质: 个体直接被暴力攻击后 % !调查发现)9,的 %2J5BF21 3.4/R BS Q/2AJ5BF0 2SJ/. JC/ /EJ/OW/. !, )*!, FI1 U P/D, )*!, #“6: !6*7G!6!)$ 9何鸣, 吴仁刚, 章晓冬, 等$ 翻车事故幸存者中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 7 (“) : !“, ? (!“) : AB7AA$ !,2, =5, %O, 5 *) $ =2(55, =59/8( “P, R2)$ !?, ,2$ B 万方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