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导报-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pdf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723705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480.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纺织导报-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纺织导报-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纺织导报-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纺织导报-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纺织导报-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纺织导报-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纺织导报-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pdf(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非织造技术与产业用纺织 品 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技术现状 及发展趋势 摘要:纷粘非织造布是将化纤的纷丝和非织造布的成网、固化技术相结合的工艺 技术。近几年,纷粘法非织造布的生产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一些新技术的应 用也为纷粘法产品的发展开拓了 新的空间。文章介绍了国内外纷拈法非织造技术 的现状,分析了国内外的差距,并指出了 纷拈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非织造布;纷粘法;生产技术;成纤;成网;成布 中图分类号: T S 1 7 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0 0 3 一3 0 2 5 ( 2 0 0 5 ) 0 9 一0 0 2 9一0 5 上海市合成纤维研究所邹荣华 纺粘非织造布是将化

2、纤的纺丝和非织造布的成网、 固 化技术相结合的工艺技术。 上世纪6 0 年代 由 美国D u P o n t ( 杜邦)和欧洲F r e u d e n b e r g( 科德宝)公司几乎同时研制 成功 7 0 年代开始得到发展。目前该技术已渐趋成熟。 纺粘法的基本工艺流程为纺丝一拉伸一成网一成布一 卷绕。 纺粘法非织造布由于其流程短、 用工省、 生产效率 高、 产品综合性能好、 应用面广 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 在 非织造布的总量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目 前已占3 0 %以上 的份额这一趋势还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继续。国内外一 些工程公司通过技术开发 相互间的并购、 重组介入纺粘 行业使纺粘法非织

3、造布的生产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一些新技术的应用又为纺粘法产品的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 国际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技术现状 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有三大核心技术, 分别为成纤、 成网和成布。 1 . 1 纺粘法成纤技术 纺粘法成纤工艺与合成纤维生产的最大区别是聚合物 熔体被挤压出喷丝板后 采用气流拉伸而非机械拉伸成纤。 纺粘法纤维的拉伸 过去也曾经用过机械拉伸方式, 由于 设备结构复杂, 而且这种方式拉伸出的纤维成束片状 对 纤维的铺网均匀性甚为不利。 目前世界各国的纺粘法生产 作者简介:邹荣华,男, 1 9 4 7 年生, 教授级高工, 上海, 2 0 0 0 5 1 线基本上不再采用机械拉伸

4、均使用气流拉伸方式, 这是 由纺粘法生产的特点所决定的。 目 前国际上纺粘法的成纤技术基本上形成三大流派. 即宽狭缝式成纤、窄狭缝式成纤和管式成纤。 1 . 1 . 1宽狭缝式成纤 以德国R e i f e n h a u s e r ( 莱芬豪舍) 公司为代表。 目 前采 用这种技术的还有日本N K K公司、神户制钢公司:美国 N o r d s o n( 诺信)公司、 H i l l s( 希尔) 公司;德国N e u m a g ( 纽马格) 公司和瑞士R i e t e r( 立达) 公司等。 采用宽狭缝 式拉伸均是用一块基本与生产线宽度相同的整体长条形喷 丝板来喷丝的。 在初生纤维进

5、入一条相同宽度的狭缝式拉 伸设备中 随着气流的高速前进 完成纤维的拉伸成纤过 程。这种宽狭缝式拉伸目前又分为两种方式。 一种是喷丝板与拉伸器组成一个封闭系统 拉伸气流 主要由双面冷却风和一些补充气流组成, 通过成网机底部 排气抽吸系统和拉伸器内部截面积的变化, 形成高速气流, 完成成纤过程。业内人士称这种成纤过程为负压拉伸。 R e i f e n h a u s e r 公司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 负压拉伸的最大优 点是操作简单 能耗低, 但缺点是拉伸速度有限 只能生 产对纺速要求不高的聚烯烃类纺粘布。 另一种是喷丝板与拉伸器分开, 拉伸器有专门的风机 提供高速气流来完成纤维拉伸过程 一般这种

6、方法称为正 压拉伸。除R e i f e n h a u s e r 公司外, 其它采用宽狭缝式装置 纺 织 导 报C h in a T e x t ile L e a d e r . 2 0 0 5 N o .9 2 9 PDF Watermark Remover DEMO : Purchase from www.PDFWatermarkR to remove the watermark 非织造技术与产业用纺织 品 的公司基本都是正压拉伸技术。 此类设备的长处是拉伸足, 基本可满足所有熔融纺合纤原料的生产要求。 1 . 1 .2窄狭缝式成纤 以意大利N WT 公司为代表。其它公司采用这种技术

7、 的已比较少。 它采用1 0 0 m m x 6 0 0 m m的矩形喷丝板 将 成网宽度方向上的纤维数分成许多与网帘前进方向平行的 行。一般 3 .2 m宽的生产线有2 1 一2 3 块这样的矩形板。 每个喷丝板下面留下一定的双面吹风的冷却距离后, 相应设1 台1 0 m m x 6 0 0 m m的窄狭缝式牵伸器, 利用压 缩空气向狭缝高速喷射 从而带动纤维高速向前, 进行 拉伸成纤。 1 . 1 .3管式成纤 著名公司有意大利S T P 公司、 Mo d e r n( 摩登) 公司、 O R V公司等。它是将成网宽度方向上的纤维分成许多束, 通过侧吹风冷却后, 导入内径1 0 m m左右

8、的不锈钢管中 用喷射的气流 ( 压缩空气)夹持纤维高速向前 从而完成 成纤过程。 1 . 2 纺粘法成网技术 成网是纺粘技术的关键 直接影响布的外观质量和物 理指标。 成网技术是与成纤技术密切相关的,目前铺网方 式大致分为3 种:自由松散式铺网、摆辊式铺网与打散式 铺网。 1 .2 . 1自由松散式成网 自由松散式成网是一种无需其它辅助装置的成网方 式。 宽狭缝式拉伸都是采用这种成网方法。因为纤维出喷 丝板时对应于网面是均匀分布的, 所以, 只要不破坏纤维 相互间的排列, 落到成网机的网面上 就可以得到均匀的 纤维网。 又因为拉伸速度远远高于成网速度, 纤维落到成 网机的网面上时呈自由松散状故

9、称为自由松散式成网。 R e i f e n h a u s e r 公司的负压拉伸系统纺丝成纤部分是 整体密封的, 减少了外来风干扰。 由于成网机下有吸风 哪 里纤网薄 丝就往那里去。 所以布面并丝极少 没有以 云 斑 柔软性好,延伸度高。但布纵横向强力差别较大。 其它公司的正压拉伸系统 虽然网的均匀性有喷丝板 保证r 但由于风量大, 风速高控制起来难度大一点, 所 以总体上外观不如负压拉伸产品。 1 .2 .2 摆辊式成网 摆辊式成网以意大利N WT为代表, 拉伸器出来的丝, 投影到网面上是相互平行的线状结合。 为了成为均匀纤网, 每个拉伸器下装有可左右移动的摆辊式铺丝器, 利用气流 的附

10、壁效应使纤维由线状结合成为网状结合, 不同部位间 的纤网互相叠合成为完整的纤维网。 这种铺网方式容易产 生并丝, 成布后手感较硬、 外观较差。 但这种成网方式的 优点是可以通过调节摆辊的往复频率和幅度来随意改变布 的纵横向强力比。 1 .2 . 3打散式铺网 打散式铺网以意大利S T P 为代表 采用管式牵伸器和 摆片式摆丝器 进行打散铺网。由于丝束从比较细的拉伸 管喷出, 比较集中, 使用一般方法很难把丝束分散均匀。 采 用打散方法 先让丝束打在一个摆片上, 再折到另一个摆 片上, 使丝束由点状改变成线状 从二摆片形成的缝隙中 喷出, 同时摆片呈摇晃状将丝束铺成纤维网。 采用打散方 法分丝铺

11、网, 布面必然容易产生以 云斑 。 但产品综合性 能均介于上述2 种成网法之间。 1 . 3 成布技术 成布技术就是将所生产的纤维网固化成最终产品的技 术。目 前已有热轧、 针刺、 水刺、热风等4 种较为成熟的 技术。 1 .3 . 1热轧 利用合成纤维的热性能 通过调节温度、 压力和生产 速度使纤维网粘合成布, 一般用于2 0 0 g/m2以下的薄型产 品。由于它生产速度快, 产品多数为一次性卫生用品,目 前已在纺粘法总量中所占比例最高。 1 .3 .2针刺 利用针刺机刺针的穿刺作用,将蓬松的纤网加固成 布 它的强力主要靠纤维与纤维间的互相抱合得到。 产品 一般为1 0 0 g/m2以上的中

12、 厚型产品。在工程上用途较广。 1 .3 . 3水刺 水刺技术是近年来新开发的技术,其原理与针刺类 似 不同的是采用了极细的高压水流代替刺针将纺粘纤网 加工成布。水刺比针刺对纤维损伤要小得多。 1 . 3 . 4 热风 热风成布技术在纺粘法中的应用得益于双组分复合纺 粘技术的开发。 它往往采用皮芯和并列复合形式, 通过热 风熔融其中的低熔点部分作为粘合剂使纤维网固化成布。 热风产品由于高熔点部分的纤维网未被破坏 低熔点又作 为粘结剂r 故强力较高, 而且蓬松度和空隙率比热轧产品 要高。 2 国内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技术现状 国内纺粘法生产技术发展分4 个阶段。 3 0 纺 织 导 报C h in

13、 a T e x t ile L e a d e r . 2 0 0 5 N o .9 PDF Watermark Remover DEMO : Purchase from www.PDFWatermarkR to remove the watermark 非织造技术与产业用纺织 品 2 . 1 第1 阶段 1 9 8 8 一1 9 9 1 年, 全国仅3 条生产线,生产能力还只 有3 0 0 0 t , 设备全部进口 作为国家 七五 计划攻关项 目 这一阶段主要是消化、 吸收国外技术 开发产品的应 用领域。产品的主要用途是席梦思基布。 2 . 2 第2 阶段 1 9 9 3 一 1 9 9

14、8 年,以沈阳纺织工业非织造布技术开发 中心和中航六零六所为主在大连金州 ( 今瑞光无纺布厂) 建立了第1 条门幅2 .5 m. 产量1 0 0 0 t 的国产线上海合 纤所在江苏常熟建立了门幅3 .2 m 年产2 0 0 0 t 的国产线。 这段时间广东开平、梅县上海枫围等地引进了 R e i f e n h a u s e r 生产线; 广东中山、 辽宁清远、 河北华阳引进 了意大利N WE生产线; 杭州华银、河南南阳、广东冠南 引进了S T P 生产线; 湖南益阳、 江苏仪征、 江西合达等引 进了涤纶线这一时期发展的特点是以引进生产线为主 以丙纶热轧线为主 但涤纶针刺和热轧生产线也有了。

15、 设 备的国产化能力已基本具备。 此时的产品以一次性卫生材 料为主沿海地区特别是广东等地卷材出口也很多。 2 . 3 第3 阶段 1 9 9 9 - 2 0 0 2 年, 上海市合纤所为温州永得利投产了 一条年产3 0 0 0 t 的国 产线 迈出了民营经济投资纺粘法的 第一步. 使民营经济逐渐成为纺粘法投资的主体, 也使温 州在极短的时间内成为我国纺粘法设备和产品的主要产地。 这期间 沈阳纺织工业非织造布技术开发中心、 中航六零 六所和上海合纤所建造的生产线成为投资主流, 国产线数 量超过了进口线数量。国产线的技术主要是N WE 公司的 翻版。 产品也拓展了用途如鞋材辅料、 箱包、 过滤支撑

16、 材料、包装材料等。 2 . 4 第4 阶段 2 0 0 3 一2 0 0 4 年, S A R S 的流行与R e i f e n h a u s e r 生产线 的国产化成功, 使我国纺粘法得到了高速发展。出现了一 批国产化线生产厂. 我国也从纺粘线的进口国 变成出口 国。引进线虽然不多, 但档次大大提高 具有规模大、 速 度高、产品新的特点但市场难以消化生产量。 经过4 个阶段、1 0 多年的发展截至2 0 0 4 年底全 国已有纺粘生产企业1 4 3 家, 生产线2 4 2 条 其中3 7 条为 进口 生产线 其余2 0 5 条为国产线。 纺粘生产能力6 1 .4 万t , 实际产量3

17、 6 万t已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纺粘 法非织造布生产国。 我国也从纺粘生产线的进口国. 发展 成为设备的出口国。 3 国内 外的差距 3 . 1 原创性技术少 虽然我国的纺粘法已经颇具规模, 但原创性技术少。 如前所述国外一些公司在成纤、 成网、 成布方面各具特 色 生产线从外观到核心技术都有自己的知识产权。 而我 国的国产化设备呈一哄而起的局面, 基本上为进口线的翻 版。2 0 0 2 年以前热轧纺粘线清一色地翻版N WE ; 2 0 0 2 年后r 又全部翻版德国R e i f e n h a u s e r 生产线。 3 . 2 品 种少 可以熔融纺丝的聚合物都可以作为纺粘法的原

18、料, 并 可开发出相应的产品。不同的原料和多种固化技术匹配 可以使纺粘法的产品性能各异, 满足不同用途的市场需求。 国外原料已发展到P P , P E T , P A , P E , P U , P L A 。纺丝 方式已有单组分和双组分复合。粘合固化方式已有热轧、 针刺、 水刺、 热风。 主要产品有P P , P E T , P A , P U和P L A 热轧; P P , P E T 针刺; P E T水刺;复合纤维产品P E / P P , P E / P E T , P A / P P 热轧; P A / P E T 热风 水刺等。 而国内所用原料仅仅局限在P P 和P E T纺丝方

19、式还只 有单组分。 双组分复合纺丝虽然已研制完成 但还没有规 模化生产。 粘合方式只有热轧、 针刺2 种。 主要产品为P P 热轧和一些S MS 产品, 产量为3 4 .5 万t占总产量的%. P E T 热轧和针刺产品1 . 5 万t ,占4 %a 3 . 3 专用原料少 纺粘法与一般纺丝用原料要求不同,由于它纺速高, 又是气流拉伸 容易产生打滑, 因此要求原料的流动性能 好, 分子量分布均匀。以丙纶为例国外的专用料可以适 应4 0 0 0 m/ m i n 以上的纺丝速度, 而国内 可用于纺粘法的 丙纶牌号不多 能符合高速纺丝要求的原料基本没有。 3 . 4 设备生 产效率 低 与一些发达

20、国家相比,我国设备的生产效率总体偏 低。如代表当 今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速度可达6 0 0 一8 0 0 m/ m i n 而国产的生产线, 即使新建的国 产线. 一般也只 有1 2 0 m / m i n 左右。 国外纺丝速度丙纶可达6 0 0 0 m / m i n , 国内也就在1 0 0 0 一1 5 0 0 m / m i n 左右。 具体表现在r 如美 国平均每条生产线的年生产能力为8 0 0 0 多t而我国平均 仅为2 0 0 0 多t , 如剔除国 外引 进的 生产线, 这个数字会更 低。 2 0 0 3 - 2 0 0 4 年间增加的1 0 0 多条国 产线中有相当 数 量的是

21、幅宽仅1 .6 m, 年产量才1 0 0 0 t 左右的生产线。 4 国内 外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技术的发展趋势 国内外的纺粘法技术最近几年尽管有了长足的发展, 3 2 纺 织 导 报C h in a T e x t ile L e a d e r . 2 0 0 5 N o .9 PDF Watermark Remover DEMO : Purchase from www.PDFWatermarkR to remove the watermark 非织造技术与产业用纺织 品 但毕竟还是一个年轻的行业、发展的行业。美国非织造 布协会 ( I N D A) 在2 0 0 4 年1 0 月发表了一份

22、关于2 0 0 4 一 2 0 0 9 年期间 全球非织造布行业的报告。 报告中 称, “ 非织 造布是一项重要的新兴工业 , 其工艺技术有着广阔的发 展空间。 4 . 1 国 外纺粘法非织造 布生产技 术的 发展趋势 4 . 1 . 1提高生产效率 该技术的核心是提高成丝速度 增加喷丝板孔数和多 纺丝箱体配置。如R e i f e n h a u s e r 公司推出的R e i c o f i l I V型 生产线, 纺P P 的最高成丝速度提高到5 0 0 0 m / m i n 同时 喷丝板孔数由原来的5 0 0 0 孔/ m提高到7 0 0 0 孔/ m, 生产 线速度最高可达到8

23、0 0 m / m i n , 美国A s o n , J R e i f e n h a u s e r 公司的P P 可纺至0 .7 8 d t e x o 另一方面 一些公司从创新工艺方法入手 发展了新 型纺粘技术。美国As o n公司开发了一项称为纺/ 喷 ( S p u n m e 川的 专利技术 该技术是将熔喷法技术融合到纺 粘技术中其主要特点是8 0 0 0 m / m i n 的高速、短程和压 推牵伸技术 纺丝纤度可达0 .7 8 d t e x 以下。 如采用熔融指 数为7 0 0 的P P 切片,可纺出0 . 2 2 d t e x 或更细的长丝。这 样生产出的P P 纺粘

24、布单丝极细完全可代替熔喷非织造 布, 而布的强度又可达到纺粘法非织造布的水平。 随着整板、 高速纺粘技术应用越来越多, 产品的一些 力学性能, 特别是纵横向强力的差异越来越大。R i e t e r 公 司发明了双箱体八字形排列 与生产线方向成4 5 。角的设 备。 通过纤维出拉伸器时的交叉扩散, 几乎在任何纺速下. 纵横向 强力比都可以 做到I : l o 4 . 1 . 3双组分纺粘法生产技术 近年来 双组分纺粘非织造布也有较大的发展。 它是 将复合纺丝的成纤技术和纺粘法的成网、 成布技术相结合 的一种最新的非织造布工艺技术。 其最大优点是可用不同 原料、 通过不同复合形式、生产出不同性能

25、的产品, 极大 地拓展了纺粘法技术发展的空间。目 前, 国外一些公司经 过积极研究、 实验, 拥有了双组分纺丝的纺粘技术和产品。 如日 本U n i t i k a( 尤尼吉卡) 公司的P E / P E T 皮芯复合 产品E l e v e s 它经热辊热封后, 表面的聚乙烯熔融成为粘 结剂和涂层, 而芯层的涤纶不受影响 所以产品具有较高 强力和卓越的防水性能可做篷布覆盖材料。 2 0 0 4 年, F r e u d e n b e r g 公司在I D E A 展览会上展出的产 品E v o l o n 已有8 0一1 7 0 g 的系列产品,它用P A . P E T 两 种不同组分纺

26、制成桔瓣型复合纤维 利用气流拉伸和水刺 使桔瓣分裂, 成超细纤维的复合纺粘非织造布。 其内在质 量和外观质量都较好 由于其尺寸稳定, 吸音效果优越, 已 被推荐到汽车纺织品用途中 包括车顶呢、内饰材料和地 毯基布。经聚氨醋涂层后还可用作透湿鞋衬和行李箱等。 N e u m a g 公司的P P / P E 皮芯型双组分复 合纺粘布 采 用了A s o n 公司的技术, 手感极为柔滑、 舒适, 可以作为一 次性医疗卫生材料的升级换代产品。 4 . 1 .4纺粘产品的差别化 合成纤维的发展史告诉我们由于材料的特性决定 纤维通过差别化来改善它的静电、吸湿、 染色、阻燃等性 能是一个永久的课题,目前已

27、取得了相当多的成果。 这些 成果正在逐步用于纺粘法,可大大提高纺粘产品的档次。 4 . 1 .5绿色材料 发展对环境友好的绿色材料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 世界各国产业进步的一个共同命题。 特别是纺粘法有相当 大的一部分产品是一次性应用的 由于丙纶等合成纤维材 料难以分解 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因此迫切希望寻找 一种可完全分解的新材料予以取代。 P L A ( 聚乳酸) 制成 的产品用完后深埋处理, 在酶作用下, 短时间内可完全 分解。 聚乳酸在美国已有年产1 4 万t 的工业化生产,日 本 也已有聚乳酸的纺粘布样品制成。 最近几年聚乳酸纺粘 纺 织 导 报C h in a T e x t ile

28、 L e a d e r . 2 0 0 5 N o .9 3 3 PDF Watermark Remover DEMO : Purchase from www.PDFWatermarkR to remove the watermark 非织造技术与产业用纺织 品 法的发展必将成为热门。 4 . 2 国内 纺粘法非织 造布技术的 发展 趋势 毋庸讳言, 在纺粘法非织造布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方 面国内外是一致的。 但对国内来说如何消除目 前与国 外水平的差距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4 .2 . 1原创性技术 经过多年的发展 国内已有高校、 研究院所和企业的 一批专家、 学者、 技术人员进入了纺粘法产业

29、. 积累了丰 富的经验 具备了独立的技术开发能力。 从化纤发展的角 度看, 纺粘法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们完全可以根据不 同原料的性能、 特点和目标市场的需要 设计出具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原创性特色产品。 4 . 2 .2专用原料 国内的纺粘法已初具规模 成为原料生产厂重视的一 个应用领域, 但是专用原料很少, 基本采用化纤纺丝级切 片, 这对提高产品质量有一定限制。 随着产品向高品质、 设 备向高效率发展 对原料的要求越来越高。 特别是在熔融 指数、 杂质、 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 采 用专用原料对纺粘法技术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4 . 2 . 3多品种 我国的纺粘产品品种还

30、很少 在去年生产的3 6 万t 产 品中, 仅有丙纶、 涤纶热轧和涤纶针刺几个产品。 一些国 内应用市场已成熟的产品如丙纶针刺土工布、 簇绒地毯基 布、 汽车用的一些纺粘布、 薄型共聚酞胺热轧衬布等还在 大量高价进口。 因此发展多品种纺粘产品可以提高企业的 效益, 使行业得到良性发展, 避免恶性竞争。 4 . 2 .4设备生产专业化 纺粘生产线是由一些单机设备组建而成的。 国外已形 成了 一些专业生 产厂 如B a r m a g 公司的挤出 机、 K u e s t e r s ( 寇司德) 公司的热轧机、 A c e l l i 公司的卷绕机等。 他们集 中精力 在各自的设备上不断创新、

31、完善, 形成了自己的 产品优势。国外一些著名的纺粘设备工程公司如 R e i f e n h a u s e r 公司、 S T P 公司等也是采用这些专业厂商的设 备加上自己的核心技术才形成特色鲜明的生产线。 国内设备生产的现状是工程公司多, 单机设备制造厂 多, 低水平重复多, 专业化生产少 各自特色少,因而总 体上生产线品质难以达到较高水准。 目 前已有一些工厂认 准了纺粘法的发展前景, 走上了专业化生产相关设备的道 路相信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 我国的纺粘法技术、 设备 和产品一定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fir= 纺织结构复合材料是纺织技术和现代复合材料技术结 合的产物. 它与通常的纤维复

32、合材料具有较大的区别。 纤 维复合材料是通过把纤维束按一定的角度和一定的顺序进 行铺层或缠绕而制成的, 基体材料和纤维材料在铺层或缠 绕时同时组合, 形成层状结构因此也称层合 ( 压) 复合 材料。 纤维复合材料中的纤维是平行的、 互不交叠的, 而 纺织结构复合材料是利用纺织技术首先用纤维束织造成所 需结构的形状形成预制件 然后以预制件作为增强骨架进 行浸胶固化而直接形成复合材料结构 1 - a 1 。因此, 可把纺 织结构复合材料定义为用预制件网络结构增强的一类先进 的复合材料 川。 1 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的发展 按当代历史观点, 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的出现是近代材 料科学发展的重大进步之一。 而

33、按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的定 义, 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用编成排的林桔混合粘土做成的 墙体 这是纺织结构复合材料在建筑领域的最早应用。 另 一个例子就是用铜丝编织成的陶瓷基容器。 可以考证, 早 在中国明朝 ( 1 4 - 1 5 世纪)就可精制此类景泰蓝D 。可 见, 人类很早就熟知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的优点: 织造的纤 维网络具有优越的整体增强作用。 因而纺织结构复合材料 的出现和发展是一个悠久的历史过程。 2 0 世纪2 0 年代 波 音公司就已经使用纺织结构来增强飞机的机翼a 5 0 年代 美国通用电器公司也选择纺织结构作为碳/ 碳复合材料鼻 锥的增强形式 z 1 0 7 0 年代初, 在缠绕工艺

34、的影响下二 维编织工艺被引入复合材料领域。 随着复合材料的发展, 二维编织工艺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并为制造复杂形状复 合材料开辟了一条成功之路。8 0 年代, 通过纺织界与复 合材料界的合作 编织技术由二维发展到三维, 从而为制 造高性能复合材料提供了新的途径。 三维编织结构复合材 料由于其增强骨架为三维整体结构, 大大提高了其厚度方 向的强度和抗冲击损伤的性能 5 1 因而倍受重视并获得 迅速发展。 由此可见 现代纺织结构复合材料是在常规复合材料 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于各工业领域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 来的, 通过吸收纺织学科各类织造技术, 形成了机织、 针 织、编织、非织造等类别的纺织结构复合材料。 2 预制件成型与制造工艺 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类似于自然界优胜劣汰的生物组 织。 所不同的是由纤维束组成的各种预成型构造是经过现 代纺织技术织造成型的。 将成型后的纤维束网络骨架充填 3 4 纺 织 导 报C h in a T e x t ile L e a d e r . 2 0 0 5 N o .9 PDF Watermark Remover DEMO : Purchase from www.PDFWatermarkR to remove the watermar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