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女子服饰的演变.pdf

上传人:哈尼dd 文档编号:3707709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6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客家女子服饰的演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客家女子服饰的演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客家女子服饰的演变.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客家女子服饰的演变.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客家女子服饰的演变.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客家女子服饰的演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客家女子服饰的演变.pdf(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2 9 卷第9 期 2 0 0 8 年9 月 纺织学报 J o u r n a lo fT e x t i l eR e s e a r c h V 0 1 2 9N o 9 S e p 2 0 0 8 文章编号:0 2 5 3 9 7 2 1 ( 2 0 0 8 0 9 0 1 0 8 0 5 客家女子服饰的演变 刘运娟,陈东生,甘应进 ( 闽江学院服装与艺术工程系,福建福州3 5 0 1 0 8 ) 摘要从客家民系形成历史人手,以王东的“语言习俗形成说”为标志的民系形成理论为基础( 即认为客家民系 形成于明代中期) ,将客家女子服饰演变划分为3 个时期并将各时期服饰形制及其特点进行归纳总

2、结:第l 时期为 明代中期至清末,是客家妇女服饰形成阶段,其服装样制与中原基本一致,出现了与南方少数民族相类似的服饰特 点;第2 时期为清末民初的客家女子传统服饰成熟阶段,客家传统服饰样制与文化特征基本形成;第3 时期从民初 至2 0 世纪中叶,为客家妇女服饰的消亡期,传统服饰与现代服饰并存。 关键词客家;女子服饰;演变;客家历史 中图分类号:码舛1 1 9文献标识码:A E v o l v e m e n to ft h eH a k k a sw o m e n Sc o s t u m e L I UY u n j u a n ,C H E ND o n g s h e n g ,G A

3、 NY i n g j i n ( F a s h i o n & A r tE n g i n e e r i n gD e p a r t m e n t ,M i 面m n gU m 抛r s i t y ,F u z h o u ,F u j i a n3 5 0 1 0 8 ,C h n a ) A b s t r a c t S t a r t i n gf r o mt h eh i s t o r yo fH a k k a sb r a n c h ,b a s e do nW a n gD o n g Sv i e w p o i n tt h a t “l a n g u

4、 a g e f o r m a t i o n ”i St h es y m b o lo ff o r m a t i o no fH a k k a s ( h ec o n s i d e r st h a tH a k k a sf o r m e di nt h em i d t e r mo fM i n g d y n a s t y ) i td i v i d e st h eh i s t o r yo fH a k k a sw o m e n 7 Sc o s t u m ei n t ot h r e ep e r i o d s ,a n ds u m m a r

5、 i z e sj t sc o s t u m e s t y l ea n d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e a c hp e r i o d 1 1 1 ef i r s tp e r i o ds t a r t sf r o mt h em i d t e r mo fM i n gd y n a s t ya n dc o m e st o e n da tt h el a t eQ i n gd y n a s t yd u r i n gw h i c ht h eH a k k a sw o m e n sc o s t u m ef o

6、r m sa n dt h ec o s t u m es t y l es h o w s b a s i c a l l yt h es a m ec h a r a c t e rw i t hc e n t r a lp l a i n sa n dh a ss o m es i m i l a rc h a r a c t e r sw i t ht h em i n o r i t i e so fS o u t h C h i n a ,1 1 l es e c o n dp e r i o di sb e t w e e nl a t eQ i n gd y n a s t y

7、 & e a r l yR e p u b l i co fC h i n aw h e nH a k k a sw o m e n S c o s t u m eb e c o m e sm a t u r e da n dH a k k a st r a d i t i o n a lc o s t u m es t y l ea n dc u l t u r eh a v ef o r m e db a s i c a l l y A n dt h e t h i r dp e r i o do r i g i n a t e sf r o me a d yR e p u b l i c

8、o fC h i n aa n de n d si n t h em i d d l eo f2 0 t hc e n t u r yw h e nH a k k a s w o m e n Sc o s t u m eg r a d u a l l yd i e so u ta n d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c o s t u m ec o e x i s t sw i t ht h em o d e mc o s t u m e K e yw o r d sH a k k a s ;w o m e n Sc o s t u m e ;e v o l v e m

9、e n t ;h i s t o r yo fH a k k a s 自1 9 世纪以来,有关客家源流、客家民俗等客 家文化的研究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一个热点。在客 家研究的近2 0 0 年历史期间,中外学者在民系鉴别、 源流探索、迁徙历史以及语言文化研究等方面均有 建树,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等因素影响,这些研究 成果还远未涵盖客家民系形成前后千百年来丰富多 采的物质、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即无论从其广度还 是从其深度来看,目前的研究水平尚未达到系统性 和理论性的阶段。 服饰文化是客家文化最外在、最具体的表现,到 目前为止关于客家服饰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客家 服饰样制、装饰图案特点、与中原服饰的区

10、别与联系 等方面,但对于客家服饰发展历史的研究很少。在 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客家服饰的演变,既与中原服饰 基本一致,又具有地方特色,并体现出客家人民的文 化素养和精神风貌,某些时候起着导向社会风气的 作用。客家服饰史的研究丰富和发展了客家服饰文 化,对今后构建客家学也将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 用。本文从客家民系形成历史人手,以王东的“语言 习俗形成说”为标志的民系形成理论为基础( 即认为 收稿日期:2 0 0 7 1 0 1 0修回日期:2 0 0 8 0 3 2 2 基金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资助( 2 0 0 6 8 2 0 1 5 ) 作者简介:刘运娟( 1 9 8 卜) 。女,助教,

11、硕士。研究方向为服饰文化。陈东生,通讯作者,E - m a i l :m j l l c h e n 1 2 6 咖。 万方数据 PDF Watermark Remover DEMO : Purchase from www.PDFWatermarkR to remove the watermark 第9 期刘运娟等:客家女子服饰的演变 1 0 9 客家民系形成于明代中期) ,将客家女子服饰演变划 分为3 个时期并将各时期服饰形制及其特点进行归 纳总结。 本文研究的时间范围定在客家民系形成的明代 中期至2 0 世纪中叶,研究对象为客家妇女服饰演变 的概况,主要以客家妇女日常穿着为内容。 l 客家

12、服饰演变研究的局限性2 客家妇女服饰演变概况 客家服饰的演变与客家民系的发展历史是直接 相关联的。失去了客家民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客 家服饰的演变历史也就失去依傍,无从谈起,故在研 究客家服饰演变的情况前必须要明确客家民系的 形成。 客家民系( H a k k ab r a n c h ) - - 说,始自著名学者罗 香林。客家民系同其他民系不同之处,在于其迁移 过程并非“一步到位”的模式,而经历了一个时时为 客,处处为客的漫长历史过程。客家人由北方移民 而最终形成民系,有独特的瓜熟蒂落的成长、成熟的 演化史。目前学术界对罗香林的客家民系形成于 “五代宋初”说多有置疑,而一般认为,客家民系最终

13、 在南方形成,应为明代中叶以后至清朝,是闽、粤、赣 3 省交界地的移民浪潮孕育出来的产物。在此问题 上,王东的“语言习俗形成说”对客家民系形成影响 最大。 客家民系形成的时代目前尚众说纷纭,有五代 宋初形成说、唐末宋初形成说“ 1 、明代中期形成 说】、东晋始北宋形成说】、南宋末明代中形成说1 等等,它们大多是根据客家方言形成年代的判断来 推断的。由此可见,客家民系形成是个极为复杂的 历史进程,且有关史料也极其匮缺。客家服饰所体 现出的整体样貌是以客家文化、习俗的形成为载体 的,故本文倾向于王东的以“语言习俗形成说”为标 志的民系形成理论,即认为客家民系形成于明代中 期。就客家服饰演变之研究也

14、以此为起始,进行时 间段的划分。 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客家服饰演变研究所受 的限制即客家民系形成于何时这一问题尚无定论。 讨论一个民族或民系的服饰发展演变历史的前提是 必须弄清楚该民族或民系的形成与发展,故对于客 家服饰演变情况的时间段只能作比较粗略的划分, 得出的结论也带有一种不确定性,但就整个中华民 族服饰发展史来说,是以朝代为标准进行的时间划 分,这样划分是依据每个朝代服饰呈现出一个大致 特征,在朝代更迭时这种服饰特征还带有一种不明 显性,虽然客家服饰演变历史的划分存在粗略性,但 得出的结论具有一定价值。 本文将客家妇女服饰演变的时间范围定在明代 中期至2 0 世纪中叶,大致将其演变历史

15、划分为3 个 时期:明代中期至清末、清末民初和民初至2 0 世纪 中叶。由于2 0 世纪中叶后客家社会也进入了一个 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转变的大变革时代,客家的 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正受到外来文化的激烈冲撞, 其服饰也越来越融入这种大潮中,客家传统服饰几 乎消失殆矣,故不把这一时期列为本文研究范围。 2 1 明代中期至清末 这一时期为客家女子传统服饰形成阶段,其服 装样式与中原汉族相差不大。客家女子服饰呈现出 二大主要特色:一是对中原汉族的“唐装”形制的保 持;二是在漫长迁徙过程中,为适应迁徙生活和当地 气候渐渐出现了一些与南方少数民族相类似的服饰 特点,如在迁徙过程中为了适应环境出现了凉帽、冬

16、 头帕这些具有客家特色的配饰。如图1 所示。 注:由赣南采茶歌舞团高级舞美设计师张义虹绘制。 图1 古代客家女子 F i g 1 A n c i e n tH a k k aw o n l a l l 2 1 1 唐装形制的保持 这段时期客家经历了2 个朝代的统治,明朝和 清朝,但客家人服饰受明朝之影响更为深刻。陈运 栋先生在其客家人一书中曾说过:“客家纵使被满 清统治了将近三百年,仍然穿明朝的服装,即上下分 开的衫裤,普通叫唐装”【6 】。客家人因袭其固执 万方数据 PDF Watermark Remover DEMO : Purchase from www.PDFWatermarkR to

17、 remove the watermark 1 1 0 纺织学报第2 9 卷 保守之民性,加上僻处山区少于外界交通,而固守明 朝的汉式传统服装,自绝于清朝的服装潮流之外,别 具一格。这也说明尽管清朝的政令严苛,但客家人 起码在服饰上并没有完全与清人认同。 既然是明朝的服装,为什么又叫“唐装”呢? 据 说明代朱元璋最痛恨胡人,当他登上皇帝宝座后,有 人问他衣冠之制当以何朝何代为据,他几乎是想都 没想,脱口就说:“唐朝”。于是,明代服装依据唐制, 这或许就是称为唐装的来历1 7 。 明代女子优雅贤淑,虽官服华丽繁复,但平民服 装还是以简约实用为特点。主要的形制为上衣下 裳、上襦下裙的服装形式,这是

18、唐代妇女的主要服 饰,在明代妇女服饰中仍占一定比例。上襦为交领、 长袖短衣。裙子的颜色,初尚浅淡,虽有纹饰,但并 不明显。至崇祯初年,裙子多为素白,即使刺绣纹 样,也仅在裙幅下边一二寸部位缀以一条花边,作为 压脚。裙幅初为六幅,即所谓“裙拖六幅湘江水”,后 用八幅,腰间有很多细褶,行动辄如水纹。到了明 末,裙子的装饰日益讲究,裙幅增至十幅,腰间的褶 裥越来越密,每褶都有一种颜色,微风吹来,色如月 华,故称“月华裙”隅。从福建长汀县客家博物馆藏 的客家妇女结婚礼服还可看到这种“月华裙”的 影子。 旧时客家妇女在结婚之日,有穿戴凤冠霞帔的 习惯。年龄大的妇女,如果膝下儿孙众多,人丁兴 旺,去世时所

19、穿的殓服,也不是一般的寿衣,而是戴 凤冠,披霞帔,穿大袖衫。这种服饰一直到解放前在 客家地区还可以见到。龙凤珠翠冠,真红大袖衫,深 青织金霞帔,这本是明代贵妇人的衣饰,客家妇女在 庄重的时刻仍穿上这种礼服,哪怕到清代也是如此。 据说客家人在清人统一中国之后,仍怀揣着“男降女 不降”的民族抵触心理,所以客家妇女一直保持着这 种来自中原汉族的礼服。强烈的中原汉族正统观 念,使客家人总要在很多方面,包括服饰上顽强地表 露出来。 清朝妇女的代表衣装便是旗袍。清初的正统旗 袍,其实就是“大褂”,圆领、捻襟、窄袖、四面开衩、有 扣绊。后来改制的旗袍在客家地区并不常见。满人 的这种旗袍不适合于客家妇女山区耕

20、田劳作的生 活,这是显而易见的。只是在深层的心理意识中,恐 怕更多的还是固守汉民族正统、抵御异族统治的心 理所致。有人认为,客家妇女穿的大襟衫系满人的 衣服演变而来的,因为清朝禁止穿明朝服装旧1 。客 家妇女的大襟衫与满人旧式旗袍的上身十分接近, 只是袖口较宽,没有清人特有的箭袖,也没有旗袍那 么长。不过,从上下分开的衫裤形式来说,客家妇女 的服饰还是与唐装更为吻合。 2 1 2 与南方服饰的融合 客家妇女广泛流行盖头巾和凉帽,是在客家妇 女迁徙到南方后为适应当地气候向当地土著人学习 的结果,是客家人与当地人融合的明证。“宋朱子主 簿同安及守漳时,见妇女街中露面往来,示令出门须 用花巾兜面,民

21、遵公训,名日公兜,一兜一屐,防 杜之意深矣”f l0 J 。又道光厦门志云:“昔朱子守漳 时,教妇人用公兜,出门蒙花帕盖酋,俗日网巾兜, 外服宽袖蓝袄。岛中尚仍其俗。”客家地区妇女 一直有戴蒙头巾的习俗,甚至到今E l ,在客籍地区仍 可看到一些老年妇女佩戴罗帕。( 镇平) 俗妇女冬日 戴帕,帕皆青布为之;暑天田功樵采,则戴凉笠,以竹 为之,笠檐缀以青绢或青布,可以障日,名目凉 笠n 引。这种凉笠四周垂下帷幔或布条,雅称“苏公 笠”,与“文公帕”的名字由来有异曲同工之处,这种 头巾和凉帽在中原汉族少见,却是畲族等当地少数 民族妇女常见之物,被认为是汉化土著( 或为蛋、畲 人的先民) 的服饰遗存

22、,也有可能在原本土著( 如畲、 蛋人) 习俗影响下,为早期( 宋元以前) 入迁闽地的汉 人接受下来的带有土著色彩的习尚。 2 2清末民初 这一时期为客家女子传统服饰成熟阶段,客家 传统服饰样制与文化特征基本形成。具有代表性的 日常服装如大襟衫、大裆裤、围裙、凉帽、包头巾都已 经出现,并呈现出典型的服饰文化二元性特征,即一 方面保留了与中原汉族传统服饰特点的根源性,另 一方面体现了它与当地百越民族服饰文化的融合 性引。如图2 4 0 所示。 客家妇女在明清穿的是右侧开襟上衣,右襟至 衫尾四周,缀以花边,宽约一寸;裤子是大裆裤,其特 点是裤头宽大,裤裆较深,裤脚口亦缀以花边;客家 妇女多是天足,着

23、的是布鞋,鞋面由2 片色布缝制而 成,鞋端略往上翘,状似小船,上面用五彩花线绣了 花;身上还系着围裙子,用银链子系结,裙子状如 “凸”字,其上半部也绣有花卉或图案;客家妇女的辫 发很多是盘成高髻的,状如独木舟,谓之“船子髻”, 系以红绳,插以银簪,髻上可戴凉笠,髻端外露前翘, 笠沿垂下长约五寸的五彩布条,赣南妇女还经常佩 戴包头巾。质地多是家机棉布,颜色多是蓝、黑、灰、 白等素色。这就是清末民初的平民女子的打扮。有 钱人家的女子也穿裙,裹小脚,但衣服款式并无多大 万方数据 PDF Watermark Remover DEMO : Purchase from www.PDFWatermarkR

24、to remove the watermark 第9 期刘运娟等:客家女子服饰的演变 图21 8 9 6 年厂尔悔州农冢匝r 室中的各家妇女 r i g 2H a k k aw o m a ni nb e d r o o mi nM e i z h o uo fG u a n g d o n g p r o v i n c ei n1 8 9 6 变化,只是面料的质地会采用更高档的丝绸等。 这一时期发生著名的太平天国运动,由于起义 军中的大部人都是两广客家人,故太平天国革命具 有深刻的客家文化背景,在服饰上也不例外。太平 天国对清朝的服饰采取了一概排斥制度:“纱帽雉翎 一概不用”,缴获敌人的服

25、装,“为之改做衣服大管裤 小袖衫袄”,一方面反映了太平军在服饰观念上的反 清意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们由于传统的习惯势 力而保留了自己的风尚与习俗5 | 。太平天国进入 南京城时,在南京本地人里,太平军妇女“双足如漆, 多有不着鞋袜不着裙”,完全是广西客家妇女的模 样。沈梓避寇日记记述在浙江嘉兴见太平军中的 妇女道:“不穿裙,脂粉艳装,头戴花镶边凉帽”引。 从总体来说,太平天国的服饰,尤其是广大兵士群众 的服饰,保留了浓厚的传统服饰的习尚,其基本特征 即来源于客家服饰,也为当时客家人的穿着提供了 佐证。 客家妇女这一时期服饰特点已经形成,如衣饰 色彩呈现素色特征,保留了汉族服饰的宽松肥大之 风

26、,材质简单易得,一些配饰深受当地土著人影响 等,服饰体现出客家人简朴内敛的性格特征,是客家 妇女服饰发展的高潮期。 2 3 民初至2 0 世纪中叶 这一时期为客家女子传统服饰的消亡期,传统 服饰与现代服饰并存。普通大众上衣仍为大襟衫, 只是变得更短小。下穿大裆裤,但面料已经越来越 多样,据图3 中的客家妇女回忆,当时已经穿着带有 小碎花布的棉布。在客家人中,出现了2 种主要着 装方式:一种是传统客家大襟衫、大裆裤,多是年龄 比较大的人穿着;另外一种就是受西方着装习俗的 影响,一部分年轻人已经开始穿改良后的西式服装。 注:由福建省龙岩I 仃l 山镇上世吕提供。 图31 9 5 1 年客家妇女 F

27、 i g 3 H a k k aw o m e ni n1 9 5 1 “汀人过去衣服讲究朴素实用,宽敞简便。清朝 时男女老幼几乎全穿右侧襟衫,裤是- 律大裆裤,分 裤管和裤腰两截。妇女则仍保持侧襟衫为主, 只有少数读书女子改穿旗袍或蓝衣黑裙,女裤则一 直保留大裆裤为主。鞋袜方面,清朝都穿布鞋,多是 家庭妇女自制,雨天布鞋加木屐,或布鞋底加厚并涂 以桐油,劳动人民多打赤脚。夏天多穿木拖,出门上 山多穿稻草编的草鞋。”f 1 7 1 这就是近代汀州客家妇 女穿着的概况。 永定妇女衣着:“女装也从胸、袖配有花边的大 襟半长衫和镶边裙发展到对襟短衫唐装裤。”女子发 型:“民国初期,由清代的盘头髻顿(

28、 俗称高头) 转为 圆头。”配饰:“妇女佩戴簪钗、耳环、手镯和戒指,多 是银质或铜质的,金质较少。”副 建国伊始,所谓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遭到批 判,也涉及到了服装和着装方式。在一些半殖民地 色彩较浓厚的沿海城市,部分市民受西方着装习俗 的影响,盛行西装革履、旗袍和高跟皮鞋,而大部分 城市依然有传统的长袍马褂。这时虽然没有明文规 定,但由于政治宣传的深入人心,在着装方面出现了 明显的整齐划一的趋势,列宁服与花棉袄、中山装与 军装最能够代表这种形势。而客家人的着装也顺应 了时代潮流,大部分人尤其是青年人都选择了这些 “时髦”服饰。 万方数据 PDF Watermark Remover DEMO

29、 : Purchase from www.PDFWatermarkR to remove the watermark 纺织学报 第2 9 卷 3 结语 综上所述,依据客家民系的形成历史,将客家妇 女服饰的发展划分为明代中期至清末( 古代) 、清末 民初( 近代) 、民初至2 0 世纪中叶( 现代) 3 个时期, 每一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服饰特征,共同构成整个客 家民系妇女服饰的发展历程。像大多数传统民族服 饰发展进程一样,客家女子的传统服饰也正经历着 形成、高潮和消亡的过程,但这一过程是其民系文化 的外在表现,形成了其特有的风格。对于客家女子 服饰的历史研究不能只停留在其服饰的外部形制特 征上,应

30、从其文化的多元性角度出发,探寻其服饰文 化的独特魅力,填补客家历史文化的空白。 参考文献: 2 3 4 】 张卫东,王洪友客家研究:第1 集 M 上海:同济大 学出版社。1 9 8 9 :4 1 罗香林客家研究导论 M 台北:台北众文图书股份 有限公司,1 9 8 1 :7 1 王东客家学研究导论 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 9 9 6 :6 0 汪祖德,许怀林,王东林中华客家研究论丛:第1 辑 M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 9 9 6 :6 2 1 5 1 6 1 7 1 8 张卫东客家文化 M 北京:新华出版社,1 9 9 1 :1 8 陈运栋客家人 M 台北:东门出版社,1 9 9

31、 2 :9 3 郭丹,张佑周客家服饰文化 M 福州:福建教育出 版社,1 9 9 5 :9 1 华梅中国服饰 M 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 0 0 4 : 5 5 5 8 林成子六堆客家传统衣饰的探讨 D 台北:台北市 实践家政专科学校,1 9 8 1 陈寿祺风俗泉州府 M ,重纂福建通志:卷五十六 道光刻本 周凯风俗记 M 厦门志:卷十五王屏书院刊本 吴榕青粤东闽南“文公帕( 兜) ”之历史考察 J 民俗 研究,2 0 0 5 ( 2 ) :8 6 1 0 2 刘运娟,陈东生客家服饰中的节俭之风 J 武汉科 技学院学报,2 0 0 7 ( 3 ) :5 5 5 7 1 8 9 6 年广东梅州

32、农家卧室中的客家妇女 E B O L 2 0 0 7 一0 1 1 0 h t t p :w w w r a z m a p c o m m y l z k j l z a s p ? t y p e i d = 1 8 h t m 王庆成客家与太平天国起义 M 邱权正客家与近 代中国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 9 9 9 罗尔刚太平天国史:第2 册 M 上海:中华书局, 1 9 9 l :1 2 1 2 长汀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长汀县志 M 北京:生 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 9 9 3 :8 4 3 永定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永定县志 M 北京:中国 科学技术出版社,1 9 9 4 : 】 ; 】 5 6 7 8 9 加 n 屹 坞 M rl r;r!rL 万方数据 PDF Watermark Remover DEMO : Purchase from www.PDFWatermarkR to remove the watermar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