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导报-裤装结构设计方法的优化及应用分析.pdf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723329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17.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纺织导报-裤装结构设计方法的优化及应用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纺织导报-裤装结构设计方法的优化及应用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纺织导报-裤装结构设计方法的优化及应用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纺织导报-裤装结构设计方法的优化及应用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纺织导报-裤装结构设计方法的优化及应用分析.pdf(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A p p a r e lT e c h n o l o g yI 服装技术 :罱过对人体动静态特征及其与裤装结构对应关系的分析,从侧缝线的位置、腰臀 川童,结构处理、裆部结构设计和挺缝线位置等方面,对传统裤装结构设计方法进行 优化,提高裤装结构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B a s e do na n a l y z i n gt h es t a t i ca n dd y n a m i cb o d y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i t sr e l a t i o n s h i pw i t h t r o u s e r ss t r u c

2、t u r ed e s i g n ,o p t i m i z e dt h ec o n v e n t i o n a lp r o p o r t i o nm e t h o do ns i d es e a m p o s i t i o n w a i s t h i ps t r u c t u r e c r o t c hs t r u c t u r ea n dc r e a s ep o s i t i o ni nt r o u s e r s H o p e f u l l y ,t h i s s t u d yc a ni m p r o v et h es

3、 c i e n t i f i ca n dr a t i o n a l i t yo ft r o u s e r ss t r u c t u r a ld e s i g n 裤装结构设计方法的优化及应用分析 A n a l y s i s0 n0 t i m i Z a I i o na n dA p p l i c a t i o no fT r o u s e r sS t r u c t u r eD e s i g n 传统的裤装制作多是依据经验公式,缺乏科学性、系 统性,不能根据款式和体型变化的要求而灵活调整设计参 数,造成裤装细部结构设计的效果不理想。本文主要结合 人体

4、动静态变化的特征,从原理上剖析传统设计方法的缺 陷,探讨科学合理的裤装结构设计方法。 1 裤装结构设计方法概述 比例裁剪法是国内厂家广泛采用的传统设计方法,对 于传统款式的裤装设计,可以简单套用经验公式,容易掌 握,并可以直接在布料上划样裁剪,方便快捷。但缺点是缺 乏系统性,裤装结构与人体体型变化的联系不密切。在国际 上,西方发达国家的服装裁剪多是采用原型法,强调以人为 本,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较强的适应性,但由于原型不能用 于直接裁剪,要作进一步的结构变化,相对而言较为复杂, 而且前提是必须先有成熟的原型,我国目前仍没有被广泛认 可的中国原型。因此,只有在传统的比例裁剪基础上,结合 原型法,将

5、两者的优点结合,对传统比例裁剪法进行优化, 是当前比较切实可行的技术创新之路。 2 裤装比例法结构设计方法分析 传统比例法的裤装结构设计程序简单明确,方便快 捷,易于掌握。但是传统比例法均是针对某一特定的款式, I 作者简介:俞俭,女,1 9 7 1 年生,讲师,主要研完方向为服装结构 l 及其数字化。 I 作者单位:盐城工学院。 文俞俭 款式不同,则各部位的计算公式不同。同时传统比例法制图 忽视r 服装制板与人体结构的密切关系,制图时只考虑服装 的款式变化,结构设计的效果不直观。以前裤片左右各两 个褶裥及后裤片左右各两个省的款式的腰部设计为例,前 腰围= 1 4 腰围一l + 裥( 4 5c

6、 m ) ,省量的设计只与具体的款 式、有省或者无省的造型有关,而与对应的人体体型没有关 系,这就必然出现:对于人体腰臀差较大的体型,因侧缝部 位撇进量过多,导致缝合后侧缝部位不容易平服;而对于人 体腰臀差较小的体型,则因裁片中部省量过大,侧缝部位省 量不足,导致腰部丝缕发生歪斜等现象。 3 裤装结构设计方法的优化 3 1 侧缝线的位置 在传统比例法裤装结构设计中,裤装侧缝线的位置主 要以在人体自然状态下手的中指指向人体下肢的偏前部位 便于设置裤侧袋为依据,因此侧缝线位置偏向前片。而裤装 结构设计要充分考察人体腰部的厚度、臀部的起翘和下肢 的形态,合理的侧缝线应设置在比较均衡的位置。以2 0

7、岁 标准体型为例,从侧面看,作为比较均衡的侧缝位置,臀围 应在二等分位置向后偏移1c m ,腰围应在二等分位置向后 偏移0 lc m ,臀部翘量越大,调节量应越大,形成前后 差。年龄及体型特征不同,前后差不同。前后差相当于服装 中的借量原理,从后片减去的量,需从前片中等量补出,前 后差只影响裤装的造型,不影响裤子的结构。裤装造型越贴 体,侧缝位置越要与人体造型相吻合;裤装造型越宽松,越 纺织导报C h i n aT e x t i l eL e a d e r 2 0 0 9N o 1 27 1 万方数据 PDF Watermark Remover DEMO : Purchase from w

8、ww.PDFWatermarkR to remove the watermark 二:二二玉互五团 服装技术IA p p ar e I 砥h n 。o g y 不强调与人体的贴合,借量可以适当减小。 3 2 腰臀结构处理 3 2 1 腰围的松量设置及分配 根据动作幅度的变化、体格和体型的差别,人体做下 蹲等动作时腰围加大1 5 3c m 。对于腰围3c m 左右的松 量,静止时外型变差,松量过大,同时腰部在生理上有2c m 左右的压迫对身体没有太大的影响,所以腰围的松量在1c m 左右比较适宜,松量在腰部均匀分配,腰前后片围度分配为 “W ( 0 1 ) c m ( 前后差) + 松量”。 3

9、 2 2 臀围的松量设置及分配 考虑到人体做下蹲、前屈等动作时引起臀部围度的增 加,一般增量为4c i n ,对应人体部位为臀大肌,肌肉较发达, 不易收缩变形,如果不考虑面料弹性,裤子臀围松量至少设 置为4C l n 。一般贴体裤装的臀围为净臀围加放4 6c m ,较 贴体裤装的臀围为净臀围加放6 1 2c m ,较宽松裤装的臀 围为净臀围加放1 2 1 8c m ,宽松裤装的臀围为净臀围加 放1 8c m 以上。不管是贴体款式还是较宽松款式,裤装臀部 均与人体臀部较贴合,松量应设计在侧缝部位和前片的褶 裥中,否则容易造成裤装臀部臃肿,影响造型。臀围前后片 尺寸分配为“H 土( 0 1 ) c

10、 m ( 前后差) + 松量( 前片大干 后片) ”。 3 2 3 腰省的设置及分配 前后片的省量设定是以处理人体的腰臀差为目标,裤 省的设计应尽可能地接近人体腰臀部的特征,臀大肌的凸 度和后腰差量最大;大转子凸度和侧腰差量次之;最小的 差量是腹部凸度和前腰,以此为依据,同时兼顾臀部造型丰 满美观,将过于集中的省量进行平衡分解。前腰省量( c m ) 为( 日一w ) 1 0 + 1 ,后腰省量( c m ) 为2 ( H W ) 1 0 ,侧缝撇 去量( c m ) 为2 ( H w ) 1 0 - 1 ,由于后臀部表面的曲率大于 前腹部表面曲率,因此,在臀围线处的后侧缝的曲率应大于 在臀围

11、线处的前侧缝的曲率。对于不同风格的裤装,可在此 基础上根据造型需要对省量进行调整。 3 2 4 后上裆垂直倾斜角的确定 考虑布料与人体间活动间隙,后上裆垂直倾斜角一般 略小于人体臀凸的垂直倾斜角。后上裆垂直倾斜角过J , N 容 易后翘或后裆长度不足,过大则后翘过大而导致静态时裤 后腰中部余量过大。贴体类款式为了满足运动功能,增加后 裆弧线的长度,增大后上裆垂直倾斜角。标准人体臀凸的垂 直倾斜角为l3 。左右,一般宽松款式后上裆垂直倾斜角取 0 。1 0 。左右;较贴体类裤后上裆垂直倾斜角取1 0 。1 3 。 左右,贴体类裤后上裆垂直倾斜角取1 4 。1 6 。左右;运动 型贴体类裤后上裆垂

12、直倾斜角取1 6 。2 0 。左右。 3 3 裆部结构设计 3 3 1 横裆宽的确定 横裆宽的设计与人体腹臀宽有着密切的吻合关系,裤 装裆宽的形状由人体臀部的截面形状所决定,裆宽在很大 程度上决定裤子的适体性,裆宽过大会使裤中心部位出现 多余褶皱,过窄又会使臀部绷紧,造成运动不便。裤装上裆 宽包括腹臀宽和少量松量,裤子越宽松,松量越大。一般人 体腹臀宽为O 2 4 H + ,加上少量松量,为了便于描述,裤装上 裆宽为0 2 1 H e 如图l 所示,当裤装造型为裙裤时,前后下 裆缝夹角a + 卢= O 。,上裆宽为0 2 1 儿当裙裤向贴体裤装结 构变化时,前后下裆夹角a + 卢增大,上裆宽由

13、D C 变为D C ”, 这时必须减小上裆宽。实践证明当a + f l = 3 9 。、中裆尺寸为 3 9c m 时,上裆宽为0 1 6 日。 图1下裆缝垂直倾斜角与裆宽的关系 3 3 2 立裆深的确定 裤子立裆深以人体立裆尺寸增加适当的松量确定,改 变传统比例法裁剪中以臀围或裤长确定立裆深的不严谨的 方法,因为裤子和臀围尺寸是随流行趋势和款式特点而变 化的,而立裆深并没有随之形成同比例的变化,容易使立裆 产生过深或过浅的弊病。裤子越贴体,直裆深松量越小,裤 子裆部贴近人体裆部,通过增加后上裆垂直倾斜角来弥补 裆部运动量的不足。立裆过短,裤子穿着裆部有不舒适感; 立裆过长,裤身下沉,影响到裤子

14、造型,同时影响到跨步等 运动。 3 4 挺缝线的确定 挺缝线是确定和判断裤子造型及产品质量的重要依 据。挺缝线一般位于裁片的中部,挺缝线的位置影响下裆 缝的倾斜角和侧缝的形状,当采用贴体结构时,为了弥补裆 弧线总长的不足,还通过将挺缝线向侧缝线移动的方式, 在不增加裆宽的基础上,增加下裆缝倾斜角,从而增加腹臀 纺织导报C h i n aT e x t i l eL e a d e r 2 0 0 9N o 1 2 万方数据 PDF Watermark Remover DEMO : Purchase from www.PDFWatermarkR to remove the watermark 宽

15、,增加运动舒适量。前挺缝线偏移约0 1c m ,后挺缝 线偏移约0 2 5c m ,裤子越合体偏移量越大,在牛仔裤 等贴体裤结构中应用较为广泛。 4 实例应用分析 4 1 贴体裤款式结构 懈I 划喝 | 1 7 、3 醴 1 5 耙 2 5 删l r J j 珥+ 1_ 。 心 、f4 一l 一一 。 k p 歹 2 0 0 , 、 D 8 E 、 , 、 、+ l = 苎 图2 传统比例法贴体裤子结构图 。一 霞斓 nT r 。k 懈 - _ 卜苔 2 5 鹫: 瓤 删 C 、H | 4 一、一Hd - I - 1 7 7 、 N 。 卜 於 0 11 1 5 j q 一 、 、+ 一 图3

16、 原型原理调整的比例法贴体裤子结构图 A p p a 怕T e c h n 。g YI 服装技术I 主正五i i 二:二 以腰围6 4c m ,臀围9 0c n l 的P G M 裤人色设计贴体裤规 格尺寸为腰围6 5C I T t ,臀围9 4c n l ,立裆2 7c m ,裤长9 8c m , 脚口1 8c n l 。根据贴体裤型款式特点,分别运用传统比洌法和 结合原型原理调整的比例法进行相应的结构设计如图2 , 图3 所示。 4 2 立体造型分析 图4 ( a ) 是按照传统比例法制版的人台服用效果图, 臀部较为合身,臀部位置侧缝不平服,侧缝前倾,比例不均 衡,后裤片出现拉纹和后窿门出

17、现涟形等现象。主要因为裤 I E I 较小,裆部开深量不足,裆宽较大,前侧缝斜度大于后侧 缝,后挺缝线偏量不符合人台腿部造型。 图4 ( b ) 是按照原型原理调整的比例法制版的人台服 用效果图,从图4 ( b ) 中可以看出,上裆结构合理,侧缝位置 与人体位置一致,无后裤片拉纹和后窿门涟形等现象,即经 过实践验证,原型原理调整的裤装结构设计方法,更加符合 人体体型的要求。 a ) 传统比例法l b ) 原型原理调整的比例法 图4 贴体裤子成品效果比较 5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结合原型设计的原理来剖析 传统裤装结构设计方法的缺陷,并提出改进方法,使之适 应款式多样变化和人体动静态变化的

18、特征,并能降低传统 方法的经验性要求,提高裤装结构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 性。西碍 参考文献 【l 】张文斌,等服装工艺学( 结构设计分册) 【M 1 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 1 9 9 0 :2 2 6 2 3 9 【2 】中泽愈人体与服装【M 】袁观洛。译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 0 0 3 : 3 l 一3 3 8 6 8 7 纺织导报C h i n aT e x t i l eL e a d e r 2 0 0 9N o 1 2 7 3 万方数据 PDF Watermark Remover DEMO : Purchase from www.PDFWatermarkR to remove the watermar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