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导报-我国转杯纺产业结构的变化及持续发展的思考.pdf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724124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75.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纺织导报-我国转杯纺产业结构的变化及持续发展的思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纺织导报-我国转杯纺产业结构的变化及持续发展的思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纺织导报-我国转杯纺产业结构的变化及持续发展的思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纺织导报-我国转杯纺产业结构的变化及持续发展的思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纺织导报-我国转杯纺产业结构的变化及持续发展的思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纺织导报-我国转杯纺产业结构的变化及持续发展的思考.pdf(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70纺织导报 China Textile Leader 2007 No. 5 纺纱技术 Spinning Technology 近2 0 年来, 新型纺纱技术得到快速发展, 其中转杯纺 纱是最成熟、 推广最快、 使用量最大的新型纺纱技术。 据有 关文献报道 : 目前全球转杯纺纱机产能已超过8 0 0 万头, 比 1 9 8 0 年的3 6 0 万头增加了1 . 2 倍, 转杯纱线占全部纱线产量 的比重, 按长度计算已达到2 5 % , 按重量计算已达到4 0 % 。 进入2 1 世纪以来, 我国借鉴学习国外经验, 在扩大纺 纱产能的同时, 转杯纺纱也得到快速发展, 每年新增转杯 纺产能在2 0

2、 万头左右。 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资料 : 至 2 0 0 4 年全国拥有转杯纺头数已超过1 1 6 万头, 比1 9 9 9 年的 5 7 万头增加了1 倍多。 1 转杯纺快速发展带来产业结构的变化 1 . 1 积极引进与消化国外转杯纺装备先进技术,使我 国转杯纺装备落后面貌起了显著变化 2 0 世纪9 0 年代, 我国转杯纺技术不但产能小, 且装 备落后, 除少量引进国外第二代转杯纺纱机 (抽气式) 外, 多数是第一代自排风式转杯纺纱机, 纺杯速度为3 万 5 万r / m i n , 只能生产低档次粗支纱。 而进入2 1 世纪以来, 浙 江、 江苏、 山东、 新疆等地先后引进全自动与半

3、自动转杯 纺纱机6 0 0 多台近2 0 万头, 其中浙江省引进全自动转杯纺 机超过1 6 0 多台,近5 万头, 居全国第一, 占新增转杯纺 产能6 5 % 以上。 分析了我国转杯纺产能快速发展后带来的技术装备、生产组织形式、原料使用与产品结构的深刻变化, 并对今后转杯纺技术的发展方向从技术装备工艺研究、产品开发与质量管理等方面作了进一步探讨。 T h e r a p i d e x p a n s i o n o f r o t o r s p i n n i n g c a p a c i t y i n C h i n a h a s b r o u g h t p r o f o u

4、 n d c h a n g e s t o t h e r o t o r spinning sector in terms of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production organization, utilization of raw materials and product structure. Based on analyzing these changes, the article further discusses the developing trend of rotor- spinning technology from the angles

5、 of R & D of technology, equipment and process,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quality control. 我国转杯纺产业结构的变化 及持续发展的思考 这种全自动转杯纺机具有自动接头、 自动落纱、 自动 清扫纺杯、 自动落筒和输送筒子等功能, 其最高纺杯速度 可达1 5 万r / m i n , 比原第一代转杯纺纱机生产效率提高了 2 3 倍。 同时机上配有电子清纱、 上蜡等装置, 能自动 检测与切除纱上疵点, 生产优质转杯纺纱线。 由于纺杯速 度提高, 可纺支数也从原来的9 7 3 6 t e x(6 S 1 6 S) 发

6、 展到2 9 1 4 . 5 t e x(2 0 S 4 0 S) 中细支针织与机织用纱, 改写了原来转杯纺“吃下脚料、生产低档纱” 的历史。 在积极引进国外转杯纺先进技术与装备的同时, 国内 众多纺机制造厂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开发了 新一代半自动转杯纺纱机, 仅在浙江就有泰坦纺机、 日发 纺机、 精工纺机和新亚纺机等4 家, 相继开发了具有半自 动接头、 电子清纱、 上蜡等功能的新一代转杯纺纱机, 目 前均已批量生产供用户选择。 这种半自动转杯纺纱机的纺 杯速度可达7 万 9 万r / m i n , 最高1 0 万r / m i n , 纺纱支 数在3 6 2 7 . 8 t e

7、 x(1 6 S 2 1 S) 之间。 由于机上配有电子 清纱与上蜡等装置, 使生产纱线质量也可接近全自动转杯 纺纱机的水平, 它与全自动转杯纺纱机比, 具有明显的价 格性能比优势, 在国内使用面正在扩大。 1 . 2 生产组织形式起了深刻变化 在2 0 世纪7 0 8 0 年代转杯纺产能发展是以综合利用 原料为前提, 故转杯纺纱机多数是以大中型棉纺厂附属车 间而建立, 原料来源主要是利用生产中的回料、 落棉等。 由 Some Thoughts on Structural Chang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 s Rotor- spinning

8、 Industry 浙江省纺织工程学会 章友鹤 作者简介:章友鹤, 男, 1 9 3 4 年生, 教授级高工, 杭州, 3 1 0 0 0 9 。 PDF Watermark Remover DEMO : Purchase from www.PDFWatermarkR to remove the watermark 纺织导报 China Textile Leader 2007 No.571 纺纱技术 Spinning Technology 于是附属车间吃下脚料, 故限制了其产能发展与档次提升。 进入2 1 世纪以来, 随着转杯纺技术的进步, 转杯纺纱 与环锭纺相比, 不仅具有工序短 (6 道缩

9、短为3 道) 、 用工 省 (同样产量用工只环锭纺1 / 4 ) 、 生产效率高 (是环锭纺 的6 8 倍) 等优势, 而且还具有质量优势, 转杯纱除强 力稍低外, 其它指标如纱线条干均匀度、 毛羽、 表面光洁 度等均优于环锭纱, 可用作中高档针织与机织用纱, 故转 杯纱不再是“吃下脚料、生产低档纱” 的代名词。 生产实践使经营者意识到发展转杯纺纱必须要有一定 规模, 并相应配置前道先进装置才能确保产品质量的档次 提升。 从浙江近几年转杯纺发展看, 原来附属在棉纺厂的 转杯纺车间多数已逐步消亡或转移。 现在的转杯纱生产厂 大多数是2 0 0 0 年后新建的, 其中规模最大的如萧山科尔纺 织公司

10、拥有A u t o c o r o 3 1 2 型全自动转杯机4 0 台, 共1 2 4 8 0 头, 并与国外引进的清梳联及带自调匀整并条机等先进前 纺设备相配套, 每天生产转杯纺纱线超过1 0 0 t(以3 6 . 4 t e x 计算) 。 一般厂规模在8 1 2 台, 最小规模为4 台, 日产 纱也在1 0 t 以上。 同时为了使产品质量达到用户要求, 多 数企业均配置了清梳联合机与新型开清棉、 梳棉、 并条机 等先进前道设备, 并有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管理, 从事工艺 研究与产品开发, 使产品上档次, 质量上水平。 故目前在 浙江省用全自动与半自动转杯纺机生产的纱线质量, 尤其 是 3

11、项C V 值(重量 C V 值、条干 C V 值、单强 C V 值)均能 达到2 0 0 1 年U s t e r 公报统计值5 % 2 5 % 的水平。 转杯 纱已成为纱线生产中的一类重要品种, 其用途正在不断扩 大, 转杯纺纱企业已不再是棉纺织厂附属车间。 1 . 3 转杯纺使用原料与产品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 转杯纺纱用原料, 长期以来是以利用棉纺的回料、 下 脚料为主体成分。 随着全自动与半自动转杯纺纱机的大批 投入使用, 用户对转杯纱的质量提出了较高要求, 用回料 与下脚料显然是达不到质量要求的 ; 同时随着转杯纺单独 工厂的建立, 生产量大, 回料也难以收集, 因此在转杯纺 的原料使用

12、上也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 原棉与各种化纤及 羊毛、 绢丝、 麻类等多种纤维均可在转杯纺中应用。 由于使用原料多样化,转杯纺生产的纱线也丰富多 彩, 目前在全自动转杯纺纱机上除了生产中高档次纯棉针 织与机织用纱外, 非棉产品如粘胶针织纱、 T / C 、 T / R 混纺 针织纱也已批量生产。 由于这几种非棉纱线手感柔软, 表 面光洁,染色鲜艳, 吸湿透气性能好, 受到用户欢迎。 在 半自动与自排风转杯纺纱机上, 也先后开发了羊毛 (羊绒) 混纺转杯纱、 麻/ 棉混纺纱及 丝转杯纱等产品, 此外转杯 纺的色纺针织纱、 竹节纱、 包芯纱也先后开发成功, 投入 小批量生产。 转杯纱线品种多样化, 不

13、仅满足了用户的不 同要求, 也为企业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这也是转杯纺 近几年来得到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2 转杯纺持续发展的思考 近几年来, 我国转杯纺产能的快速发展使产业结构产 生了变化, 即生产方式从附属车间到专业工厂 ; 使用原料 从吃下脚料到多种原料, 生产装备从第一代转杯纺机到第 三代全自动转变纺机, 生产品种从低档粗中纱到中高档用 纱。 这些变化充分反映了转杯纺生产技术已进入了一个新 的发展时期, 如何坚持自主创新, 进一步提升转杯纺产品 的档次, 扩大转杯纺纱线的应用领域, 提高在国内外两个 市场上的竞争力,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投入产出率, 这是 关系到我国转杯纺能否持续发展

14、的重大课题。 2 . 1 要控制低水平转杯纺产能的扩张 转杯纺技术发展已进入了第三代全自动与半自动转杯 纺时期, 因此要用技术标准、 政策导向等手段, 限制第一 代自排风式转杯纺纱机的盲目生产。 对目前尚在使用的第 一代转杯纺纱机, 要通过技术改造等方法逐步用新一代先 进转杯纺纱机替代, 走更新改造之路。 同时对今后新建转 杯纺工厂要有经济规模, 一般采用国产新一代转杯纺纱机 以6 8 台 (1 2 0 0 1 5 0 0 头) 为单元, 引进国外全自动 转杯纺机以4 台为最小单元, 并相应配套先进前纺设备, 使 投产后产品质量能达到一定水平。 2 . 2 要根据转杯纺不同档次做好产品定位 转

15、杯纺目前在国内已呈三足鼎立并存的格局, 既有最 先进的全自动转杯纺纱机, 又有国内生产的半自动转杯纺 纱机, 也有早期引进与国内生产的自排风式转杯纺纱机, 这 三代设备机械结构性能与自动化程度差异较大, 因此, 要 根据不同档次的转杯纺装备, 开发不同档次的转杯纺产品。 对引进的全自动转杯纺纱机要充分发挥其自动化程度 高、 质量控制系统功能齐全的优势, 重点开发2 9 1 4 . 5 t e x (2 0 S 4 0S) 高档次针织用纱和机织用纱, 尤其是要开发 生产低捻针织用纱与名牌牛仔布用纱, 并要积极开发非棉 (粘胶、 T / R 、 T / C ) 转杯纺纱线与色纺转杯纺纱线等新颖纱

16、线, 以提高其产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 对国产新型转杯纺纱机要重点开发4 8 2 9 t e x(1 2 S 2 0 S) 粗中支机织与针织用纱, 使其生产效能得到最大 发挥。 同时通过对设备的改造与技术创新, 能生产转杯纺 PDF Watermark Remover DEMO : Purchase from www.PDFWatermarkR to remove the watermark 72纺织导报 China Textile Leader 2007 No. 5 纺纱技术 Spinning Technology 竹节纱和包芯纱等新颖纱线, 并要根据后道加工的质量要 求加装电子清纱与上蜡装置

17、等以进一步清除纱上疵点, 提 高其加工性能。 对目前仍在使用的第一代自排风式转杯纺纱机可以生 产9 7 4 8 t e x(6 S 1 2 S) 粗支纱为主, 通过合理使用各 种可用原料 (棉、 毛、 麻、 丝等回料) 生产纯棉、 棉/ 麻混 纺及 丝混纺等纱线, 也可根据市场需求以再生棉为原料 生产工业用的副牌转杯纱。 总之, 要通过合理分工做到产 品定位合理, 使各自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2 . 3 要大力开发转杯纺新颖纱线,扩大转杯纺纱在针 织品的应用领域,减少对棉花的依存度 全自动转杯纺与半自动转杯纺的扩大应用, 为开发中 高档转杯纺纱提供了装备条件。 目前国外转杯纺纱企业大 多数生产中

18、高档和混纺针织纱等品种, 尤其是低捻度针织 纱更受针织企业的欢迎。 如国外著名的运动服生产商耐克、 阿迪达斯、 波罗等都采用中细支低捻转杯纱。 据国外相关 报道, 国外转杯纺纱线在针织物上的使用已占4 2 % , 在中 粗牛仔布、 卡其织物上的应用只占2 5 % , 在美国有7 2 % 的 转杯纱用于针织面料, 这充分说明在转杯纺纱机上开发中 高档针织用纱是大有潜力的。 此外, 随着国内转杯纺产能的扩大, 原棉供需矛盾日 益凸显, 而国外转杯纺用原棉只占5 5 % , 非棉原料占4 5 % , 故通过转杯纺非棉产品的开发, 扩大转杯纺原料使用范围, 增加转杯纺纱品种, 减少对棉花的依存度。 2

19、 . 4 要以改革的精神,按不同用途制订转杯纺纱质量 标准,促进转杯纺纱质量的提高 产品标准是衡量产品质量的砝码, 目前国内考核转杯 纱质量只有F Z 1 2 0 0 19 2 转杯纺纱标准, 随着国内转杯纺 纱快速发展与技术进步, 现行标准从适用范围、 考核项目 和指标水平均已落后于形势, 同时用一个标准也很难适用 目前转杯纺纱原料多样化、 产品档次差别化和不同用途对 转杯纱质量的不同要求, 因此必须要对现行标准进行全面 更新, 按使用原料不同、 装备不同和产品用途不同分别制 订转杯纺纱的系列标准。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通 过制订高水平的产品标准来指导企业一切生产经营活动, 把高质量

20、的产品推向市场, 参与竞争, 因此制订标准的指 导思想应 “从实际出发立足于超, 尽最大努力满足用户要 求,并与国际接轨” 。 2 . 5 要加强转杯纺纱工艺研究 与环锭纺纱相比, 转杯纺纱从研制到目前生产的时间 还比较短, 尚有许多关键工艺技术有待进一步研究突破, 联系当前转杯纺生产应从3 方面进行工艺研究。 1 ) 要重视原料优选和互配, 这是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与 稳定的首要环节 由于转杯纺的成纱机理不同于环锭纺, 尤其是纱线强 力要低于环锭纺, 故在生产纯棉转杯纱时应把纤维的强伸 度与马克隆尼值放在重要位置。 而美棉性能强伸度较好, 无“三丝” 等疵点, 较适宜用于转杯纺纱, 同时在配棉中

21、 要注意批与批马克隆尼值的差异。 马克隆尼值高些 (即纤 维成熟较好、 细度偏粗些) 更适宜生产中号转杯纱, 但同 批棉花中马克隆尼值差异不能过大, 否则在成品中易出现 染色档疵品。 在非棉转杯纺纱生产中, 尤其是以回料作主 要原料时 (如绢丝落棉、 麻落棉等) , 对批与批之间的回料 性能要作测试分析 (如纤度与长度离散度、 含杂率) , 否则 因批与批之间质量差异过大易造成质量波动。 2 ) 要对前纺工艺进行研究 目前转杯纺纱的前纺工艺主要有两种, 一是采用传统 工艺即开清棉 梳棉 头二道并条 ; 二是采用清梳联合 机 带自调匀整单程并条机。 这两种工艺在提高纤维梳理 度、 清除杂质能力方

22、面, 第二种要优于第一种, 同时由于 清梳联合机上普遍装有自调匀整系统, 故条子的长短片段 的重量差异要好于传统工艺。 但清梳联工艺的短绒率增加 较多, 将会影响纱的强力, 因此控制清梳联短绒率的增长 应作为工艺研究的重点。 因原棉本身强度较低, 不宜采用 清梳联工艺;在麻类、 绢丝类回料生产时, 原料还要经过 预处理去除杂质, 才能经开清棉制成棉卷。 对并条工艺, 根 据S c h l a f h o r s t(赐来福) 公司试验分析 : 单并工艺用于粗支 纱 (3 2 . 8 t e x ) 或纯纺纱 ; 在生产中细支纱 (2 9 1 4 . 5 t e x ) 或混纺纱时, 因对条子中

23、的纤维伸直度与混合均匀性要求 较高, 故以采用二道并条工艺为好, 同时在末并机装有自 调匀整装置, 能匀整输出条子长短片段重量差异, 这对提 高转杯纺纱的质量是十分有利的。 3 ) 要重视转杯纺纱机工艺研究 由于使用原料、 生产品种与使用转杯纺纱机的不同, 必须采用不同的转杯纺工艺。 如要纺好针织纱, 关键是要 降低捻度设计, 但捻度降低后又会影响纱的强度, 如何提 高低捻针织纱的强力, 就必须要从选用强伸度好的原棉、 减少加工中纤维损伤、 提高喂入条质量及优选纺纱器各元 件、 提高加捻效率等方面进行研究。 总之提高转杯纺成纱 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 只有加强各环节工艺研究, 筛选最 佳工艺才能使成纱质量达到最佳水平。(下转P 7 9 ) PDF Watermark Remover DEMO : Purchase from www.PDFWatermarkR to remove the watermark PDF Watermark Remover DEMO : Purchase from www.PDFWatermarkR to remove the watermar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