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压力容器分析设计.pdf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3722463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48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述压力容器分析设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简述压力容器分析设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简述压力容器分析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述压力容器分析设计.pdf(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52 机械 2007年增刊 总第34卷 收稿日期:20070315 作者简介:周峻(1967) ,男,工程师,1989 年毕业于浙江工学院化工设备与机械专业,长期从事一、二类压力容器设计工作。 简述压力容器分析设计 周峻 (绍兴银球压力容器制造有限公司,浙江 上虞 312300) 摘要:简述了压力容器分析设计一些基本问题,如应力分类、评定准则等。 关键词:分析设计;应力分类;评定准则 我国现行的压力容器规范是以弹性失效准则为基础 制定的,采用的是第一强度理论,设计计算公式主要是材 料力学和板壳理论为基础。它的特点是比较简便易行,但 考虑问题不够全面, 也缺乏针对性。 为了容器的安全运行, 一般

2、都采用较高的安全系数。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在过去 是可行的,也具有足够的可靠性。但随着科学的进步,压 力容器的尺寸愈来愈大,而且不仅承受高压,有时还伴随 高温,同时载荷或温度也可能产生波动。如果仍按常规设 计法来进行设计, 用增大容器壁厚的办法来控制材料在弹 性范围内工作,显然是不合理的,也是不现实的。因此, 为了合理使用钢材, 确保压力容器在条件十分复杂苛刻情 况下的安全运行, 有必要采用新的设计规点分析设计 方法。 压力容器分析设计以塑性失效为准则, 采用第三强度 理论,设计计算手段是弹塑性理论和有限元应力分析,安 全系数比常规设计小,材料和制造检验比常规设计要求 高。 一般分析设计采用两种

3、方法, 一是直接弹塑性分析法, 进行极限载荷和安定性分析;二是进行弹性名义应力分 析, 对应力分类进行评定。 塑性分析要分步加载迭代计算, 不同的结构,载荷步设置不同,收敛速度和精度不同,塑 性分析计算时间长,有限元计算规模小,只能进行压力容 器的局部结构分析,对分析计算人员的要求高。对量大面 广的压力容器分析设计,主要是采用弹性名义应力分析, 对应力分类进行评定。 以下简述这一方法中的应力分类和 评定准则。 1 基本概念和应力分类根据 1.1 基本概念 (1)应力强度 S,系组合应力基于第三强度理论的 当量强度,即给定点最大主应力代数值1与最小主应力 代数值之差值的绝对值。应力强度 13 =

4、-S (2)总体结构不连续,由于几何不连续或材料不连 续而引起结构在较大范围内应力或应变发生变化, 会对结 构的应力分布与变形产生显著的影响者。如不同壳体连 接、封头和筒体连接处等。 (3)局部结构不连续,由于几何不连续或材料不连 续而仅仅造成很小范围内的应力或应变发生变化, 对结构 总的应力分布和变形无显著影响者。 例如壳体与小附件连 接处等。 1.2 应力分类根据 (1)应力的起因、应力所需满足条件和应力性质: 由机械载荷引起, 满足外载荷平衡条件或由于相互约束引 起(包括热应力)需满足变形协调条件。前者是非自限性 的,后者是自限性的。 (2)应力范围:总体、局部或集中。 (3)应力沿截面

5、的分布;均布、线性、非线性。 2 应力分类 应力分析设计方法按照应力的不同性质将应力分为 三类。 2.1 一次应力 由平衡压力与其它机械载荷所必须的内力或内力矩 机械 2007年增刊 总第34卷 53 产生的法向应力或剪应力。一次应力属于非自限性应力, 达到极限状态,即使载荷不再增加,仍可产生不可限制的 塑性流动,直至破坏。分以下三类: (1)一次总体薄膜应力Pm:沿厚度方向均匀分布, 影响范围遍及整个受压元件,一旦达到屈服点,受压元件 整体发生屈服, 应力不重新分布, 一直到整体破坏。 例如, 薄壁圆筒中由受内压引起的环向薄膜压力。 (2)一次局部薄膜应力PL:是应力水平超过一次总 体薄膜应

6、力而影响范围仅限于结构局部区域的一次薄膜 应力。 局部应力区指沿经线方向延伸距离不大于1.0 Rt , 应力强度超过1.1Sm的区域,R为第二曲率半径,Sm为材 料的设计应力强度值。应该指出,在标准中一次局部薄膜 应力是指局部应力区薄膜应力的总量, 即在局部应力区内 Pm为PL的组成部分。当结构局部发生塑性流动时,这类 应力将重新分布,但若不加限制,当载荷从结构的某一部 分传递到周边地区的结构, 有可能产生过度塑性变形而致 破坏。 在壳体与固定支座或与接管连接处由外加载荷引起 的薄膜应力便是一次局部薄膜应力的实例。 由结构不连续 效应产生的一次局部薄膜应力,具有一定的自限性,表现 出二次应力的

7、特征, 不过从保守和方便的角度考虑仍划为 一次应力。 (3)一次弯曲应力Pb:是平衡压力或其它机械载荷 所需沿厚度方向线性分布的弯曲应力, 例如周边简支的受 侧面压力的圆平板中心处的弯曲应力。 2.2 二次应力Q 在外部载荷下, 由于相邻构件间的约束或构件自身的 约束引起,需要满足变形连续条件,包括法向应力和切向 应力都称为二次应力,具有自限性。构件发生局部屈服和 小量塑性变形就可以使变形协调条件得到部分或全部的 满足,从而限制塑性变形不再发展,并可以缓解以至消除 产生这种应力的原因。只要不重复加载,二次应力不会导 致结构的破坏。 在结构内的一次应力能确保安全承受外载 以及材料有足够的延性的前

8、提下, 二次应力水平的高低对 结构承受静载能力并无影响。只在循环和交变载荷下,二 次应力会导致结构丧失安定。 2.3 峰值应力F 是由局部结构不连续和局部热应力引起的叠加到一 次加二次应力上的应力增加量,不会引起明显的变形,一 般同时具有自限性和局部性, 其危害性仅仅是引起疲劳或 脆性断裂。 例如壳体与接管连接处由于局部结构不连续所 引起的超过一次和二次应力的应力增量。 3 评定准则 一次总体薄膜应力强度:PmKSm (1) 一次局部薄膜应力强度:PL1.5KSm (2) 一次薄膜加一次弯曲应力强度:PL+Pb1.5KSm (3) 一次加二次应力强度:PL+Pb+Q3Sm (4) 总(峰值)应

9、力强度: PL+Pb+Q+F(交变幅) 2Sa (5) 总应力强度(三向主应力和) : S1+S2+S34Sm (6) 评定准则式(1)式(3)是控制一次应力强度,可 由塑性极限载荷分析PPs/ns(Ps为塑性极限载荷,ns为极 限载荷安全系数,一般取1.5)代替;评定准则式(4)是 控制塑性疲劳和递增性塑性变形(棘轮效应) ,可由加、 卸载塑性安定性分析代替;评定准则式(5)是控制弹塑 性疲劳,评定准则式(6)是控制脆断。 4 规范设计与分析设计的一致性 随着压力容器材料性能、制造、检验水平的提高,力 学和分析手段的不断进步, 我国压力容器设计标准规范也 有了很大的进步,比如我国的GB150

10、中的锥壳大小段和 无折边球形封头(球冠)也是以分析设计应力分类法评定 进行的,GB150中的管板设计也属分析设计的范畴。 5 应力分类法设计 应力分类法是弹性应力分析, 按塑性失效准则的应力 分类评定法,是一种近似的工程方法,对弹性名义应力, 按塑性失效准则分类, 要得到准确无误的分类几乎是不可 能的, 结构屈服后应力的重分布与屈服点周围的结构和载 荷分布有关,即一危险截面(评定路径、支承线)塑性行 为与其周围的应力水平有关,对一危险截面进行应力分 类,要根据周围的应力分布衰减情况而定,只根据评定路 径的应力是无法确定应力类型的。真正的分析设计,只有 进行塑性极限载荷分析,加卸载塑性安定性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