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9557.2-200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普通小麦.pdf

上传人:西安人 文档编号:3759738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PDF 页数:37 大小:1.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GB-T 19557.2-200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普通小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GB-T 19557.2-200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普通小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GB-T 19557.2-200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普通小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GB-T 19557.2-200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普通小麦.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GB-T 19557.2-200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普通小麦.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GB-T 19557.2-200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普通小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T 19557.2-200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普通小麦.pdf(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I C S 6 5 . 0 2 0 . 2 0一一 B 05肠日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GB / T 1 9 5 5 7 . 2 -2 0 0 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 一致性和 稳定性测试指南普通小麦 G u i d e l i n e s f o r t h e c o n d u c t o f t e s t s f o r d i s t i n c t n e s s , u n i f o r mi t y a n d s t a b i l i t y -Wh e a t ( T r i t i c u m a e s t i v u m L . ) 2 0

2、 0 4 - 0 6 - 1 1 发布2 0 0 4 - 1 2 - 0 1 实施 木 替窗 瞥 臀 裂 嗜 臀箍 臀臀暴 发 “ G B / T 1 9 5 5 7 . 2 - 2 0 0 4 山 目 曰 o li胃 本标准的附录 A、 附录 B和附录 C ; 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 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 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 王汝锋 、 李立会、 郑殿升、 吕波、 王晓鸣、 翁跃进 、 杨金华 。 标准下载网() G B / T 1 9 5 5 7 . 2 -2 0 0 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 一致性和

3、稳定性测试指南普通小麦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小麦新品种特异性、 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的技术要求、 测试结果的判定原则及技术报 告的内容和格式。 本标准适用于普通小麦( T r i t i c u m a e s t i v u m L . ) 新品种的特异性、 一致性和稳定性的测试和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 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 日 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B /

4、 T 3 5 4 3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G B 4 4 0 4 . 1 粮食作物种子禾谷类 G B / T 5 4 9 8 粮食、 油料检验容重测定法 G B / T 5 5 1 1 粮食、 油料检验粗蛋白质测定法 G B / T 1 4 6 1 4 小麦粉吸水量和面团揉和性能测定法粉质仪法 G B / T 1 9 5 5 7 . 1 -2 0 0 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 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总则 I S O 5 5 2 9 小麦沉降值的测定Z E L E N Y方法 T G / 3 / 1 1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 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小麦 ( G u i d e l i n e s f

5、 o r t h e C o n d u c t o f T e s t s f o r D i s t i n c t n e s s , H o m o g e n e it y a n d S t a b i l it y -Wh e a t ) 3 术语和定义 G B / T 1 9 5 5 7 . 1 -2 0 0 4 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 供试品种种子的要求 4 . 1 供试品种种子的质,和数, 4 . 1 . 1 递交申请小麦品种的种子质量至少达到 G B 4 4 0 4 . 1 中对小麦原种或一级种子的要求 ; 数量至 少为1 k g o 4 . 1 . 2 申请

6、的小麦新品种如有特殊用途, 则可根据其特点及应用范围, 视具体情况确定递交种子的质 量和数量, 以满足测试的要求。 对选择性测试项 目, 递交种子的质量和数量要求如表 1 0 表 1 选择性测试项 目 递交种子的数f和质, 井 妇 一草一护 标准下载网() G B / T 1 9 5 5 7 . 2 -2 0 0 4 4 . 2 供试品种种子的处理要求 未经审批机关同意, 递交的种子不得进行任何影响小麦植株生长发育的处理。如果经处理, 应提供 处理的详细说明。 4 . 3 供试品种的保存 测试单位接到测试种子后, 应立即分出留存种子, 并妥善保存 , 以备复查。 4 . 4 其他 申请测试者除

7、递交种子外, 还应按附录 C填写“ 技术问卷” 。 5 测试 5 . 1 测试时间 测试时间至少为连续两个相同季节的生长周期 。 5 . 2 测试地点 通常情况下 , 测试应在一个测试点进行, 除非 申请品种的某重要性状不能在该测试点进行观察, 才 可安排另一测试点进行测试。 5 . 3 田间设置 田间测试应保证植株能正常生长。每个测试品种与近似品种相邻种植, 至少设两个区组, 区组间的 环境条件应一致, 并设保护行。每个小区面积 1 5 m l , 每个小 区至少种植 2 0 0 0 株。当申请品种有特殊 要求时, 可进行附加测试, 如抗病性、 抗逆性等。 5 . 4 田间管理 测试地管理与

8、小麦大田管理措施基本相 同, 对 申请品种、 近似品种和标准品种的田间管理应严格 一致 。 5 . 5 其他 第二次相同生长季节的测试所使用 的种子是第一次生长季节收获的种子。 6 性状的观测与判别 6 . 1 观测和判别的基本要求 6 . 1 . 1 审批机关根据 申请者提供的资料 , 确定该品种 的测试性状。性状观测分别按照附录 A和附录 B的要求。观测样本应来 自小区的中间行, 或无环境和人为因素影响的区域, 重复取样时, 样本应来 自 不同的区组。因不可抗拒因素或人为因素, 导致标准品种的测试性状无法表现或判别 , 则视本次测试无 效 , 应重新进行测试。 6 . 1 . 2 观测的记

9、录按 G B / T 1 9 5 5 7 . 1 -2 0 0 4 的要求进行, 并将最终计算结果转换为代码报出, 记录人 签字。原始记录应复核和审核后 , 由复核人和审核人签字。 6 . 1 . 3 特异性、 一致性和稳定性的判别参照G B / T 1 9 5 5 7 . 1 -2 0 0 4 的要求进行。 6 . 2 特异性的判别 观察植株至少为 5 0 株。测试品种质量性状有一个性状或数量性状有两个及两个 以上性状与近似 品种达到差异, 或数量性状有一个性状与近似品种相差两个及两个以上代码, 即可判定测试品种与近似 品种具有特异性。 6 . 3 一致性的判别 观察整个小区的植株, 以代码

10、为分析单元 , 计算变异率。整个小区的变异植株数低于 2 . 5 时, 该 申请品种将被视为具有一致性。不能进行个体测试的性状, 不进行一致性鉴定。 6 . 4 稳定性的判别 观察植株至少为 5 0 株。测试品种同一性状在两个相同生长季节的表现在同一代码内, 或第二次测 试的变异度与第一次测试的变异度无显著变化, 则表示该品种在此性状上是稳定的, 否则为不稳定。 标准下载网() GB / T 1 9 5 5 7 . 2 -2 0 0 4 7 性状 7 . 1 概 述 在确定特异性 、 一致性和稳定性时 , 应使用本标准性状表中的性状和性状表达。与每一性状表达相 对应的代码(( 1 -9 ) ,

11、 是为了进行电子数据处理而设置的。 普通小麦测试性状包括必测性状和补充性状, 共 5 6 个。必测性状为每个申请品种必须进行测试、 考察的基本性状; 补充性状是在必测性状不能区别 申请品种和近似品种时, 仍需进一步测试而选用 的 性状 。 7 . 2 必测性状(( 2 5 个) 必测性状 : 芽鞘色、 幼苗习性、 叶耳色、 抽穗期 、 茎叶蜡质、 旗叶角度、 株高、 秆色、 穗长度 、 全穗小穗 数、 小穗着生密度、 穗形状、 芒有无、 芒类型、 芒颜色、 护颖颜色、 护颖茸毛、 护颖形状 、 护颖嘴形状、 穗粒 数、 籽粒形状、 籽粒颜色、 籽粒质地、 千粒重、 春冬性。 7 . 3 补充性

12、状(( 3 1 个) 补充性状: 幼苗颜色、 花药颜色、 旗叶长度 、 旗叶宽度、 叶片茸 毛、 穗蜡质、 护颖肩形状 、 护颖脊、 穗轴 毛、 籽粒冠毛、 抗倒伏性、 不育小穗数 、 容重、 粗蛋 白含量、 面团稳定时间、 沉降值、 抗条锈病 ( 成株期) 、 抗 叶锈病( 成株期) 、 抗秆锈病( 成株期) 、 抗白粉病( 成株期) 、 抗赤霉病、 抗根腐病、 抗黄矮病 、 抗蚜虫、 耐盐 性( 苗期) 、 耐旱性( 全生育期) 、 抗寒性 、 抗穗发芽、 谷蛋 白亚基 G l u - A 1 、 谷蛋白亚基 G l u - B I 、 谷蛋白亚基 Gl u - D1 。 7 . 4 品种

13、分组性状 为了便于观测申请品种的特异性, 可将 申请品种分组种植 。适合分组 的性状应是受环境影响变化 极小 , 乃至无变化的那些性状 , 并且性状的不同级别均匀地分布于申请品种中。 小麦申请品种的分组性状如下: a ) 冬春性( 表 A . 1 中性状 3 6 ) ; b ) 护颖颜色( 表 A . 1 中性状 2 2 ) ; c ) 芒有无和类型( 表 A . 1 中性状 1 9 和性状 2 0 ) ; d ) 籽粒颜色( 表 A . i 中性状 3 2 ) 0 标准下载网() G B / T 1 9 5 5 7 . 2 -2 0 0 4 附录A ( 规范性附录) 小麦品种测试性状 表 A

14、 . 1 性状表 育 G B / T 1 9 5 5 7 . 2 -2 0 0 4 表 A . 1 ( 续) 几一 长大红麦、 新冬 5 号7 特长白壳酱、 克旱 6 号9 少极早黑壳3 1 6 全穗小穗数8 3. 8 7中丽恢 4 号、 大红麦5 多云麦 2 9 7 稀白壳酱、 济南 1 3 、 克早 6 号1 中早穗 1 7 、 召麦 2号3 1 7 小穗着生密度8 3 8 7 密豫麦 4 号、 京 4 1 1 、 蟆螂子5 特密张飞胡、 细子麦7 纺锤形北京 8 号、 极早黑壳1 椭圆形白扁穗2 1 8 .穗形状 8 3 -8 7长方形毛阿夫、 百泉 4 1 3 棍棒形灿子麦、 张飞胡4

15、 责分枝形小佛手5 全无芒丽恢 4 号、 白扁1 1 9 芒有无 7 1 一7 7 有芒早穗 1 7 、 张飞胡9 短芒( 含顶芒)石特 1 4 、 蚂炸腿( Z M1 4 1 9 ; 以下同)1 长芒京 4 1 1 、 北京 8 号、 白芒糙( Z M1 0 5 9 ; 以下同)2 2 0 芒类型8 3 - 8 7勾曲芒百泉4 1 3 短曲芒张飞胡4 长曲芒云麦 2 9 , 豫麦 4 号5 G B / T 1 9 5 5 7 . 2 - 2 0 0 4 表 A . 1 ( 续) 1 G B / T 1 9 5 5 7 . 2 -2 0 0 4 表 A . 1 ( 续) 俘 G B / T 1

16、 9 5 5 7 . 2 -2 0 0 4 表 A . 1 ( 续) 1340. WffVZR1fa7/min 95-97 57K 9 ( 15i 411 341. Nab/ml. 95-97 4 57+f t 16 91AYL(HR)brL (R) 342. s, (jy c ) 71-77 IPrt(MR) 5S (S) 7, ( HS) 169 9AYL(HR) 1YL(R) 343. 1r60%r(j M) 71.77 rPYL(MR) 5(S) 7,A!-(HS) 5389 91-A IYL(HR)V(R) 豻t. 麭Bm 痦黻#1s 专青寿倭令罴純冸枟棥l勲 豰( I G B /

17、T 1 9 5 5 7 . 2 -2 0 0 4 表 A . 1 ( 续) 万 G B / T 1 9 5 5 7 . 2 -2 0 0 4 表 A . 1 ( 续) 二 表 A . 2 小麦生育观测时期十进制代码表 日 it pi ta it15 mHufnAff16 *it5t-#wcff17 M -fu at 1; a ff1s l It A f20 UlfIm21 “ail 1 t22 I-Mfil 2 323 1jWfQ 3 I 24 t9fO 4 525 1- M J11 5 /f, ft 26 tMfU 6 tf习 G B / T 1 9 5 5 7 . 2 -2 0 0 4 表

18、 A . 2 ( 续) 114 m L*几 G B / T 1 9 5 5 7 . 2 -2 0 0 4 附录B ( 规范性附录) 性状的解释 B . 1 芽鞘色 B . 1 . 1 栽培方法: 按照第5 章的要求。 B . 1 . 2 观测时间: 芽鞘出 土约1 c m -2 c m . B . 1 . 3 观测部位: 芽鞘。 B . 1 . 4 观测方法: 目测, 观测芽鞘颜色, 按表 B . 1 标准分级。 B . 1 . 5 观测量: 观测整个小区, 如果颜色不一致, 计算变异率。 表 B . 1 芽鞘色分级 标准 卜 万m o. 十 一升卜一长件牛州 B . 2 幼苗习性 B . 2

19、 . 1 栽培方法: 按照第 5 章的要求。 B . 2 . 2 观测时间: 冬麦越冬前; 春麦5 -6 片叶 期。 B . 2 . 3 观测部位: 幼苗叶片。 B . 2 . 4 观测方法: 目测, 观测幼苗的姿态, 按表 B . 2 标准分级。 B . 2 . 5 观测量: 观测整个小区, 如果不一致, 计算变异率。 表 B . 2 幼苗习性的分级标准 目 me Nil 广 1 1. ) 11 )ft AJ 1 3侣 mm%y1#xf5 B . 3 幼苗颇色 B . 3 . 1 栽培方法: 按照第 5 章的要求。 B . 3 . 2 观测时间: 分孽盛期。 B . 3 . 3 观测部位:

20、叶片。 B . 3 . 4 观测方法: 目测, 观测幼苗的颜色, 按表 B . 3 标准分级。 B . 3 . 5 观测量: 整个小区, 如果不一致, 计算变异率。 表 B . 3 幼苗颜色的分级标准 日 1dt卡 Amit3 升 . 一 .5 一 介 哗 7 B . 4 叶耳色 B . 4 . 1 栽培方法: 按照第 5 章的要求。 B . 4 . 2 观测时间: 抽穗期。 B . 4 . 3 观测部位: 旗叶叶 耳。 G B / T 1 9 5 5 7 .2 -2 0 0 4 B . 4 . 4 观测方法: 目测 , 观测叶耳颜色, 按表 B . 4 标准分级。 B . 4 . 5 观测量

21、 : 整个小区, 如果颜色不一致, 计算变异率。 表 B . 4 叶耳色的分级标准 卜一架一一一粤一一几 2下门 B . 5 抽穗期 B . 5 . 1 栽培方法 : 按照第 5 章的要求。另选一个当前生产上推广的品种作为对照品种。 B . 5 . 2 观测时间: 抽穗期。 B . 5 . 3 观测部位 : 穗。 B . 5 . 4 观测方法 : 目测, 全小区植株约 5 0 抽穗 ( 拟密穗类型的穗从叶鞘缝 隙挤出) , 按表 B . 5 标准 分级。 B . 5 . 5 观测量: 全小区。 表 B . 5 抽穗期的分级标准 份担叮里一到 B . 6 花药颜色 B . 6 . 1 栽培方法:

22、 按照第 5 章的要求。 B . 6 . 2 观测时间: 开花期。 B . 6 . 3 观测部位: 花药。 B . 6 . 4 观测方法: 目 测 , 观测花药的颜色, 按表 B . 6 标准分级 。 B . 6 . 5 观测量: 观测 1 0 0 个花药 , 如果颜色不一致, 计算变异率 。 表 B . 6 花药颜色的分级标准 卜 一 墨 一一 1 上井扁2 一 B . 7 茎叶蜡质 B . 7 . 1 栽培方法: 按照第 5 章的要求 。 B . 7 . 2 观测时间: 开花至灌浆期。 B . 7 . 3 观测部位: 茎和叶。 B . 7 . 4 观测方法: 目测 , 观测茎叶上的蜡质 ,

23、 按表 B . 7 标准分级 。 B . 7 . 5 观测量 : 整个小区, 如果不一致, 计算变异率。 表 B . 7 茎叶蜡质的分级标准 蜡 质无一少一多 代 码一“二烹5 B . 8 穗蜡质 B . 8 . 1 栽培方法 : 按照第 5 章的要求。 GB / T 1 9 5 5 7 . 2 - 2 0 0 4 B . 8 . 2 观测时问: 开花至灌浆期 。 B . 8 . 3 观测部位: 穗。 B . 8 . 4 观测方法: 目测, 观测穗上的蜡质, 按表 B . 8 标准分级。 B . 8 . 5 观测量: 整个小区, 如果不一致 , 计算变异率。 表 B . 8 穗蜡质的分级标准

24、1 V ., )J无一少一多 代 码,一“一一二一一一日 Bg 旗叶长度 B . 9 . 1 栽培方法 : 按照第 5 章的要求。 B . 9 . 2 观测时I,小 灌浆期。 B . 9 . 3 观测部位: 旗叶。 B . 9 . 4 观测方法 : 测量旗叶叶片的全长, 按表 B . 9 标准分级。 B . 9 . 5 观测量: 随机测量 2 0 片旗叶, 两次重复, 计算平均值。如果有超平均值 4 c m的叶片, 再随机测 量6 0个旗日 , 宝 十 算变异率。 表 B . 9 旗叶长度的分级标准 一 K Jx T11tk Y11l 11 下 一 扮 二 一 阵 州 B . 1 0 旗叶宽度

25、 B . 1 0 . 1 栽培方法: 按照第 5 帝的要求 B . 1 0 . 2 观测时间: 灌浆期。 B . 1 0 . 3 观测部位: 旗叶。 B . 1 0 . 4 观测力 一 法: 测量旗叶叶片最宽处的宽度 , 精确至 0 . 1 c m, 按表 B . 1 0 标准分级。 B . 1 0 . 5 观测量: 随机测量 2 0 片旗叶, 两次重复, 计算平均值。如果有超平均值 0 . 2 c n : 的叶片 , 再随机 测Ml k- 6 0 个旗叶, 计算变异率。 表 B . 1 0 旗叶宽度的分级标准 、F ; ! (rnl1 _ :一1 . 6 - 2 。一二 。1 !级别I罕甲冤

26、! 代 “ 马3一5一7 B . 1 1 旗叶角度 B . 1 1 . 1 栽培方法 : 按照第 5章的要求。 B . 1 1 . 2 观测时H l : 齐穗后 1 () 天一1 5天。 B . 1 1 . 3 观测部位: 旗叶和穗下茎。 B . 1 1 . 4 观测力 一法: 用量角板测量旗叶叶片靠近穗下茎处旗叶一与 穗下茎之间的角度, 按表 B . 1 1 标准分级。 B . 1 1 . 5 观测量 : 随机测量 2 0 个旗叶角度 , 两次重复, 计算平均值 。如有超平均值士2 0 0 的旗叶, 随机再 测员 1 0 0 个旗0 1 . 角度 , 计算变异率。 G B / T 1 9 5

27、 5 7 . 2 - 2 0 0 4 表 B . 1 1 旗叶角度的分级标准 巨 I/(0PI4t李一 20. 1-3仁牛川 B . 1 2 叶片茸毛 B . 1 2 . 1 栽培方法 : 按照第 5 章的要求 。 B . 1 2 . 2 观测时间: 抽穗期前后。 B . 1 2 . 3 观测部位 : 旗叶和倒二、 三叶片。 B . 1 2 . 4 观测方法 : 目测, 观测叶片有无茸毛, 按表 B . 1 2 标准分级。 B . 1 2 . 5 观测量 : 随机观测 2 0 个叶片, 如果不一致 , 再随机观测 6 0 个叶片, 计算变异率 。 表 B . 1 2 叶片茸毛的分级标准 一水

28、兰 一一牛 一 一 二9一 B . 1 3 株高 B . 1 3 . 1 栽培方法: 按照第5 章的要求。 B . 1 3 . 2 观测时间: 开花后至成熟期 。 B . 1 3 . 3 观测部位: 茎秆 。 B . 1 3 . 4 观测方法: 测量从基部地面到穗顶( 不包括芒) 的长度 , 按表 B . 1 3 标准分级。 B . 1 3 . 5 观测量: 随机测量高度一致的 2 0 个主茎 , 两次重复 , 计算平均值。如有茎长超平均值 1 0 c m 的, 再随机测量 1 0 0 个主茎长度, 计算变异率。 表 B . 1 3 株高的分级标准 c r /cm4t f 卜 61.8(3 幸

29、斗01-120A7 川 B . 1 4 秆色 B . 1 4 . 1 栽培方法 : 按照第 5 章的要求。 B . 1 4 . 2 观测时间: 成熟期。 B . 1 4 . 3 观测部位: 茎秆节间。 B . 1 4 . 4 观测方法 : 目测, 观测茎秆颜色 , 按表 B . 1 4 标准分级。 B . 1 4 . 5 观测量 : 整个小区, 如果颜色不一致, 计算变异率。 表 B . 1 4 秆色的分级标准 颜 色黄 色一紫 色 于弋 码2! B . 1 5 穗长度 B . 1 5 . 1 栽培方法: 按照第 5 章的要求。 B . 1 5 . 2 观测时间: 成熟期。 G B / T 1

30、 9 5 5 7 . 2 - 2 0 0 4 B . 1 5 . 3 观测部位: 穗 。 B . 1 5 . 4 观测方法: 测量穗最基部小穗( 含不育小穗) 至穗顶 ( 不包括芒) 长度 , 精确至 0 . 1 c m, 按表 B . 1 5 标准分级。 B . 1 5 . 5 观测量 : 随机测量 2 0 个主茎穗 , 两次重复, 计算平均值。如有的穗长超过平均值士1 c m, 再随 机测量 6 0 个穗, 计算变异率。 表 B . 巧穗长度的分级标准 盯 于弃万 一弃8. 1 10rp5一月 B . 1 6 全穗小穗数 B . 1 6 . 1 栽培方法: 按照第5 章的要求。 B . 1

31、 6 . 2 观测时间: 成熟期。 B . 1 6 . 3 观测部位 : 穗。 B . 1 6 . 4 观测方法 : 目测 , 计数每穗的小穗数( 含不育小穗) , 按表 B . 1 6 标准分级。 B . 1 6 . 5 观测量: 随机测量高度一致的2 0 个穗的小穗数, 计算平均值。如有的穗超过平均值士3 个, 再随机测量 6 0 个穗, 计算变异率。 表 B . 1 6 全穗小穗数的分级标准 一俏科 牛 共二考寸布州 B . 1 7 小穗着生密度 B . 1 7 . 1 栽培方法: 按照第5 章的要求。 B . 1 7 . 2 观测时间: 成熟期 。 B . 1 7 . 3 观测部位:

32、穗和小穗 。 B . 1 7 . 4 观测方法: 计数每穗的小穗数( 含不育小穗) , 并测量穗轴长度, 按式( B . 1 ) 计算密度 , 按表B . 1 7 标准分级。 。小穗数 一1 、 , , 八 “了 。 :、 密度 D 飞 翼 鲁竿不 石 生 X1 0 , ( B . 1) 4L) 一 穗 轴 长 度 一 一 B . 1 7 . 5 观测量: 随机测量 2 0 个穗, 两次重复, 计算平均值。如有的穗超过平均值 士3 , 再随机测量 6 0 个穗 , 计算变异率。 表 B . 1 7 小穗着生密度的分级标准 卜 下蔺 计 一 寸 一一六牛川 B . 1 8 穗形状 B . 1 8

33、 . 1 栽培方法: 按照第5 章的要求。 B . 1 8 . 2 观测时间 : 成熟期。 B . 1 8 . 3 观测部位 : 穗 。 G B / i 1 9 5 5 7 . 2 -2 0 0 4 B . 1 8 . 4 观测方法 : 目测, 观测穗子的形状 , 按表 B . 1 8 标准分级。 B . 1 8 . 5 观测量: 随机观测高度一致的 2 0 个穗, 如有不一致 , 再随机观测 6 0 个穗 , 计算变异率。 表 B . 1 8 穗形状的分级标准 穗 形 状! 纺 锤 形一 椭 圆 形一 一长 方 形一 棍 棒 形一 芬 鞍 形1 1代 码】一2一34一5 B . 1 9 芒有

34、无 B . 1 9 . 1 栽培方法: 按照第 5 章的要求 。 B . 1 9 . 2 观测时间: 成熟期。 B . 1 9 . 3 观测部位: 芒。 B . 1 9 . 4 观测方法: 目 测 , 观测芒的有无, 按表 B . 1 9 标准分级。 B . 1 9 . 5 观测量 : 随机观测高度一致的 2 。 个穗, 两次重复。如果不一致 , 再随机观测 6 0 个穗 , 计算变异 率。 表 B . 1 9 芒有无的分级标准 芒 有 芜秤 尖 完 全 不 延 长一小 穗 秤 有 直 芒 或 涵 芒 卜 一 一 牛P11t 14一十一牛一 一 十 亨 9二一州 B . 2 0 芒类型 B .

35、 2 0 . 1 栽培方法: 按照第5 章的要求。 B . 2 0 . 2 观测时间: 成熟期 。 B . 2 0 . 3 观测部位: 芒。 B . 2 0 . 4 观测方法: 目 测 , 观测芒的形状并测量芒的长度 , 精确至 。 . 1 c m。按表 B . 2 0 标准分级。 B . 2 0 . 5 观测量 : 随机测量高度一致的 2 0 个穗的芒, 两次重复, 计算平均值 。如果不一致 , 再随机测 6 0 个穗的芒, 计算变异率。 表 B . 2 0 芒类型的分级标准 芒 类 ,芒 “ 一 芒 置芒 勾 曲 芒 拳 曲 芒 拳 曲一 一 一长度4 c m长度)4 c m呈蟹爪状长度3

36、 c m长度妻3 c m 级 别短芒长芒勾曲芒短曲芒长曲芒 代 码1 2 3 4 5 ! B . 2 1 芒颜色 B . 2 1 . 1 栽培方法: 按照第 5 章的要求 。 B . 2 1 . 2 观测时间: 成熟期。 B . 2 1 . 3 观测部位: 芒。 B . 2 1 . 4 观测方法: 目 测 , 观测芒的颜色, 按表 H . 2 1 标准分级。 B . 2 1 . 5 观测量 : 整个小区, 如果颜色不一致 , 计算变异率。 表 B . 2 1 芒颜色的分级标准 。拭白 色一巡色一黑色 代 码一2一“ G B / T 1 9 5 5 7 . 2 -2 0 0 4 B . 2 2

37、护颖颜色 B . 2 2 . 1 栽培方法: 按照第5 章的要求。 B . 2 2 . 2 观测时间: 成熟期。 B . 2 2 . 3 观测部位: 护颖。 B . 2 2 . 4 观测方法 : 目测, 观测护颖颜色 , 按表 B . 2 2 标准分级。 B . 2 2 . 5 观测量: 整个小区, 如果颜色不一致, 计算变异率。 表 B . 2 2 护颖颜色的分级标准 卜0, 洲卜件一粤州 砰3 十 4 州 B . 2 3 护颖茸毛 B . 2 3 . 1 栽培方法 : 按照第 5 章的要求。 B . 2 3 . 2 观测时间: 开花至成熟期。 B . .2 3 . 3 观测部位 : 护颖。

38、 B . 2 3 . 4 观测方法 : 目测, 观测护颖有无茸毛, 按表 B . 2 3 标准分级。 B . 2 3 . 5 观测量: 整个小区, 如果不一致 , 计算变异率。 表 B . 2 3护颖茸毛的分级标准 置毛芜有 作 码一s B . 2 4 护颖形状( 穗中部护颖的侧面形状) B . 2 4 . 1 栽培方法: 按照第 5 章的要求。 B . 2 4 . 2 观测时间: 成熟期。 B . 2 4 . 3 观测部位 : 穗中部护颖 。 B . 2 4 . 4 观测方法: 目测, 观测护颖的形状 , 按表 B . 2 4 标准分级。 B . 2 4 . 5 观测量: 整个小区, 如果不

39、一致 , 计算变异率。 表 B . 2 4 护颖形状的分级标准 形 状 披 针 形 怅 圆 形 ) ! 卵 形 椭 圆 形 1 获 方 形 1 圆 形1 代 码I一2一3一一于 B . 2 5 护颖肩形状 B . 2 5 . 1 栽培方法: 按照第 5 章的要求。 B . 2 5 . 2 观测时问: 成熟期。 B . 2 5 . 3 观测部位: 护颖肩。 B . 2 5 . 4 观测方法 : 目 测 , 观测护颖肩的形状 , 按表 B . 2 5 标准分级。 B . 2 5 . 5 观测量: 整个小区, 如有不一致, 计算变异率。 表 B . 2 5 护颖肩形状的分级标准 卜 带件,一t 一

40、冲卜份粤一 fin4 G B / T 1 9 5 5 7 . 2 -2 0 0 4 B . 2 6 护领嘴形状 B . 2 6 . 1 栽培方法: 按照第 5 章的要求。 B . 2 6 . 2 观测时间: 成熟期。 B . 2 6 . 3 观测部位: 护颖嘴。 B . 2 6 . 4 观测方法: 目测, 观测护颖嘴的形状, 按表B . 2 6 标准分级。 B . 2 6 . 5 观测量: 整个小区, 如有不一致, 计算变异率。 表B . 2 6 护颖嘴形状的分级标准 日一3 51 # 十 1 州 9 jr-I2一 3卜 4 B . 2 7 护颖脊 B . 2 7 . 1 栽培方法: 按照第5

41、 章的要求。 B . 2 7 . 2 观测时间: 成熟期。 B . 2 7 . 3 观测部位: 护颖脊。 B . 2 7 . 4 观测方法: 目测, 观测护颖脊是否明显, 按表 B . 2 7 标准分级 。 B . 2 7 . 5 观测量: 整个小区, 如果不一致 , 计算变异率。 表B . 2 7 护颖脊的分级标准 一 P *it A州一 一1 牙 一 a)I R2州 B . 2 8 穗粒数 B . 2 8 . 1 栽培方法: 按照第5 章的要求。 B . 2 8 . 2 观测时间: 收获后。 B . 2 8 . 3 观测部位: 穗和籽粒。 B . 2 8 . 4 观测方法 : 计数每穗粒数

42、, 按表 B . 2 8 标准分级。 B . 2 8 . 5 观测量: 随机计数2 0 个主茎穗的粒数, 计算平均值。如果有超过平均值士5 粒的, 再随机计数 1 0 0 穗的粒数, 计算变异率。 表 B . 2 8 穗粒数的分级标准 1 C共 一一 寸华斗月 B . 2 9 不育小穗数 B . 2 9 . 1 栽培方法: 按照第5 章的要求。 B . 2 9 . 2 观测时间: 成熟期。 B . 2 9 . 3 观测部位: 小穗。 B . 2 9 . 4 观测方法: 计算每穗的不育小穗数, 按表 B . 2 9 标准分级。 B . 2 9 . 5 观测量: 随机计数2 0 穗的不育小穗数,

43、计算平均值。 G B / T 1 9 5 5 7 . 2 - 2 0 0 4 表 B . 2 9 不育小穗数的分级标准 Nil一!一牛州 B . 3 0 穗轴毛 B . 3 0 . 1 栽培方法 : 按照第 5 章的要求。 B . 3 0 . 2 观测时间 : 收获后。 B . 3 0 . 3 观测部位 : 穗轴。 B . 3 0 . 4 观测方法 : 目测, 观测穗轴毛有无, 按表 B . 3 0 标准分级 。 B . 3 0 . 5 观测量: 随机观测1 0 穗。如果不一致, 再随机观测4 0 穗, 计算变异率。 表 B . 3 0 穗轴毛的分级标准 卜 不n t仁 了 万 川一一日 B

44、. 3 1 籽粒形状 B引 1 栽培方法 : 按照第 5 章的要求 。 B . 3 1 . 2 观测时间 : 收获后。 B . 3 1 . 3 观测部位 : 籽粒。 B . 3 1 . 4 观测方法 : 目测, 观测籽粒的形状, 按表 B . 3 1 标准分级。 B . 3 1 . 5 观测量: 随机观测 2 0 粒。如果形状不一致 , 再随机观测 1 0 0 粒 , 计算变异率。 表 B . 3 1 籽粒形状的分级标准 卜 侣州 op:1宁一 op fl1E%2 七 3 州 B . 3 2 籽粒颜色 B . 3 2 . 1 栽培方法 : 按照第 5 章的要求 。 B . 3 2 . 2 观测

45、时间 : 收获后。 B . 3 2 . 3 观测部位 : 籽粒。 B . 3 2 . 4 观测方法 : 目 测 , 观测籽粒的颜色, 按表 B . 3 2 标准分级。 B . 3 2 . 5 观测量: 随机观测 2 0 粒。如果颜色不 一 致 , 再随机观测 1 0 0 粒 , 计算变异率。 表 B . 3 2 籽粒颜色的分级标准 卜 一卡华 一 一 一介 一 一 件份州 B . 3 3 籽粒质地 B . 3 3 . 1 栽培方法 : 按照第 5 章的要求 。 B . 3 3 . 2 观测时间 : 收获后。 G B / T 1 9 5 5 7 . 2 -2 0 0 4 B . 3 3 . 3

46、观测部位: 籽粒。 B . 3 3 . 4 观测方法 : 目测 , 用小刀将籽粒横切断, 观测横断面胚乳的软硬 , 按表 B . 3 3 标准分级。 B . 3 3 . 5 观测量 : 随机观测 1 0 粒。如果不一致, 再随机观测 4 0 粒 , 计算变异率。 表 B . 3 3 籽粒质地的分级标准 甘L0mfiiFt- n NA L TCS1l 53 5牢qm I* wait it-MR-1ARS1ff ,A7 B . 3 4 籽粒冠毛 B . 3 4 . 1 栽培方法: 按照第5 章的要求。 B . 3 4 . 2 观测时间: 收获后。 B . 3 4 . 3 观测部位 : 籽粒。 B . 3 4 . 4 观测方法 : 目测 , 观测籽粒冠毛的多少, 按表 B . 3 4 标准分级。 B . 3 4 . 5 观测量 : 随机观测 2 0 粒。如果不一致, 再随机观测 6 0 粒 , 计算变异率。 表 B . 3 4 籽粒冠毛的分级标准 卜59EEAlpTt 卜 s 点丫 7 B . 3 5 千粒重 B . 3 5 . 1 栽培方法: 按照第 5 章的要求。 B . 3 5 . 2 观测时间: 收获后。 B . 3 5 .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