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docx

上传人:田海滨 文档编号:377446 上传时间:2025-07-1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2024年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在2024年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在2024年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在2024年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在2024年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新质生产力专题调度会上的汇报发言尊敬的各位象导,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侦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中国要实现共同富裕,但不是搞平均主义,而是要先把蛋桂做大,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桂分好”。新质生产力缄含的新动能、催生的新产业、形成的新模式有助于共同富裕在做大做优“蛋底”的同时,切好分好“蛋糕”。*区始终以此为指引,坚持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与“实现共同富裕”联动思考,厘清逻辑、找准方向,紧扣省委:个“一号工程”“密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常裕示范区”等部署要求,突出高质量发展主线、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全方位共享目标,锚定“科教新区、

2、山水*”战略,打好“思想大解放、科创大突破、产业大提升、能力大重鳖、模式大变革、生态大突闱”等新质生产力发展组合拳,不断提升共同富裕驱动力,内生力、向心力,奋力打造新质生产力赋能共同富裕*标杆。一、“三大产业”催生新质生产力,激活共同富裕强引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倾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以新产业为载体,通过提升生产效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从而让共同富裕的“蛋糕”做得更大更优。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激活共富强引擎,就是要坚持传统、新兴、未来三大产业共同驱动,走出以产业创新推动共同常裕新路径。传统产业焕新.传统优势

3、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基底,培育新质生产力,更需要传统制造业的提质升级。是聚力高端化攀升。以时尚智造小镇为核心,深入实施服装跃升、眼镀振兴、智能安防强基等行动计划,主攻“微笑曲线”转型方向,设计端落地中胤国际设计基地、构建数字化生态产业链,俏售端推广“企业+主播深度捆绑”森马电商模式,举办会展中心各类展会,打造*规模燃大的场景式直播基地,智造端打造时尚云生产创新中心、浙里智造供全球项目基地,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达85%以上.二是聚力链条化集聚.以*西部时尚城建设为契机,迭代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卜个一”机制,按照“链长挂帅、链主领航、链群聚力”思路,分领域绘制产业链招商图谱,引导、鼓励、楮助更多企业融入

4、长三角产业链联盟,持续深化强链补链、品牌培育,年内出让工业用地1500亩,落地亿元产业项目30个以上。:是聚力阶梯化培育。深入实施制造业“四雁”培目工程,分链条梳理优质企业培白“白名单”,大力实施“一企一策”、高成长企业“龙虎榜”等梯队培育机制,年内新增10亿元以上企业2家、5亿元以上企业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4家。新兴产业出新.坚持“立足优势、深耕细分、抢占赛道”理念,深度谋划“万亩千亿”产业平台,以科教智城”一核一抽六片”为牵引,推动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三大新兴产业爆发突破、增依崛起。一是数字经济产业。锚定数据安全细分赛道,以中国数安港为主平台,以创建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示

5、范园区为主抓手,开展数据大汇集、空间大拓展、应用大输出“三大计划”,探索工业制造、交通运输等“数据要素X”12大领域应用场景,力争年内集聚生态企业500家、数据交易额超10亿元。二是生命健康产业。锚定大分子重组蛋白药物制剂、应急医疗器械、数据医疗、医疗美容等细分赛道,以中国基因药谷为主引擎,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全国建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三大国家级平台为支撑,加快细胞生长因子(bFGF)凝胶、安源生物细胞生长因7FGF21)融合蛋白等创新药研发,力争年内投用产业空间100万平方米、生金健康产业规模破200亿元,跻身全国第一方阵,: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以华中科技大学、*大学、上海大学

6、等五所大学*研窕院为驱动,探索发展新型储能,加快浙大半导体全国重点实验室*基地落地,推进冠盛固态电池、煌能新能源等垂大项目建设,年内整体规模破50亿元。未来产业谋新.抢滩布局低空经济、脑机接口等未来产业爽道。是低空经济。依托*大学通航教育资源、*安防职业技术学院无人机专业优势,谋划建设低空交通产业概念险证中心,大力推进航路网等“四网协同”、政务航空数字服务等九场景创新,招引落地高德“空中地图”等前沿项目,全力推动低空产业爆发。二是脑机接口。依托*大学*研究院,重点突破脑机融合、类脑芯片、大脑计算神经模型等关键技术和核心器件,探索医疗康第、无人驾驶、虚拟现实等应用场景,打造未来信息产业新高地。二

7、三支队伍”驱动新质生产力,假造共同富裕主力军习近平总书记强谢,“要按照发展新质牛.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址发展培养急需人才”。创新驿动的底必逻辑是人才驱动,培自壮大新质生产力就是要坚持“大人才观”,系统谋划“三支队伍”建设,以人才“第一资源”斌能发展“第一要务”,走出以人才强引领产业强、人民富的高质星发展之路。抓实决定因素,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落实省委“五个”要求,构建干部成长成事全链条.一是聚力争先示范.深化“以事找人,人事贯通”体系,围绕平台建设、招商引资等攻坚战场,开展干部赋他新质生产力专项

8、考核,推行比蟠速、晒指标提升,比排名、晒目标完成,比服务、哂问题化解“三比三哂”活动,激扬“事事争流”精气神。二是聚力能力提升。聚焦干部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脱节、懂新兴产业干部麋缺断档等问题,开展新入职干部“三年黄金期成长计划二专业干部“回梁归位”等举措,打造投行化、专业化新型招商团队,焕新更专更通、敢于敢担铁军底色。三是聚力敢闯敢拚。打好“关爱干部12条”等组合拳,深化容错组错、澄清正名等机制,鼓励困绕产业转型、基金运作、成果转化、共同常裕等堵点大胆改革,掀起“改革促发展”攻坚热潮.强化中坚力量,打造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落实省委“五个能”要求,推动发展活力奔涌不息。一是构筑人才集城新

9、磁场。坚持平台引才,迭代“人口高质量发展24条”,聚焦创新型人才“引音留用“关褪环节,畅通”才企联创”“院企合作”等人才落地路径,深化科技副总等机制,探索设立者年人才创新创业投早投小基金,年内新引白国省级领军人才8名以上。二是武塑企业家培育新模式。实施“瓯商提升”“青蓝接力”两大工程,特色化推行新生代企业家三年培养计划,优化新生代成长路径,用好用足“成长公益基金”等培育我体,探索“青年企业家+科学家”合作新模式,新培育高水平企业家100名以上。夯实基础支捧,打造高素养劳动者队伍.落实省委“五个仃”要求,营造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格局.一是构建技能培育体系O聚焦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等领域,依托*

10、安防职业技术学院、中国数安港、*职专等平台,探索“政府+院校行业协会+龙头企业”联合体培养模式,探索预制菜制作工、智能锁装配工等新职业标准和规范开发,深化数据管理、网络安全、短视频制作等职业技能培训,加快打造“收越数字技谷”等职业技能培训新阵地,二是构建技能创富体系“深化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探索“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引导企业建立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和业绩页献的技能人才薪州分配制度,探索技术工人中长期激励机制,畅通“职工增技一企业增效一职工增收”创宓循环。三、“三大生态”赋能新质生产力,凝聚共同富裕向心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质生产力既需要政府超前规划引导、科学政策支持,也需要市场机

11、制调节、企业等微观主体不断创新,是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共同培白和驱动形成的”。发展新质生产力、凝聚共富向心力,就是要以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为引领,全面强化创新牛.态、创业生态、服务生态,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版生产力顺畅流动、整合裂变。创新生态大突破.以实施“创新生态十条为引领,积极推进模式创新、制度创新,营造“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一是让成果转化更顺畅“深度融入“长三角创新联合体”建设,聚焦关键技术突破、企业需求匹配等关键环节,充分发挥*大学城、七大高能级科创平台优势,以“头部企业+大学(研尢踪)”创新联合体2.0为驱动,全链打通科技成果产业化路径。二是让科技探索更

12、自主。建立技术服务经纪人培育机制,用好科研人m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红利,枳极推进科技计划自由探索项Ii赋权改革,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自1权。大力推进“科技特派员”等制度,从高校、科研院所中遴选一批科研人员指导企业开展技术攻关,探索科技赋能产业发展仃效模式。三是让培育体系更完备。以全域孵化为理念,扎实推进大孵化集群2.O版建设,构建“物理空间+主导产业+专业运营科创基金+服务配套”全周期全链条服务体系,健全“技术担保”科技融资、科创指数贷等机制,强化二次开发、中试熟化、链式创新孵化等多元服务供给,年内新增孵化面积30万平方米。营商生态大突破.以打响“360增值恭”营商品牌为引领,以实施

13、营商环境“十大举措”为抓手,加快构建“政策精准、企业放心、政商亲消”的新型服务体系,打造“想搬来、迁不走”营商生态。一是优化企业服务体系。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全覆盖建设企业服务中心,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行“容缺受理+承诺制”办理模式,推动更多政务服务向“一类事”场景升级,打造全链条、全天候政务、全过程企业服务新生态。二是优化政策供给体系.坚持“企业点单、政府端菜”理念,迭代“1+576”产业政策体系,统筹引导政策、项目等各类资源要素向重点产业链汇聚,护航企业稳健发展。三是优化要素.支掠体系,聚焦企业关心的四资、土地等问题,全面做强大罗山基金村平台,拓展企业融资渠道。打好“工业旧改”“工

14、业增容”等组合拳,深化“数据得地”“产出得地”等举措,规范工业用地二级市场、“退二进三”行为,实现5000万元以上优质企业用地全覆蔽.服务生态大突破.以儿遇友好型、昔年发展型、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为引领,打造创业创新梦想地。一是供给最优生活服务。以实施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为引领,启动新轮十大民生实事三年计划,全力解决车位、厕位、床位等民生难题,以梧田老街、声灯市桀等网红打卡点为核心,提升塘河博物馆群等爆点项H,培仔“精彩夜生活殴嗨九点半”夜间经济品牌,打造更多沉浸式、体验式新消费场景。二是供给域优教育服务。以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为目标,深入实施国家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全面开展主城教育五年行动,保隙而乂次人才、企业务工子女公办学校应读就读,切实解决后顾之忧。:是供给最优安居服务。深入实施“惠件安居”工程,探索试点人才公寓“先租后售”模式、回购制度,加大青年人才购房补助力度,打造“青年驿站”等短期居住服务矩阵,每年筹集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3000套、优痂配隹型人才住房200套以上,真正让各类人才“留得下、住得好”.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环保行业

宁ICP备18001539号-1