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826-MSA 测量系统研究.pdf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726472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PDF 页数:174 大小:1.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3826-MSA 测量系统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4页
03826-MSA 测量系统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4页
03826-MSA 测量系统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4页
03826-MSA 测量系统研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74页
03826-MSA 测量系统研究.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74页
亲,该文档总共17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03826-MSA 测量系统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3826-MSA 测量系统研究.pdf(17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is 明基电通 陈军 easurement 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基础篇基础篇 MSA的重要性 测量系统分析的对象 测量系统误差来源 测量基础术语 测量系统统计特性 理想的测量系统理想的测量系统 测量系统应有的特性 测量系统变异性的影响 测量系统策划 基础篇基础篇) 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方法篇方法篇 测量系统研究准备 计量型分析计量型分析 稳定性分析 偏倚分析控制图法 偏倚分析独立样本法 线性分析指南 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指南 计数型分析 计数型分析 风险分析法 解析法 复杂或非重复的测量系统的实践 通过多数读数减少变差 方法篇方法篇) 指南 复杂或非

2、重复的测量系统的实践 MSA MSA 的重要性的重要性 人機 法 環 PROCESS 原料 人機 法 環 測量 如果测量的方式不对,那么好的结果可能被测为 坏的结果,坏的结果也可能被测为好的结果 时便不能得到真正的产品或过程特性 的重要性的重要性 環 測量 環 測量 測量 結果 好 不好 那么好的结果可能被测为 坏的结果也可能被测为好的结果,此 时便不能得到真正的产品或过程特性。 不好 MSA分析的对像分析的对像 QS-9000 4.11.4QS 9000 4.11.4 为分析再各种测量和实验设备系统测量结果中 表现的变差,必须必须进行适当的统计研究 求必须用于在控制计划中提及的测量系统控制计

3、划中提及的测量系统 此项要求就是包含控制计划中提及的 和过程特性。和过程特性。 分析的对像分析的对像 为分析再各种测量和实验设备系统测量结果中 进行适当的统计研究。此要 控制计划中提及的测量系统控制计划中提及的测量系统。 此项要求就是包含控制计划中提及的产品特性 测量误差测量误差 测量值=真值(True Value) + 戴明说没有真 值的存在 (True Value) + 测量误差 戴明说没有真 值的存在 一致性 测量误差来源测量误差来源测量误差来源测量误差来源 量測系統的組成量測系統的組成 v量具量具:任何用來獲得測量結果的裝置任何用來獲得測量結果的裝置 v量測系統量測系統: 量具量具 (

4、 equipment ) 量測人員量測人員 ( operator ) 被量測工件被量測工件 ( parts )被量測工件被量測工件 ( parts ) 程序程序、方法方法 ( procedure, methods ) 上述之交互作用關係上述之交互作用關係 量測系統的組成量測系統的組成 任何用來獲得測量結果的裝置任何用來獲得測量結果的裝置。 ( operator ) ( procedure, methods ) 测量误差的来源测量误差的来源 仪器方面:仪器方面: Discrimination(分辩力 Precision 精密度 (Repeatability Accuracy准确度 (Bias偏差

5、 Damage损坏 Differences among instruments and fixtures( Differences among instruments and fixtures( 仪器和夹具间的差异) 测量误差的来源测量误差的来源 分辩力) Repeatability 重复性) 偏差) Differences among instruments and fixtures(不同Differences among instruments and fixtures(不同 ) 量測系統所造成之誤差來自量測系統所造成之誤差來自 v被量測工件之間的差異被量測工件之間的差異 v執行量測之不完

6、整性執行量測之不完整性 ( 同一工件重複量測同一工件重複量測 v量測者之間量測者之間,量測技術的差異量測技術的差異 量測系統所造成之誤差來自量測系統所造成之誤差來自 被量測工件之間的差異被量測工件之間的差異 p p 執行量測之不完整性執行量測之不完整性 e e 同一工件重複量測同一工件重複量測,得不到同一數據得不到同一數據 ) 量測技術的差異量測技術的差異 o o 量測系統誤差之分類量測系統誤差之分類 v準確度之誤差準確度之誤差 ( Accuracy ) X 量測實際值與工件真值間之差異量測實際值與工件真值間之差異 v精密度之誤差精密度之誤差 ( Precision ) 利用同一量具利用同一量

7、具,重複量測相同工件同一重複量測相同工件同一 品質特性品質特性,所得數據之所得數據之 量測系統誤差之分類量測系統誤差之分類 ( Accuracy ) X 量測實際值與工件真值間之差異量測實際值與工件真值間之差異 ( Precision ) 重複量測相同工件同一重複量測相同工件同一 所得數據之所得數據之變異性變異性。 儀器量測之準確度與精密度儀器量測之準確度與精密度 準確度準確度 高高 = = = = = = = = = = = = 精密度精密度 低低 低低 = = = = = = 儀器量測之準確度與精密度儀器量測之準確度與精密度 = = = = = = = = = = = = = = = =

8、= 精密度精密度高高 测量误差的来源测量误差的来源 不同检验者的差异Difference in use by inspector 再现性(Reproducibility再现性) 训练 技能 疲劳 无聊 眼力 眼力 舒适 检验的速度 指导书的误解 测量误差的来源测量误差的来源 Difference in use by inspector 测量误差的来源测量误差的来源 不同环境所造成的差异不同环境所造成的差异 environment) 温度 湿度 振动 照明照明 腐蚀 污染(油脂) 测量误差的来源测量误差的来源 不同环境所造成的差异(Differences due to 不同环境所造成的差异(Di

9、fferences due to 测量误差的来源测量误差的来源 方法方面:Differences among methods of 方法方面:Differences among methods of use 测试方法 测试标准 材料方面: 准备的样本本身有差异 收集的样本本身有差异 测量误差的来源测量误差的来源 Differences among methods of Differences among methods of 的样本本身有差异 的样本本身有差异 测量基础术语测量基础术语测量基础术语测量基础术语 关于测量关于测量 测量:赋值给具体事物以表示它们之间关于特测量:赋值给具体事物以表示

10、它们之间关于特 定特性的关系。赋值过程即为测量过程 予的值定义测量值。 量具:任何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 来特指用在车间的装置, 不合格的装置。不合格的装置。 测量系统:用来对被测特性 量具、设备、软件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 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赋值给具体事物以表示它们之间关于特赋值给具体事物以表示它们之间关于特 赋值过程即为测量过程,而赋 任何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经常用 ,包括用来测量合格 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 软件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用来 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数据数据 一组条件下观察结果的集合一组条件下观察结果的集合 续的(一个量值和测量单位 (属性数据或计数数据如成功 坏

11、、过不通过等统计数据 一组条件下观察结果的集合,既可以是连一组条件下观察结果的集合,既可以是连 一个量值和测量单位)又可以是离散的 属性数据或计数数据如成功失败、好 不通过等统计数据)。 标准标准 用于比较的可接受的基准用于比较的可接受的基准 用于接受的准则; 已知数值,在表明的不确定度界限内 为真值被接受; 基准值。基准值。 用于比较的可接受的基准;用于比较的可接受的基准; 在表明的不确定度界限内,作 准确度准确度 观测值和可接受基准值之间一致的接近程观测值和可接受基准值之间一致的接近程 度。 观测值和可接受基准值之间一致的接近程观测值和可接受基准值之间一致的接近程 校准校准 在规定的条件下

12、,建立测量装置和已知基在规定的条件下,建立测量装置和已知基 准值和不确定度的可溯源标准之间的关系 的一组操作。校准可能也包括通过调整被 比较的测量装置的准确度差异而进行的探 测、相关性、报告或消除的步骤 建立测量装置和已知基建立测量装置和已知基 准值和不确定度的可溯源标准之间的关系 校准可能也包括通过调整被 测量装置的准确度差异而进行的探 报告或消除的步骤。 校准周期校准周期 两次校准间的规定时间总量或一组条件两次校准间的规定时间总量或一组条件 在此期间,测量装置的校准参数被认定为 有效的。 两次校准间的规定时间总量或一组条件,两次校准间的规定时间总量或一组条件, 测量装置的校准参数被认定为

13、分辨力分辨力、可读性可读性 最小的读数单位、刻度限度最小的读数单位、刻度限度 由设计决定的固有特性 测量或仪器输出的最小刻度 1:10经验法则(过程变差与公差较小者 可读性可读性、分辨率分辨率 刻度限度;刻度限度; 由设计决定的固有特性; 测量或仪器输出的最小刻度; 过程变差与公差较小者)。 量具量具R&R 一个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和再现性一个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和再现性 差的估计。GRR变差等于系统内和系统间 变差之和。 重复性和再现性的合成变重复性和再现性的合成变 变差等于系统内和系统间 测量系统误差测量系统误差 用于量具偏倚、重复性用于量具偏倚、重复性 和线性产生的合成变差 测量系统误差测量系统

14、误差 重复性、再现性、稳定性重复性、再现性、稳定性 和线性产生的合成变差。 不可重复性不可重复性 由于被测体的动态性质决定的对相同样本由于被测体的动态性质决定的对相同样本 或部件重复测量的不可能性 水) 由于被测体的动态性质决定的对相同样本由于被测体的动态性质决定的对相同样本 或部件重复测量的不可能性。(例流动的河 零件变差零件变差 与测量系统分析有关与测量系统分析有关 件变差(PV)代表预期的不同零件和不同时 间的变差。 与测量系统分析有关,对一个稳定过程零与测量系统分析有关,对一个稳定过程零 代表预期的不同零件和不同时 概率概率 以已收集数据的特定分布为基础以已收集数据的特定分布为基础 定

15、事件发生机会的一种估计 概率估计值范围从0(不可能事件 事件)。 以已收集数据的特定分布为基础,描述特以已收集数据的特定分布为基础,描述特 定事件发生机会的一种估计(用比例或分数)。 不可能事件)到1(必然 过程控制过程控制 一种运行状态,将测量目的和决定准则应一种运行状态,将测量目的和决定准则应 用于实时生产以评估过程稳定性和测量体 或评估自然过程变差的性质 示过程或者是稳定和 不受控”。 将测量目的和决定准则应将测量目的和决定准则应 用于实时生产以评估过程稳定性和测量体 或评估自然过程变差的性质。测量结果显 示过程或者是稳定和”受控”,或者是” 产品控制产品控制 一种运行状态,将测量目的和

16、决定准则应一种运行状态,将测量目的和决定准则应 用于评价特性符合某规范 过程或者是”在公差内 外”。 将测量目的和决定准则应将测量目的和决定准则应 用于评价特性符合某规范。测量结果显示 在公差内”或者是”在公差 灵灵敏敏度度 导致一个测量装置产生可探测导致一个测量装置产生可探测 信号的最小输入信号 其分辨力单位同样敏感 有量具的设计与质量 作条件确定的。 导致一个测量装置产生可探测(可辨别)输出导致一个测量装置产生可探测(可辨别)输出 信号的最小输入信号。一个仪器应至少和 其分辨力单位同样敏感。敏感性是通过固 有量具的设计与质量、服务期内维护和操 溯源性溯源性 在商品和服务贸易中溯源性是一个重

17、要概念在商品和服务贸易中溯源性是一个重要概念 溯源到相同或相近的标准的测量比那些没有溯 源性的测量更容易被认同 拒收好的产品、接收坏的产品提供了帮助 溯源性在ISO计量学基本和通用国际术语 中的定义是”测量的特性或标准值中的定义是”测量的特性或标准值 规定的基准,通常是国家或国际标准 部规定了不确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相联系 在商品和服务贸易中溯源性是一个重要概念,在商品和服务贸易中溯源性是一个重要概念, 溯源到相同或相近的标准的测量比那些没有溯 源性的测量更容易被认同。这为减少重新试验、 接收坏的产品提供了帮助。 计量学基本和通用国际术语(VIM) 测量的特性或标准值,此标准是测量的特性或标准值

18、,此标准是 通常是国家或国际标准,通过全 部规定了不确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相联系。 溯源示例溯源示例 國家 標准 引用標准 工作標准工作標准 生產量具 CMM 量块 激光干涉仪引用量具量块比测 波长标准干涉比测器 夹量具千分尺 CMM 量块 真值真值 测量过程的目标是零件的测量过程的目标是零件的 任何单独读数都尽可能地接近这一读值 济地)。遗憾的是真值永远也不可能知道是 肯定的。然而,通过使用一个基于被很好 地规定了特性操作定义的 用较高级别分辨率的测量系统的结果 可溯源到,可以使不确定度减小可溯源到NIST,可以使不确定度减小 为使用基准作为真值的替代 常互换使用。 测量过程的目标是零件的”真

19、”值,希望测量过程的目标是零件的”真”值,希望 任何单独读数都尽可能地接近这一读值(经 遗憾的是真值永远也不可能知道是 通过使用一个基于被很好 地规定了特性操作定义的”基准”值,使 用较高级别分辨率的测量系统的结果,且 可以使不确定度减小。因可以使不确定度减小。因 为使用基准作为真值的替代,这些术语通 一致性一致性 一致性是随时间得到测量变差的区别一致性是随时间得到测量变差的区别 也可以看成重复性随时间的变化 影响一致性的因素是变差的特殊原因 零件的温度 电子设备的预热要求 设备的磨损 一致性是随时间得到测量变差的区别。它一致性是随时间得到测量变差的区别。它 也可以看成重复性随时间的变化。 影

20、响一致性的因素是变差的特殊原因,如: 均匀性均匀性 均匀性是量具在整个工作量程内变差的区均匀性是量具在整个工作量程内变差的区 别。它也可被认为是重复性在量程上的均 一性(同一性)。 影响均匀性的因素包括 夹紧装置对不同定位只接受较小 刻度的可读性不好 读数视差 均匀性是量具在整个工作量程内变差的区均匀性是量具在整个工作量程内变差的区 它也可被认为是重复性在量程上的均 影响均匀性的因素包括: 夹紧装置对不同定位只接受较小较大尺寸。 测量不确定度测量不确定度 不确定度是赋值给测量结果的范围 置信水平内描述为预期包含有真测量结果的范 围。测量不确定度通常被描述为一个双向量 简单的表达式: 真测量值=

21、观测到的测量 U=扩展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是测量过程中 合成标准误差Uc,乘以一个代表所希望的置信合成标准误差Uc,乘以一个代表所希望的置信 范围中的正态分布的分布系数 量中不确定度指南确定了足以代表正态分布的 95%的不确定度的分布系数 U=KUc。 测量不确定度测量不确定度 不确定度是赋值给测量结果的范围,在规定的 置信水平内描述为预期包含有真测量结果的范 测量不确定度通常被描述为一个双向量。 观测到的测量(结果) U 扩展不确定度是测量过程中 乘以一个代表所希望的置信乘以一个代表所希望的置信 范围中的正态分布的分布系数(K)。ISO/IEC15 1.1281.69 3 2.0592.3

22、2 6 2.53 4 2.70 4 2.84 7 d2 89101112131415 2.963.083.183.273.353.423.493.55 2.913.023.133.223.303.383.453.51 2.893.013.113.213.293.373.433.50 2.883.003.103.203.283.363.433.50 2.872.993.103.193.273.353.423.49 2.872.993.103.193.273.353.423.492.872.993.103.193.273.353.423.49 2.872.993.103.193.273.353.4

23、23.48 2.872.983.093.193.273.353.423.48 2.862.983.093.183.273.353.423.48 2.862.983.093.183.273.353.423.48 2.862.983.093.183.273.353.413.48 2.862.983.093.183.273.353.423.48 2.852.983.093.183.273.353.423.48 2.852.983.083.183.273.353.423.48 2.852.983.083.183.273.353.423.48 2.84 7 2.90 7 3.07 8 3.17 3 3.

24、25 8 3.33 6 3.40 7 3.47 2 子组内样本数A2 21.880 控制图系数表控制图系数表 31.023 40.729 50.577 60.483 70.419 80.373 90.337 100.308100.308 110.285 120.266 130.249 140.235 150.223 D3D4 03.267 控制图系数表控制图系数表 02.575 02.282 02.115 02.004 0.0761.924 0.1361.864 0.1841.816 0.2231.7770.2231.777 0.2561.744 0.2841.716 0.3081.692 0

25、.3291.671 0.3481.652 Case Study PARTREADING1 操作者A 10.65 21.00 30.85 40.85 50.55 61.00 操作者A 61.00 70.95 80.85 91.00 100.60 READING1READING2 0.650.60 1.001.00 0.850.80 0.850.95 0.550.45 1.001.001.001.00 0.950.95 0.850.80 1.001.00 0.600.70 Case Study PARTREADING1 操作者B 10.55 21.05 30.80 40.80 50.40 61.0

26、0 操作者B 61.00 70.95 80.75 91.00 100.55 READING1READING2 0.550.55 1.050.95 0.800.75 0.800.75 0.400.40 1.001.051.001.05 0.950.90 0.750.70 1.000.95 0.550.50 Case Study PARTREADING1 操作者C 10.50 21.05 30.80 40.80 50.45 61.00 操作者C 61.00 70.95 80.80 91.05 100.85 READING1READING2 0.500.55 1.051.00 0.800.80 0.

27、800.80 0.450.50 1.001.051.001.05 0.950.95 0.800.80 1.051.05 0.850.80 1.08 0.98 0.88 e Runchart of Response by Part, Operator 0.78 0.68 0.58 0.48 0.38 3 2 1Part Response 1.08 0.98 0.880.88 0.78 0.68 0.58 0.48 0.38 8 7 6Part Response Misc: Tolerance: Reported by: Date of study: Gage name: 1 2 3 5 4 3

28、10 9 1.1 1.0 0.9 0.8 1 Xbar Chart by Operator Mean Gage R&R (Xbar/R) for Response 0.7 0.6 0.5 0.4 0.3 Sample 0.15 0.10 1 R Chart by Operator ange 0.05 0.00 Sample Ra Misc: Tolerance: Reported by: Date of study: Gage name: 32 Xbar Chart by Operator Mean=0.8075 UCL=0.8796 LCL=0.7354LCL=0.7354 32 R Cha

29、rt by Operator UCL=0.1252 R=0.03833 LCL=0 1.1 Operator*Part Interaction Gage R&R (Xbar/R) for Response 1.0 0.9 0.8 0.7 0.6 Average 5 4 3 2 1 0.5 0.4 Part Misc: Tolerance: Reported by: Date of study: Gage name: Operator Operator*Part Interaction 1 2 3 10 9 8 7 6 1.1 Response by Part Gage R&R (Xbar/R)

30、 for Response 1.0 0.9 0.8 0.7 0.6 5 4 3 2 1 0.5 0.4 Part Misc: Tolerance: Reported by: Date of study: Gage name: Response by Part 10 9 8 7 6 5 1.1 Response by Operator Gage R&R (Xbar/R) for Response 1.0 0.9 0.8 0.7 0.6 21 0.5 0.4 Operator Misc: Tolerance: Reported by: Date of study: Gage name: Respo

31、nse by Operator 32 100 Components of Variation Gage R&R (Xbar/R) for Response 100 50 Percent RepeatGage R&R 0 Misc: Tolerance: Reported by: Date of study: Gage name: %Contribution Components of Variation %Contribution %Study Var Part-to-PartReprod Gage R&R Study - XBar/R Method Gage R&R for Response

32、 %Contribution Source Variance (of Variance) Total Gage R&R 2.08E 03 6.33Total Gage R&R 2.08E-03 6.33 Repeatability 1.15E-03 3.51 Reproducibility 9.29E-04 2.82 Part-to-Part 3.08E-02 93.67 Total Variation 3.29E-02 100.00 StdDev Study Var %Study Var Source (SD) (5.15*SD) (%SV) Total Gage R&R 0.045650

33、0.235099 25.16Total Gage R&R 0.045650 0.235099 25.16 Repeatability 0.033983 0.175015 18.73 Reproducibility 0.030481 0.156975 16.80 Part-to-Part 0.175577 0.904219 96.78 Total Variation 0.181414 0.934282 100.00 Number of distinct categories = 5 StdDev Study Var %Study Var (5.15*SD) (%SV) 0.045650 0.23

34、5099 25.160.045650 0.235099 25.16 0.033983 0.175015 18.73 0.030481 0.156975 16.80 0.175577 0.904219 96.78 0.181414 0.934282 100.00 利用利用EXCEL来进行来进行 计算计算 Microsoft Excel 工作表 来进行来进行R&R Microsoft Excel 工作表 名稱:名稱: 編號:編號: 特性: 規格: 測量員測量 編 號次數1234 10.6501.0000.8500.8500.550 20.6001.0000.8000.9500.450 0.6500

35、.9500.8000.9000.550 平均值0.63330.98330.81670.90000.5167 全 距0.0500.0500.0500.1000.100 10.5501.0500.8000.8000.400 20.5500.9500.7500.7500.400 A 零 件 0.80 +/- 0.3 受 測 零 件量 20.5500.9500.7500.7500.400 0.5001.0000.8500.8000.450 平均值0.53331.00000.80000.78330.4167 全 距0.0500.1000.1000.0500.050 10.5001.0500.8000.8

36、000.450 20.5501.0000.8000.8000.500 0.5000.9500.8000.8000.500 平均值0.51671.00000.80000.80000.4833 全 距0.0500.1000.0000.0000.050 0.56110.99440.80560.82780.4722 Rp = 零件平均值之最大值減最小值 XDIFF = 操作員平均值之最大值減最小值 R = R1 + R2 + R3 / 3= B C 零件平均值 Gage R&R 零件全距 操作員全距 全距總平均 X = X1 + X2 + X3 / 3= 中心線 CLR =R = 管制上限 UCLR

37、=R *D4 管制下限 LCLR =R *D3 中心線 CLX = X = 管制上限 UCLX = X +A2 * R = 管制下限 LCLX =X - A2 * R = 測量次數 tA2D3D4 21.88003.267 全距管制圖 管 制 圖 常 數 平均值管制圖 數據總平均 1. 單位 / 姓名 : 2. 單位 / 姓名 : 3. 單位 / 姓名 : 5678910 0.5501.0000.9500.8501.0000.600 0.4501.0000.9500.8001.0000.700 0.5501.0000.9000.8500.9500.650 0.51671.00000.93330

38、.83330.98330.6500X1=0.82500.8250 0.1000.0000.0500.0500.0500.100R1=0.06000.0600 0.4001.0000.9500.7501.0000.550 0.4001.0500.9000.7000.9500.500 編 號 平均值 具測 量 員 0.4001.0500.9000.7000.9500.500 0.4501.0000.9500.7500.9500.500 0.41671.01670.93330.73330.96670.5167X2=0.77000.7700 0.0500.0500.0500.0500.0500.050

39、R2=0.06000.0600 0.4501.0000.9500.8001.0500.850 0.5001.0500.9500.8001.0500.800 0.5001.0000.9000.8501.0000.800 0.48331.01670.93330.81671.03330.8167X3=0.82170.8217 0.0500.0500.0500.0500.0500.050R3=0.04500.0450 0.47221.01110.93330.79440.99440.6611X = 0.80560.8056 零件平均值之最大值減最小值 =1.0110.472= 0.5389 操作員平均值

40、之最大值減最小值= 0.8250.770=0.0550 0.0550 Gage R&R 數據資料表數據資料表 ( B ) 4 =0.055*2.574= 3 =0.055*0= R =0.806 +1.023*0.055=0.8618 R =0.8061.023*0.055=0.7493 0.0000 0.8056 0.8056 0.0550 0.1416 由數據資料表得:R =0.0550XDIFF = 允差=0.6 mm操作員人數( m ) = 3 重複性 ( EV ) EV =R *K1 =0.0550*3.04 =0.1672 再現性 ( AV ) AV =( XDIFF x K2 )

41、 2-( EV 2 / nt ) =(0.0550*2.70)2 - (0.1672 量量 測測 單單 元元 分分 =(0.0550*2.70) - (0.1672 = 0.1453 重複性與再現性 ( R & R ) R&R = =( 0.1672 2 + 0.1453 2) = 0.2215 零件變異 ( PV ) PV = Rp *K3 = 0.5389*1.62 = 0.8730 (EV2+AV2) 全變異 ( TV ) TV =( R&R ) 2 + PV 2 = (0.2215 2 + 0.8730 2) =0.9007 結論 : % R & R =24.60% 日期: / / 0

42、.0550Rp =0.5389 零件數( n ) = 10 量測次數 ( t ) =2 量測次數K1%EV =100 ( EV / TV ) 24.56 =100 (0.1672 0.9007) 33.04 =18.56% 42.50 %EV =100 ( EV / Tolerance ) 52.21 =100 (0.1672 0.6000) =27.87% 操作員人數K2%AV = 100 ( AV / TV ) 23.65 =100 (0.1453 0.9007) 2/10*3) 32.70 =16.14% 分分 析析% 全 變 異 ( TV ) /10*3)32.70 =16.14% 4

43、2.30 %AV = 100 ( AV / Tolerance ) 52.08 =100 (0.1453 0.6000) =24.22% %R&R = 100 ( R&R / TV ) =100 (0.2215 0.9007) =24.60% %R&R = 100 ( R&R / Tolerance ) =100 (0.22150.6 ) =36.92% 零件數K3 23.65 %PV =100 ( PV / TV ) 32.70 =100 (0.8730 0.9007) 42.30 =96.93% 52.08 61.93 71.82 81.74 91.67 101.62 量測系統狀況良好(

44、% R & R 10 % ) 尚可,待改進(10 % % R&R 30%量具系统不能接受 要时更换量具或对量具重新进行调整要时更换量具或对量具重新进行调整 前所测量的库存品再抽查检验 已超出规格应立即追踪出货通知客户 理对策. 研究分析研究分析 : : 量具系统可接受. 量具系统可接受或不接受, 决 定于该量具系统之重要性, 修理所需之费用等 量具系统不能接受, 须予以改进. 必 要时更换量具或对量具重新进行调整, 并对以要时更换量具或对量具重新进行调整, 并对以 前所测量的库存品再抽查检验, 如发现库存品 已超出规格应立即追踪出货通知客户, 协调处 计数型量具分析计数型量具分析计数型量具分析

45、计数型量具分析 何谓计数型量具何谓计数型量具 计数型测量系统属于测量系统中的一类 量值是一种有限的分级数 测量系统不同。 最常见的是G/NG的量具 其它计数型测量系统,例如可视标准 形成57个不同的分级。 行分析。行分析。 因为任何测量系统都存在可量化的风险 最大的风险来自于分区的边界 是用量具性能曲线将测量系统变差量化 何谓计数型量具何谓计数型量具 计数型测量系统属于测量系统中的一类,其测 量值是一种有限的分级数,与结果是连续值的 的量具,只可能有两种结果。 例如可视标准,结果可 。这些要用计数型方法进 因为任何测量系统都存在可量化的风险,由于 最大的风险来自于分区的边界,最适常的分析 是用

46、量具性能曲线将测量系统变差量化 G/NGG/NG的量具的量具判定判定 个人的重复性正确百分比个人的重复性正确百分比 个人和标准值相比较的正确百分比 全部测量人员一致的百分比 全部测量人员和标准一致的百分比 万一小于此百分比, 万一小于此百分比, 不可以被接受,应做调整 判定判定 个人的重复性正确百分比90%。个人的重复性正确百分比90%。 个人和标准值相比较的正确百分比90%。 全部测量人员一致的百分比90%。 全部测量人员和标准一致的百分比90% ,则代表此测量系统尚,则代表此测量系统尚 应做调整。 运用运用EXCEL来进行计算来进行计算 Microsoft Excel 工作表 来进行计算来进行计算 Microsoft Excel 工作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