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潜水过程中新西兰兔血液细胞成分的变化.pdf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710795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47.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拟潜水过程中新西兰兔血液细胞成分的变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模拟潜水过程中新西兰兔血液细胞成分的变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模拟潜水过程中新西兰兔血液细胞成分的变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拟潜水过程中新西兰兔血液细胞成分的变化.pdf(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实用医学杂志 2005 年第 21 卷第 10 期1017 此, 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建议使用第二种设计方案。在 这种设计中,垫片的存在正好限制了一个针孔中两个 缝线向两侧的牵拉,也便很好地限制了打结对组织可 能造成的损伤。 在心脏表面切口缝合时, 出血是重要的并发症, 而在心脏内部操作时可以不考虑这种可能, 此时只 需要考虑缝线对组织损伤的可能即可。 瓣膜置换手 术中, 由于瓣环结构比心肌组织坚韧, 因此, 对垫片 的要求不太高, 只要不影响操作就可以满足手术的 需要。 总之, POS 虽然是一种比较实用的心脏手术缝线, 但在使用过程中,要对其垫片的置放方式进行认真设 计,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

2、这种缝线的功能。 4参考文献 王文林, 曾伟生, 蒋仁超 . 二尖瓣置换术中两种缝合方式的对比研 究 . 实用医学杂志, 2002, 18(11) : 1194 - 1195 王文林 . 多针头心脏瓣膜置换缝线 . 中国国家专利,2002,专利 号: ZL 01271470. 4 Loop FD. Technique for repair and replacement of the mitral valve. Surg Clin North Am, 1975, 55(5): 1193 - 1204 Ruchat P,Hurni M,Fischer AP,et al.Semicontinuou

3、s suture technique for all prosthetic valve insertions:the“hoist”technique. Ann Thorac Surg, 1998, 65(3):859 - 860 Ricchi A, Ross DN. A continuous suture technique for mechanical or bioprosthetic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J Card Surg, 1996,11(1): 68 -70 王文林 . 多针头手术缝线在猪房间隔缺损手术模型中的应用 . 中 国内镜杂志, 2003,

4、9(8 ) : 1 - 2 (收稿: 2004 - 12 - 08) 本课题为全军医药卫生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编号: 01MA052) 作者单位: 100037 北京市, 第二军医大学临床医学院海军总医院 模拟潜水过程中新西兰兔血液细胞成分的变化 王立新杨平地潘晓雯 摘要目的: 观察模拟空气潜水前后兔血液内白细胞与血小板的变化。方法: 14 只新西兰白兔, 在 0. 55 MPa 下停留 35 min, 再升至 0. 7 MPa 停留 35 min, 阶段减压出舱, 检测加压前与减压后白细胞总数、 分类计数及血小板计 数, 比较加 - 减压前后以上指标的变化; 光镜及电镜下观察阶段减压后血管内皮

5、细胞形态变化。 结果: 经历加 - 减压 过程兔外周血白细胞总数由 (7. 83 1. 85) 109/ L 升至 (8. 31 1. 88) 109/ L, 且以中性粒细胞增加为主, 光镜下 可见大量白细胞聚积成团, 电镜下可见小血管内有血小板聚积而成的栓子。结论: 未引起减压病症状的加 - 减压过 程, 可造成兔外周血白细胞增高, 血小板黏附聚积。 关键词减压潜水白细胞血小板 Change of blood cells of New Zealand rabbits induced by simulating diving conditionWANG Li-xin, YANG Ping-di

6、, PAN Xiao-wen. The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Clinical Medical Institute Navy General Hospital, Beijing 100037,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 of white blood cell (WBC) and platelet of New Zealand rabbits induced by simulating diving condition. MethodsFourteen rabbit we

7、re put in the chamber. They stayed for 35 mins under 0. 55 MPa, and another 35 mins under 0. 7 MPa, then decompressed to 0. 1 MPa following a stage decompression schedule. Blood sample were draw at 30mins before compression and after decompression for testing count of blood cells. These parameters w

8、ere compared to see the change from pre-compression to post-decompression.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blood cells were observed under light microscope and electrical microscope. ResultsAfter decompression, the general count of WBC was increased from(7. 83 1. 85) 109/ L to(8. 31 1. 88) 109/ L. The

9、most of increased cells were neutrophiles. Accumulated WBC was observed in blood vessel under light microscope; meanwhile, platelet embolous was found under electrical microscope. ConclusionA compression-decompression causing no symptom of decompression sickness could cause the increase of periphera

10、l WBC and accumulation of platelets of rabbits. 【Key words】 DecompressionDivingLeukocytesBlood platelets 白细胞与血小板是血液系统内主要的细胞成分, 在维持循环系统功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 白细胞的数量与功能直接影响着机体的免疫功能, 血小板对机体的凝血功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本 实验旨在观察无症状加 - 减压过程中白细胞与血小 板的变化,深入分析潜水过程可能对机体造成的影 响。 1材料与方法 1. 1实验动物及仪器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 14 只, 体重 1. 5 2. 0 kg(军事

11、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 供) 。血细胞计数仪 (Beckman coulter 公司提供) 。 1. 2实验方法将 14 只新西兰白兔放入加压舱, 0. 1 MPa / min 速度加压至 0. 55 MPa, 停留 35 min, 再 1 2 3 4 5 6 实用医学杂志 2005 年第 21 卷第 10 期1018 WBC( 109 / L) N(% ) L(% ) PLT( 1012 / L) 加压前 7. 83 1. 85 3. 04 0. 93 4. 29 1. 07 599. 43 147. 27 减压后 8. 31 1. 88 3. 61 1. 34 4. 21 1. 51 5

12、98. 43 130. 28 P 值 0. 037 0. 014 0. 369 0. 460 表 1 加 - 减压前后 WBC 及 PLT 计数x s 升至 0. 7 MPa 停留 35 min, 然后匀速减至 0. 22 MPa 停 留 8 min, 减至 0. 18 MPa 停留 12 min,减至 0. 14 MPa 停留 20 min, 最后减至常压出舱 (到达第一停留站用 时 5 min, 站间移行时间为 1 min)。 在实验兔进舱前 30 min 与出舱后 30 min, 分别经 耳中央动脉采血 2 mL,检测白细胞总数,分类计数及 血小板计数。 动物出舱后严密观察 1 h, 一

13、般观察 24 h, 记录其行为变化。 经观察 24 h 后,随机选取 4 只以氯胺酮、速眠新 麻醉, 开胸, 切取右上肺, 取 1 mm3大小样本, 2. 5%戊 二醛固定,用于透射电镜观察。全部动物留取肺,以 10%福尔马林固定, 制做病理切片, 行常规 HE 染色。 1. 3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用均数 标准差 (x s) 表示,加压前与减压后同一动物样本所得数据进行自 身对照成对 t 检验。 采用 Excel 软件处理, 以 P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动物观察动物出舱后活动自如, 没有明显呼吸 困难, 无运动障碍, 24 小时内没发现任何减压病症状。 2. 2检测指

14、标WBC 加压后较加压前增高, 且以中性 粒细胞增高为主, PLT 计数量未见显著变化。见表 1。 2. 3病理结果实验兔出舱 24 h 后,肺小动脉内可 见大量白细胞聚积现象, 见图 1。 电镜下可发现毛细血 管内有血小板栓子, 见图 2。 3讨论 本实验条件参照中国海军空气潜水减压方案,结 合新西兰兔的反应特点而制定。实验动物经加 - 减压 出舱后,24 h 内未出现任何减压病症状,而通常情况 下, 减压病症状多在出舱后 24 h 内出现 1, 所以, 本次 实验过程可以称为无症状减压。 由化验结果可知, 经阶 段减压出舱后, 实验兔外周血白细胞明显增高, 且以中 性粒细胞增加为主,于出舱

15、后 24 h 仍可观察到在肺小 动脉内有白细胞聚积现象, 血小板数量在出舱后 30 min 检测虽未变化, 但在出舱后 24 h 的肺小血管内仍可发 现血小板栓子。可见,通常所认为的无症状加 - 减压 过程可能已引起了体内白细胞与血小板的变化。 循环血液中白细胞主要由中性粒细胞与淋细胞 组成,白细胞由骨髓中分化成熟,经储存池进入外周 血,其中一部分随血液流动称为循环池,另一部份黏 附于血管壁称边缘池,以上各池的动态平衡决定了循 环血液中白细胞数2。 本实验中白细胞的增加, 可能主 要因为减压过程的应激刺激,或因“沉默”气泡的存 在3, 引发的白细胞由边缘池进入循环池所致, 同时, 由储存池进入

16、循环池的白细胞也可能增加。本实验的 结果表明,外周血白细胞的增加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可能与中性粒细胞在边缘池内所占比例较高有关,也 可能因其反应较敏感所致,其具体机制如何,尚待进 一步研究。 既往曾有报道指出,潜水过程可激活血小板,引 发血小板的黏附、 聚积、 释放反应, 造成血小板数量的 下降4。本实验中, 于兔减压出舱后 24 h, 取血循环丰 富的肺组织进行病理观察,于电镜下发现血小板栓子 的存在, 可见, 本实验中同样存在血小板的激活。而实 验动物减压后 30 min,采血未发现血小板数量的变 化, 可能因血小板激活后, 后续的黏附、 聚积较慢, 而 减压出舱与采血的间隔太短,采血时血

17、小板数量尚未 下降,也可能此加 - 减压过程对血小板的作用较弱, 虽可激活少量血小板,于外周血中形成少量血小板栓 子,但因外周血中血小板数量较大,不足以对其总数 造成影响。 中性粒细胞是外周血白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如 果其在循环血液中含量过高,必将增加血液粘滞度, 同时,其胞浆内含有多种生物活性酶,如果在此加 - 减压过程中,伴随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加,其胞浆内的 酶成分释放入血,将引发循环系统更多的功能变化。 血小板是参与凝血过程最重要的细胞成分,血小板的 激活必将引发凝血系统活性的增加,从而使机体处于 高凝状态。可见, 在本实验中, 实验动物经加 - 减压出 舱,虽未表现出任何减压病症状,其外

18、周血内细胞成 分已发生了明显的形态与功能变化,此种变化有可能 对潜水人员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应该引起人们足够 的重视, 值得进一步研究。 4参考文献 Bennett PB . The physiology and Medicine of Diving. London:Bailiere Tindall. 3rd ed, 1982: 435 - 487 邓家栋,主编 . 邓家栋临床血液学 .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798 - 800 Lever MJ, Miller KW, Paton WD, et al. Experiments on the genesis of bubbles as a result of rapid decompression. J Physiol, 1966, 184(4) 964 - 969 Martin KJ, Nichols G. Obervations on platelet changes in man after simulated diving . Aerospace Med, 1972, 43(8) 827 - 830 (收稿: 2004 - 12 - 09) ()示白细胞聚积成团 图 1 肺小动脉(HE 400) 图 2 血小板栓子(HE 400) 1 2 3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