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8190.1-1999.pdf

上传人:哈尼dd 文档编号:3762942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PDF 页数:73 大小:2.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GBT 8190.1-1999.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GBT 8190.1-1999.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GBT 8190.1-1999.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GBT 8190.1-1999.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GBT 8190.1-1999.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亲,该文档总共7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GBT 8190.1-1999.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T 8190.1-1999.pdf(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I C S 1 3 . 0 4 0 J 9 0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G s / T 8 1 9 0 . 1 一 1 9 9 9 i d t I S O 8 1 7 8 - 1 : 1 9 9 6 往复式内燃机排放测量 第 1 部分: 气体和颗粒排放物的 试验台测量 R e c i p r o c a t i n g i n t e r n a l c o mb u s t i o n e n g i n e s - Ex h a u s t e mi s s i o n me a s u r e me n t - P a r t 1 je s t - b e d m e

2、 a s u r e me n t o f g a s e o u s a n d p a r t i c u l a t e e x h a u s t e mi s s i o n s 1 9 9 9 一 0 8 一 1 0发布2 0 0 0 一 0 3 一 0 1实施 国 家 质 Ak 技 术 监 督 局发布 G B / T 8 1 9 0 . 1 -1 9 9 9 目次 前言 11 I S O前 言 。 ” N 1范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 2引用 标准 2 3 定义 。 。 2 4 符号 和缩略语 3 5 试验条 件 6 6 试验用燃 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7 测量设备和待测数据 8 8 分析 仪的校正 “ ” 1 3 9 颗粒测量系统的校正 1 8 1 0 运转工况( 试验循环) “ ” ” “ 1 9 1 1试验实施 “ ” “ “ ” “ “ ” 1 9 1 2 气 体 和 颗 粒 排 放 物 的 数 据 评 定 ” ” 二 二 二 二2 0 1 3 气体排放物的计算 2 1 1 4 颗粒排放物的计算 2 4

5、1 5 气体排放物的测定 ,. 2 8 1 6颗粒物的测定 ” ” 3 8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排气质量流量和/ 或燃烧空气消耗量的计算 ” ” 5 1 附录B( 标准的附录) 发动机功率测试所需安装的设备和辅件 ,. 6 2 附录C( 标准的附录) 非甲烷碳氢截断器测量法的效率计算和修正 6 4 附录D( 标准的附录) 1 3 . 4中系数u , v 、 二的计算公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6 4 附录E ( 提示的附录) 热计算( 输送管) 二 二6 5 附录F ( 提示的附录) 参考文献 二 二 6 8 GB / T 8 1 9 0 . 1 -1 9 9 9 前言 本标准等同采用I S O 8 1 7 8 - 1 : 1 9 9 6 气体和颗粒排放物的试验台测量 口 本标准的技术内容与 I S O 8 1 7 8 - 1 : 1 9 9 6相同, 编写格式基本上与G B / T 1 . 1 -1 9 9 3一致。 本标准是G B / T 8 1 9 0 ( 往复式内燃机排放测量 系列标准的一部分。该系列标准包括: 第 1部分: 气体和颗粒排放物的试验台测量; 第 2部分:

7、气体和颗粒排放物的现场测量; 第 3 部分: 稳态工况排气烟度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第 4部分: 不同用途发动机的试验循环; 第 5 部分: 试验燃料; 第 6 部分: 试验报告; 第 7 部分: 发动机系族的确定; 第 8部分: 发动机系组的确定; 第 9 部分: 非道路移动机械用发动机排气烟度的试验台测量。 本标准从实施之日 起, 同时代替G B / T 8 1 9 0 -1 9 8 7 , G B / T 8 1 9 1 -1 9 8 7 和G B / T 8 1 9 2 -1 9 8 7 , 本标准的附录A, 附录B , 附录 C , 附录 D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E、 附录F都

8、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机械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内燃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 上海内燃机研究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 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 常柴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拖拉机内燃机公司、 武进 柴油机厂、 江苏江动集团有限公司、 全椒柴油机总厂、 郑州金牛( 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 金马柴油机总厂、 山西车用发动机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杜任方、 瞿俊鸣、 李绍新、 李贞、 钱本娴、 刘耀庭、 陆逸飞。 GB / T 8 1 9 0 . 1 -1 9 9 9 I S O前言 国际标准化组织( I S O ) 是由各国家标准化机构( I S O成员团体)

9、组成的全球性联合会。制定国际标 准的工作一般由I S O技术委员会进行。每个成员团体对某一项目感兴趣, 均有权派代表参加为该项目 成立的技术委员会。 政府或非政府性国际组织, 通过与 I S O联络也可参加此项工作。 在所有电工标准化 工作方面, I S 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 I E C ) 均有紧密合作 由技术委员会采纳的国际标准草案分发给各成员团体投票表决。 至少要有 7 5 %的成员团体投票赞 成才能出版为国际标准。 国际标准I S O 8 1 7 8 - 1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内燃机技术委员会( I S O/ T C 7 0 ) 排放测量分技术委员 会( S C 8 ) 制订的。 I S

10、 O 8 1 7 8 在“ 往复式内燃机排放测量” 的总标题下, 由下列各部分组成: 第1 部分: 气体和颗粒排放物的试验台测量 第 2部分 : 气体和颗粒排放物 的现场 测量 第3 部分: 稳态工况排气烟度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第 4部分 : 不同用途发动机的试验循 环 第 5部分 : 试验燃料 第 6 部分: 试验报告 第 7 部分: 发动机系族的确定 第 8 部分: 发动机系组的确定 第 9 部分: 非道路移动机械用发动机排气烟度的试验台测量 附录A、 附录B 、 附录C和附录D都是本标准的组成部分。附录 E和附录F仅供参考。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往复式内燃机排放测量

11、 第 1 部分 : 气体和颗粒排放物的 试验台测量 Re c i p r o c a t in g i n t e r n a l c o mb u s t i o n e n g i n e s - Ex h a u s t e mi s s i o n me a s u r e me n t - P a r t 1 : Te s t - b e d me a s u r e me n t o f g a s e o u s a n d p a r t i c u l a t e e x h a u s t e mi s s i o n s G B / T 8 1 9 0 门 一 1 9 9

12、 9 i d t I S O 8 1 7 8 - 1 : 1 9 9 6 代 替 G B / T 8 1 9 0 - 8 1 9 2 - 1 9 8 7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往复式内燃机在试验台稳态工况下气体和颗粒排放物的测量和计算方法, 以确定每 种排气污染物的加权值。 各种发动机负荷和转速的组合可以反映发动机的不同用途( 见G B / T 8 1 9 0 . 4 ) . 本标准适用于移动、 运输和固定用往复式内嫌机, 但不包括主要为道路运输设计的车用发动机。本 标准也可适用于诸如土方机械、 发电机组等其它用途的发动机。 在限定情况下, 发动机可按 G B / T 8 1 9 0 . 2现场试

13、验用标准进行台架试验, 但只有在征得有关各方 同意后才能进行。应考虑到在此情况下取得的数据可能不完全与以前或将来按本标准所获得的数据相 一致。因此建议只对制造数量极有限的发动机, 例如大型船用或发电机组用发动机才能采用该方案。 对用于有其它附加要求( 如职业卫生、 安全条例、 发电厂规定) 机械上的发动机, 可能需要补充另外 的试验条件和专门的评定方法。 在不可能使用试验台或需要知道发动机在使用中的实际排放情况时, 则应采用GB / T 8 1 9 0 . 2中规 定的现场试验程序和校准方法。 注 1 : 本标准系用作确定非车用往复式内嫩机气体和颗粒排放水平的测t程序。 其目的是要提供一组发动

14、机的排放 特性数据, 通过使用适当的加权系数可用以表示发动机在各种用途下的排放水平。排放结果以g / ( k W “ h ) 为 单位, 表示每作出单位功的质量排放率。 尽管本标准是为非车用发动机制订的, 但采用了许多已在道路用发动机上应用多年的颗粒和气体 排放测量原则。 目前美国对1 9 8 5 年及以后重型卡车发动机认证所规定的全流稀释法就是采用许多这些 原则的一个测试程序。 另一个是在不稀释排气中直接测量气体排放的方法, 则是目前日本和欧洲对重型 卡车发动机认证所规定的程序。 测定排放值并非就是取得一个实测值, 而是要求完成一整套独立的测量, 因此下面所述的许多程序 详细说明了各种实验室

15、方法。这样, 所测得的结果不但取决于发动机和试验方法, 同样也取决于测量过 程 。 由于非道路用途的多样性, 评定非道路用发动机排放要比评定同样任务的道路用发动机复杂得多。 例如道路用主要是在铺设的道路上将负载从一地点移到另一地点, 铺设的道路、 路面最大承载负荷和最 大许用燃料等级的限制缩小了道路车辆和发动机的尺寸范围。 非道路用发动机和车辆, 包括驱动设备用 发动机在内, 则有较宽广的尺寸范围。 许多发动机大得无法使用那些可供道路用的试验设备和方法。 在 有些不可能应用测功器的情况下, 试验应在现场或相应条件下进行。 国家质f技术监督局 1 9 9 9 - 0 8 - 1 0批准2 0 0

16、 0 - 0 3 一 0 1实施 1 GB / T 8 1 9 0 . 1 一1 9 9 9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 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 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 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 B / T 8 1 9 0 . 2 -1 9 9 9 往复式内燃机排放测量第 2 部分: 气体和颖粒排放物的现场测量 ( i d t I S O 8 1 7 8 - 2: 1 9 9 6 ) G B / T 8 1 9 0 . 4 -1 9 9 9 往复式内燃机排放测量第 4 部分: 不同用途发动机的试验循环 (

17、 i d t I S O 8 1 7 8 - 4 : 1 9 9 6 ) I S O 3 0 4 6 - 3 : 1 9 8 9 往复式内燃机性能第 3 部分: 试验测量 I S O 5 1 6 7 - 1 : 1 9 9 1 用差压装置测量流量第 1 部分: 安装在充满流体的圆形截面管道中的孔板、 喷管和文丘里管 I S O 5 7 2 5 - 2 : 1 9 9 4 测量方法和测量结果的精度( 真实性和准确性) 第 2 部分: 确定标准测量方法 再现性和重复性的基本方法 I S O 8 1 7 8 - 5 : 1 9 9 7 往复式内燃机排放测量第 5 部分: 试验燃料 S A E J 1

18、 1 5 1 : 1 9 8 8 用气相色谱测量甲烷 S AE J 1 9 3 6 : 1 9 8 9 柴油 机非控排放物的化学测量法 3 定义 本标 准采用下列定义 。 3 . 1 颗粒物 p a r t ic u l a t e s 用清洁过滤空气稀释排气, 使在紧靠主滤纸上游处测得的气体温度低于或等于3 2 5 K ( 5 2 C) 时, 在 规定的过滤介质上所采集到的物质。其主要组分是碳、 凝结的碳氢化合物、 硫酸盐和缔合水。 往 2 : 本标准所定义的颖粒物, 在组分和重量方面与用热过墟法( 例如I S O 9 0 9 6 ) 直接从未稀释排气中取样的顾粒或 尘埃有本质上的不同。业已

19、证明, 本标准所述颗粒侧量只对含硫量小于 0 . 8 %的擂料有效。 3 . 2 部分流稀释法 p a r t ia l f l o w d i l u t i o n m e t h o d 从总排气流中分离出部分原排气, 与适量稀释空气混合后通人颗粒取样过撼纸的过程( 见 1 6 . 1 . 1 , 图 1 0 图 1 8 ) , 3 . 3 全流稀释法 f u l l f l o w d i l u t io n m e t h o d 用稀释空气与总排气流混合后, 分离出部分稀释排气进行分析的过程。 注 3 : 在许多全流稀释系统中, 通常都对这部分预稀释排气进行二次稀释, 使在颗粒过

20、滤纸处达到合适的气样温度 ( 见 1 6 . 1 . 2 , 图 1 9 ) e 3 . 4 等动力取样 i s o k i n e t i c s a m p l i n g 保持探头处的平均气样速度等于排气流的平均速度, 以控制排气气样流量的过程。 3 . 5 非等动力取样 n o n - i s o k i n e t ic s a m p l i n g 控制排气气样流量, 使其与排气流速度无关的过程。 3 . 6 多对过滤纸法 m u l t i p l e f i lt e r m e t h o d 每单个试验循环工况使用一对过滤纸的方法。工况加权系数在取样后的试验数据评定阶段进

21、行考 虑 。 3 . 7 单对过滤纸法 s i n g l e f i l t e r m e t h o d 所有试验循环工况均使用一对过滤纸的方法。工况加权系数须在试验循环颗粒取样阶段用调整气 样流量 和/ 或取样 时间进行考虑。 注4 : 该方法要求密切往意取样持续时间和流量. 3 . 8 比排放量 s p e c i f i c e m i s s i o n s GB/ T 8 1 9 0 . 1一 1 9 9 9 以 3 . 9 规定的有效功率为基础表示的排放量。 注5 : 本标准适用范围内的许多机型在制造或认证时尚不知道发动机在使用时所要安装的辅助设备。 当不宜按附录 B中规定的

22、条件进行发动机试验时, 例如, 若发动机和变速器组成一体, 发动机只能 与其它所装辅助设备一起进行试验。 在这种情况下测功器应按 5 . 3 和 1 1 . 5 的规定调定。 辅助设备的损 耗应不超过最大实测功率的5 n o 。如超过 5 %, 则须经有关各方同意后方可进行试验。 3 . 9 有效功率 b r a k e p o w e r 当发动机只装有在试验台上运行所必儒的标准辅助设备时 见 5 . 3和附录 B ( 标准的附录) 在曲轴 或其相当零件处所测得的功率。 3 . 1 0 辅助设备a u x i l i a r i e s 附录 B所列设 备和装置。 符号和缩略语 符号和下标

23、符号 术语单位 按 E E C规定 国际, , 单位制 A F AT c o n c , c o 九 c d c o n c , 2 ) 尸 E A F EA FR , 1 f . FF c B FF D FF a F F W GA IR D GA IR W G D IL W GE D F W G E x m W GF I I E L G T D T W GASx H : Hd H R D F H TC RA T AF Ax 份 t a n l D E E , I f . F. n Fd Fn F q-d q - . gm d a q . d . q. . . q. f q . e . H .

24、 H d H , 2 了 C 等动力取样探头的横截面积 排气管横截面积 本底修正浓度 稀释空气浓度 浓度( 下标表示组分) 稀 释系数 过量空气系数, k g ( 干空气) / k g ( 嫌料) 基准状况下的过量空气系数, k g ( 干空气)/k g ( 燃料) 实验室大气系数 碳平衡计算用燃料特定系数 干基排气流t计算用燃料特定系数 从干基浓度计算湿基浓度用燃料特定系数 湿基排气流t计算用燃料特定系数 干基进 气质t 流最 湿基进气质量流量 湿基稀释空气质量流量 湿基 当量稀 释排气质量流量 湿基排 气质量 流量 燃料质量流量 湿基稀 释排气 质量流量 气体比排放量( 下标表示组分) 进

25、气绝对湿度 稀释空气绝对 湿度 绝对湿度基准值z 氢碳 比 m2 M x p p m, % ( V/ V) p p m, d o ( V / V) p p m, %( V / V) 1 k g / k g k g / k g 1 1 1 1 1 k g / h k g / h k g / h k g / h k g / h k g / h k g / h g / ( k W h ) g / k g g / k g g / k g mo l / mo l GB / T 8 1 9 0 . 1 一1 9 9 9 符号 术语单位 按 E E C规定 国际” 单位制 I KIE S K-E T Kp

26、K w . Kw a K w . K w . L 刀 z ass M a MD IL M , MG A S i MS A M P . P a P a 户, 尸 FA U X 尸二 尸T 尸了n a :。 4 r R 。 Rd RJ Rf m S T. TD d T-, TK TKa d VA 仅 D 艺 Khd Kh p Kp Kw . Kw a K- K- M q . - ” Z d M . 1 ”之 f m , . 1 ”之 . . . P. Ph 户d Ps 尸 P, . , 尸 二 e n 9 - r 用以 计算N O 二 和顺粒湿度的 修正系数。 3 )相当于I S O 3 0 4

27、6 - 1 中规定的P . , 或P S Y( 试验环境状况) , 4 ) 相 当 于 S O 3 0 4 6 - 中 规 定 的 P . 或 P X ( 现 场 环 境 碑 辱 力 ) 熟P . 或P Y ( 试 验 环 境 总 压 力 ) 4 . 2 化学组分符号和缩略语 ACN乙睛 C 1碳 1当量碳氢化合物 CH甲烷 C Z Hs乙烷 C , H。丙烷 C H,OH甲醇 C O一氧化碳 C O :二氧化碳 D NP H二硝基苯麟 D OP邻苯二甲酸二辛醋 HC碳氢化合物 HCHO甲醛 HB O水 N H,氨 NMH C非甲烷碳氢化合物 NO一氧化氮 NO :二氧化氮 N O,氮氧化物

28、NC O一氧化二氮 02氧 R ME菜子油甲脂 S O :二氧化硫 S O,三氧化硫 G B / T 8 1 9 0 . 1 一 1 9 9 9 4 . 3缩略语 C FV C LD C V s E CS F I D F TI R GC HC LD HFI D HP LC NDI R NM C P DP P M D P T U V D ZR工 义) 临界流量文丘里管 化学发光检测器 定容取样 电化学传感器 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傅里叶变换式红外线分析仪 气相色谱 加热式化学发光检测器 加热式火焰离子化 检测器 高压液相色谱 不分光红外线分析仪 非甲烷截断器 容积泵 顺磁检测器 颗粒物 紫外线检测器

29、 二氧化错传感器 5 试验条件 5 . , 基本要求 所有体积和体积流量均以2 7 3 K ( 0 0C ) 和1 0 1 . 3 k P a 为准。 5 . 2发动机试验状 况 5 . 2 . , 试验状况参数 发动机进气绝对温度T, , 以K表示. 干气压 P , , 以k P a表示, 参数 f , 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自然吸气和机械增压压燃式发动 机 (1 ) (2 ) 粼儡 刘.议 驯一p机引-知 (圳陌序 嫩f 压 压 增 轮 涡 的 冷 中 气 进 带 不 或 带 式( 1 ) 和式( 2 ) 与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 E C E) , 欧洲经济共同体( E E C ) 和美国环

30、保局( E P A) 排放法规 等同 。 自然 吸气 和增 压火花点燃式发动机 , 参数 风 应按下式确定 : a, 一 ( 矍 ) ” X ( 益 “ “ (2 a ) 其值应在 0 . 9 3 -1 . 0 7 范围内。 5 . 2 . 2 试验有效性 参数 f . 应在如下范围内方可认为试验有效 。9 8 (f , V T D T w ) , 精度须 符合 9 . 2 规定。 7 . 3 精确度 所有测量仪器的校正应遵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并符合表 2和表3 规定的要求: G s / T 8 1 9 0 . 1 一 1 9 9 9 表 2 测量发动机有关参数用仪器的允许偏差 序 号项目

31、 允许偏差 校 正 间 隔 期 月 按发动机最大值按发动机最大值1 1 1 2 3 4 5 6 7 发 动 机 转 速 扭 矩 功 率 姗 料 消 耗 量 燃 料 消 耗 率 空 气 消 耗 量 排 气 流 量 士2 % 士 2 写 士 2 W , 士 2 荡幻 不 要 求 士2 %a 士4 % ) 士2 % 士 2 % 士 3 % 士 3 % 士 3 % 士 5 % 不 要 求 3 3 不 要 求 6 不 要 求 6 6 1 )根据 I S O 3 0 4 6 - 3 , 2 ) 在某些情况下, 本标准所述排放计算, 是以不同的测量和/ 或计算方法为墓础。由于排放计算的总误差已经限 定, 所

32、以用于相应公式中某些项目的允许值必须比I S O 3 0 4 6 - 3规定的允差要小。 表 3 测量其它主要参数用仪器的允许偏差 序 号项目 允许偏差 校正间隔期 月 绝 对 值 1 ) 1 2 3 4 5 6 7 8 9 1 0 1 1 1 2 冷却液温度 润 滑 油 温 度 排 气 压 力 进气支管真空度 排 气 温 度 空气进口温度( 燃烧空气) 大 气 压 力 进气湿度( 相对值) 燃 料 温 度 稀释通道温度 稀释空气湿度( 相对值) 稀释排气流址 士 2 K 士 2 K 士5 %最大值 士5 %最大值 士 1 5 K 士 2 K 士0 . 5 %读数 士 3 % 士 2 K 士

33、1 . 5 K 士 3 a/ o 士 2 % 读 数 士 2 K 士 2 K 士 5 % 士5 % 士 1 5 K 士 2 K 士 0 . 5 纬 不 要 求 士 5 K 不 要 求 不 要 求 不 要 求 3 3 3 3 3 3 3 1 3 3 1 2 4 ( 部分流) ( 全流) , , 1 ) 根 据 I S O 3 0 4 6 - 3 . 2 )全流系统: 应在初次安装、 大修期后或按 1 1 . 4所述对C V s系统检验表明确有需要时, 校正 C V s容积泵或 CF V . 74 气体组分的测定 了 . 4 门分析仪一般技术要求 分析仪应具有能适合测量排气组分浓度所需精度的测量范

34、围( 见 7 . 4 . 1 . 1 ) , 建议分析仪的工作范 围应使所测浓度在满刻度的1 5 %至 1 0 0 %区间内。 假如满刻度值是1 5 5 p p m( 或 p p mC ) 以下或者使用的读出系统( 计算机、 数据记录仪) 在低于满刻 度 1 5 %时能提供足够的精度和分辨率, 则也可使用低于满刻度1 5 %的浓度值。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另行 校正, 以确保校正曲线的准确度( 见8 . 5 . 6 . 2 ) , 设备的电磁兼容性( E MC ) 应达到使附加误差最小。 7 . 4 - 1 . 1测量误差 总的测量误差, 包括对其它气体的文叉响应( 见 8 . 9 ) , 应不超过

35、读数的士5 %或满刻度的士3 . 5 % ( 取较小值) 。对低于 1 0 0 p p m的浓度, 测量误差应不超过士4 p p m. 7 . 4 . 1 . 2再现性 再现性, 其定义为对一定校正气或量距气所测 1 0次重复响应值标准偏差的2 . 5 倍, 在每个大于 1 5 5 p p m( 或p p m C) 的使用范围内, 不得大于满刻度浓度的士1 %, 在每个低于1 5 5 p p m( 或 P P MC ) 的使 Gs / T 8 1 9 0 . 1 一1 9 9 9 用范围内, 不得大于土2 %. 7 . 4 . 1 . 3 噪声 在整个使用范围内, 分析仪在任何 1 05 时间

36、内对零气和最距气的峰一 峰响应值应不超过满刻度的 2 %, 74 . 1 . 4 零点漂移 I h内的零点漂移在使用的最低量程上应小于满刻度的2 %, 零点响应的定义为在3 0 s时间间隔内 对零气 , 包括噪声在内的平均响应 。 74 . 1 . 5 量距 漂移 1 h内的量距漂移在使用的最低量程上应小于满刻度的2 0 0 0 量距的定义为量距气响应与零气响应 之差。量距气响应的定义 为在 3 0 s时间间隔内对量距气 , 包括 噪声在内的平均响应 。 7 . 4 . 2 气体 干燥 选用的气体干燥装置必须对被测气体的浓度影响最小。不能采用化学千燥剂除去气样中的水分。 7 . 4 . 3 分

37、析仪 7 . 4 . 3 . 1至7 . 4 . 3 . 1 1 叙述了所使用的测量方法。 测量系统的详细说明见第1 5 章。 应使用下列仪器 来分析待测气体。对于非线性分析仪允许使用线性化电路。 74 . 3 . 1 一氧化碳( C O) 分析 一氧化碳分析仪应是不分光红外线( N D I R ) 吸收型。 74 . 3 . 2 二氧化碳( C OQ ) 分析 二氧化碳分析仪应是不分光红外线( N D I R) 吸收型。 7 . 4 . 3 . 3 氧( O z ) 分析 氧分析仪应是顺磁检测器( P MD) 、 二氧化错( Z R D O) 或电化学传感器( E C S ) 型。 注7 :

38、 对诸如稀薄憔烧点姗式发动机, 当HC和C O浓度较高时, 不推荐使用二氧化错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应补偿 C O : 和NO 、 干扰。 74 . 3 . 4 碳氢化合物( H C ) 分析 碳氢化合物分析仪应是加热式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H F I D) 型, 需对检测器、 阀、 管路系统等进行加 热, 以保持气体温度在4 6 3 K士1 0 K( 1 9 0 士1 0 0C) 范围内。对甲醇燃料发动机, 应符合 7 . 4 - 3 - 1 1 . 2的 温度要求 。 7 . 4 - 3 . 5 非甲烷碳氢化合物( NMHC ) 分析 这种方法取决于甲烷( C H, ) 的浓度, 它对气体燃料比对液体燃料更为合适。 7 . 4 - 3 - 5 . 1 气相色谱( G C ) 法 测定非甲烷碳氢化合物应从 7 . 4 . 3 . 4 测得的碳氢化合物中减去在 4 2 3 K( 1 5 0 0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