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导报-棉纺环锭细纱机的牵伸加压机构.pdf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723191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11.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纺织导报-棉纺环锭细纱机的牵伸加压机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纺织导报-棉纺环锭细纱机的牵伸加压机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纺织导报-棉纺环锭细纱机的牵伸加压机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纺织导报-棉纺环锭细纱机的牵伸加压机构.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纺织导报-棉纺环锭细纱机的牵伸加压机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纺织导报-棉纺环锭细纱机的牵伸加压机构.pdf(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5 p i n n i n g 棉纺环锭细纱机的牵仲加压机构 秦贞俊 摘要:棉纺环锭细纱机牵伸形式、加压机构种类很多:牵伸形式有三罗 拉双皮圈双区直线牵伸及三罗拉双皮圈双区曲线牵伸等两种;加压机构 有3 种,即圈式弹簧摇臂加压、板簧式弹簧摇臂加压及气动式摇臂加压。 文章对各种牵伸形式、加压机构进行详细讨论,并提出了今后环锭细纱机 牵伸形式及加压机构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牵伸机构;加压机构;环锭细纱机 中图分类号:T s1 0 3 1 1 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0 3 3 0 2 5 ( 2 0 0 4 ) 0 1 一0 0 6 0 0 4 0 引言 目前我国引进的牵伸加压机构有s

2、 I ( F 、Rz P 、H P 及 I N A v 等;在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的基础上,自行设计或 仿造的牵伸加压形式有仿S K F P K 2 2 5 的Y J :一1 4 2 、仿 I N A v 的Q v x 型和参考R :P 及I N A V 型的Rz V 型等, 它们都各有特色。 1 牵伸形式 环锭细纱机牵伸形式共两类,一类是三罗拉双区直 线牵伸,一类是三罗拉双区曲线牵伸,为了更好地控制 纤维运动,在三罗拉双区牵伸中配有双皮圈结构,s K F 、 R :P 、I N A v 及国产Y J2 、Q V x 、R :V 都在前区配以上 短下长的双皮圈,而Q V x 及R :V 的前区牵伸

3、又有许多 改进,使前中罗拉中心距及浮游区相应减小。德国H P 前 区为双短皮圈式,配置新型金属下销,浮游区长度最短。 前区牵伸配置要三小,即前中罗拉中心距小、浮游 区小及皮圈钳口隔距小。不论是双短皮圈还是长短皮圈 及上、下销皮圈架的设计都力图达到三小要求。s K F 、 R :P 、I N A V 及H P 等4 种国外牵伸形式的对比表明 ( 表1 ) ,H P 中心距最小,为1 44 m m 。 表14 种国外牵伸形式对比 s K F 、RzP 及国产Y J :系列的后区牵伸属于三罗拉 作者简介:秦贞俊,男,1 9 3 6 年生,教授级高工,淮南,2 3 2 0 0 8 秽 双区直线牵伸,所

4、不同的是有的牵伸罗拉中心距较长,像 Rz P 牵伸区后罗拉中心距长;而I N A V 、Q V x 及Rz V 的牵伸属于三罗拉双区曲线牵伸,上后罗拉抬高2 5 2 8 。,使后罗拉握持点前移,缩短了中后罗拉中心距,从 而制造出好的摩擦力界,曲线牵伸是改善后区牵伸对纤维 控制的技术措施。 牵伸过程中工艺配置的目的是通过前区达到三小要 求来有效控制主牵伸区快速纤维的移动,改善条干、纱 疵、粗细节、棉结,提高纺纱质量。后区要为前区主牵伸 提供优良的须条结构,创造良好的牵伸条件。三罗拉双 皮圈双区曲线牵伸的后区,摩擦力界比直线式好,使须 条受到良好控制,适纺较高纱支。 我国在s K F 或Y Jz

5、一1 4 2 弹簧摇架加压及R :P 双皮 圈双区直线牵伸机构中,后区实行二大二小针织纱工艺 原则( 即后区中心钳口距大,粗纱捻系数大,后区牵伸 小及粗纱小牵伸) ,为前区主牵伸提供优质须条。随着市 场对机织物外观要求的日益提高,二大二小工艺已不再 是针织纱的专门工艺,它正普遍用于生产各类针织、机 织纱。 为了加强对主牵伸区快速纤维的控制,在中前罗拉 之间配备良好的皮圈控制系统,目前应用的有双短皮圈 式及长短皮圈式,S I ( F 、R :P 、I N A V 型都是用长短皮 圈式,H P 是双短皮圈式。上下皮圈中,下皮圈内层要具 有良好的摩擦系数,以便中罗拉能准确传动皮圈,做到 线速度准确。

6、下皮圈与前下销之间又要求灵活滑动,为 此下销已改为涂四氟巳烯涂层,改进了与下皮圈的滑动。 在长短皮圈系统中,下皮圈配有张力装置,因此,下 纺织导报c h i n aT e x t i l eL e a d e r2 0 0 4N o1 万方数据 PDF Watermark Remover DEMO : Purchase from www.PDFWatermarkR to remove the watermark 长皮圈运动比较准确。在双短皮圈中对下短皮圈的制造 及下销等尺寸精度要求较高,皮圈厚度均匀,要具备更 适当的硬度及弹性。国内外皮圈内层已有花纹式,既做 到与中罗拉传动准确,摩擦系数高,又

7、做到与前下销配 合精确、滑动好。 R i e t e r ( 立达) 公司生产的P 3 1 气动加压采用三罗 拉双区长短皮圈形式,上下皮圈配置为非对称式,进一 步缩小了浮游区距离,加强了对纤维的控制。 国内外在牵伸系统中都已应用软弹不处理皮辊,我 国规定皮辊硬度邵氏6 5 度以下为软弹胶辊,前上皮辊要 求较高,要耐磨、弹性好、具有静电消除功能。软弹皮辊 的应用使加压后皮辊与罗拉表面形成面接触,使握持钳 U 位移,缩小浮游区距离,改善了纺纱质量。 瑞士M A6 6 T 及美国M E6 6 6 、M B6 7 0 等皮辊性能 好,纺纱适应性好,抗静电性能好,尤其耐磨。我国国内 生产的胶辊某些性能也

8、达到国外先进水平,但耐磨寿命 短,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国外好的胶辊便用寿命比国 内长2 3 年,3 年回磨一次,而国内至少1 年回磨1 次。 2 加压形式 国内外短纤维环锭细纱机的加压机构有弹簧摇架 加压和气动摇架加压两大类。弹簧摇架加压又分为 S K F 圈簧加压及H P 板簧加压两种,因此短纤维环锭 细纱机加压又可分为气动摇架加压、圈簧摇架加压及 板簧摇架加压等3 种。对各式摇架加压,总的要求是 通过加压技术的实施,实现对纤维运动重加压、强控 制,加压装置使各罗拉钳口的纤维有足够稳定的握持 及牵伸能力,造成合理的摩擦力界,实现压力稳定,增 加对纤维运动的控制。 现对我国采用的各类加压机构

9、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2 1 s K F 型圈簧式摇架加压 s I ( F 型圈簧式摇架加压是德国纺机生产商2 0 世纪5 0 年代推出的加压形式,经过半个世纪的不断改进,加压 机构已不断完善,是目前世界上应用面最广、应用时间 最长的加压系统。圈簧加压元件( P K2 2 0 系列) ,上销为 O H 式,已由铁板改为工程塑料;下销为T 型阶梯销,上 下销之间形成摆动钳口,总牵伸2 0 6 0 倍。 我国F A 系列Y J 。一1 4 2 系列的摇架,基本上与s K F 相同,加压重而稳,牵伸也达到2 0 6 0 倍。前罗拉加 压值为1 0 、1 4 、1 8 垤,双锭,可调节,中罗拉为1 0

10、或 1 4 奴,双锭,后罗拉为1 4 、1 8 蝇,双锭,固定式。 金属材料受力后会变形,有弹性变形、缓弹性变形 及永久性变形( 塑性变形) 等3 类。圈簧式加压的弹性变 形持久性有多久而不会产生塑性变形或缓弹性变形是 器譬 S p l n n i n g s K F 加压摇架性能的关键。据国外报道:圈簧式摇架连 续使用4 年后,细纱条干c V 值上升,1 粗细节纱疵增 加2 0 ,这说明圈簧摇架加压力的持久稳定性还存在问 题,圈簧弹性变形随时间增加而产生衰退,形成缓弹性 变形或永久性变形。 s K F 圈簧摇架加压机构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在国内反 映较为普遍,主要是3 个罗拉加压钳口的平行度不能

11、很 好保证,由于采用自调平行的原理,前后上皮辊及上皮 圈不稳定,以摇架为支撑点发生前后摆动,使一组摇架 上相邻两个加压在前中后3 个钳口线不能始终保持平行, 因此造成3 个罗拉的钳口隔距大小发生变化使牵伸工艺 不能真正到位,纺纱质量达不到应有的水平,这种现象 不仅在细纱,而且在粗纱、并条工序的加压摇架也存在, s K F 摇架的自调平行作用在实践中并不理想,且有一些 负作用,这是它的重要缺陷。 2 2H P 板簧摇架加压 H P 板簧加压摇架是德国s u e s s e n ( 绪森) 公司2 0 世 纪8 0 年代推出的新型加压摇架,在三罗拉双短皮圈双区 牵伸中,双短皮圈可使钳r 丁充分前移

12、,缩短了浮游区距 离,是所有牵伸加压系统中浮游区距离最小的一种, S u e s s e nH P A 一3 2 0 型板簧摇架加压机构的制造精度比 s K F 改进了许多,坚实的板簧为加压元件,横截面大且 坚固耐用,据测,在达到同样压力条件下,板簧的弹性 变形仅是圈簧弹性变形的8 7 左右。 H P A 一3 2 0 板簧摇架,分别对前、中、后罗拉施以 3 个板簧加压,用明细栓固定在摇架槽内,可在加压状态 下调整上罗拉中心距,简便准确。板簧与皮辊握持爪匝 的顶面固定联接在定位匝上,装有上胶辊定位弹簧,三 者联为一体,握持爪中心线与上罗拉中心线平行。在握 持爪定位后再进行研磨加工,精度高,保证

13、在加压状态 下稳定可靠。皮辊加工精度高,皮辊芯子与摇架握持爪 匝的宽度比s K F 宽3m m ,上皮辊与下罗拉平行度以加工 精度来保证,因此H P 的3 个钳口握持平行度是几种摇架 中最好的。 国内一些棉纺企业应用H P 的体会是H P 纺纱质量 好、机构简便、易于管理维护、加压精确。目前国内一些 新型粗纱机上已开始使用H P 摇架。综上,H P 板簧加压 摇架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H P 前中罗拉加压为1 2 或1 6 虹双锭,二档选用,后罗拉为1 4 k ,双锭。 2 3 气动加压 国内外在2 0 世纪8 0 年代后期已在短纤维环锭纺纱机 上推广应用气动加压摇架。气动加压摇架性能优于弹簧

14、摇架,主要表现在:压力稳定,基本上无锭差;压力不因 纺织导报c h m aT e x 川eL e a d e r2 0 0 4N o1 万方数据 PDF Watermark Remover DEMO : Purchase from www.PDFWatermarkR to remove the watermark S p i n n i n g1 。b 时间延长而波动和衰退;具有重加压、强控制的优点,压 力大小可在机器运转中整机无级调节,操作简便;细纱 机停车时可做到半释压或全释压,半释压状态下不影响 纤维须条的分布状态,因此开车时不会产生细节及断 头;有的气动加压系统还配有欠压和过压自动控制

15、系 统;气动加压摇架能较好保证胶辊与罗拉之间及3 条握 持线的平行;易于清洁及维护,适应机器高速运行。 ( 1 ) I N A V 型牵伸加压机构是德国制造,属三罗拉 长短皮圈双区牵伸,后区为曲线牵伸,气动加压的压力 可微调。后罗拉加压1 8 堍,基本上与前罗拉相同,用重 加压达到稳定的钳口加强控制,防止纱条在后钳口滑移 影响成纱不匀。I N A V 型牵伸,因曲线包围弧产生附加 摩擦力界对后区纤维的积极控制,可提高细纱牵伸倍数 3 0 5 0 以上,产品质量好。 ( 2 ) R2 P 摇架前中后加压值为1 8 1 4 1 8k g 双 锭,无级调压,压力大而稳定,无压力衰退,锭差小,设 有单

16、独气源控制箱,并与电源开关相联,集体加压、卸 压操作方便,有过压、欠压保护停车,可全释压、半释 压,使须条无滑移、开车断头少,也不会产生纱疵。 R ,P 牵伸工艺采用针织二大二小工艺是基于重加压、 强控制条件进行的。目前所谓针织纱工艺已在机织纱上 应用,Rz P 已不限于针织纱纺纱。 ( 3 ) 瑞士新型高速细纱机上采用P 3 1 气动加压臂 及新型皮圈架都是最新技术,可对各加压点实施精确的 压力分布,保证罗拉对纤维更好地控制握持,保证加压 稳定性,P 3 1 加压装置还缩短了浮游区,减小了主牵伸 区无控制区的距离,如前所述P 3 1 加压臂及皮圈架的 改进,即使提高纺纱牵伸倍数达到6 0 倍

17、以上,纺纱质量 仍保持最佳值。 ( 4 ) V 牵伸加压机构是我国在消化吸收R :P 及矾A v 型牵伸加压技术基础上研制开发的中国式三罗拉双区 曲线牵伸气动加压形式,将前中罗拉中心距由4 3 m m 改 为4 1 5 m m ,后区采用V 型曲线牵伸。Rz V 主要特点是 前区前中罗拉之间的浮游区缩小到1 26 m m ,比Rz P 还 小25 m m 。采用后区曲线牵伸,对喂入纱条控制好。气 动加压压力稳定、锭差小,压力无衰退。适纺中、细支 纱,牵伸效果好、纺纱质量好。 ( 5 ) 气动加压是比较理想的加压方式,最大特点是 压力持久不变,不会衰退,目前国内外都有应用,尤其 瑞士产各类环锭细

18、纱机大都应用气动加压。如R i e t e r 新 生产的K “型紧密纺环锭细纱机都是用气动加压式。 ( 6 ) 气动加压唯一不足是要在环锭细纱机上增加许 多气动加压附属机构,如气源、贮气配气箱、气路等。另 6 2 外,一台细纱机总气量及气压的设计是恒定的,不因个 别锭子停纺而改变气量及气压,因此,如果发生一对摇 架或多对摇架停纺就会引起气压气量的重新分配,或多 或少会引起每对锭子摇架的气压量及压力的波动。 3 小结与展望 以上讨论了牵伸形式及加压类型的各类特点。 三罗拉双区牵伸中双短皮圈及长短皮圈形式各有特 点,问题的中心是如何经过牵伸部件的组合达到前区的 三小工艺要求即小浮游区、小罗拉钳口

19、中心距及小皮圈 钳口隔距,使牵伸部分的摩擦力界能更好地控制纤维的 运动。前中罗拉中心距已实现4 15m m ,应用软弹皮辊 后钳口线前移,使中心距进一步缩小。目前H P 浮游区距 离最小,我国研制生产的R :V 浮游区中心距也达到1 2 6 m m ,基本上与H P 相近。后区工艺采用V 型曲线牵伸会 产生好的摩擦力界,为前区主牵伸准备好的须条。另外 充分利用粗纱捻系数、粗纱牵伸、细纱后区牵伸及后区 隔距等相关工艺,也是纺好纱的工艺研究方向。二大二小 后区工艺,不仅适于针织,也适于当今对织物质量要求 高的机织纱的要求。 对于牵伸部件相关的器材元件,尤其应当重视发展 与改进,努力提高胶辊、胶圈、

20、上下销、皮圈架等的产品 质量。 目前广为应用的S K F 圈簧加压,已设计成有自调平 行作用的加压摇架。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应用,尽管s K F 加压摇架具有重加压、强控制等优点,而且经过5 0 年的 改进与提高,但企业应用时总感到3 条罗拉钳口握持线 始终不能达到真正的平行,而且圈簧加压的弹性压力会 因时间延长而衰退,因此尽管s K F 圈簧摇架加压形式具 有许多优点,但与H P 板簧加压及气动加压相比仍有一定 差距,尤其在3 条钳口线的平行上比H P 板簧加压差得多。 H P 板簧加压是2 0 世纪8 0 年代的新型加压形式,板 簧材质比较先进,因此板簧加压形式具有弹性持久、钳 口线平行度好、

21、加压系统简单易调等优点,这表明H P 板 簧加压形式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s u e s s e n 公司在推广紧 密纺技术时特别强调应用板簧加压以保证紧密纱产品质 量的稳定与提高。 气动加压是2 0 世纪8 0 年代末推出的一项新型加压 方式,比弹簧加压优异得多,尤其R i e t e r 公司生产的各类 型号的环锭细纱机,大都采用气动加压。德国I N A V 型 牵伸加压系统也采用气动加压。我国在2 0 世纪后期除了 引进一些气动加压环锭纺纱机外,还仿造了I N A V 型 牵伸加压系统,生产的Q V x 环锭细纱机也采用气动加压 形式。2 0 世纪末我国还借鉴Rz P 及I N A V 型

22、牵伸加压 纺织导报c h i n aT e x t i l eL e a d e r2 0 0 4N o1 万方数据 PDF Watermark Remover DEMO : Purchase from www.PDFWatermarkR to remove the watermark S p i n n i n 9 新型弹力包芯纱芯丝 积极喂入装置的研制 青岛大学张玉清孙亚宁 摘要:阐述弹力包芯纱复合成纱原理、纺制方法及其芯丝氨纶喂入 装置的机械构成和技术要求;指出了常规喂入装置传动方式的不足,井 介绍了新研制的变频调速新型氨纶喂入装置。 关键词:喂入装置;芯丝;氨纶包芯纱 中图分类号:T

23、s1 0 38 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 0 0 3 3 0 2 5 ( 2 0 0 4 ) 0 1 - 0 0 6 4 一0 2 0 前言 弹力包芯纱通常是以氨纶长丝为纱芯,外包一种或 几种短纤维( 如棉、毛、丝、麻、涤、腈纶、牯胶或各种 混纺短纤维等) 纺制而成的复合纱。该复合纱既充分发 挥了氯纶的高弹性能,又保持了外包短纤维所提供的表 面特征,是目前国内生产流行弹性面料的理想纱线之一。 氯纶包芯纱的生产一般通过环锭纺、气流纺、涡流 纺、静电纺、摩擦纺或特种包芯纱设备纺制,但目前应 用最广泛的是在改造的环锭细纱机上纺制。 1 喂入装置加装原理、方法及特点 氨纶包芯纱生产的关键是在普

24、通细纱机上加装一套 氯纶丝积极喂入装置和导丝机构,以控制氨纶丝的喂入。 ( 1 ) 导丝机构位置可调并保证能使氨纶丝导向定位 于外包短纤维须条束的中间; ( 2 ) 喂入装置要确保稳妥放置氨纶丝筒子并顺利退 解,而且能形成氨纶丝的预牵伸,并能根据产品的用途 要求进行任意牵伸倍数的调整口】。 氨纶是伸长大、模量低的纤维,在恒定的预牵伸下 于前罗拉外与鞘纤维会合,同时进入加捻区,经加捻后 鞘纤维紧密包覆在氨纶芯丝的外层。芯丝离开前罗拉后 因外加力去除而收缩形成纱芯。 氨纶丝导丝机构的型式及对成纱质量的影响文献报 技术,研制开发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气动加压的牵伸 加压形式Rz V 环锭细纱机,比较成

25、功。 今后我国环锭细纱机牵伸加压技术可参考国内外的 成功经验,重点发展H P 板簧加压的牵伸加压技术;s K F 牵伸加压系统的加压技术要加快改进;气动加压系统, 机构较弹簧加压复杂得多,虽然加压精度高但投资亦大, 要量力而行。 目前采用的三罗拉双皮圈双区直线牵伸及三罗拉双 皮圈双区曲线牵伸各有长处,重要的是应继续努力缩小 前区浮游区,加强对浮游纤维的控制,在缩小浮游区、减 小前中罗拉中心距、减小皮圈隔距上继续下功夫研究,后 区工艺对直线牵伸及曲线牵伸来说,都必须继续研究改 进。 参考文献 IW e d l m l rK u r k o wA n e rS y s 把mf o rR l ”gS

26、 p 1 n 1 “gT e x tB u l e t i n2 0 0 1 ( 6 ) 5 l 5 2 2K l HL e a r ys h o ns a p l eR l o gs p i n n m gT e x tA s I a1 9 9 9 ( 9 ) 1 9 2 0 3P e t e rA n z tS h o n s 协p l eo n 山eW a yt o Y a r nS t r u c t u ra n dB e t t e r r o wM a t e n a lU m s a t i o nT ex cB u l 】e t i n1 9 9 9 ( 4 ) :1 8 2

27、 2 4 河北省纺织工程学会棉纺织技术改造调研分析研究汇编1 9 9 4 5 秦贞俊世界棉纺织工业的技术进步第二届国际棉纺织技术研讨会 论文集 6 秦贞俊环锭细纱机的发展国外纺织技术,2 0 0 2 ( 6 ) :8 1 0 7 秦鸿宗,苏譬逸R :v 型牵忡形式的设计及纺纱试验棉纺织技术, 2 0 0 0 ( 7 ) 2 0 2 4 8 苏馨逸当代环锭细纱机设计及细纱机牵伸改造全国棉纺织行业第 一届技术改造研讨会论文集,2 0 0 2 9 昊予群棉纺细纱牵忡系统的技术改造全国棉纺织行业第一届技术 改进研讨会论文集,2 0 0 2 纺织导报C h m aT e x 川eL e a d e r 2 0 0 4N o1 万方数据 PDF Watermark Remover DEMO : Purchase from www.PDFWatermarkR to remove the watermar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