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症治裁.pdf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3723154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PDF 页数:46 大小:603.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类症治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类症治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类症治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类症治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类症治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类症治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类症治裁.pdf(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类证治裁 书名:类证治裁 作者:林佩琴 朝代:清 年份:公元 1644-1911 年 序 属性:医之为道,必其人有中和仁智之德,而又洞乎阴阳之理,性命之源,寒暑异宜,南北异禀之 故。沉潜焉 以察其微,反复焉以穷其变,而后能消疵疠,益虚孱,以平造物之憾,此治病之道,昔人所以谓通 于治国与。 丹阳林君云和与余同举戊辰乡试,订交于京师,既而别去,不相问者三十余载。丁未冬君之子芝本, 携 君所辑方书曰类证治裁者,乞序于余,始知君之亡,亦且八载矣。君直外方内,治学有根柢, 己巳礼闱报 罢,退而学医,活人甚多,术既益精。而病世之业医者,空疏不学,或又拘于成法,以蹈偏驳失中 之弊, 于是汇辑古方,别裁至当,

2、蕲与人人共明之。呜乎!其用心若此,可不谓中和仁智之君子乎?余固 瞢于医, 于养身济世之术,未之有得,春官十上,幸获通籍,而衰态遽侵,今兹待罪吴趋,当时同榜中如顾 耕石诸君, 均先朝露,无可与语。回首今昔,益信穷达一致,劳劳于仕宦,而以隳其所业,曾不若君之穷居着 述,犹 得就一艺以自名,此则序君书,而不能无慨于中也。至于是书之蕴,足以抉阴阳而托性命,后之读 者,当自 得之,且已详于君所为序,故不赘述云。 x 道光岁次丁未十月知江苏苏州府事年愚弟桂超万拜撰x 序 属性:先祖大银台谓 公,于乾隆间奉命总阅四库全书 ,获见神农以来医家言着录于文渊阁者, 九 十六部一千八百十有三卷,附存其目者,九十四部

3、六百八十一卷。尝语颖曰旧史医家多置之简末, 今四 库全书子部分十四家,儒家第一,兵家第二,法家第三,农家第四,医家第五。医虽一技,民命 攸关,其 特升诸他艺术上有以也。谓 公博涉于阴阳术数,六壬声律之书,手录甚伙,独医类无手定本,家传 唯先大 夫澹松公批订叶氏临证指南 。手泽犹新,顾颖卒未能读也。林羲桐先生嘉庆戊辰举乡魁,墨艺脍 炙人口, 尤精岐黄家言,贯串于灵枢 、 素问 、 难经诸书,以意为变化而不泥于古,著作之暇,以济 时为 心,士大夫皆礼敬之。余久耳其名,丙戌余服阕,入都谒部,先生公车北上,相晤于都门,获闻绪 论,盛 德君子,一望皆知。辛亥春,嗣君筠石茂才,将刊先生所着类证治裁书,而以

4、序嘱余。书凡八 卷,外 科附焉,别类分门,前列论,方次之,殆与沈氏尊生书体例略相近,然详略轻重之际,妙于剪 裁,开卷 了然,言弥简而法弥备,使夫颖悟之士既得所范围,中材而下亦得循途以赴,学人固当分别以观矣。 昔人 论难经本义 ,谓滑寿以文士而精于医,故所着较诸家所得为多。予于先生亦云筠石嗣其先业, 揆度其 恒,无不立效,叩其所学,盖得于是书成法者多,顾不肯私为家传,而公诸同好,其能体先生济时 之心者 矣。先生所着有来燕草堂四书文五百余篇, 来燕草堂古文二卷, 骈体文二卷, 高卧楼古 今体 诗二卷, 百鸟诗一卷, 诗余一卷,皆余所服膺者。筠石倘能次第开雕以昭先泽,是又余之 浓望也夫。 x 咸丰元

5、年岁次辛亥孟夏之月赐进士出身诰授奉直大夫四川会x x 理州知州同里愚弟吉钟颖顿首拜撰时年八十有五x 序 属性:先伯父羲桐先生,以制举之学,着声艺林,垂六十年,学人览其遗文,望洋而叹。意谓先生 毕生之 精力,殆竭于此,而弗暇以他及。而不知自其少壮喜读方书,五色奇咳,术随年进。洎乎手订治 裁书, 壹志殚心,与老病相终始,固自有不朽之业,而如是乎身心以之者在也。今夫方伎之事, 久失传, 则益肆为 鄙诞,以相煽惑,独医学以切于民生日用,理近而事常,得以相缘于勿替。自仲景着方,后贤缵而 衍之, 汤液之功,遂加于针石,未可谓所传之不永矣。然而玉版真言,灵兰秘典,儒者弗问,医亦舍旃, 证若茧丝, 法同射覆,

6、所施失当,视他方伎,为祸尤烈,则岂非不学之咎哉。然且果于自信,率其谬误,出应 人急, 吁可悲矣!先生熟精灵 、 素之言,因遂博观仲景以下诸名家书,既已穷极源流,然犹深自韬 晦, 游迹所至,有主宾数年无识其能医者。里居日久,数察奇恒,声誉所归,丐请至莫可却,则慨然以 生人自任, 羸童贫叟,匍匐偕臻,靡不乐效其术。乃至富家大族,介其所亲,延缘造请,辄十不一二应。曰 彼岂借仆 生之者。其不屑于应酬如此。是书稿凡数易,尝语植本曰;着书贵适于用,吾年老,且用吾术生人 固不尽, 吾书成,庶救时之心与无终极耳。又曰近世名家着述,其号为集大成者,卷帙繁富,学人恒惮于 诵习, 又或主辨析名理治法,弗取其备,中材

7、之士,亦无由就一人一证而悟其全。吾书务言简意赅,使人 开卷了然而 已。呜乎!此殆即先生晚年刊落浮华,粹然有用之言乎。植本愚懵无识,于先生着述精意,不能有 所阐发,第 就先生勤于学术,而慎于用术之实,以及当时辟 之言涉是书者着于篇,俾读者 有所据以考焉。先生生时,子芝本方习科举,先生未尝授以医。及卒,而求医者谓当有异闻,仍踵 相接, 不得已,循是书成法以应求者,而所投辄验。所以勉勉于是刻者,又岂徒存先人手泽之意云尔哉。 x 时咸丰元年岁次辛亥端阳前二日侄植本谨撰x 重锓类证治裁序 属性:同治间,余守润州后,又承乏江宁。林生崧 HT 至署来谒,盖余守润州时所取士也。出其先 祖羲桐先生 医书一册,乞

8、序于余。书固有余先师芗畦吉君原序,先生与余师素号神交。知先生以经济之学,郁 不得志,沉 潜泛览于古来之医集,抉其精英,以为是书,卓然必传于后无疑也。余疏于艺术医学一道,概未有 知,而 劳劳仕官,捧檄东西,窃以牧民之道,其通于医术者,为生告之。当乱离之后,民生凋蔽,培植之 政,犹医 之急补元气也。奸民猾吏,非种必锄,犹医之涤瑕荡秽不遗余力也。政治之施行,必求其利害之所 在,犹 医之分经分络, 不得妄施药石也。 其他正治从治之法, 君臣佐使之宜, 虚实损益之故, 调和血气, 理 阴阳, 良医之于病,亦犹良吏之于民,昔人所以谓治病之道通于治国也。使先生当日幸获通籍,出经济之 学以治民, 当有更传无穷

9、者。乃先生以大用之才,为绪余之见,阅是书者,咸谓先生惜不知士生一世,只求有 益夫生民, 治病治民,其揆一也。今先生之医术,传先生之经济,不因是深人想象欤。既为生告之,遂书之以 为序。 x 同治十三年知江宁府知府事天门鹤庄蒋启勋拜序x 序 属性:昔人有言,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医盖所以寄死生而托性命者也,夫岂可漫言为哉。必于天 地化育之机, 参赞焉而不悖;阴阳往复之理,洞彻焉而靡遗。而又于灵枢 、 素问 、 内经 、 难经诸书, 及夫张仲景诸大家名言,深求之,以通其变;精思之,以会其微;博观约取,触类旁通。平时先具 灼见,临 症别有主裁,而后能沉 顿起,疵疠潜消,登斯世于仁寿之场, 造物以不平之憾

10、,此医之为道,类 非肤浅者 所能窥其奥旨欤。咸丰丙辰年间,余避乱浙垣,获类证治裁一书,取而阅之,反复而详辨之, 见其理明辞 晰,言简意赅,论证施治,无不根柢圣经,发挥精义。首列别类分门,次及附方医案,条贯详明, 丝分缕析, 令人开卷了然。盖取法于古,而不泥乎古,自有得心应手之妙。予于医道,自揣未能,窃叹世之业 医者, 大都师心自用,随意揣摩,甚且高自位置,不轻示人。每见穷乡僻 之所,藜藿单寒之家,有恙沾体, 无力求 医,听其不药自愈。讵知药弗瞑眩,厥疾弗瘳?始则抱病缠绵,终乃酿成莫救,良可慨也。于是欲 将此书广为传 布,奈原版未获,印刷无从,爰不惜工赀重付剞劂。俾购是书者,得病寻方,因方治病,

11、其于养生 济世之术, 不无小补云。 x 时同治丁卯六年孟夏月崇仁谢希 旭初氏识x 自序 属性:司命之难也在识证,识证之难也在辨证,识其为阴为阳,为虚为实,为六淫,为七情,而不 同揣合 也。辨其在经在络,在腑在脏,在营卫,在筋骨,而非关臆度也。顾脉理易淆,洞垣谁属,赖古作 家别类分 门,条列治要,且于一症,错综疑似,缕析丝分,参合脉象,详哉言之,仰见心裁独出矣。然不先 窥内 经奥旨,则皆无本之学也。遂古圣人,尽己性,尽人性,参赞元化,仁寿斯民,其心法备载灵 、 素 各八十一篇。自越人祖述心法,垂为难经 ,嗣后长沙论伤寒 ,分究六经。河间治温热,专主 三焦。 东垣倡益气补中。丹溪创滋阴降火,济偏补

12、缺。要皆上阐经训,下启法门,卓然自成大家。由有明 迄今, 诸名家亦无不根柢圣经,发挥心得,以着于篇。学人研经,旁及诸家,泛览沉酣,深造自得,久之 源流条贯, 自然胸有主裁。第学不博无以通其变,思不精无以烛其微;惟博也故腕妙于应,而生面别开;惟精 也故悟彻 于元,而重关直辟。平时灼有定见,临证不设成心,诊毕矣审用何法,法合矣选用何方,权衡乎禀 之浓薄, 病之浅深,治之标本,药之浮沉,及一切正治从治,上取下取,或上病取下,下病取上,或从阴引 阳,从 阳引阴,必先岁气,无伐天和。乃知执一者拘,多歧者泛,师心者愎,随俗者庸。至于体贴病情, 曲折都尽, 刀圭所授,立起沉 ,善矣!若犹未也,一法未合,虽古

13、法宜裁;一方未纯,虽古方宜裁;必吻合而 后已。 此其难,殆又在识证辨证后乎。乃观近日悬壶家,大率学殖荒芜,心思肤浅,甚则治温疫以伤寒法, 治血枯 以通瘀法,与 夫喜行温补,罔顾留邪,动辄攻消,不知扶正,轻者重,重者死矣。予思矫而正之,己巳计偕后, 归而就馆, 笔墨少闲,爰始搜辑。丙戍后,又苦南北奔驰,今老矣,分编讨究,惧有遗珠,除伤寒全帙无 容赘衍外, 余多宗经立论,酌古用方,更欲略辑疡科,兼及幼科,而老病浸寻,来日苦短,缺略之憾,统俟续 成。且生平 本不业医,间有治案,附于症后,非云程序也,聊存梗概,以寓别裁之微意云尔。编名治裁 , 愿 与有志 医学人共裁之。 x 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端午日丹

14、阳林 琴自题x 皇清例授文林郎先考羲桐府君传略 属性:府君讳 琴,字云和,号羲桐,先祖翠岩公次子。幼谨愿,不好戏弄,尝自塾中归,有忤之者, 怒而 色赤。翠岩公见之,教曰君子所以学,为能变化气质,汝坐不解此语耳。府君志之,终身不敢忘。 乾隆戊申, 翠岩公以曾祖父母命,视叔祖养三公于武都,府君作忆亲诗转忆翠岩公之念曾祖父母也,有 “秦关 雪尽增 春水,汉塞天低望白云”之句,公归见之为泪下。方公之归,晓行抵邗上,策骡过霜桥,蹶而溺, 沉浮乱流 中,掣骡尾得出,时冬月衣履沾濡,行数里始抵逆旅,由是感寒呕哕。其明年曾祖志开公病膈噎, 公设神位空 室中,伏地祈祷,常至夜分,及秋反得热疾,竟先志开公卒。越数

15、月志开公亦卒,家计窘甚。府君 与叔父纫 秋公、 季父钓 公、 从叔西珍公, 从张斐园先生学。 而修脯无所出, 府君虑 叔祖升儒公忧, 乃携钓 叔 父馆于邻村,纫秋叔亦馆村塾,为西珍叔父课读。伯父辑五公助升儒公经理家政,俄而伯父亦以瘵 卒,所得馆 谷丝粟,悉归升儒公。胡希吕学院岁试,府君以第二名入县庠,诸叔父亦相继游庠。嘉庆戊辰恩科 乡试,府君 中式经魁,人谓吾祖孝行食报之始云。府君湛深经术,为文苦心融炼,务去陈言,每属稿成,弗惬 辄弃去更 草,如是数四不厌。为生徒点窜课作,亦一字不苟。或病其典重,谓于 屋风气非宜。笑应曰讵有 是耶。性 沉潜书史,一寓目辄已默识,所屋室躬自洒涤,几席无纤尘,独坐

16、晏如,足迹罕履城市。己巳礼闱 报罢旋归, 先有讹传中途被盗劫者,祖母邹太孺人大忧,因是终祖母之身,不与会试。丙子八月祖母卒,先兄 舫 先一 月殇。道光甲申,先兄伟堂暨先姊三姑相继殁,府君尝自言,独居循省, 万念都尽。丙戌岁亲友谓府君当预挑选,迫促登程,行至固安渡桑干,值大风雪,太息作“客路吟” , 谓此生 不宜再慕虚名渡河而北也。盖自己巳至丙戌,始再入都,然已大非府君意矣。初志开公尝以手录方 书,付府君 曰后日习此,可以救世。府君读之有省,因遂博观灵 、 素以下诸名家书,穷日课生徒举业, 灯下 披阅方书,以油尽为率。凡数十年,以疾就者皆急之,起奇疾甚多。其有证非不治,卒迁延至死者, 虽年久仍

17、恨之。以语儿辈,因叹世俗之多误治也,思有以正之。丙戌自都中归,始令就医者还所服方,择其 要者,着 为医案,前列证论,题曰类证治裁 。丙申夏患热疾几殆,冬月复病咳喘,精神大衰,惟眼独明, 于未病先 作小行楷,无须眼镜,喜曰此天助我成此书也,为之愈恐不及。己亥春咳喘益剧,自知不起,而深 以治裁 书未成为憾。实则所撰凡三十万言,分八卷,列证一百一十有奇,内科可称大备。床褥间自制书序 及凡例, 命芝本录之,自谓如春蚕到死丝方尽也。呜呼伤哉!府君孝爱仁慈,笃于骨肉之谊,而闵凶夭折, 所以处之。 独难扩乎同仁之情,而澹泊贞廉所以取。于世至约,隐居怀道,以着述自娱,行谊文章,卓然可师 表后进。不 肖芝本,学

18、行无似,邀志铭以光泉 ,大惧先业遂就湮没,谨撰次其略,俟后世君子乐阐幽德者采焉。 府君 所着四书文及诗 、 古文 诗余十余卷, 类证治裁八卷,均皆手订。府君生于乾隆壬 辰十 月初六日,卒于道光己亥六月十六日,享寿六十有八,配吾母薛氏,生不肖三人,长伟堂,次舫 , 先府君 卒,次即芝本,女一字眭,亦早卒。孙五人,崧庆、崧 、崧福、崧庚、崧 HT ,皆业儒。男芝本泣 血谨述。 x 赐同进士出身知江苏苏州府事年愚弟桂超万顿首拜填讳x 凡例 属性:一、医籍浩如烟海,求其搜罗赅备,分析详明,莫如准绳一书。兹编务期简括,俾观者 豁目爽心, 故径途各出。 一、仲景伤寒 ,宜参各家辨论,兹但取医学心悟数条,不

19、能备载。 一、春温夏热两症,多伏气伤寒,邪从肾出,此即经所云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冬不藏精,春必 病 温者也。与口鼻吸入之邪,伏于募原,浅深异治,学人当分别观之。 一、时疫症张景岳既失之温补,吴又可又但主急下。 张氏医通揭明地气郁蒸一义,最宜参究。 一、香岩叶先生所传临症指南 ,案随诊立,不暇修饰。然如脾脏胃腑,历来混治,先生独因经旨, 喜燥喜凉,悟出脏主守、腑主通二义。论东垣补中益气治在脾,仲景急下存阴治在胃,何等超妙! 即如不食一 症,粗工但知燥脾,愈燥愈结,先生独议养胃阴,遵治辄验,此类皆素所服膺。 一、肝风眩晕,与类中风相近,原可并为一门,兹根据指南例,另为拈出,意在醒目。 一、目、喉、

20、乳俱系专科,病症治法繁琐,不能备辑,兹但撮其要。 一、各症宗经立论,酌古用方,列纲分目,皆层层推勘而出。但方中品味,未能一一商订,皆垂暮 精 神不能周浃之故,阅者谅之。 一、论中于精要处用“。 ” ,提纲处用“、 ” ,俾阅者得其意旨,一目了然。 一、方名重复者,则不注药味,但书见某卷某症。至于方名同而药味不同者,则仍载原方。 一、外科另属一门,今附论数篇,列于卷末,俾阅者略知要领。 卷之首 内景综要 属性:自天以气煦,地以形妪,生其间者,阳化气而阴成形,喉以通天和,咽以纳地产。 (喉前咽后。 ) 受谷者浊,受气者清,清者注肺,浊者走胃,浊则为卫,清则为营,营阴卫阳,营行脉中,卫行脉 外,阴阳

21、 相贯,如环无端。中气出上焦,营气出中焦,卫气出下焦,皆水谷之精悍, (水谷之精气为营,水谷 之悍气 为卫。 )流布于脏腑者也。脏有五,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也;腑有六,胆无出 入,胃 受水谷,大小肠主津液,膀胱、三焦司气化也。五脏藏精不泻,满而不能实,故以守为补焉;六腑 传化不藏,实 而不能满,故以通为补焉。肺右降,肝左升,脾阴运,胃阳纳,膀胱司开,肾司阖,胃喜凉,肠喜 热, 胆喜温,心恶热,肺恶寒,肝恶风,肾恶燥,脾恶湿,知五脏之苦欲,而补泻殊。肝苦急,心苦缓, 脾苦湿, 肺苦气上逆,肾苦燥,肝欲散,心欲 ,脾欲缓,肺欲收,肾欲坚。审六腑之入出,而清浊别,由脏 阴腑阳 之不

22、一其性也。五脏外加心包络,即膻中。代心行令,与三焦相配,则十二脏腑具焉。其十二经之 隶于各脏 腑者,行有顺逆。手之三阴,手太阴肺,手少阴心,手厥阴心包。从脏走手;手之三阳,手太阳小 肠,手少阳 三焦,手阳明大肠。从手走头;足之三阳,足太阳膀胱,足少阳胆,足阳明胃。从头走足;足之三 阴,足太 阴脾,足少阴肾,足厥阴肝。从足走腹。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厥阴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 里,皆一 脏一 腑相配也。诸阳经会头面于上,诸阴经至胸颈而还,惟厥阴肝经上入颡,连目系,上额,与督脉会 于巅。 其行身之后者,足太阳经也,主表。病主头痛脊强。行身之前者,足阳明经也,主表主里。病主身 热目痛。 行身之侧者

23、,足少阳经也,主半表半里。病主胁痛耳聋,寒热往来。足厥阴为阴中之阳,病主烦满 囊缩。足 少阴为阴中之阴,病主舌干口燥。足太阴为阴中之至阴,病主腹满嗌干,皆主里。若夫奇经八脉, 阴维由内 踝而上,主身之里;阳维由外踝而上,主身之表,所以纲维周身之营卫也。阴维为病苦心痛,阳维 为病苦 寒热。阴跷起跟中,循内踝上行,主一身左右之阴;阳跷起跟中,循外踝上行,主一身左右之阳, 所以统阴 阳而行跷捷也。阴跷病阴急而足直,阳跷病阳急而狂奔。督起会阴,循背而行身之后,所以督率诸 阳。 督病脊强折厥。任起会阴,循腹而行身之前,所以担任诸阴。任病男疝女瘕。冲亦起会阴,夹脐而 上行胸中, 当诸气之冲要。盖一源而三歧

24、,冲病逆气里急。带起季肋,横束于腰,为诸脉之总约。带病腹胀腰 痛。八者 无表里配合,故谓之奇经,经脉蓄溢,则注奇脉,犹沟渠雨溢,旁流湖泽也。既有经脉,复有络, 络凡十五, 十二经各有一络,又阳跷阴跷二络,及脾之大络,凡十五。盖直行为经,横支为络,络之别为孙络, 凡三百 六十五,初病在络,久病入经。所以行气血。通阴阳,以荣于身者也。且夫气主 ,血主濡,太阳膀 胱经常 多血少气,少阴肾经常少血多气,阳明胃经常多血多气,太阴脾经常多血少气,少阳胆经常少血多 气,厥 阴肝经常多血少气,其盈亏有如此者。气血所周,子时注胆,丑时注肝,寅时注肺,卯时注大肠, 辰时注胃, 巳时注脾,午时注心,未时注小肠,申时

25、注膀胱,酉时注肾,戌时注心包,亥时注三焦,其迭更有 如此者。 血随气运,春气在经脉,夏气在孙络,长夏在肌肉,秋气在皮肤,冬气在骨髓,其深浅有如此者。 海有四, 冲为血海,膻中为气海,脑为髓海,胃为水谷海。门有七,唇为飞门,齿为户门,会厌为吸门,胃 上口为贲 门,下口为幽门,小肠下口为阑门,大肠下为魄门,即肛门。窍有九,肺窍于鼻,脾窍于口,心窍 于舌,肝窍 于目,肾窍于耳,亦窍二阴。脊二十一椎,肺六叶,两耳,附脊 第三椎,为华盖。心七孔,附脊第五椎,如莲蕊,外有包络,中通肺脾肝肾,心下有膈膜,周遮浊 气。肝七叶, 左三右四,附脊第九椎,胆三寸,居肝叶下,为清净府。脾象刀镰,与胃连膜,胃当脊十一椎

26、,分 上中下脘 以达肠,为太仓。肾两枚,附脊十四椎,下中间命门真阳,为生身根蒂。小肠连胃下口,前附脐, 后近脊左 回叠十六曲,以泌别清浊。大肠属小肠下口,当脐右叠十六曲,达广肠,抵直肠,传浊出后阴。膀 胱无上口, 当脊第十九椎,化气渗水,以出前阴。细思交肠一症,知膀胱亦有上口而常闭,得三焦气化,水渗 脬中而为 溺耳。三焦相火,游行诸经,周身上下,上焦如雾,在胃上脘,主出阳气,中焦如沤,当胃中脘, 蒸化精微, 下焦如渎,当脐下,济泌别汁,此十二脏腑之象形部位,宜按图而审指者也。验于内,则诸气皆属 于肺,诸血 皆统于脾,诸脉皆属于心,诸筋皆隶于肝,诸髓皆司于肾,诸脏皆禀气于胃。验乎外,则肺主皮毛,

27、 脾主肌 肉,肝主爪甲,胃主四肢,肾主五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心主舌色。一 身所宝, 惟精气神,神生于气,气生于精,精化气,气化神,故精者身之本,气者神之主,形者神之宅也。 精者,神 倚之如鱼得水,气根据之如雾复渊,故阴精所奉其人寿。言乎形则头者阳之会,囟者髓之门,发者 脑之华, 庭者眉之宇,瞳者肾之精,明堂者色之应,口角者地之仓,龈者胃之络,齿者骨之余,会厌者音声 之户,廉 泉者津之道,舌者心之苗,咽者脉之聚,脾、胃、心、肾、肝、小肠脉循咽挟咽。脉者营之居,玄 府者汗之 孔,胸中者阳气之郛,离宫者神之舍,募原者五脏之空,膈肓者上下之蔽,气街者经之隧,神阙者 脐之宫, 背

28、者经之俞,十二经俞穴。脊者身之柱,膂者脊之辅,腋者肩之谷,肘者肢之节,臂者身之使,肩 下臂上, 内为 ,外为膊,节次为肘,肘下为臂,臂下为腕。关者腕骨之中,寸者关之前,尺者关之后,合谷 者 骨之歧,大、次 指陷中虎口穴。劳宫者掌之心。腰者精之府,命门者生之根,肾者胃之关,季胁者胆之部,宗筋者 茎之系,睾 丸者肾之外候,胞宫者任之内维。任主胞胎。尻者节之 ,节者骨之枢,股者髀之续,膝者筋之总, 者膝 之曲, 者足之肚,踝者骨之突,跗者足之面, 者足之跟,涌泉者足之心,此按部定名所可胪指者 也。 卷之一 中风论治 属性:风为百病之长,故六淫先之,以其善行数变,受之者轻为感冒,重则为伤,最重则为中,

29、然 有真中、类中, 中血脉经络腑脏之辨。西北高寒风劲,真气虚者,猝为所中,是名真中,经所谓中六腑五脏之俞也。 真中者, 风邪在表,身痛拘急,宜汗,小续命汤,或疏风散。风邪在经,口眼 斜,偏枯疼痛,大秦艽汤, 或 愈风汤。 风邪入里,多滞九窍,唇缓便秘,口不能言,耳聋鼻塞目瞀,痰涎昏冒,宜下,三化汤,或麻仁丸。 东南卑湿 酿热,真阴亏者,风自内生,虚阳上冒,亦致昏仆,是为类中,实与外风无涉,经所谓阳之气以天 地之疾风名 之也。类中者,痰多壅塞,捣萝卜子,以温汤和饮吐之。脾虚呕痰者,六君子汤,异功散。肾虚水 泛为痰者, 六味丸,或八味丸汤服。中气虚者,补中汤。阴虚者,补阴煎。夫以地分真、类,谓真中

30、者西北为 剧,类中者 东南为多,未可胶柱以谈也。善乎!石顽张氏之说曰尝诊西北中风者,验其喑痱遗尿,讵非下元 之惫,当 从事地黄、三生等饮乎? 僻不遂,讵非血脉之废,而从事建中、十全等汤乎?东南类中,岂无六经 形症见于 外,便溺阻隔见于内,当从事续命、三化等汤乎?是真通论矣。其中血脉,则口眼 僻。中络,则肌 肤不仁。 中经,则脊重不伸。中腑,则肢节废,便溺阻。中脏,则舌喑吐沫。 金匮分析既明,至千金 引岐 伯论中风,大法有四一偏枯,半身不遂也;二风痱,四肢不收也;三风懿,奄忽不知人,舌强不 能言也;四风 痹,诸痹类风状也。迄乎河间主火,谓心火暴盛,肾水虚衰。东垣主气,谓猝中乃本气自病。丹溪 主痰

31、,谓 湿生痰,痰生热,热生风。总之,气虚则火动痰升,其症似风非风,皆辨 明类中之由,与真中症异。专宜养气血,兼清痰火,大忌风燥之剂。凡虚风外中,轻则麻痹不仁; 羌活愈风汤。 重则瘫痪不用。大秦艽汤。其痰火内生,轻则舌强难语;涤痰汤。重则痰壅神昏。至宝丹。既辨其 中络、 中经、中腑、中脏,及中经络,兼中腑脏,并审其兼虚兼实,兼寒兼热兼痰,而入手先分闭症脱症, 如牙关 紧闭,两手握固,是为闭症。苏合香丸,三生饮开之。如口开脾绝,手撒心绝,眼合肝绝,遗尿肾 绝,鼻鼾肺 绝,以及吐沫、直视、摇头,面赤如妆,汗出如珠,皆为脱症。大剂理中汤灌之。兼灸脐下。凡国 中,先用通关 散吹鼻,有嚏可治,无嚏多死。

32、口噤足阳明之经上夹口,风寒乘虚袭入,则挛急口噤,先用乌梅肉、冰片、生南星为末擦牙, 其噤 可开。宜竹沥、姜汁调苏合香丸灌之,再用巴豆油纸卷皂角末,烧烟熏入鼻中,人事自省。 痰壅宜吐之,稀涎散加橘红,或姜盐汤灌之。以鹅翎探吐,或三圣散加蝎吐之。后用星香散、 二陈汤、 涤痰汤、导痰汤。挟虚,加参、 、竹沥。挟寒,加桂、附、姜汁。脾虚呕痰,六君子汤,异功散。 中气虚, 理中汤,温胃饮。 口眼 僻因血液衰涸,不能荣润筋脉。 灵枢云足阳明筋病,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 热则 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又云足阳明、手太阳筋急,则口目为僻。宜润燥以熄风。大秦艽汤、 或十全大 补汤尤妥。 半身不遂因气血不至,

33、故痛痒不知,经曰营虚则不仁,卫虚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且不 用。 自丹溪以左枯属血虚,用四物汤。右枯属气虚,用四君子汤。气血两虚而挟痰,用二陈汤,加钩藤、 竹沥、 姜汁。宗其治者多不效,何也?治偏枯,宜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从右引左,从左引右,使气血灌 注,周流 不息,莫如养血温经。补中汤少加附子,下七味地黄丸。以附子能行参、 之力,而阳和自转,肉桂 能通血 脉,而筋节自荣,挟痰者,八珍、十全等汤加南星、半夏、姜汁。营卫俱虚者,黄 五物汤,膝骨软, 加牛膝、 虎骨,节软,加木瓜、当归。 四肢不收诸阳经皆取于手足,循行身体,如邪气客于肌肤,随其虚处停滞,与气血相搏,故肢 不举, 脉缓大有力,土太

34、过也, 当泻其湿。胃苓汤。脉细小无力,土不足也,当补其气。补中汤。瘦人血枯筋急,木旺风淫者,四 物汤加 钩藤、秦艽、防风、木瓜。肥人色白多痰者,六君子汤加秦艽、天麻、竹沥、姜汁。 角弓反张邪入经络,则腰背反折,挛急如角弓状。小续命汤。如先受风,复感寒,无汗恶寒为 刚痉; 先受风,复感湿,恶风有汗为柔痉。刚痉续命汤去附子,柔痉续命汤去麻黄。 螈 因肝经风火搏于经络,则手足抽搐,或伸或缩,而动不止,由血虚不能荣筋,而燥气乘之, 宜滋肝肾,灌输筋脉,使水火熄,则风木自平。大秦艽汤,或十补汤加减。 猝倒无知凡类中病出于脏,精去则气去,所以眩晕猝倒,气去则神去,所以昏愦无知,阴阳脱 离,精 气不交,须参

35、附大剂,峻补其阳。继以地黄丸,加杞子、当归,或十补丸,填补真阴。若心火盛, 肾水衰, 致猝倒神昏,肢掣口 ,宜地黄饮子去桂、附、巴戟,峻补其阴。继以生脉散,滋其化源。 舌强不语舌为心、脾、肝、肾四经所系,邪中其经,则痰涎闭其脉道,舌机不掉,因痰迷心窍 者, 清心火,涤痰汤。因湿痰者,清脾热,六君子汤加枳实、竹茹。因风热者,清肝火,凉膈散加减。 肾虚内夺为 喑痱,地黄饮子。舌强口角流涎,脾不能摄者,六君子汤加竹沥、姜汁。惊痰堵塞,舌本强硬者, 正舌散加薄 荷。舌麻语謇者,省风汤加沉香。唇缓舌强者,解语汤。肥人舌本强,作湿痰治,瘦人作心火治, 不可纯补, 恐堵塞经络中痰火。通用加味转舌膏。外取龟尿

36、少许,点舌神效。 (置龟于新荷叶上,以猪鬃戳其鼻, 尿立出。 ) 有饮食照常,但失音不语者,名曰哑风。宜小续命汤去附子,加石膏、菖蒲。 遗尿系肾气亏极,用参、 、术、附、益智、五味。以保元阳之脱。火虚者,地黄饮子。水虚者, 六 味丸。 眩晕凡虚阳上巅,得痰升则眩晕,经所谓上虚则眩也,宜培其中气。五福饮或大补元煎,加甘 菊炭、 牡蛎、白芍、天麻。此猝倒所由来也。 麻木不仁遍体顽麻,无汗气实。乌药顺气散。十指及面麻木,乃气虚风袭。补中汤去术、归、 陈, 加白芍、五味子。麻木体软,搔起白屑,乃脾血不荣。补中汤去柴胡,加地黄、白芍、芝麻。 真中风,虽风从外中,亦由内虚召风,其挛急偏枯,口 舌强,二便不

37、爽,由风挟痰火壅塞,致营卫 脉 络失和。先用通关,继则养血顺气,佐以消痰清火,大秦艽汤,或愈风汤。宣通经隧。风闭,用桂 枝、羌活。 寒凝,用姜、附、桂心。热痞,用栀、芩、石膏。湿滞,用苍、朴、五苓。血瘀,用桃仁、牛膝、 气滞,用 木香、枳壳、青、陈。痰阻,用星、夏、浮石、牛黄。类中风本非外风,猝仆昏厥,无 斜偏废等症, 是宜 辨也。故叶氏谓内风乃身中阳气变化,肝为风脏,因血液衰耗,水不涵木,肝阳偏亢,内风时起, 宜滋阴熄 风,濡养营络。以熟地、首乌、杞子、当归、牛膝、胡麻、石斛、五味子、甘菊、牡蛎。补阴潜阳, 如虎潜、 固本、复脉之类。阴阳并损,无阳则阴无以化,宜温柔濡润。如沙苑子、苁蓉、杞子

38、、人参、阿胶、 当归。 通补,如地黄饮子、还少丹之类。风木过动,中土受戕,致不寐不食,卫疏汗泄,饮食变痰。如六 君子汤、 玉屏风散、茯苓饮,酸枣仁汤之类。风阳上升,痰火阻窍,神识不清,至宝丹。芳香宣窍,或辛凉 之品, 如菊叶、菖蒲、山栀、羚羊角、天麻、丹皮、钩藤。清上痰火。若阴阳失交,真气欲绝,用参附汤 回阳, 佐以摄阴,如五味、龙骨、牡蛎。此其治也。自士材以类中症,条分火中、虚中、湿中、寒中、暑 中、气中、 食中、恶中,而金鉴因之。火中,即河间所谓瘫痪,多由火盛水衰,心神昏冒,筋骨不用也。 心火盛, 凉膈散。肾水衰,六味汤。虚中,即东垣所谓猝中昏愦,皆属气虚。烦劳气陷,补中汤。房劳精脱。 生

39、脉补 精汤。湿中,即丹溪所谓东南湿土生痰,痰热生风,因而昏冒。内中湿者,醇酒浓味,生冷过节, 渗湿汤; 外中湿者,阴雨雾露,坐卧湿地,除湿汤。寒中,体强口噤。脐腹冷痛,姜附汤;身寒无汗,附子 麻黄汤。 暑中,面垢晕倒,须分阴阳。得之受暑纳凉,寒外暑内,香薷饮,二香汤;得之赤日长途,中外皆 热,昏仆 不醒,蒜汁合水灌之, 继以辰砂益元散。气实者,苍术白虎汤;气虚者,人参白虎汤。气中,气逆痰潮,牙关紧急,极似 中风,但 中风身温,中气身冷,中风脉浮,应人迎,中气脉沉,应气口。苏合香丸灌之。俟醒,以八味顺气 散加香附。因 怒气逆,忽然昏噤,木香调气饮。有痰,星香散。食中,醉饱后或感寒,或恼怒,胃气不

40、行,忽然 厥逆,误 作中风、中气治,必死。姜盐汤探吐。感寒者,藿香正气散。气滞者,八味顺气散。恶中,飞尸鬼 击,卒厥 客忤,肢冷口噤,苏合香丸灌之。俟少苏,服调气平胃散。 卷之一中风论治 中风脉候 属性:浮迟者吉,坚大急疾者凶。浮大为风,浮迟为寒,浮滑为痰,浮数有力为火,浮弦有力为气。 沉涩 而数为血凝,寸关虚滑而大,为真气散。尺脉浮而无力,为肾气不足;尺脉洪弦而数,为肾气大亏。 类中风脉, 迟缓可生,急数弦大者死;举之搏大,按之绝无,为孤阳无根据者死。口开眼闭,手撒遗尿,鼻鼾 吐沫直视,昏 沉不醒,发直摇头上窜,面赤头重,山根青黑,皆不治。 卷之一中风论治 附方 属性: 中风x 小续命汤x

41、麻黄 人参 黄芩 芍药 甘草 川芎 杏仁 防己 官桂 防风 附子 姜 表邪x 疏风散x 麻黄(三两) 杏仁 益智仁(各一两) 升麻(一钱) 每服五钱。 经邪x 大秦艽汤x 茯苓 白术 甘草 生地 白芍 归身 川芎 羌活 独活 秦艽 石膏 白芷 防风 细辛 黄芩 姜 通治x 愈风散x 大秦艽汤加 人参 黄 桂心 浓朴 柴胡 枳壳 杜仲 防己 知母 半夏 薄荷 蔓荆 甘菊 前胡 苍术 麻黄 枸杞 地骨皮 府实x 三化汤x 大黄 枳实 浓朴 羌活 中脏x 麻仁丸x 大黄 枳实 浓朴 芍药 麻仁 杏仁 蜜丸。 脾虚x 六君子汤x 人参 白术 茯苓(各二钱) 甘草(一钱) 姜(三片) 枣(二枚) 名四

42、君子汤, 此加陈皮、半夏。 呕痰x 异功散x 六君子汤除去半夏。 肾虚x 六味地黄丸x 熟地黄(酒蒸晒八两) 萸肉 山药(各四两) 茯苓 丹皮 泽泻(各三两) 蜜丸。 阳虚x 八味地黄丸x 六味地黄丸加桂心一两,名七味地黄丸,此再加附子一两。 中虚x 补中益气汤x 黄 (钱半) 人参 甘草(各一钱) 白术 陈皮 当归(各五分) 升麻 柴胡(各三分) 姜 枣 滋肾x 补阴煎x 熟地 黄柏 知母 龟板 白芍 当归 牛膝 虎胫骨 锁阳 广皮 除痰x 涤痰汤x 人参 南星 半夏 枳实 茯苓 橘红 菖蒲 竹茹 甘草 姜 宣窍x 至宝丹x 乌犀角 朱砂 雄黄 玳瑁 琥珀(各研一两) 麝香 龙脑(各研一钱)

43、 金银箔 (各 十五片) 牛黄(研半两) 安息香(一两) 将安息香熬膏,和诸药末,分作百丸,蜡护。 辟邪x 苏合香丸x 苏合香 安息香(各二两) 薰陆香 龙脑 丁香 麝香(各研一两) 青木香 白术 沉香 香附 乌犀角(各研一两) 加炼白蜜和,分作五十丸,另以朱砂一两,水飞为衣,蜡护。 原 方又有檀香、荜茇、诃黎勒。 闭症x 三生饮x 生南星 生川乌 生附子 木香 人参 姜 脱症x 理中汤x 白术(土炒二两) 人参 炮姜 炙草(各一两) 每服四钱。加附子,名附子 理中汤。 取嚏x 通关散x 南星 皂角 细辛 薄荷 生半夏 为末,吹鼻。又南星 冰片 乌梅肉 擦牙开噤, 名开关散。 吐涎x 稀涎散x

44、 刚子仁(六粒,劈开) 牙皂角(三钱) 矾(一两) 将矾化开,入二味搅匀, 待矾 枯,研末,用三分吹喉。 吐痰x 三圣散x 防风 藜芦 甜瓜蒂 吐痰x 瓜蒂散x 甜瓜蒂 赤小豆 全蝎 又名全蝎散。 痰滞x 星香散x 南星(四钱) 木香(五分) 化痰x 二陈汤x 半夏(二钱) 陈皮 茯苓(各一钱) 甘草(五分) 加姜煎。 胶痰x 导痰汤x 二陈汤再加胆南星、枳实。 温中x 温胃饮x 人参 白术 炮姜 扁豆 当归 陈皮 炙草 补气x 十全大补汤x 当归 生地(各三钱) 芍药(二钱) 川芎(钱半) 名四物汤,合四君 子汤,名 八珍汤。再加黄 ,肉桂,名十全大补汤。 营卫x 黄 五物汤x 黄 白芍 桂

45、枝 姜 枣 泻湿x 胃苓汤x 苍术 浓朴 陈皮 甘草 名平胃散。白术 泽泻 猪苓 茯苓 名四苓散,合二方, 名胃苓汤。 补阴x 地黄饮子x 熟地 桂心 附子 苁蓉 巴戟 远志 萸肉 石斛 麦冬 五味 薄荷 菖蒲 茯苓 泻火x 凉膈散x 大黄 芒硝 连翘 山栀 甘草 黄芩 薄荷 蜜 去硝黄,加桔梗、竹叶,名加 减凉膈散。 舌强x 正舌散x 蝎尾(醋泡炒三钱) 茯苓(姜汁拌晒一两) 为末,每服二钱,温酒下,并 擦牙龈。 痰热x 省风汤x 防风 生南星(各二钱) 生半夏 黄芩 甘草(各一钱) 加姜煎。 不语x 解语汤x 防风 天麻 附子 枣仁(各钱半) 羚羊角 官桂 羌活(各八分) 炙草(五分) 竹

46、沥(半杯) 言謇x 加味转舌膏x 连翘 远志 薄荷 柿霜 菖蒲 栀子 防风 桔梗 黄芩 炙草 犀角 大黄 元明粉 川芎 蜜丸。 补气x 五福饮x 人参 熟地 当归 白术 炙草 培中x 大补元煎x 人参 熟地 山药 杞子 萸肉 当归 炙草 杜仲 阳虚加姜、附,气虚加 、 术。 中络x 乌药顺气散x 麻黄 枳壳 桔梗 乌药 僵蚕 白芷 陈皮 干姜 川芎 甘草 补阴x 虎潜丸x 黄柏 知母 熟地 龟板 虎胫骨 锁阳 当归 牛膝 白芍 陈皮 羯羊肉 捣丸。 补元x 固本丸x 人参(二两) 天冬 麦冬 生地 熟地(各四两) 蜜丸。 润燥x 复脉汤x 炙草(四两) 生姜 桂枝 人参 阿胶(各二两) 生地(

47、一斤) 麦冬 麻仁(各 八两) 大枣(十二枚) 水酒各半煎。一名炙甘草汤。 通补x 还少丹x 熟地(二两) 山药 牛膝 杞子(各两半) 萸肉 茯苓 杜仲 远志 五味 楮实 茴香 巴戟 苁蓉(各一两) 石菖蒲(五钱) 加枣肉蜜丸,盐汤下。 表虚x 玉屏风散x 黄 防风(各一两) 白术(二两) 扶脾x 外台茯苓饮x 茯苓 人参 白术 枳实 橘皮 生姜 补脾x 酸枣仁汤x 枣仁 甘草 知母 茯苓 川芎 精虚x 生脉补精汤x 人参 麦冬 五味 熟地 当归 鹿茸 内湿x 渗湿汤x 即胃苓汤加 香附 川芎 砂仁 黄连 外湿x 除湿汤x 羌活 本 升麻 柴胡 防风 苍术 身寒x 附子麻黄汤x 附子 麻黄 甘

48、草 驱暑x 香薷饮x 香薷 浓朴 扁豆 黄连 除扁豆,名黄连香薷饮。除黄连,名三物香薷饮, 加苓、草,名五物香薷饮。 阴暑x 二香汤x 香薷饮合藿香正气散,名二香汤。 除热x 苍术白虎汤x 石膏(一斤) 知母(六两) 甘草(二两) 粳米(六合) 名白虎汤, 此加苍术, 或加人参。 调气x 八味顺气散x 人参 茯苓 白术 甘草 乌药 白芷 青皮 陈皮 暴怒木香 藿香 砂仁 蔻仁 炙草 丁香 檀香 中暑x 藿香正气散x 藿香 紫苏 白芷 腹皮 茯苓(各三两) 白术 陈皮 半夏 浓朴 桔梗(各二两) 甘草(一两) 加姜枣煎,每服五钱。 恶中x 调气平胃散x 木香 檀香 砂仁 蔻仁 浓朴 陈 皮苍术 藿香 甘草 卷之一中风论治 中风脉案 属性:杨 冬月办公,夜半猝倒榻下,不省人事,身热痰壅,口 舌强,四肢不收,脉左虚涩,右浮 滑。 先用姜汁热挑与之,痰顿豁。暂用疏风化痰药宣通经隧,神识渐清,右体稍能转侧,但左体不遂, 语言模糊。 症属真阴素虚,以河间地黄饮子,去桂、附、巴戟,加杞子、牛膝(俱酒蒸) 、木瓜、何首乌。数十 服, 诸症渐退,稍能步履,惟左手不遂。前方加桂枝、姜黄数剂,左腋时时微汗,不一月,左手如常。 按此症乃风自火出,火自阴亏,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