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心脏起搏术后GPⅡBⅢA、TPA、PAI1的变化.pdf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711253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85.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永久心脏起搏术后GPⅡBⅢA、TPA、PAI1的变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永久心脏起搏术后GPⅡBⅢA、TPA、PAI1的变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永久心脏起搏术后GPⅡBⅢA、TPA、PAI1的变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久心脏起搏术后GPⅡBⅢA、TPA、PAI1的变化.pdf(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研究报告 永久心脏起搏术后G Pb/a、 t P A、P A I - 1的变化 胡美琴1 都军1 崔炜1 王振国2 摘要 目的: 探讨永久心脏起搏术后对血小板膜糖蛋白b/a(G Pb/a) , 纤溶酶原激活剂(t P A) , 纤 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 1(P A I - 1) 的影响。方法: 对41例置入永久心脏起搏器患者, 测定其术前当天、 术后1、7d 的G Pb/a、 t P A、P A I - 1。结果: 血小板G Pb/a在术后1d及术后7d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 . 0 5) ,P A I - 1术后7d较术前升高(P0 . 0 5)。结论: 心脏起搏降低了 血小板活性, 升高了

2、P A I - 1水平, 提示纤溶系统的失衡可能与心脏起搏患者静脉血栓的形成有关。 关键词 心脏起搏, 人工; 血小板膜糖蛋白b/a; 纤溶酶原激活剂;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 1 中图分类号 R 3 1 8. 1 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1 - 1 4 3 9(2 0 0 6)0 5 - 0 3 0 9 - 0 2 1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 石家庄, 0 5 0 0 0 0) 2石家庄2 6 0医院内2科 现在河北省复原军人医院内3科( 河北邢台, 0 5 4 0 0 0) 研究发现起搏器置入患者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高于正常人群, 放射学检查已证实其发生率为3 0% 5

3、 0% 1。起搏器置入患者发生血栓的机制尽管 文献有所报道, 但至今尚无确切结论。本研究的目 的是测定起搏器置入前后患者血浆血小板膜糖蛋 白b/a(G Pb/a) 、 纤溶酶原激活剂( t P A) 、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 1(P A I - 1) 的变化, 探讨起 搏器置入术后并发静脉血栓的可能机制, 为临床防 治血栓形成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自2 0 0 3年11 1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心内科 住 院 的 首 次 安 装 永 久 心 脏 起 搏 器 ( 均 为 M e d t r o n i c) 且无起搏器综合征的患者4 1例, 其中 男3 0例, 女1 1例, 年龄

4、5 97 4( 6 71 0) 岁, 病态 窦房结综合征患者2 4例,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 者1 7例。初始起搏心率6 0次/m i n, 心室按需起搏 器(VV I) 2 0例, 双腔起搏器(D D D)2 1例。电极置 入途径均选择锁骨下静脉, 所有患者经体格检查、 心脏B超检查证实心内结构正常, 生化检查等排除 肝、 肾功能障碍、 自身免疫性疾病、 肿瘤、 凝血及纤 溶功能障碍。所有观察对象于术前1周停用所有 影响纤溶活性及影响凝血及血小板活性的药物。 术后除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外, 未使用任何影 响血小板活性及纤溶活性的药物。 G Pb/a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带荧 光的血小板百

5、分率, 方法源自M i c h e l s o n等 2。采 用全血法流式细胞术, 分别于手术前当天, 术后1、 7d使用2 0m l注射器抽取入选者空腹静脉血4 m l, 弃去抽出的前2m l血, 然后2m l血标本按9: 1的比例与3. 8%枸橼酸钠混合。1 5m i n内送至流 式细胞分析实验室, 由流式细胞实验室专人操作完 成。流式细胞仪机器型号( F A C S C a n.美国B e c t o n - d i c k i n s o n公司产品) 。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t P A、 P A I - 1活性, 试剂盒均有上海太阳技术公司提供。 采用S P S S 1 1. 5软件包统

6、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 用- 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用 最小显著差法 (L S D) 两两比较。 2 结果 起搏器置入后G Pb/a、 t P A、P A I - 1的变化 见表1。 表1 4 1例患者起搏器置入前后G Pb/a、t P A、P A I - 1 的变化 时间 G Pb/a/% P A I/ (Um l -1) t P A/ (Um l -1) 起搏术前 2 1. 9 31 9. 7 9 3 1 01 6 04 4 02 1 0 起搏术后1d 7. 0 95. 5 8 1) 3 8 01 2 04 4 08 0 起搏术后7d 7. 4 61. 2 8 1) 5 1

7、 01 7 0 1) 4 4 07 0 与起搏术前相比, 1) P0 . 0 5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起搏器置入患者的血小板膜 G Pb/a术后低于术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与 杨海涛等 3的研究结果一致。他们研究永久心脏 起搏患者手术前后反映血小板活性的P -选择素的 变化, 发现术后低于术前, 提示血小板活性降低, 因 而推断术后短期内没有血小板的进一步激活参与 静脉血栓形成。 纤溶系统是血液内与凝血系统相拮抗的多酶 系统, 在维持血液凝血与纤溶的动态平衡中起重要 作用。其生理功能是降解血管壁上的纤维蛋白沉 积物。维持 血 液 在 血 管 内 的 正 常 流 动。t P A和 P A

8、 I - 1是纤溶系统一对重要的功能调节因子。t P A 激活纤维蛋白溶酶, 降解纤维蛋白, 起到溶栓作用。 t P A的作用受P A I - 1的调控。许多证据表明,P A I - 1在纤溶系统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P A I - 1活性水 平的高低决定着纤溶活性的高低, 研究表明, 血栓 903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 0 0 6年5月第2 2卷第5期 性疾病血浆纤溶活性降低是由于P A I - 1活性的升 高, 而不是t P A活性降低所致。本研究发现P A I - 1 术后水平升高, 提示纤溶系统的失衡与心脏起搏患 者的静脉血栓的形成有关。 本研究样本数量少且观察时间较短, 存在一定 的局限

9、性。弄清起搏器长期置入对血小板活性和 凝血系统的影响, 值得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NOUR YJF,D E L VAUXJC. T h r o m b o e m b o l i c c o m - p l i c a t i o n s a n d p e r m a n e n t e n d o c a v i t a r y s t i m u l a t i o n c a t h e t e r sJ.A n nC a r d i o lA n g e i o l,1 9 8 5,3 4(6) :4 3 1 -4 3 5. 2M e c h e l s o nAD,B a r n

10、 a r dM R,K r u e g e rLA,e ta l . E v a l u a t i o no fp l a t e l e t f u n c t i o nb yf l o wc y t o m e t r yJ. M e t h o d s,2 0 0 0,2 1:2 5 9-2 7 0. 3 杨海涛, 祁述善, 周胜华, 等.心脏起搏早期对血浆血 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和可溶性P选择素的影响及意义 J.中国心脏起搏与电生理杂志,2 0 0 1,1 5(4) ,2 6 4- 2 6 6. ( 收稿日期: 2 0 0 5 - 0 9 - 0 8)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一氧化氮、

11、 内皮素- 1 与肿瘤坏死因子 - 的含量及其临床意义 庞晓1 刘红阳1 王月香1 席燕1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浆一氧化氮(NO) 、 内皮素- 1(E T - 1) 和肿瘤坏死因子 - (TN F - ) 在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 病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5 8例CHF患者根据NYHA分级标准分为级、级及级, 采用放射免 疫法和比色法分别检测5 8例CHF者和2 0例健康者血浆NO、E T - 1和TN F - 浓度。结果:CHF组血浆NO、E T - 1和TN F - 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均P0 . 0 5) ,CHF组血浆E T - 1的增幅大于NO,NO/E T比值下降,

12、 且上 述改变与CHF严重程度有关(P0 . 0 5) ,NO与E T间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血浆NO、E T - 1及TN F - 浓度增 高,NO/E T比值降低是心力衰竭病理生理特征之一, 反映了心力衰竭时血管内皮系统的功能紊乱。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一氧化氮; 内皮素; 肿瘤坏死因子 中图分类号 R 5 4 1. 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1 - 1 4 3 9(2 0 0 6)0 5 - 0 3 1 0 - 0 2 1石河子大学医学院一附院老年病科 ( 新疆石河子, 8 3 2 0 0 8) 随着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 发病机制研究 的不断深入, 人们已

13、认识到神经内分泌和细胞因子 的异常改变是促进CHF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内 皮细胞分泌的血管活性物质内皮素- 1(E T - 1) 、 一氧 化氮(NO) 和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 - (TN F - ) 可能参与了此病理生理过程。本文对不同级别 CHF患者血NO、E T - 1及TN F - 水平的变化进行 临床观察, 探讨CHF的病理机制并为临床病情监 测提供新的指标。 1 对象与方法 CHF组:2 0 0 3年8月2 0 0 5年2月来我科住 院的CHF患者共5 8例, 男3 6例, 女2 2例, 年龄3 7 8 4(5 71 0. 8) 岁, 心功能按NYHA分级法级 2 6例,级1

14、8例,级1 4例, 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 死除外) 2 4例, 原发性高血压2 0例, 风湿性心脏病 ( 非风湿活动) 8例, 扩张型心肌病6例。根据病史、 体格检查、 心电图、X线胸片、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 图及实验室检查确诊CHF, 排除严重感染、 糖尿 病、 肝肾疾病和急性脑血管疾病。正常对照组: 2 0 例, 为健康体检者, 男1 2例, 女8例, 年龄3 67 8( 5 41 1. 5)岁, 无明确心、 脑、 肺、 内分泌及肝肾疾 病病史。 标本收集: 受试者于入院第2天清晨空腹采肘 静脉血5m l, 其中2m l注入含1 0%E D TA - N a 23 0 l和 抑 肽 酶4

15、0l(4 0 0I U) 的 试 管 中 混 匀,4 3 0 0 0r/m i n离心1 0m i n, 取上层血浆置-7 0冰 箱保存待测E T - 1; 2m l于43 0 0 0r/m i n离心3 0 m i n, 取上清液-2 0保存, 待测NO;1m l分离血 清于-7 0保存待测TN F - 。 测定方法:NO测定用硝酸还原酶法, 加入显色 剂, 通过显色深浅测定其浓度, 试剂盒购自南京建 成生物工程研究所;E T - 1和TN F - 测定采用放射 免疫法, 试剂盒由解放军总医院东亚免疫技术研究 所提供。由专人同一次严格按照说明书步骤进行 操作。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 xs表示, 采用S P S S 1 2 . 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CHF组及其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与正常对照 组血浆NO、 E T - 1及TN F - 浓度见表1。 NO与E T呈显著正相关(r=0. 4 8 4,P 0 . 0 1) 。 013 JC l i nC a r d i o l(C h i n a) ,M a y2 0 0 6,V o l 2 2,N o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