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导报-清梳联工艺的矛盾、规律和若干问题.pdf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724136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785.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纺织导报-清梳联工艺的矛盾、规律和若干问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纺织导报-清梳联工艺的矛盾、规律和若干问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纺织导报-清梳联工艺的矛盾、规律和若干问题.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纺织导报-清梳联工艺的矛盾、规律和若干问题.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纺织导报-清梳联工艺的矛盾、规律和若干问题.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纺织导报-清梳联工艺的矛盾、规律和若干问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纺织导报-清梳联工艺的矛盾、规律和若干问题.pdf(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S p i n n in g T e c h 摘要:目 前清梳联生产线已在我国清梳设备中占1 / 4 的比例。 通过对各地 清杭联生产实践经验的多年探索、 总结, 归纳出清梳联工艺的一组矛盾和 3 个规律,并详细讨论了用好清梳联的一个基拙、两个重点及6 条措施。 关键词:清梳联;前纷工艺; 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 T S 1 1 4 .2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0 0 3 一 3 0 2 5 ( 2 0 0 4 ) 0 2 一 0 0 3 8 一 0 6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棉纺织专业委员会 李妙福苏馨逸 清梳联mm艺的矛盾、规律和若千问题 0 引言 自1 9 9 5 年第一台国产清梳联

2、试制成功以来, 我国清 梳联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清梳联 生产线占全国清梳设备的2 5 %左右。与此同时, 清梳联 工艺研究也有了很快的进展, 它突破了片面追求高速度、 高开松、高除杂的现象,初步总结出清梳联工艺的矛盾 和规律, 并提出了开松、 棉结、 杂质、 短绒兼顾的 原则。现根据各地的经验进行归纳、总结。_ 就是除杂效率越高,开松度越好,则棉结和短绒的增长 率越高。它们是一组密切关联的矛盾。 1 . 2 三个规律 1 .2 . 1开清棉工艺流程越长、除杂越好,棉结增长越多 原北京第三棉纺织厂A F I S 纤维检测仪对原棉经过清 梳设备后的棉结、杂质变化进行测定 ( 表1

3、 ) 0 表1 清梳工艺过程中棉结杂质的变化情况 1 清梳联工艺的矛盾和规律 要研究分析清梳联设备组合和工艺配置的合 理性, 首先要了解和遵循清梳联的“ 一组矛盾和三 个规律” 。 近几年来经过不断探索、总结, 对清梳 联的矛盾和规律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1 . 1 一组矛盾 主要指清棉开松度、 除杂效率、 棉结增长率和 短绒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北京纺织工程学会1 9 9 3 年对北京4 条引进清梳联的开松度、 除杂效率、 短 工艺流程原棉抓棉机 轴流开多仓混棉 棉机机 ( 带R ) 轴流开 清棉机喂棉箱梳棉机 棉 结 棉结数/ 粒 9 一 , 棉结直径/ m m 单机增长率/ % 累计增长

4、率/ %5 5 . 6 5 1 1 5 0 . 3 0 1 4 2 7 . 6 7 5 9 . 9 1 1 1 0 . 7 7 7 4 . 8 3 4 9 . 7 7 441077559955 18285214 4a2189 33307622885067 2710771152226 243075995 22l076 860279 115030130599 尘杂总数/ 粒 9 一 , 杂尘杂直径/ mm 质杂质数/ 粒 9 一 , 单机尘杂清除率/ % 累计尘杂清除率/ % 2 1 5 0 . 2 6 2 2 2 7 . 8 5 2 5 . 9 1 5 9 0 . 2 7 1 7 2 60 4

5、4 4 . 6 1 3 4 0 . 2 4 1 4 +1 6 . 5 2 5 3 . 3 q一92 ?一口:50 一邓02 3 5 名 7 0. 03 注:杂质清除率以尘杂总数为基数计算。 绒增长率和生条棉结增长率等进行测试和统计,结果表 明, 它们之间有密切关联:开松度越差, 除杂效率越低, 短绒增长率和棉结增长率也较低。如D型工艺:棉束重 量6 .6 5 m g / 个, 开清棉除杂效率3 2 .0 3 %,筵棉短绒比 原棉增长2 . 9 %,生条棉结7 . 3 粒/ g ,杂质8 4 .9 粒/ g ; 反之A型工艺:棉束重量4 . 2 m g / 个, 开清棉除杂效率 6 8 %, 筵

6、棉短绒比原棉增长1 2 . 9 7 %, 生条棉结1 4 . 8 粒/ g , 杂质1 0 1 .9 粒/ g , 开松度高, 除杂效率、 短绒增长率 和棉结增长率也高。因此,它们的关系基本上是:开松 度、除杂效率与棉结增长率、短绒增长率呈正相关,也 作者简介: 李妙福,男, 1 9 2 9 年生, 教授级高工, 石家庄, 0 5 0 0 5 1 从表1 可看出以下规律: 1 ) 棉结在开清棉过程中是逐步递增的, 而尘杂是逐 步递减的,特别是清棉机的握持打击使棉结急剧增加; 2 ) 开清棉工序设备配置愈多, 即流程愈长, 棉结产 生的机会愈多,而尘杂减少的机会也愈多; 3 ) 经梳棉机梳理后,

7、 棉结杂质都有明显降低, 棉结 去除率在8 0 %以上。 1 .2 .2开清部件速度越高,短绒、棉结增长越多 过去由于过分强调开清棉工艺的开松度和除杂作用, 所以各机的开清部件速度比较高,但是带来棉结、短绒 的高增长 ( 表2 ) 0 1 . 2 . 3清、梳除杂效率有互补性 霎 鬃 纺织导报 Ch i n a T e x t i le L e a d e r 2 0 0 4 N o . 2 万方数据 PDF Watermark Remover DEMO : Purchase from www.PDFWatermarkR to remove the watermark S p in n in

8、g T e c 呱; 表z 清棉机主除杂辊不同速度的质量 主除杂辊速度除杂效率单机短绒增长率生条棉结/ 杂质 / r - m i n 一,/ %/ %/ 粒 9 一, 9 3 0 38 o 5 0 . 2 59. 1 一 0 . 5 一 0 . 2 + 0 . 7 6 1 / 1 2 2 7 2/ 1 2 0 1 0 3/1 1 1 十 5 4 棉结增长率3 7 .0 5 % 棉结增长率6 7 .7 4 % 受或少受损害 从整体看,棉结、杂质的去除在清梳工艺中有互补 性, 但短绒经梳棉工序后不减反增, 所以从整个设备、 工 艺、质量要求来看,清梳联的主要矛盾是短绒,而短绒 又是影响成纱质量的主

9、要因素,河南南阳纺织集团的试 验结果 ( 表3 )充分说明了这点。 注:机型为赫格特M A C川型 我们在总结清梳联经验时,发现清、梳 除杂效率有互补性,如北京纺织工程学会 1 9 9 3 年的测试和统计资料显示A型工艺清棉 除杂效率为6 8 %, 而梳棉除杂效率为2 8 . 8 %, 清梳总除杂效率为%. 8 %; D型工艺清棉除 杂效率为3 2 .0 3 %, 梳棉除杂效率则为6 3 .5 7 %, 清梳总除杂效率也达到9 5 .6 %。 表3 不同生条短绒率成纱质量的变化情况 短绒率 单强条干 细节/ 个 粗节/ 个 棉结/ 粒 / %CV/ % CV / % k m 1 02 棉结/

10、粒 9 一 , 单强 /cN 2 mm毛羽3 mm毛羽 / 根 ( 1 0 c m ) 一 , / 根 ( 1 0 c m ), 2 1 1 . 7 9 2 3 0 . 0 7 2 4 9 . 1 8 2 6 1 . 3 5 6 1 . 8 7 6 9 . 1 0 7 2 . 0 9 7 8 . 7 3 ,.IC勺,一n钊 2,、41为 km-6898 方案一1 0八咤JCU 1门js ,.泪.胜J km-37485267 2 2 . 5 2 9 . 5 1 2 名 2 7 . 9 9 1 1 . 1 1 3 . 8 2 9 . 3 2 1 2 . 9 1 4 7 2 9 . 3 9 1 4

11、.3 1 5 3: : 据此, 我们可以看到, 过去为达到开清棉的开松度、 除杂效率指标而提高开清部件的速度和锯齿加密等,不 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而更应该探讨清梳除杂合理分工 的问题,以便全面地改善和提高生条及成纱质量。 1 . 3 清梳工艺和设备的核心是保持纤维原有的特性不 从表3 可看出, 生条短绒含量的高低, 直接影响成纱 质量。短绒越多,成纱疵点就越多。短绒多不利于并条 对纤维运动的有效控制,不利于控制浮游纤维,不利于 提高纤维伸直平行度,不利于粗纱内在结构质量,从而 造成细纱牵伸及摩擦力界不稳定, 条干差, 粗节、 细节、 棉结量增大,强力差异大,成纱毛羽多。 万方数据 PDF Wa

12、termark Remover DEMO : Purchase from www.PDFWatermarkR to remove the watermark S p in n in g T e 哟 n o lo g y 因此, 如何保持纤维原有的特性不受或少受损害, 也 即减少纤维损伤、少增短绒是清梳工艺的核心,是一个 综合性的系统课题。 2 清梳联工艺若干问题 要用好清梳联, 不外乎设备、 工艺和管理等3 个方面。 根据各地经验, 可概括为1 个基础、 2 个要点、 6 条措施, 现探讨如下。 2 . 1 一个基础 选好设备 当今清梳联设备众多,选好设备是首要任务。 2 0 0 2 年北京纺

13、机展展出了1 0 条清梳联生产线的设备 或样本,基本分为3 种模式: 1 )往复抓棉机 一 单轴流开棉机 一 多仓混棉机一 精清棉机一 梳棉机, 分别由瑞士R i e t e r( 立达)和青岛 宏大纺机公司展出; 2 ) 往复抓棉机* 轴流开棉机一 多仓混棉机 。 三 刺辊清棉机一、梳棉机, 分别由 德国T r u t z s c h l e r ( 特吕 茨 勒) 、 意大利Ma r z o l i ( 马佐里) 、 英国C r o s r o l ( 克罗斯罗 尔) 、台湾王田和郑州宏大纺机等5 家公司展出; 3 )往复抓棉机 一 单轴流开棉机 一 多仓混棉机 一 第一清棉机一 第二清棉

14、机一 梳棉机, 江苏金坛纺机和 台湾明正公司各有展出。 3 种模式的前部配置基本为一抓一开一混 ( 其中 C r o s r o l 为先混后开) , 只是机台性能不尽相同; 主要不同 在后部精清棉机的形式。3 种模式的工艺特性见表4 0 综合以上情况并结合清梳联的矛盾、规律和少产短 绒的要求来衡量,第一种模式,即以预开清能力强的单 轴流和工艺上短流程的柔和清除型为好。 但从各地使用的实际情况分析,3 种模式都有其优 点和特长:第一种模式以纺中高支普梳、精梳纱即9 . 7 一1 9 .4 t e x ( N e 3 0一6 0 )为好, 如安庆棉纺厂、 德州棉 纺厂都采用此模式,并取得较好效果

15、;第二种模式用在 含杂较高的原棉时或者粗支纱时较合适;而第三种模式 则应变能力强,流程可长可短,如用一道清棉并采用梳 针打手则可适用于长绒棉品种,同时对规模不大、翻改 品种较多的企业也较适宜。 2 . 2 两个要点 根据清梳联的矛盾和规律,我们要把握以下两个要 点。 2 .2 . 1处理好一组矛盾,做到棉结、杂质、短绒兼顾 开松、除杂是开清棉的一个主要功能,除杂效率也 是开清棉的一个重要指标, 但除杂效率、 开松度与棉结、 短绒又是一组密切相关的矛盾。处理好这组矛盾的要点 是要克服片面追求清棉开松度和除杂效率的倾向,做到 棉结、杂质、短绒兼顾。 具体到清棉除杂效率掌握多少为宜,总结各地经验 可

16、概括为: 1 ) 首先要满足成纱质量指标、 用户需求以及后道工 序对原纱的要求; 2 ) 要控制棉结、 短绒增长率, 一般情况下筵棉比原 棉的棉结增长率控制在8 0 %以下,最高不超过1 0 0 %, 同时筵棉比原棉的短绒增长率最高不超过1 %, 力求做到 不增长或负增长; 3 )根据原棉含杂情况调整清棉工艺。 贯彻以上指导思想,就可以在保证或满足成纱质量 要求下达到除杂效率恰当而棉结、 短绒增长少的目的。 如 德州棉纺厂生产的C J 1 4 . 6 t e x 和C J 1 8 . 2 t e x ,原棉含杂 1 .0 3 %时,采用单轴流F A 1 0 5 打手速度5 0 0 r / m

17、i n ,清 棉机F A l 1 6 刺辊速度降到3 2 0 r / m i n( 一般为5 0 0一6 0 0 r / m i n ) 。用A F I S 仪器检验,筵棉比原棉的棉结增加 5 9 .2 %,带籽壳棉结增加 1 8 .4%,尘杂降低4 3 .5 %,1 6 表4 清梳联3 种模式工艺特点 IIIm 工艺流程 一抓一开一混一清一梳等5 道,流程最短一抓一开一混二清一梳等6 道 一抓一开一混一清或二清一梳等5 道或6 道 类型柔和清除型 强烈清除型 湘 对 I 而言) 介于 工 和 II 之间,较柔和 预开清 能力 工艺配置上加强了预开清能力,采用高效 除杂的单轴流开棉机, 除杂效

18、率在2 5 %一 3 0 %间 ( 原棉2 %含杂) 。 工艺配置上以加强后部除杂功能为主, 预开清采用除杂效 率相对较低的双轴流开棉机,除杂效率在1 2 %一1 5 %间 ( 原棉2 %含杂) 。 预开清能力也较强, 采用除杂效率较高的 单轴流, 基本同第 工 模式。 主开清 除杂区 由于预开清能力强, 所以减轻了后道清棉机 的负担,一是可采用一道清棉,二是可适当 降低清棉打手速度, 实现 “ 轻开轻打” , 减少 短绒增加, 达到在保证开松除杂条件下少产 短绒的柔和的开松除杂功能。 由于预开清能力较弱,因而不得不加强后部开清除杂作用, 如采用三刺辊清棉机或提高刺辊速度( 一般第三刺辊在1

19、8 0 0 一2 0 0 0 r / m i n )以弥补预开清能力不足,由此短绒增多, 因而又采取多排的形式如C V T II I 就有3 个除杂区、 4 个排杂 排短的棉网清洁器,并在后部再加一道强力除尘。 和第一模式相似, 可根据原棉质量和成品 要求,采取一道或二道清棉机。 其它 基本做到二无,一无凝棉器,完全依靠气流 输送棉流, 减少运转中的轧、 堵; 二无间断 连续喂棉,各机运转率高。 仍采用凝棉器,但现改为无动力凝棉器后,较原有凝棉器 轧、堵现象减少;郑机的F A 1 1 1 三刺辊也是顺向喂棉, 但 其它流程的三刺辊均为握持打击。 1 ) 无凝棉器, 同第一模式; 2 ) 清棉机

20、喂 人仍为握持打击 ; 3 )可以根据原棉和生 产品种,比较方便地更换开清打手的形 式,品种适应性较强。 4 0 纺织导报 C h i n a T e x t i l e L e a d e r 2 0 0 4 N o . 2 万方数据 PDF Watermark Remover DEMO : Purchase from www.PDFWatermarkR to remove the watermark S p i n n in g T e c h 求抓棉机在任何区段抓棉时,其所抓取的成份能接近配 棉表的平均成份。 第二就是采用宽幅抓臂, 幅宽2 3 0 0 m m 的一次可抓取成份为3一5

21、个, 而1 7 0 0 m m的只有2一 4 个。 另外宽幅抓臂在单量不变情况下还可做到精细抓棉 和轻抓少伤纤维。 3 ) 抓小、 抓细、 抓匀。 1 9 9 3 年北京纺织工程学会对 抓棉机的棉束统一取样测试, 4 条生产线的棉束重量在2 5 一3 0 m g / 个之间, 棉束大小和抓臂往复速度、 抓臂每 次升降深度、抓棉辊速度以及运转率有密切关系。所以 降低棉束重量,首先不宜提高抓棉辊速度,以免造成短 绒率增长;要在保证产量供应的前提下以减小抓臂往复 速度或升降幅度和提高抓臂往复运行的运转率为好。 从各地经验来看, 棉束重量宜控制在3 0一5 0 m g / 个之间,抓臂往复运转率在9

22、5 %左右, 不宜低于9 0 %. 此外,肋条和抓齿缩进距离对抓棉均匀有影响,一 般棉包紧时宜小, 棉包松时宜大, 当棉包松紧混用时, 缩 进距离宜适当放宽, 可避免对松包抓取棉块过大的现象。 2 . 3 .2经常保持梳理元件的锐度 梳棉机既是去除杂质,又是产生短绒和排除短绒的 主要环节, 是清梳联中的核心设备。 要解决这一矛盾, 既 要优选梳理原件, 做到七配套 ( 表5 )和合理配置工艺, 更要经常保持梳理元件的锐度。 表5 青岛宏大纺机推荐的七配套针布规格 ( 纯棉中、细支纱) 型号齿密/ T ( 2 5 .4 m m ) 一z 1238653655206014D240 m m以下的短绒

23、, 根数法增加 1 .5 个百分点, 重量法增加 0 .4 3 个百分点,取得较好效果。 2 .2 .2 除杂要合理分工 清梳除杂合理分工,就是对除杂要系统考虑,该在 清棉去除的别留给梳棉, 该在梳棉排除的别交给清花, 以 达到最佳效果。 现在整个清梳联在短流程后仅3 个开清点, 即开棉、 清棉、 梳棉等3 处, 所以现在提出的合理分工既包括清梳 之间,也包括开棉、清棉、梳棉三者之间的分工。 从形态上说,三者的除杂要求是开棉除大杂,清棉 除中杂,梳棉除小杂,目前界定大、中、小杂的标准尚 没有。因此现在说的除杂合理分工只能根据实践经验来 探讨。所谓除杂合理分工,实质上就是清梳之间的除杂 分配。

24、根据常年积累的经验, 提出不论原棉含杂多少, 控 制清梳联中筵棉含杂在1 %一1 . 1 %以内的要求,即不 要因追求筵棉含杂过低而损伤纤维,多出短绒。 我们再来验证北京纺织工程学会 4 种工艺中D型工 艺。该工艺除杂效率为4 种工艺中最低的,仅3 2 .0 3 %, 但该工艺使用原棉含杂率为1 . 2 6%,则筵棉含杂率为 1 .2 6 X ( 1 一3 2 . 0 3 %)=0 . 8 5 7 %,低于 1 %是可行合 理的。 D型工艺的成纱质量也达到乌斯特8 9 公报2 5 %水 平,并且单强不匀是4 种工艺中最好的。 实际生产中,掌握清棉总除杂效率应比最低除杂稍 高,一般以增加5 %左

25、右为宜。 为了提高预开清能力,实现柔和清除、降低短绒增 长率, 对开清棉内部的除杂分配也应关注, 一般开棉、 清 棉之间除杂分配以1 : 1 为宜,即当开清棉总除杂效率为 5 0 %时,开棉机的除杂效率以不低于 2 5 %为宜。 2 . 3 六条措施 2 .3 . 1重视第一道工序,做到轻抓、细抓、抓小、抓全、 抓匀 要除杂好、混合均匀,首要条件在于开松好、棉束 小,所以要重视第一道工序。 1 ) 轻抓。 据工厂实践经验, 抓辊速度和短绒增长成 正比, 如生条短绒率 ( 1 6 m m) 在抓棉辊速度1 5 6 5 r / m i n 时为2 0 . 9 %,降到1 3 4 0 r / m i

26、 n 时为1 9 .7 2%,下降 了 1 . 1 8 个百分点,所以要轻抓。现在一般已从 1 6 0 0 r / m i n 降到 1 2 5 0 r / m i n 左右, 但有的企业如江西江纺有限 公司降到6 5 0 r / m i n 。所以进一步降低抓棉辊速度,实 现轻抓的潜力还不小。 尤其2 3 0 0 m m幅宽的抓臂,完全 可以降到1 0 0 0 r / m i n 以下。 2 ) 抓全。 就是瞬时抓的成分要多、 要全。首先要十 分注意做好棉包的排包图, 即使小单元混棉也要如此。 力 刺辊锯条 锡林针布 道夫针布 盖板针布 刺辊分梳板 后固定盖板 前固定盖板 AT 5 6 0

27、8 x 0 4 8 1 1 R 2 0 3 0 x 0 . 5 ( G r a f 公司) N x 4 0 3 0 B x 0 . 9 ( G r a f 公司) S p a c e t o p ( G r a f 公司 ) Q F P 2 0 4 FD 1 4 FD 1 4 梳棉机高产后,针布、盖板等梳理元件的使用期显 著缩短, 如G r a f 针布使用寿命为4 5 0 t 纤维, 按梳棉机台 时5 0 k g 计是4 0 9 天, 加上运转率后也就是一年零一个季 度。所以国外梳棉机制造厂商对保持梳理元件的锐度十 分重视, 如R i e t e r 公司首先推出I G S 系统机上磨针装置

28、; T r u t z s c h l e r 公司也安装P G S 磨盖板系统和梳棉机盖板管 理系统等,都是保持梳理元件在运转中的锐度,延长针 布使用寿命。 国产高产梳棉机在这方面的差距较大,在现有条件 下,我们应做好以下几点。 1 ) 机械制造厂出厂的锡林、 道夫圆整度、 动平衡等 都要达到规定要求, 尤其盖板每台根丝差累计不超1 0 0 根 丝;做到开车前不预磨。 2 ) 生产过程中增加磨针次数。 现在高产梳棉机产量 罐 鬃 纺织导报 C h in a T e x t il e L e a d e r 2 0 0 4 N o . 2 万方数据 PDF Watermark Remover

29、DEMO : Purchase from www.PDFWatermarkR to remove the watermark S p in n i n g T e c h 增加了,磨针周期也不能超过一个半月,为此建议用机 上磨盖板装置,以便在3 个月中增加1一2 次机上磨针, 以保持针尖锋利。 3 ) 根据针布使用寿命进行更换, 用A F I S 仪器检测, 当棉结去除率低于6 0 %时,就应更新针布。 2 .3 . 3合理选定主要打手速度 合理选定各机台主要打手、梳理部件的速度,是多 开松、轻打击的关键,也是减少纤维损伤、降低生条短 绒含量的重要环节。 要根据原料、品种和产品质量的要求,在既

30、做好纤 维开松、梳理及转移,又不过度损伤纤维的前提下,各 机打手及梳理速度宜低不宜高。在这方面各使用厂总结 了很多经验,如德棉股份有限公司在使用青岛宏大清梳 联时为解决生条结杂和短绒率做了大量工艺实验,工艺 调整后取得较好效果。 主要调整情况为: 1 ) F A 1 1 6 打手 速度从6 5 0 r / m i n 降到3 2 0 r / m i n ; 2 ) F A 1 0 5 I 的打手速 度从6 0 0 r / m i n 降到5 0 0 r / m i n ; 3 )调整刺辊、锡林速 度为6 6 0 r / m i n 及3 9 0 r / m i n 。相应调整有关隔距后, 生

31、条棉结从 1 8 粒/ g 降到 1 0 粒/ g ;小于 1 6 m m短绒率从 2 2 %降到 1 5 %; 5 m生条内不匀率U值达到0 . 9 %,外 不匀率U值达到1 .4 %左右。 由于各厂使用原料、 质量要求、 设备配置、 打手及梳 理部件的型号 ( 式)不同,所以都要通过工艺试验精选 各机速度,实现降速少打、少伤纤维的目的。 2 .3 .4 关于喂人絮棉和生条单量问题 过去认为单量轻,有利于提高转移率,改善锡林和 盖板间的分梳作用。事实上高产梳棉机已采取了刺辊加 装分梳板、锡林加装前后固定盖板、盖板逆转、新型针 布等措施,加强了对棉层的分梳,弥补了因单量重而造 成刺辊分梳不良和

32、分梳力不够的缺陷。 当梳棉机在高速高产和使用金属针布以及其它高产 措施后,过轻的单量有以下缺点。 1 ) 喂人单量过轻, 则在相同条件下, 棉层结构不易 均匀,如产生破洞等,而在高产梳棉机内,由于针面负 荷低,纤维吞吐量少,不易弥补,因而造成生条短片段 的重量恶化; 2 )生条单量轻, 直接提高了道夫转移率, 降低了分 梳次数,在高产梳棉机转移率较高、分梳次数已显不足 的情况下,必将影响分梳质量; 3 ) 生条单量轻, 为保持梳棉机一定的台时产量, 势 必提高道夫速度,这不利于剥棉,易造成棉网飘移而增 加断头,并对生条条干不利。 生条单量不宜过轻,一般在2 0一2 5 g / 5 m之间。 但

33、也不宜过重,定量加重意味整个纺纱过程牵伸要随之 增加,会使纱疵增加,影响成纱质量。 还必须注意,在纺高支纱时,由于后部设备牵伸功 能不同,为了平衡前纺各工序及细纱间的牵伸分配,生 条定量 必要时应 减轻并低于2 0 g / 5 m o 2 .3 .5 要用好自调匀整,但不能依赖自调匀整 为改善生条不匀率一般都在梳棉机上采用自调匀整 装置。但自调匀整装置的匀整能力有限,不可能把各种 喂入不匀都匀整到一个水平,只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一 定的改善。为此首先要用好自调匀整,同时要记住不能 依赖自调匀整。 2 . 3 .5 . 1用好、管好自调匀整 1 ) 要有专人负责自调匀整各工艺参数的设定、 调整 和

34、管理,一般由纱厂试验室工艺员或车间工艺员负责。 2 ) 只允许有一个参数变动, 其它参数原则上都应一 致。清梳联输棉管内棉流速度及管道布局 ( 直线输棉或 U型输棉) 、 供应台数等都会影响各台梳棉机喂棉箱内絮 棉的喂入量和絮棉密度,自调匀整就是根据各棉箱内絮 棉密度或输出厚度的不一致,来调整喂棉罗拉速度,缩 小各梳棉机生条重量的差异。 自 调匀整的工艺参数较多, 如棉箱输出处棉层厚度、 影响棉层密度的下棉箱气压和增减压力的范围以及牵伸 系数等,如果在一条生产线内各机台参数不一,那么出 现了问题就无从下手,所以只允许一个参数变动,其它 参数原则上都应一致。如河北衡水远大棉纺厂在使用青 岛宏大清

35、梳联设备生产纯涤纶缝纫线时的做法是: 合理选择G a i n 值、 We i g h t 值及K , 等参数, 并且在 同一条生产线 ( 8 台) 内各机台完全一致。 主要工艺参数 见表 6 0 表 6 参数 棉层故障电位器 ( L u m p ) 重量给定电位器 ( W e i g h t ) 自调匀整的主要工艺参数 设定值参数 6 8 35 0 喂入原料调整电位器 ( G a i n ) 3 3 0( 化纤) 下棉箱压力最高值 ( K , ) 在K 1 范围内增减压力限定 修正设定压力和显示值 K , ) 设定值 2 5 ( K 2 ) 0 .0 8 51 调整F A 1 7 9 B 棉箱

36、输出挡板位置( 即调整输出棉层 厚度) , 根据各机台在上述参数条件下, 自 调匀整器F e e d ( 喂入棉层厚度显示)在6 0 左右时,锁定位置。 生条质量情况:1 0一1 2 月份外不匀C V % 1 .4一 1 . 5 ,外不匀2 .5%,合格率9 3% 一1 0 0%;内不匀 C V%0 . 9一 1 . 0 、内不匀1 . 5%,合格率9 7% 一 1 0 0 %; 生条5 m重量士0 .4 g , 合格率8 8 %一9 5 %; 条 干C V%2 . 6 9一2 .7 8 , 条干C V %3 . 1 , 合格率9 8 %一 1 0 0 %,棉结 旧 平均)0 .4 - 0 .

37、5 粒/ 9 . 4 3 纺织导报 C h i n a T e x t il e L e a d e r 2 0 0 4 N o . 2 万方数据 PDF Watermark Remover DEMO : Purchase from www.PDFWatermarkR to remove the watermark S p in n in g T e c h n o lc 有的工厂做法略有不同,仍以青岛宏大F T 0 2 4自调 匀整器为例, 根据试验结果, 锁定L u m p , G a i n , K i , K 2 , K 3 和棉箱挡板进出位置, 而调整We i g h t 键, 使匀

38、整器F e e d 保持在6 0 左右,也能做到生条外不匀1 .5 %,内不匀在 1 %以内,如德棉股份公司、日 照棉纺厂等。 不管哪种方法 ,基本经验是只允许一个变数 ,或 We i g h t 或下棉箱挡板进出 位置, 但以前者为好。 2 .3 . 5 .2确保全流程纤维密度的稳定 采用自调匀整装置后,有效地解决了清梳联生条质 量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但是影响单台班间不匀率的因素 有原棉、温湿度、喂入量及生条平均定量偏差的稳定情 况以及自调匀整系统的稳定性等,所以清梳联的运转正 常和稳定,以及各个环节纤维密度的稳定性是自调匀整 获得良好匀整效果的基础。为此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 )输棉、排尘

39、管道及棉箱气压稳定 管道内压力波动小,才能做到各梳棉机棉箱落下率 接近一致,同时压差要符合规定且稳定,才能使棉仓内 棉层密度稳定,落棉、尘杂、短绒排除顺畅。 2 )配棉要注意纤维细度保持稳定 配棉时要重视原棉纤维号数的变化,逐批抽换,平 衡过渡,减少波动。 3 )保持温湿度稳定 由于回潮率波动造成生条定量上下波动而偏移,所 以清梳联车间的空调既要保持温湿度稳定,又要正压运 行,这是控制生条重量偏差小的重要保证。 4 )电压要稳定 清梳联系统中采用了P L C控制及变频器等微电子技 术, 这些新技术对电网电压要求甚高, 如果波动较大, 既 影响灵敏度,又有可能烧毁集成线路板,所以除平时加 强检查

40、及时处理外,必要时应采取保护措施,如加装稳 压器等,保持电压稳定,保证生产稳定。 2 .3 .6 合理配置和利用气流 这是用好清梳联的关键。当清梳联系统气流配置不 当时,不仅影响正常开松、排杂,甚至会发生设备噎车 现象,严重损伤纤维,所以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要重视空调和除尘系统的设计和维护管理 设计上注意两个风量的平衡,即车间送风量和排风 量的平衡、排风量和过滤量的平衡。一是要使车间保持 正压,二是过滤量要大于各机台实际排风量,一般大 1 0 %左右。 为避免滤料充塞影响排风, 要注意纤维分离压紧器、 粉尘分离压紧器的回风流向,如进人一级滤尘室则增加 了一级滤网负荷并影响气流循环,形成糊网

41、,为此必须 使纤维分离压紧器、粉尘分离压紧器的气流进人二级滤 尘室,以减小一级过滤网的糊网概率;另外滤料也应定 期清洗, 定期更换, 以保证各机台的负压满足工艺要求。 2 )要合理配置各机台出人口的气流、气压 配置适当与否,直接影响各机台的开松、除杂效果 及落棉量、落棉含杂与细小尘杂的排除。棉流进出口的 压力不宜过高,否则既浪费能源又造成棉流翻滚而增加 棉结。尤其无凝棉器的流程更应注意。为此要通过试验 对比,选择合适的静压值。 3 )清梳联输棉管道要选择适当的气流输送速度 清梳联输棉管道把清棉、 梳棉工序连成一个整体, 它 的工作状况稳定与否, 直接影响生产效率和生条质量。 关 键是流速的稳定

42、, 必须要经济合理, 既满足工艺要求, 又 要使消耗功率为最小。风力过大将造成第一台梳棉机的 风管口气流进入棉箱时,棉层翻滚形成萝 卜 丝,分梳后 产生大量棉结并且出现首台梳棉机储棉不足,棉层超薄 造成匀整数据起伏变化大,影响片段匀整效果。 为此我们必须对风速、 风压跟踪调试、 反复测定, 优 选合理的风速、 风压。 如高唐棉纺厂将输棉风机由2 5 0 0 r / m i n 降到 2 0 0 0 r / m i n 后,管道两端静压值由2 2 6 1 P a ( 1 7 m m H g )降到1 9 9 5 P a ( 1 5 r m n H g ) , 解决了首台棉 箱的储棉量不足,并且再

43、没有出现超薄现象;再如江西 纺印将输棉风机3 9 H z 调试到3 2 H z ,初压由5 0 0 P a 降 到4 0 0 P a ,消除了第一台梳棉机在配棉箱交点产生萝 卜 丝和棉块在管道内翻滚现象,对提高生条不匀率及降低 结杂都有显著效果。 3 结语 清梳联的矛盾和规律,是机械制造厂对清梳联设备 改进和提高的指导原则,也是生产厂设备选型和制订工 艺参数的准绳,这同样适用于传统的清棉、梳棉机。 以上清梳联的工艺探讨,仅是原则意见。由于各厂 清梳联的工艺流程和配用单机不同,生产的品种、使用 的原料以及质量要求等都不尽相同,因此,具体的工艺 参数还须经各厂的试验和实践后予以制订。 清梳工艺的矛

44、盾和规律以及若干问题,是近几年来 各地的经验总结, 虽然较过去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 但 当前清梳联在使用中仍有不少问题,诸如高产和短绒的 矛盾、生条棉结的形态和成纱质量的关系,如何保持纤 维主要特性少受损伤或不受损伤的问题等尚需进一步研 究、探讨。希望机械制造厂和生产使用厂的科技人员共 同努力、携手合作,对清梳的矛盾、规律以及工艺的研 究有进一步的深入和提高,为加速发展清梳联新技术创 造更好的条件。. 4 4 纺织导报 Ch in a T e x t i le L e a d e r 2 0 0 4 N o . 2 万方数据 PDF Watermark Remover DEMO : Purchase from www.PDFWatermarkR to remove the watermar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