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中韩现代主义小说的都市性比较研究-以穆时英和朴泰远为中心-.pdf

上传人:哈尼dd 文档编号:3731078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PDF 页数:95 大小:1.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世纪30年代中韩现代主义小说的都市性比较研究-以穆时英和朴泰远为中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20世纪30年代中韩现代主义小说的都市性比较研究-以穆时英和朴泰远为中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20世纪30年代中韩现代主义小说的都市性比较研究-以穆时英和朴泰远为中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20世纪30年代中韩现代主义小说的都市性比较研究-以穆时英和朴泰远为中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20世纪30年代中韩现代主义小说的都市性比较研究-以穆时英和朴泰远为中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亲,该文档总共9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世纪30年代中韩现代主义小说的都市性比较研究-以穆时英和朴泰远为中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世纪30年代中韩现代主义小说的都市性比较研究-以穆时英和朴泰远为中心-.pdf(9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分类号分类号密级密级 UDC 研研 究究 生生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20 世纪 30 年代中韩现代主义小说的 都市性比较研究 -以穆时英和朴泰远为中心- 19301930 - - 研究生姓名研究生姓名 李李 慧慧 指导教师姓名指导教师姓名 李光在李光在 教授教授 申请学位级别申请学位级别 硕硕 士士 专业名称专业名称 亚非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 论文答辩日期论文答辩日期 2011 2011 年年 5 5 月月 2424 日日 学位授予日期学位授予日期 20112011 年年 6 6 月月 1 中中 国国 海海 洋洋 大大 学学 2020 世纪世纪 3030 年代中韩现代主义年代中韩现代主义小

2、说的都市性比较研究小说的都市性比较研究 以穆时英和朴泰远为中心以穆时英和朴泰远为中心 摘摘 要要 本论文的宗旨是以都市意象、都市人物形象为中心对 20 世纪 30 年代中韩现代主义代表 作家穆时英和朴泰远的小说进行比较研究。 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和韩国不但在时代背景上非常相似,而且文学展开的过程也有很多 相似之处。两国都经历了殖民统治及外国势力的掠夺,并且现代主义文学均在 30 年代正式 展开。 中国的现代主义文学以新感觉派为中心, 韩国则以九人会为中心分别活跃于上海和京 城文坛。两国的现代主义作家立足于文学的本质在于语言形式,他们重视创作技巧,积极摸 索新的文学形式。 穆时英和朴泰远是

3、 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和韩国文坛上令人瞩目的作家,但是由于政治原 因长期没有得到相应的评价。在中国,直到 20 世纪 70 年代末,一直把现代主义文学看作是 资本主义的颓废文学或反动文学。 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 对穆时英的研究才进入了新的阶段。 而朴泰远则由于亲日 、 投北问题,从 20 世纪 50 年代到 80 年代,几乎没有过对他的 研究。最近二三十年,虽然对穆时英和朴泰远的研究已经成为学术界的热点 ,但却具有 一定的局限性。以往的研究,脱离了东亚这个大的框架来比较中国和韩国的现代主义小说、 主要偏重于小说技巧的比较。 本论文为了克服以往研究的局限性, 将运用平行研究方法从

4、几 个方面进行比较。 本论文的第三章主要从都市意象的角度来比较穆时英和朴泰远的作品。 其中选取了电车、 汽车、 百货商店、 咖啡馆等典型的都市意象, 通过作品极大地反映了当时上海及京城的风貌。 本文的第四章通过穆时英、朴泰远作品中的知识分子、舞女、侍应生等典型的都市人物 形象反映了 30 年代中韩两国的社会状况,同时也映射出两国作家不同的价值观、文学观。 20 世纪 30 年代,在中韩两国的现代主义小说创作方面,取得最高成果的作家是穆时英 和朴泰远。 通过对他们的比较研究, 希望不仅可以使我们认识到这个时期现代主义小说所具 有的意义,更能体会到 30 年代中国及韩国的都市风貌。 2 关键词:2

5、0 世纪 30 年代;现代主义小说;都市意象;人物形象;比较研究 19301930 1930 . 1930 . , 30 . , . . 1930 , . 1950 1980 . 1970 . 1980 . 20, 30 . 3 , . , . 3 . 30 . 4 30 . 1930 , 30 . : : 19301930 , , , , , , , , 4 1. 1. 6 6 1.1 . 6 1.2 . 8 1.3 . 13 2. 2. 1515 2.1 . 15 2.2 . 19 2.2.1 19 2.2.2 21 2.2.3 22 2.3 . 26 5 2.3.1 26 2.3.2 3

6、0 2.3.3 31 3. 3. 3636 3.1 . 36 3.2 . 38 3.2.1 38 3.2.2 42 3.2.3 47 3.3 . 52 3.3.1 53 3.3.2 、 56 4. 4. 6262 4.1 . 62 4.1.1 62 4.1.2 68 4.2 . 73 4.2.1 73 4.2.2 77 5. 5. 8686 8989 6 1. 1. 1.1 1.1 1930 (穆時英) . . 1930 . . 1930 . 1920 , 1930 . 1910 1930 . . 1930 . . . 1924 10 1929 12 7 , , 12 . . , . , (上

7、海) . . . . 1 . . 1930 . , , , , , , , , , , . 1930 , . , , , . 1 Kevin Lynch, (1984). . . P. 15-17 8 , , . , . 1930 , . 1930 (穆時英) . . 1.2 1.2 1930 . , , 9 , . , 1930 . , . ,1930 ( , 1988); ,1930 ( , 1992); , (, 1999); , (, 2003) , (, 1988); , 1930 , - - ( , 1998) . , 1930 . 1930 , 1980 , (海派) . 現代小

8、說文藝思潮, 中國現代文藝思潮史,現代主義文學, (现代派小说中的传统守望者,蒋义娜,郑州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5月); (現代主義小說在中國 的變形, 陽迎平, 湖北師範學院中文系,2000 年 11 月) . 10 , . . , 1930 , 2 3 , 1970 , 1988 . , () 4, 5, 6, 7, 8 . , . . 30 , 2 , 關 擴大 深化,1936.10.31-11.7. , 作家 朴泰遠,1 , 1939. p.146-149. 3 , 作家 一言- 泊太苑,1929.6.21-6.26. , 1933 朝鮮文學 諸傾向 展望,1934.1.10-

9、1.14. 4 , , 1998. , ,1999 . 5 , , 1998 6 , , 2008. 7 , , 2009. 8 , , 2003. 11 80 . (施蛰存). “ , , 大家 ” , “ . . ”9 (杜衡) , . , (公墓) . . “ ” , “ , . (刘呐鸥) . . ”10 . 80 . 9 “穆時英先生,一個在讀者是生疏得名字,一個能使一般徒然負著虛名的 老大作家羞愧的新作家。 咱們的世界在 Ideologie 上固然是欠正確的,但是在藝術方面是很成功的。這是一位我們可以加以最 大的希望的青年作者。”施蟄存, 編輯的話 , 新文藝第 1 卷 第 6 號

10、, 1930。 10 前者“替中國的新文藝創造了一種獨特的形式,只就文字而言,是比不論多少關於大眾化的空談重 要得多的”, 後者“中國是有都市而沒有描寫都市的文學,或是描寫了都市而沒有採取了適合這種描寫 的手法。 在這方面,劉呐鷗算是開了一個端,但是他沒有好好地繼續下去,而且他的作品還有著非中 國的即非現實的缺點。能夠避免這缺點而繼續努力地,這是時英。” 杜衡, 關於穆時英的創作 , 現代出版界第 9 期,1933.2. 12 11, ,12 13, 14 . , . . 15 11 陳衛, 論穆時英小說的現代意味 , 廣州師範大學學報1 期,1996. (, ,1 ,1996.) 白雲開,

11、穆時英小說與現代讀者 ,華文文學中國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2002.6. (, , ,2002.6.) 宋長江, 論穆時英小說人物形象的現代主義色彩 , 語文學刊第 1 期,2006. (, , 1 , 2006.) 12 姚明強, 病態的都市人生 穆時英的新感覺派小說論 , 上海師範大學學報第 2 期,1990. (, , 2 , 1990.) 吳立昌, 穆時英小說論 , 復旦大學學報第 2 期,1998. (, , 2 ,1998.) 黃靜, 穆時英現代都市小說的意象世界 , 安徽師範大學學報第 5 期,2003. (, , 5 ,2003.) 陳建飛,穆時英筆下的城與人,寧波大學學報第 2

12、 期,2005. (, , 2 , 2005.) 13 朱彤, 穆時英新感覺派小說敍事模式的創新,天津師範大學學報第 5 期,1993. (, , 5 , 1993.) 瞿楊莉、張勇,穆時英小說的空間形式,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 4 期,1999. (, , 4 ,1999.) 朱建華,穆時英小說中的反復修辭,贛南師範 大學學報第 1 期,2000. (, , 1 , 2000.) 14 吳以勤, 穆時英:劃出兩條軌跡的流星,貴州社會科學第 5 期,1993. (,: , 5 ,1993.) 黃獻文, 論穆時英創作的南北極傾向 , 中國文學研究第 3 期,2005. (, , 3

13、 , 2005.) 陳喜珍, 穆時英前後期小說的風格差異 , 麗水大學學報第 4 期,2005. (, , 4 , 2005.) 15 ,1930 , , 2005.2. 13 . 16 , . 17 , . 18 . () . , 1930 , , . 1.3 1.3 , 19 . 16 , , ,2007.2. 17 , 1930 年代 韓中 小說 比較 硏究, ,2009.2 18 朴泰遠 穆時英 小說 比較 硏究1930 年代 小說 中心 , 2009.6. 19 () () , , , . . / , , 1981.p.65-69. 14 , . . 1930 . . . 1930 . 1930 . . , . 15 . (夜總會里的五個 人), (上海的狐步舞),Craven A ,. , , , 1930 . 1930 , , , . 2 , , , , 3 , 4 . 2. 2. 2.1 2.1 . (Mondernism) (modern) . 16 1 , . , . , . . , , . , , , , . , , , , .20 . , . , .21 , . 20 ,1930 , 2005. p.9. 21 , , ., 1997. p.60. 17 . . . 3 1 . , , , , .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