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872-2004.pdf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762695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534.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L-T-872-2004.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DL-T-872-2004.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DL-T-872-2004.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DL-T-872-2004.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DL-T-872-2004.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DL-T-872-2004.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L-T-872-2004.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I CS 2 9 . K 4 5 备案号:1 3 6 2 2 - 2 0 0 4 OL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电 力 行 业 标 准 DL / T 8 7 2一 2 0 0 4 小接地电流系统单相接地保护装置 S p e c i f i c a t io n o f s i n g l e p h a s e e a r t h e d re l a y i n n o n - e f f e c t i v e e a r t h e d p o w e r s y s t e m 2 0 0 4 - 0 3 - 0 9发布 2 0 0 4 - 0 6 - 0 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2、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 布 DL / T 8 7 2一2 0 0 4 目次 一 前言 范围 “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术语和定义 2 技术要求 ” “ ” ” 2 试验方法 ” . 6 检验规则 ” 9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 1 0 门内、4lf6,1 附 录A( 资 料 性附 录) 功 能 性 能 试 验电 路 ” ” 二 “ 二 1 1 一 参考资料 DL / T 8 7 2一2 0 0 4 前言 小接地电流系统在我国3 k V - 6 6 k V电 压等级电网中占 比例最多,该系统的故障以 单相接地故障最 为常见。近些年来,检测与隔离该系统单相接地的技术发展很快,各种小接地电流系统

3、单相接地保护 ( 选线)装置纷纷涌现,为了 满足国内 对该产品设计、制造、检验和应用的需要, 有必要制定有关该 类产品的行业标准。 本标准是根据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电 力司电 力 2 0 0 0 7 0 号文 2 0 0 年度电力 行业标准编制、 修订计划项目表中第 4 1 项任务安排制定的。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 料性附 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 业继电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 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 保定三川电 气公司、中 煤国际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华北电力大学、国电南京自 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太标准幸要起草人:郝玉山、李润先、杨以涵、陈云仑、黄明强。 DL/

4、 T8 7 2一2 0 0 4 小接地电流系统单相接地保护装置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小接地电流系统单相接地保护装置 ( 以下简称装置)的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 规则及对标志、包装、运输、 贮存的 要求。 本标 准适用于 3 k V - 6 6 k V小接地电 流系统单 相接地保护装置以 及含有单相接地保护或 选线功能的 设备的设计、制造、检验和应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 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 (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 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

5、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B 1 9 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 e q v I S O 7 8 0 : 1 9 9 7 ) G B / T 2 4 2 3 . 1 -2 0 0 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 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 A:低温 ( i d t I E C 6 0 0 6 8 - 2 - 1 : 1 9 9 0 ) G B / T 2 4 2 3 . 2 -2 0 0 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 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 B :高温 ( i d t I E C 6 0 0 6 8 - 2 - 2: 1 9 7 4 ) G B / T 2 4 2 3 .9 -2 0

6、 0 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 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C b : 设备 用恒定湿热 ( i d t I E C 6 0 0 6 8 - 2 - 5 6: 1 9 8 8 ) G B / T 2 8 8 7 -2 0 0 ( 电子 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 B / T 3 0 4 7 .4 高度进制为4 4 .4 5 m m的 插箱、插件的基本尺寸系列 G B / T 7 2 6 1 -2 0 0 0 继电 器及装置基本试验方法 G B / T 9 3 6 1 -1 9 8 8 计算 机场地安全要求 G B / T 1 1 2 8 7 -2 0 0 0 电 气继电器 第2 1 部分: 量度继电

7、器和保护装置的振动、冲击、碰撞和地震 试验第1 篇: 振动试验 ( 正弦) ( i d t I E C 6 0 2 5 5 - 2 1 - 1 : 1 9 8 8 ) G B / T 1 4 5 3 7 -1 9 9 3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冲击和碰撞试验 ( i d t I E C 6 0 2 5 5 - 2 1 - 2 : 1 9 8 8 ) G B / T 1 4 5 9 8 .9 -2 0 0 2 电气继电器 第2 2 - 3 部分:量度继电 器和保护装置的电 气骚扰试验 辐射电 磁场骚扰试验 ( i d t I E C 6 0 2 5 5 - 2 2 - 3 : 2 0 0 0 )

8、 G B / T 1 4 5 9 8 . 1 0 -1 9 9 6 电气继电 器 第2 2 部分: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 气干扰试验 第4 篇: 快速瞬变干扰试验 ( i d t I E C 6 0 2 5 5 - 2 2 - 4 : 1 9 9 2 ) G B / T 1 4 5 9 8 . 1 3 -1 9 9 8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干扰试验 第1 部分:I MH Z 脉冲群干扰试验 ( e g v I E C 6 0 2 5 5 - 2 2 - 1 : 1 9 8 8 ) G B / T 1 4 5 9 8 . 1 4 -1 9 9 8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干扰试验 第

9、2部分:静电放电试验 ( i d t I E C 6 0 2 5 5 - 2 2 - 2 : 1 9 9 6 ) G B 1 6 8 3 6 -1 9 9 7 量度继电 器和保护装置安全设计的一 般要求 D L / T 6 2 0 -1 9 9 7 交流电 气装置的过电 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D LT 6 6 7 远动设各及系统 第 5部分:传输规约 第 1 0 3 篇:继电 保护设备信息接口 配套标准 ( i d t T F ( 6 0 8 7 0 - 5 - 1 0 3 : 1 9 9 7 ) DL / T 8 7 2一2 0 0 4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 本标 准。 3 .

10、1 小接地电流系统 n o n - e f f e c t i v e e a r t h e d p o w e r s y s t e m 指中 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 接地或经高电 阻接地的电 力系统 ( 高电阻含义见D L / T 6 2 0 -1 9 9 7 ) . 3 . 2 单相接地保护装3 , s i n g l e - p h a s e e a r t h e d r e l a y s 在小接地电流系统中,用于检测单相接地、选线或进一步发出跳闸命令的装置。 全系统电容电流 t o t a l c a p a c it a n c e c u r r e n t o f t

11、 h e n e t w o r k 小接地电流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整个系统的对地电容电流。 八d点, : qUCJ .大电 容电流比 m a xi m u m r a t e o f c a p a c i t a n c e c u r r e n t 小接地电流系统中出线对地电容电流中最大的与全系统电容电流之比。 3 . 5 最小电 容电 流比 m i n i m u m r a t e o f c a p a c i t a n c e c u r re n t 小接地电流系统中出线对地电容电流中最小的与全系统电容电流之比。 工作电 压v a li d v o l t a g e 小接地

12、电 流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电压互感器二次 侧开口三角线圈输出的 故障零序电 压。 内07 : 内Jq口 工作电 流 v a li d c u r re n t 小接地电流系统发生金属性单相接地故障时,零序电流互感器二次侧输出的故障零序电流的总和。 4 技术要求 4 . 1 环境条件 4 . 1 . 1 正常工作的 大气条件 a )环境温度:一一十 4 0 0C;- 1 0 一+ 5 5 C a b ) 相对湿度: 5 % -9 5 % ( 产品内 部既不应凝露,也不应结冰) 。 c )大气压力:8 6 k P a -1 0 6 k P a e 4 . 1 . 2 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 a )

13、环境温度:+ 1 5 0 C -+ 3 5 0C o b )相对湿度:4 5 %-7 5 %. c )大气压力:8 6 k P a -1 0 6 k P a o 4 . , 3 仲裁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 a )环境温度:( 2 0 士2 )。 b )相对湿度:4 5 %-7 5 % , c )大气压力:8 6 k P a -1 0 6 k P a a 4 . 1 . 4 贮存、 运输极限环境温度 装置的贮存、运输允许的 环境温度为一5 C -+ 7 0 0 C , 相对湿度不大于 8 5 %, 在不施加任何激励量 的条件下,不 出现不可逆变化。温度恢复后, 装置 性能符合4 . 4 , 4 .

14、5 , 4 .7 的规定。 DL/ T8 7 2一2 0 0 4 4 . 1 . 5 周围环现 装置的使用地点应无爆炸危险、无腐蚀性气体及导电尘埃、无严重霉菌、无剧烈振动源:不存在 超过4 .9 规定的电 气干扰; 有防御雨、 雪、 风、 沙、 尘埃及防 静电的措施; 场地应符合G B / T 9 3 6 1 -1 9 8 8 中B类安全要求, 接地电阻应符合G B / T 2 8 8 7 -2 0 ( N 中4 .4 的规定。 4 . 1 . 6 特殊环境条 件 当超出4 . 1 . 1 4 . 1 .5 规定的环境条件时,由用户与制造厂商定。 4 . 2 额定电 气参数 4 . 2 . ,

15、 直流电源 a )额定电压:2 2 0 V, 1 1 0 V. b ) 允许偏差: - 2 0 % 一+ 1 0 %. c )纹波系数:不大于 5 %. 4 . 2 . 2 交流回路 a )交流电 流:I A , 5 A ,企业产品标准还可以 细分。 b )交流电压:l 0 0 V. c )频率:5 0 H z . 4 . 3 功率消耗 a )交流电流回路:当额定电流大于 I A时,每相不大于 1 V A ;当额定电流为 1 A时,每相不大于 0 . 5 V A . b ) 交流电 压回 路:当额定电 压时, 每相不大于1 V A . c )直流电 源回路:由 企业的产品标准规定。 4 . 4

16、 功能要求 4 . 4 . 1 荃本功能要求 a ) 选线功能: 在小接地电流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时, 应选线准确, 并 显示 接地线路或母线编号 ( 名 称) 。发生铁磁谐振接地时不能误报、 误动。 b )接地记忆:能 够记忆不少于最近 8 次接地 信息,接地信息应包含每次选线结果、接地起止时间 等。电 源失电后保存的数据不丢失。 c ) 接地信号输出: 发生 单相接地后输出接地信号。 d )信号复归: 可就地手动或远程复归接地报警信号。 e ) 通信功能: 装置应设有通信接口,以 满足自 动化系统的 通信要求,向远动设备或上位机传送接 地信息、 保护动作信息以 及接受校时 命令等。通信传输规

17、约应符合D L T 6 6 7 规定。 f )设置功能: 可手动或远程设置装置的主要参数, 如:母线数、出线数、线路编号 ( 名称) 、启 动电压等。 9 )自 检功能:装置应具有在线自 动检测功能, 在正常运行期间, 装置中单一电 子元件 ( 出口 继电 器除外) 损坏时,不应造成装置误动作,且应发出装置异常信号。 h )具有程序自 恢复功能。 4 . 4 . 2 选配功能 a )跳闸出口 :向 接地线路的出线断路器发跳闸 命令。 b ) 打印 记录:发生单相接地后打印 接地信息。 4 . 5 性能要求 4 . 5 . 1 基本工作条件 a )最小工作条件: 工作电压:2 0 V ; 工作电

18、流:中性点不接地系统2 0 MA ; DL / T 8 7 2 一2 0 0 4 中性点经高电 阻接地系统2 0 m A ; 中 性点 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 I O O m A a b )最大电容电流比:5 0 %, c )最小电容电流比:0 . d )单相接地时总谐波电压畸变系数:1 .0 %6 .0 %0 e )消弧线圈补偿度: - 5 0 % 一+ 5 0 %0 f )中性点经高电阻 接地系统电阻电流与全系统电 容电 流之比: 5 0 %一1 1 0 0/ a o S )最大接地持续时间0 .2 s . 4 . 5 . 2 墓本性能要求 a )跳闸延时:0 . 5 s -l o s o b

19、 )跳闸出口容量 ( 选项) :闭合 D C 2 2 0 V / 2 A,断开 D C 2 2 0 V / 5 0 W ( 时间常数 5 ms ) ; 4 . 6 过载能力 a )交流电流回路:2 0 倍额定电流,允许 4 s . b )交流电压回路:2 倍额定电 压,连续工作。 装置经受电流电压过载后,应无绝缘损坏,并符合 4 .7 , 4 . 8的规定。 4 . 7 绝缘性能 4 . 7 . 1 绝缘电阻 在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下,装置的外引带电回路部分和外露非带电金属部分及外壳之间,以及电 气上无联系的 各回路之间,用5 0 0 V直流兆欧表测量其绝缘电 阻值, 应不小于2 0 W L 4

20、 . 7 . 2 介质强度 a ) 在试验的 标准大气条件下, 装置应能 承受频率为5 0 H z 、历时 I m i n 的工频耐压试验而无击穿闪 络及元器件损坏现象。 b )工频试验电压值按表1 选择。也可以采用直流试验电压,其值应为规定的工频试验电压值的 1 . 4 倍。 表 1 介质强度试验电压值 被试回路 额定绝缘电压 u 试验电压 整机引出端子和背板线一地6 0 U 2 5 0 2 1 城 ) 直流输入回路一地6 0 U 2 5 02 0 0 0 交流输入回路一地6 0 U 2 5 0 2 0 1刃 信号输出触点一 一 地6 0 U 2 5 02 0( 洲 ) 无电气联系的各回路之

21、间6 0 U 2 5 0 2 0( 洲 整机带电部分-地 5 6 05 0 0 c )试验过程中,任一被试回路施加电压时其余回路等电位互联接地。 4 . 7 . 3 冲击电压 在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下, 装置的直流输入回路、交流输入回路、信号输出触点等诸回路对地, 以 及回路之间, 应能 承受 1 .2 J 5 0 1 t s 的 标准雷电 波的 短时 冲击电 压试验。当额定绝缘电 压大于6 0 V时, 开路试验电压为 RV:当额定绝缘电压不大于 6 0 V时,开路试验电压为 1 k V。试验后,装置的性能应 符合 4 .4 , 4 .5的规定。 4 . 8 耐湿热性能 根据试验条件和使用环境,

22、在以下两种方法中选择其中一种。 DL / T 8 7 2一2 0 0 4 4 . 8 . 1 恒定湿热 装置应能承受G B / T 2 4 2 3 . 9 -2 0 0 1 规定的恒定湿热试验。试验温度为 4 0 0C 1 2 C,相对湿度为 ( 9 3 士3 )%,试 验持续时间4 8 h 。在试验结束前2 h内, 用5 0 0 V直流兆欧表, 测量各外引带电 回路部分对 外露非带电 金属部分及外壳之间以及电 气上无联系的各回 路之间的绝缘电 阻值应不小于 1 .5 M O ;介质 强度不低于4 . 7 .2规定的介质强度试验电压值的7 5 %e 4 . 8 . 2 交变湿热 装置应能承受

23、G B / T 7 2 6 1 -2 0 0 0第 2 0章规定的交变湿热试验。试验温度为 ( 4 0 土2 ),相对湿 度为 ( 9 3 13 )%,试验时间为 4 8 h ,每一周期历时 2 4 h 。在试验结束前 2 h内,用 5 0 0 V直流兆欧表, 测量各外引带电回路部分对外露非带电金属部分及外壳之间以及电气上无联系的各回路之间的绝缘电 阻,应不小于 1 . 5 ML 2 :介质强度不低于4 . 7 .2规定的介质强度试验电压值的7 5 %0 4 . 9 抗电气干扰性能 4 . 9 . 1 辐射电磁场干扰 装置应能承受 G B / T 1 4 5 9 8 . 9 -2 0 0 2中

24、规定的辐射电 磁场干扰试验, 试验期间及试验后, 装置性能 应符合该标准中第 8 章的规定。 4 . 9 . 2 快速瞬变干扰 装置应能承受G B f r 1 4 5 9 8 . 1 0 -1 9 % 中4 . 1 规定的严酷等级为 I II级的快 速瞬变干扰试验, 试验期 间及试验后,装置性能符合该标准中4 . 6 的规定。 4 . 9 . 3 脉冲群干扰 装置应能承受 G B / T 1 4 5 9 8 . 1 3 -1 9 9 8中3 . 1 . 1 规定的严酷等级为 i n级的 1 MH z 和 l 0 0 MH z 脉冲群 干扰试验, 试验期间及试验后, 装置性能应符合该标准中3 .

25、4 的规定。 4 . 9 . 4 静电 放电 干扰 装置应能承受G B / T 1 4 5 9 8 . 1 4 -1 9 9 8 中4 .2 规定的严酷等级为3 级的 静电放电干扰试验,试验期间 及试验后,装置性能应符合该标准中4 .6 的规定。 4 . 1 0 直流电源影响 a )在试验的 标准大气条件下,分别改变 4 . 2 . 1中 规定的极限参数, 装置应可靠工作, 性能 及参 数 符合 4 .4 , 4 .5的规定。 b ) 按G B / f 7 2 6 1 -2 0 0 ( 中1 5 . 3 的规定进行直流电源中断2 0 m s 影响试验,装置不应误动作。 c )装置加上电 源、断

26、电 、电 源电压缓慢上升或缓慢下降,装置均木应 误动作或误发信号。当电 源 恢复正常后,装置应自动恢复正常运行。 4 . 1 1 连续通电 装置完成调试后,出厂前应进行连续通电试验。试验期间,装置工作应正常,信号指示应正确, 不应有元器件损坏,或其他异常情况出 现。试验结束后, 性能指标应符 合4 .4 , 4 .5 的规定。 4 . 1 2 机械性能 4 . 1 2 . 1 振动 ( 正弦) a ) 振动响应。装置应能承受G B / T 1 1 2 8 7 -2 0 0 0中3 .2 . 1 规定的严酷等级为 1 级的振动响应试验, 试验期间 及试验后,装置性能应符合该标准中5 . 1 的

27、规定。 b ) 振动耐久。 装置应能承受G B / T 1 1 2 8 7 -2 0 0 ( 中3 .2 . 2 规定的严酷等级为 1 级的 振动耐久试验, 试验期间 及试验后,装置性能应符合该标准中5 . 2 的 规定。 4 . 1 2 . 2 冲击 a )冲击响应。 装置应能承受G B / T 1 4 5 3 7 -1 9 9 3中4 .2 . 1 规定的严酷等级为 1 级的 冲击响应试验, 试验期间 及试验后,装置性能应符合该标准中5 . 1 的 规定。 b )冲击耐久。 装置应能承受G B /T 1 4 5 3 7 -1 9 9 3 中4 .2 . 2 规定的严酷等级为 1 级的 冲击

28、耐久试验, 试验期间及试验后,装置性能应符合该标准中5 . 2的规定。 DL/ T8 7 2一2 0 0 4 4 . 1 2 . 3 碰擂 装置应能 承受G B / T 1 4 5 3 7 -1 9 9 3 中4 . 3 规定的严酷等级为 1 级的碰撞试验, 试验期间及试验后, 装置性能应符合该标准中5 . 2 的 规定。 4 . 1 3 结构、外观及其他 4 . 1 3 . 1 机箱尺寸应符合G B f r 3 0 4 7 .4 的规定。 4 . 1 3 . 2 装置应采取必要的抗电 气干扰措施,装置的不带电 金属部分应在电 气上连成一体,并具备可靠 接地点。 4 . 1 3 . 3 装置应

29、有安全标志,安全标志应符合G B 1 6 8 3 6 -1 9 9 7 中5 .7 . 5 , 5 . 7 . 6 的 规定。 4 . 1 3 . 4 金属结构件应有防锈蚀措施。 5 试验方法 5 . 1 试验条件 5 . 1 . 1 除另有规定外, 各项试验均在4 . 1 . 2 规定的 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下进行。 5 . 1 . 2 被试验装置和测试仪表必须良 好接地,并考虑周围 环境电 磁干扰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5 . 2 功能及性能试验 5 . 2 . , 试验设备及仪表 a )功能性能测试接线参见附录 A; b )个人计算机一台; c ) 数字万用表一块; d )报警指示器一个; e

30、 ) 0 匕 闸操作指示器一个; 0被试装置一台。 将a ) , b ) , c ) , d ) , e ) , f ) 连成一系 统进行功能性能试验。 5 . 2 . 2 选线功能试验 要求同 一台被试装置分别进行以 下 a ) , b ) , c ) 三组试验,两组试验之间可以 进行参数的重新设置 或跳线及拨码开关的重新配置,但每组试验内部不得进行任何设置更改。 a )中 性点不 接地系统单相接地。在表2条件下分别进行稳定性接地、 间歇性弧光接地试验。间歇 性弧光接地的开通电压取 0 .9( 标么值) ,关断电压取 0 . 2( 标么值) ,通断周期比取 3: 2( 参见 附录 A) .

31、表 2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工作条件 序号 工作电压 V 工作电流 A 电压谐波系数 % 最大电容电流比 % 最小电容电流比 % 11 0 01 .0 0 1 . 05 00 21 0 01 .0 0 6 .05 0 0 32 0 0 .0 2 01 刀 5 00 42 00 . 02 0 6 .05 00 b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单相接地。在表 3条件下分别进行稳定性接地、间歇性弧光接地试 验。 间歇性弧光接地的 开通电压取0 . 9 ( 标么值) , 关断电压取0 . 2( 标么值) , 通断周期比取3: 2( 参见附录A) . DL / T 8 7 2一 2 0 0 4 表 3 中性点

32、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工作条件 序号 工作电压 v 工作电流 A 电感电流 A 谐波系数 % 最大电容电流比 % 最小电容电流比 % 11 0 01 . 0 01 .5 01 . 0 5 00 21 0 01 . 001 . 5 06 . 05 0 0 31 001 .0 01 . 0 01 刀 5 00 41 0 01 . 0 01 . 0 06 . 05 0 0 51 0 01 .0 00 . 5 01 刀5 00 61 0 01 . 0 00 . 5 06 .05 00 7200 . 1 0 00. 1 5 01 刀5 00 a2 00 . 1 0 00. 1 5 06 . 05 00 92

33、00 . 1 0 00. 1 0 01 . 05 00 1 02 00 . 1 00 0 .1 0 06. 05 00 1 12 0 0 . 1 0 00 .0 5 01 .05 00 1 22 00 . 1 0 00. 0 5 0 6. 05 00 c )中 性点经高电阻 接地系统单相接地。 在表4条件下分别进行稳定性实接地、间 歇性弧 光接地试 验。间歇性弧光接地的开通电压取 0 . 9( 标么值) ,关断电压取0 . 2( 标么值) ,通断周期比取 3二 2 参见附录 A) e 表 4 中性点经高电阻接地系统工作条件 序号 工作电压 v 工作电流 A 电阻电流 A 谐波系数 % 最大电容

34、电流比 % 最小电容电流比 % 11 oo1 . 0 01 . 1 01 . 05 00 21 0 01 . 0 01 .1 06 . 05 00 31 0 01 . 0 00 .5 01 .05 00 41 001 . 0 00 .5 06 刀5 00 52 00 .0 2 00 .0 2 21 .05 00 62 0 0 .0 2 00 . 0 2 26 . 05 00 72 00 . 0 2 00. 01 0 1 . 05 00 82 00 . 0 加0. 01 0 6 . 05 00 以上各项试验均在系统各出 线接地、母线接地情况下分别进行。试验结果应接地信号输出 正确, 选线及显示接

35、地线路编号 ( 名称)正确, 信号复归正确,通过通信口 上报接地信息正确。 a ) , b ) , c ) 每组试验后,分别检查接地追忆功能,能够逐一查询此前的8 次 接地信息不丢失。 在表2 条件下,叠加铁磁谐 振电压大小等于工作电 压, 装置不得误报、 误动。 5 . 2 . 3 通信功能试验 从 计算机下发校时命令给被试装置,然后查看装置内 部时 钟是否已按设置更改。 5 . 2 . 4 设1功能试验 用被试装置的按键设置或用计算机通过通信口设置装置的运行参数,如母线数、出线数、线路编 号等,设置以后停电2 h ,再上电应能调出所设参数。 5 . 2 . 5 自检功能试验 设置装置主回路

36、或模拟量输入回路故障,以检验装置的自 检功能。 DL / T 8 7 2 一2 0 0 4 5 . 2 . 6 选配功能试验 对于跳闸功能,在 5 . 2 .2 a ) , b ) , c )各项试验中,均应有跳闸输出,跳闸执行指示器动作正确, 延时误差小于0 . 1 s . 对于打印功能,在5 .2 .2 a ) , b ) , c )各项试验中 ,均应打印 接地信息。 5 . 3 温度试验 根据4 . 1 . 1 a )的要 求,按G B / T 7 2 6 1 -2 0 0 1 ) 第1 1 章规定进行低温试验、 按第1 2 章规定进行高 温 试验。在试验过程中施加规定的激励量,装置功能

37、及基本性能应符合要求口 5 . 4 温 度贮存试验 装置不包装,不施加激励量,根据 4 . 1 .4的要求,先按 G B / r 2 4 2 3 . 1 -2 0 0 1中第 2篇的规定进行低 温贮存试验,在一 2 5 时贮存 1 6 h ,在室温下恢复2 h 后,再按GB I T 2 4 2 3 . 2 -2 0 0 1 中第 2篇的规定进行 高 温贮存试验,在+ 7 0 时贮存1 6 h ,在室温下恢复2 h 后,施加激励量进行电气性能检测,装置的性能 应符合 4 . 1 .4的规定。 5 . 5 功率消耗试验 根据4 . 3 的要求, 按G B / T 7 2 6 1 -2 0 0 0

38、中 第9 章的规定和方法, 对装置进行功 率消 耗试验。 5 . 6 过载能力试验 根据4 .6 的要求,按G B / T 7 2 6 1 -2 0 0 0 中第2 2 章的规定和方法, 对装置 进行过载能力试验。 5 . 7 绝缘试 验 根据4 .7的 要求,按G B / T 7 2 6 1 -2 0 0 0 中第1 9 章的 规定和方法,分别进行绝缘电 阻测量、 介质强 度及冲击电压试验。 5 8 湿热试验 根据4 . 8 的 要求, 在以下两种方法中 选择其中一种。 5 . 8 . 1 恒定湿热试验 根据4 . 8 . 1 的 要求,按G B I T 2 4 2 3 .9 -2 0 0

39、1 的规定和方法, 对装置进行恒定湿热试验。 5 . 8 . 2 交变湿热试验 根据4 . 8 . 2 的 要求,按G B / T 7 2 6 1 -2 0 0 ( , 第2 0 章的 规定和方法,对装置进行交变湿热试验。 5 . 9 抗电气干扰性能试验 5 . 9 . 1 辐射电磁场干扰试验 根据 4 .9 . 1 的要求,按 G B / T 1 4 5 9 8 . 9 -2 0 0 2的规定和方法,对装置进行辐射电磁场干扰试验。 5 . 9 . 2 快速瞬变干扰试验 根据4 .9 . 2 的 要求, 按G B / T 1 4 5 9 8 . 1 0 -1 9 %的规定和方法, 对装置进行快

40、 速瞬变干扰试验。 5 . 9 . 3 脉冲群干扰试验 根据4 .9 . 3 的 要求, 按G B / T 1 4 5 9 8 . 1 3 -1 9 9 8 的规定和方法, 对装置进行脉 冲群干扰试验。 5 . 9 . 4 静电 放电干扰试验 根据4 .9 .4 的要求, 按G B / T 1 4 5 9 8 . 1 4 -1 9 9 8 的 规定和方法,对装置进行静电 放电 干扰试验。 5 . 1 0 直流电源影响试验 根据4 . 1 0 的要求,按G B / T 7 2 6 1 -2 0 0 0 中第1 4 章的规定和方法, 对装置进行电 源影响试验。 5 . 1 1 连续通电 试验 a

41、) 根据4 . 1 1 的要求, 装置出厂 前应进行连续通电 试验; b ) 被试装置只施加直流电 源, 必要时 可施加其 他激励量进行功能检测: c )试验时间为室温 1 0 0 h( 或4 0 0C 7 2 h ) . 5 . 1 2 机械性能试验 5 . 1 2 . 1 振动试验 根据4 . 1 2 . 1 的要求, 按G B / T 1 1 2 8 7 -2 0 0 0 的 规定和方法,对装置进行振动响 应和振动耐久试验。 DL / T 8 7 2 一2 0 0 4 5 . 1 2 . 2 冲击试验 根据4 . 1 2 .2 的要求, 按G T / T 1 4 5 3 7 -1 9 9

42、 3 的 规定和方 法,对装置进行冲击响应和冲击耐 久试验。 5 . 1 2 . 3 碰撞试验 根据4 . 1 2 .3 的要求, 按G B /T 1 4 5 3 7 -1 9 9 3 的规定和方法, 对装置进行碰撞试验。 5 . 1 3 结构和外观检查 按4 . 1 3 的 要求 及G B / T 7 2 6 1 -2 0 0 () 第5 章的要求逐项进行检查。 6 检验规则 产品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两种。 6 . 1 出厂检验 每台装置出厂前必须由制造厂的检验部门进行出厂检验,出厂检验在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下进行。 检验项目见表 5 0 6 . 2 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在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

43、下进行。 6 . 2 . 1 型式检验规定 凡遇下列情况之一, 应进行型式检验: a )新产品定型鉴定前; b ) 产品 转厂生产定型鉴定前; c )连续批量生产的 装置每四年一次; d )正式投产后, 如设计、工艺、材料、 元器件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e )产品停产一年以上又重新恢复生产时; f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 机构或受委托的质量技术检验部门 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 9 )合同规定时。 6 . 2 . 2 型式检验项目 型式检验项目 见表5 0 表 5 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名称“ 出厂检验”项目 “ 型式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章条“ 试验方法”章条 a )结构与外观 JJ4.

44、1 35 . 1 3 b )功能性能 J.1 4 .4 , 4 .5 5 . 2 c )功率消耗 丫 白.14 .35 .5 d )高温、低温 J4 注 注5 . 3 e )直流电源影响 44 . 1 05 . 1 0 f )连续通电.1J4 . 1 15 .1 1 9 ) 抗电 气干扰 J 4 .95 .9 h )温度贮存 J4 . 1 .45 . 4 i )耐湿热性能 J4 .85 名 J )绝缘性能 J bJ4 .75 . 7 k )过载能力 J4 .65 .6 1 )机械性能 J 4 . 1 25 . 1 2 a 只测交流电流电压功耗,不测直流电源功耗。 b只测绝缘电阻及介质强度,不测冲击电压。 DL / T 8 7 2一2 0 0 4 6 . 2 . 3型式检验的抽样与判定规则 型式检验从出厂检验合格的 产品中 任意抽取两台作为样品, 然后分A , B两组进行。 A组 样品按6 . 2 . 2 中规定的a ) , b ) , c ) , d ) , e ) , f ) , g ) 各项进行检验;B组样品按6 .2 . 2 中规定 的h ) , i ) , j ) , k ) , 1 ) 各项进行检验 b )样品经过型式检验,未发现主要缺陷,则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