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导报-阻燃纺织品的技术进步与发展.pdf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723835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579.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纺织导报-阻燃纺织品的技术进步与发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纺织导报-阻燃纺织品的技术进步与发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纺织导报-阻燃纺织品的技术进步与发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纺织导报-阻燃纺织品的技术进步与发展.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纺织导报-阻燃纺织品的技术进步与发展.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纺织导报-阻燃纺织品的技术进步与发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纺织导报-阻燃纺织品的技术进步与发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阻燃纺织品的技术进步与发展 T e C h n 0 1 0 9 i C a II m 口r D V e m e n t0 ff l a m e - r e t a r d a n IT e X t i I e S 近年来,全球阻燃纺织品市场呈快速增长的态势。据英 国最近发表的一份报告称,目前,阻燃纤维及其织物的市场 需求大幅增长,且在今后5 年内亦将持续提升。阻燃织物主 要用于产业用纺织品以及一些特殊行业( 比如消防) 人员的 工作服等领域。 阻燃防护服是重要的个体防护装备,已广泛应用于石 油、化工、冶金、造船、消防、国防以及有明火、散发火花、 熔融金属和有易燃物质的场所,需求量极大,且每年还

2、以两 位数的速度递增。 英国T e x t i l e sI n t e l l i g e n c e 公司最近引文指出,消费者对 多功能防护服兴趣的提高以及各国立法的日益严格,将促 使阻燃纤维及其织物的需求增长。据预计,美国阻燃成衣 的市场规模将突破1 8 4 4 亿美元,2 0 1 2 年可达2 6 5 9 亿美 元;在欧洲,阻燃防护服的市场规模估计超过3 亿欧元,且 l 作者单位: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咨询出版部。 文赵永霞 预期在2 0 l2 年达到3 8 2 亿欧元。 按照阻燃性能持久性从低到高,可以简单地将阻燃防 护类产品分成5 类:( 1 ) 对纺织品进行表面整理( 单面或双 面)

3、;( 2 ) 通过功能化合物接枝进行表面化学改性或等离子 诱导反应使表面活化;( 3 ) 少量阻燃纤维与非阻燃纤维混 纺形成织物;( 4 ) 在预纺丝阶段或挤出阶段添加与纤维类型 相匹配的阻燃剂,阻燃剂融入并在纤维分子链中分散,发挥 其功效;( 5 ) 在聚合过程中加入特殊的共聚单体形成改性聚 合物,然后纺丝得到自阻燃纤维。毫无疑问,最后一种纤维 形成的纺织品具有持久不变的阻燃性能。 判定一种阻燃防护产品的性能好坏,除了要考虑它的阻 燃性之外,其他一些指标也是非常重要的,包括热传输性 隔热性、烟雾产生情况、有毒气体释放情况等。 1 无卤阻燃剂将成为发展趋势 对本身不具有阻燃功能的合成纤维或织物

4、进行阻燃整 纺织导报c h i 帽T e 埘i I eL e a d e r 2 0 0 9N o 1 万方数据 PDF Watermark Remover DEMO : Purchase from www.PDFWatermarkR to remove the watermark 理,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将阻燃剂单体与高聚物共 聚或在聚合体中加入阻燃剂经混溶加工制成共混纤维,再 织成阻燃织物;另一种方法是将阻燃剂用喷涂,浸轧或涂层 的方法对织物进行处理,当遇到火种时发生物理和化学反 应,从而达到阻燃效果。 1 1 阻燃剂的应用现状 通过阻燃整理可以实现阻燃效果的纺织材料包括棉、 麻、粘

5、胶纤维以及混合纤维( 如5 0 棉与5 0 涤纶的混合产 品) 等。 通常,人们运用织物涂层的方法来达到阻燃目的,但有 时也通过在纤维成形过程中,将化学阻燃剂加入纺丝液中 以实现阻燃效果。化学阻燃剂通常以气态或凝聚相的形式 出现。卤素气体是最常见的气态阻燃剂,氯化物或溴化物是 其中最常用的。另外,关于利用纳米添加剂增强材料阻燃性 能的研究目前也非常活跃。 随着阻燃纺织品的大力发展,阻燃剂的安全和生态评 估显得越发重要。通过后整理将阻燃剂添加到纤维或织物 上,是目前实现阻燃性能的主要方式之一。阻燃剂的安全和 生态评估主要是评估它们的安全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安全 性包括阻燃剂本身以及阻燃剂整理工艺过

6、程和燃烧时所产 生物质的急性毒性、致癌性、对皮肤的刺激性、致变异性和 对水生物的毒性等。目前主要考核阻燃剂本身,生物降解性 近年来受到重视,生物降解性差的物质将会积聚,对环境 造成严重影响。 1 2 新型阻燃剂被日益关注 针对阻燃剂本身的特性,结合燃烧的特点,无卤、低 毒、抑烟将是阻燃剂发展的重要方向,磷系、硼系、硅系等 新型阻燃剂将得到更多的关注。以聚酯类合成纤维的阻燃 整理剂为例,它主要含溴和氯。由于使用较少的添加量即可 获得较好的阻燃效果,溴系阻燃剂与增效剂一时成为合成 纤维和塑料阻燃剂的主流。但在燃烧时它们会释放出带有 刺激性和腐蚀性的卤化氢气体,尤其是常与协同剂锑氧化物 配合使用时,

7、会释放出大量的烟,这对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的 威胁,因此正逐渐被新型阻燃剂所取代。 据预测,全球无卤阻燃剂市场将迅速发展,到2 0 1 0 年, 其市场价值预计将从1 6 2 亿美元增至2 7 2 亿美元,部分原 因是由于纳米技术的使用提高了产品性能和降低了制造成 本。日本、美国和欧洲的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公众对含卤素 产品的危险性认知度较高,企业和政府也积极采取措施促 进环保产品的发展。在东欧和亚洲,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 防火安全标准的提高,有卤和无卤阻燃剂市场均迅猛发展。 硼系阻燃剂以优良的阻燃、低毒、抑烟等特性成为引人注意 的阻燃剂品种。 c i b a ( 汽巴) 公司推出的阻燃剂c i b

8、 a F l a m e s t a b 。 N O R l M1 1 6 是一种可以熔融加工的非卤化阻燃剂,已证实在 聚烯烃纤维中( 包括非织造布) 具有极好的阻燃效果,由于 改进了阻燃剂在紫外线下的稳定性,广泛应用于产业用纺 织品行业。 H u n t s m a n ( 亨斯迈) 公司推出了用于涤纶、棉和涤棉 混纺产品的新型阻燃剂F L O V A NC w F ,这一新产品中含有 磷和氮,且不含卤族元素,具有较高的产品性价比,并能赋 予处理后的织物以柔软的手感。 英国F i r e s t o p 公司最新推出了两类用于纯涤纶织物的 阻燃剂F i r e s t o pP F R A

9、和F i r e s t o pP E S X ,用于工作服、 汽车用纺织品和窗帘等的阻燃整理中。F i r e s t o pP F R A 是一 类不含卤素和锑元素的有机磷类阻燃剂,不会产生任何有 害物质,完全环保;适用于连续浸轧工艺,能承受5 0 次水洗 ( 6 0 ,1 0 0 涤纶) 。F i r e s t o pP E S x 是一类未经溴化处理 的、不含锑的有机磷类阻燃剂,不会产生任何有害物质,完 全环保;适用于浸染工艺,无需使用分散剂或匀染剂,但需 添加助剂F i r e s t o pP X C o ( 增强阻燃效果) ,能承受5 0 次水 洗( 6 0 ) 。 瑞士E M

10、 P A 材料科学与技术实验室研究出了一种新型 的基于氯基磷酸酯和二氨基磷酸酯的阻燃剂,用于纤维素 纤维织物的阻燃整理,性价比较高。为了使整理后的织物具 有较好的耐水洗性,研究人员利用几种交联剂( 如氮基添 加剂) 将阻燃剂与纤维素纤维粘合在了一起。测试证明,当 阻燃剂含量为4 时,织物的L o I 值可达3 1 以上。 德国T r e v i r a 公司研制出的T r e v i r a 嚣c s 新型面料在燃烧 时排出的一氧化碳,只相当于其它面料( 如L S Z 羊毛面料、 变性聚丙烯腈) 的l 5 ,燃烧时不散发二氧化硫、氯化氢、氟 化氢等气体。通常,凡经表面处理的阻燃面料的阻燃性能都

11、 是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降低,而用T r e v i r a 。C S 面料制成的 阻燃产品,在纤维合成时聚合物分子链中即含有磷的成分, 因此纤维本身阻燃,且性能可长久保持。阻燃性能既不受洗 涤影响,也不受纤维老化影响。 另外,硅系阻燃剂也应受到重视。硅是地球上最丰富 的资源之一,充分利用地壳资源对发展含硅材料具有非常 重要的意义,有机硅氧烷的衍生物用于纺织品柔软剂已经 非常成熟,但用于阻燃剂还处于萌芽状态,品种开发较少, 论文也鲜有发表。从已知含硅阻燃剂的品种来看,它们合成 简单,原料易得,阻燃效果良好,是一类具有开发价值的阻 纺织导报C h i n aT e ) ( t i I eL e a

12、 d e r 2 0 0 9N o 1 万方数据 PDF Watermark Remover DEMO : Purchase from www.PDFWatermarkR to remove the watermark 燃剂。 今后几年,阻燃剂发展的主要趋势为:卤系阻燃剂( 包 括含卤磷酸酯) 将会继续使用,但产品结构会有所调整,人 们对多溴二苯醚等将慎重对待;而近1 0 年来,关于膨胀型阻 燃剂的制备和应用的研究非常多,磷氮系的无卤膨胀型阻 燃技术及氮基阻燃剂将进一步发展;无毒、抑烟的无卤无机 阻燃剂,如改性的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硼酸锌等,特别是 可用于较高温度的氢氧化镁,将得到进一步的开发

13、,市场前 景十分看好。而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将推动阻燃剂的不断 创新和发展。 2 耐高温阻燃纤维的开发与应用 采用普通纤维生产的织物通过阻燃整理加工后可以达 到定的阻燃效果,但通常其耐高温程度、阻燃效果及耐久性 不如自身具有阻燃特性的耐高温阻燃纤维产品的品种繁多,如 芳纶1 3 1 3 体系中的卜J o n 麟 、N ( 朋麟。、C ( 腿一、C c 恍x 一F R 、 C ( m d 9 一L 、T e n i l o n ;芳纶1 4 1 4 ;K c 眦l e l 。、P R D 1 4 等芳族聚 酰亚胺纤维IP B 0 P B I 等芳杂环纤维;K y n o l 等酚醛纤维l P P

14、S 等含杂原子的芳香族纤维lL e n z i n gV i s c o s eF R 罾等阻燃 粘胶纤维;奥赛纶( 俄罗斯) 、三聚氰胺( M F ) 纤维;聚四氟 乙烯( P T F E ) 纤维;腈氯纶;芳砜纶;预氧丝和石墨化碳纤 维;玄武岩纤维等。此外,还有一些树脂或纤维虽然尚未大 批量工业化生产,但已在研究中显示出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 前景,如聚酮( P K ) 、聚萘二甲酸乙二酯( P E N ) 、聚醚醚酮 ( P E E K ) 、聚芳醚酮( P A E K ) 、聚芳醚砜( P A E O ) 、聚苯醚 砜酮( 即E s K ) 、聚醚酰胺( P E A R ) 、聚萘嚼嗪树脂

15、、苯并晤 嗪树脂、金属螯合树脂等。 上述纤维中,聚四氟乙烯纤维的L O I 值最高,达9 5 , P B 0 纤维兼具耐高温阻燃特性和高强高模特性( L o I = 6 8 , 拉伸断裂强度达3 7c N d t e x ) ,且耐电子束辐射,在3 0 0 高温中处理1 0 0h 后的强度保持率仍在4 2 4 8 左右。 由于高性能的耐高温阻燃纤维价格昂贵,且在加工和 使用性能上也有偏废,因此多采用混纺方式对此类纤维进 行加工。国外应用较多的是芳纶1 3 1 3 和芳纶1 4 1 4 混纺( 如俄 罗斯军队的某些作战服) 、K e r m e l 。纤维与阻燃粘胶纤维混 纺( 如法国等国家的军

16、服和消防服) 等。此外,还有碳纤维 预氧丝与芳纶1 4 1 4 混纺、芳纶1 3 1 3 与P B I 纤维混纺等。 2 1 几种典型的高性能阻燃纤维 芳纶1 3 1 3 纤维中的N o m e x 系列纤维是最有代表性的 阻燃纤维。2 0 世纪6 0 年代,美国D u P o n t ( 杜邦) 公司研制出 一种间位型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学术名为聚间苯二甲酰间 苯二胺( P M I A ) 纤维,其商品名为N o m e x 。自1 9 7 2 年开始, 日本帝人公司也开始生产商品名为c o n e x 的P M I A 纤维。 P M I A 纤维具有良好的阻燃性和热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 公

17、共安全、劳动防护、环保、军工制造等领域。随着该纤维 的广泛应用,杜邦公司又相继开发了一系列改进的N o m e x 雪 产品,其中以N o m e x 固I I IA 的应用最为广泛,其组成为9 3 N o m e x ,5 K e v I a r 和2 抗静电纤维。加入K e v l a r 是为 了增加衣服在高温火焰以及电弧闪爆下抗热、抗收缩及抗 震性能;加入抗静电纤维是为了减少静电,改善穿着舒适 性。N o m e x 。I l I 短纤具有良好的染色性能。1 9 9 6 年,杜邦公 司和帝人两家公司在香港成立合资公司,生产主要面向中国 市场的P M I A 纤维,商品名为M e t a

18、 m a x 。 另外,杜邦公司利用该公司的阻燃材料P r o t e r a 成功开 发了防电弧伤害的自阻燃新材料。与经过阻燃处理的棉锦 纶混纺面料相比,这种新产品可提供高度的舒适感,并完全 符合美国国家消防协会制定的N F P A7 0 E2 类的工作区域电 气安全要求及国家电气安全规范N E S C 的要求,轻盈舒适。 新产品不仅有效保证了电气及能源行业从业人员的安全,而 且为他们提供了舒适的作业环境。 日本钟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开发成功的难燃纤维 K a n e k a l o nP r o t e x 具有很高的难燃性,遇热即收缩成 碳化层,故安全性强于熔融型的涤纶和腈纶。新开发的 K

19、 a n e k a l o nP r o t e x 。可以和棉、羊毛等纤维进行混合而达到 阻燃的目的,并可解决传统难燃纺织品手感不良、吸湿性及 透气性不佳的问题。 B a s o f i l 酋纤维是德国B A S F ( 巴斯夫) 公司研制成功并投 入生产的三聚氰胺纤维,它除了具有较高的抗溶剂性能外, 同时还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L O I 值高达3 2 。另外,它的热 传导性低,热稳定性优良,且暴露在火焰中不缩、不熔、不 熔滴,是一种可以应用于阻燃防护领域的纤维。 B a s o f i l 曲纤维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等对染整加工有 重要影响,其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 8 8 7 1 ,分解温

20、度为 3 9 2 6 6 ,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也带来了对纤维染整加 工的困难,在温度低于3 6 2 8 3 时,纤维的失重率仅为 5 8 6 I 当温度达到3 8 6 1 2 时,纤维的失重才有明显变 化,而且在高温情况下,纤维不发生熔融现象,B a s o f i l 。纤 维具有一定的耐高温性能,但纤维比较硬、脆,初始模量较 大,断裂强度较低,对该纤维进行生产后加工时应注意加工 张力条件。如加工产品需在抗高强条件下使用,应考虑与其 它高性能纤维混纺。 纺织导报C h i 响T e x t eL e a d e r 2 0 0 9N o 1 万方数据 PDF Watermark Remove

21、r DEMO : Purchase from www.PDFWatermarkR to remove the watermark 我国特安纶纤维有限公司开发的芳砜纶( 商品名为 T a n l o n 。) 的L O I 值高达3 3 ,且具有较好的电绝缘性能、化学 稳定性、抗辐射性能以及染色性。由于芳砜纶没有熔点,在 4 0 0 以上高温下分解,但不熔融、收缩或仅呈微小收缩, 离焰后自动熄灭,无阴燃或余燃现象,适于耐温要求高的防 火外层织物及成毡后做隔热层,也可制成消防人员的其他用 品,如内衣、头盔、鞋靴、手套等。 合成纤维阻燃材料的吸湿、透气性较差,因此在保证 其阻燃性能和耐洗涤的前提下,

22、可采用纯棉阻燃织物做面 料和里料,隔热层可选用阻燃粘胶非织造布,再配上阻燃 内衣、阻燃T 恤、阻燃袜等,可实现从内到外的舒适化、人性 化。 2 2 阻燃纤维素纤维 军事需要是防护用纺织品推陈出新的动力之一,而军 用阻燃热防护服的主要特征包括: ( 1 ) 外层服装必须要防火( 利用阻燃剂或自阻燃纤 维) ,至少2 5 的原材料保存完整,而收缩率控制在1 0 以内l ( 2 ) 阻挡热量传导或辐射到皮肤( 通过大量的隔热作 用实现,如夹层或空气间隙等) ; ( 3 ) 当暴露在热或火环境下时,毒烟的产生要尽量小 ( 选择特殊材料来实现) ; ( 4 ) 阻止与皮肤直接接触的衣物发生熔滴现象,因此

23、 不能使用热塑性纤维原料,如P A 、P E T 、聚烯烃以及P V D C 等。 T e n c a t e 防护产品公司与L e n z i n g ( 兰精) 集团日前联合 为美国军队推出了新一代阻燃防护服,其核心在于使用了 L e n z i n gF R 。阻燃纤维素纤维,这种纤维不仅具有自阻燃功 能,而且能够提供超强的湿度管理功能,集防护与舒适于 一身。加拿大、德国及法国也对L e n z i n g 集团的阻燃纤维深 L e n z i n gF R I 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的阻燃防护服中。 感兴趣。预料到这种纤维还会受到消防队,铸造厂及一些 化学品公司的欢迎,L e n z i

24、n g 集团正加快提高这种纤维的产 量,到2 0 0 8 年底增至60 0 0t 左右。利用E NI S O6 9 4 2 测试标 准对克重为2 5 5g m 2 的1 0 0 芳纶织物与芳纶L e n z i n gF 心 ( 5 0 ,5 0 ) 的混纺织物进行阻燃性能测试,测试结果如图l 所 示。图2 为T e n c a t e 公司生产的阻燃织物。 图1纯芳纶织物与芳纶,L e n z l n gF F 护( 5 0 ,5 0 ) 混纺织物的阻燃测试 ( 参照E NI S O6 9 4 2 测试标准) 图2T e n t eM i | I e n i a 阻燃织物 纺织导报C h i

25、 n aT e x c i I eL e a d e r 2 0 0 9N o 1 万方数据 PDF Watermark Remover DEMO : Purchase from www.PDFWatermarkR to remove the watermark 插层型聚合物基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在再生纤维素 纤维与合成纤维上的应用是一种非常有发展前途的阻燃技 术。芬兰K u i t u 公司开发的A i l o n 曰系列粘胶纤维由于在纺丝 过程中加入了较高含量的硅,因而具有永久阻燃性能,当与 火焰或高热源接触时不会发生熔融或熔滴的现象,且不会 释放出有毒的烟气,物理性能稳定,隔热性能良好。A

26、 v i l o n 罾 纤维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可与芳纶或改性腈纶等阻燃纤维 混纺,也可与棉、羊毛等天然纤维混纺,具有良好的舒适透 气性。A v iJ o n 纤维可用于纺纱,也可加工成干法非织造布, 如针刺非织造布、气流成网非织造布等。 山东海龙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安纺阻燃纤维( A n t i f c e l l 。) 采用新一代纤维阻燃技术溶胶凝胶技术,使无 机高分子阻燃剂在粘胶纤维有机大分子中以纳米状态或以 互穿网络状态存在。该纤维及其纺织品同时具有阻燃、隔 热和抗熔滴的效果,其应用性能、安全性能和附加值大大 提高。安纺阻燃纤维的物理机械性能与普通粘胶纤维相类 似,吸湿透气性好,易染色,

27、织物具有良好的手感和穿着舒 适性。由于是在粘胶原液中添加阻燃剂,织物经多次洗涤、 日晒仍具有良好的永久性阻燃作用。该纤维遇火燃烧时不 熔融滴落而只发生炭化,且具有自熄效果,炭化后能保持纤 维原来形状,避免了高温熔融滴落物使人烫伤的现象。可广 泛应用于军队、消防领域及老人、儿童服装、床上用品等。 此外,我国唐山三友集团化纤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新乡 化纤股份有限公司等也开发出了阻燃粘胶纤维并批量生 产,在工业、军事、消防等领域广泛应用。 3 非织造布在阻燃纺织品中的应用 消防服通常包括4 个部分:上表层,隔湿层、隔热层 以及底层( 图3 ) 。其中上表层一般由阻燃棉、K e r m e l 霍, K

28、e r m e l H T A 、N o m e x I I I 、N o m e x D e l t aT ,N o m e x 。D e l t a c 、C o n e x 或P8 4 等材料制成;隔湿层每一区域中由几部分 组成,主材料是P U 或P T F E 之类的透汽材料形成的复合薄 膜;隔热层通常为机织或缝编结构,也可以是针刺或水刺非 织造布、长毛绒织物;而底层则是轻盈的阻燃织物。 德国s T F I 研究院与B P I 公司合作开发了一种三维间隔 针刺非织造布的生产技术3 Dw 曲一u n k e r ,用于改善消防 服的服用性能,通过测试证明,这种新型非织造布的功能 及防护性

29、能与传统产品相当甚至更强。该研究的切入点是 用耐热阻燃纤维( 如P8 4 ,N o m e x 等) 制成的间隔针刺非 织造布代替消防服中的隔热层。成排的倒钩刺针对已铺成 网的非织造材料从正反两面进行针刺,以便在非织造布之 间形成纤维搭桥的现象。这样就形成了复合材料,而间隔分 布则能使非织造布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图4 ) 。这工艺形成 了大量的空腔,即孔容积很大,这对于保证防护服具有较好 的隔热阻燃性能以及优良的生理舒适性是非常必要的。该 技术的工作原理如图5 所示。图6 是成型的间隔针刺非织 造布。 图3 消防服的一般结构 1 2 一非织造布;3 纤维束;4 5 一漏斗的形成;6 一喂入间距

30、 7 一剌针行距;8 一加工方向:9 一非织造布间距。 图4用于消防服隔热层的间隔针刺非织造布构造 1 2 一非织造布层,3 一带有间隔区与针板的工作区 4 一中间喂入( 喂八纺织品或填充材料可选择部件) 5 一非织造布出布。 图5间隔针刺非织造布生产设备3 DW e b L j n k e r 。的工作原理 纺织导报c h i n aT e x 圳eL e a d e r 2 0 0 9N o 18 7 万方数据 PDF Watermark Remover DEMO : Purchase from www.PDFWatermarkR to remove the watermark 图6 成形

31、的间隔针刺非织造布 N o r a f i n 公司推出了一系列新型水刺非织造布,他们选 择合适的纤维类型、利用特殊的化学处理方法及产品结构 使水刺产品具有阻燃性能,同时透气性和耐水洗性得到优 化,可以取代传统的材料用于防护类服装,如消防服等( 图 7 ) 。将该公司生产的阻燃水刺非织造布作为中间层用于阻 燃防护服中,并对其进行阻燃测试,参照E NI s O6 9 4 2 与E N 3 6 7 ,其阻燃时间与抗热辐射时间分别可达1 3 7s 和1 9 7s 。 图7N o 怕n n 公司生产的阻燃非织造布及阻燃防护服 日本东丽杜邦、一村产业和高安3 家公司联合宣布,使 用K e v l a ,

32、纤维已成功开发出高阻燃、高吸音的新型非织造 布,面向阻燃防护类纺织品市场。这种非织造布由于没有进 行化学的阻燃加工,因此燃烧时能够控制甲醛的产生,而且 利用简单的方法即可回收。该产品为双层结构,利用3 家公 司自主开发的粘接技术,使产品具有自阻燃功能。 4 标准与技术的发展相辅相成 高性能阻燃纺织品及相关阻燃产品对于保护职业人员 的生命安全和减少火灾损失具有重要作用。单兵阻燃防护 装备也是在战场燃烧环境中保护士兵的有效手段。当前,世 界各国都非常重视阻燃防护装备的研究,而阻燃测试方法 和标准的研究又是进行高性能阻燃防护服及装备研究的基 础。目前,美国已形成了以燃烧性能测试,传递性能测试, 燃烧

33、假人测试、产品标准为主体的较为完备的标准体系,并 不断对现有标准进行完善,不断模拟真实燃烧环境对防护 服的阻燃性能进行测试和研究,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而 我国还主要集中在通过服装材料小样阻燃性能的测试来评 价阻燃防护服的性能,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差 距。因此,我国也应加快进行阻燃防护装备热传递机理的 研究,并加快进行相关测试标准的研究及更新。 据有关人士介绍,我国阻燃防护服标准落后的主要原 因是企业被隔离于标准制定之外。通用性要求和强有力的 检测手段与方法的标准研究投入很少跟资金有关,这是因 为防护服装的一些关系人身安全的性能指标的检测方法必 须通过大量的试验才能确定,而这种试验费用

34、相当昂贵。研 究经费的不足影响了阻燃防护服性能检测方法标准的深入 研究。而一些业内人士也指出,标准落后并不可怕,只要能 够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防护服标准制定的重要 参与者,也能促进技术的不断更新,从而使得技术进步和标 准更新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据透露,我国阻燃防护服新标准G B8 9 6 5 2 0 0 9 将于 2 0 0 9 年颁布,期待新标准的实施能更加有效地推动我国阻 燃纺织品行业的发展。圃 ( 注:文中所提N o m e x 。和C o n e x 。商标已停止在中国使用,现为 M e t a m a x 由。) 纺织导报C h i n aT e x t i l eL e a d e r 2 0 0 9N o 1 万方数据 PDF Watermark Remover DEMO : Purchase from www.PDFWatermarkR to remove the watermar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