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风高中语文寡人之于国也课件ppt范本.ppt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3734336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PPTX 页数:25 大小:730.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杂志风高中语文寡人之于国也课件ppt范本.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杂志风高中语文寡人之于国也课件ppt范本.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杂志风高中语文寡人之于国也课件ppt范本.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杂志风高中语文寡人之于国也课件ppt范本.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杂志风高中语文寡人之于国也课件ppt范本.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杂志风高中语文寡人之于国也课件ppt范本.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杂志风高中语文寡人之于国也课件ppt范本.pptx(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寡人之于国也,目录,写作背景,基础知识,全文分析,课后问题,写作背景,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为文章点睛之笔,突出了文章主旨:只有实行仁政,才能得民心;得民心,才能得天下。这种“保民而王“的主张,实际也是孟子“民本“思想的体现。,基础知识,(1)尽心:费尽心思 焉耳矣 :虚词,增强语气。 (2)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3)亦然:也是这样。 (4) 无如:没有像。 (5)加少:更少。加:更。,(6)王好战,请以战喻

2、:大王喜欢战斗,请让我用战争比喻。好:喜欢。请:请允许我。 (7)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咚咚地敲着战鼓,兵器已经接触,抛弃铠甲拖着兵器逃跑。鼓之:敲起鼓来。兵:兵器,武器。接:接触,交锋。曳:拖着。走:跑。 (8)以:凭借。,(9)直:通“只”,只是。 (10)耳:罢了。是:这。 (11)无:通“毋”,不要。于:比。 (12)违:违反,耽误。 (13)胜:完全。,(14)数:密。 (15)罟:网。 (16)洿:深。 (17)斤:锛子。 (18)以时:按一定的季节,(19)生:活人。丧:办丧事。死:死人。 (20)始:开端。 (21)五亩:相当于现在一亩二分地。 (22)树:种植。

3、(23)桑:桑树。,(24)衣:穿。 (25)豚:小猪。 (26)畜:畜养。 (27)时:繁殖的季节。 (28)夺:强迫改变。 (29)谨:谨慎。,(30)庠、序:都指学校。 (31)教:教化。 (32)申:反复陈述。 (33)颁:通“斑”,斑白。 (34)负:背东西。,(35)戴:顶东西。 (36)黎民:百姓。 (37)王:使天下百姓归顺。 (38)食:v.吃。;n.食物。 (39)检:制止。 (40)涂:通“途”,路上。 (41)饿莩:饿死的人。,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鸡豚狗彘(zh)之畜 【无】失其时 【无】通“勿”或“毋” 不要。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通“敛” 收敛

4、积蓄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花白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涂】通“途” 道路 5:【直】不百步耳 【直】通“只”:只是,通假字,全文分析,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统治者,对外争城夺地,相互攻伐,“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力。这就造成了兵员缺乏、劳力不足。从两方面描述救灾的具体措施。,第二部分(第2-4段),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事例设喻,启发对方,使对方容易接受。“王好战,请以战喻。”总提一句,然后举出两个逃兵“弃甲曳兵而走”

5、的两种情况。,第三部分(第5-7段),阐述了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 第5段阐述“王道之始”的道理。 第6段,阐述王道之成的道理。 第7段,阐述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课后问题,1、概括本文所体现的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 (1)以民为本,统治者要养民、教民。 (2)反对暴政,提倡仁政:大力发展经济,尤其是农业、林业、渔业。注重文化、道德教育。 (3)反对兼并战争,提倡以仁政来统治天下。,2、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论述的? 答:本文紧紧围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边一线索展开论述。,3、本文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说理方法表现在什么地方? 答:本文先批评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不当,然后再提出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先揭露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行径,然后再说只要君不怪罪年成不好就可以使“”民至焉”:这都是先抑后扬的表现。在打消梁惠王矜傲情绪的同时,又能抓住他渴望民众拥戴的潜在心理进行诱导,4、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说明什么问题? 答:孟子用这个比喻主要是为了说明梁惠王虽然自以为对国家尽了心,实际上他跟其他的国君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两样,都是喜好战争,因而百姓也不会增多。,谢谢欣赏,感谢您的下载!,T,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