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起搏电流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pdf

上传人:爱问知识人 文档编号:3715212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99.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脏起搏电流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心脏起搏电流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心脏起搏电流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心脏起搏电流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脏起搏电流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脏起搏电流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pdf(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综述 心脏起搏电流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李红霞综述! 杨向军审校 摘要 ! 心脏起搏电流在激发和调节起搏性活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其特异性抑制剂 “#$%$;1 ? (2;=) ; ;=) 作者简介: 李红霞 (8?11 LM, 在 Q 8 2, 7。4 J对 R$ 不通透, 2 价阳离子既 不透过也不阻断该通道。研究表明, ! 受体和 S 受体是通 过腺苷酸环化酶来增加和减少细胞内的环磷酸腺苷浓度, 从 而影响 4J通道的。在游离的 K“I 单细胞中发现异丙肾上腺 素 8; %L.#N R 和乙酰胆碱 7 %L.#N R 就可以改变舒张期去极 化斜率, 使心率加快或减慢, 但最大舒张电位和动

2、作电位不 受影响 。 E“ST 对 4J通道的作用是通过非磷酸化的途径或非代 谢途径引起的。E“ST 和 EUST 都可以作用于 4J通道的细胞 内侧面使其激活, 只是 EUST 的作用较弱。4J通道的细胞内 侧面有电压和环核苷酸双重门控系统, 且两者在通道蛋白分 子结构上的部位是不同的。实验研究发现, 经链霉蛋白酶处 理后, 4J通道仍可过度极化激活, 但不能被 E“ST 激活。说 明链霉蛋白酶不影响电压门控系统, 只是不可逆的破坏了环 磷酸腺苷门控系统 。 #“ $%电流的分子鉴定 #9 !“ 超极化激活的环化核苷酸门控通道的亚单位! 4J电流 形成的分子基础是编码超极化激活的环化核苷酸门

3、控通道 (H-I) 基因家族。H-I 通道与 )GP 离子通道家族和环 核苷酸门控 (EBE#$E %FE#.*$V O2V 的序列相同) 及 P“W8 离子通道家族具有高度同源 性 =。在哺乳动物中, H-I 家族包括 个成员, 即 H-I80。 其中 H-I7 特征性地主要在中枢表达, 在小鼠的肝、 肺、 肾也 有 H-I7 L6I“ 的表达 =。H-I8、 H-I2 和 H-I 在心脏表 达丰富。根据原位杂交分析 H-I 在 K“I 表达依次为 H-I X H-I2 X H-I8。而人类基因克隆出的 个成员定位于不 同的 染 色 体, H-I8: C82; H-I2: 8?C879 7;

4、 H-I7: 8Y22; H-I: 8Y202 1。每个 H-I 亚单位由 = 个跨膜片段 (K8 O K=) 组成, 其中 K 片段带较多的正电荷, 具有电压感受器 作用; 另外, 还有介于 K 与 K= 之间的离子传导孔道即 T 区, T 区上有大多数 P 选择性通道所特有的 UZU 标志序列。 H-I 通道 - 端含有环核苷酸结合区 (EBE#$E %FE#.*$9 值使之变得更正来增强天然和克 隆的 H-I 通道活性。在 H-I 各亚单位中, H-I2 和 H-I 对环核苷酸的反应已较为肯定, E“ST 可显著改变 H-I2 和 H-I 的 M;9 (改变约 : 8 LM 左右) ,

5、对 H-I8 M;9 影响较 弱 (改变约 ; O1 LM)。与此类似, E“ST 可显著加速 H-I2 和 H-I 通道动力学, 而对 H-I8 影响则较弱。 #9 ; L) , 其次为 H-I2 和 H-I7 (激活时间常数范围 为 83; O; L) 及 H-I。到目前为止, H-I7 的特性仅部 分被研究, 它的动力学是介于 H-I2 和 H-I 之间。H-I 34 ?,8 ;9984.: ,D B8;7. -* 8E23;3-9 F #8G. 6CB.3-4 !23, ,DD,, 928.2- I “ .=JB -* C8 3-932 9;=78 -* C8 K;28+;L87 2=

6、7789 39 2;4* 6=7L39M8 *3N78. F F 6CB.3-4(O-9J) , 928.2- I,A877-93 “,?;:;93 ?,8 ;4 67-K8738. -* C8 CB K87K-4;73:39R ;23S;8J 2=7789()*)39 2844. 3.-4;8J *7-+ C8 7;NN3 .39-;73;4 9-J8 F F 6CB.3-4(O-9J) , 78 %,8 ;4 “23-9 -* 39879;4 K7- 9;.8 -9 C8 *2C;9984. L39832. 39 C8 7;NN3 !“ 9-J8 F F 6CB.3-4, 9-7- ;4

7、)J893*32;3-9 -* ; R898 892-J39R ; CBK87K-4;73:;3-9 ;23S;8J K;28+;L87 2C;9984 -* N7;39 F %844, = W,8 ;4 ?-482=4;7 2C;7;2873:;3-9 -* ; .4-G4B R;39R C=+;9 CBK87K-4;73:;3-9 ;23S;8J 2C;9984 K78J-+3 9;94B 8EK788J 39 C;4;+=.,C8;7,;9J 8.3. F 6#“!,928.2- I I=;4 ;44-.8732 +-J=4;3-9 -* K;28+;L87 (*)2C;9 984. N

8、B 2“?6 ;9J S-4;R8 39 7;NN3 !“ 9-J8 F F KCB.3-4, V,6-;K-S; ),8 ;4 ?)W68. $%#, 2C;9984 8EK783-9 ;9J R;39R 39 2;7J3;2 +B-2B8. F 7B F, ,DD(, ,/P ((,) : (H (P/ + “F !39=. ;2CB;77CBC+3;. ;9J C8 .K823*32 N7;JB 2;7J32 ;R89.:“ +;773;R8 +;J8 39 C8;S89 F F %;7J3-S;.2 6C;7 +;2-4 UC87, ,DDH, Q: QP 928.2- I,%;+ “

9、F $8;7 7;8 4-G8739R NB .K823*32 ;9J .8 4823S8 )* 2=7789 39C3N33-9 G3C 3S;N7;J398:“ 98G C87;K8=32 K87 .K823S8 39 2;7J3-S;.2=4;7 J3.8;.8 F I7=R., ,DD(, T(: 928.2- I %=7789J8K89J89 N4-2L -* 7;NN3 .39- ;73;4 9-J8 )* 2C;9984. NB 3S;N7;J398 F F X89 6CB. 3-4, ,DD,, 9 66 “4393J398 +-J3*38. C8 K;28+;L87 2=7

10、789 39 .C88K 6=7L39M8 *3N87. F 6*4=R87. “72C, 928.2- I !-+8 K7-K8738. -* C8 OA! (P N4-2L -* C8 CBK87 K-4;73:;3-9 ;23S;8J 2=7789()*)39 .39-;73;4 9-J8 +B-2B8. F 6*4=R87. “72C, 9 66,63-7. A .8J8K89J89 N4-2L;J8 -* 2;7J3;2 K;28+;L87 2=7789()*)NB 234-N7;J398 ;9J ;8N7;J398 F 5=7 F 6C;7+;2-4, ,DDH, (/Q: 4.

11、?,W;8. “,;9 66,8 ;4 .8J8K89J89 N4-2L -* C8 K;28+;L87 2=7789 )* 39 7;NN3 .39-;73;4 9-J8 2844. NB ;8N7; J398 (OA! (P) :9 C8 +-J8 -* ;23-9 -* .39=. 9-J8 39C3N3-7. F %372=4;3-9, 7.C;44 6_, W-=.8 _, ;4 )%) I/,QQ, ; 9-S84 .39-; 73;4 9-J8 +-J=4;-7F F %;7J3-S;.2 6C;7+;2-4, 8+-JB9;+32 ;23-9. -* ; 9-S84 .39-;

12、73;4 9-J8 *=923-9 +-J=4;-7,5#5%“ I/,QQ,39 C8 ;9;8.C83:8J J-R: “ 2-+K;73.-9 G3C ;8N7;J398,;89-4-4 ;9J 93789J3K398 F 3 ?, C8 2;7J3;2 K;28+;L87 ( “*=99B” )2=7789 F 6C;7+;2-4-RB UC87;K8=32., ,DD0, +N;77; %,3;9 F,8 ;4 54827-KCB.3-4-R32;4 8*82. -* ! 9-S84 .39-;73;4 9-J8 +-J=4;-7, -9 7;NN3 ;9J R=398; K3R 2

13、;7J3;2 K78K;7;3-9.: %-+K;73.-9 G3C OA! (P F ;4 ?-J8 -* ;23-9 -* N7;JB 2;7J32 ;R89,! NN3 .39-;73;4 9-J8 2844. F ;4 “933.2C8+32 8*82. -* 3S;N7;J398,; .84823S8 C8;7 7;878J=239R ;R89,39 8E8723.839 J=28J +B-2;7J3;4 3.2C8+3; 39 K3R. F F %;7J3-S;.2 6C;7+;2-4, ,DDH, (, : TQQ ,H1 I3*7;928.2- I %;7J3;2 K;28+;

14、L87 2=7789 ;9J 3. 39C3N33-9 NB C8;7 7;8 78J=239R ;R89. F %=7789 ?8J32;4 W8.8;72C ;9J K393-9., ,DD0, , 16 =?=6AB15 ?0= =55? 1? 1 C=6= D=573=EB ?B?0= 0/ E=10= 1ED71 21=18=E? ( $ &7E F=?, !)“, G“: G,! (!), H+! HI+ 收稿) (李晓清编辑) -J 大头消融导管在心房扑动射频消融中的作用 罗骏# 张丰富# 贾海波# 戴振林# 陈绍良# 段宝祥 中图分类号# F,“+$ K L,# F“,“$ +

15、# # 文献标识码# &# # 文章编号# +)K H!*,G (!)*) )“ H)I,- H)+ 摘要# 将 *“ 例典型!型心房扑动 (简称房扑) 随机分为两组行峡部 射频消融治疗, 一组使用 -J 大头消融导管; 另一组使用常规消融 导管 (“J) 。若在后峡部及间隔峡部经重复两次线性消融仍不能 成功, 交换组别后继续进行消融。观察两组消融的成功率及手术操 作时间和 M 线曝光时间。结果:-J 大头消融导管组手术成功率 高于常规消融导管组 (GI$KN 3? K)$ ,GN, ! O )$ ),) ;-J 大头消 融导管组手术时间和 M 线曝光时间明显少于常规消融导管组。结 论: 射频

16、消融治疗房扑疗效确切, 而 -J 大头消融导管在房扑消融 中具有更高的手术成功率及较少的手术操作时间和 M 线曝光时间。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心房扑动; 射频消融; 峡部; 消融导管 # # 本研究随机比较了 -J 大头消融导管与常规消融导 管 (“J) 在心房扑动 (简称房扑) 消融中的效果及手术操 作时间和 M 线曝光时间。!)+ 年 + 月至 !)“ 年 +) 月因心 律失常在我院行腔内电生理检查证实的典型 4 型房扑患者 共 *“ 例, 均曾用 ! PI 种抗心律失常药物, 对终止或预防房 扑无效。所有病例随机分为 -J 大头消融导管组 (9 组) ; 常规大头消融导管 (“J) 消

17、融组 (Q 组) , 两组均按常规方 法行峡部线性射频消融治疗。每组各 I! 例, 9 组男 +G 例、 女 +I 例, 年龄 “K$ +! R+*$ , 岁; Q 组男 +K 例、 女 +, 例, 年龄 “-$ !G R+!$ ,* 岁。两组的病因、 发病时间, 心脏大小无差异。 停用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少 , 个半衰期。局部麻醉 下常规放置冠状窦、 高右房、 %7? 电极导管, 部分患者同时放 置十极 %15/ 电极到三尖瓣环处。射频器采用 S.T!)。采 用解剖学影像定位法消融后峡部 (三尖瓣至下腔静脉) , 设 置温度为 *)U, 最高能量设置 K) V, 消融电极导管经右股静 脉送至

18、右室, 回撤至三尖瓣环, 见小 9 大 W 波, 在窦性心律 下放电, 持续 I) ?, 然后向下腔静脉回撤 )$ , , 再次放电 I) ?, 再回撤, 直至下腔静脉。如未达到峡部双向阻滞, 则加 行间隔峡部 (三尖瓣至冠状静脉窦口) 消融。消融成功终 点: 以峡部达到双向阻滞并不能诱发典型房扑为成功消融终 点; 峡部双向阻滞判断标准: 消融后, 进行 &X 口起搏, 右房激 作者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市第一医院心内科 (江苏南京 !+)*) 作者简介: 罗骏 (+G* H ) , 男 (汉族) , 江西赣县人, 副主任医师, 医学 博士, 从事临床和基础电生理。 动顺序呈现逆时针单一

19、方向, 右房下侧壁激动最晚; 右房下 侧壁起搏, 右房激动顺序呈顺时针单一方向, %7? 束处心房激 动早于冠状窦口的心房激动。9 组使用 Q1ED 公司的 -J 温 控消融导管。Q 组使用 Q1ED 公司或 /ED7? 公司的 “J 温控 消融导管。两组设置温度均为 *)U, 功率 K) V。记录手术时 间及 M 线曝光时间。如经后峡部和间隔峡部重复两次线性 消融不成功, Q 组改为 -J 大头消融导管消融; 9 组改为常 规大头消融导管消融。 计量资料以 $“ R # 表示, 采用配对 $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 以 ! O)$ ), 为差异有显著性。 两组 ,“ 例手术成功, 总

20、的成功率为 -“$ I-N, 其中 9 组 I) 例手术成功, 成功率为 GI$ KN, Q 组 !“ 例手术成功, 成功 率为 K)$ ,GN,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 O )$ ),) 。所有病例随 访 * PI* 个月 (平均+-$ “ 月), 9 组有+ 例复发, Q 组+ 例复 发。所有病例未出现心包填塞、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 并发症。 Q 组失败- 例改用-J 消融导管消融, “ 例成功。而 9 组失败 ! 例改为常规消融导管消融后无一例成功。 9 组手术操作时间和 M 线曝光时间均较常规消融导管 组短 (-,$ GG R!K$ K- 76 3? +!$ G, R“+$ !-

21、 76, G$ )“ RI$ !* 76 3? +!$ I* R“$ G- 76, ! 均 O)$ )+。 讨论# 本研究证实在房扑线性消融中使用 -J 大头 消融导管比常规 “J 大头消融导管更有效, 且具有较少的 手术操作时间、 M 线曝光时间。推测可能有二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由于 -J 大头消融导管具有与血液较大的接触面 积, 而在三尖瓣J下腔静脉峡部的血流流速很快, 有利于通过 对流冷却从而有利于使用较高的射频消融能量输送到组织 中去; 另一方面由于 -J 大头消融导管头端电极较长, 因 此在三尖瓣J下腔静脉峡部拖动时更容易使得电极与组织成 平行接触, 增加大头电极与组织接触界面面积, 从而增加损 伤的宽度。使用 -J 大头消融导管则可使常规 “J 大头 消融导管不能到达的损伤部位达到损伤, 增加房扑消融的成 功率。但在使用 -J 大头消融导管进行间隔峡部消融时 有引起“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危险。(!), H+! H+* 收稿) (李晓清编辑) !“# 心脏起搏电流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